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收官提升仿真模拟卷十六含解析202304061150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考仿真模拟卷(十六)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南宋马端临在《通考·职役考》中指出:“秦人所行什伍之法与成周一也。然周之法则欲其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是教其相率而为仁厚辑睦之君子也。秦之法,一人有奸,邻里告之,一人犯罪,邻里坐之,是教其相率而为暴戾刻核之小人也。”这说明秦什伍制(  )A.融合了儒家思想   B.体现了法家思想   C.是西周之制的传承   D.是郡县制度的完善2.在唐贞观、永徽时期,永业田只有五品以上勋官和“家贫卖供葬”及“狭乡乐迁就宽”的一般百姓方可货卖;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田令》又增补了“流移者(包括未经政府批准的流亡人户)”也可货卖。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  )A.流民问题日趋严重B.阶级矛盾尖锐C.土地买卖限制放宽D.政府管理失控3.宋人孟元老根据自身经历撰写的《东京梦华录》,记述了东京城市面貌、岁时物产、风土习俗等。后人在研究宋史时,除官修史书外,还重视对此类书籍的利用。由此可知(  )A.区分官修史书与私人著述是研究历史的前提B.官修史书可以弥补私人著述视角单一的缺陷C.私人著述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原本面目D.亲历者见闻形成的私人著述最接近历史真相4.在统一西南的过程中,清政府规定当地土司的子弟须入学习礼,还积极兴办义学,并专为义学设训导一职。清政府采取这些措施,旨在(  )A.发展文化教育事业B.巩固移风易俗的成果C.推行汉族传统礼制D.达成绥服边地的目标5.浙江某方志载:“道光年间(1820-1850年)湖丝出洋,其始运至广东,\n其继运至上海销售。七里(村)所产丝尤著名,出产既富,经商上海者乃众……镇之人业此因而起家者亦不少。”这反映了(  )A.七里村在清道光以前并不从事丝织业B.丝织业伴随着棉纺织业的衰败而兴起C.广州口岸从此以后不再经营湖丝贸易D.五口通商客观上刺激了湖丝对外贸易6.梁启超认为:“欲强国必有女学……今夫言治国,而必推本于学校。”严复说:“自中日议和之后,忧世之人,竞言学校……可以挽回颓势,转弱为强乎?”上述维新派主张(  )A.彻底改变了近代女子的地位B.有利于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使中国摆脱殖民掠夺的命运7.1913年,宋教仁在国民党宴会上说:“就吾党与民国政治之关系而言,不过昔日在海外呼号,今日能在国内活动,昔日专用激烈手段谋破坏,今日则用平和手段谋建设。”两天后,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杀身亡。这折射出当时的国民党(  )A.从革命斗争向政治建设转型艰辛B.倾向改组为四大阶级的革命联盟C.仍属于进行“破坏”的革命政党D.尝试用政治手段逼袁世凯退总统位8.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叶剑英援引历史典故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以参考。”这一外交思路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  )A.50年代初期B.60年代初期C.70年代初期D.80年代9.在雅典城邦,任何公民都要在一年内为自己的提案负责,即使提案经过了公民大会的批准。如果实施成功,荣誉归于公民大会;反之,公民大会将追究提案人或执行人的责任。这反映出古代雅典城邦政治(  )A.纵容政治领袖操纵民意B.公民大会徒具形式C.缺乏对公民大会的约束D.各个环节权责分明10.下表反映了近现代科学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据此可知,\n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中(  )第一阶段(16-18世纪)形成了以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体系第二阶段(19世纪)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第三阶段(19世纪末以来)科学深入到微观世界和物体高速运动领域A.第一阶段表现为系统化的实验科学B.第二阶段经典科学向现代科学飞跃C.第三阶段探讨了社会科学发展规律D.科学启蒙推动了工业文明的科学化11.“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阿诺德·汤因比产生上述言论的原因是(  )A.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加强B.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失败C.苏联实力壮大威胁西方安全D.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12.右图是2019年某日《人民日报》一幅漫画,对该漫画解读合理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B.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C.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D.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n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与近代社会,政府运转一直是两大中枢点,一是中央权力,二是君主权力,简言之,即地方权力归于中央,中央权力归于君主。这一政治结构的设计师是战国时期的韩非,韩非认为国家权力的运行与管理的实现,应当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摘编自齐涛《集权与专制下的政府职能》材料二 伏尔泰对古代中国政府的行政机制大加赞扬,认为比之印度、波斯和土耳其的政治统治形式,中国要幸运得多。在这里,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六部属于帝国各官府之首,六部之下有44个常设在北京的下属机构,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辅佐的衙门。