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及模拟题专题汇编06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附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及模拟题专题汇编06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3
2
/33
剩余3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专题06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第Ⅰ部分2021年高考真题1.(2021·全国甲卷·29)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答案】C【解析】1921年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所以他的意图应该是为中国考虑,而由其所述社会革命发生在“工业落后之农业国”可知他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故选C项;题干中蔡和森的观点重在强调社会革命没有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的原因,排除A项;题干说的是“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不是指所有地方的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排除B项;蔡和森是借俄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社会革命,来类比中国也具有了相似的社会革命发生的条件,而不是说俄国革命道路问题,排除D项。2.(2021·全国乙卷·29)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答案】A【解析】1934年正面临着国民党与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之间的“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之后又面临着长征进行战略转移的任务,这些都需要共产党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动员群众参与,才能渡过难关,故选A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已经在井冈山斗争期间开辟出来,与题干时间“1934年”不符,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专指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建立的用来“打倒列强除军阀”的统一战线,与题干时间“1934年”不符,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是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后,与题干时间“1934年”不符,排除D项。3.(2021·全国乙卷·30)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答案】B【解析】题干中太行山区的农民所述的“新规矩”体现了在农民家庭中,女性的意见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尊重,这是由于女性也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有了与男子地位趋向平等的物质基础,故选B项;由“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33- 人的同意”中需要对方同意的米的开支数量看,男性的决定权还是高于女性,所以据此不能说男尊女卑的观念消亡,排除A项;按劳分配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实现的,而题干中“解放区”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C项;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并没有在解放战争时期被颠覆,而且单纯根据题干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全被颠覆,排除D项。4.(2021·广东高考选考·8)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答案】A【解析】据材料“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可知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还比较薄弱,需要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强自身的力量的基础上开展国民革命,即中国共产党要调整斗争策略,具体表现为要团结包括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等在内的社会各阶层人群,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故选A项;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是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重点开展国民革命,而非只是经济发展,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而不是资产阶级,且材料主旨是进行国民革命,排除D项。5.(2021·广东高考选考·9)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答案】C【解析】据材料“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是一件大喜事’”可知,毛泽东的重庆之行得到了民主人士和《大公报》社评的赞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抗战胜利后国人向往和平,渴望重建家园的强烈愿望,故选C项;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是在三大决战之时,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是1945年9月的重庆谈判,排除A项;民主党派认同的是毛泽东的重庆之行,而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并且材料没有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排除B项;材料提及的是1945年9月的重庆谈判,当时国内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转化为阶级矛盾,排除D项。6.(2021·浙江高考选考1月·12)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成立的地点位于右图中的-33- 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④为瑞金,故选D项;①为湖北武汉,排除A项;②为广西南宁,排除B项;③为湖南井冈山,排除C项。7.(2021·浙江高考选考6月·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发生在A.1919年B.1920年C.1921年D.1922年【答案】C【解析】“这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立于1921年7月23日,故选C项;中共成立于1921年,而非1919年,排除A项;中共成立于1921年,而非1920年,排除B项;中共成立于1921年,而非1922年,排除D项。8.(2021·浙江高考选考6月·13)1938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大会宣言指出:“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卸,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今后宜更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使国家得借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耻。”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①捐钱捐物是南洋华侨支援抗战的重要方式②“总会”号召南洋华侨投身于太平洋战争③抗日战争已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④中华儿女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凝聚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据材料“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贡献于国家”可知,捐钱捐物是南洋华侨支援抗战的重要方式,故①正确;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②错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故③正确;据材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今后宜更各尽所能……贡献于国家”可知,中华儿女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凝聚力,共同抵御外辱,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9.(2021·全国乙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33- 图6图6是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部分重要会议示意图。从图中任选两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次会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略【解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首先,考生要注意阅读历史地图及其中的党的重要会议的相关信息,根据自己所学和熟悉程度选择其中的两次会议,并提取出一个有关党的发展的观点,鉴于篇幅原因和考试时长限制,建议考生选择临近的且自己比较熟悉的两次会以为好。如,选择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可以提取的观点是:从一大到二大,中国共产党逐渐认清了中国的国情;选择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可以提取的观点是:从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选择中共七大和七届二中全会,可以提取的观点是:从七大到七届二中全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逐步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等等。然后,考生需要结合所学党的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及其发展,来分析论证上述观点的正确性,也就等于总结出了这一发展过程中党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最后,总结陈词,说明上述观点的正确性,也可以升华或者深化自己的观点,如: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从国情出发,为了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利益,调整自己的革命策略和斗争方式。10.(2021·山东高考选考·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足迹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在图6所示各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33- 图6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以“足迹”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3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一)史事能对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平等五个地点的革命史事作简要叙述。(二)表述层次1:不能表述成文;层次2:能表述成文,逻辑不够清晰,叙述不够完整;层次3:能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叙述完整、连贯、条理,语言流畅。【解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中的历史写作题。首先,要注意题目所设定的范围和主题,分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足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选择相应的史实。所谓“足迹”就是我们说的脚印,在这一题中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上述地图中的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平这五个地点所进行的革命活动或者决策给历史留下来的东西,同时要注意不同地点之间变换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在瑞金,从1931年9月至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领导巩固了各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领导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由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长征途中,于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思想在中央的领导,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从幼年开始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继续长征,最终胜利到达陕北。此后的十年间,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战略总后方,领导了敌后军民的抗日战争并取得了完全胜利,召开了中共七大和领导了解放战争初期的斗争。之后,西柏坡成了党中央和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党中央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并且在1949年3月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指出党-33- 的工作重心要由乡村转向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等。