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高三语文寒假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1

2/31

剩余2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高三语文寒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世祖光武皇帝讳秀,高祖九世之孙也。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蜂起。起于宛,时年二十八。至郾、定陵,定陵,悉发诸营兵,而诸将贪惜财货,欲分留守之。光武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众乃从。朱鲔攻温,大破之。于是诸将议上尊号。马武先进曰:“天下无主。如有圣人承敝而起,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有益。大王虽执谦退,奈宗庙社稷何!宜且还蓟即尊位。”光武惊曰:“何将军出是言?”武曰:“诸将尽然。”至中山,诸将复上奏曰:“大王参分天下而有其二,言武力则莫之敢抗,论文德则无所与辞。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谦拒。惟大王以社稷为计,万姓为心。”光武又不听。行到南平棘,诸将复固请之。光武曰:“寇贼未平,四面受敌,何速欲正号位乎?"耿纯进曰:“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超然客公众号成其所志耳。今功业即定,天人亦应,而大王不正号位,纯恐士大夫望绝计穷,则有去归之思也。大众一散,难可复合。时不可留,众不可逆。”纯言甚诚切,光武深感,曰:“吾将思之。”行至鄗,强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群臣因复奏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闹,宜答天神,以塞群望。”光武六月已未,即皇帝位,建元为建武。二年春正月庚辰,封功臣皆为列侯,大国四县,余各有差。博士丁恭议曰:“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令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帝曰:“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乃遣谒者即授印绶,策曰:“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敬之戒之。传尔子孙,长为汉藩。”(选自《后汉书·光武帝纪》,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B.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D县不合法制C.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D.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31页共31页,A.世祖:古代帝王的庙号,一般是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追尊名号。B.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帝王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庶人不准设置宗庙。C.四夷:古时华夏民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本文是蔑称。D.博士:古代官名,秦汉时期掌管书籍文典,后来也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者精通一类技艺的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到达郾县、定陵县后,光武帝尽皆征调各营的兵力,可是众将却贪恋财物,想分拨一部分人留下来防守B.马武认为,如果天下没有主宰之人,即使有孔子、孙子这样的人担任丞相、大将,也可能不会有益于天下。C.耿纯认为刘秀违背众人的愿望,不正名号和身位,主大夫们的希望、打算落空,就会有去归顺王莽的念头。D.文章结尾刘秀关于居于上位而不骄傲、持守节义谨严法度的一番言论,在今天仍具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4分)(2)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谦拒。(4分)14.刘秀能登上帝位的条件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3分)第31页共31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太祖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九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至正四年,早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见相继殁,贫不克葬。里人刘继祖与之地,乃克葬。十二年春二月,定远人郭子兴与其党孙德崖等起兵濠州。太祖时年二十四,谋避兵,卜于神,去留皆不吉。乃曰:“得毋当举大事乎?”卜之吉,大喜,遂以闰三月甲戊朔入濠见子兴。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战辄胜,遂妻以所抚马公女。十五年春三月,郭子兴卒。时刘福通迎立韩山童子林儿于亳,国号宋,建元龙凤。檄子兴子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祜、太祖为左右副元帅。太祖慨然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然念林儿势盛,可倚藉,乃用其年号以令军中。袭采石,乘胜拔太平。总管斯义赴水死,太祖曰:“义士也!”礼葬之。揭榜禁剽掠,有卒违令,斩以徇,军中肃然。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领元帅事。十六年春二月丙子,大破海牙于采石。三月癸未,进攻集庆,擒兆先,降其众三万六千人,皆疑惧不自保。太祖择骁健者五百人入卫,解甲酣寝达旦,众心始安。庚寅,再败元兵于蒋山。元御史大夫福寿,力战死之,蛮子海牙遁归张士诚,康茂才降。太祖入城,悉召官吏父老谕之曰:“元政渎扰,干戈蜂起,我来为民除乱耳,其各安堵如故。贤士吾礼用之,旧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贪暴殃吾民。”民乃大喜过望。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辟夏煜、孙炎、杨宪等十余人,葬御史大夫福寿,以旌其忠。(节选自《明史·太祖本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搪/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B.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痞/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C.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D.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籍/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季,本义为幼小禾苗,引申为兄弟中最小的、一个朝代或季节的末期等义。B.闰三月,农历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闰月,文中的“闰三月”指后三月。C.建元,指每年纪历的开始或者是开国后第一次建立年号,文中指前者。D.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文中的“路”相当于明清时期的府。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元璋年青时家境贫寒,父母兄长相继去世,他无钱办理丧事,在同乡人的帮助下,才得以将其安葬。B.郭子兴起兵时,朱元璋通过占卜的方式,确定了人生选择,后来投奔起义军,得到首领赏识,开始崭露头角。第31页共31页,C.朱元璋不甘居人下,对刘福通的一系列人事安排,极为愤慨,辞不就职,毅然走上了与他们彻底决裂的道路。D.对于忠臣义士,朱元璋特别敬重。即使是敌人,像太平总管靳义,兵败后投水尽忠,朱元璋也大加赞叹并以礼安葬。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战辄胜,遂妻以所抚马公女。(2)揭榜禁剽掠,有卒违令,斩以徇,军中肃然。14.简要概括朱元璋在攻陷集庆以及蒋山败敌后,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安定军民。(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邓鸳欲弃凉州,徙边郡不能自存者入居三辅,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曰:"譬若衣裳败坏,一以相补,犹有所完,若不如此,将两无所保。”公卿皆以为然。郎中虞诩言于太尉张禹曰:“大将军之策不可。凉州士凤壮猛,庶众便习兵事。