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共240分)班级:姓名:学号:得分:十、三峡郦道元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参考译文]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藏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航道都被阻隔,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城。中间相距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在春、冬两个季节,就(可以看见)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肃杀凄寒。时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延长,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阅读《三峡》,完成109~120题。(40分)第一组题目:10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以疾也皆以美于徐公B.其间千二百里安陵君其许寡人也C.春冬之时已而之细柳军D.至于夏水襄陵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用彩笔描绘了三峡景致,先总写三峡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B.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两岸,高山对峙,怪石嶙峋,峭壁重叠,群山绵延不绝。C.夏天的三峡水势凶猛,过往的船只不论是顺流还是逆流,其航道大都被阻隔了。D.“寒”“肃”“凄”“哀”等字渲染了三峡冬天萧瑟、凄清、哀婉的气氛。第二组题目:1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志虑忠纯B.沿溯阻绝佛印绝类弥勒第16页共16页 C.属引凄异神情与苏、黄不属D.有时朝发白帝朝晖夕阴113.把“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写三峡的水时,先写夏季。原因是作者给江水作注,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最大。B.虽然夏天的三峡之水有险滩重重,但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还是能通行无阳。C.每逢春冬之季,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第三组题目:1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自非亭午夜分熟视之,自以为不如B.春冬之时虽我之死C.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D.故渔者歌曰既克,公问其故1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描绘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写出了两岸群山的高峻。C.“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三峡夏水湍急、水流迅猛的特点。D.引用渔歌作结,既突出三峡秋天凄婉的气氛,又表达了作者对渔民艰险生活的悲悯。第四组题目:1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自非亭午夜分陛下亦宜自谋B.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C.虽乘奔御风猛浪若奔D.良多趣味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19.把“绝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以生动简练的笔墨描写三峡之山,先写其高耸险峻,再写其连绵不断。B.文章按夏、春、冬、秋的顺序描写三峡,结尾主要写三峡之水在秋季不同的特点。C.“清荣峻茂”四字语言凝练,再现了三峡“水清、树茂、山高、草盛”的特点。D.“寒”“肃”“凄”“哀”等字,生动传神地描绘了三峡秋季清幽秀丽的神韵。十一、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yù)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第16页共16页 [参考译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了,猿、鸟此起彼伏鸣叫;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院子里的月光如积水一般澄澈清明,仿佛水中有藻、荇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121~126题。(20分)第一组题目:1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沉鳞竞跃负势竞上B.晓雾将歇其将固可袭而虏也C.夕日欲颓欲有求于我也D.四时俱备时时而间进1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12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写景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再平视“清流”。B.本文注重动静结合,清晨已经消散的薄雾是静景,夕阳的余晖中“沉鳞竞跃”是动景。C.“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从听觉、视觉方面描绘了猿鸟悲鸣、游鱼跃水的动感画面。D.陶弘景于文中称引谢灵运,有追慕前贤之意,兼有自己也能得山水之妙的自矜意味。第二组题目:1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五色交辉言和而色夷B.山川之美已而之细柳军C.夕日欲颓颓然乎其间者D.高峰入云草色入帘青125.把“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2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意蕴丰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康乐公是“能与其奇者”,体现了作者对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的钦敬与追慕之情。B.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体现了作者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C.“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体现了作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D.谢中书能领悟山水之奇,是作者的好友,体现了作者渴望与谢灵运、谢中书一起谈山论水。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27~128题。(20分)第三组题目:1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月色入户故外户而不闭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病终C.相与步于中庭皆以美于徐公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如其言1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第16页共16页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29.下列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将竹柏的影子幻化成水中交错藻荇,写出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B.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村托月色清亮无比。C.