这是我党历史上在重大转折关头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次中央会议。西柏坡会议后,党中央迁往北平,在北平,党继续领导全国解放战争,并积极筹划新中国的成立问题。1949年秋,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将北平改名北京,定为新中国的首都,并于1949年10月1日举行了开国大典,建立了新中国。最后,将上述史实归纳概括表述成文,一定尽可能压缩字数,做到表达简洁;注意不同地点史实之间的表达要有过渡,结尾的时候用简短的语言加以提炼升华,例如:中共中央在各地留下的光辉足迹,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领导新民主义革命逐步走向胜利和实现民族独立的历史见证。11.(2021·浙江高考选考1月·2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引自司马迁《史记》材料二(康熙帝)曰:“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雍正帝)谕内阁:“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摘编自《清实录》、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不管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在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谁能够领导人民抵抗外来的侵略,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谁就能够取得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就会被人民所抛弃。这是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钥匙。中国人民正是在实际生活中一步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元元之民”“莫不虚心而仰上”的原因。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阐述“秦并海内”和“大一统”政体建立的意义。(4分)(2)阅读材料二,指出康熙帝实现“边境自固”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从“幅员”角度概括康雍乾时期统治者的突出贡献。(5分)(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而使中华民族“聚结成一个整体”的标志,列举蒙古族和回族“抵抗外来的侵略者”的典型事例。简述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及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②材料三中的“钥匙”指的是什么?从这一视角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扼要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国内外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6分)【答案】(1)原因: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秦的统一顺应了民心。意义: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2)观点:修德安民。-33- 贡献: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使中国成为亚州东部最大的国家,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3)选择阐述①: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在“反扫荡”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选择阐述②:民心。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结合所学得出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秦的统一顺应了民心。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一“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结合所学可知,“秦并海内”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2)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二“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得出康熙帝实现“边境自固”的核心观点是修德安民。第二小问贡献:据材料二“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得出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使中国成为亚州东部最大的国家,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3)选择阐述①,第一小问标志: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而使中华民族“聚结成一个整体”。第二小问事例:结合所学可知,蒙古族和回族“抵抗外来的侵略者”的典型事例有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在“反扫荡”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第三小问民族精神及作用: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及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是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选择阐述②,第一小问“钥匙”:据材料三“在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谁能够领导人民抵抗外来的侵略,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谁就能够取得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就会被人民所抛弃。这是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钥匙”可知,“钥匙”指民心。第二小问经验:据材料三“中国人民正是在实际生活中一步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结合所学得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第三小问意义:结合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国内外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是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33- 第Ⅱ部分2021年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2021·广东佛山顺德区高三仿真模拟考试·7)1918年,李大钊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并发表文章批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产业工人发展壮大,一些革命知识分子积极向工人作革命宣传,并建立了联系。据此可知,当时( )A.知识分子对于救国道路形成共识B.工人运动转向争取政治权利斗争C.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不合中国国情D.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逐渐成熟【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十月革命后李大钊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不仅发表文章批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而且“随着中国产业工人发展壮大,一些革命知识分子积极向工人作宣传,并建立了联系”,使马克思主义走上了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为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对救国道路达成共识,只是“一些革命知识分子”,排除A项;材料所示阶段工人运动重点在革命,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对中国的影响,并非关注反马克思主义的特点,排除C项。2.(2021·福建漳州三模·9)1922年,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致日趋穷困和痛苦。”这一判断( )A.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标志着革命工作重心的转移C.有助于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D.建立了更加巩固的工农联盟【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判断是中共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认为军阀和外来的经济侵略是导致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这就使得中共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革命策略,有助于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故选C项;1922年中共还没有提出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排除A项;这一判断有助于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还没有出现革命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B项;此时中共并未建立工农联盟,排除D项。3.(2021·山东淄博高三4月阶段性诊断考试·7)图2为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33- 图2A.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B.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C.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D.国民革命运动影响巨大【答案】D【解析】据材料“1926年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刊登‘孙文牌香烟’广告”可知,孙文即孙中山,1926年正值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故选D项;图中“提倡国货”,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排除A项;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排除B项;《申报》于1872年在上海创刊,报纸上印发广告在1926年已经不是新的营销方式,排除C项。4.(2021·江苏南京三模·8)1923年1月,中共三大特别通过《关于农民问题的决议案》,提出要促进国民革命运动以保护农民利益。1927年4月,中共五大通过《土地问题的决议案》,肯定“无代价的没收地主租与农民的土地,经过土地委员会将此等土地交诸耕地的农民”。这些决议( )A.逐步明确走农村革命道路B.使得革命目标发生改变C.认识到农民力量的重要性D.促进国民革命迅速发展【答案】C【解析】据材料“以保护农民利益”“将此等土地交诸耕地的农民”可知,这些决议都关注农民利益,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民力量的重要性,故选C项;保护农民利益与走农村革命道路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国民革命迅速发展,排除D项。5.(2021·湖南永州三模·9)表2所示为1928年中共六大的政治决议(部分)这些决议( )表21“彻底的平民式地推翻地主阶级私有土地的制度,实行土地革命”2“驱逐帝国主义者,完成中国的真正统一”3用暴力推倒国民党南京政府。代之以共产党领导的俄国式的苏维埃政权A.与当时中国革命诉求相契合B.表明中共革命重心已转向农材C.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D.系统纠正了党内右倾错误思想【答案】A-33- 【解析】1928年,国共对峙已开始,中共已确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路线,综合材料中三项决议可知,其与当时中国革命诉求相契合,故选A项;B选项只能概况第一点决议,不能完整概况材料信息,排除B项;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发生后,民主革命运动已暂时转入低潮,排除C项;1927年八七会议系统纠正了党内右倾错误思想,而非中共六大,排除D项。6.(2021·河北张家口三模·7)1929年,毛泽东指出:“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离了这些目标,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这一认识( )A.强调了创建革命武装的重要性B.推动了人民军队的建设C.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D.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这说明红军除了军事任务以外的其他任务,要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体现了红军的性质,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红军的任务,没有强调创建革命武装,排除A项;毛泽东的《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一系列文章的发表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排除C项;中国的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并且早已指明,排除D项。7.(2021·陕西榆林四模·30)下图所示为发表于1929年的一幅漫画《民众阅报栏》。该漫画反映出(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确立B.农民成为工农革命的主力C.工农革命引起民众的关注D.