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凉州士民所以持锋执锐,蒙矢石于行陈,而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今推而捐之,割而弃之,民庶安土重还,必引领而怨曰'中国弃我于夷狄!'如卒然起谋,豪雄相聚,席卷而东,则函谷以西、园陵旧京非复汉有也。议者喻以补衣犹有所完,诩恐其疽疮侵淫而无限极也”禹曰:“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庶几败国事矣!”因更集四府,皆从诩议。邓莺由是恶诩,欲以吏法中伤之。会朝歌贼数千人攻杀长吏,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吊之,诩笑曰:”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梁根错节,无以别利器,此乃吾立功之秋也。”始到,谒河内太守马棱。棱曰:“君儒者,当谋谟庙堂,乃在朝歌,甚为君忧之。”诩曰:“此贼犬羊相聚,以求温饱耳,愿明府不以为忧。”棱曰:“何以言之?”诩曰:“朝歌者,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冀之民流亡万数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闵而已。”及到官,设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其掠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不事家业者为下,收得百余人。诩为飨会,悉贯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线缝其据,有出市里者,吏辄禽之。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县境皆平。第31页共31页,(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冀之民流亡万数/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B.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冀之民流亡/万数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C.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冀之民流亡万数/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D.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冀之民流亡/万数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辅,汉代指治理京城及附近地区的三位官员,也指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B.夷狄,古代分别指东方和北方的部族,文中泛称华夏族之外的其他部族。C.辔策,用以御马的缰绳和马鞭,虞诩以此代指马匹,向太守请求兵马支援。D.掾史,汉代指中央和各州县设置的分曹治事的属官,一般由长官自行辟举。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虞诩熟知边事,十分了解凉州的风土民情,他对凉州刚猛剽悍、惯千反叛的民风非常担心,提醒太尉张禹要严加防范。B.邓骘和虞诩意见相悖,最终虞诩的建议被采纳,千是心胸狭隘的邓骘对虞诩怀恨在心,想要利用职权对虞诩打击报复。C.朋友为虞诩被任命为朝歌长感到担心,虞诩却把处理复杂的事务当成检验能力的机会,毅然赴任,表现出异千常人的气魄。D.虞诩让招募的壮士诱贼外出劫掠,又用偷缝在衣服上的标记辨识叛贼,既斩杀擒获了不少叛匪,也动摇了贼众的心理防线。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庶儿败国事矣!(4分)(2)君儒者,当谋谟庙堂,乃在朝歌,甚为君忧之。(4分)14."疽疮侵淫而无限极也”这一比喻,如何形象地表达了虞诩的观点?(3分)第31页共31页,(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元和九年,(吴)元济以其士叛,逸掠陈、汝之间。冬,纵兵临寿春,屠马塘,走其守令狐通,焚霍丘。淮南郡邑大骇,民人卷席而居。上闻之怒,谪其守。明年春,诏执金吾李将军驰传出守之。既至,收其坏卒,聚寿春城。使人劳井闾,而市货耕桑之业始复,民人莫知复为战矣。八月乙巳,夜引兵南出霍丘百四十里,又折而西四十里,营于万胜冈,筑新城。初,将军(裴)度曰:“吾士卒萍合之众也,易散而难役。吾以筑垒令之,必苦难。使寇闻之,必袭吾。”乃召诸将谓曰:“吾旦夕望气,其状有寇,谨备之。”令诸军分营连居,环回之间,十有余里,各视营之所向,宜为数堵之垣,以御暴矢耳。诸将数奇将军言,归而亟晓其卒,故所命立就。将超然客公众号军与监军使出周视之还至武宁大称筑者之能劳以酒帛语宠其将。又今曰:“山泽之地,其土瘠漓。今时方秋,浸潦用事,谓众之功难为也。顾其垣今日而周,明日而坏。吾为诸君惜之。诚能致其厚,则土藏气色,脉力相辅,虽霖潦不为患矣。”筑者皆悦,复争为厚。及竞,将军监军使出视之,复劳曰:“嗟乎!诸君之能,众士之功也。既周且厚,始为其垣,今则城矣。”因自吟曰:“城乎城乎,使其增数仞而饰之,寇虽蚩尤,宁敢犯我乎!”遂归。诸将相谓曰:“乃者,将军之词得无意其高也?吾党亦丑其卑矣!”复增其筑,于是新城遂具。明日,寇果来,望见皆愕然。因至新城傍,俱张喉高言,指城上曰:“为我曹敬谢将军。”讫,辞而去,诸将尽伏。十一月戊辰,将军将卒万余,西渡涧渠上史蔟冈与贼阵。自平明至日中,进退相延不得合。及日侧,将军乃谋曰:“彼必乘暮伺吾还兵,击我必矣。”于是引兵急攻寇,寇延退数里。(节选自唐沈亚之《新城录》①)【注】①《新城录》:记录唐将裴度平定吴元济之乱时,在寿春之南霍丘万胜冈筑城、御敌与平叛的经过。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将军与监军使出/周视之还/至武宁/大称筑者之能劳/以酒帛语/宠其将B.将军与监军使出/周视之还/至武宁/大称筑者之能/劳以酒帛/语宠其将C.将军与监军使出/周视之/还至武宁/大称筑者之能劳/以酒帛语/宠其将D.将军与监军使出/周视之/还至武宁/大称筑者之能/劳以酒帛/语宠其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驰传,古代驿站用四匹中等马拉的车,文中指驾着传驿的马车快速奔驰。B.乙巳,“乙”属天干,“巳”属地支,干支结合以记年月日,此处记日。C.望气,可指远望动静或气势;这里指为进行秘密活动者守望,观察动静。D.蚩尤,与黄帝、炎帝合称为“中华三祖”,因骁勇善战被尊为“战神”。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朝廷面对叛乱,有效应对。吴元济叛乱,沿途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皇帝怒贬败逃的守官令狐通,让李将军出京镇守,百姓农商生活得以恢复。第31页共31页,B.裴度审时度势,未雨绸缪。他深知军队初建,纪律性差,于是下令诸军分营阵守,彼此牵制;为弥补布防缺漏,让士兵修建围墙以防敌军弓箭突袭。C.裴度善笼人心,受到拥戴。他对筑城将士采取言语褒奖、物质犒劳等措施,士兵们自觉地按其要求对围墙增高加厚,新城落成,连敌人也惊叹佩服。D.裴度精于谋略,积极作为。他亲率万余将卒,从天刚亮到中午一直与贼对峙;预料贼寇必在傍晚己方撤兵时进攻,于是带兵主动出击,击退了敌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诸将数奇将军言,归而亟晓其卒,故所命立就。(4分)(2)乃者,将军之词得无意其高也?吾党亦丑其卑矣!(4分)14.修筑新城,困难重重,裴度却能顺利完成,请结合选文探究其成功的原因。(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太平兴国元年十二月己未,诏群臣论列者,即时引对。富弼①曰:“太宗求治之切,故诏群臣论事,欲面奏者,即时引对,此言路所以无壅也。自后臣僚非差遣合上殿者不得对,亦有朝臣乞上殿敷奏边事,逾月不得报。边事尚拘常例,况他事乎!”二年春正月戊辰,帝亲试礼部举人。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持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及还,语帝曰:“我幸西都,惟得一张齐贤耳!我不欲爵之以官,异时可使辅尔为相也。”至是,齐贤亦在选中,有司误置下第,帝览之,故一榜尽赐进士及第。帝谓侍臣曰:“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雍熙元年六月,诏求直言。知睦州田锡上疏言:“时久升平,天下混一,故左取右奉,致陛下以功业自多。然临御第31页共31页,九年,四方虽宁,而刑罚未甚措,水旱未甚调。陛下谓之太平,谁敢不谓之太平!陛下谓之至理,谁敢不谓之至理!”又言:“听用太广则条制必繁,条制既繁则依从者少。自令凡有奏陈,宜令大臣议而行之,毋使垂之空言,示之寡信。”帝韪其论。端拱元年五月辛酉,诏就崇文院中堂建秘阁,分三馆书籍置其中,以吏部侍郎李至兼秘书监。帝谓至曰:“人君当淡然无欲,勿使嗜好形见于外,则奸邪无自入。朕无他好,但喜读书,多见古今成败,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如斯而已。”至每与同官观书阁下,帝必遣使赐宴,且命三馆学士皆预焉。内侍侯莫陈利用②以幻术得幸,骄恣不法,赵普按其罪,请诛之。帝曰:“岂有万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普曰:“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何足惜哉!”帝不得已,命诛之。(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太宗致治》【注】①富弼,北宋仁宗、神宗时的名相。文中所记是他对前代朝政的评价。②侯莫陈利用,姓侯莫陈,名利用,鲜卑人。