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高考Ⅰ卷版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模拟试卷2(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2022年新高考Ⅰ卷版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模拟试卷2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在商代仅是商王对旁系亲属的称谓。到了西周,周天子更多将“公”称为一种尊贵称号赐予功臣,以突显他们与王室之间的密切关系。“公”从“亲称”到“尊称”的演变,表明从商代到西周( )A.等级秩序遭到侵蚀B.族权意识日渐式微C.贵族政治趋于完善D.王室权力得以集中2.汉武帝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3人,其中多人被免职或处死。汉武帝还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由此可知,汉武帝时期( )A.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B.中枢机构人员变化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丞相的犯罪率比较高D.身份比较低微的人才大多数都是贤臣3.所谓土断,就是把世族和豪门荫庇和挟藏下的依附民户编入郡县户籍。东晋南朝,实行过几次土断,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桓温主政下的庚戌土断(公元364年)据此可知,土断制度( )A.遏制了门阀政治的形成B.增加了政府的赋税和兵源C.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D.消除了国家与世族的矛盾4.701年,日本政府颁布《大宝律令》,规定制作衣服要仿照中国式样,宫廷朝服也要模仿唐代朝服;不久又下令“天下百姓右襟”,因为中国中原人自周代以后都是向右掩衣襟。据此可知,当时( )A.中国服饰开始影响世界B.日本以唐服为文明象征C.中国传统服饰基本定型D.唐服推动了日本封建化5.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属僚抓到一个盗贼。阳明亲自审问,并对盗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这一故事说明了( )A.人人都有良知,良知是其本心的表现第18页共18页
B.理是万物本源,强调格物致知C.“致良知”的关键在于“知行合一”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6.明清小说中的有些道德化人物,同时又是悲剧性人物。如《水浒传》中的宋江为了保住梁山兄弟们的性命选择招安而被毒死:《说岳全传》中的岳飞忠君报国,却在最高统治者的授意或默许下,为奸臣所害。这些正面人物的悲剧结局表明作者( )A.价值取向具有时代特征B.借此表达对现实的批判C.力图尊重历史的真实性D.运用艺术加工吸引读者7.下面为1920~1933年中国国内手工业和机器工业产值比较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年份工业总产值手工业机器工业产值比重%产值比重%1920550345.6462058.683.968828716.041933653961.3435343.766.57218617.633.43A.传统手工业仍是商品生产的主要承担者B.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D.中国传统手工艺创新能力强8.下图是1906-1927年英国、美国、日本、俄国在中国进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依次是( )A.美国、日本、俄国、英国B.日本、美国、英国、俄国C.俄国、日本、英国、美国D.英国、俄国、美国、日本9.新文化运动破坏和扫除了儒学的僵化躯壳及束缚个性的腐化部分。但并没有打倒孔孟之真精神及其学术,反而推进“五四”后传统儒学的现代化。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B.继承和创新了传统文化C.背离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轨道D.推行全盘西化路线第18页共18页
10.蒋廷黻在《大公报》上撰文指出,在江西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民党军队,至今坚挺不倒,根本原因在于它实行了国民党不能实行的民生主义。这里,蒋廷黻所说的“民生主义”是中共实行的(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土地革命C.创建革命根据地D.开展游击战争11.下示材料说明当时( )A.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战略方针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12.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征集有关编纂法律的建议,以下主张不会被采纳的是A.甲主张增加调节社会矛盾的条款B.乙主张废除一切身份的不平等C.丙建议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13.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以下是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其中与孟德斯鸠上述思想有关联(或受其影响)的是( )A.设立由普选产生的众议院B.设立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C.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D.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为总统14.美国经济学家帕尔伯格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指的是袁隆平 B.他的发明成果是南优一号C.他的发明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第18页共18页
D.他的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15.关于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总统行使行政权B.最高法院行使立法权C.体现分权制衡原则D.美国成为联邦制国家16.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德里苏丹国。奥斯曼帝国、高丽王朝、大化改新、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A.上古亚非文明B.伊斯兰文明C.亚洲奴隶制国家D.亚洲封建国家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9题为必考题,20~22题为选考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信息革命所催生的模块化生产在几乎所有产业都导致了国际分工的关键性变化:生产和服务功能在地理上的分散推动了产业价值链分工的新发展,从而催生了跨国公司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迅速扩张。在新自由主义的推动下,发达国家采取外包和国外直接投资的形式把大量生产活动转移到我国,从而使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激增。当时国际贸易中分工的基础已经以生产要素为主,我国通过廉价劳动力来参加全球化的生产体系,只负担劳动力密集部分的任务。中国的新发展模式在适应全球化这一新环境中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它依靠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制迅速地改善了中国的经济结构,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材料二第18页共18页