民众不满国民党独裁统治【答案】C【解析】画面中的人说自己最注意的消息是朱德、毛泽东的行踪,结合时间1929,可知这一时期朱德、毛泽东等人在进行工农革命,这引起了民众的关注,故选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是1937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画面中的民众对时局非常关注,不能说明农民成为工农革命的主力,排除B项;关注工农革命是对时局的关注,不代表民众不满国民党独裁统治,排除D项。8.(2021·海南海口三模·9)1931年,鄂豫皖苏区正式实行“红军公田制度”,先后颁布的文件中有如下规定:“每乡留一石至五石为红军公田,分给红军中由白色区来的贫苦农民和俘虏哗变加入红军的士兵。”这一制度( )A.导致国民政府对苏区的围剿B.丰富土地革命的内容C.奠定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基础D.不利于壮大红军力量【答案】B-33- 【解析】由于红军队伍中陆续加入了非苏区的战士,鄂豫皖根据地实行了红军公田制度,使外地红军战士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丰富了土地革命的内容,故选B项;中共力量的发展触动了以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国民政府的利益,导致国民政府对苏区的围剿,与红军公田制度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土地革命、发展工商业等奠定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基础,红军公田制度只是土地革命的一部分,排除C项;红军公田制度的推行,有力地推动了鄂豫皖苏区土地革命的开展,壮大和稳定了红军队伍,排除D项。9.(2021·四川遂宁三模·29)下图为1928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变化示意图。它从侧面反映出( )A.毛泽东革命道路论断的正确性B.日本侵华对中共发展的影响C.“工农武装割据”的日益发展D.国民党对中共政策不断调整【答案】A【解析】1928年到1934年之间中共党员上升的数量主要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有关,1934年到1936年的党员人数下降主要和长征有关,1936年党员人数开始回升,其主要和中共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关,因此,整个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在革命中论断的正确性,故选A项;日本侵华时间是1931—1945年,题干时间范围是1928—1937年,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仅能反映1928—1931年这一阶段的变化,排除C项;图为1928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变化示意图,主要是中共自身的发展,与国民党无关,排除D项。10.(2021·安徽A10联盟高考最后一卷·30)图6是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的宣传画,图上注有“完成三十万双草鞋,使红军哥哥不打赤脚”等字样。该宣传画体现出当时( )图6A.全民族抗战的路线得到贯彻落实B.根据地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C.农村生产关系变革解放了生产力D.妇女成为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答案】D【解析】据上图,可知妇女通过做草鞋支持党的革命事业,为民主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故选D项;材料涉及的时间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事件,全民族抗战在1937—1945年之间,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妇女为红军做鞋,并不能说明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成就,排除B项;材料强调妇女的贡献,并不涉及农村农业生产,排除C项。-33- 11.(2021·辽宁丹东二模·7)下图是日本人中岛真雄于奉天(今辽宁沈阳)创办的报刊《盛京时报》中的一篇报道。据此可知( )A.《盛京时报》社会影响力有限B.皇姑屯事件的报道缺乏真实性C.《盛京时报》具有政治引导性D.中国军民愤起反抗日本的侵略【答案】C【解析】据图片“北大营兵炸毁南满路”可知,日本人在《盛京时报》中对九一八事变的报道,否认关东军侵略事实,诬蔑中国东北军炸毁南满铁路,反映出《盛京时报》具有政治引导性,故选C项;材料只是展示《盛京时报》对九一八事变的报导,尚未体现其具体的影响力,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北大营兵炸毁南满路”可知,该事件是九一八事变而非皇姑屯事件,排除B项;中国军民愤起反抗日本的侵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12.(2021·河南郑州三模·29)1931年12月《红色中华》在江西瑞金创刊,1937年1月改名为《新中华报》。下表是《红色中华》小标题高频词统计表,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红军群众胜利敌人发展革命战争围剿春耕经济建设13316次10886次4039次3843次2779次1586次1263次948次677次A.重视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B.通过舆论宣传唤醒抗日意识C.实事求是探索工农武装割据D.努力发展生产巩固红色政权【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的高频词中,既有武装斗争,又有经济建设,结合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开展经济建设,可知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故选C项;A选项只能体现武装斗争,无法体现经济建设,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主要矛盾是国共阶级矛盾,排除B项;高频词中除了努力发展生产,还有武装斗争来巩固红色政权,表述不全面,排除D项。13.(2021·江苏盐城三模·8)图2是漫画《战争病患者的末日(1937年)》,该漫画反映了( )-33- 图2A.正面战场日本侵略者的嚣张B.敌后战场军民团结抗敌的士气C.战争初期敌我双方力量悬殊D.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斗志【答案】D【解析】该漫画以上海“八一三”事变为题材,呈现了疯狂的日本军人发动的上海战争,实际上是刺破战争狂人自己肚皮而伸出的大炮筒和刺刀,日寇这个“战争病患者”越是疯狂侵略中国,它的末日越会更快到来,鼓舞了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斗志,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日军多行不义必自毙,并不是态度的嚣张,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日军多行不义必自毙,与正面和敌后战场无关,排除B项;漫画中并未体现敌我双方,不能看出力量悬殊,排除C项。14.(2021·辽宁葫芦岛二模·8)电影《风云儿女》(1935年)描写了“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时代的声音,流传于全国,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这反映了( )A.中国电影以宣扬抗战为己任B.影片再现了全面抗战的场景C.抗日民主救亡运动开始兴起D.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愈演愈烈,中日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故选D项;一部电影不能说明所有的中国电影都以宣扬抗战为己任,排除A项;全面抗战开始于1937年,排除B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抗日民族救亡运动开始兴起,排除C项。15.(2021·湖南衡阳二模·9)表4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经济建设预算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单位:%)表4预算反映的主要意图是( )A.构建国家战时经济体制B.应对日益严峻的民族危机-33- C.缓解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D.在全国合理调整产业布局【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1933年后经济建设预算总支出占的比例明显提升,说明在此后南京国民政府十分重视国内的经济建设,结合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可知,国内外矛盾加深了民族危机,故选B项;战时经济体制指在1935年以后实行的,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经济危机对中国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国民政府调整比例的原因,排除C项;当时的国民政府并未控制全国,排D项。16.(2021·北京房山区一模·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某一地区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寇轰炸重庆打击我国抗战意志的阴谋,使全国抗战意志得到前所未有的坚定。这里的“胜利”是指(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武汉保卫战D.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某一地区的胜利”、“粉碎了日寇轰炸重庆”、“使全国抗战意志得到前所未有的坚定”可知,此事指的是百团大战,故选D项;1937年9月,为阻止日军逼近山西太原,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排除A项;1938年,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B项;1938年,国民党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展开的一场会展,日军获胜,排除C项。17.(2021·福建漳州三模·10)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等20万人协同作战,在山西忻口抗击7万日军,首创歼敌逾万的纪录。忻口战役反映了( )A.中日两国军事实力对比悬殊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C.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D.持久抗战方针产生了积极效果【答案】B【解析】材料“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等20万人协同作战”“首创歼敌逾万的记录”体现的是忻口战役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结果,故选B项;材料并未涉及中日两国的力量对比,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持久抗战方针无关,排除D项。18.(2021·福建南平二模·10)1937年7月11日,日本政府发表《派兵华北的声明》:平津方面形势紧迫,我国侨民濒于危殆,维持东亚和平为帝国之凤愿,为使今后局势不再扩大,希望由于中国方面的迅速反省而使事态圆满解决。日本此举意在( )A.抑制卢沟桥事变的影响B.全面夺取中国华北地区C.保护在华日本侨民安全D.维持东亚地区和平局面【答案】B【解析】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为了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迅速做出对华增兵的决定,其目的是全面夺取中国华北地区,故选B项;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后,一直对中国持强硬态度,制造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借口,扩大了卢沟桥事变的影响,夺取中国华北地区,排除A项;保护在华日本侨民安全是日本的借口,不是日本的目的,日本的目的是夺取华北地区,排除C项;日本的目的是挑起战争并非维护和平,排除D项。19.(2021·新疆乌鲁木齐三模·30)1937年8月,“八一”运动会在延安举行。此次运动会除田径、球类、军事体育等比赛项目外,还进行了保卫营战士的刺枪、防空练习和延长县卫生部儿童拳术等表演。此次运动会旨在( )A.推崇热爱运动的生活方式B.锻炼敌后军民的应战能力C.应对国民政府的军事围剿D.使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33- 【答案】B【解析】据材料“还进行了保卫营战士的刺枪、防空练习和延长县卫生部儿童拳术等表演”,可知抗战初期延安举行的运动会增加了军事表演的项目,说明意在锻炼军民的应战能力,故选B项;“热爱运动”并不能反映出增加军事表演的意义,排除A项;1937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运动会增加了军事表演,未提到农耕生活,排除D项。20.(2021·安徽芜湖二模·30)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指出:“中国的抗战是场艰苦的持久战。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可知此次会议( )A.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阐明了党的全面抗战路线C.表明国共两党抗战思想走向统一D.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答案】B【解析】据材料“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可知此次会议认为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全民族的抗战,故选B项;据所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排除A项;据所学国共两党抗战思想不统一,排除C项;据所学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1940年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排除D项。21.(2021·山西运城城市高中联合体高三4月模拟·30)在吉安市吉州区档案馆的民国档案中,有一份公文系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江西吉安县长发出的政府训令,训令称:“据陈毅本年十一月二十四函略称,以本行政区内尚有少数之昔日共产党员仍未得当地下层公务员之谅解,请予明令劝谕所属一体放弃成见,俾得实现集中国力量踊跃抗敌、共释前嫌、共纾国难……。”据此可知( )A.标志十年内战局面初步结束B.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形成C.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得到贯彻D.