首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一、文言文阅读。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1.下列加粗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王信之乎信:相信B.寡人疑之矣疑:怀疑C.愿王察之矣察:调查D.果不得见见:看见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市之无虎明/寡人疑之矣B.而谗言先至/三人言而成虎C.太子质于邯郸/后太子罢质D.于是辞行/议臣者过于三人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1)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        (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4.对于传言,魏王的态度是怎样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问与学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致疑致疑:提出疑难的问题B.舍问,其奚决焉决:判断、解决第16页共16页 C.问焉以破其疑焉:他们D.所谓就有道而正也正:正确2.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2)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3.从选文看,作者对向他人请教(学习)持什么态度?这强调了什么?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游浣花记〔宋〕任正一成都之俗,以游乐相尚,而浣花尤甚。每岁四月十有九日,都人士女,丽服靓妆,南出锦官门,稍折而东,行十里,入梵安寺,罗拜冀国夫人①祠下,退游杜子美故宅,遂泛舟浣花溪之百花潭。凡为是游者,架舟如屋,饰以缯彩,连樯衔尾,荡漾波间,箫鼓弦歌之声喧哄而作。其不能结舟者,依岸结棚,上下数里,以阅水戏竞渡,舟之往来。成都之人于他游观或不能皆出,至浣花,则倾城而往,里巷阗然。府尹亦为之至潭上,置酒高会,尽众人之乐而后返。此俗所以流传者,乃冀国故事也。冀国姓任,本溪上小家女。任媪尝祷于神祠,梦神人授以大珠,觉而有娠,明年四月十有九日生女。稍长,有僧过其家,疮疥满体,衣服垢敝,见者心恶,独女敬事之。一日,僧持衣从,以求浣,女欣然濯之溪边,每一漂衣,莲花辄应手而出,铺于满潭。里人惊异,求僧,已不知其所往,因识其处,为百花潭。会崔宁节度西川,见女,心悦之,纳以为妾。宁妻死,随为继室,累封至冀国。据《唐书》载,大历中,崔宁自蜀入朝,留其弟宽守。杨子琳自泸州袭之,宽战力屈。冀国素骁勇,出家财募士,得千人,设部队,自将以进。子琳惧,引去,蜀赖以全。亦谓之“佑圣夫人”。既贵,每生日,即来置酒其家,舣船江上,访漂衣故处,徘徊终日。后人因之,岁以为常,且即寺之东庑作堂祠之。(节选自《全蜀艺文志》,有删改)(注释)冀国夫人:又称“浣花夫人”“佑圣夫人”。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连樯衔尾衔:连接B.里巷阗然阗:充满,此引申为“挤满”C.访漂衣故处故:缘故D.冀国素骁勇素:一向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府尹亦为之至潭上,置酒高会,尽众人之乐而后返。第16页共16页 (2)后人因之,岁以为常,且即寺之东庑作堂祠之。3.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祭拜冀国夫人”这一习俗世代相传的原因。四、文言文阅读①谢安,字安石。初辟①司徒府,除佐著作郎,以疾辞。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②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吏部尚书范汪举安为吏部郎,安以书距绝之。时安弟万为西中郎将,总藩任之重。安妻既见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及万黜废③,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②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既到,温甚喜,言生平,欢笑竟日。既出,温问左右:“颇尝见我有如此客不?”③时会稽王道子专权,而奸谄颇相扇构④,安出镇广陵之步丘,筑垒曰新城以避之。及至新城,筑埭于城北。后人追思之,名为召伯埭⑤。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节选自《晋书·谢安传》,有删改。)【注】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②桑门:同“沙门”,指佛教僧侣。支遁,东晋佛学家。③废黜,贬退。④扇构:煽惑挑拨,也指煽动连结。⑤召伯埭:召伯,召公,周公的庶弟,有德政于民。埭,dài,堵水的堤坝。1.下面是扬扬对加粗词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佐著作郎——联系上下文,前文介绍谢安最初被司徒府征召,后文写他用生病作托辞,加之“佐著作郎”是官职名,因此推测“除”为“任命,授职”的意思。B.安以书距绝之——联想到“拒绝”,推断“距”同“拒”,“拒绝”的意思。C.朝士咸送——回忆《桃花源记》中“咸来问讯”可知,“咸”为“都”的意思。D.每形于言色——联系成语“喜形于色”可知,“形”为“形状”的意思。2.用“/”为文中画框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3.翻译句子。(1)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2)后人追思之,名为召伯埭。4.位于邵伯的谢安广场是扬州市八大文化广场之一。扬扬很想进一步了解谢安,请你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的内容,向他介绍一下谢安的人物特点。链接材料:第16页共16页 谢安曾为扬州刺史,淝水之战后受人排挤,于是自请到步丘(今邵伯)赴任。当时邵伯地势西高,湖水浅,常为旱苦;东低,湖水涨,常受内涝。为此百姓常流离失所,邵伯只有村落不成镇。谢安披风雨顶烈日,考察地势,征调民夫,筑了一道湖埭,即湖中的拦水大坝,以调节水位。此埭筑成后,高者无旱,低者不涝,上下两利。邵伯地域渔谷丰登,百业兴旺。五、古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①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②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③,盍④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⑤,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⑥。”