因此,在伏尔泰看来,人类肯定想象不出比中国的政治形式更好的政府。——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材料三 历史进入近代以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逐步传入中国。从不满君主专制、羡慕民主政治到反对专制政体、建立民主政治的要求,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先进的中国人逐步把目光和心思从唐虞盛世转到中国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在中西比较中以新的思维对传统的专制政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们从救亡图存出发,用进化论来论证民主政治取代君主专制的历史必然性,以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自由、平等、博爱等西方近代民主思想为理论武器对君主专制主义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力图在中国建立一个在西方早已出现的民主政体。——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两大中枢点”,分别指出西汉、唐朝政府运转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伏尔泰的观点。(9分)(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近代冲击专制制度的因素。(6分)\n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74年李鸿章就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观察后提出以下言论:“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1874年12月《李鸿章奏折选》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言论中提取一个变化角度,概述体现中国变局的历史现象,并对此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逻辑清晰)(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第15、16、17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自明代中叶以后,卫所兵制逐渐崩溃。在东南沿海,虽然卫所尚存,但卫所军士素质极差,往往不能抵御倭寇的骚扰。戚继光清醒地认识到,倘若再不从改革兵制上寻找出路,编练新军,抗倭斗争就难以取得胜利。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继光被允许招练民兵。戚继光招募的对象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活动在义乌市南、仙霞岭山区的“矿夫”,二是以陈大成为首的义乌市地主武装。新军设置了一整套训练内容,训练注重根除以往明军只练武艺、不“正心术”的弊端,使军队懂得“卫国保民”的义务和责任。训练中坚持把纪律训练与战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训练达到严格纪律、严格节制、统一号令的目的。训练内容既有各种兵器的技术训练,又有各种战术训练内容;既有士卒的训练,又有将军的训练;既有体能训练,又有胆气等心理训练。这支招募形成的戚家军成为东南沿海抗倭的骨干力量。——摘编自李鹏青《论戚继光的军事改革》(1)据材料概括指出戚继光军事改革的特点。(7分)(2)据材料指出戚继光军事改革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作用。(8分)\n(15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正如战后丘吉尔所云,当其(日本)船只的9/10都已沉没或不能行动,其空中和海上的兵力都已被摧毁,其工业已经被破坏,其人民粮食补给已经日益缺乏——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日本的崩溃实在是早已成为定局。美国的战略轰炸调查报告书也同样地强调这一点,不过却又补充说:“假使日本的政治结构能够对于国家政策作比较迅速有效的决定,那么在军事已经无能为力与政治承认无可避免的现实之间的时差也许即可以缩短。”材料二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在20世纪那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承受过巨大牺牲,并为最终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抗战不仅是一场中华民族自身谋求独立和解放的战争,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导致“日本的崩溃”的因素。(6分)(要求: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2)请结合史实从几个角度证明材料二中所述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9分)17.(15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爵禄,而守其祭杷”。“于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弟,故顺可移于长,便是本”。——朱熹《孝经刊说》材料二 朱熹长期在生活、讲学、为官的福建一带,“若民间冠婚丧祭,颇准朱子家礼。虽文质时变,无其悖谬者”。一直到近代中国,广大乡村社会仍然受着其很大影响。近代儒学名家曾国藩“以朱子之书为日课”,并以此为指导思想整饬地方,加强乡村控制,编练湘军;李鸿章也曾专为《婺源县志》作序,对朱熹思想大力倡扬。——摘编自李禹阶《朱熹的家族礼仪论与乡村控制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新儒学的特点。(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朱熹思想的社会价值。