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周代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是: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这体现了周代(  )A.敬天保民的执政理念B.维系宗法的礼制观念C.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D.封邦建国的治理体系2.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3.国家博物馆的展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和突出成就。图中两件展品存放的展台应属于()A.西周时期B.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4.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这一建议的实施(  )A.加强了地方的监察B.削弱了丞相权力C.有利于思想的统一D.增加了政府收入5.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规矩严整的楷书出现●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帛竹木纸四种文书用品并行使用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6.下图为唐宋岁入钱币与实物数量统计趋势图。据图可知,8-11世纪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是(  )A.货币经济长足进步B.经济重心南北均衡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自然经济有所发展7.佛教最初传入中原时关于“剃度”并无明确限制。但东晋高僧慧远却指出,凡是尚在朝廷效力的人,尤其是士兵,或者还没有征得父母同意的人都不能受戒剃度。这一变化说明(  )A.中外文化交流更趋频繁B.儒学统治地位动摇C.思想文化受制于社会现实D.三教合一开始出现8.北宋时期,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出现了新现象。这里的“新”主要是指(  )A.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B.实行了封闭式的坊市管理制度C.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商业活动受到官府的严格监控9.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纽约画派领衔人物杰克逊・波洛克以将油墨滴酒和倾泼在大块画布上的创作方法而著称,画作没有任何可识别的主题。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推崇该画派,并资助其在海外展览,以显示自由、个性的表达。这表明(  )A.纽约画派的创作方式受到各国民众欢迎B.纽约画派的创作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C.美国政府旨在扩大纽约画派的影响力D.美国政府借助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10.观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图》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艰难曲折。导致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呈现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B.受到本国势力的压迫与束缚C.战争频繁导致的局势动荡D.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11.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都最终建立了民主革命政权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C.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D.都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12.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此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中制定的?(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瓦窑堡会议13.“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发表:“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两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决斗。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据此可知(  )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形成B.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C.东北民众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D.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一五”计划实施期间,工人阶级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在“一五”计划建设中也大显身手,农民也关心工业建设,他们努力用增加生产、积极交纳农业税和交售粮棉的实际行动支援工业建设。这反映了(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贡献力量B.工业化得到了工人阶级的积极响应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15.符合1970-1979年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1949-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分阶段统计表 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小计1949-1959年145130321960-1969年11411171970-1979年1222151362A.中国对外关系出现新局面B.“求同存异”外交方针正式提出C.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16.下面是某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公元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并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A.罗马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B.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C.罗马帝国的灭亡与日耳曼人入侵有关D.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17.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钱乘旦认为:1415年起历次重大探险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国王或在政府有关部门委派、支持下进行的。15世纪开始的探险队领导人大多数是贵族,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据此,新航路开辟(  )A.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B.是新旧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C.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D.促进了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18.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这一现象(  )A.源于殖民扩张B.是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C.引发黑奴贸易D.为民主改革奠定基础19.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签署的法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内阁由总统任命,但需对议会负责,而总统在得到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众议院。上述规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法律至上B.分权制衡C.人民主权D.议会主权20.主题研究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围绕“工业革命”、“英国宪章运动”、“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等历史关键信息进行研究,可确立的主题是(  )A.共产国际的成立B.巴黎公社的建立C.十月革命的爆发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据此判断,以下各项最有可能属于“第二次重大打击”的是(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C.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D.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运动定律”2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参加一战的目的:德国企图建立从柏林到巴格达的“大德意志帝国”,并夺取英法海外殖民地;英国要保住世界霸主地位,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法国不仅要称霸欧洲大陆,而且希望进一步扩大海外殖民地。