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共200分)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请重点复习原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标注的黑体字为课文中的注释。)把家人聚集在一起侄儿侄女等小辈文章的义理不久急,像什么↑↑↑↑↑↑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大体可以相比不如乘风↑↑↑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hā)可拟。”兄女曰:“未若柳家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参考译文]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大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侄儿侄女等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紛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次兄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他长兄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与友期行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陈大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大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第20页共20页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里,则是无信;对于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参考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正午已过,(友人)没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走后,(友人)才到。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您没到,他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了:“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同行,您正午时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阅读《咏雪》,完成1~6题。(20分)第一组题目: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沙鸥翔集B.与儿女讲论文义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撒盐空中差可拟空谷传响D.未若柳絮因风起未尝稍降辞色2.把“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柳絮因风起”写出了雪花的轻盈姿态,如何柳絮般乘风漫天飞舞,富有美感。B.“撒盐空中”体现了雪粒直落的沉重感,更为真切描摹了“雪骤”的猛烈密集。C.“公大笑乐”全是因为胡儿充满童真的回答把谢太傅逗乐了,他们一家其乐融融。D.本文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她是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第二组题目: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独往湖心亭看雪B.撒盐空中差可拟可以为师矣C.与儿女讲论文义手把文书口称敕D.未若柳絮因风起求闻之若此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谢太傅一家“寒雪日内集”,赏玩诗句的雅兴表明了这个诗礼之家的生活情趣。第20页共20页 B.谢太傅能够虛心向孩子们请教文章的含义,可见这个家庭气氛融洽、民主宽松。C.谢太傅的女儿谢道韫以飘飞的柳絮比喻纷飞的大雪,体现了她的聪慧与机智。D.本文写雪花纷纷扬扬的优美姿态,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7~12题。(23分)第三组题目: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文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元方入门不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陈大丘与友期行期年之后C.太丘舍去则有去国怀乡D.待君久不至色愈恭,礼愈至8.把“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留泽成现代汉治。(4分)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B.友人能自我反省,他由“怒”到“惭”,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有无信无礼之过。C.“尊君”是谦辞,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是敬醉,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D.本故事表明“信”和“礼”很重要,告诉人们要做信守承诺和讲究礼节的人。第四组题目: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元方时年七岁四时之景不同B.太丘舍去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C.下车引之属引凄异D.去后乃至岂能为暴涨携之去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2)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12.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太丘约好跟朋友一起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不守信用。B.陈元方小小年纪就懂得了“信”的重要,但他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C.陈元方落落大方,他指出友人的“无信”“无礼”,终使“友人惭”。D.“友人”下车,是想引起陈元方的注意,并向陈元方表达自己的愧意。二、(论语》十二章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第20页共20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子曰:“赞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由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干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子罕》)第20页共20页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央。”(《子张》)[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我做事就可以顺从意愿,不会越过法度。”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孔子说:“多么高尚啊,颜回!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学问和事业作为快乐的人。”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平民百姓却不能够改变志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志向坚定,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13~24题。