体现了中共对时局的战略判断【答案】B【解析】据材料“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可知材料时间是1937年12月,结合所学当时中国处于全面抗战时期,从材料“请予明令劝谕所属一体放弃成见,俾得实现集中国力量踊跃抗敌、共释前嫌、共纾国难”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形成,故选B项;据所学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初步结束,排除A项;据材料“有一份公文系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江西吉安县长发出的政府训令”可知体现的是国民政府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共对时局的判断,排除D项。22.(2021·山东滨州高三5月模拟考试·9)彭德怀说,“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去掉,)的谣言”。“这次战役”的示意图是( )-33- 【答案】A【解析】据材料“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以及彭德怀等信息可知,这是百团大战,与材料“阳泉”“榆次”“娘子关”(正太铁路)相符,故选A项;“华东野战军”意味着当时是解放战争,“徐州”“蚌埠”指1948—1949年的淮海战役,排除B项;“徐州”“台儿庄”指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组织的会战,排除C项;“孟良崮”指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排除D项。23.(2021·山东济宁高三5月高考模拟考试·9)周恩来曾在《解放》刊文指出:“十年来中国统治阶级与革命的民众之间的长期战争是停止了,现在正将进入中国政治历史新的一页,即在民主统一的基础上,巩固国内团结,加速准备抗战的一页。根据民主主义的根基,来召集国民大会,则将是这一页新历史的起首。”周恩来撰写该文的背景是( )A.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B.重庆和谈达成民主建国共识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答案】A【解析】据材料“巩固国内团结,加速准备抗战的一页”,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十年对峙,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故选A项;重庆谈判在抗日战争之后,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排除C项;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之后,排除D项。24.(2021·四川南充三模·30)“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洎及近代,积弱积贫。……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材料中所指的这场战争中( )-33- A.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仰趋同B.近代民族工业布局一定程度得以改善C.中共尚未构建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答案】B【解析】据材料“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抗日战争,民族工业西迁,故选B项;由于国共阶级立场的差异决定了二者政治信仰不可能趋同,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排除C项;抗日战争后期,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中国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排除D项。25.(2021·吉林吉林四模·30)1938年,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吸收中共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一些精神,从单纯强调政府军正面防御作战转为同时“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在各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之下,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并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这份纲领的出台表明国民党( )A.对日作战的路线方针发生一些变化B.继续坚持着一党专政的国家制度C.继续实行同共产党合作抗日的政策D.放弃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立场【答案】A【解析】据材料“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可知国民党借鉴中共抗日精神,强调政府军正面防御作战同时,提出动员地方武装,在敌后发动游击战,说明国民党对日作战的路线方针发生一些变化,故选A项;材料说的是国民党的抗战路线,并不是国民党继续坚持一党专政的国家制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吸收了中共抗日精神,并不是国民党要继续实行同“共产党”合作抗日的政策,排除C项;对日作战的方针、路线,不是国民党的政治立场,且1938年国民党还没有消极抗日,排除D项。26.(2021·江苏徐州高三5月考前模拟·9)1938年11月,外国观察家指出:“日人初欲利用阶级间之仇视,将各地士绅组织所谓联庄会,惟此已失败。今则努力于离间人民与游击队之工作。彼等已不再烧杀奸淫,对农民深为慈祥,对游击队则取严酷手段。此法未必定能成功,然亦颇有加以考虑之必要”。日军此举意在( )A.迫使国军迅速投降B.消灭敌后抗日武装C.改变侵略中国策略D.分化中国抗日力量【答案】B【解析】题干所述时间为1938年11月,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彼等已不再烧杀奸淫,对农民深为慈祥,对游击队则取严酷手段,是想集中主要兵力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故选B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军对国民党军队是以政治诱降为主,但是题干并没有对国民党军队的叙述,而是对游击队采取严酷手段,排除A项;日本是改变侵略策略,但是这不是题干所述对游击队残酷的目的,排除C项;“利用阶级间之仇视”是分化中国抗日力量的表现,但是题干说这“已失败”,而且这是1938年11月之前的事情,排除D项。27.(2021·江西南昌三模·30)全面抗战初期,王宠惠作为外交部长进行了多元的外交活动。主要是:积极争取对日直接交涉,谋求和平解决;澄清事实真相,寻求国际支持;加大对国内外的宣传力度,坚定国人的抗战决心。这些外交努力( )A.取得了显著的成效B.利于争取国际社会的道义支持C.改变英美对日政策D.推动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答案】B【解析】据材料“澄清事实真相,寻求国际支持;加大对国内外的宣传力度”可知王宠惠通过外交争取国际社会的道义支持,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外交结果,且日军日益扩大战争范围,中国国土日益沦丧,排除A项;1941年12月8日,英美对日宣战,排除C项;西安-33- 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排除D项。28.(2021·浙江稽阳联谊学校高三4月联考·10)有研究者读到一封“毛泽东致蒋介石信”,其中写道:“先生领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在国人,无不崇仰。15个月之抗战,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虽顽寇尚未戟其凶锋,然胜利之始基业已奠定,前途之光明,希望无穷。”符合当时历史情形的是( )A.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B.抗战即将进入战略相持阶段C.揭开国共两党走向合作序幕D.第十九路军在淞沪奋起抗日【答案】B【解析】据材料“先生领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15个月之抗战”可知,毛泽东肯定蒋介石在全面抗战初期的表现,全民族抗战局面从1937年7月开始,经过15个月,故这封书信应该在1938年9月书写,此时是武汉会战,抗战即将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故选B项;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是1941年12月9日,排除A项;揭开国共两党走向合作序幕是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排除C项;第十九路军淞沪抗战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排除D项。29.(2021·海南海口三模·10)抗战时期,根据地各级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山东省惩治贪污暂行条例》《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关于严格建立财政经济制度的决定》等相关法规,还进行了“以俸养廉”的尝试。上述措施最主要是为了( )A.打造廉洁好政府B.强化廉政思想C.壮大抗日根据地D.健全财政制度【答案】C【解析】“《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相关法规”可知,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权力运行;“以俸养廉”表明反腐倡廉与干部经济待遇结合,这有利于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战斗力,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故选C项;打造廉洁好政府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强化廉政思想也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健全财政制度与“惩治贪污”“以俸养廉”不符,排除D项。30.(2021·山东日照高三5月校际联考·9)标语口号作为宣传思想、引导行为的工具,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下图为1939年9月16日毛泽东在《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中提出的标语口号。该口号的提出意在( )A.以斗争求团结维护全民族抗扫大局B.回击国民党内汪伪集团的投降活动C.表达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D.调整军事斗争策略以适应形势变化【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标语口号结合抗战社会背景,可知在抗战后期国民党不断破坏抗战大局的环境下,共产党坚持以斗争求团结,民族抗战大局,故选A项;共产党回击的主要是国民党制造的反共摩擦,排除B项;材料中标语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排除C项;坚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以来始终不变的斗争策略,排除D项。31.(2021·河北唐山三模·7)1939年冬季以来,日军在华北地区推行“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与此同时,国民-33- 党挑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山西新军和八路军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为此,中国共产党( )A.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B.克服诸多方面的困难坚持抗战C.进行土地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D.提出“持久战”驳斥“亡国论”【答案】B【解析】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华北地区实行以“囚笼政策”为代表的大“扫荡”;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致使汪精卫集团投敌叛国,蒋介石政府挑起了反共高潮,中共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多方困难,但中共坚持抗战,直至最后胜利,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故选B项;1937年,中共“洛川会议”,会议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先后建立起晋察冀、晋冀豫和苏南等根据地,排除A项;单纯调动农民积极性无法应对日伪军、国民党的进攻,排除C项;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具体分析了中日战争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规律,断言中国不会亡,中国的抗战将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必定属于中国,排除D项。32.(2021·湖北武昌高三5月质量检测·8)艺术家彦涵在延安期间曾说:“我们的艺术就是要反映人民的苦难、斗争和希望,反映人民英勇抗战、反映国内大的政治形势。”图1是其于1940年创作的套色木刻版画(门画)该作品( )图1《保卫家乡》A.展现了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基础B.表现了以写实为主的创作技巧C.说明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D.表达了全民族浴血抗战的决心【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知,该漫画反映了不同阶层合作抗战,所以该作品表达了全民族浴血抗战的决心,故选D项;图中两人的装扮体现不出党派身份差别,因此无法推断是否是展示国共合作,排除A项;漫画内容有主观创作的成分,并不是表现写实技巧,排除B项;漫画内容无法说明战场差别,排除C项。33.(2021·四川眉山三模·30)抗战初期,中共在根据地的节庆活动中,广泛使用马恩列斯等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领袖和孙中山等中华民国领袖的标准像。但从40年代初开始,这两类标准像的使用均趋向于弱化,更加突出使用毛泽东和朱德等中共领袖的标准像。这一变化( )A.有利于革命道路认同的塑造B.反映了个人崇拜现象日益普遍C.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D.表明国共第二次合作趋于瓦解【答案】A【解析】据材料“但从40年代初开始,这两类标准像的使用均趋向于弱化,更加突出使用毛泽东和朱德等中共领袖的标准像”,可知从40年代初开始弱化国际社会主义领袖和中华民国领袖标准像的使用,而增加中共领袖的标准像,有利于增强八路军和民众对于中共发展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信心和认同感,故选A项;中共在节庆日庆祝时使用中共领袖标准-33- 像,不能体现是个人崇拜普遍,排除B项;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是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破裂是在1946年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且减少国际社会主义领袖和中华民国领袖标准像无法体现国共关系的破裂,排除D项。