(9分)\n高考仿真模拟卷(十六)1. B [解析]儒家思想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讲“什伍之法”,即连坐法,是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采纳的是法家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周之法教民为君子,而秦法教民为小人,故C项错误;郡县制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2. C [解析]题干主要涉及土地的货卖问题,与流民问题日趋严重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讲述关于土地货卖政策的变化,没有涉及阶级矛盾,故B项错误;从题干材料中的“只有……”与材料中“又增补了”,可以看出唐代永业田的货卖限制有所放宽,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涉及国家对永业田货卖政策的变化,用管理失控形容不当,故D项错误。3. C [解析]从材料中的“自身经历”“记述了东京城市面貌、岁时物产、风土习俗等”信息来看,私人著述也有较大的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的原本面目,从而在后人研究历史时得到重视。故答案为C项。研究历史,官修史书与私人著述均能采用,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官修史书的作用,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4. D [解析]从材料中“清政府规定当地土司的子弟须入学习礼,还积极兴办义学,并专为义学设训导一职”等信息来看,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有利于促进土司阶层对国家的认同,\n从而达成绥服边地的目标。故答案为D项。从材料主旨来看,“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从材料中的“在统一西南的过程中”来看,B、C两项均是为“达成绥服边地的目标”服务的,“巩固移风易俗的成果”和“推行汉族传统礼制”不是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排除。5. D [解析]根据材料“道光年间(1820-1850年)”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1842年),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为通商口岸,中国产品要出口就应该在这五地进行销售,符合材料意思,故D项正确。6. B [解析]近代中国“男尊女卑”现象仍普遍存在,故排除A项;题干中资产阶级维新派认为教育乃立国之本的主张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故选B项;题干中未提及经济方面的主张,故排除C项;维新变法以失败而告终,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排除D项。7. A [解析]宋教仁致力于“用平和手段谋建设”,表明国民党从一个革命性政党向议会政党方向转型,但宋教仁被暗杀,说明转型道路充满艰辛,故A项正确。8. C [解析]50年代初期,中国外交奉行“一边倒”政策,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60年代初期,中国外交奉行“一大片”政策,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知70年代初期,与美国改善关系,对抗苏联,故C项正确;80年代,中国外交奉行不结盟和新型外交政策,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9. C [解析]按照材料的意思,公民大会对公民的提案有审批权、享受荣誉权、追究责任权,显然其中有着明显的不合理,大会的审批和对个人的追究都是维护了公民大会的利益,而忽略了公民大会应该承担的责任,故C项正确。10. A [解析]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故选A项;现代科学指20世纪以来发展的自然科学,晚于图表中“第二阶段”的时间“19世纪”,故排除B项;由图表中的文字信息“微观世界和物体高速运动”即可排除C项;D项的说法无法涵盖图表中的第三阶段,排除。11. D [解析]根据材料“1931年”西方正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1929-1933年),“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表明西方的政治制度遭到了人们的质疑,结合所学,当时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主义和工人运动兴起,故D项正确。12. C [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中美的贸易摩擦事件,特别是美国极力设置障碍,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故C项正确;A项是在1973年,故A项错误;多极化格局并未形成,B项错误;国际经济新秩序并未确立,D项错误。13.[解析] (1)根据材料中两大中枢点的论述,汉代通过设置内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地方上由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到推恩令、设置刺史,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罢黜百家,\n独尊儒术”以维护政治统一。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化相权加强皇权;实行科举制,使官员素质提高,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反而削弱中央集权。(2)首先要表明观点,赞成或者反对或者有合理之处,但也存在不足,赞成主要论述积极方面,不赞成论述中国政治制度的消极方面,存在合理之处,即辩证的论述。(3)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专制走向民主)是受西方的思想政治的作用和本国自身经济、政治因素变动的推动。[答案] (1)特点:汉承秦制,地方郡国并行,导致王国问题,汉武帝采取推恩令、设置刺史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统一维护政治统一。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用分化相权的办法加强皇权;实行科举制,使官员选拔权集中于中央,并规范化制度化;节度使权力过大,导致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2)示例一:赞同伏尔泰的观点。