——选自《李生论善学》【注释】①志:记。②还:同“旋”,掉转身体。③厌:满足。④盍:为何。⑤蹉跎:虚度光阴。⑥炯戒:警诫。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①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②温故而知新(_________)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④王生不说曰(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3.甲、乙两文中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学习方法,这个方法是什么?请谈谈它对你有怎样的启发。第16页共16页 六、阅读理解。[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乙]仙都观山水奇秀,见之若图画,殆不可名状。己酉冬,吾道①缙云,束装欲往游。其东十里有崇道院,谓之小仙都,一日可往返。乃乘间冒微雪过之,时腊已穷矣。迂折行山峡中,两旁壁立,溪水贯其下。遵溪而行,峻厉悍激②,与雪相乱,山木搀天,每闻谷中号声,风辄自上下,雪横至击面。仆夫③却立,几不得前。既至,山愈险,雪愈猛,溪流益急。溪旁有数石,望之如玉笋,拥鼻④仰视,神观耸然,欲与之俱升。至家已入夜,四山晃荡尽白,不能辨道。索酒饮无有。燃松明半车,仅得温。今日热甚,聊为一谈。望梅尚可止渴,闻此当洒然也。(节选自《避暑录话·卷上》)[注]①道:途经。②峻厉悍激:高山峻峭溪水湍急。③仆夫:脚夫。④拥鼻:遮掩口鼻低声说话。表示谨慎小心。1.请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1)是日更定矣更定___________(2)余拏一小舟拏:____________(3)拥毳衣炉火拥:____________(4)时腊已穷矣穷:____________(5)迂折行山峡中迂:__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见之若图画,殆不可名状。3.[乙]文段写作者冒雪游赏崇道院:行在山中时,作者直面风雪,“____________”一句动态地写出了雪势之大;至家后,作者远观群山,“____________”句表现出了雪天景物浑然一体,茫茫一片。(用原文语句填空)4.[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雪景,所运用的手法有何不同?七、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鱼我所欲也》)第16页共16页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①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贵义》)(注释)①今:假如,如果。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或横线的字词。①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___②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_______③予子冠履________________④子为之乎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争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4.【甲】【乙】两文加横线的句子相同的论证方法是?作用分别是什么?八、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题。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B.寡助之至        至:极点C.管夷吾举于士        士:狱官D.必先苦其心志        苦:痛苦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第16页共16页 A.环而攻之而不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B.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其如土石何C.多助之至        已而之细柳营D.以天下之所顺        自康乐以来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文: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感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C.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译文:凭借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文: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能与之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常常容易灭亡。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段举攻城不胜和守城弃逃的例子,目的在于启发君主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B.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C.乙文在论述人才的造就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在第一段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②以守,卒全其城。(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堵:筑墙的计量单位,多以长高各一丈为一堵。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第16页共16页 (1)念无与为乐者念:_________(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_________(3)轼诣武卫营诣:_________(4)卒全其城全:_________2.用“/”给文中加框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译文:________________4.