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是(  )A.重视民心向背B.宣扬君权神授C.实行等级制度D.依赖家族关系2.有学者指出,在关于君权限制完全没有与之相关的法律之时,除了由贤人的道德谏正之外,更诉之于神秘手段,以防止君权无限之强化。董仲舒与此相关的主张是(  )A.天人感应B.天人合一C.天道自然D.天行有常3.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后期的侧重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贵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4.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B.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C.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D.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5.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朱熹④李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下表为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主要人物形象及人数统计表。据此可知(  )第19页共19页 艺术形象财主及子女大、小商人及子女官宦之子女侠士皇帝、皇后、太子出现人数2114252625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文学创作B.古代侠义精神日益走向没落C.官宦文学被平民文学所取代D.世俗文学是明代文化的主流7.郑友撰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工业发展》中统计了1912~1918年中国进出口净值(单位:百万两)。导致图中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提倡国货运动的兴起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8.民国时期《大公报》曾刊登一则售卖《离婚法论》一书的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B.北洋政府加强和健全法治建设C.《大公报》注重提供法律帮助D.西方法律已主导中国的婚姻观9.根据表格内容,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是(  )时间胡适留学期间及回国后的重要活动(部分)1917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919任《新青年》的编辑并主编《每周评论》,在批判封建道德、封建专制,宣传个性解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1920与蒋梦麟等7名留学归来的学者发表《争自由的宣言》,要求言论、结社、集会结社、书信秘密等人身自由,还人民自由平等的社会权利。1922与他人创办《努力周报》,发表了许多抨击北洋军阀专制独裁统治的文章。A.主要通过发表文章、创办报刊等方式参与新文化运动第19页共19页 B.促进了白话文的推广C.批判军阀专制,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D.实现了中国文化的转型10.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向满洲省委发出《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提出,党在东北的总策略是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力量,共同地与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此后满洲省委着手联合其他抗日队伍,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后发展为抗日联军。这反映出(  )A.东北抗战得到了各阶层的有力支持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C.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战的中流砥柱D.中国战场成为二战东方主战场11.1977年8月,中央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决议,改变之前“自愿报考、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高校招生方针,采取新的“自愿报考、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针。此举(  )A.适应了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要B.促进了高等院校课程体制改革C.结束了科教领域“左”倾错误D.解决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12.随着罗马国家日益强大和繁荣,社会奢靡之风开始蔓延。罗马法规定了对浪费财产者的处置方式:裁判官可以宣告浪费者为“禁治产”人(丧失对于自己财产的管理权限的人),宣告后,由保护人管理其财产。这表明罗马法的人法(  )A.严重损害了公民合法权益B.体现了公共利益优先原则C.注重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D.不承认公民财产的所有权13.“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B.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D.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14.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l—700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能够研制成功,主要得益于(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②外国先进技术的运用③日益强大的国力的支撑④科技人才的刻苦攻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5.第19页共19页 对美国宪法文本的阐释,学者乔治·班克罗夫特认为:“宪法是上帝赋予美国特殊禀赋的表现”,克拉克·史密斯从中读出了“州权派与联邦派的斗争”。査尔斯·比尔德认为:“宪法是希望从中获益的特定经济集团的产物”。这表明美国宪法文本(  )A.内容存在歧义B.注重因时而变C.核心价值缺失D.包含多重意蕴16.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德里苏丹国。奥斯曼帝国、高丽王朝、大化改新、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A.上古亚非文明B.伊斯兰文明C.亚洲奴隶制国家D.亚洲封建国家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9题为必考题,20~22题为选考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民初之十年实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资料整理材料二:我国国民收入各所有制经济比重表(%)年份1952年1956年全民所有制经济19.132.2集体所有制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营和个体经济78.77.1——据苏星《新中国经济史》等资料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所遇到的困难。(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2—1956年间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18.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体现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和社会状况。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第19页共19页 材料二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时期演变1870—1914年间古典金本位时期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1915—1945年间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1945—1973年间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1973年以后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货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货币演变的趋势。(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3)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以英镑为中心、以美元为主导以及欧元崛起的演变,简要说明对这一演变过程的历史认识。19.阅读料,回答问题。明朝在农业和商贸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步。城市生活得到了拓展,城市中的商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但不是政治上)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到17世纪,在中国商业活动已经很普遍了,甚至比任何一个17世纪的其他国家都普遍。清朝初期,大城市之间和许多贸易城镇之间的商贸活动保持了明代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第19页共19页 历史学家总是喜欢问:为什么中国拥有庞大的、在金融方面成熟的商业阶级,在许多理念和技术方面也有着领先的地位,但却没能突破成为一个典型的工业国家呢?换句话说,为什么中国没能从明朝后期的“商业革命”跃进到西方在一个世纪后才出现的那种“工业革命”呢?