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持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B.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持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C.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持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D.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持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对,即皇帝召见臣僚询问对答,文中太宗通过这种方式征求治国理政的意见。B.临御,指君临天下、治理国政,也指皇帝驾临某个地方,文中取后一种意义。C.学士,宋代时是文学侍从之类的官职,负责管理国家的经籍图书,与今义不同。D.万乘,指万辆兵车,表示国家军事力量强大,“万乘之主”即大国的天子或帝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齐贤因建言献策得到太祖的赏识,后来太宗发现他位居科考人选的下等,于是将全榜人选都赐予进士及第,以示对俊才的重视。B.田锡上书建议,皇帝对于陈奏的事务在经过大臣商议后应及时付诸实施,避免流于空谈,失去公信,太宗认为他的看法是正确的。C.太宗主张皇帝应淡泊名利,无所追求,以史为鉴,择善而从,李至与同僚到秘阁观书时,太宗一定派人赐宴,并且命三馆学士参加。D.内侍侯莫陈利用骄横不法,恣意妄为,但是受到皇帝的庇护,赵普与皇帝意见不一致,据理力争,最终皇帝被迫同意了赵普的意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不欲爵之以官,异时可使辅尔为相也。(2)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何足惜哉!第31页共31页,14.对太宗“诏群臣论列者,即时引对”一事,富弼有什么看法?请简要概括。(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①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或告右丞魏徵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彦博言于上曰:“微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徵,且曰:“自今宜存形迹。”他日徵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 上瞿然曰:“吾已悔之。”徵再拜曰:“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异乎?”对曰:“稷、契、皋陶②,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逄、比干③,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上悦,赐绢五百匹。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而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惜尽言。”(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注】①上,指唐太宗。②稷、契、皋陶,舜帝时名臣。③龙逄,夏桀的臣子;比干,商纣的臣子。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日/徵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B.他日/徵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第31页共31页,C.他日/微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D.他日/微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理,古代官署大理寺的简称,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B.亲戚,指与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亲指族内有血亲之人,戚指族外有姻亲之人。C.辞色,言辞和神色。文中指太宗面对大臣奏事时庄重、严肃的言语和态度。D.弑,古时称臣杀君、子杀父母,含犯上违礼、应予贬责的意味,属于重罪。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善于自省,他从工匠对良弓的解释中认识到了自己对良弓认识的不足,并由此推想到对国家事务认识的不足。B.魏徵做事不留痕迹、远避嫌疑,隐瞒了袒护亲戚的事实;唐太宗对此有些不满意,派人责令他以后做事要保留证据。C.魏徵向太宗提出“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的愿望,意在劝谏太宗要与大臣同心,共享尊荣,避免重蹈桀纣覆辙。D.唐太宗为了知道自己的过错,曾以虞世基逄迎隋炀帝的下场来告诫公卿大臣对待政事要无所保留,畅所欲言。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4分)(2)苟其君愎而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4分)14.太宗为何对受贿枉法的长孙顺德,不但不治罪,反而还当庭赏赐绢帛?请简要说明原因。(3分)第31页共31页,(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赵开字应祥,普州安居人。登元符三年进士第。七年,除讲议司检详官。自检详罢,除成都路转运判官,揭示乡户岁时所当输折科等实数,俾乡胥不得隐匿窜寄。指陈榷茶①五害,大略谓:“请依嘉祜故事,尽罢榷茶,即五害并去,而边患不生。”朝廷是其言,使推行之。时建炎二年也。于是大更茶马之法。改成都旧买卖茶场为合同场买引所。其合同场监官除验引②、发放外,无得干预荼商、茶户交易事。比及四年冬,茶引收息至一百七十余万缗。张浚以知枢密院宣抚川蜀,素知开善理财,即承制以开兼宣抚处置使司随军转运使,专一总领四川财赋。开见浚曰:“蜀之民力尽矣,锱铢不可加,独榷货稍存赢余,而贪猾认为己有,互相隐匿。惟不恤怨詈,断而敢行,庶可救一时之急。”于是大变酒法,自成都始。又法成都府法,于秦州置钱引③务。凡民钱当入官者,并听用引折纳。法既流通,民以为便。宣司获伪引三十万,盗五十人,浚欲从有司议当以死,开白浚曰:“使引伪,加宣抚使印其上即为真。黥其徒使治币,是相君一日获三十万之钱,而起五十人之死也。”浚称善,悉如开言。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常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吴玠为四川宣抚副使,专治战守,于财计盈虚未尝问,惟一切以军期趣办,与开异趣。玠数以饷馈不继诉于朝,开亦白劾老惫,丐去。朝廷未许。朝廷既知开与玠有隙,乃诏开赴行在。会疾作不行,提举江州太平观。开已病,累疏,丐去,诏从所乞,提举太平观。绍兴十一年卒。(节选自《宋史·赵开传》)【注】①榷茶:官府对茶叶实行征税、管制、专卖的措施。起始于唐。②引,茶引。指旧时茶商纳税后,由官厅发给的茶叶运营执照。③钱引,宋纸币名。可用以兑换金银钱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B.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C.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D.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第31页共31页,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嘉祜,与文中“元符”“绍兴”同为年号,是宋朝帝王为记载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B.枢密院,宋代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全国军务,与掌管政务的中书合称为“二府”。C.黥,在犯人脸上刺记号并涂墨,用作刑罚;也施于士兵,以防逃跑。文中是后者意。D.行在,天子所在地。文中指宋高宗为避金兵,以巡幸为名流亡杭州等,以“行在”名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开秉公奉职,严明法度。任成都路转运判官时,他明确乡户应交纳摊派的数目,禁止乡吏隐瞒多收;大改茶马法时,又严禁合同场监官干涉茶叶商户的交易。B.赵开知弊明艰,直言献议。为去五害消边患,他建议依循旧例,完全取消茶叶专卖;明言蜀地民力耗尽,不可增加税赋,不能让贪猾官吏侵占专卖货物的盈余。C.赵开革新求变,利国利民。他改革茶法后,茶引收回利息达一百七十多万缗;后又发行钱引,允许百姓用钱引折合缴纳各项税赋,此法通行后,百姓觉得便利。D.赵开善理财赋,深得信任。张浚宣抚川蜀时,他被授命专门统管四川财赋;与四川宣抚副使吴玠虽然有矛盾,但吴玠依然让他全权负责财政盈亏,且从不过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惟不恤怨詈,断而敢行,庶可救一时之急。(2)玠数以饷馈不继诉于朝,开亦自劾老惫,丐去。14.