34.(2021·福建龙岩三模·10)1940年12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中指出:“关于土地政策。必须向党员和农民说明,目前不是实行彻底的土地革命的时期,过去土地革命时期的一套办法不能适用于现在。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旨在( )A.扩大执政基础B.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C.建立联合政府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D【解析】据材料“目前不是实行彻底的土地革命的时期,过去土地革命时期的一套办法不能适用于现在”,结合时间是1940,可知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故选D项;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调整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服从于民族矛盾,排除A项;党的工作重心第二次转移是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排除B项;建立联合政府是在抗日战争之后,排除C项。35.(2021·宁夏银川17校5月联考·30)陕甘宁边区工业包括属于边区工业骨干的公营工业,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私营工业,建立在私有财产基础上的各阶层人民联合经营的合作社工业、私有个体手工业等,边区政府均采取保护、扶持的政策。这反映边区政府政策( )A.实践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B.适应了各阶级参加边区政府的愿望C.奠定了敌后战场抗战的物质基础D.形成了国营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据材料“属于边区工业……边区政府均采取保护、扶持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可确定为抗日战争时期,而对私营经济的保护体现了抗战期间团结社会各阶级阶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即实践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故选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边区保护各个阶级的权益,实践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不能适应各阶级的愿望,排除B项;边区政府政策有利于团结一切力量进行抗日战争,与奠定敌后战场抗战物质基础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形成国营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是在建国后,排除D项。36.(2021·云南昆明“三诊一模”高考模拟考试·30)1941年开始,八路军三五九旅经过两年奋战,把荆棘遍野、人烟稀少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带头开荒种地、学习纺线,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推动了大生产运动的发展。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A.打破了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封锁B.为抗战胜利提供物质保障C.有利于减轻根据地人民的负担D.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据材料“开荒种地、学习纺线”可知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体现了八路军的自力更生,有利于减轻根据地人民的负担,故选C项;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合作抗日,排除A项;大生产运动主要是为八路军的敌后抗战提供物质保障,夸大了大生产运动的影响,排除B项;大生产运动指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实现经济自给自足,中国共产党在其控制区域内发动的一场军队屯田和鼓励生产的群众运动,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排除D项。37.(2021·山东淄博高三4月阶段性诊断考试·8)受迪斯尼动画《白雪公主》的触动和影响,中国联合影业公司制作了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影片中所有人都拿起武器,共同打败了牛魔王,取得了扇子,扑灭了火焰。1941年该片上映,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引起强烈反响的深层次原因在于( )A.采用了先进的影片制作技术B.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C.契合了反抗侵略的时代主题D.符合观众的欣赏品味-33- 【答案】C【解析】据材料“《铁扇公主》影片中所有人都拿起武器,共同打败了牛魔王,取得了扇子,扑灭了火焰”,结合“1941年”可知,这与反抗日本侵略的时代环境相符,号召人民共同反抗日本侵略,故选C项;材料强调《铁扇公主》上映后的影响,并未涉及影片制作技术,排除A项;《铁扇公主》中蕴含传统文化的内容,但旨在契合了反抗侵略的时代主题,排除B项;《铁扇公主》的影片内容符合时代的背景需要,并非迎合观众的欣赏品味,排除D项。38.(2021·辽宁沈阳三模·9)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采纳开明绅士李鼎铭提出的精兵简政政策,整顿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机构,精简机关,充实军队,充实基层。据此可知精兵简政政策( )A.减轻了人民的负担B.推动了民主政权建设C.削弱了部队战斗力D.加快了抗战胜利进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抗日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并且精简机关,可以减轻人民负担,故选A项;精兵简政是精简机关,没有体现民主的建设,与推动民主政权建设无关,排除B项;据材料“精简机关,充实军队”可知精兵简政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排除C项;精兵简政是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建设的内容,与抗战胜利进程是否加快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排除D项。39.(2021·西南三省三校“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30)中共中央在某一时期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规定了抗日人民政权的选举政策:“凡年满十八周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主、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的差别,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产生,应经过人民选举。其组织形式,应是民主集中制。”该政策( )A.推动土地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B.是中共自主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始C.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迅速提高了人民大众的政治觉悟【答案】C【解析】据材料“凡年满十八周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产生,应经过……”,可知抗日人民政权的选举政策和组织形式,是以抗日为前提,维护各个抗日阶层的利益,明显有利于团结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日力量,故选C项;“土地革命”时期是1927年国民党背叛国民革命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前这一时段,题干中明确抗日根据地,因此该指示的发出时间已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项;中共自主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在土地革命时期成立苏维埃政权就已经开始了,排除B项;材料中的选举政策仅仅是规定,并没有涉及宣传动员群众,更不能直接反映实施之后的结果如何,排除D项。40.(2021·山西二模·30)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大批文艺工作者深入部队、农村、工厂,奔赴前线,出现了大量反映工农兵战斗生活的作品,如群众喜爱的新秧歌《兄妹开荒》、歌剧《白毛女》等。这些文艺成就( )A.代表了中国文化发展方向B.歌颂了工农武装割据政权C.反映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D.体现了强烈的时代使命感【答案】D【解析】根据“出现了大量反映工农兵战斗生活的作品,如群众喜爱的新秧歌《兄妹开荒》、歌剧《白毛女》等”可知,抗战时期的文艺作品,反映了抗日根据地发展生产,团结抗战的使命感,故选D项;1942年的文艺成就具有抗战时期的阶段色彩,不代表中国文化的整体发展方向,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政权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成就,是共产党根据地的文艺成果,与国民党无关,排除C项。41.(2021·河北邯郸三模·9)1943年5~6月,中国军队在鄂西会战中成功阻击了日军进攻,暂时解除了敌军对重庆大后方的威胁。美国海外行动处在同一时期的指示中写道:“在我们的-33- 对欧宣传中,应把中国作为—个全民抗战的杰出例子。中国已经证明,不管面临多大困难,不管敌人怎么做,依然还是可以取得进步。”美国的这一行为( )A.保证了中国正面战场获得持续性胜利B.坚定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斗争决心C.促进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强化了中国与盟军在东南亚地区合作【答案】B【解析】据材料“在我们的对欧宣传中,应把中国作为—个全民抗战的杰出例子”,可知美军在对欧战的宣传中,高度赞扬中国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美军对法西斯斗争的坚定信念,故选B项;国民政府由于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导致不断丧师失地,排除A项;1937年9月,国民政府宣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与盟军在东南亚地区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排除D项。42.(2021·江苏苏锡常镇二模·8)抗战初期,蒋介石在总结某次战役时说:“我欲打破其安占华北之战略,一则逼其军队不得不用于江南,二则欲其军队分略黄河南岸,使其兵力不敷分配,更不能使其集中兵力安驻华北。”该战役( )A.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B.粉碎日本速亡中国的企图C.体现国共合作团结抗日D.标志抗战从防御转入相持【答案】B【解析】“我欲打破其安占华北之战略,一则逼其军队不得不用于江南,二则欲其军队分略黄河南岸,使其兵力不敷分配,更不能使其集中兵力安驻华北”表明这场战役是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故选B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材料反映的是淞沪会战,排除A项;体现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是太原会战,材料反映的是淞沪会战,排除C项;标志抗战从防御转入相持的是武汉会战,材料反映的是淞沪会战,排除D项。43.(2021·辽宁丹东二模·8)194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务使整个解放区,特别是广大的新解放区,在最近几个月(冬春两季)发动一次大的减租运动,普遍地实行减租。”中共中央发动此运动意在( )A.取得解放战争胜利B.保卫巩固解放区C.进行民主政权建设D.废除土地私有制【答案】B【解析】据“务使整个解放区,特别是广大的新解放区,在最近几个月(冬春两季)发动一次大的减租运动,普遍地实行减租”可知,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减租,是为了缓和矛盾,巩固根据地,故选B项;据“1945年11月7日”可知,其时解放战争尚未开始,排除A项;中共建立政权是在1949年,排除C项;“减租”并未废除地主阶级,只是为了建立统一战线,并未废除土地私有,排除D项。44.(2021·四川内江三模·30)1945,中共七大召开,朱德风趣地说,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里召开代表大会。下图是大会中央大礼堂,1941年开始修建,1942年完工。整个礼堂建筑朴素大方、壮观美丽,体现了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这一风格( )-33- 外部苏联式建筑外观 内部陕北窑洞式石拱结构A.代表了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B.源于近代中西文明的互通互鉴C.反映了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D.体现了现实主义建筑显著特征【答案】C【解析】据材料“1945,中共七大”,可知此时抗日战争即将获胜,中国共产党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这反映了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故选C项;材料只提到中央大礼堂的风格,无法代表整个社会,排除A项;中央大礼堂是在延安窑洞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建筑风格,并无互通互鉴,排除B项;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主张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这一风格并没有体现现实主义建筑显著特征,排除D项。45.(2021·辽宁大连二模·8)1946年9月以后,太行解放区部分地方在进行土改的过程中,出现了将地主扫地出门、损害中农利益和侵犯工商业等违背土改宗旨的错误偏向。中共中央和太行区党委及时发现并进行了彻底纠正,使得太行区的土改运动得以健康发展并取得了伟大胜利。材料旨在说明( )A.土地改革是党的工作中心B.