(40分)第一组题目: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必有我师焉又何间焉B.饭疏食,饮水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学学半D.有明自远方来然后能自反也第20页共20页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与朋友交而不信手?传不习乎?(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在学习上能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B.孔子自述人生经历时说自己到七十岁时做事才能不随心所欲,不越过规矩。C.从“一箪食”“一瓢饮”“饭疏食饮水”中可看出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D.孔子说的“博学而笃志”意思是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第二组题目: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愿陛下亲之信之B.三十而立立天下之正位C.从心所欲,不逾矩不敢稍逾约D.传不习乎?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7.把“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选项是()(3分)A.“有明自远方来”,与朋友一起探讨学习,自然会有无限乐趣,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以军事作战来类比学习方法。C.孔子不渴慕富贵,哪怕吃粗粮,喝热水,他也觉得乐在其中。D.“四书”指的是《尚书》《论语》《大学》《中庸》。第三组题目: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其不善者而改之其真无马邪B.从心所欲,不逾矩从流飘荡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卒获有所闻D.可以为师矣皆以美于徐公20.把“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2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子要求他弟子们能用“忠”“信”的标准来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塑造理想的人格。B.孔子认为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将知识融会贯通,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新发现,才“可以为师”。C.孔子“不改其乐”,是因为他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为了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困顿也自得其乐。第20页共20页 D.孔子面对滚滚而逝的流水满怀感慨,感慨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幻太快。第四组题目: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可以为师矣齐师伐我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疏条交映C.不亦君子乎夫君子之行D.博学而笃志《齐谐》者,志怪者也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4.下列不能体现孔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思想的一项是()(3分)A.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B.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C.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D.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三、诫子书诸葛亮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参考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第20页共20页 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在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阅读《诫子书》,完成25~36题。(40分)第一组题目: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静以修身邹忌修八尺有余B.才须学也初极狭,才通人C.将何及复行数十步D.险躁则不能治性吾与汝毕力平险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险躁则不能治性。2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葛亮劝诫儿子要静思反省,简朴节约,认为这是“修身”“养德”的途径。B.诸葛亮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强调“静”的重要:修身须静,学习须静。C.诸葛亮感慨自己年华老去,时光蹉跎,意志消失,人生“遂成枯落,多不接世。”D.诸葛亮在给儿子的这封家书中,希望儿子能“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成为君子。第二组题目: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非学无以广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B.悲守穷庐蝉则千转不穷C.险躁则不能治性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将复何及不敢出一言以复29.把“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3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诸葛亮开篇即以“君子之行”来要求其子,并强调人生在世首先要修身养德。B.“静以修身”强调安定不动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以潜心专一来修养身心。C.“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强调节俭、俭朴。D.“非淡泊无以明志”强调安贫乐道,不为名利所动,这样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第三组题目: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静以修身咨臣以当世之事B.夫君子之行终日在地上行止C.意与日去醉翁之意不在酒D.将复何及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第20页共20页 (1)淫慢则不能励精。(2)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下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遂成枯落”是诸葛亮对儿子的告诚,意在劝勉儿子要异时勤学,为社会所有。B.“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体现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C.诸葛亮以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恳切地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D.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谆谆教诲,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教子之心表达得非常恳切。