正像历史上欠发达国家从没有沿着初级产品到工业制成品的垂直分工链条实现产业升级一样,今天的中国也不可能实现从加工制造到高附加值环节的升级。而要达到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我国需要控制并保护高端产业链并孜孜以求其独立发展。出口创汇和以出口为目的的外国直接投资所积累的巨额美元储备,不仅一直在虹吸国内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和资源,而且也使内地或内需产业一直在补贴沿海地区和出口导向型部门,并加重了沿海地区与内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使西部大开发战略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我国有的民族企业因此也被压制在低端,本土制造业缺乏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积累起来的资金不得不投入到股市和房地产等投机活动中。——上述材料均摘编自贾根良《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致命弊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融人国际经济大循环中的背景及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建议。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的工业化时代,成为近代以来城市居住和生活环境最恶劣的时期。城市缺乏阳光、清洁的水和无污染的空气,饮食单一,而且大多数人处在慢性饥饿状态中,即使较为富有的阶层也不得不面对这种状况。工人的处境更加悲惨,他们劳动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缺乏最起码的工作安全和生活保障。他们通常居住在被隔离起来的臭气冲天的贫民窟里,饱受饥饿、疾病和瘟疫的折磨,往往年纪轻轻就被夺去了生命。工业革命的高歌猛进带来的却是城市居住环境的空前恶化。——杨共乐《历史长河中的人类社会》材料二19世纪上半期,欧美工业国家新兴工业城市中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一度恶化。与此同时,火车、电车、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日益普及,公路建设不断扩张,19世纪后半期,电话、电报等现代通讯工具开始使用。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离开日益拥挤的中心市区,到市郊居住。城市郊区化的时代拉开了序幕。20世纪以来,城市住宅纷纷采用现代钢框架结构,使高层公寓建筑的层高大为增加,既节约了城市空间,也改善了室内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将居住区与工作区、商业区、行政区等分开,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尽可能地建在居住区内,大大方便了居民生活。——摘编自杨共乐《历史长河中的人类社会》材料三在艰苦抗战的岁月里,一位建筑学家在四川南溪李庄的斗室仍潜心于他所热爱的事业,奋笔写下一个学者的良知文字: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自“西式楼房”盛行于通商大埠以来,豪富商贾及中产之家无不深爱新异,以中国原有建筑为陈腐。他们虽不是蓄意将中国建筑完全毁灭,而在事实上……主要城市今日已拆改逾半,芜杂可哂……雄峙已数百年的古建筑,充沛艺术特殊趣味的街市,为一民族文化之显著表现者,亦常在“改善”的旗帜之下完全牺牲。……这与在战争炮火下被毁者同样令人伤心……一切时代趋势是历史因果,似乎含着不可免的因素。幸而同在这时代中,我国也产生了民族文化的自觉,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在传统的血流中另求新的发展,也成为今日应有的努力。第18页共18页
——摘自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1)依据材料一,归纳19世纪城市存在的问题。(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20世纪欧美工业国城市环境改善的因素。(3)分析指出材料一中作者所做的“逆时代”思考是什么?这位建筑学家的祈愿与思考在20世纪70年代变成了世界范围内人们的共识。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指出那些促使人们保护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历史教训。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683年,康熙帝派施琅率领水师击败郑氏集团,进驻台湾,“百姓壶浆相继于路,海兵皆预制清朝旗号以迎王师”。随后,在台湾问题的处理上朝野之间意见分歧。施琅力排众议,主张坚守台湾。他认为台湾是“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而且“野沃土膏,物产利溥”。特别是他很有远见地意识到若弃而不守,西方殖民主义者必利用台湾,“窃窥边场,逼进民庭,乃种祸后来,沿海诸省断难晏然”,遗患后世。因此,他认为台湾“即为不毛之荒壤,必借内地挽转运输,亦断断乎其不可弃”。在他的坚持下,康熙帝始决定坚守台湾.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台湾、诸罗、凤山三县.隶属福建省。台湾、厦门合派一道员管辖。台湾重新统一于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管辖。——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施琅对统一.台湾的贡献。(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代司法制度以秦朝司法制度为基础,为适应新的形势又有不少新的发展。受黄老之学及儒家等级特权思想影响,汉代设立了上请制度。凡宗室贵族及六百石以上的官员犯罪,一般的司法官员没有权力擅自判决,须先奏请皇帝,皇帝可以根据犯罪者的具体情况,如和皇室的亲疏远近、责任官职的大小以及对国家的贡献等,来减其刑罚。在审判程序上汉代创立了录囚制度。录囚是封建时代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罪囚的复核审录,监督和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决狱情况,平反冤狱及督办久系未决案件的一项制度。录囚制度始于西汉,当时只是州剌史或郡太守每年定期巡视自己所管辖地区的狱囚,以平理冤狱为主要任务。直到明清,才由秋审、朝审等制度所取代。——摘编自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司法制度改革的特点。第18页共18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司法制度改革的影响。2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的军舰上举行会议,就当时国际形势、安排战后部署、确定对德对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签署共同宣言,史称《大西洋宪章》。宣言主要内容是:两国“不追求领土和其他方面的扩张”,“凡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两国不愿其实现”;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遭到剥夺者,两国将努力设法予以恢复;保证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进行经济合作;赞同摧毁德国纳粹暴政后可以重建和平。还宣称,两国对世界美好未来的希望将以上述政策原则为依据。同年9月,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其他国家也表示支持《大西洋宪章》。中共中央也发表声明,宣称它表示了“英美打倒法西斯主义的决心,这种决心是完全有利于苏联,有利于英美,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世界的”。