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一种静谧空灵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D.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语言凝练,体现了月光空灵澄净的特点。第四组题目:13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欣然起行然则何时而乐耶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色愈恭,礼愈至C.相与步于中庭复行数十步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与外人间隔131.把“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32.下列对“闲人”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闲人”一词,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B.“闲人”一词,表现出苏轼的悲凉之情。他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受污遭贬,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C.“闲人”一词,表现出苏轼的悠闲之情。他夜游时的心境空灵自在,悠闲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D.“闲人”一词,表现出苏轼的寂寞之情。静寂之夜,虽然有美妙月色,可他无法排遣惨遭贬谪的孤苦无依。十二、与朱元思书吴均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yīng)嘤成韵。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参考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细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铜庐约一百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意。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争着比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水声清越,发出泠泠的声响;美丽的鸟儿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者,即使在白天,林间仍显得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133~144题。(40分)第16页共16页 第一组题目:13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任意东西目似暝,意暇甚B.奇山异水不宜异同C.窥谷忘反遂反溯流逆上矣D.鸢飞戾天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好鸟相鸣,嘤嘤成韵。13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善于审美,描绘了明净的江天、动感的山势、天籁的和谐悦耳、光影的变化,以自己高雅的审美情趣感染读者。B.作者善于绘景,采用多种技巧,包括夸张、比喻,动静结合,多感官、多视角调用,绘出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富春山水图。C.作者善于抒怀,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总领全文,表现出作者厌弃官场、热爱自然的情感。D.作者善于养性,走进自然,归隐林泉,在自然美景中做个纯粹的欣赏者,享受山水美景带来的心灵净化。第二组题目:13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急湍甚箭辞甚畅达B.猿则百叫无绝绝yǎn多生怪柏C.蝉则千转不穷欲穷其林D.奇山异水渔人甚异之137.把“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3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写出了江水清激的动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一眼见底。B.“争高直指”写出了奇山的连绵起伏,“争”字将崇山峻岭化动为静,展现勃勃生机。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体现了作者对世俗官场的否定,反映共清高隐逸的思想。D.作者描绘了自富阳至桐庐沿途走路所见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感。第三组题目:13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奇山异水明有奇巧人B.任意东西一厝朔东C.望峰息心去以六月息者也D.窥谷忘反然后能自反也14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14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一百多公里的江上行船,作者随小船飘荡观赏着美景,山光水色,纷至沓来。B.江底的细石,历历在目;游动的鱼儿,清清楚楚,映衬出富春江水的清澈明净。C.泉水激石的响声、鸟儿嘤嘤的叫声、蝉鸣与猿啼,一起交织成嘈杂的山林交响乐。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放下繁杂公务后陶醉于山水的愉悦心情。第四组题目:14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一百许里杂然相许B.从流飘荡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第16页共16页 C.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D.望峰息心北山愚公长息曰143.把“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4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从容出游、怡然自得的情态。B.文章写水,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C.文章写山,用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寂静和色彩丰富的特点。D.文章抒怀,用“鸢飞戾天者,窥谷忘返”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淡泊人生的思想。十三、《孟子》两章富贵不能淫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候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手?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g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散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xī)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参考译文]富贵不能淫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则战争停息,天下太平。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二十岁举行成年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的,是妇女之道。(大丈夫应该)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光明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得到任用,孙权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为相,百里奚从集市中被赎出来而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容易灭亡。