——摘编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世界文明史》结合16-17世纪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明朝后期的“商业革命”或“工业革命”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770年,也就是西周灭亡的次年,周平王在东都洛邑即位,此后进入东周。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东迁后的周王室仅能控制洛邑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材料二: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陆玉林还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之际,秩序重建是当务之急;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也可以说终极关怀,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仅仅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为“重建社会秩序”,儒家、法家提出的主张及对后世的影响。2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第19页共19页 1941年3月11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案》经罗斯福签署后正式生效。所谓“租借”主要指战争物资(如飞机、坦克卡车等)以及其他补给(包括食品和劳务)的租借。租借最初应用于英国,之后将援助的范围扩大到包括俄国、中国、法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到1945年8月31日日本投降前夕为止,英联邦所得的租借援助共300亿美元,占美国租借支出总额的60%。美国对苏联的援助,在排除了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反对以后,从1941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到1945年9月20日止,美国实际运抵苏联的物资总值为102亿美元,加上其他费用,共计109亿美元(苏联的统计为98亿美元)。1941年5月6日,罗斯福正式宣布,《租借法案》亦适用于中国;到1945年9月3日止,美国给予中国的援助为8.45亿美元。——摘编自刘子靖《罗斯福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出台《租借法案》的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出台《租借法案》的意义。2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材料蔡和森(1895—1931),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1918年4月,蔡和森和毛泽东等人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1919年蔡和森赴法勤工俭学,他刻苦自学法文,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书籍,比较早地得出“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是现世革命唯一制胜的方法”的结论。1920年9月,蔡和森明确地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他关于成立共产党的提法明显地早于其他早期领导人。此外,蔡和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世界各国共产党是一致的,但当应用到各国去,应用到实际上去才行。”1922年,蔡和森在中共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参与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明确提出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等民主革命阶段的奋斗目标。——摘编自王相坤《中共创立时期共产党人的初心解读——蔡和森篇》(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和森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和森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第19页共19页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解析】【分析】据材料“率民以事神....惟德是辅....民之所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重视民心向背的民本思想观念,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君权神授的思想主张,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实行等级制度的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家族关系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要掌握。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认为君主无道之时上天就会降下灾祸警示,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A与材料相符合;B是董仲舒的主张,但是与限制君权无关;C错误,是道家学说;D错误,是荀子的主张;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汉代儒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董仲舒倡导君权神授,加强君主专制,同时倡导“天人感应”,一定程度上约束君主。3.【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的改革是促进了鲜卑族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是衰落,因此D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ABC说法都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相符,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属于逆向性选择题,学生要把握关键信息“后期”“不正确”。4.【答案】C【解析】【分析】材料“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史中之性行中正者”体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所以C符合题意;AB项材料没有体现,AB不符合题意;第19页共19页 D项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选官标准,不利于人才的选拔,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史中之性行中正者”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进行思考.5.【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西方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应该用理智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李贽是明清时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他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当私欲。②、③、④符合题意;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知识即美德”,没有明确提出题干的主张,排除①,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东西方思想家的主张。首先学生要根据所学掌握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朱熹、李贽的观点主张,然后根据所学结合备选项进行分析即可。6.【答案】A【解析】【分析】从表格可以看出,人物形象出现最多的是大、小商人及子女,这和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A符合题意;只从明代“三言”“二拍”是无法看出文化主流和时代精神的,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解答的关键是从表格切入,结合明清小说进行思考。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考查了明清小说,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表格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是1912~1918年的进出口情况,1912~1918年处于民国时期,清政府已不存在,B符合题意;中华民国时期政府提倡爱用国货,A不符合题意,排除;此时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C不符合题意,排除;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12-1918年中国进出口净值”。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答案】A第19页共19页 【解析】【分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明显增强。B.材料看不出,这一定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特点。C.材料是登报卖法律书籍,并不体现出提供法律帮助。D.材料看不出西方法律主导中国婚姻观念。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离婚法论》一书的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结合社会习俗的变化分析即可。9.