对“假钱引”一事,张浚和赵开的处理意见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第31页共31页,2022年高三语文寒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教师版(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世祖光武皇帝讳秀,高祖九世之孙也。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蜂起。起于宛,时年二十八。至郾、定陵,定陵,悉发诸营兵,而诸将贪惜财货,欲分留守之。光武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众乃从。朱鲔攻温,大破之。于是诸将议上尊号。马武先进曰:“天下无主。如有圣人承敝而起,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有益。大王虽执谦退,奈宗庙社稷何!宜且还蓟即尊位。”光武惊曰:“何将军出是言?”武曰:“诸将尽然。”至中山,诸将复上奏曰:“大王参分天下而有其二,言武力则莫之敢抗,论文德则无所与辞。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谦拒。惟大王以社稷为计,万姓为心。”光武又不听。行到南平棘,诸将复固请之。光武曰:“寇贼未平,四面受敌,何速欲正号位乎?"耿纯进曰:“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超然客公众号成其所志耳。今功业即定,天人亦应,而大王不正号位,纯恐士大夫望绝计穷,则有去归之思也。大众一散,难可复合。时不可留,众不可逆。”纯言甚诚切,光武深感,曰:“吾将思之。”行至鄗,强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群臣因复奏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闹,宜答天神,以塞群望。”光武六月已未,即皇帝位,建元为建武。二年春正月庚辰,封功臣皆为列侯,大国四县,余各有差。博士丁恭议曰:“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令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帝曰:“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乃遣谒者即授印绶,策曰:“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敬之戒之。传尔子孙,长为汉藩。”(选自《后汉书·光武帝纪》,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B.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D县不合法制C.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D.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31页共31页,A.世祖:古代帝王的庙号,一般是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追尊名号。B.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帝王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庶人不准设置宗庙。C.四夷:古时华夏民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本文是蔑称。D.博士:古代官名,秦汉时期掌管书籍文典,后来也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者精通一类技艺的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到达郾县、定陵县后,光武帝尽皆征调各营的兵力,可是众将却贪恋财物,想分拨一部分人留下来防守B.马武认为,如果天下没有主宰之人,即使有孔子、孙子这样的人担任丞相、大将,也可能不会有益于天下。C.耿纯认为刘秀违背众人的愿望,不正名号和身位,主大夫们的希望、打算落空,就会有去归顺王莽的念头。D.文章结尾刘秀关于居于上位而不骄傲、持守节义谨严法度的一番言论,在今天仍具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4分)(2)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谦拒。(4分)14.刘秀能登上帝位的条件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3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10.(3分)A11.(3分)C(本文“四夷”不是蔑称)12.(3分)C(“去归之思”应是“离去归家的念头”)13.(8分)(1)如果被敌人打败,头颅尚且保不住,还能拥有什么财物呢!评分标准:“为所”“首领”、宾语前置句式各1分,语意通顺1分。第31页共31页,(2)为臣听说帝王的大位不可以长时间空缺,上天的意志不可以谦让拒绝。评分标准:“闻”“广”谦拒”各1分,语意通顺1分。14.(3分)(1)刘秀文德武力兼具;(2)诸位将领多次请求;(3)强华献符,顺应天意。评分标准:每条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第31页共31页,东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第九代孙。王莽末年,国内连年蝗灾,盗贼蜂起。在宛城起兵,时年二十八岁。到达郾县、定陵县后,光武帝尽皆征调各营的兵力,可是众将却贪恋财物,想分拨一部分人留下来防守。光武帝说:“现在如果击破敌人,就会获得一万倍的珍宝,伟大的功绩就能成就;如果被敌人打败,头颅尚且保不住,还能拥有什么财物呢!”众人这才依从。朱鲔攻打温县,大破其军队。这时众将领商议给光武帝上尊号事宜。马武率先进言说:“当今天下没有主宰之人。如果有圣人出来愿意担负这种破敝的局面,即使有像孔子这样的人担任丞相,有像孙子这样的人担任大将,尚且还担心不能有益于天下。大王虽然坚持恭谦退让,但是祖先的宗庙和社稷该怎么办呢!理应暂且返回蓟城即皇帝尊位。”光武帝吃惊地说:“将军怎么说出这样的话啊?”马武说:“众将领都是这个意思。”到达中山国时,众将又上奏说:“大王将天下划为三份而大王已占两份,论起武力没有人敢与大王抗衡,谈及文德没有谁可与大王争辩。为臣听说帝王的大位不可以长时间空缺,上天的意志不可以谦让拒绝。希望大王为国家社稷着想,将亿万民众放在心上。”光武帝又没有听从。光武帝行进到南平棘县时,众将领再次极力请求即帝位之事。光武帝说:“寇匪盗贼还没有平息,四面正遭受敌人的攻击,为什么急着要改定名号和身位呢?”耿纯进言说:“天下的士大夫抛弃了自己的亲人,背弃了自己的乡土,追随大王甘冒乱箭流石的危险的原因,本来就是希望以此来实现自身的志向罢了。现如今伟大的功业超然客公众号即将完成,天象和人事也应和相合,而大王却不正名号和身位,耿纯担心士大夫们的希望断绝、打算落空,就会有离去归家的念头。众人一旦解散,就难以再度结合在一起。时机不能延误,众愿不可违背。”耿纯的话非常诚恳真切,光武帝深为感动,说:“我将考虑此事。”行进到鄗县,强华从关中而来敬献赤伏符,说“刘秀发兵捉拿无道之人,四方各族如云聚集天空,如龙斗于荒郊原野,四七运数相乘火德显应”。群臣趁机又上奏说:“禀受上天之命的符瑞,以人事的应验最为重要。现在世上没有真正的天子,四海之内一片混乱,人间的符瑞应验上天的昭示,已经很鲜明而为人所共知,应该回报上天神灵的福佑,以此来满足天下之人的愿望。”光武帝在六月已未日这一天,即皇帝位,建立帝号为“建武”。建武二年(26年)春季正月庚辰日,皇帝分封所有的功臣为列侯,封邑最大的有四个县,其余按军功不同封邑各有等差。博士丁恭发表看法说:"古时候帝王封给诸侯的封地不超过一百里,所以按照有利的原则来分封诸侯,是取法于雷声‘震惊百里’的意思,增强主干削弱枝节,其目的是为了天下的治理。现如今分封诸侯达到四个县,不符合古代的规制。”皇帝说:"古时候国家灭亡了的情形,都是因为君王无道,不曾听说功臣封地多而使国家灭亡的。”于是派遣谒者前去授予诸侯们印玺和绶带,并在策书上说:“居于上位而不骄做,即使位高也不会有危险;持守节义而谨严法度,即使满盈也不会漫溢出来。敬肃啊,戒慎啊。传给你们的子孙,永远成为汉家的藩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太祖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九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至正四年,早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见相继殁,贫不克葬。里人刘继祖与之地,乃克葬。十二年春二月,定远人郭子兴与其党孙德崖等起兵濠州。太祖时年二十四,谋避兵,卜于神,去留皆不吉。乃曰:“得毋当举大事乎?”卜之吉,大喜,遂以闰三月甲戊朔入濠见子兴。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战辄胜,遂妻以所抚马公女。十五年春三月,郭子兴卒。时刘福通迎立韩山童子林儿于亳,国号宋,建元龙凤。檄子兴子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祜、太祖为左右副元帅。太祖慨然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然念林儿势盛,可倚藉,乃用其年号以令军中。袭采石,乘胜拔太平。总管斯义赴水死,太祖曰:“义士也!”礼葬之。揭榜禁剽掠,有卒违令,斩以徇,军中肃然。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领元帅事。十六年春二月丙子,大破海牙于采石。三月癸未,进攻集庆,擒兆先,降其众三万六千人,皆疑惧不自保。太祖择骁健者五百人入卫,解甲酣寝达旦,众心始安。庚寅,再败元兵于蒋山。元御史大夫福寿,力战死之,蛮子海牙遁归张士诚,康茂才降。