第四组题目: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又相同的组是()(3分)A.险躁则不能治性不效,则治臣之罪B.才须学也卿今者才略C.悲守穷庐理屈词穷D.将复何及兴复汉室,还于旧都35.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3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求学方面,只有摒除杂念、心无旁骛、宁静专一的状态,方能深入思考,精研学问。B.立志方面,只有“淡泊”“宁静”,不受世俗的影响,方能明确并坚定自己的志向。C.成才方面,只有“立志”“勤学”“惜时”,方能增长才干,效力社会,奉献社会。D.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是诸葛亮在《诫子书》这部文集中的人生智慧总结。四、狼蒲松岭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也,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chí)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dān)相向。第20页共20页 少(shǒ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居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xiá)矣,而顷(qǐng)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参考译文]一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又把一块骨头投给狼,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投完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很为难,处境困迫,害怕前后一起遭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在打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奔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墙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象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想走,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将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背后。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阅读《狼》,完成37~48题。(40分)第一组题目:3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B.缀行甚远缀公卿之后C.恐前后受其敌受任于败军之际D.盖以诱敌盖竹柏影也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屠暴起,以刀劈狼首。第20页共20页 3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复投之”中的“投”字表明屠户对狼的本性尚未彻底认识,个再妥协退让。B.“弛担持刀”中的“持”字表明屠户做出了与狼斗争的抉择,狼果然放弃了进攻。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表现了屠户杀狼时的果断和勇敢。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的“乃”字表明了屠户对狼奸诈的本性幡然醒悟。第二组题目:4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屠乃奔倚其下虽乘虽乘奔御风B.屠暴起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转视积薪后庭下如积水空明D.止增笑耳则心不若余之专耳41.把“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4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屠户“复投之”,以为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对狼抱有幻想。B.狼“犬坐于前”的悠闲假象,与屠户趁机“暴起”“劈狼首”的迅猛动作,相映成趣。C.文末点明了狼的凶狠,嘲笑了其顷刻而毙的结局,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余味无穷,D.对持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第三组题目:4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恐前后受其敌受地于先王B.屠乃奔倚其下蒙乃始就学C.久之,目似瞑小大之狱D.屠自后断其股然后能自反也4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2)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4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投以骨”“复投之”表现了屠户遇狼时的害怕和侥幸的心理B.“并驱如故”表明屠户处境依旧危险,其退让迁就策略失败。C.“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等句,表现了狼的贪婪本性。D.“暴起”“劈”“断”等词,表现了屠户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第四组题目:4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第20页共20页 A.以刀劈狼首蒙辞以军中多务B.两狼之并驱如故既克,公问其故C.目似瞑,意暇甚云归而岩穴瞑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醉翁之意不在酒47.把“泉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4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屠户迅速“奔倚”柴草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刀,表明他由退让到敢于斗争的思想转变。B.那只蹲坐在前的猎狗耍花招,假装闭眼打盹,屠户暴起杀之,表明屠户不被假象所骗。C.屠户转视积薪后,发现另一只狼正钻洞,立即砍断狼的臀部,凸显了他的警惕果断。D.屠户与两只狼斗智斗勇,在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的过程中体现他复杂的性格。五、寓言二则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宋之丁氏,家无井两出溉(gà)汲(jí),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各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参考译文]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浇田、打水,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第20页共20页 杞人忧天(列子)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wú)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备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zhóng)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chú)步跐(c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shì)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参考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第20页共20页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的虚空之处,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步行踩踏,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阅读《穿井得一人》,完成49~54题。