【答案】D【解析】【分析】材料强调胡适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推广白话文,批判封建道德、封建专制、军阀专制,传播自由、民主,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从表格中得不出“实现了”的结论,故D项符合题意;A项据材料“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任《新青年》的编辑并主编《每周评论》”等可知,胡适主要通过发表文章、创办报刊等方式参与新文化运动,A项不符合题意;B项据材料“1917年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可知,胡适发起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B项不符合题意;C项据材料“发表了许多抨击北洋军阀专制独裁统治的文章”“要求言论、结社、集会结社、书信秘密等人身自由,还人民自由平等的社会权利”可知,胡适批判军阀专制,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C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学革命,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提倡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有利于新文学的传播,促进思想解放。10.【答案】C【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党在东北的总策略是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力量,共同地与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此后满洲省委着手联合其他抗日队伍,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后发展为抗日联军”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战的中流砥柱;A中各个阶层支持说法绝对;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是在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故B项错误;D二战爆发是在193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第19页共19页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需要掌握东北抗战中中共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党在东北的总策略是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力量,共同地与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此后满洲省委着手联合其他抗日队伍,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后发展为抗日联军”的分析理解,注意题干的时间。11.【答案】A【解析】【分析】1977年8月,中央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调整高校招生方针,决定恢复高考,适应了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要,A项正确;恢复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决定与“高等院校课程体制改革”无关,B项错误;1977年科教领域“左”倾错误并未结束,C项错误;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不能解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高校招生方针的变化进行分析即可。1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中所列案例的主旨,得出罗马法的人法体现了优先保障公共利益,进而得出答案。根据材料中所列案例可知,罗马法在处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时,优先保障公共利益,体现了公共利益优先原则,故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规定显然体现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兼顾,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对浪费财产者的处置方式并不是维护贵族利益,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明显错误,罗马法是保护公民财产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罗马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中所列案例的主旨,得出罗马法的人法体现了优先保障公共利益,进而得出答案。本题考查对罗马法特点的把握,同时注意把握罗马法的内容和发展历程,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3.【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中“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体现了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启蒙运动崇尚“科学”“理性”,与材料信息一致,B正确;文艺复兴时期,人类还没有能力驾驭自然,只是摆脱宗教的神学束缚,追求人性的解放和自由,A项错误;C项体现的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不能体现理性精神,排除;第19页共19页 宗教改革无法体现科学精神,D项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启蒙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启蒙运动倡导理性与科学,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14.【答案】C【解析】【分析】材料反映了我国科技领域里的巨大的发展,这是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结果,得益于科技人才的刻苦攻关,也得益于日益强大的国力的支撑。因此①③④都是正确的。故选C。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700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分别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客机和首列国产化时速300公里的列车,并非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因此②错误。【点评】当今世界和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相关的科技成就学生应该清楚,包括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航天科技等方面。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等。15.【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不同的学者对美国宪法文本的解读不同,可见,美国宪法文本包含多重意蕴,故D项正确;选项A,材料中未涉及宪法的内容,排除A项;选项B,材料中未说明美国宪法因时而变,排除B项;选项C,美国宪法文本核心价值缺失,与事实不符,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美国宪法,注重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注意将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扣住材料的信息“不同的学者对美国宪法文本的解读不同”,同时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6.【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德里苏丹国。奥斯曼帝国、高丽王朝、大化改新都属于亚洲区域内发生的历史事件,所以探究的应该是亚洲封建国家,故选D;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德里苏丹国。奥斯曼帝国、高丽王朝、大化改新都不属于上古时期的亚非文明,排除A;日本、高丽不属于伊斯兰文明和奴隶制国家,排除BC。故答案为:D。第19页共19页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德里苏丹国、奥斯曼帝国、高丽王朝、大化改新”。主要通过亚洲封建国家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7.【答案】(1)特点: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并未甚快,但利润较高。因素:政治黑暗、军阀混战;政府对待实业态度不佳;外国资本的挤压。(2)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原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的建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解析】【分析】(1)特点:根据“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得出:发展不平衡;根据“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得出:发展速度并未甚快,但利润较高。因素:根据“政争兵乱,无年无之”得出:政治黑暗、军阀混战;根据“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得出:政府对待实业态度不佳;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外资企业的挤压角度进行回答。(2)变化:根据材料中全民所有制及集体所有制经济比重不断增长,且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及公私合营经济和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不断下降分析可知:当时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从新中国建立、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三大改造等角度进行回答。