这样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145~150题。(20分)第一组题目:第16页共16页 14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独行其道独往湖心亭看雪B.往之女家学而时习之C.立天下之正位以顺为正者D.威武不能屈猥自枉屈14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丈夫之冠也,父命之。(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14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景春从功利的角度出发,认为那些叱咤风云,具有雄才大略、建立丰功伟绩的统治者,才是大丈夫。B.孟子从道德的角度出发,认为那些具备崇高品德,拥有坚定心志,崇尚仁、义、礼的人,才是大丈夫。C.景春对公孙衍、张仪的态度是钦佩、崇拜的,认为他们是影响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与和平的风云人物。D.孟子对公孙衍、张仪的态度是不屑、轻蔑的,认为他们不讲仁、义、礼,只是一味顺从和迎合君主的喜好。第二组题目:14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独行其道独往湖心亭看雪B.戒之日必敬必戒C.丈夫之冠也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威武不能屈若屈伸呼吸149.把“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5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岂不诚大丈夫哉?”景春提出这个观点时使用了反问句,还用了一个加重肯定气的“诚”,可见他对公孙衍、张仪的崇拜。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孟子也用一个反问句表明了态度,“焉得”一词不仅否定景春的观点,也体现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C.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一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二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D.孟子阐释了大丈夫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依次对应着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151~156题。(20分)第三组题目:15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国恒亡国人道之B.曾益其所不能香远益清C.然后能改回也不改其乐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渔者歌曰15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5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的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从个人再说到国家,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D.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灭亡的命运,必须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国外患。第四组题目:15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第16页共16页 A.舜发于畎亩之中野芳发而幽香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世无双C.征于色,发于声未尝稍降辞色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敌155.把“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5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列举了古代六位圣君贤相的事例,表明这些大人物虽出身贫苦,但在艰苦磨炼后成就了非凡的事业。B.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承担“大任”者经受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C.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免遭灭亡,既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又要警惕敌对国家和外患的侵扰。D.孟子认为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四、愚公移山《列子》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酒豫南。达于汉明,可乎?”杂然相许。其要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jī)畚(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ó)朔东,一厝雍向。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参考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纵横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就集合全家人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北面去。”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恩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年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担心挖不平呢?”河湾上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便向天帝报告。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阅读《愚公移山》,完成157~168题。(40分)第一组题目:15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吾与汝毕力平险录毕,走送之B.杂然相许安陵君其许寡人也第16页共16页 C.而山不加增弗敢加也D.汝之不惠大王加惠15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15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七百里,高万仞”一句从面积和高度两个方面说明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暗示移山的任务十分艰巨。B.愚公决心移山,他的妻子提出了两个反对意见:愚公年老力衰,移山难以成功;移山产生的土石如何处置。C.操蛇之神被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出手相助,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太行、王屋,分别放到朔东和雍南。D.文中人物形象鲜明,年过九十的“愚公”大智若愚,鼠目寸光的“智曳”急功近利,增强了对比、讽刺的效果。第二组题目:16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面山而居居无何,上至B.杂然相许高可二黍许C.始一反焉无陇断焉D.帝感其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161.把“其麦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6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所有人的热烈响应。B.邻居有户人家来自京城,家中的寡妇也赞成她那七八岁的儿子去帮助愚公移山。