太祖入城,悉召官吏父老谕之曰:“元政渎扰,干戈蜂起,我来为民除乱耳,其各安堵如故。贤士吾礼用之,旧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贪暴殃吾民。”民乃大喜过望。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辟夏煜、孙炎、杨宪等十余人,葬御史大夫福寿,以旌其忠。(节选自《明史·太祖本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搪/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B.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痞/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C.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D.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籍/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季,本义为幼小禾苗,引申为兄弟中最小的、一个朝代或季节的末期等义。B.闰三月,农历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闰月,文中的“闰三月”指后三月。C.建元,指每年纪历的开始或者是开国后第一次建立年号,文中指前者。第31页共31页,D.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文中的“路”相当于明清时期的府。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元璋年青时家境贫寒,父母兄长相继去世,他无钱办理丧事,在同乡人的帮助下,才得以将其安葬。B.郭子兴起兵时,朱元璋通过占卜的方式,确定了人生选择,后来投奔起义军,得到首领赏识,开始崭露头角。C.朱元璋不甘居人下,对刘福通的一系列人事安排,极为愤慨,辞不就职,毅然走上了与他们彻底决裂的道路。D.对于忠臣义士,朱元璋特别敬重。即使是敌人,像太平总管靳义,兵败后投水尽忠,朱元璋也大加赞叹并以礼安葬。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战辄胜,遂妻以所抚马公女。(2)揭榜禁剽掠,有卒违令,斩以徇,军中肃然。14.简要概括朱元璋在攻陷集庆以及蒋山败敌后,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安定军民。(3分)10.A11.C解析:文中指后者。12.C解析:“彻底决裂”错。13.(1)郭子兴认为他的相貌奇特,就留下他作为亲兵。(他)每次作战总能获胜,郭子兴于是将自己抚养的马公之女许配给他为妻。(共4分,“奇”、“妻”、状语后置各1分,整体大意1分。意思对即可)(2)张榜严禁抢劫掠夺,有士兵违反军令,就斩了他来示众,军中才安定严整。(共4分,“揭”“徇”“肃然”各1分,整体大意1分。意思对即可)14.(1)大胆安排纳降的士卒入值宿卫,以诚相待;(2)向官吏百姓宣传义军政策;(3)倡导美德,安葬并表彰忠义的元臣御史大夫福寿。(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第31页共31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邓鸳欲弃凉州,徙边郡不能自存者入居三辅,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曰:"譬若衣裳败坏,一以相补,犹有所完,若不如此,将两无所保。”公卿皆以为然。郎中虞诩言于太尉张禹曰:“大将军之策不可。凉州士凤壮猛,庶众便习兵事。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凉州士民所以持锋执锐,蒙矢石于行陈,而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今推而捐之,割而弃之,民庶安土重还,必引领而怨曰'中国弃我于夷狄!'如卒然起谋,豪雄相聚,席卷而东,则函谷以西、园陵旧京非复汉有也。议者喻以补衣犹有所完,诩恐其疽疮侵淫而无限极也”禹曰:“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庶几败国事矣!”因更集四府,皆从诩议。邓莺由是恶诩,欲以吏法中伤之。会朝歌贼数千人攻杀长吏,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吊之,诩笑曰:”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梁根错节,无以别利器,此乃吾立功之秋也。”始到,谒河内太守马棱。棱曰:“君儒者,当谋谟庙堂,乃在朝歌,甚为君忧之。”诩曰:“此贼犬羊相聚,以求温饱耳,愿明府不以为忧。”棱曰:“何以言之?”诩曰:“朝歌者,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冀之民流亡万数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闵而已。”及到官,设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其掠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不事家业者为下,收得百余人。诩为飨会,悉贯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线缝其据,有出市里者,吏辄禽之。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县境皆平。(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冀之民流亡万数/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B.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冀之民流亡/万数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C.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冀之民流亡万数/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D.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冀之民流亡/万数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辅,汉代指治理京城及附近地区的三位官员,也指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B.夷狄,古代分别指东方和北方的部族,文中泛称华夏族之外的其他部族。C.辔策,用以御马的缰绳和马鞭,虞诩以此代指马匹,向太守请求兵马支援。D.掾史,汉代指中央和各州县设置的分曹治事的属官,一般由长官自行辟举。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虞诩熟知边事,十分了解凉州的风土民情,他对凉州刚猛剽悍、惯千反叛的民风非常担心,提醒太尉张禹要严加防范。第31页共31页,B.邓骘和虞诩意见相悖,最终虞诩的建议被采纳,千是心胸狭隘的邓骘对虞诩怀恨在心,想要利用职权对虞诩打击报复。C.朋友为虞诩被任命为朝歌长感到担心,虞诩却把处理复杂的事务当成检验能力的机会,毅然赴任,表现出异千常人的气魄。D.虞诩让招募的壮士诱贼外出劫掠,又用偷缝在衣服上的标记辨识叛贼,既斩杀擒获了不少叛匪,也动摇了贼众的心理防线。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庶儿败国事矣!(4分)(2)君儒者,当谋谟庙堂,乃在朝歌,甚为君忧之。(4分)14."疽疮侵淫而无限极也”这一比喻,如何形象地表达了虞诩的观点?(3分)10.C11.C(“辔策”喻指控制的工具,文中是请求太守放松约束,让自己放手对付叛匪)此处是比喻义,根据后面的“拘阂”(拘束妨碍)可得放松约束。12.A(“惯于反叛”和“严加防范”错)D项也有问题,并未体现“斩杀”。13.(1)我没有考虑到这些,如果没有您这番话,恐怕要坏了国家大事(4分。“意”“微”“庶几”各1分,句意1分)(2)您是一位儒生,应当在朝廷上出谋划策,如今竟然到了朝歌,我很是替您担忧啊。(4分。判断句式、倒装句式、“谋谟”“乃”各1分)14.疮毒侵蚀肌体后就会不停地蔓延(1分),与此类似,放弃凉州就会失去屏障,丢掉更多国土(1分),形象地表明了虞诩坚决反对放弃凉州的观点(1分)。抓题干可知,就是分析出比喻的作用。以此考查句段的理解分析能力。第31页共31页,邓骘打算放弃凉州,让边疆各郡无法生存的百姓迁徙到京畿地区居住,然后集中力量应对北方的边患。于是他召集公卿商议,说:“这就好比是破旧的衣裳,拿其中的一件去补另一件,还能得到一件整衣,不然的话,就两件都保不住了。”公卿都认为很正确。郎中虞诩对太尉张禹说:“大将军的计策不可行,凉州民风剽悍刚猛,百姓惯于从军作战。如今羌人、胡人之所以不敢占据三辅作乱,是因为凉州在他们背后的缘故啊。而凉州的百姓之所以手执锋利的兵器,在军阵中冒着流矢飞石(冲锋),而没有后退之心,是由于他们归属于汉朝。假如现在推开凉州而舍弃它,割让出去而抛弃它,人民安于乡土而不愿迁徙,必然伸长脖子远望,怨恨说‘朝廷把我们丢给了夷狄!’假如突然有人起事,强横勇武之人聚集起来,席卷东进,那么函谷关以西、历代帝陵和旧京长安将不再归汉朝所有。倡议者用补破衣做比喻,认为还可以保全一件,而我担心局势正如毒疮,会不断侵蚀肉体而没有止境!”张禹说:“我超然客公众号没有考虑到这些,如果没有你这番话,恐怕要坏了国家大事!”于是再次召集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等一齐商议,众人一致同意虞诩的意见。邓骘因为这件事对虞诩怀恨在心,打算借法令陷害他。