故答案为(1)特点: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并未甚快,但利润较高。因素:政治黑暗、军阀混战;政府对待实业态度不佳;外国资本的挤压。(2)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原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的建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及社会主义改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18.【答案】(1)趋势: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从形状杂乱到形状规范(钱币形制趋向规范化);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从以重量为钱名到以皇帝年号为钱名(钱文内容发生变化);从金属货币到纸币(钱币材质走向多样化);从手工铸币到机器制币;纸币的发行权从民间到官方。第19页共19页 (2)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力强大;英国率先建立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通过殖民扩张,英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帝国,市场广阔,黄金储备丰富;工业革命推动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英国最早确立金币本位制。背景: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美国经济实力膨胀;英国(或欧洲)经济遭到战争破坏而相对衰落。(3)认识: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趋势。【解析】【分析】(1)趋势:根据材料一中出现的金属货币和纸币,从货币的形成属性的角度分析可知,从货币的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根据材料一中出现的圆形方孔钱(秦半两),从货币的形制的角度分析可知,从形状杂乱到形状规范(钱币形制趋向规范化);从货币的发行机构的角度分析可知,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根据材料一中出现的“开元通宝”,从货币的内容的角度分析可知,从以重量为钱名到以皇帝年号为钱名(钱文内容发生变化);根据材料一中出现的交子,从货币的材质的角度分析可知,从金属货币到纸币(钱币材质走向多样化);从货币的制作方式的角度分析可知,从手工铸币到机器制币;从货币的发行机构的角度分析可知,纸币的发行权从民间到官方。(2)原因:根据材料二“1870—1914年间古典金本位时期”及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力强大;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可知,英国率先建立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从18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角度分析可知,通过殖民扩张,英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帝国,市场广阔,黄金储备丰富;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角度分析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从国家货币政策的角度分析可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英国最早确立金币本位制。背景:根据材料二“1915—1945年间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及所学知识,结合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危害可知,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从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角度分析可知,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从两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可知,英国(或欧洲)经济遭到战争破坏而相对衰落。第19页共19页 (3)认识: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结合货币国际地位的变化反映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的角度分析可知,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根据货币的国际化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的角度分析可知,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趋势。故答案为:(1)趋势: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从形状杂乱到形状规范(钱币形制趋向规范化);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从以重量为钱名到以皇帝年号为钱名(钱文内容发生变化);从金属货币到纸币(钱币材质走向多样化);从手工铸币到机器制币;纸币的发行权从民间到官方。(2)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力强大;英国率先建立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通过殖民扩张,英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帝国,市场广阔,黄金储备丰富;工业革命推动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英国最早确立金币本位制。背景: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美国经济实力膨胀;英国(或欧洲)经济遭到战争破坏而相对衰落。(3)认识: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趋势。【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世界货币体系。第一问,需根据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及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进行分析归纳;第二问,需根据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及国际金本位制确立的历史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归纳;第三问,需综合题干所给两则材料的主旨及世界货币体系演变的历程进行分析归纳。19.【答案】示例一:论题:明清中国出现商业革命。论证: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稳定,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地方的治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城市商业贸易的繁荣;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快速发展;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晋商兴办票号,经营存款、放贷、汇兑;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最瓷器销往海外。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催生了民营手工业领域的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示例二:论题:中国没能从明朝后期的商业革命跃进到西方的工业革命.论证: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实行专卖制度;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儒家思想(重义轻利)的影响;传统科技没有突破。第19页共19页 明朝后期的“商业革命”本质上仍属于农耕经济,受政治经济思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无法跃进成为“工业革命”。【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到17世纪,在中国商业活动已经很普遍了,甚至比任何一个17世纪的其他国家都普遍”等信息可得出论题为明清中国出现商业革命。论证时,主要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环境、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区域间贸易的发展、商帮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等内容进行概括说明。最后再总结即可。故答案为:示例一:论题:明清中国出现商业革命。论证: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稳定,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地方的治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城市商业贸易的繁荣;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快速发展;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晋商兴办票号,经营存款、放贷、汇兑;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最瓷器销往海外。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催生了民营手工业领域的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示例二:论题:中国没能从明朝后期的商业革命跃进到西方的工业革命。