C.天帝惧怕愚公挖山不止,便派大力神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大山,结局有神话色彩。D.太行、王屋二山被移走,愚公愿望实现了,这反映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心愿。第三组题目:16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年且九十天子且至B.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C.甚矣,汝之不惠王之蔽甚矣D.惧其不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16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165.下面对文章中对比、衬托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B.遗男“助之”与智叟“止之”对比鲜明,更显示出智叟目光短浅、态度消极。C.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D.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第四组题目:16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杂然相许潭中鱼可百许头B.寒暑易节虽千里不敢易也C.惧其不已也亦若是则已矣D.其矣,汝之不惠流辈甚称其贤第16页共16页 167.把“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6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人物和称呼带有感情色彩,愚公大智若愚,“公”是谦称;智叟目光短浅,“叟”是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B.天帝被愚公移山精神感动了,便命大力神夸娥氏来背走大山,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幻想方式。C.太行山和王屋山最终被移走,愚公实现造福后代的宏伟抱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团结一致,感动天帝的精神。D.愚公的成功,表明了只有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不懈地奋斗,才能够改造世界。十五、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jí)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pī)甲,锐兵刃,彀(góu)弓弩(nǔ),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zhóo)。’”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yī)曰:“介胄(zhóu)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jiē)呼,此真将军矣!曩(nǎng)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成耳,其将固可袭而虏(lǔ)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yé)!”称善者久之。[参考译文]汉文布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延任命掌管皇族事务的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任命河内郡的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皇帝亲自去慰问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驰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着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并把弓拉满。文帝的先行引导人员到了营门前,不能进入。先导人员说:“皇上将要驾到!”守卫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命令说‘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皇帝发布的命令’。”过了不久,文帝驾到,也无法进入军营。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手持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入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垒大门。守卫营垒大门的官兵对跟着文帝的车马随从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文帝就控制住车马,缓缓前行。到了主帅所在的营帐,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拱手行礼,说:“穿戴着铠甲和头盔的将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文帝被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并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仪式完成后离开。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后,群臣都感到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先前霸上、棘门的驻军,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军是一定可以偷袭并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哪里是能够侵犯的呢?”称赞了周亚夫很久。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169~180题。(40分)第一组题目:16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军士吏被甲同舍生皆被绮绣B.不闻天子之诏不求闻达于诸侯第16页共16页 C.使人称谢使老有所终D.天子为动动心忍性17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2)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17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但是开篇还写了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的情况,是为了在对比之中突现周亚夫治军严明。B.文帝慰劳将士,到细柳军营却是不得入,直至派使者手持符节去通告方可入内,可见细柳军营的将士目中无人。C.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正面描写周亚夫驻守细柳营的事迹,生动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D.本文重在突出汉文帝的人物形象,通过记叙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经过,体现出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知人善任的品质。第二组题目:17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上自劳军然后能自反也B.军中闻将军令闻寡人之耳者C.使人称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称善者久之流辈甚称其贤173.把“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7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匈奴大举入侵,战事吃紧,细柳营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文帝处处被要求遵循军令,足见周亚夫治军严明,令行禁止。B.