(20分)第一组题目:4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及其家穿井悲守穷庐,将复何及B.不若无闻也未若柳絮因风起C.有闻而传之者日传不习乎D.国人道之古道西风瘦马50.把“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同之于丁氏。”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5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穿井得一人”的真相是丁氏打了一口井,省了一个人的劳力,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人。B.“穿井得一人”的事件在“国人”的传播过程中变成了“丁家挖井挖出一个人来”。C.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后,难以置信,便亲自向丁家询问,最终弄清事件的真相。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轻信传闻,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不可以讹传讹。第二组题目:5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吾穿井得一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宋之丁氏虽有千里之能C.得一人之使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D.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5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54.“穿井得一人”的事情被讹传,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氏告诉别人“穿井得一人”的事情,其表述不够清楚,话语有歧义。B.“有闻而传之者”对“穿井得一人”的事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C.“穿井得一人”这种离奇事情很容易引发人们的好奇心,于是愈传愈广。D.全国的人都在讲述“穿井得一人”这件事,他们乐于谈论和传播奇闻。阅读《杞人忧天》,完成55~60题。(20分)第20页共20页 第三组题目:5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其人舍然大喜太丘舍去B.亦不能有所中伤终日在天中行止C.若屈伸呼吸若躇步跐蹈D.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人不堪其忧5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2)地,积块耳,充塞四虚。5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杞人忧虑重重,他为天崩地陷而担忧,为自己无处可居、无法睡觉吃饭而担忧。B.杞人经过“晓之者”的一步步答疑之后才消除疑虑,放下心来,不再忧虑。C.杞人担心天崩地陷是因为他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难免会产生畏惧心理。D.杞人无端忧天的故事,讽刺的是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第四组题目:5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因往晓之家喻户晓B.身亡所寄寄人篱下C.亡处亡块鸟为食亡D.天果积气食不果腹59.把“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6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杞人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表明了那位杞国人的忧愁之重,畏惧之深。B.杞人担心日月星辰掉下,担心大地陷下去,这些不必要的担心令人啼笑皆非。C.“晓之者”以天地星月的科学知识开导“杞人”,一步步解答“杞人”疑问。D.“晓之者”主动前去开导杞国那位忧天者,体现了“晓之者”关心他人的品质。七上文言文阅读答案(共200分)一、《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阅读《咏雪》,完成1~6题。(20分)第一组题目:1.(3分)D(否定词,不。A.聚集/停歇;B.和/欣赏;C.天空/空旷)2.(4分)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侄儿侄女等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得分点:第20页共20页 “内集”“儿女”“讲论”“文义”各1分)3.(3分)C(“全是因为胡儿的回答”有误,谢太傅“大笑乐”不仅是因为他对胡儿的回答满意,更是因为他欣赏谢道韫聪慧机智的对答)第二组题目:4.(3分)B(可以。A.动词,下雪/名词,雪;C.文章/公文;D.比得上/像)5.(1)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得分点:“欣然”“何所似”各1分)(2)他次兄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得分点:“兄子”“差可拟”各1分)6.(3分)A(B.谢太傅“请教文章的含义”有误,应是“一起谈论文章的义理”;C.“谢太傅的女儿”有误,应为“谢太傅的侄女”;D.“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有误,写雪花纷纷扬扬的优美姿态,是为了引出对儿童的聪慧机敏的赞赏)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7~12题。(20分)第三组题目:7.(3分)C(离开。A.回头看/拜访;B.约定/周年;D.到/周到)8.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得分点:“惭”“引”“顾”各1分,句子大意通顺1分)9.(3分)C(“尊君”是敬辞,“家君”是谦辞)第四组题目:10.(3分)D(离开。A.当时/季节;B.放弃/学舍;C.拉/延长)11.(1)友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得分点:“尊君”“不”各1分)(2)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您没到,他已经离开了。”(得分点:“去”1分,补全主语1分)12.(3分)C(A.不守信用的是友人,不是陈太丘;B.“教训长辈,目中无人”有误,陈元方只是据理抗辩,合乎情理;D.“引起陈元方的注意”无中生有,文中的“引”是指“拉”,而不是“引起”)二、《论语》十二章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13~24题。(40分)第一组题目:13.(3分)C(学习。A.兼词,于之,在这里/句末语气词;B.粗/稀,与“密”相对;D.从/自己)14.(1)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信”“传”各1分)第20页共20页 (2)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之”“好”各1分)15.(3分)C(A.不仅要“温习学过的知识”,还要从中“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才可以当老师;B.“能不随心所欲”有误,应为“能随心所欲”;D.