“左”倾思想已完全清除C.党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D.解放区土改运动成果显著【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说的是在土地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偏向,但是中共中央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这体现了党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故选C项;材料的时间是“1946年9月”,当时解放战争已经爆发,所以工作重心应是战斗而非土地改革,排除A项;“完全清除”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土地改革的结果,而是强调党中央实事求是的工作方针,排除D项。46.(2021·四川成都三模·30)图5是进步画家华君武1946年所作的漫画《远水救不了近火》。对该作品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图5A.揭露了美国的霸权主义阴谋B.批判了国民党出卖国家主权的行径C.表明了战争形势已发生逆转D.宣扬了民主进步的潮流不可阻挡【答案】D【解析】据漫画内容可知,1946年美国为蒋介石装备十个师也救不了蒋介石的军事危机,说明蒋介石发动内战不得人心,故选D项;漫画显示的是蒋介石向美国求救,而非美国的霸权主义,排除A项;材料没有出卖国家主权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据材料时间1946年,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战争形式没有发生逆转,依然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排除C项。47.(2021·江苏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9)淮海战役期间,解放区的妇女们常遇到紧急任务,比如要缝制几万顶军帽给前线被俘后自愿参加解放军的国民党官兵,于是几十个村里的灯,又是几夜未熄。民工们把弹药送到前线,已经精疲力竭,还不愿意走,非要看着自己-33- 运来的炮弹如何打到敌人阵地上去。这些事例可直接用来说明( )A.解放区的物资严重匮乏B.民众积极支持解放战争C.国民党军作战意志薄弱D.人民群众强烈渴望和平【答案】B【解析】在淮海战役期间,解放区的民众为了支援战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这些直接说明了民众对于解放战争的积极支持,故选B项;材料主要反映了民众对解放战争竭尽全力的支持,无法说明解放区的物资严重匮乏,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民众对解放战争竭尽全力的支持,无法国民党军队作战意志薄弱,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民众对解放战争竭尽全力的支持,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支持说明他们渴望实现和平,但不是直接说明的,排除D项。48.(2021·江苏盐城三模·9)粟裕回忆:“这是一场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与蒋军在华东战场上一次正面的大规模较量,表明了我军的作战指导、指挥艺术、战斗技术和军队士气都大大高于敌人。”这场“大规模较量”( )A.为北平和平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B.起到了扭转全国战局的作用C.成为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D.挫败了国民政府的和谈阴谋【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孟良崮战役,该战役是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与蒋军在华东战场上一次正面的大规模较量,表明了我军的作战指导、指挥艺术、战术技术和军队士气都大大高于敌人,起到了扭转全国战局的作用,故选B项;此战役粉碎了蒋介石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使战争转向战略反攻阶段,与北平解放无关,排除A项;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战略反攻,排除C项;国民政府和谈是重庆谈判和北平和谈,与孟良崮战役无关,排除D项。49.(2021·江西景德镇三模·30)1949年4月,在解放军即将发动渡江战役时,英国紫石英号驱逐舰不听解放军的多次警告,闯入解放军防区,双方相互炮击。紫石英号重伤搁浅,最终狼狈逃走。这显示出( )A.帝国主义国家从此放弃了对中国侵略B.新中国坚决抗击英国侵略行径C.国民党政府实行丧权辱国的外交政策D.中共捍卫国家主权独立的决心【答案】D【解析】据材料“1949年4月,在解放军即将发动渡江战役时,英国紫石英号驱逐舰不听解放军的多次警告,闯入解放军防区,双方相互炮击。紫石英号重伤搁浅,最终狼狈逃走”,可知英国紫石英号驱逐舰不听解放军的多次警告,闯入解放军防区,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解放军重创英国紫石英号驱逐舰,反映了中共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独立的决心,故选D项;帝国主义并未放弃对中国的侵略,之后还有朝鲜战争,排除A项;1949年4月新中国还未成立,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中国共产党与英国,并未涉及国民党,排除C项。50.(2021·江苏苏北七市三模·8)1949年4月25日,南京刚解放不久,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指出对驻在南京的各国大使馆、公使馆,我人民解放军、军管会及市政府,应本着和他们并无外交关系的理由,不要和他们发生任何正式的外交来往,只能把他们当做外国侨民接待。这一指示的主要目的是( )A.摆脱近代屈辱外交传统的束缚B.打破资本主义阵营的封锁遏制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D.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外部环境【答案】A-33- 【解析】“南京刚解放不久……对驻在南京的各国大使馆……不要和他们发生任何正式的外交来往,只能把他们当做外国侨民接待”表明中共中央不承认国民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及外交关系,旨在重新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故选A项;新中国成立初期,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实行封锁遏制,没有被打破,排除B项;材料内容是把外国使团当做外国侨民接待,没有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排除C项;材料内容是把外国使团当做外国侨民接待,主要是为了营造一个更加公平的政治外交环境,而并不是为经济建设创造外部环境,且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排除D项。51.(2021·湖北武汉五月供题·9)关于党的发展制度,七届二中全会规定“城市党的发展对象,主要应是产业工人,其次是手工业工人、店员和学生”,强调把工人阶级中的先进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并适当控制农村党员的发展速度。这一规定( )A.适应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促进民主革命取得全国胜利C.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理论基础D.确立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答案】A【解析】七届二中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故中共强调以城市和产业工人为党的主要发展对象,适当控制农村党员的发展速度,故选A项;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用天津(战斗)、北平(和平)、绥远(让其原封不动或大体上不动,等条件成熟后再按照人民解放军制度进行改编)三种方式解决剩余的一百多万国民党军队,排除B项;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理论基础,排除C项;确立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的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不是党的会议,也不是关于党的发展制度的具体规定,排除D项。52.(2021·山东日照二模·9)以下记载出自1949年浙江大学教授夏承焘的日记:据此可以推知国统区( )A.社会秩序异常混乱B.国民经济全面崩溃C.四大家族疯狂掠夺D.国民政府失去民心【答案】B【解析】“1949年、米价已至700元一石、剪发付13元,前次仅3元”,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出现物价上涨等现象,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造成国民经济全面崩溃,故选B项;材料中“物价猛涨惊人,午后过珠宝巷口,权买金买银洋者甚拥挤”,可知材料强调国统区出现物件膨胀的局面,而非强调社会秩序异常混乱,排除A项;四大家族疯狂掠夺主要指借助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掠夺,而材料中描述了“物价一日数变,金圆券亟须脱手”等物价上涨的局面,排除C项;国民政府发动内战,迫害进步人士,已失去民心,排除D项。53.(2021·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二模·6)某学校决定设立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发展历程纪念馆,设立若干个展厅,以此来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其中空白处的名称应为( )-33- A.追求民主之路B.误入歧途之路C.恢复经济之路D.迈向成熟之路【答案】A【解析】据材料“1945年—1949年”,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妄图一党专制,发动内战,为追求民主,中国共产党先后取得辽沈、淮海、平津等战役的胜利,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选A项;依所学,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不会误入歧途,排除B项;依所学,1949年—1952年,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国民经济进行恢复与发展,排除C项;遵义会议的召开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排除D项。54.(2021·河北唐山三模·9)1986年电影《血战台儿庄》上映,它是一部正面描写国民党抗日战争的史诗力作。蒋经国观看了该影片后说:“从这个影片上看来,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这直接推动了海峡两岸( )A.对“一国两制”的认同B.“九二共识”的达成C.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D.“三通”局面的实现【答案】C【解析】据材料“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可知,中共对国民党的正面抗战持肯定态度,促使国民党对大陆政策的调整,1987年,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长期隔绝状态的打破,故选C项;台湾并没有认同“一国两制”,排除A项;“九二共识”的达成是在1992年,排除B项;2008年“三通”局面实现,排除D项。55.(2021·天津河西区三模·6)2021年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3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同学们自上而上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 )时间主要事迹评价20世纪20年代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20世纪30年代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扭转了时局20世纪40年代争取实现国家的民主与和平20世纪50年代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①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②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③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④参加重庆谈判A.①②④③B.③②④①C.④③①②D.③②①④【答案】B【解析】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因此20世纪20年代填写③,“20世纪30年代,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仍坚持“攘外必先安-33- 内”政策,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周恩来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故因此20世纪30年代填写②;“20世纪40年代,争取实现国家的民主与和平”可知抗日战争结束后,面对国家前途命运,国共双方在重庆和谈,周恩来参加参加重庆谈判,因此20世纪40年代填写④;“20世纪50年代,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中国外交事业发展,因此20世纪50年代处填写①;选择B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56.(2021·宁夏银川17校5月联考·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1917年至1927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认为大学是培养“硕学闳才”的场所,教育应该是为受教育者本体着想的,要立于国民的位置。蔡元培先生革新北大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改变学生的观念。教育学生在求学时要“抱定宗旨”,不将大学作为升官发财的阶梯。大学不是养成入仕致富资格和贩卖知识的场所,“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而要求学生得真学问。致力于将学子培养成为具有高深学问的研究者和改造社会的中坚人物。他十分重视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全人格养成、对于人之个性培养的作用,并以“养成健全人格。提倡共和精神”来概括教育培养的功能。——摘引自孔祥光《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抗日战争时期,大批高校迁往大后方坚持办学。