恰好朝歌县叛匪数千人造反,他们杀死官,州郡官府无法镇压,于是便任命虞诩为朝歌长。虞诩的故人旧友都为他深感忧虑,虞诩却笑着说:“做事不避艰难,是臣子的职分。不遇到盘根错节,就无法鉴别刀刃(是否锋利),这正是我建功立业的时机。”他一到任,便去拜见河内太守马稜。马稜:“您是一位儒生,应当在朝廷上出谋划策,如今竟然到了朝歌,我很是替您担忧。”虞诩说:“朝歌的这群叛匪,只是像狗群羊群那样聚在一起,以寻求温饱罢了,请您不要为担忧。”马稜问:“为什么这样讲?”虞诩说:“朝歌,背靠太行山,临黄河,离敖仓不过百里地,而青州、冀州逃亡的难民数以万计,叛匪却不懂得打开敖仓招揽民众,抢劫武库中的兵器,据守成皋,斩断天下的右臂,这说明他们不值得忧虑。只希望您能放松对我的控制,不要让我受到约束阻碍就可以了。”等到上任以后,虞诩设定了三个等级来招募勇士,命令自掾史以下的官员各自就所了解的人进行保举,行凶抢劫的属上等,打架伤人、偷盗财物的属中等,不经营家业、不从事生产的属下等,共收罗了一百多人。虞诩设宴招超然客公众号待他们,将他们的罪行一律赦免,让他们混入匪帮,诱使叛匪进行抢劫,官府则设下伙兵等候他们,于是杀死叛匪数百人。虞诩又秘密派遣会缝纫的贫民做佣工,为叛匪制作服装,这些人用彩线缝制裙衣,有叛匪穿上后在集市街巷露面,官吏就抓获他们。叛匪因此惊骇四散,都说有神灵在帮助官府,于是朝歌县境内全部平定。(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元和九年,(吴)元济以其士叛,逸掠陈、汝之间。冬,纵兵临寿春,屠马塘,走其守令狐通,焚霍丘。淮南郡邑大骇,民人卷席而居。上闻之怒,谪其守。明年春,诏执金吾李将军驰传出守之。既至,收其坏卒,聚寿春城。使人劳井闾,而市货耕桑之业始复,民人莫知复为战矣。八月乙巳,夜引兵南出霍丘百四十里,又折而西四十里,营于万胜冈,筑新城。初,将军(裴)度曰:“吾士卒萍合之众也,易散而难役。吾以筑垒令之,必苦难。使寇闻之,必袭吾。”乃召诸将谓曰:“吾旦夕望气,其状有寇,谨备之。”令诸军分营连居,环回之间,十有余里,各视营之所向,宜为数堵之垣,以御暴矢耳。诸将数奇将军言,归而亟晓其卒,故所命立就。将超然客公众号军与监军使出周视之还至武宁大称筑者之能劳以酒帛语宠其将。又今曰:“山泽之地,其土瘠漓。今时方秋,浸潦用事,谓众之功难为也。顾其垣今日而周,明日而坏。吾为诸君惜之。诚能致其厚,则土藏气色,脉力相辅,虽霖潦不为患矣。”筑者皆悦,复争为厚。及竞,将军监军使出视之,复劳曰:“嗟乎!诸君之能,众士之功也。既周且厚,始为其垣,今则城矣。”因自吟曰:“城乎城乎,使其增数仞而饰之,寇虽蚩尤,宁敢犯我乎!”遂归。诸将相谓曰:“乃者,将军之词得无意其高也?吾党亦丑其卑矣第31页共31页,!”复增其筑,于是新城遂具。明日,寇果来,望见皆愕然。因至新城傍,俱张喉高言,指城上曰:“为我曹敬谢将军。”讫,辞而去,诸将尽伏。十一月戊辰,将军将卒万余,西渡涧渠上史蔟冈与贼阵。自平明至日中,进退相延不得合。及日侧,将军乃谋曰:“彼必乘暮伺吾还兵,击我必矣。”于是引兵急攻寇,寇延退数里。(节选自唐沈亚之《新城录》①)【注】①《新城录》:记录唐将裴度平定吴元济之乱时,在寿春之南霍丘万胜冈筑城、御敌与平叛的经过。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将军与监军使出/周视之还/至武宁/大称筑者之能劳/以酒帛语/宠其将B.将军与监军使出/周视之还/至武宁/大称筑者之能/劳以酒帛/语宠其将C.将军与监军使出/周视之/还至武宁/大称筑者之能劳/以酒帛语/宠其将D.将军与监军使出/周视之/还至武宁/大称筑者之能/劳以酒帛/语宠其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驰传,古代驿站用四匹中等马拉的车,文中指驾着传驿的马车快速奔驰。B.乙巳,“乙”属天干,“巳”属地支,干支结合以记年月日,此处记日。C.望气,可指远望动静或气势;这里指为进行秘密活动者守望,观察动静。D.蚩尤,与黄帝、炎帝合称为“中华三祖”,因骁勇善战被尊为“战神”。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朝廷面对叛乱,有效应对。吴元济叛乱,沿途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皇帝怒贬败逃的守官令狐通,让李将军出京镇守,百姓农商生活得以恢复。B.裴度审时度势,未雨绸缪。他深知军队初建,纪律性差,于是下令诸军分营阵守,彼此牵制;为弥补布防缺漏,让士兵修建围墙以防敌军弓箭突袭。C.裴度善笼人心,受到拥戴。他对筑城将士采取言语褒奖、物质犒劳等措施,士兵们自觉地按其要求对围墙增高加厚,新城落成,连敌人也惊叹佩服。D.裴度精于谋略,积极作为。他亲率万余将卒,从天刚亮到中午一直与贼对峙;预料贼寇必在傍晚己方撤兵时进攻,于是带兵主动出击,击退了敌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诸将数奇将军言,归而亟晓其卒,故所命立就。(4分)(2)乃者,将军之词得无意其高也?吾党亦丑其卑矣!(4分)14.修筑新城,困难重重,裴度却能顺利完成,请结合选文探究其成功的原因。(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D11.(3分)C(望气,中国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术,望云气以测吉凶征兆。)12.(3分)B(“彼此牵制”错。)13.(8分)⑴(4分)诸位将领多次对将军的话感到神奇,回去就立刻告诉自己的士卒,因此将军命令的事情很快就完成了。(注意“奇”“亟”“晓”“就”的翻译。)第31页共31页,⑵(4分)先前,将军的言词恐怕是想使围墙高大吧?我们也觉得低矮不好啊!(注意“乃者”“得无”“丑”“卑”的翻译。)14.(3分)①巧用心理暗示,营造危机氛围,强化忧患意识;(1分)②及时肯定所做,运用激励措施,激发士兵热情;(1分)③因势利导,有序推进,步步为营,逐步完善。(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太平兴国元年十二月己未,诏群臣论列者,即时引对。富弼①曰:“太宗求治之切,故诏群臣论事,欲面奏者,即时引对,此言路所以无壅也。自后臣僚非差遣合上殿者不得对,亦有朝臣乞上殿敷奏边事,逾月不得报。边事尚拘常例,况他事乎!”二年春正月戊辰,帝亲试礼部举人。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持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及还,语帝曰:“我幸西都,惟得一张齐贤耳!我不欲爵之以官,异时可使辅尔为相也。”至是,齐贤亦在选中,有司误置下第,帝览之,故一榜尽赐进士及第。帝谓侍臣曰:“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雍熙元年六月,诏求直言。知睦州田锡上疏言:“时久升平,天下混一,故左取右奉,致陛下以功业自多。然临御九年,四方虽宁,而刑罚未甚措,水旱未甚调。陛下谓之太平,谁敢不谓之太平!陛下谓之至理,谁敢不谓之至理!”又言:“听用太广则条制必繁,条制既繁则依从者少。自令凡有奏陈,宜令大臣议而行之,毋使垂之空言,示之寡信。”帝韪其论。端拱元年五月辛酉,诏就崇文院中堂建秘阁,分三馆书籍置其中,以吏部侍郎李至兼秘书监。帝谓至曰:“人君当淡然无欲,勿使嗜好形见于外,则奸邪无自入。朕无他好,但喜读书,多见古今成败,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如斯而已。”至每与同官观书阁下,帝必遣使赐宴,且命三馆学士皆预焉。内侍侯莫陈利用②以幻术得幸,骄恣不法,赵普按其罪,请诛之。帝曰:“岂有万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普曰:“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何足惜哉!”帝不得已,命诛之。(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太宗致治》【注】①富弼,北宋仁宗、神宗时的名相。文中所记是他对前代朝政的评价。②侯莫陈利用,姓侯莫陈,名利用,鲜卑人。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持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B.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持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C.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持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D.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持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对,即皇帝召见臣僚询问对答,文中太宗通过这种方式征求治国理政的意见。B.临御,指君临天下、治理国政,也指皇帝驾临某个地方,文中取后一种意义。第31页共31页,C.学士,宋代时是文学侍从之类的官职,负责管理国家的经籍图书,与今义不同。D.万乘,指万辆兵车,表示国家军事力量强大,“万乘之主”即大国的天子或帝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齐贤因建言献策得到太祖的赏识,后来太宗发现他位居科考人选的下等,于是将全榜人选都赐予进士及第,以示对俊才的重视。B.田锡上书建议,皇帝对于陈奏的事务在经过大臣商议后应及时付诸实施,避免流于空谈,失去公信,太宗认为他的看法是正确的。C.太宗主张皇帝应淡泊名利,无所追求,以史为鉴,择善而从,李至与同僚到秘阁观书时,太宗一定派人赐宴,并且命三馆学士参加。D.内侍侯莫陈利用骄横不法,恣意妄为,但是受到皇帝的庇护,赵普与皇帝意见不一致,据理力争,最终皇帝被迫同意了赵普的意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不欲爵之以官,异时可使辅尔为相也。