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专用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评估验收仿真模拟卷一含解析20230406126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考前仿真模拟卷(一)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韩非子·五蠹》中记载:“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对这一故事中所涉及的史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株待兔地点在今天河南商丘一代B.宋人始祖是灭商有功而被封的功臣C.耕田者劳作时可能使用铁铲等农具D.故事体现了韩非子因时而变的主张2.汉字的发展源远流长,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  )3.“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A.孟子“仁政”学说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C.墨子“兼爱”思想D.庄子“齐物”观点4.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A.春秋战国B.秦代C.汉代D.唐代5.“唐代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宰相制度,而且为了防止各机构之间的扯皮,实行了宰相集中议事制。三省长官和其他参与决策的官员,集中到门下省开会,开会的地点被称为政事堂。”“政事堂”设在门下省,主要是因为门下省(  )A.具有审核诏令及封驳权B.负责草拟及颁发诏令C.有权召集三省长官议事D.秉承政令并贯彻执行6.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nA.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B.四川地区一直以来是丝织业重心所在C.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D.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7.《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对军机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初因处理军务而设立B.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中枢机构C.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D.已取代内阁获得法定的地位8.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下面分别是1867—1869年和1894—1915年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比例变化图。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国进口商品结构趋于合理B.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C.中国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增强D.鸦片贸易利润逐年降低10.主张“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用民权否定君权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是(  )A.郑观应B.康有为C.严复D.梁启超11.学者马勇在论述晚清后二十年历史时写道:“会议进行了两天,他们终于达成一致行动的谅解,同意适度向中国增兵,计划在条件适度成熟时先夺取天津,然后以天津为基地大本营,继续向北京用兵,向华北用兵,拯救被困在那里的外国人。”此后,列强发动了(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家,而结合成一个整体。”这一事件(  )A.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促成第一个民主革命纲领的诞生13.假如某人在1912年从杭州到广州游玩,下列各项中不可能经历的是(  )A.买一套西装穿上B.到西餐馆就餐C.乘民用飞机到广州D.骑自行车看风景\n14.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的取得是由于(  )A.“一五”计划的实行B.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15.浙江省宁波市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得到迅速发展。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宁波市属于(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内地16.近日,一部关于两岸题材的军事长篇小说《秋水长天》出版发行,它是一部书写海峡两岸血脉亲情的文学作品。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49年以后的三十多年时间两岸人员往来及“三通”全部中断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两岸同胞隔绝状态被打破C.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D.2008年“三通”终于变成了现实17.伯里克利时期,某机构“负责接见外邦使节,接受外邦公函,审核公共账目,审判在职官员,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这一机构是(  )A.元老院B.陪审法庭C.五百人会议D.十将军委员会18.一位佛罗伦萨诗人的歌咏诗这样写道:“青春是多么美好啊/但是,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有利于(  )A.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B.淡化权力的神学色彩C.开辟非宗教的理性时代D.自由主义改革的兴起19.“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启蒙思想家这句话强调(  )A.三权分立B.浪漫主义C.社会契约D.天赋人权20.18世纪中期,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内阁制形成并逐渐完善;1912年,孙中山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下的责任内阁制。由此可知责任内阁制旨在(  )A.体现社会契约的精神B.实行天赋人权的思想C.实现三权分立的学说D.践行主权在民的理念21.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这些做法(  )A.实现了充分就业目标B.推动了福利制度建设C.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D.证明了新政的可行性22.希特勒在二战初期间极力鼓吹“闪电战”这一新战术的丰功伟绩。与这一新战术运用不符的是(  )A.德国在进攻波兰中首次使用B.实行“施里芬计划”攻占法国\nC.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突袭苏联D.在莫斯科战役中宣告破产23.近年来,美日韩借口朝鲜频繁试射核弹,对朝鲜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制裁,并屡屡在朝鲜半岛附近海域进行联合军演,东北亚地区密布战争阴云。有军事专家将如今的朝核危机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相提并论。当年古巴导弹危机(  )①以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而化解②体现了美国对朝、对越局部战争的失败③以美国摧毁苏联在建的古巴中程导弹发射基地告终④体现了美苏冷战对峙中以妥协求和平的另一面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24.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B.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25.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的3年内,流入墨西哥的外国直接投资达300亿美元,是过去25年外国直接投资的近一半;同时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总额1994年为510.6亿美元,2002年则达到1430亿美元。材料表明(  )A.墨西哥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发展B.墨西哥农副产品更具竞争优势C.对等的关税税率促进美墨贸易增长D.金融是美国对墨投资重点领域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法宝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日本帝国主义决定要变全中国为它的殖民地,和中国革命的现时力量还有严重的弱点,这两个基本事实就是党的新策略即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出发点。