然而,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华北联大却挺进到对敌斗争的最前线坚持办学,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当时,华北联大学生生源的来源十分广泛,他们的政治素质、家庭出身、文化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华北联大十分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在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学校设立了政治指导处,负责全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各院系设立政治指导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全校的公共必修课,这些课程包括“社会发展史”、“中国近代革命史”、“新民主主义论”、“解放区建设”等专题报告,比重约占全部课程的20%。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帮助学生消除旧中国的教育和生活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培养良好的政治品格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摘编自王大广《华北联大的办学特色及历史贡献》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历史背景,概括蔡元培北大办学的核心理念。(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北联合大学的办学方针与蔡元培北大办学方针的不同之处。据此分析中国共产党创办华北联合大学的历史意义。【答案】(1)历史背景:①辛亥革命前,北京大学是满清政府创办的一所衙门试的学校;②中华民国的建立,社会风气大开;③北洋军阀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兴起。④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传入。(答对其中任意三点得6分)办学理念:以人为本;追求真知;服务社会;健全人格;共和精神。(5分)(2)不同之处:①挺进抗日前线办学;②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的体系建设和学科建设;③重视培养学生的政治品格和革命信念。(6分)意义:①提高了党员和革命知识分子的素质,为抗日事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②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了大批革命和建设人才。③为新中国创办高等教育事业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④为今天高校党建工作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历史借鉴。(8分)【解析】(1)第一小问历史背景,据材料一“1917年至1927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社会观念等方面分析可知,社会观念上中华民国的建立,-33- 社会风气大开;思想上北洋军阀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兴起;教育上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传入和辛亥革命前,北京大学是满清政府创办的一所衙门式的学校。第二小问办学理念,据材料一“教育应该是为受教育者本体着想的”可知以人为本;据材料一“要求学生得真学问”可知追求真知;据材料一“致力于将学子培养成为具有高深学问的研究者和改造社会的中坚人物”可知服务社会;据材料一“养成健全人格,提倡共和精神”可知健全人格和共和精神。(2)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据材料二“华北联大却挺进到对敌斗争的最前线坚持办学”可知挺进抗日前线办学;据材料二“十分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各院系设立政治指导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全校的公共必修课”可知,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的体系建设和学科建设;据材料二“帮助学生消除旧中国的教育和生活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培养良好的政治品格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可知,重视培养学生的政治品格和革命信念。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二“帮助学生消除旧中国的教育和生活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培养良好的政治品格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可知,提高了党员和革命知识分子的素质,为抗日事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结合高等教育的作用可知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了大批革命和建设人才;为新中国创办高等教育事业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据材料二“华北联大十分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可知为今天高校党建工作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历史借鉴。57.(2021·吉林吉林四模·41)(25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经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后,清朝国力更显虚弱。从光绪(1871年—1908年在位)4年开始,河南水灾、旱灾、蝗灾不断。朝廷赈灾缺乏新的办法,效果甚微。光绪谕令将豫省(即河南,下同)受灾地区蠲(juān,免除)缓赋税钱粮,缓至一年秋后,蠲免数额虽多,但均是豫省长期积欠朝廷的钱粮。以前赈灾依赖的仓储也大不如昔,各省的义仓已无存粮,形同虚设。由于国库空虚,国家被迫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捐输卖官的办法向富商绅士筹集资金,并向上海的英国汇丰银行和美国花旗银行举借灾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朝廷为弥补经费不足,采取生产与赈济并举,实行以工代赈,在饥民中“择年壮有力者修筑护城堤防”,“每日按名发给馍饼钱文以资力作”。豫省官府重视灾荒时期的地方治安,维护社会秩序,对地方匪类结党抢夺、结伙为盗、贩卖人口的现象,一经发现,均派官军查获。同时加强对灾荒的防御能力,对部分饥民发给耕牛农具,以恢复生产秩序。但是各省赈济豫省救灾款银的收缴十分缓慢,多省督抚大员“阳奉阴违、拖延时日”,对灾荒赈款收缴反应迟缓,甚至出现侵蚀灾款的现象。朝廷虽有追查严办、奖优罚殆之举,但效果甚微。——摘编自苏全有、闫喜琴《光绪年间河南灾荒中的官赈》材料二1933年,水灾席卷长江流域,苏区损失很大。灾后苏维埃政府在其控制的地区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建立伴工组、犁牛合作社组织。互助合作运动是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分散落后的小农生产中的困难采取的措施,合理调剂了劳力、畜力和生产工具。苏区政府组织群众兴修水利,修筑堤坝,通过发行公债解决水利经费,鼓励开荒植树。政府建立专门管理机关统制粮食流通。根据地成立平粜机关粮食调剂局,负责粮食的季节调剂:新谷上市后,以高出市场1/3的价格收购,青黄不接之际再按市场95%价格卖给农民。此举稳定了粮价,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苏区政府还采取直接救济和生产自救相结合的方针,苏区建立互济会,互济会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慈善组织,任务是组织群众互相管理和救济。中央苏区粮食生产逐渐增加,1933年的谷物生产比1932年的谷米产量增收了一成多,1934年比1933年又增收一成多,消灭了“青黄不接”现象。苏区政府“最终战胜了几十年未有的大水灾带来的灾害,渡过了困难局面。”——摘编自赵朝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灾荒与中国共产党的对策研究》,原载《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05期回答:-3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河南灾荒中清朝政府的赈灾特点及官赈不力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苏区政府的赈灾举措及其历史意义。(15分)【答案】(1)特点:①赈灾手段传统滞后;②资金来源日益社会化;③生产与赈济并举,实行以工代赈;④重视对灾时社会秩序的维持。(每点1分。共4分)原因:①财政匮乏;仓储空虚;②太平天国运动削弱了清政府统治,③吏治腐败;④地方势力崛起,中央集权体制削弱。(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共6分)(2)赈灾举措:①开展互助合作运动;②重视兴修水利,植树开荒;③建立专门管理机关,统制粮食流通;④直接救济和生产自救相结合。(每点2分,计6分)历史意义:①解决了根据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困难;②巩固了革命根据地,为粉碎“围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和群众基础;③扩大了苏区的社会影响,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威信,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④为新中国减灾事业积累了经验。(每点3分,答出3点即可。本题共9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赈灾缺乏新的办法,效果甚微”可知赈灾手段传统滞后;据材料一“向富商绅士筹集资金,并向上海的英国汇丰银行和美国花旗银行举借灾款”可知资金来源日益社会化;据材料一“为弥补经费不足,采取生产与赈济并举,实行以工代赈”可知生产与赈济并举,实行以工代赈;据材料一“重视灾荒时期的地方治安,维护社会秩序”可知重视对灾时社会秩序的维持。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由于国库空虚”可知财政匮乏;仓储空虚;据材料一“在经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后”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削弱了清政府统治,据材料一,多省督抚大员“对灾荒赈款收缴反应迟缓,甚至出现侵蚀灾款的现象”可知吏治腐败;地方势力崛起,中央集权体制削弱。(2)第一小问赈灾举措,据材料二“在其控制的地区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可知开展互助合作运动;据材料二“组织群众兴修水利”“鼓励开荒植树”可知重视兴修水利,植树开荒;据材料二“成立平粜机关粮食调剂局,负责粮食的季节调剂”可知建立专门管理机关,统制粮食流通;据材料二“采取直接救济和生产自救相结合的方针”可知直接救济和生产自救相结合。第二小问历史意义,据材料二“1933年的谷物生产比1932年的谷米产量增收了一成多”“最终战胜了几十年未有的大水灾带来的灾害,渡过了困难局面”并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解决了根据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困难;扩大了苏区的社会影响,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威信,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据材料二“稳定了粮价,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可知巩固了革命根据地,为粉碎“围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和群众基础;结合所学可知为新中国减灾事业积累了经验。58.(2021·天津南开区二模·17)(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井冈山斗争是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开展的,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遭受重大挫折下的一次奋起,可以说,井冈山斗争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次检验,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的理论和信仰的一次检验。因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很多人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感到迷茫,甚至感到绝望。有些意志不坚定者开了小差,逃离了革命队伍。有些人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看不到星星之火的伟大意义和价值。——摘编自左乐平王仕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起点和理论开辟——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九十周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时毛泽东发表了哪些文章来回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存在的问题?概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意义。(12分)-33- 材料二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大的变化。世界许多国家高速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速度惊人,有“亚洲四小龙”之称。1978年一年之中,邓小平连续4次出访。邓小平已经在酝酿着一个大胆的方案:办特区。他经过反复的思考认为,最好是在靠近香港等发达地区的地方,划出一块地方,办成特区。很快,中发[1979]50号文件正式出台,在广东深圳筹办特区的事情最终敲定。——摘编自霞飞《创办经济特区的台前幕后》材料三在社会主义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本身就是个新生事物。邓小平反复强调:“经济特区还是个试验”,“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借助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经济活动自主权,经济特区率先实现经济起飞。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5大经济特区,为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全局性问题——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型贡献了经验。