“博学而笃志”是子夏说的,不是孔子说的)第二组题目:16.(3分)C(超过。A.真诚/信任;B.能有所成就/站立;D.老师传授的知识/传送)17.(4分)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时心里不再感到迷惑。(“十有五”“立”“惑”各1分,句子通顺1分)18.(3分)A(B.“以军事作战来类比学习方法”有误,“表明即使是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C.“喝热水”有误,应为“喝冷水”;D.《尚书》不属于“四书”,应为《孟子》)第三组题目:19.(3分)B(顺从,顺着。A.他们/语气词,表反问;C.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有;D.凭借/认为)20.(4分)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乐趣也在这当中。(“饭”“疏食”“饮水”“肱”各1分)21.(3分)C(不是孔子“不改其乐”,而是颜回“不改其乐”)第四组题目:22.(3分)C(有才德的人。A.老师/军队;B.交往/纵横交错;D.志向/记载)23.(1)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罔”“殆”各1分)(2)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平民百姓却不能够改变志向。(“三军”“夺志”各1分)24.(3分)D(A句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B句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担心自己无能”;C句意思是“君子忧虑自己没有能力,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D句意思是“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此句不能体现“人不知而不愠”)三、诫子书诸葛亮阅读《诫子书》,完成25~36题。(40分)第一组题目:25.(3分)C(又。A.修养/长,这里指身高;B.才干/仅;D.轻薄/险峻的大山)第20页共20页 26.1.(1)以屏除杂念、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得分点:“静”“以”各1分)(2)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得分点:“险躁”“治性”各1分)27.(3分)C(“感慨自己年华老去”有误,应为“劝诫儿子惜时,否则”)第二组题目:28.(3分)A(才干。B.穷困/穷尽;C.修养/研究;D.又/辩解)29.(4分)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得·分点:“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枯落”“多不接世”各1分)30.(3分)B(“安定不动”有误,应为“内心宁静、屏除杂念”。此项考查对“静”的正确理解)第三组题目:31.(3分)D(又,再。A.来/用;B.行为、操行/行走;C.意志/情趣)32.(1)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得分点:“淫慢”“励精”各1分)(2)只能悲哀地坐守在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得分点:“穷庐”“将复何及”各1分)33.(3分)B(诸葛亮强调的是“接世”,即接触社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而非“独善其身”)第四组题目:34.(3分)B(才干。A.修养/惩治;C.穷困/尽;D.又/复兴)35.(4分)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得分点:“淡泊”“无以”“明志”“致远”各1分)36.(3分)D(《诫子书》是一封“书信”,不是一部文集)四、狼蒲松龄阅读《狼》,完成37~48题。(40分)第一组题目:37.(3分)B(跟随;A.原来的/所以;C.遭受/接受;D.连词,表原因;原来是/副词,大概)38.(1)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得分点:“并驱”“如故”各1分)(2)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得分点:“暴”“以”各1分)39.(3分)B(狼并没有“放弃了进攻”,而是要弄新的进攻策略,想伺机残害屠户)第二组题目:40.(3分)A(奔跑/飞奔的骏马。B.突然;C.堆积,积聚;D.罢了)第20页共20页 41.(4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得分点:“少时”“径去”“犬坐”“前”各1分)42.(3分)B(A.“对狼的怜悯”有误,应为“对狼的惧怕”;C.“狼的凶狠”有误,应为“狼的狡猾”,作者在结尾处指出的是“狼亦黠矣”;D.对恶势力,我们不能“先作让步”)第三组题目:43.(3分)B(于是;A.遭受/接受;C.补足音节,无意义/的;D.从/自己)44.(1)屠户很为难,处境困迫,害怕前后一起遭受到狼的攻击。(得分点:“窘”“受其敌”各1分)(2)(屠户)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得分点:“积薪”“洞其中”各1分,若没有补全主语,扣1分)45.(3分)C(“贪婪凶狠”有误,表现的是狼的狡猾奸诈)第四组题目:46.(3分)A(用;B.旧,原来/缘故;C.闭眼/昏暗;D.意图,打算/情意)47.(4分)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得分点:“黠”“顷刻”“变诈”“几何”各1分)48.(3分)A(B.蹲坐着的不是“猎狗”,而是“狼”,文中的“犬坐”是指狼“像狗似的蹲坐”;C.砍断的是狼的大腿,而不是“狼的臀部”,文中的“股”是指“大腿”;D.“御狼一惧狼”的顺序有误,应改为“惧狼一御狼”)五、寓言二则阅读《穿井得一人》,完成49~54题。(20分)第一组题目:49.(3分)B(如。A.等到/赶得及;C.传播/老师传授的知识;D.讲述/道路)50.(4分)居住在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得分点:“国人”“道”“闻”、句式“于”各1分)51.(3分)C(“亲自向丁家询问”有误,应为“派人向丁家询问”)第二组题目:52.(3分)B(助词,的。A.得到/同“德”,感激;C.使唤/即使;D.名词,消息,见闻/动词,听说,第20页共20页 听见,知道)53.(1)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得分点:“及”“穿”各1分)(2)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得分点:“求闻”“无闻”各1分)54.(3分)D(“全国的人”有误,“国人”是指“居住在国都里的人”)阅读《杞人忧天》,完成55~60题。(20分)第三组题目:55.(3分)C(人称代词,你。A.同“释”,解除、消除/舍弃,离开;B.动词,伤害,中伤/名词,内,里;D.动词,担忧,发愁/名词,愁苦)56.(1)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得分点:“积气”“亡”各1分)(2)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的虚空之处。(得分点:“积块”“四虚”各1分)57.(3分)A(杞人并没有担忧自己“无法睡觉吃饭”,他是因为担心天崩地陷,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第四组题目:58.(3分)B(依靠,依附。A.告知,开导/知道,了解;C.无,没有/死亡;D.果真,当真/充实)39.(4分)你步行踩踏,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得分点:“若”“躇步跐蹈”“行止”“奈何”各1分)60.(3分)C(“科学知识”有误,“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第20页共20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3-25 00:18:05 页数:20
价格:¥6.66 大小:49.03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