汉文帝到了细柳军营大门没能马上进入,后来他手持符节才可直入营垒大门,可见细柳营的戒备森严。C.周亚夫在细柳营里跪拜汉文帝时,他仍手执兵器,穿着铠甲,戴着头盔,可见周亚夫的严守军礼。D.汉文帝批评霸上、棘门的驻军如同“儿戏”,他们可能会被偷袭并俘虏;赞扬周亚夫才是真正的将军,可见其贤明。第三组题目:17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闻天子之诏令卒获有所闻B.介胄之士不拜肃遂拜蒙母C.使人称谢长跪而谢之曰D.天子为动不动声色17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先驱曰:“天子且至!”(2)天子为动,改容式车。177.本文情节曲折奇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文帝的“先驱”竟被阻拦,在细柳军营里竞然连皇帝的命令也行不通,此乃一奇。B.汉文帝亲至却被拒之门外,直到文帝派人手持符节以诏亚夫才得以入营,此乃二奇。C.天子车驾进壁门,守门士吏居然传令“不得驱驰”,文帝只好“步行”,此乃三奇。D.周亚夫迎接皇帝时竟手执兵器,汉文帝不仅不怪罪周亚夫,还心生敬意,此乃四奇。第四组题目:17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文帝之后六年称善者久之B.上自劳军皇帝敬劳将军C.军棘门当奖率三军D.请以军礼见曹刿请见第16页共16页 179.把“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土不拜,请以军礼见。’”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8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入营上,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与在细柳军的入营受阻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令出如山。B.在军纪上,霸上、棘门军的“若儿戏耳”与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严阵以待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治军有方。C.在性格上,刘礼将军和徐厉将军的“骑送迎”与周亚夫“持兵揖”“不拜”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刚正不阿。D.在结果上,出了棘门后群臣的惊讶不已和文帝的“称善者久之”形成对比,从正面表现了周亚夫善于治军的特点。第16页共16页 八上文言文阅读答案(共240分)十、三峡郦道元阅读《三峡》,完成109~120题。(40分)第一组题目:109.(3分)A(认为。B.这/表加强语气;C.的/到、往;D.与“至”连用,表示提出另一话题,用在下文开头/比)110.(1)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得分点:“略无”“阙处”各1分)(2)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得分点:“奔”“不以疾”各1分)111.(3分)D(“冬天”有误,应为“秋天”)第二组题目:112.(3分)D(早晨。A.很/善良;B.断/极;C.连接/类似)113.(4分)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得分点:“自非”“亭午”“夜分”“曦月”各1分)114.(3分)B(“船只还是能通行无阻”有误,原文是“沿溯阻绝”)第三组题目:115.(3分)C(即使。A.如果/自己;B.的/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D.所以/缘故、原因)116.(1)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航道都被阻隔,不能通航。(得分点:“襄陵”“沿溯”各1分)(2)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得分点:“素湍”“回清”各1分)117.(3分)B(“从侧面”不对,应为“从正侧两方面”)第四组题目:118.(3分)C(飞奔的骏马。A.如果/自己;B.有时/或许;D.很/好的)119.(4分)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得分点:“绝巘”“飞漱”“清荣峻茂”“良”各1分)120.(3分)C(A.首段先写山势的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险峻。B.描写三峡秋季时,侧重写秋天的山,并没有侧重写秋的水。D.三峡的秋天充满了凄寒哀婉之美,而不是清幽秀丽之美)十一、短文两篇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121~126题。(20分)第一组题目:121.(3分)A(争相,争着。B.将要/将军;C.将要/想要;D.季节/时常,常常)122.(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得分点:“五色”“交辉”各1分)(2)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得分点:“欲颓”“沉鳞”各1分)123.(3分)D(A.“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是平视,“清流见底”俯视;B.“已经消散”有误,应为“将要消散”;C.“悲鸣”有误,文中“乱鸣”是指“鸣叫声此起彼伏”,不是“悲鸣”)第二组题目:124.(3分)D(进入。A.颜色/脸色;B.的/到;C.坠落/形容喝醉酒的样子)125.(4分)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得分点:“欲界”“仙都”“康乐”“与”各1分)126.(3分)D(有两处错误,一是文中并没有提及“谢中书能领悟山水之奇”;二是陶弘景与谢灵运不可能一起谈山论水,他们不是同时代的人,谢灵运去世23年后陶弘景才出生)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27~132题。(20分)第三组题目:第16页共16页 127.(3分)A(门。B.寻找/不久;C.在/表比较,相当于“过”;D.像/按照)128.(1)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得分点:“相与”“中庭”各1分)(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得分点:“但”“耳”各1分)129.(3分)D(“托物言志”有误,应为“虚实结合”)130.(3分)D(于是,就。A.·····的样子/既然这样;B.到/周到;C.散步,行走/行走时两脚之间第四组题目:131.(4分)院子里的月光如积水一般澄澈清明,仿佛水中有藻、荇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的距离)(得分点:“如”“空明”“交横”“盖”各1分)132.(3分)D(“寂寞之情”有误,应为“苦闷之情”。他有心意相通的张怀民相伴,并不寂寞,所以,“惨遭贬谪的寂寞之情”有误,应为“孤苦无依的苦闷之情”)十二、与朱元思书吴均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133~144题。(40分)第一组题目:133.(3分)D(····的人。A.心意/神情;B.奇异/不同;C.同“返”,返回/反而)134.(1)(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得分点:“从”“任意东西”各1分)(2)美丽的鸟儿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得分点:“嘤嘤”“成韵”各1分)135.(3分)C(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组题目:136.(3分)C(穷尽。A.比······还快/很;B.断/极;D.奇异的/对······感到诧异)137.(4分)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争着比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得分点:“寒树”“负势”“轩邈”“千百成峰”各1分)138.(3分)C(A.“动态美”有误,应为“静态美”;B.“连绵起伏”有误,应为“高峻险要”,体现“连绵起伏”的是“千百成峰”,“化动为静”有误,应为“化静为动”;D.“走路”有误,应为“乘船”)第三组题目:139.(3分)A(奇异的。B.向东/东部;C.平息/气息,这里指风;D.“反”同“返”,返回/反省)140.