——摘编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与当代价值新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等(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12分)【答案】(1)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6分)意义: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6分)(2)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际局势趋于缓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国际交流增多;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地区发展迅速。(6分)意义: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发挥了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为进一步深化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重要贡献。(6分,任意三点,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1)第一小问哪些文章,据材料一“有些人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看不到星星之火的伟大意义和价值”并结合所学可得《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解答了上述问题。第二小问历史意义,据材料一“井冈山斗争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次检验,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的理论和信仰的一次检验”可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结合所学可得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二“世界许多国家高速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速度惊人”可得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地区发展迅速;据材料二“很快,中发[1979]50号文件正式出台,在广东深圳筹办特区的事情最终敲定”可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根据所学可得国际局势趋于缓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国际交流增多等。第二小问历史意义,据材料三“为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全局性问题——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型贡献了经验”可得发挥了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为进一步深化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也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结合所学可得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重要贡献。-33- 59.(2021·河北保定二模·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魏晋南北朝、隋唐以至两宋,各代都推行过屯田。西汉在西北的屯垦,每亩租4斗。曹魏屯田,用官牛的,其收获官六民四;用私牛的,对半分。汉、唐、宋的屯田兵只是编入军队的民户,身份与屯民及普通百姓无差异。多是屯官给工具、种子,集体劳作,收获除供屯户食用外,全部交官。金、元以来,金政府于驻军所在地分拨田土,兵士屯种自给,屯田遍及内地和边陲。明代军户子孙,作战而外,平时屯种。屯田有时又被称为营田,屯田以兵,营田以民。历代不少营田也常使用士兵,即使是民屯,也多采用军事编制,所生产的粮食主要也是供军需。明代为充实边防力量,鼓励商人运粮至边地仓库交纳,盐商在官府拨给的边区荒地上招募游民屯垦,以所获粮食,换取盐引以所获粮食,称为商屯。明、清的漕运屯田,也是一种劳役地租。材料二根据地大多处于数省交界的穷乡僻壤,地瘠民贫,长期战争耗费巨大,国民政府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军费,1942年陕甘宁边区陷入了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大力倡导勤俭节约,清正廉明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发动和开展大生产运动,以求经济自给。党和边区政府将发展农业放在首位:大量开垦荒地,发放农业贷款,安置优待移民,鼓励种植棉麻,兴修水利,改良农作法等。同时深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从发展农工商中求得到财政供应的自给,发展了农业、手工业、运输业和商业,开设了规模比较大的纺织厂和纸厂,完成了生产自给任务。因工作经验缺乏,工作中存在很多失误,但经历艰难探索,解决了日常经费的大半,解决了迫在眉睫的困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屯田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进行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背景与意义。(12分)【答案】(1)军屯与民屯相结合;屯田存在时间比较长,被统治者广泛采用;屯田主要以供应军队开支为主;屯田从地方到边防均曾推行;出现与商业结合现象。(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2)背景:根据地经济基础较差;日军的进攻;长期战争消耗巨大;国民政府的反动政策。(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意义:基本实现了经济自给自足;为赢得抗日战争胜利打下经济基础;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累了经济建设的经验,培养了经济工作干部。(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解析】(1)据材料一“汉、唐、宋的屯田兵只是编入军队的民户,身份与屯民及普通百姓无差异”“金政府于驻军所在地分拨田土……平时屯种”得出军屯与民屯相结合;据材料一“魏晋南北朝、隋唐以至两宋,各代都推行过屯田”得出屯田存在时间比较长,被统治者广泛采用;据材料一“即使是民屯,也多采用军事编制,所生产的粮食主要也是供军需”得出屯田主要以供应军队开支为主;据材料一“屯田遍及内地和边陲”得出屯田从地方到边防均曾推行;据材料一“明代为充实边防力量,鼓励商人运粮至边地仓库交纳……称为商屯”得出出现与商业结合现象。(2)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二“根据地大多处于数省交界的穷乡僻壤,地瘠民贫”得出根据地经济基础较差;据材料二“长期战争耗费巨大”结合所学得出日军的进攻;长期战争消耗巨大;据材料二“国民政府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军费”结合所学得出国民政府的反动政策。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二“党和边区政府将发展农业放在首位……完成了生产自给任务”结合所学得出中国共产党进行大生产运动,基本实现了根据地经济的自给自足,同时,为赢得抗日战争胜利打下经济基础;据材料二“深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了农业、手工业、运输业和商业”结合所学得出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据材料二“因工作经验缺乏,工作中存在很多失误,但经历艰难探索,解决了日常经费的大半,解-33- 决了迫在眉睫的困难”结合所学得出积累了经济建设的经验,培养了经济工作干部。60.(2021·湖北武汉高中毕业班4月质量检测·18)【十月革命纪念与中国共产党】(14分)材料一1937年,为庆祝十月革命二十周年,《解放》周刊刊载社论:“苏联的诞生和发展史,真的给了我们中国人很好的榜样。我们当然不会忘记的,当这个共和国初诞生的时候,它是怎样击退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怎样克服了国内经济落后的困难!”1938年11月7日,《解放》周刊刊载文章:“世界上一切帝国主义者认为苏维埃制度只能存在三天,至多三个月。工农大众无以比拟的伟力与不屈不挠的坚决性,伟大的布尔什维克列宁与斯大林克服重重困难,苏维埃共和国已度过它的二十一周年。”——摘编自郭培基《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开展十月革命纪念活动进行政治动员的实践探析》材料二1949—1966年《人民日报》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统计(节选)1949年报道中苏两国工人开展生产竞赛的情况;发表文章,彰显十月革命的作用和影响1952年社论《感谢苏联,学习苏联——庆祝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和“中苏友好月”》1953年社论《十月革命的光辉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地为实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斗争”1954年“有必要发展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加强世界和平”1960年在相关报道中反复强调“珍视中苏两国团结”1966年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的规格和规模降至低谷。《人民日报》仅发表了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一份贺电,礼貌性地表达庆贺,同时批判修正主义,提醒苏联“继承和发扬伟大十月革命的光荣革命传统”“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摘编自庞敏《从(人民日报)看1949—1966年十月革命纪念活动》(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十月革命周年纪念的目的。(4分)(2)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材料二反映的中苏关系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任选一个阶段说明划分依据。(10分)【答案】(1)发动民众,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借助十月革命,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4分,学生有其他合理答案,如“宣传持久抗战思想,抵制亡国论和速胜论”,亦可给分)-33- (2)阶段划分:1949—1952年,中苏友好关系的建立和发展;1953—1959年,努力维护中苏友好关系的同时,力图改善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1960—1966年,中苏关系不断恶化。(6分)划分依据:4分,任选阶段、任意两个史实即可。示例如下:1949—1952年,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仿效苏联经验进行政治经济建设的规划与实践。1953—1959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与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发表《论十大关系》;在苏联帮助下开展一五计划建设。1960—1966年,苏联对华政策的改变;中国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新探索;中国开展对苏联修正主义的批判。【解析】(1)从材料一的时间1937年来看,处在抗日战争时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共开展十月革命周年纪念的目的,1937到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十月革命胜利告诉我们可以克服国内政治经济困难,学习不屈不挠的坚决性,目的在于激励民众,发动民众勇于抗战,鼓舞抗日士气,为打持久战做准备。(2)第一小问阶段,据材料二的表格进行分析,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对十月革命态度的转变,可归纳分为两个阶段:1949年到1960年中苏关系交好,1966年中苏交恶。第二小问依据,选取第一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划分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就承认新中国,然后,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正式结盟,这一时期中苏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在政治和军事上,中苏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面对外来威胁。-33-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及模拟题专题汇编06古诗文默写(附解析)
2021年高考数学真题及模拟题专题汇编06平面向量(附解析)
2021年高考英语真题及模拟题专题汇编06非谓语动词(附解析)
2021年高考化学真题及模拟题专题汇编0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附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及模拟题专题汇编05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附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及模拟题专题汇编07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附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及模拟题专题汇编08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附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及模拟题专题汇编09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附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及模拟题专题汇编30史学理论(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2-10 16:59:50
页数:33
价格:¥3
大小:1.11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