由此可见(  )①一战的性质②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③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④殖民地成为各方争夺焦点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②③④23.1944年,李之朴在“中学生阅读报纸所注意的向题”调查中发现,中美两国中学生的关注重点差异较大,美国中学生注意的是“游戏、诙谐文字与戏剧”等,而中国的中学生注意的是“时事向题”。由此可以推知,此时中美两国(  )A.基础教育的关注点不同B.政治导向和家国情怀的标准不同C.素质教育目标差异很大D.遭受战争创伤的程度差异很大24.陈直说:“《史记·殷本纪》合于殷墟甲骨文者,有百分之七十。”又说“《史记·楚世家》之楚侯、楚王,皆与传世铜器铭文相符合”“寿县蔡侯墓近出铜器群,倘无《史记·蔡世家》,则蔡侯后期世系,即无从参考。”作者意在说明(  )A.考古资料否定了史记B.甲骨文、金文标志着汉字的成熟C.多种史料的相互印证D.出土文字价值一定优于传世文献25.年号是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A.辛亥革命B.商鞅变法C.靖康之变D.光武中兴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制度建设既要借鉴,也要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三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材料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一党制或工人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下的多党制”等等,“因为各国不同的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都会有所差别。”——摘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143(1)依据材料一,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3)1911年在中国建立的“仿制品”指什么?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在借鉴苏联的基础上有何创新?有何意义?27.近代以来,不同国家发展过程中农业政策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早期(15世纪末至l8世纪初)的圈地运动中,除了圈占大片土地作牧场外,还有一种形式的圈地是为了更有效地耕作而对小块土地的圈占……始于18世纪晚期的圈地运动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法律框架内,以议会通过圈地法令进行圈地的。(晚期圈地运动)变共耕的公地为大块相连的农场,以采用新的比较科学的耕作制度进行规模化经营。——黄少安、谢冬水《“圈地运动”的历史进步性及其经济学解释》材料二:在1920年,苏俄农业总产值约只为战前的一半,到1924—1925年度则达战前水平的87.3%。1925年的播种面积为1913年的99.3%。——《苏维埃时期苏联历史文件与资料集》材料三: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推行圈地运动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圈地运动对英国工业化的积极作用。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0年苏俄农业总产值约只为战前一半”的主要原因。1924—1925年苏联农业发生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实施了什么政策?(3)据材料三,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28.改革开放前后,农业农村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4为1949一1978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示意图:图4——据蔡继明、刘澜飙《中国三大阶层的收入分配》材料二表2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变化情况表年份农民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其他收入数额(元)比重(%)数额(元)比重(%)数额(元)比重(%)198331022873.55818.7247.7198854540373.911821.7247.7199392167873.619521.2485.219982160146667.957426.61205.620032622154158.8918351636.2——据《2004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特点并分析其基本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29.二十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既深且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一:欧洲国家到处都显得怒气冲冲,剑拔弩张。同时,为了有效地达到内部的巩固,好像细菌传染一样,扩张的野心开始到处膨胀。……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民族感情,但却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夺取点什么。而最糟糕的是,恰恰是我们最喜欢的情绪: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会在最后一分钟吓退。……而巴尔干战争的征候则表明,战争的乌云已向欧洲转移。——摘编自[奥]斯蒂芬•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一个结果是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爆发,当时日本军队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殖民帝国。……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三:回首20世纪的历史,人们会发现,帝国主义列强的争霸,具有导致一再发生世界大战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大战是注定不可避免或不可制止的。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直存在着制止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对于世界大战能否避免的问题,必须进行具体的历史考察和分析,不可笼统地说能够避免或者不能避免。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把战争推到……一个“临界点”。物极必反,今后人类已经不能再把自己的全部能力和手段都投入战争了。——摘编自李巨廉《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并用一句话概括这次大战的性质。(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二战的新观点。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军事价值”,并指出二战期间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盟国战胜法西斯轴心国的重要保证以及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始祖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等信息可知,不同身份的人可以建立的祖先宗庙数量不同,并且根据等级的不同其排列的次序也不同,说明强调等级礼乐观念来维持宗法秩序,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重视等级礼乐观念来维持宗法秩序的现象,没有体现敬天保民的内容,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庙制,体现了维系宗法的礼制观念,没有强调天下一统的观念,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宗法制,没有体现分封制,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周代的政治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礼乐制度强调等级,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2.【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可世袭,无封地,俸禄制,因此D错误,符合题意;ABC表述均符合郡县制的史实,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以秦始皇统一岭南后的措施为背景材料,考查了郡县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的考查。3.【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两张石刻图片的文字信息中可以看出这种农业的耕种方法是代田法,起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赵过加以倡导和推广,所以答案选C,AB两项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形成时期而代田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耕种方法,D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成熟时期,对于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已有专门的农书出现不需要再用两汉时期的方砖来刻记农业生产经验。【点评】高考对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②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③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④小农经济的地位;⑤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典型代表。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思想的统一,C正确;ABD与材料措施无关;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汉代儒学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强化专注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因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5.