《大西洋宪章》成为后来《联合国宪章》的基础。——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美大西洋会议召开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西洋宪章》的历史影响。22.[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大会。表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况姓名出生年份籍贯备注何叔衡1876湖南秀才,新民学会会员董必武1886湖北秀才,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留学日本李达1890湖南曾留学日本,《共产党》月刊主编李汉俊1890湖北曾留学日本毛泽东1893湖南师范毕业,新民学会组织者,《湘江评论》主编包惠僧1894湖北记者,北京大学肄业,陈独秀指定代表陈潭秋1896湖北师范毕业,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发起者之一王尽美1898山东师范毕业,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第18页共18页
邓恩铭1901贵州中学生,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刘仁静1902湖北北京大学学生﹣﹣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编制(1)根据材料,归纳中共“一大”代表群体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代表走到一起的时代背景。第18页共18页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A.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礼乐制度,等级制越来越严格,也并没有遭到侵蚀;B.西周时期实行宗法制度,族权意识日益强烈;C.从材料可以看出,商朝时期的“公”所包括的范围比较小。而西周时期“公”所囊括的范围比较大,而且加强了王室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强化贵族政治集团的统治,有利于贵族政治趋于完善;D.商周时期,中央政权并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答案为:C。【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我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汉武帝频繁换相,并建立中朝,这实际上使得三公九卿沦为执行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B正确;A错误,材料中涉及君相矛盾,与中央集权无关;C、D错误,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汉武帝频繁换相、建立中外朝制度都加强了君主专制。3.【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土断是将世族和豪门荫庇和挟藏下的依附民户编入郡县户籍,反映的是土断的实行强化了政府对基层的管理,从而有利于政府据此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门阀政治的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强化了对基层的管理,没有描述土地问题,故C项错误;土断使得政府与世族、豪门争夺劳动力,会激化世族豪门与国家的矛盾,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结合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意义分析,注意解读材料,同时注意把握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8页共18页
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规定制作衣服要仿照中国式样,宫廷朝服也要模仿唐代朝服;不久又下令“天下百姓右襟”,因为中国中原人自周代以后都是向右掩衣襟”可得出日本学习中国的文化,并融入日本文文化中,说明其以唐服为其文明的象征,B项正确;开始说的法不能证明,排除A;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定型,排除C;日本的封建化是通过制度的变革,与唐服无关,排除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材料知识的理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产生的影响。5.【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知就是本心,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在自己的心中,不必外求,克服私欲即可回复良知。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理解良知的含义和获取的方式。6.【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浒传》通过对造反者的赞扬,包含了大量反封建礼教的思想,对岳飞忠君报国的赞扬,揭露当中封建政治统治的黑暗,因此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价值观,即价值取向具有时代特征,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浒传》《说岳全传》都一定程度上体现作者对现实的批判,但这不是材料内容反映的本质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通过正面人物的悲剧结局表明价值取向的时代特征,而不是为了尊重历史的真实性,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反映该时期特定的价值观,运用艺术加工吸引读者不是材料内容所体现的本质问题,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特征分析文学艺术产生的背景。7.【答案】A【解析】第18页共18页
【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工业产值中传统的手工业产值仍然占绝大多数。说明传统手工生产仍然是商品生产的主要承担者,A正确;材料看不出中国是否丧失对外贸易的优势,B排除;材料看不出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C排除;材料不是强调传统手工艺的创新能力强,D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表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纵横看数据的变化,纵的方向看发展趋势横的方向看地位,纵横比较得出结论。8.【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所给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最低,因此在同中国的贸易额中一直处于最低的位置,据此可以判断丁是俄国;日本在一战期间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据此可以判断出甲是日本;美国在一战期间抓快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据此可以判断乙是美国;英国由于受到一战的冲击,一战期间及以后同中国的贸易中呈现下降的趋势,据此可以判断丙是英国,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甲、乙、丙、丁依次日本、美国、英国、俄国,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列强入侵对经济的影响,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图片中的有效信息,并正确掌握近代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影响。