伏尔泰出于反对天主教会和等级制度的政治目的,对中国政府的行政机制大加赞扬。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适应了农耕时代中国政治的需要,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示例二:反对伏尔泰的观点。伏尔泰仅看到了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合理部分,而没有认识其局限。该制度使君主独裁专断,易导致暴政和腐败,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文化专制,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示例三:示例一、二的综合。(3)因素:列强的侵略打开中国的国门,西方近代民主思想传入,先进中国人宣传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进步思想;小农经济逐步解体和近代工业的发展,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日渐削弱;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社会政治运动,加速了专制制度的瓦解。14.示例一角度:边防重点的变化。历史现象:近代西方列强由东南沿海入侵我国。评述: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中国东南沿海不断遭到西方国家骚扰,如荷兰侵占台湾,葡萄牙侵占澳门等,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中国爆发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由东南沿海而来的西方侵略势力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甚至有被亡国的危险。因此,中国的边防重点由西北向东南转移。示例二角度:对西学态度的变化。历史现象:由故步自封到开始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评述: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洋务派发起了“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兴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开始创建近代海军,培养人才。这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客观上推动\n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洋务派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腐朽的清王朝不能挽救中国。15.[解析] (1)根据材料中“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继光被允许招练民兵。戚继光招募的对象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活动在义乌市南、仙霞岭山区的‘矿夫’,二是以陈大成为首的义乌市地主武装”得出推行募兵制,以农民和地主武装为主要募兵对象,根据材料中“训练注重根除以往明军只练武艺、不‘正心术’的弊端,使军队懂得‘卫国保民’的义务和责任”得出军事训练、思想教育和纪律训练相结合,根据材料中“训练内容既有各种兵器的技术训练,又有各种战术训练内容;既有士卒的训练,又有将军的训练;既有体能训练,又有胆气等心理训练”得出训练系统,注重实战。(2)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中“在东南沿海,虽然卫所尚存,但卫所军士素质极差,往往不能抵御倭寇的骚扰”得出结论;第二小问作用,主要从对军队战斗力的提高,抗击倭寇方面回答。[答案] (1)特点:推行募兵制,以农民和地主武装为主要募兵对象;军事训练、思想教育和纪律训练相结合;训练系统,注重实战。(2)背景:卫所兵制逐渐崩溃;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作用:提高了军队思想觉悟、凝聚力和战斗素质;有利于抗击倭寇,维护国家利益。16.[解析] (1)按照要求逐条概括出,意思清楚即可。“(日本)船只的9/10都已沉没或不能行动”得出海上交通运输能力被摧毁;“空中和海上的兵力都已被摧毁”得出日本海空兵力都已被反法西斯盟国所毁;“工业已经被破坏,其人民粮食补给已经日益缺乏”得出工业被毁,粮食匮乏;“假使日本的政治结构能够对于国家政策作比较迅速有效的决定,那么在军事已经无能为力与政治承认无可避免的现实之间的时差也许即可以缩短”可知,日本的政治机构决策的滞后性。(2)可从中国抗战所用的时间、规模、中国战场的地位、作用、战争的损耗等多角度说明。[答案] (1)因素:海上交通运输能力被摧毁;美军通过海空作战消灭了日军的主力;工业基础被破坏,粮食匮乏;政治机构决策能力的滞后与低效。(2)证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展最早、进行时间最长的;中国军民抗击了日本法西斯军队的绝大部分力量,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中国的抗战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至少从三个角度证明)17.[解析] (1)从材料一中朱熹强调孝亲、忠君、友悌,可知朱熹新儒学的特点是重建儒家伦理道德体系,强化纲常礼教;注重自我修养;结合宋明理学的含义,可知其特点是以“理”为核心。(2)结合朱熹新儒学的内容和特点,从其对封建统治阶级、稳定封建社会秩序、中华民族性格形成等方面归纳总结其社会价值。[答案] (1)特点:朱熹的新儒学以“理”为核心;重建儒家伦理道德体系,强化纲常礼教;注重自我修养。\n(2)价值:朱熹的理学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统治的重要工具;重视个人修养和伦理道德,在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重视孝道和宗族团结,成为稳定封建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24:41 页数:11
价格:¥3 大小:416.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