论证: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实行专卖制度;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儒家思想(重义轻利)的影响;传统科技没有突破。明朝后期的“商业革命”本质上仍属于农耕经济,受政治经济思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无法跃进成为“工业革命”。【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及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历史影响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归纳。20.【答案】(1)变化政治领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士阶层崛起。经济领域铁农具、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开始瓦解。思想文化领域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出现“百家争呜”局面。(2)主张:儒家主张实行仁政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第19页共19页 影响秦朝依据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尊崇儒术,自此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解析】【分析】(1)变化:根据材料“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并结合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情况进行分析。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争不断;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士阶层开始崛起;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思想文化上: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出现“百家争鸣”局面。(2)主张及后世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为重建社会秩序”,儒家主张实行仁政;影响表现在,汉武帝尊崇儒术后,儒学独尊的地位确立,并被后世长期奉为正统思想。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影响表现在,成为秦统一全国的理论基础,并且秦朝依据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故答案为:(1)变化:政治领域:周王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争不断;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士阶层的崛起;经济领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开始瓦解;思想领域: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出现“百家争鸣”局面。(2)主张及后世影响:儒家主张实行仁政;汉武帝尊崇儒术,自此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法家主张依法治国;秦朝依据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百家争鸣,第一问,需根据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归纳。第二问,需根据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儒家、法家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21.【答案】(1)目的:加强自身的安全防御体系;扩大势力范围;确立战后世界美国的领导地位;加强对处境困难的英国的援助;排除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反对。(2)意义:有力支援了反法西斯战争;提振了反法西斯国家的抗战信心;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推动了反法西战争走向胜利。【解析】【分析】(1)目的:依据材料中“租借最初应用于英国,之后将援助的范围扩大到包括俄国、中国、法国等反法西斯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出台《租借法案》是为了加强自身的安全防御体系,扩大势力范围;依据“英联邦所得的租借援助共300亿美元,占美国租借支出总额的60%”可知,加强对处境困境的英国的援助;依据“排除了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反对”可知,排除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反对;依据所学知识,从国际政治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美国出台《租借法案》的,目的还包括,确立战后世界美国的领导地位。(2)意义:依据材料中“第19页共19页 《租借法案》经罗斯福签署后正式生效。所谓‘租借’主要指战争物资(如飞机、坦克卡车等)以及其他补给(包括食品和劳务)的租借。租借最初应用于英国,之后将援助的范围扩大到包括俄国、中国、法国等反法西斯国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和历史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租借法案》的出台有力支援了反法西斯战争,提高了反法西斯国家的抗战信心,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推动了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故答案为:(1)目的:加强自身的安全防御体系;扩大势力范围;确立战后世界美国的领导地位;加强对处境困难的英国的援助;排除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反对。(2)意义:有力支援了反法西斯战争;提振了反法西斯国家的抗战信心;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推动了反法西战争走向胜利。【点评】本题属于历史选修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主要考查二战期间美国出台《租借法案》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不大,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认真解答即可。22.【答案】(1)主要贡献:成立新民学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培养人才;赴法勤工俭学,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理论准备;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革命实际,参与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2)时代精神:投身救国救民伟大事业的爱国精神;勤工俭学的艰苦奋斗精神;理论联系实际,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创新精神。【解析】【分析】(1)贡献:根据材料“蔡和森和毛泽东等人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可以得出成立新民学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培养人才;根据材料“1919年蔡和森赴法勤工俭学,他刻苦自学法文,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书籍”可以得出赴法勤工俭学,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理论准备;根据材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世界各国共产党是一致的,但当应用到各国去,应用到实际上去才行”可以得出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据材料“宣言明确提出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等民主革命阶段的奋斗目标”可以得出研究中国革命实际,参与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2)时代精神:结合第一问的贡献和所学知识从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创新精神等角度进行分析。故答案为:(1)主要贡献:成立新民学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培养人才;赴法勤工俭学,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理论准备;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革命实际,参与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19页共19页 (2)时代精神:投身救国救民伟大事业的爱国精神:勤工俭学的艰苦奋斗精神;理论联系实际,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创新精神。【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人物。第一问的贡献,依据材料逐一分析概括;第二问的精神,结合第一问的贡献从爱国、艰苦奋斗以及创新等角度分析。侧重考查了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第19页共19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3-27 12:50:03 页数:19
价格:¥6.66 大小:277.02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