9.【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新文化运动的最大贡献在于破坏和扫除儒家的僵化部分的躯壳和形式末节,及束缚个性的传统腐化部分。它并没有打倒孔孟的真精神、真意思、真学术,反而因其洗刷扫除的工夫,使得孔孟程朱的真面目更是呈露出来”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有助于把握儒学的精神内涵,所以B符合题意;AD不全面;C错误,说法不符合史实,新文化运动没有背离救亡图存的政治轨道;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文化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但并没有打倒孔孟之真精神及其学术,反而推进‘五四’后传统儒学的现代化。”1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军”可知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中共领导下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民生主义”指的是中共在苏区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B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均与材料中的“民生主义”无关,排除ACD。第18页共18页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并利用信息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民生主义”是关键,首先准确理解民生主义”的含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11.【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题中所示中共十二大报告”(1982年)和扩大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综合来看,中共十二大召开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推广已经对城市经济体制有所锾,但城市经济体制有所触动,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1984起)还未开展,仍然是坚持计划经济为主体,市场调节为辅助的经济体制。故A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对内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简政放权,企业自负盈亏,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注意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但同时强调了国家的计划领导作用,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性质。1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罗马法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所以B项不会被采纳。故选B。A、C、D三项都是正确的,罗马法内容主要是民法,调节的是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主要目的是为了调节社会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13.【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孟德斯鸠呼吁不让“出身、财富或荣誉”的人“和平民混杂在一起”,“保护他们保卫公共自由(即民主)的兴趣”,可知B项符合题意;A项众议院势力要“和平民混杂在一起”,A不符合题意;CD项是法国总统的职权和条件,与“出身、财富或荣誉”等冲突,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孟德斯鸠思想对1875年法国宪法的影响,孟德斯鸠:①代表作:《论法的精神》②思想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③影响:孟德斯鸠的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14.【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说的是袁隆平及其科技成果;A.他指的是袁隆平、C.他的发明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D.他的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以上描述都是正确的;第18页共18页
B.他的发明成果是南优一号,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其成果是南优二号。故此题应选B项。1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美国总统行使行政权,A不符合题意;B项最高法院行使司法权,B符合题意;C项根据图示可知,美国国会行使立法权,总统行使行政权,最高法院行使司法权,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C不符合题意;D项根据图示“美国联邦政府”“联邦法院”等信息可知,美国是联邦制国家,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美国联邦政府的架构,掌握美国的三权分立的原则,政治是考试考查的重点,需要牢记。16.【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德里苏丹国。奥斯曼帝国、高丽王朝、大化改新都属于亚洲区域内发生的历史事件,所以探究的应该是亚洲封建国家,故选D;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德里苏丹国。奥斯曼帝国、高丽王朝、大化改新都不属于上古时期的亚非文明,排除A;日本、高丽不属于伊斯兰文明和奴隶制国家,排除BC。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德里苏丹国、奥斯曼帝国、高丽王朝、大化改新”。主要通过亚洲封建国家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7.【答案】(1)背景: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遭到挫折;“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国际产业分工出现关键性的变化;在新自由主义的推动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外输出资本和外包部分高技术产业。意义: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解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推动了我国沿海出口加工业的大发展;经济结构得到改善,国际竞争力增强。第18页共18页