(2)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何足惜哉!14.对太宗“诏群臣论列者,即时引对”一事,富弼有什么看法?请简要概括。【答案】10.D11.B12.C13.(1)我不打算授予他官职爵位,以后可以让他担任宰相辅佐你。(2)(如果)陛下不诛杀了他,那么就会破坏国家法律,法律(被破坏)令人惋惜,这一个小子有什么值得惋惜的!14.富弼认为这样做确实可以使言路畅通无阻;但因有的朝臣没有机会上殿当面奏事,致使相关国事被耽搁。【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划线句子中,“洛阳”是“幸”的地点,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C;再比较其它选项,“张齐贤”是下一句的主语,应该从“张齐贤”之前断开,排除A;“余策皆善”是“坚持”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应该从“余策皆善”之后断开,排除B;译文:当初,太祖驾临洛阳。张齐贤以平民身份向皇帝献上策略,分条陈述了十件事情,其中有四条符合皇上心意。张齐贤坚持认为其余的策略都很好,太祖大怒,把张齐贤赶了出去。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文中取后一种意义”说法错误,在文中是指陛下治理天下九年,因此在这里应该取的含义是前一种。故选B。【12题详解】第31页共31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无所追求”说法错误,原文太宗主张“人君当淡然无欲”,君主应当淡泊无欲,“无欲”是指在物质方面没有过多欲求,而不是无所追求。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赋分点:(1)“爵之以官”,状语后置,把官位授予他;“异时”,以后;“辅”,辅佐。(2)“诛”,诛杀;“乱”,破坏;“可惜”,令人惋惜;“竖子”,小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依据原文“太宗求治之切,故诏群臣论事,欲面奏者,即时引对,此言路所以无壅也”可知,富弼认为太宗皇帝想要治理好国家的心情迫切,所以下诏让群臣议论朝事,想要当面奏议的,就会立刻询问对答,这是言路没有阻塞的原因;依据原文“自后臣僚非差遣合上殿者不得对,亦有朝臣乞上殿敷奏边事,逾月不得报。边事尚拘常例,况他事乎”可知,富弼认为自此以后,臣僚中没有被差遣不适合上殿的不能对答,也有朝臣请求上殿陈奏边境事务的,超过一个月仍未得到回应。边境事务尚且被惯例束缚,更何况其他事务,没有机会上殿会致使相关国事被耽搁。参考译文:第31页共31页,太平兴国元年十二月己未,(皇帝)下诏在朝群臣,即时对答。富弼评价说:“太宗皇帝想要治理好国家的心情迫切,所以下诏让群臣议论朝事,想要当面奏议的,就会立刻询问对答,这是言路没有阻塞的原因。自此以后,臣僚中没有被差遣不适合上殿的不能对答,也有朝臣请求上殿陈奏边境事务的,超过一个月仍未得到回应。边境事务尚且被惯例束缚,更何况其他事务呢!”二年春正月戊辰,皇帝亲自对礼部选拔的举人进行考试。当初,太祖驾临洛阳。张齐贤以平民身份向皇帝献上策略,分条陈述了十件事情,其中有四条符合皇上心意。张齐贤坚持认为其余的策略都很好,太祖大怒,把张齐贤赶了出去。回京以后,太祖对太宗皇帝说:“我驾临西都,只得到了一个张齐贤啊!我不打算授予他官职爵位,以后可以让他担任宰相辅佐你。”到这时,张齐贤也在考试人选之中,主管官员错误地把他放在了最下一等人员中,皇帝看到了,因此就赐全部录取的人员为进士及第。皇帝对侍臣说:“朕想从科场中广求贤才,不敢奢望从十个人中能选拔出五人,只得到一二人,也可以成为使国家安定清平的贤才。”雍煕元年六月,下诏让臣子献言。知睦州田锡上疏说:“现在国家长久安定清平,天下统一,所以身边的人都迎合奉承,致使陛下因功业而自满。然而陛下临御天下九年,天下虽然安宁,但是刑罚没有施行得当,水旱没有调配得当。陛下认为国家太平,有谁敢不认为国家太平!陛下认为治理完美,有谁敢不认为治理完美!”又说:“如果听从并采用的建言太广泛,那么条例制度必然繁多,条例制度繁多,那么遵循依从条例制度的人就少。自从下令凡是有上奏陈述的事情,应当令大臣们商议后施行,不能留下空话,显示缺乏公信。”皇帝认为他的奏言正确。端拱元年五月辛酉,下诏在靠近崇文院中堂的地方修建秘阁,把三馆的书籍分别放在里面,任命吏部侍郎李至兼任秘书监。皇帝对李至说:“君主应当淡泊无欲,不能把自己的嗜好显露在外面,那么奸邪就不会侵入自己。朕没有其他爱好,只是喜欢读书,常常在书中看到古今成败之事,其中好的方面就学习,不好的方面就改正,如此而已。”李至每次与同僚在阁下看书时,皇帝必定派人赐宴,并且命三馆的学士都参加。内侍侯莫陈利用因幻术得到宠幸,骄横恣妄,有不法行为,赵普审查他的罪行,请求杀了他。皇帝说:“怎么会有一国之主,不能庇护一个人的事情呢!”赵普说:“(如果)陛下不诛杀了他,那么就会破坏国家法律,法律(被破坏)令人惋惜,这一个小子有什么值得惋惜的!”皇帝不得已,命令杀了侯莫陈利用。(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①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或告右丞魏徵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彦博言于上曰:“微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徵,且曰:“自今宜存形迹。”他日徵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 上瞿然曰:“吾已悔之。”徵再拜曰:“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异乎?”对曰:“稷、契、皋陶②,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逄、比干③,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上悦,赐绢五百匹。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而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惜尽言。”(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注】①上,指唐太宗。②稷、契、皋陶,舜帝时名臣。③龙逄,夏桀的臣子;比干,商纣的臣子。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日/徵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第31页共31页,B.他日/徵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C.他日/微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D.他日/微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理,古代官署大理寺的简称,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B.亲戚,指与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亲指族内有血亲之人,戚指族外有姻亲之人。C.辞色,言辞和神色。文中指太宗面对大臣奏事时庄重、严肃的言语和态度。D.弑,古时称臣杀君、子杀父母,含犯上违礼、应予贬责的意味,属于重罪。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善于自省,他从工匠对良弓的解释中认识到了自己对良弓认识的不足,并由此推想到对国家事务认识的不足。B.魏徵做事不留痕迹、远避嫌疑,隐瞒了袒护亲戚的事实;唐太宗对此有些不满意,派人责令他以后做事要保留证据。C.魏徵向太宗提出“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的愿望,意在劝谏太宗要与大臣同心,共享尊荣,避免重蹈桀纣覆辙。D.唐太宗为了知道自己的过错,曾以虞世基逄迎隋炀帝的下场来告诫公卿大臣对待政事要无所保留,畅所欲言。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4分)(2)苟其君愎而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4分)14.太宗为何对受贿枉法的长孙顺德,不但不治罪,反而还当庭赏赐绢帛?请简要说明原因。(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B(原文标点为:他日,徵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11.(3分)C(“庄重、严肃的言语和态度”错,应是“温和的言语和态度”)12.(3分)B(“隐瞒了袒护亲戚的事实”错。由“徵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一句可知,魏徵并没袒护亲戚,更谈不上隐瞒)13.(1)我靠弓箭平定天下,对它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更何况天下的事务,哪能完全知晓。(4分。“定”“尽”“其”各1分,句意通顺1分)第31页共31页,(2)假如他的君主刚愎自用,认为只有自己才最有才能,那么他的臣子就会阿谀奉承,顺从旨意,君主失去了国家以后,臣子怎么能独自保全。(4分。“自贤”“既”“保全”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①太宗念顺德是有功之臣,不舍得杀他;②以当庭赏赐来羞辱他;③希望他能够悔改,成为有益于国家的人。(3分。每点1分)(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分。