——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n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材料一中的“新策略”是指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方针?这一方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一会议上确定的?(4分)(2)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6分)27.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中西哲学家思考的重要命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斯多亚学派在伦理学问题上坚持的是一种理性主义的立场……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认识真理……要想成为有德行的人,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亦即学习自然,按照自然的本性而生活。——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材料二 “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之所得以为心者,其体则通天地而贯万物,其理则包四端而统万善。”“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中和在我,天人无间,而天地之所以位,万物之所以育,其不外是矣”。——朱熹(1)材料一中斯多亚学派与材料二朱熹的哲学观点有何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推导出的政治观又有何不同之处?(4分)(2)材料二中的“中和在我,天人无间”反映了什么思想?举例说明这一思想在中国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中的体现。(6分)28.读史本为求识,对过程的关注,有助于辨识社会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朕(康熙帝)早夜勤毖(劳),研求治理,念生民之本,以衣食为天。尝读《豳风》《无逸》诸篇,其言稼穑蚕桑,纤悉具备。昔人以此被(配)之管弦,列于典诰,\n有天下国家者,洵不可不留连三复于其际也。西汉诏令最为近古,其言曰:“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功)害,则寒之原也。”又曰:“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摘自(清)康熙帝《御制耕织图》序材料二 “佃户终岁勤动,祁寒暑雨,吾(地主)安坐而收其半,赋役之外,丰年所余,犹及三之二,不为薄矣。而俗每存不足之意,任仆者(管家)额外诛求……此何理耶?且思朝廷一布宽恤之诏,百亩之家所益几何,而欢传万口;下加徵(征)之令,百亩之家所损几何,而怨咨载道。”“其买田者大率客户,然田虽买而无人为耕,大率买二十顷田而所耕者不过二顷,以客居之人,非游宦则商贾,不能涂体沾星以从事南亩,而本地之人,则已死亡过半矣。”——摘自(清)张履祥《补农书》、《清经世文编》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有两个根源:“一个是农耕生活,一个是家族本位”。“比起埃及、巴比伦,甚至印度,中国是个大农业区。……这一历史条件,使中国农耕文化得以继续发展……由于中国自古及今,主要是农业社会,农民都和植物一样定居在村庄里。这种凝聚力就更显得牢固。……家族的长期存在和成为社会的本位,遂使家族成为中国文化的繁殖和滋生点。”——摘自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用一句话归纳为后世遵循的“近古”的治国原则。从“研求治理”“天下国家”的角度,总结概括康熙帝思想主张的积极意义。(4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扼要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5分)(3)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对乡土中国的观察中,基于“社会原因所产生的不均”,提出了“反抗线”的认识。试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分析总结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到中国共产党人,解决土地赋税问题的思考与实践。②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家族是中国文化最主要的柱石”。试以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为例,指出家族聚落的中心所在,并加以实证例举,简述其所宣示的文化思想及其观念。(6分)29.颐和园见证中国近代历史风云,并在20世纪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n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颐和园瀛台,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有关此次变法梁启超记述:“于四月二十三日,皇上下诏定国是。决行改革,于是诸臣上奏,虽不敢明言改革之非,而腹诽益甚。五月初皇上下诏废八股取士之制,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之术矣。”——据梁启超《变法通议》等整编材料二 颐和园于1998年12月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按类型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应该遵循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和要求,按照文化遗产的观念和标准,颐和园应该保护的内容是什么呢?这是颐和园的管理者开展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清楚认识的。……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审视颐和园的保护,我们认为保护的内容应该有:(1)古建筑和古建筑遗址。(2)各类露天及室内陈设文物和库藏文物。(3)有历史、文化和美学价值的造园工程,如经过了园林化和人工化经营的昆明湖、万寿山、各种叠山、园路、桥闸等。(4)古树名木。(5)重要的借景环境等。——摘自谷媛《遗产保护规划先行——颐和园遗产保护之实践》(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等发动维新变法的政治期望。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8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文化遗产的概念。您可在万寿山前山景区和昆明湖区中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列举2处需要保护的古建筑。(7分)\n考前仿真模拟卷(一)1.解析:选B。宋国的都城在今河南商丘,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宋国始祖是殷商后代微子,是商代帝王后代,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韩非子是战国末期人,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已经使用并推广,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B3.解析:选B。“世异则事异”的意思是“世界改变了事情也就随之改变”,强调了“革新”,故选B。4.C5.解析:选A。唐朝中书省负责诏令的草拟颁发、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故选A项;草拟诏令是中书省的职责,排除B项;门下省无权召集三省长官议事,排除C项;尚书省负责执行,排除D项。6.解析:选D。图中表示的是古代中国的丝织业中心区域,没有体现A、B、C三项的内容。D项的结论可以从图中看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本题选D项。7.解析:选D。材料“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说明军机处最初因处理军务而设立,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说明军机处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中枢机构,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军机大臣跪受笔录,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其设立取决于皇权的需要,并没有获得法定的地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8.解析:选A。依据材料的信息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可以自己确定进口税率,说明中国政府收回了关税的自主权。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关税,中国需同英国商定,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故A项正确。9.解析:选C。1894—1915年我国进口的鸦片和棉制品仍占进口商品的一半以上,说明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仍不合理,故A项错误;1894—1915年我国进口棉制品的比例虽有所扩大,但扩大幅度较小,说明我国棉纺织业发展有限,故B项错误;1894—1915年我国进口棉制品和其他商品比例增加,说明我国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鸦片所占比例下降,并不代表鸦片贸易利润降低,故D项错误。