(2)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大了沿海地区与内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实施;导致内需不足,国内经济大循环建设缓慢;助长了股市、楼市的投机活动,加大了经济发展的风险等。建议;发展并保护高端产业链,巩固其独立发展地位;控制出口创汇和外国直接投资,平衡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抑制股市,楼市等投机活动,将资本引向实体经济和需要之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贯彻实施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战略。【解析】【分析】(1)背景:根据“生产和服务功能在地理上的分散推动了产业价值链分工的新发展,从而催生了跨国公司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迅速扩张”可知,全球化迅速发展,国际分工出现新的变化;根据“我国通过廉价劳动力来参加全球化的生产体系,只负担劳动力密集部分的任务”可知,我国人口众多,在密集劳动型产业上有优势;再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意义:根据“改善了中国的经济结构,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世界和我国两个方面从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角度回答。(2)消极影响:根据“加重了沿海地区与内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使西部大开发战略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我国有的民族企业因此也被压制在低端,本土制造业缺乏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积累起来的资金不得不投入到股市和房地产等投机活动中”可知,阻碍本土产业发展,加剧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资金涌入房地产等产业,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建议:可从产业结构、本土产业、政府引导资金等方面回答。故答案为:(1)背景: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遭到挫折;“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国际产业分工出现关键性的变化;在新自由主义的推动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外输出资本和外包部分高技术产业。意义: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解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推动了我国沿海出口加工业的大发展;经济结构得到改善,国际竞争力增强。(2)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大了沿海地区与内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实施;导致内需不足,国内经济大循环建设缓慢;助长了股市、楼市的投机活动,加大了经济发展的风险等。建议;发展并保护高端产业链,巩固其独立发展地位;控制出口创汇和外国直接投资,平衡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抑制股市,楼市等投机活动,将资本引向实体经济和需要之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贯彻实施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战略。【点评】(1)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需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中的背景及意义来解答。第18页共18页
(2)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需结合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来解答。18.【答案】(1)大气和水的污染,影响了居住环境。工人极度贫困,其居住的贫民窟环境恶劣,深受疾病和饥饿的折磨。(2)新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普及,便利了一部分城市居民迁到环境优益的郊区,也降低了城市人口密度。新的建筑材料推动了更多的高层建筑的出现,有助于解决社会下层的居住问题。城市建设实行功能分区,完善公共服务实施,方便了居民生活。“福利国家”的实现,改善了普通公民特别是社会下层的生活状况。经济不断发展,各种现代科技的发明,进一步推动生活质量提高和城市环境的改善。(3)思考:以科学精神保护中国古建筑。教训:自然灾难,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清洁的水和无污染的空气,饮食单一,而且大多数人处在慢性饥饿状态中”得出大气和水的污染,影响了居住环境。工人极度贫困,依据“他们通常居住在被隔离起来的臭气冲天的贫民窟里,饱受饥饿、疾病和瘟疫的折磨”得出其居住的贫民窟环境恶劣,深受疾病和饥饿的折磨。(2)根据材料“与此同时,火车、电车、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日益普及,公路建设不断扩张,19世纪后半期,电话、电报等现代通讯工具开始使用。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离开日益拥挤的中心市区,到市郊居住。城市郊区化的时代拉开了序幕”分析得出新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普及,便利了一部分城市居民迁到环境优益的郊区,也降低了城市人口密度。新的建筑材料推动了更多的高层建筑的出现,有助于解决社会下层的居住问题。城市建设实行功能分区,完善公共服务实施,方便了居民生活。根据20世纪以来,结合所学知识从福利国家,两次科技革命成果,经济发展等因素分析即可。(3)教训:依据材料中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20世纪以来城市化环境改善的因素从自然灾难,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故答案为:(1)大气和水的污染,影响了居住环境。工人极度贫困,其居住的贫民窟环境恶劣,深受疾病和饥饿的折磨。(2)新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普及,便利了一部分城市居民迁到环境优益的郊区,也降低了城市人口密度。新的建筑材料推动了更多的高层建筑的出现,有助于解决社会下层的居住问题。城市建设实行功能分区,完善公共服务实施,方便了居民生活。“福利国家”的实现,改善了普通公民特别是社会下层的生活状况。经济不断发展,各种现代科技的发明,进一步推动生活质量提高和城市环境的改善。(3)思考:以科学精神保护中国古建筑。教训:自然灾难,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19、20世纪城市化进程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从中提取、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第18页共18页
19.【答案】评述:施琅进驻台湾,把台湾纳入统一政权的管理之下,这符合台湾人民的愿望,符合国家统一的潮流。施琅具有战略眼光,他清醒地认识到台湾对巩固国防.防御外来侵略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开发台湾的经济价值。施琅的建议对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产生了直接影响。施琅的做法和建议,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各民族的愿望.他为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国防的巩固做出了突出贡献。【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读取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信息“施琅力排众议,主张坚守台湾”“台湾重新统一于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管辖”结合符合历史发展的湖流,符合各民族的愿望,他为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国防的巩固做出了突出贡献进行作答即可。故答案为:评述:施琅进驻台湾,把台湾纳人统一政权的管理之下,这符合台湾人民的愿望,符合国家统一的潮流。