【甲】文记述了作者院中散步赏月时的安闲自适,还表达出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感情?【乙】文通过记述苏轼什么事迹来表现他勤于政事、爱护百姓的精神品质?十、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问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乌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丙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指朝廷。B.微斯人微:少。C.树林阴翳翳:遮盖。D.客此客:客居。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览物之情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醒能述以文者属予作文以记之C.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问其姓氏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而不知人之乐第16页共16页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A.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惊异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B.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有时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C.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D.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有时惊异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三段短文中,面对世事或人生的浮沉,作者的情感有别:甲文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乙文的随遇而安中是怡然平和;丙文的率性任真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B.三段短文中的一些句子表达也颇有深意:甲文“微斯人,吾谁与归”暗含滕子京,以此规劝勉励好友;乙文末“太守谓谁”的问与答,解开全篇悬念,余音绵绵;丙文“问其姓氏”而不言姓氏,则暗含诀别之意、家国之思。C.三段短文的表达方式各有异同:甲文以议论、抒情为主;乙文在叙事中,融入议论和抒情:丙文在叙事中穿插了大量的人物描写。D.三段短文中都有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甲文是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政治抱负;乙文则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丙文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包含了作者对“痴”字的称赏。第16页共16页 答案解析一、答案:1.D;2.C;3.(1)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2)街市上没有老虎是很明显的事,但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就像真的有老虎了。4.①态度:魏王先是不相信,但当几个人都说时他就相信了,所以魏王轻信传言。②我们要有甄别能力,明辨是非,不要轻信传言,凡事要学会实践。解析:1.见:召见。2.C项都解释为“做人质”。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代词,这件事。B.转折连词,但是/顺接连词,于是、就。D.与“是”连用,作连词/介词,比、超过。二、答案:1.D;2.(1)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提出)疑难问题,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2)这就叫做互相提出疑问,共同深入探讨,使事理明确起来。3.广泛请教(可以向“贤于己”“等于己”“不如己”的人请教),各有所获;突出强调了“问”的重要性“或‘问’的价值”。解析:1.应为“指正”3.参考译文: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提出)疑难问题,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对那些比自己贤能的人,向他们发问,借以解除那些疑难,这是所谓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匡正自己。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发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意见,这就是所谓以高才能的向低才能的人发问;以德高识广的向德低识窄的人发问。对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向他们发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上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考察明确辨析啊。三、答案:1.C2.(1)府尹大人也因此到百花潭边,设酒席办盛会,让大家都玩乐尽兴之后才返回。(2)后人延续(承袭)了这项活动,将此设定为每年的固定活动(即“每年以之为固定节目”),并且在梵安寺东面的长廊边修建祠堂来祭拜她。3.答:因为:①冀国夫人的出生不凡(似与天神和珍珠有关),是善良美好形象的化身,令人神往和尊敬;②她助人为乐,在帮助僧人洗衣时,满潭出现神奇的莲花,令人联想到慈善的神灵;③冀国夫人是骁勇的女中豪杰,她召集并带领军队打败外敌入侵,保全了成都,是有功之人。所以,人们要祭拜她。④成都人历来好游乐,四月又是风景怡人的季节,这一祭拜活动很容易就形成习俗并得以流传。第16页共16页 解析:1.故:旧的,原来的。译文:成都的风俗,非常推崇游玩和娱乐,而其中又以在浣花溪的游乐为特别隆重。每年农历四月十九日,成都的男男女女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向南出锦官门,再向东走十里,进入梵安寺,在冀国夫人祠环绕着祭拜,出来后又到杜甫的故居游玩,再从浣花溪划船直到百花潭。凡游玩的人,都架着如房屋般大的游船,并用彩色绸缎装饰,桅杆碰着桅杆,船头挨着船尾,在水面上飘荡,船上还传来各种乐器的声音,此起彼伏,非常热闹。