10.C11.解析:选D。材料“晚清后二十年”指的是1892—1912年,列强的计划是“先夺取天津,然后以天津为基地大本营,继续向北京用兵,向华北用兵”符合八国联军侵华的进军路线,鸦片战争是1840年由英国发动,起点在广东,不符合材料信息,\n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是1856年,其起点也是在广东,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起点在朝鲜境内而不在中国,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于1900年,其侵华路线从天津攻入北京,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正确。12.解析:选B。“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指的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的是国民革命,故C项错误;促成第一个民主革命纲领诞生的是中共二大,故D项错误。13.C 14.A 15.B16.解析:选B。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两岸相隔,台湾问题形成,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出台,但隔绝状态依然存在,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是江泽民的重要讲话,成为新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通航、通邮、通商,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7.解析:选C。根据教材知识可知,“五百人议事会”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城邦最高权力,故选C项。元老院为古罗马的政治机构,故排除A项。陪审法庭主要管理司法,其成员也不能担任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故排除B项。十将军委员会主要管理军事,故排除D项。18.解析:选A。材料体现了及时行乐和现世享受的人文主义思想,有利于打破禁锢、追求冒险,有利于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故A项正确;人文主义者反对的是教会的禁欲和腐败,未涉及教会的“权力”,故B项错误;人文主义者反对教会的禁欲和腐败,但仍然信仰宗教,故C项错误;这种人文主义思想与自由主义改革无关,故D项错误。19.D20.解析:选D。在责任内阁制运行机制之下,首脑和成员都由选举产生,这充分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故选D项;社会契约是社会全体成员就该社会行动的基本准则取得的一致协议,通常适用于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天赋人权主张人生而自由平等,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B项;三权分立是指国家的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该由不同的部门行使,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C项。21.解析:选C。由材料“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可知,政府出资鼓励人民参加各类工作,这体现了以工代赈的思想,故选C项;“实现了充分就业”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与福利制度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而非新政的可行性,排除D项。22.B23.解析:选A。古巴导弹危机经过对峙和谈判,最终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故①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古巴地区而非朝鲜、越南地区,故②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最后经过谈判和平解决,故③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最终以和平方式解决,体现了美苏冷战对峙中以妥协求和平的另一面,故④正确。A项符合题意。24.解析:选A。对于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在新中国成立后不同的时期,认识不一样,主要是由当时的国家环境影响决定的。20世纪50至60年代,国家处于外交困难时期,并未对外开放,对闭关锁国政策持积极的看法;改革开放后,重新审视闭关锁国政策,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因此史学家视角的不同导致了结论的不同,故选A。B项错误,并非标准的丧失;C、D项错误,视角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不能因此就断定对错。25.A26.(1)方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n(2)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27.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斯多亚学派与朱熹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角度分析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斯多亚学派在政治上主张人生而平等,朱熹在政治上主张“三纲五常”。第(2)问第一小问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角度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选取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遗产典型代表加以分析说明即可。答案:(1)相似之处:人与自然界有密切的联系。自然界存在某种真理,是人类道德的源泉。人要通过后天的学习认识真理。不同之处:斯多亚学派主张人生而平等。朱熹认为人应遵守封建道德纲常。(2)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或文化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天人合一)体现:例一,长城的修建采取因地制宜原则,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取得了协调一致的效果。例二,布达拉宫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匀称和谐,体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颐和园的修建成功地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造园风格,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例三,西递和宏村的人工水系工程不仅解决了生活生产用水,而且和良好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28.(1)原则:以农业为重(重农)。意义: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定,维护社会稳定。(2)主要方式:地租。经济现象:“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地权和劳动者分离;赋税沉重。(3)选择讨论①。孔子:反对向百姓课重税,认为“苛政猛于虎”;孙中山:平均地权,承认“耕者有其田”;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选择讨论②。中心所在:宗祠(祠堂)。例举:敬爱堂、乐叙堂。思想与观念:儒家德治思想;敬老爱幼,和睦相处的伦理观念;贾而好儒的家训家风。29.解析:第(1)问,“政治期望”依据所学知识得出。“失败原因”依据材料一信息“于是诸臣上奏,虽不敢明言改革之非,而腹诽益甚……举国守旧迂谬之人……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之术矣”概括得出。第(2)问,“概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举例”依据所学举例即可。答案:(1)政治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与社会制度,以挽救民族危亡。失败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势力反对改革,百般阻挠和破坏。(2)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自然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选择一:万寿山前山景区:千步廊、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智慧海等任选2处。选择二:昆明湖区:西堤、文昌阁、十七孔桥、玉带桥、白色石舫等任选2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48:04 页数:10
价格:¥3 大小:550.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