每空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别人赠送的绢帛,事情暴露以后,唐太宗说:“长孙顺德做的如果能有益于国家,我愿意与他共享府库的财物,何至贪污腐败到此地步呢?”太宗念他是有功之臣,没有处罚他,反倒在朝廷上赐给他几十匹绢。大理少卿胡演说:“长孙顺德贪赃枉法,罪不可赦,不加罪于他,为什么还赐他绢帛呢!”太宗说:“他如果有人性,得到赐绢所受的羞辱,就会比受到刑罚厉害得多。他如果不知道羞耻,那么就是一个禽兽罢了,杀他又有什么用。”唐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的时候喜爱弓箭,得到了十几张优良的弓,自认为没有比这些弓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拿给做弓的工匠看,工匠竟然说‘都不是好弓’。我追问他原因,工匠说:‘木头中心不直,那么木的纹理就是斜的,造出来的弓虽然有劲,但射出去的箭却不精准。’我才明白以前对弓的辨别也不够精通。我以前靠弓箭平定天下,对它的认识还不能全面,更何况天下的事务,哪能完全通晓。”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并且屡次召见他们,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和国家政事的得失。有人报告说右丞相魏徵袒护他的亲戚,唐太宗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但查无所获。温彦博对太宗说:“魏徵做事没有留下痕迹,远远避开嫌疑之事,内心即使没有私心,也有可以责备之处。”太宗命令温彦博责备魏徵,并且指出:“以后做事要保存痕迹。”有一天,魏徵入朝觐见,对太宗说:“臣听说君主和臣下应该是上下一心,互相竭诚相待。如果上下都有所保留,那么国家兴亡就难以预料了,臣不敢奉诏。”太宗惊讶地说:“我已经后悔了。”魏徵再次跪拜说:“臣有幸能侍奉陛下,愿陛下超然客公众号能使臣成为良臣,不要成为忠臣。”太宗说:“忠臣和良臣有差别吗?”魏徵回答说:“稷、契、皋陶,君臣同心,共享尊荣,这就是所谓的良臣。龙逢、比干在朝廷上和君主当面争论,自己被杀,国家也灭亡了,这就是所谓的忠臣”太宗很高兴,赐给魏徵五百匹绢。唐太宗神采奕奕,英伟刚毅,大臣们觐见时都手足失措。太宗知道这种情况,每次有人奏事,总是尽量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的话。太宗曾对公卿们说:“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必须借助明镜。君主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须依靠忠臣。假如君主刚愎自用,自以为自己才最有才能,那么他的臣子就会阿谀奉承,屈从旨意,君主失去了国家以后,臣子怎么能独自保全。像虞世基等人谄媚奉事隋炀帝以保持自己的富贵,炀帝被杀,虞世基等人也被诛杀了。你们应以此为戒,政事如有过失,一定要无所保留畅所欲言。”第31页共31页,(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赵开字应祥,普州安居人。登元符三年进士第。七年,除讲议司检详官。自检详罢,除成都路转运判官,揭示乡户岁时所当输折科等实数,俾乡胥不得隐匿窜寄。指陈榷茶①五害,大略谓:“请依嘉祜故事,尽罢榷茶,即五害并去,而边患不生。”朝廷是其言,使推行之。时建炎二年也。于是大更茶马之法。改成都旧买卖茶场为合同场买引所。其合同场监官除验引②、发放外,无得干预荼商、茶户交易事。比及四年冬,茶引收息至一百七十余万缗。张浚以知枢密院宣抚川蜀,素知开善理财,即承制以开兼宣抚处置使司随军转运使,专一总领四川财赋。开见浚曰:“蜀之民力尽矣,锱铢不可加,独榷货稍存赢余,而贪猾认为己有,互相隐匿。惟不恤怨詈,断而敢行,庶可救一时之急。”于是大变酒法,自成都始。又法成都府法,于秦州置钱引③务。凡民钱当入官者,并听用引折纳。法既流通,民以为便。宣司获伪引三十万,盗五十人,浚欲从有司议当以死,开白浚曰:“使引伪,加宣抚使印其上即为真。黥其徒使治币,是相君一日获三十万之钱,而起五十人之死也。”浚称善,悉如开言。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常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吴玠为四川宣抚副使,专治战守,于财计盈虚未尝问,惟一切以军期趣办,与开异趣。玠数以饷馈不继诉于朝,开亦白劾老惫,丐去。朝廷未许。朝廷既知开与玠有隙,乃诏开赴行在。会疾作不行,提举江州太平观。开已病,累疏,丐去,诏从所乞,提举太平观。绍兴十一年卒。(节选自《宋史·赵开传》)【注】①榷茶:官府对茶叶实行征税、管制、专卖的措施。起始于唐。②引,茶引。指旧时茶商纳税后,由官厅发给的茶叶运营执照。③钱引,宋纸币名。可用以兑换金银钱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B.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第31页共31页,C.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D.时浚荷重寄/治兵秦川/经营两河/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办于开/开悉知虑于食货/算无遗策/虽支费不可计/而赢赀若有余/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嘉祜,与文中“元符”“绍兴”同为年号,是宋朝帝王为记载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B.枢密院,宋代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全国军务,与掌管政务的中书合称为“二府”。C.黥,在犯人脸上刺记号并涂墨,用作刑罚;也施于士兵,以防逃跑。文中是后者意。D.行在,天子所在地。文中指宋高宗为避金兵,以巡幸为名流亡杭州等,以“行在”名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开秉公奉职,严明法度。任成都路转运判官时,他明确乡户应交纳摊派的数目,禁止乡吏隐瞒多收;大改茶马法时,又严禁合同场监官干涉茶叶商户的交易。B.赵开知弊明艰,直言献议。为去五害消边患,他建议依循旧例,完全取消茶叶专卖;明言蜀地民力耗尽,不可增加税赋,不能让贪猾官吏侵占专卖货物的盈余。C.赵开革新求变,利国利民。他改革茶法后,茶引收回利息达一百七十多万缗;后又发行钱引,允许百姓用钱引折合缴纳各项税赋,此法通行后,百姓觉得便利。D.赵开善理财赋,深得信任。张浚宣抚川蜀时,他被授命专门统管四川财赋;与四川宣抚副使吴玠虽然有矛盾,但吴玠依然让他全权负责财政盈亏,且从不过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惟不恤怨詈,断而敢行,庶可救一时之急。(2)玠数以饷馈不继诉于朝,开亦自劾老惫,丐去。14.对“假钱引”一事,张浚和赵开的处理意见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10.(3分)B第31页共31页,11.(3分)D(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书)12.(3分)D(“吴玠依然让他全权负责财政盈亏”错)13.(8分)(1)(4分)惟有不顾忌怨骂,果断敢行,或可以救一时之急。(“不恤”“怨詈”“断”“庶”等各1分)(2)(4分)吴玠多次因军饷跟不上诉诸朝廷,赵开也弹劾自己年老无用,请求离去。(“饷馈不继”“丐”各1分,句意2分)14.(3分)①张浚想听从有关官员的建议处死盗徒;②赵开建议加盖宣抚使印使假钱引变真,对盗徒处以黥刑后让他们铸造钱币。(答对“张浚的处理意见”给1分,答对“赵开的处理意见”给2分。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赵开字应祥,普州安居人。元符三年进士及第。七年,任讲议司检详官。从检详官免职,任成都路转运判官,揭示乡户逢年过节所应当交纳摊派的实际数目,使乡吏不能隐瞒多收。指出专卖茶的五大害处,大略说:“请依照嘉祐年间旧例,全部取消茶叶的专卖,这样五害全部去除,而边患也不会产生。”朝廷赞成他的建议,让他推行新法。当时是建炎二年。于是大改茶马之法。把成都旧买卖茶场改为合同场买引所。合同场监官除验茶引、发放外,不得干预茶商、茶户交易的事。到四年冬,茶引收回的利息达一百七十多万缗。张浚以知枢密院宣抚川蜀,早知道赵开善于理财,就承旨任命赵开兼宣抚处置使司随军转运使,专门总管四川财赋。赵开见张浚说:“蜀的民力已尽,一钱都不能加,惟独专卖货物稍存盈余,而贪猾的人占第31页共31页,为己有,互相隐瞒。惟有不顾忌怨骂,果断敢行,才可以救一时之急。”于是大变酒法,从成都开始。又效法成都府法,在秦州设钱引务。凡是民钱该入官的,也允许用钱引折合交纳。这个方法流通后,人民得到便利。宣司查出假钱引三十万,盗徒五十人,张浚想听从有关官吏的建议处死他们,赵开对张浚说:“假使钱引是假的,在上面加宣抚使印就是真的了。把那些人处以黥刑然后让他们造钱币,这样相公一天得到钱三十万,又免除了五十人的死刑。”张浚称赞,全部按赵开的话去做。当时张浚肩负重托,在秦川练兵,管辖两河,十天犒劳每月奖赏,希望士兵以死尽力,费用不可估量,全部取自于赵开。赵开清楚考虑财货多少,计算没有失误的时候,虽然支出费用十分庞大,而尚有余。吴玠任四川宣抚副使,专门负责作战和防守之事,对财政盈亏从不加过问,一切都按军期催促置办,与赵开不一致。吴玠多次因军饷跟不上诉诸朝廷,赵开也弹劾自己年老无用,请求离去。朝廷没有批准。朝廷知道赵开与吴玠不和后,就下诏让赵开前往皇帝所在地。赶上旧病发作没有成行,提举江州太平观。赵开已经生病,多次上疏要求离任,下诏听从他的请求,提举太平观。绍兴十一年去世。 第31页共31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1-22 09:41:29 页数:31
价格:¥8.88 大小:72.75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