(1)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得分点:“甚箭”“奔”各1分)(2)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林间仍显得昏暗。(得分点:“横柯”“在昼犹昏”各1分)141.(3分)B(A.“一百多公里”有误,应为“一百多里”;C.根据作者的感情,“嘈杂”应为“悦耳”;D.“作者放下繁杂公务”有误,应是“治理国家大事的人放下繁杂公务”)第四组题目:142.(3分)B(跟随。A.表约数/赞同;C.凭、依/背;D.平息/叹息)143.(4分)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得分点:“鸢飞戾天”“息心”“经纶”“反”各1分)144.(3分)C(“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寂静”,并没有体现“色彩的丰富”的特点。十三、《孟子》两章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145~150题。(20分)第16页共16页 第一组题目:145.(3分)A(独自。B.动词,到/代词,它;C.正确/准则、标准;D.使······屈服/委屈)146.(1)男子二十岁举行成年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得分点:“冠”“命”各1分)(2)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得分点:“由”“独行其道”各1分)147.(3分)A(“统治者”有误,公孙衍、张仪等人,并不是统治者。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指那些叱咤风云,具有雄才大略、建立丰功伟绩的人,而不是局限于统治者)第二组题目:148.(3分)A(独自。B.告诫/谨慎;C.行冠礼/戴帽子;D.使····屈服/弯曲)149.(4分)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光明的道路-义。(得分点:“广居”“正位”“大道”各1分,句意通顺1分)150.(3分)D(“仁”“义”“礼”的顺序有误,应为“仁”“礼”“义”)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151~156题。(20分)第三组题目:151.(3分)D(所以。A.国家/国都;B.增加,增长/更加;C.改正/改变)152.(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得分点:“动心忍性”“曾益”各1分)(2)这样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得分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各1分)153.(3分)A(“死于安乐”有误。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并没有涉及“死于安乐”)第四组题目:154.(3分)C(脸色。A.被任用/开放;B.被选拔/全;D.匹敌,相当/攻击)155.(4分)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得分点:“衡于虑”“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各1分)之国的威慑”)156.(3分)C(“敌对国家”有误,文中的“敌国”是指“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应改为“实力相近十四、愚公移山《列子》阅读《愚公移山》,完成157~168题。(40分)第一组题目:157.(3分)B(同意,赞同。A.尽,全/完毕;C.增加/虚报;D.通“慧”,聪明/恩惠)158.(1)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得分点:“惩”“迁”各1分)(2)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木都动不了。(得分点:“残年余力”“毛”各1分)159.(3分)A(B.“妻子提出了两个反对意见”有误,愚公的妻子并不反对移山,应为“妻子提出了两个疑问”;C.“操蛇之神”有误,应是“天帝”;D.“年过九十”有误,愚公是年近九十)第二组题目:160.(3分)C(语气助词,用于句末。A.居住/经过,表相隔一段时间;B.赞许/左右;D.诚意/实在)161.(4分)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得分点:“献疑”“曾”“如······何”“焉”各1分)162.(3分)D(A.“这个主张得到了所有人的热烈响应”有误,智叟是反对的;B.“有户人家来自京城”第16页共16页 有误,“京城”是姓;C.“天帝惧怕愚公挖山”有误,天帝是感动)第三组题目:163.(3分)B(对,向/比。A.将近,将要;C.严重;D.停止)164.(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得分点:“易节”“反”各1分)(2)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得分点:“操蛇之神”“已”各1分)165.(3分)D(其妻献疑,还怎么能说是坚定立场和决心呢?)第四组题目:166.(3分)B(更替,换。A.赞同,答应/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C.停止/语气词,表感叹,罢了;D.严重/十分,非常)167.(4分)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得分点:“荷”“叩”“垦”“箕畚”各1分)168.(3分)D(A.“谦称”有误,“公”是对人的尊称、敬称;B.“便命大力神夸娥氏来背走大山”有误,应为“便命夸娥氏二子来背走大山”;C.“古代劳动人民团结一致,感动天帝的精神”有误,应为“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顽强毅力”)十五、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169~180题。(40分)第一组题目:169.(3分)A(同“披”,穿着。B.听从/闻名;C.派/使,让;D.感动/使·····惊动)170.(1)把河内郡的郡守周亚夫任命为将军,驻军在细柳。(得分点:“河内守”“军”各1分)(2)于是文帝就控制住车马,缓缓前行。(得分点:“按辔”“徐行”各1分)171.(3分)A(B.“目中无人”有误,应为“军纪严明”;C.“大量的笔墨正面描写周亚夫”有误,文用大量的笔墨侧面描写周亚夫,而正面描写周亚夫只用“持兵揖曰”等,极其简洁;D.本文重在突出的不是汉文帝的人物形象,而是周亚夫)第二组题目:172.(3分)D(称赞。A.亲自/自己;B.听从/使···听到;C.派/即使,假若)173.(4分)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着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并把弓拉满。(得分点:“之”“被”“锐兵刃”“彀弓弩”各1分)174.(3分)A(B.“他手持符节才可直人”有误,应为“他派使者手持符节去告诉将军才可进入”;C.“跪拜汉文帝”有误,应为“向汉文帝拱手行礼”;D.“他们可能会”有误,应为“将军一定会”,要准确理解“其将必”)第三组题目:175.(3分)B(叩拜,跪拜。A.听从/知识;C.告诉/道歉;D.感动/变动)176.(1)先行引导人员说:“皇上将要驾到!”(得分点:“先驱”“且”各1分)(2)文帝被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得分点:“为动”“改容式车”各1分)177.(3分)C(“步行”有误,应为“徐行”)第四组题目:178.(3分)C(动词,驻军/名词,军队。A.补足音节,无义;B.慰问;D.拜见)179.(4分)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拱手行礼,说:“穿戴着铠甲和头盔的将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得分点:“持兵”“揖”“介胄之士”“拜”各1分)180.(3分)D(“出了棘门”有误,应为“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从正面表现”有误,应为“从侧面表现”)第16页共16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3-25 00:18:05 页数:16
价格:¥6.66 大小:57.66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