那些不能泛舟的人,就沿着岸边搭起了很多凉棚,绵延几里之远,来观赏水上争相游渡的游戏和过往的船只。成都人,在其他地方游玩或许不是全都要出来,但到浣花溪却是全城人都要前往,大街小巷拥挤不堪。连府尹大人也因此到百花潭边,摆下酒席大宴宾客,让大家都玩尽兴之后才返回。此习俗流传下来,是因为冀国夫人的故事。冀国夫人姓任,原本是溪边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孩。她的母亲曾经到神祠去祈祷,后梦见天神将一颗很大的珍珠给了她,醒来后就怀孕了,第二年四月十九日生下一个女儿。女儿渐渐长大了,有一位僧人路过她家,满身都是疮疤,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看到的人心里都觉得很厌恶,只有这个女孩仍然很恭敬地侍奉他。有一天,僧人拿了一件衣服跟随她,请她帮忙浣洗,女孩就高兴地拿到溪边去洗了起来,每漂洗一次就会有一朵莲花随着从她手上绽放而出,竟使满潭飘满了莲花。乡里的人都很惊讶,再找那僧人已经不知去向,于是把那个地方命名为百花潭。恰逢崔宁担任西川节度使,见到这个女孩非常喜欢,就把她收为了妾室。崔宁的妻子死后,她成为了正室夫人,多次受封,直到冀国夫人的封号。据《唐书》记载,大历年间,崔宁从成都进京,留下弟弟崔宽镇守。杨子琳从泸州领军攻打成都,崔宽不能抵御。崔宁的妻子冀国夫人平素就非常勇猛,便拿出自己的财产招募士兵,招募了上千人,组成军队,自己带领着进军出击。杨子琳害怕了,带兵逃走,成都因此得以保全。后人又称她为“佑圣夫人”。当她拥有尊贵地位之后,每年生日,都会在家中摆酒,再乘船出游,把船停泊在当年自己漂洗衣服的地方,在那里待上一整天。后人承袭了这项活动,并将此设定为每年的固定节目,且在梵安寺东面的长廊边修建了祠堂来祭拜她。四、答案:1.D2.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3.(1)等到谢万被贬退,谢安才有做官的志趣,当时年龄已到四十多岁了。(2)后人追想怀念谢安,将这座堤坝命名为邵伯埭。4.①淡泊功名,从他多次推辞做官可见;②喜欢纵情山水,隐逸自然,从“出则渔弋山水”可见;③关爱百姓,从他积极建筑堤坝解决民生之苦可见;④才华出众,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可见。第16页共16页 解析:1.D.“每形于言色”的意思是“常常在言语、神色上表现出来”,“形”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表现,表露”。“喜形于色”的意思是“内心的喜悦流露在脸上”,“形”也是“表露,表现”的意思。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段句。注意根据句意及句子的语法结构等进行判断。这句话的意思是:出门就游山玩水捕鱼打猎,回屋就吟咏诗赋写作文章,无入世为官的想法。根据句意即可断句为: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1)及:等到。黜废:废黜,贬退。始:才。志:志趣。(2)追思:追想怀念。名:动词,命名。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从“除佐著作郎,以疾辞”“吏部尚书范汪举安为吏部郎,安以书距绝之”可知,谢安多次推辞做官,可见他淡泊功名;从“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可知,谢安没有入世为官的想法,喜欢纵情山水,隐逸自然;从[链接材料]“谢安披风雨顶烈日,考察地势,征调民夫,筑了一道湖埭”可知,邵伯的百姓因为地势常遭受内涝,为此百姓常流离失所,于是谢安积极建筑堤坝解决民生之苦,可见他关爱百姓;从“温问左右:‘颇尝见我有如此客不?’”可知,桓温对待谢安与众不同,可见桓温钦佩他出众的才华。五、答案:1.①每天。②学过的知识。③以……为快乐。④同“悦”,高兴。2.①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②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3.学而不思则罔。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要边学习边思考,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做事才会事半功倍。(意思对即可)解析:2.【附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没有掌握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了,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就是没有超过自己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虚度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第16页共16页 )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诚。”六、答案:1.(1)晚上八时左右;(2)撑(船);(3)裹、围;(4)尽;(5)曲折,绕远2.(1)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看见它就像图画一样,几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样的)景色。3.雪横至击面;四山晃荡尽白4.①[甲]文运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勾画出雪后湖上富有意境的景致;②[乙]文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多感官互通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风狂雪暴的情景。解析:参考译文:[乙]仙都观山水神奇秀丽,看见它就像图画样,几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样的)景色。己酉年冬天,我途经缙云县,收拾行装想要前往游赏。仙都观向东十里的地方有一座崇道院,(大家)把它叫作小仙都,一天的时间就可以来回,于是(我)趁空闲时冒着小雪去那里,当时腊已经尽了。曲折地行走在山峡中,两旁石壁林立,溪水自上贯通而下。沿着小溪行走,高山峻峭溪水湍急,风侵雪扰,山里树木参天,每每听到山谷中的呼啸声,风就自上而下猛吹,雪片横飞击打脸面,脚夫后退站立,几乎不能够向前。已经到(那里)后,山峦更加险峻,风雪更加猛烈,溪流更加湍急。旁边的溪水中有几块巨石,望见它们就像玉笋一样高而尖,谨慎小心地仰视,凝神观看它高耸的样子,竟然让人想要和它一起飞升。(我)回到家里已经是深夜了,四面的高山摇晃,到处都是白色,不能分辨(正确的)道路。想喝点酒暖暖身子(却)没有,点燃半车松枝,才取得一些温暖。今日太热了,姑且一叙(此前之事)。望梅尚且能够止渴,听到这里应当很洒脱了。七、答案:1.