施琅具有战略眼光。他清醒地认识到台湾对巩固国防,防御外来侵略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开发台湾的经济价值。施琅的建议对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产生了直接影响。施琅的做法和建议,符合历史发展的湖流,符合各民族的愿望,他为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国防的巩固做出了突出贡献。【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结合施琅进驻台湾以及对台湾开发的意义进行思考即可。本题考查了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答案】(1)特点:继承创新;封建等级色彩浓厚;重视地方司法监察。(2)影响:强化了皇权专制统治;促进了司法制度的儒家化;发展并完善了司法制度;为后世司法制度变革提供借鉴。【解析】【分析】(1)特点:根据材料“汉代司法制度以秦朝司法制度为基础,为适应新的形势又有不少新的发展”可归纳出继承创新;根据材料“受黄老之学及儒家等级特权思想影响,汉代设立了上请制度”可归纳出封建等级色彩浓厚;根据材料“监督和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决狱情况”可归纳出重视地方司法监察。(2)影响:结合上述分析的特点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强化王权、推动司法制度改革及为后世提供经验教训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故答案为:(1)特点:继承创新;封建等级色彩浓厚;重视地方司法监察。(2)影响:强化了皇权专制统治;促进了司法制度的儒家化;发展并完善了司法制度;为后世司法制度变革提供借鉴。第18页共18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司法制度改革,第一问,需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第二问,需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及汉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历史影响进行分析。21.【答案】(1)苏德战争爆发,战争进一步扩大;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持续高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呈现各自为战的状况;法西斯扩大侵略,损害了英美利益。(2)协调了各国的行动,加强了各国的合作;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为后来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巩固了美英的国际地位,深刻影响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解析】【分析】(1)英美大西洋会议召开的背景,应当联系所学当时的国际形势,从苏德战争爆发、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持续高涨、反法西斯战争各自为战、法西斯扩大侵略损害了英美利益等方面来回答。(2)《大西洋宪章》的历史影响,根据“其他国家也表示支持《大西洋宪章》”可以看出协调了各国的行动,加强了各国的合作;联系所学可知,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根据“这种决心是完全有利于苏联,有利于英美,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世界的”可以得出,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根据“《大西洋宪章》成为后来《联合国宪章》的基础”可以得出为后来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联系所学可知,《大西洋宪章》的发表巩固了美英的国际地位,深刻影响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故答案为:(1)苏德战争爆发,战争进一步扩大;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持续高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呈现各自为战的状况;法西斯扩大侵略,损害了英美利益。(2)协调了各国的行动,加强了各国的合作;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为后来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巩固了美英的国际地位,深刻影响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问要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大西洋会议召开的背景来分析;第二问要结合《大西洋宪章》的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二战时期英美联合的表现以及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22.【答案】(1)特点:他们都是知识分子,有秀才出身、在学校学习、留学的经历,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己任;他们都积极参与活动,加入政党或组织,参与学会等;他们的籍贯集中在两湖地区。(2)时代背景:政治上,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上,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在这个基础上,各地先后成立了一些党的早期组织。第18页共18页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中代表的年龄可知,代表以青年为主,最小的只有19岁;根据材料中代表的籍贯可知,籍贯以湖南、湖北等地为主;根据备注中代表的出身可知主要以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为主;根据代表的活动经历可知,大多有从事革命活动的经历。(2)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中有的代表担任过《共产党》《湘江评论》的主编可得出近代新闻报刊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中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可得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可在从当时的社会性质、阶级基础等方面分析,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故答案为:(1)特点:他们都是知识分子,有秀才出身、在学校学习、留学的经历,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己任;他们都积极参与活动,加入政党或组织,参与学会等;他们的籍贯集中在两湖地区。(2)时代背景:政治上,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上,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在这个基础上,各地先后成立了一些党的早期组织。【点评】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中共一大代表群体的特点。中国共产党,创建于1921年7月23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让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有了新的依靠。第18页共18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