【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地方制度,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古代的艺术、科学成就。依据表格中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严整的楷书出现,地方行政制度主要有郡、县两级,纸出现,可以判断出这个朝代是汉朝,故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答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阶段特征及其成就。6.【答案】A【解析】【分析】由材料可知:谷物数量变化不大,布帛数量下降迅速,而货币数量迅速增长,体现出唐宋时期货币经济迅速发展,故答案为A;材料并没有反映出南北方经济的发展状况,所以看不出经济重心的问题BC排除;D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货币经济,不能看出自然经济是否发展;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唐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促使货币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导致货币数量的增加。7.【答案】C【解析】【分析】材料中为佛教为剃度设有一定限制,以此与忠君思想或孝道相适应,说明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制于社会现实,C符合题意;A项题干无法体现交流频繁,A不符合题意;B项材料并未提到儒家思想地位问题,B不符合题意;D项材料仅涉及佛教与儒家,且只是陈述一种史实,无法得出三教合一开始出现,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思想,考生可根据材料“凡是尚在朝廷效力的人,尤其是士兵,或者还没有征得父母同意的人都不能受戒剃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既考查了考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考生理解材料的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8.【答案】C【解析】【分析】C项发生在宋代,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突破了坊、市严格分开的限制,与材料相符,C正确;ABD与北宋时期的史实不相符;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宋朝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9.【答案】D【解析】【分析】A项材料反映了美国中央情报局推崇纽约画派,并资助其在海外展览,并没有涉及各国民众对纽约画派创作方式的反响如何,无法体现纽约画派的创作方式受到各国民众欢迎,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仅从题干中纽约画派“将油墨滴洒和倾泼在大块画布上”的创作方式无法体现纽约画派的创作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故B项不符合题意;C项扩大纽约画派的影响力不是美国政府的根本目的,美国政府主要是想通过纽约画派的影响力宣传其思想,故C项不符合题意;D项根据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美国政府竭力推崇纽约画派,“以显示自由、个性的表达”,主要是为了借助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冷战思维。10.【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图的内容。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发展,艰难曲折的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中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历程并结合其原因进行分析即可。11.【答案】C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都是近代民主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军没有建立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故A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没有体现无产阶级先进性,故B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统一战线作为指导,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图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都是近代民主革命,都具备反帝反封建特征。12.【答案】B【解析】【分析】中共二大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材料中“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符合这一纲领,故B正确;A是领导工人运动;C是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D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制定了最高和最低纲领,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一般。13.【答案】C【解析】【分析】“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决斗”说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导致国人的抵抗,体现出东北民众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C正确;A是1937年七月;抗日战争主战场是敌后战场,B错误;D是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局部抗战,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决斗”说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导致国人的抵抗,体现出东北民众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14.【答案】A【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一五”计划实施期间,无论是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还是农民都在为“一五”计划贡献自己的力量,A正确;B片面;材料没有涉及粮食减产问题,C错误;材料只是强调“农民也关心工业建设,他们努力用增加生产、积极交纳农业税和交售粮棉的实际行动支援工业建设”,没有涉及农业集体化,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工人阶级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在“一五”计划建设中也大显身手,农民也关心工业建设结合“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原因工人阶级的努力;各行各业的支持;苏联的援助;国家政策的支持等可以得出结论。15.【答案】A【解析】【分析】由材料数据可知,1970-1979年中国和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建交国家的数量出现了高峰,由此得出中国外交出现了突破,对外关系出现新局面,故A正确;“求同存异”外交方针正式提出是在1955年,故B错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是在2015年,故C错误;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是在新中国之初,故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了70年代中国外交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表格中1970-1979年中国和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建交国家的数量的迅速增长结合70年代我国出现的建交高潮进行分析即可。16.【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并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等信息可以看出,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D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其起源,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灾难,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其灭亡的原因,排除C。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马帝国的扩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罗马帝国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基督教及罗马文化,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融合。17.【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的推动者中存在新旧势力,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故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而不是影响,ACD都属于影响,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进行分析即可。18.