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②超过(胜过)③鞋子④做(愿意)2.①不仅仅是贤能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它罢了。②(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3.通过鱼和熊掌的关系,进行比喻论证和类比推理,从而引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的论点。4.对比论证。甲文用舍生取义和舍义取生正反两个角度进行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乙文“义贵于其身也”即拿正义和生命进行比较,突出强调地论证了万事莫贵于义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解析:第16页共16页 译文: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八、答案:1.D;2.C;3.B;4.A解析:1.苦:使……痛苦2.A项中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而”表顺接;B项中第一个“其”是代词,第二个“其”在句中加强语气;C项中两个“之”都是到的意思;D项中的第一个“以”是凭的意思,第二个“以”表示时间限定。3.“所以动心忍性”应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4.甲文段举攻城不胜和守城弃逃的例子,目的在于启发君主施行仁政。九、答案:1.(1)考虑,想到;(2)共同,一起;(3)到……去;(4)保全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3.(1)(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2)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4.【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宦途失意的苦闷)。【乙】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为: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②句意为: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起;③句意为:苏轼到武卫营。诣:到……去;④句意为:最终保全了这座城。全:保全。2.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哢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注意要求限断两处。句意为: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故断句为: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空明,清澈透明;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②句中重点词:庐,建住所;于,在;过,经过。4.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及概括事件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闲人”包含了作者郁有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也不愿做一个“闲人”:因此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第16页共16页 结合[乙]文内容,从“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于是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终于保卫了徐州城)”等语句中可知:[乙]文主要记述了苏轼在遇水患时,未选择弃城而逃,而是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护城安定百姓的事迹,表现了苏轼勤于政事,爱护百姓的精神品质。十、答案:1.B2.A3.C4.D解析: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B.“微斯人”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的意思,不是“少”。故选B。2.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平时要归纳整理,作答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分析。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B.醒能述以文者/以其境过清(以:用/因为);C.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其真无马邪(其:大概,表揣测语气/难道,表反诘语气);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国险而民附(而:表顺承/表并列);故选A。3.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语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中的“或”是“或许”,不是“有时”;“异”是“不同”,不是“惊异”。据此可排除ABD。故选C。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甲文《岳阳楼记》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故选D。参考译文:(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处在僻远的地区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第16页共16页 (乙)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丙)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着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第16页共16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4-01 01:05:05 页数:16
价格:¥6 大小:61.80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