【答案】B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材料认为由于市场的不断扩大,使原有的生产手段、生产的商品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发生,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殖民扩张的作用,A项不符合题意;工业革命并未引发奴隶贸易,奴隶贸易是殖民扩张掠夺的产物,C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信息与政治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结合题干“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进行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解答。19.【答案】B【解析】【分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与内阁分享行政权,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这种分割、平衡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做法,体现的政治理念是分权制衡,B项正确;行政、立法权的分割不能体现法律至上,A项错误;国家权力的分配与制约体现的不是人民主权,C项错误;议会主权原则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法国代议制,解答本题根据材料《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与内阁分享行政权,内阁对议会负责等进行分析即可。20.【答案】D【解析】【分析】A项共产国际是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才成立,A不符合题意;B项巴黎公社的建立和英国宪章运动没有关系,B不符合题意;C项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在1917年,材料中的信息反映的时间都是19世纪上半期,C不符合题意;D项工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背景,英国宪章运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背景,“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思想条件,所以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是要研究马克思主义诞生,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要求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21.【答案】C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分析】根据“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一次打击”主要是打破了地心说和传统的自然科学思想,哥白尼的“日心说”打破了地心说的观点,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都属于“第一次打击”的内容,故排除A、B、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打破了上帝造人的观念,属于“第二次重大打击”的内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掌握科技知识产生的时间和意义。22.【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英德法等国参与一战的目的基本雷同,都是为了抢占更多的殖民地,所以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霸战争,也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说明抢占殖民地是各方争夺的焦点,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但材料只说明了各国参与一战的目的,无法体现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②错误,排除BCD。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求学生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背景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性质,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23.【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二战的史实可知,美国远离战争的主战场,导致中学生对政治不太关心,而中国因为日本侵华的影响,社会秩序紊乱,因此中学生对政治关心程度较高,所以产生材料中的差异是受战争创伤的程度影响的。D正确;材料表明中美学生的关注点不同是受战争破坏程度的影响,而不是基础教育出发点,A排除;美国学生注意的是“游戏”等,这与政治导向无关,B排除;材料中中国学生关注“时事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因此材料无法体现两国素质教育目标差异大,C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战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抓住关键信息时间1944年,再结合中美两国中学生阅读报纸所注意的向题的差异性,结合二战爆发的战场及对两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24.【答案】C【解析】【分析】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史记》对商代的记录大多数与甲骨文相符,《史记》对周代楚国诸侯的记录全部和传世铜器铭文相符,蔡侯墓出土的铜器器没有史料和《史记》印证,对蔡侯的世系没有考证属实,作者意在借此说明多种史料的相互印证,谨慎研究的重要性,C项正确;考古资料否定了史记与《史记》对商楚的记录多数甚至全部与甲骨文、青铜器记录一致不符,A项错误;材料并未分析甲骨文、金文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与意义,B项错误;出土文字价值一定优于传世文献说法绝对,D项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史记》的史料价值,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史记》记载与甲骨文、传世铜器铭文相符合,反映了多种史料的互相印证。2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年号是常用的纪年方式”可知:靖康之变是宋徽宗的年号,所以符合题意,C正确;A错误,辛亥革命时干支记年法;B错误,商鞅变法是用人名来表现的,没有体现年号;D错误,“光武”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谥号;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年号纪年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可以用来表示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26.【答案】(1)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意义:联邦共和政体的创立,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3)仿制品:辛亥革命,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的建立)。理解: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而中国辛亥革命成果落到北洋军阀手中,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断。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中国人需要进行民主思想的启蒙和近代文化的洗礼。(4)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解析】【分析】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从材料的第一句话“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可知刘邦为了避免汉朝像秦朝一样二世而亡,采取了分封王侯的制度;材料的后半部分叙述了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在其封地上有两大特权,“自置吏、得赋敛”,即诸侯王和列侯在封地上可以任命官吏和收取赋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王的权利过大,后来严重威胁中央集权.(2)分析材料中“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表述以及美国政体的特点可以得出,美国共和政体吸收的传统是指代议制传统.(3)依据相关史实回答,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仿照美国体制的三权分立的体制,美国的这种体制并非体制本身有缺陷,而是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长期的专制主义传统和与之相适应的传统思想,缺乏启蒙教育,这一切使得近代西方政体在中国最终是以失败而告终.(4)从中国近代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可以看出来,制度建设应该符合中国的国情,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故答案为:(1)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意义:联邦共和政体的创立,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3)仿制品:辛亥革命,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的建立)。理解: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而中国辛亥革命成果落到北洋军阀手中,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断。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中国人需要进行民主思想的启蒙和近代文化的洗礼。(4)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点评】本题考查了中西政治文明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从中提取、归纳、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需要学生掌握分封制、美国代议制,辛亥革命等相关知识。27.【答案】(1)目的:建立大牧场;提高耕作效率。积极作用: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市场、资本、原料等有利条件。(2)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或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3)内容:限制生产,提供补贴;政府贷款,稳定物价。原因:经济大危机。【解析】【分析】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第一小问的目的,依据材料一“变共耕的公地为大块相连的农场,以采用新的比较科学的耕作制度进行规模化经营”可以得出建立大牧场;提高耕作效率。第二小问的积极作用,结合圈地运动的影响可以得出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市场、资本等条件。(2)第一小问的原因,抓住题干时间“1920年”,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该政策超越了当时生产力水平发展,必然带来负面影响。第二小问的政策,抓住题干时间,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的农业经济发展。(3)第一小问的内容,依据材料三“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可以得出限制生产,提供补贴;“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可以得出政府贷款,稳定物价。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可以得出原因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故答案为:(1)目的:建立大牧场;提高耕作效率。积极作用: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市场、资本等条件。(2)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政策:新经济政策。(3)内容:限制生产,提供补贴;政府贷款,稳定物价。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点评】(1)本题考查英国的圈地运动。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变共耕的公地为大块相连的农场,以采用新的比较科学的耕作制度进行规模化经营”分析概括。第二小问,结合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2)本题考查苏俄的工业化。第一小问,抓住题干时间,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分析。第二小问,抓住题干时间,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影响分析。(3)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逐句分析概括。第二小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分析。28.【答案】(1)特点:整体缓慢低速増长,増长绝对值很低;増长不稳定,有周期性波动。基本原因: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滞后;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制约;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影响。(2)改革开放后农民收入水平快速増长,且收入结构趋向多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乡镇企业的大量创办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増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一的表格进行分析可知: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民增收缓慢,收入水平较低,且增长不稳定,波动性强;原因: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农业基础薄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进行分析: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滞后;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制约;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影响。(2)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改革开放后农民的总体收入水平提高,且分为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其他收入等,说明收入结构多元化;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及经济体制改革等内容进行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乡镇企业的大量创办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増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学生要把握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对材料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将数字语言转变为文字语言。29.【答案】(1)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列强展开瓜分世界的争斗;欧洲逐步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萨拉热窝事件。性质:帝国主义战争。(2)新观点: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二战在中国爆发。军事价值:牵制日军主力,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表现: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使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1943年,参加开罗会议,签署《开罗宣言》;1944年,签署《布雷顿森林协定》。(3)保证: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经验教训: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国际统一战线是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世界和平不可分割;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才能持久。【解析】【分析】(1)原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列强瓜分世界矛盾逐渐尖锐、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极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及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角度进行回答;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2)新观点:根据“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爆发”分析可知:作者认为二战爆发的标志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军事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极大的牵制了日军,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从中国参加中国的国际会议等方面进行举例说明。(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盟国战胜法西斯轴心国的重要保证。经验教训: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故答案为(1)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列强展开瓜分世界的争斗;欧洲逐步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萨拉热窝事件。性质:帝国主义战争。(2)新观点: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二战在中国爆发。军事价值:牵制日军主力,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表现: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使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1943年,参加开罗会议,签署《开罗宣言》;1944年,签署《布雷顿森林协定》。(3)保证: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经验教训: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国际统一战线是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世界和平不可分割;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才能持久。【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一战及二战的相关知识,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第21页共2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3-14 20:58:59 页数:21
价格:¥6.66 大小:156.48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