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5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河北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5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河北版)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第一部分(1~2题12分)九年级开展“大美河北”研学活动,小冀和小北负责搜集相关资料。请你一起来参加吧!1.下面是小冀搜集到的关于沧州铁狮子的介绍文字,请你完成后面的任务。(共8分)河北民间将赵县赵州桥、沧州铁狮子、定州开元寺塔和正定隆兴寺铜铸观音像并称为“河北四宝”。沧州铁狮子铸造于953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铁狮子身长6.264米,体宽2.981米,通高5.47米,似有千钧之力。头顶及项下各铸有“狮子王”字样,腹腔内满铸有《金刚经》文。背负巨盆,面南尾北,高傲矗立,浑身(yángyì)着刚劲勇武之气,如一位钢铁战士守护着(cāngmáng)大地。传说古时沧州,常患海溢出,有善于冶炼的人提出铸造铁狮以抵御海患,铁狮子由此得铸。一日,海龙作怪,浪高涛急。渔民们面对海龙的恶行吓得战战兢兢,如坐针毡。铁狮子大吼一声,飞窜至空中与恶龙相斗,终以龙败不复出,海患遂除。从此,铁狮子即被称为“镇海吼”。___________。它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值得我们敬仰和珍惜。(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点的词语注音。(4分)①(yángyì)_______________②(cāngmáng)_______________③高傲_______________④飞窜_______________(2)文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千钧之力B.矗立C.战战兢兢D.如坐针毡(3)结合语境,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采用泥范明浇法铸造②在世界冶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③以及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④沧州铁狮子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形体最大的铸铁狮子13 ⑤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铸造工艺的高度成就A.④③①②⑤B.④②①⑤③C.④①②⑤③D.④①③⑤②2.下面是小北搜集到的新闻材料,请你阅读,并完成后面的任务。(共4分)文旅融合,阅读游河北。此次系列活动聚焦进一步擦亮“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并开展“跟着典籍游河北”主题推介,形象化、立体化展现了我省深厚的历史底蕴、壮美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人文民俗,盛情邀约广大游客跟着典籍游览河北、品味河北。同时,围绕“跟着课本游河北”精心推出了10条精品旅游线路,有太行山研学之旅、长城研学之旅、大运河研学之旅等,精彩纷呈。(摘自“河北省人民政府”官网)(1)请概括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2分)(2)请你赏析“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一宣传语的表达效果。(2分)第二部分(3~16题58分)一、现代文阅读(一)【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改编】阅读《以行动开创未来》,回答3~5题。(共10分)①中国科学院著名研究员谭垦曾说:“你对什么感兴趣,不是最重要的;你为感兴趣的事情做了什么,这才重要。”这启示我们青年一辈,要以行动将瞬间的感兴趣化为永恒的热爱。②瞬间的感兴趣是找到永恒热爱的基础。如果说永恒的热爱是烟波浩瀚的大海,那瞬间的感兴趣便是指引你前进的灯塔。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瞬间开始,把对地球引力的探索化为永恒的热爱;亚运会目前最年轻的冠军崔宸曦,第一次见到滑板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把滑板运动作为自己一生永恒的热爱。他们的事例告诉我们,这诸多感兴趣的瞬间,总有一个会指引我们抵达永恒热爱的彼岸。③13 让我们抵达热爱彼岸的,最重要的是行动。行动是将瞬间的感兴趣化为永恒热爱的桥梁。谭垦几十年如一日进行科学研究,用行动将其化为自己一生的热爱;樊锦诗把对敦煌文化的保护与研究工作作为自己一生的挚爱和无悔的追求,以实际行动书写自己的一腔热忱。【甲】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要以行动助力我们所热爱的事业,用行动将瞬间感兴趣的事化为永恒的热爱。④如果不付诸行动,感兴趣的事情便只会停留在瞬间。【乙】彭端淑《为学》中的那位富僧,心中一直向往南海,可是迟迟没有行动,眼睁睁地看着穷和尚依靠一瓶一钵从南海归来。因为富僧没有行动,所以他的兴趣与理想最终化为泡影。⑤然而,是不是所有感兴趣的事都得做呢?做感兴趣的事是不是一定要坚持不变呢?⑥刘祥不是喜欢斗蛐蛐斗鸡吗?这样的兴趣最终导致误国亡身。科学家钱伟长年轻时对文科特别感兴趣,然而,他为救民族危亡毅然弃文从理,学习起了制造飞机大炮的知识,最终成为中国力学之父。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做感兴趣的事要合情合理,要顺应时代要求,这样才能有利于国家和民族。⑦习近平总书记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我们青年一代,生逢盛世,应该用行动将瞬间的感兴趣化为永恒的热爱,为祖国繁荣增光,为民族复兴助力,用行动去开创美好的未来。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开篇引用谭垦的话,既是本文的道理论据,又是中心论点。B.第④段从反面进行论证,举富僧的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C.第⑤段用“然而”一词转入思辨,使文章陡然有了深度,也使论证更加严密。D.本文旨在告诉青年一代,兴趣是行动的前提,行动则是兴趣的桥梁。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把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兴趣化为永恒的热爱。4.下面的事例,放在文中的【甲】处还是【乙】处最恰当?请说明理由。(4分)明代开国文臣宋濂,从小热爱读书。可是家中贫困买不起书,只好向藏书之家去借,并抄录下来反复学习,即使天气寒冷,也从不间断,后来成为著名的文学家。13 5.读了本文,你打算为你感兴趣的事情做些什么?(4分)(二)【2024湖南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共16分)打瞌睡安谅①在一家知名报社,明人与校友老金总编侃侃而谈。老金忽然回忆起往事:“我们上大学语文的第一堂课时,那位脑门前秃,身子瘦若芦苇秆,穿着有些宽大的旧白衬衣、蓝色长裤,脚蹬一双灰不溜秋的牛皮凉鞋的老教授,用带有浓重苏北口音的普通话自报家门,说自己的姓氏是头上不长草的卢姓,也就是虎头卢。他说,我也属虎,却无虎性。所以,开课之前,我先声明一下,上课要来,不来得请假。但上课允许打瞌睡,或者闭目养神。不过,不得打呼噜,影响别人。如果出现了呼噜声,那得罚站,还得罚背诗文。否则,考试成绩要降一个等次。我都听呆了,哪有这等好事,你知道,我那时老是睡不够,难免上课打瞌睡。”②“你还真在课上睡觉了?那位卢老师的课,我也上过,讲得还是挺生动的,特别是随口说起的文学典故,简明扼要,很有意味,很吸引人的。”明人说。③“是呀,他讲得确实精彩,我眼皮都没耷拉过,听得津津有味。连着好几堂课,笔记都做得很细致。”老金叙述着,手舞足蹈地表现了当时的兴奋状态。④“但有一次,我真憋不住了。前一晚睡得太迟,两三点才上床,苏缘他们脑袋一搭枕头,就都睡着了。苏缘还打起了呼噜,浪涛一般跌宕起伏,把我吵得在床上翻来覆去,更难以入眠了。第二天一早的大学语文课,我坐在后排,撑了十来分钟,不得不闭一会儿眼。老先生慢条斯理的讲课声,我依稀能听见,我感觉自己似睡非睡。骤然,我鼻腔里发出了一串粗重的声响,我下意识地收住,却没能成功,将我自己也彻底惊醒了。我发现,课堂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而来,只有老先生继续讲着课,仿佛并未听到我的声音。我故作镇定,也心存侥幸。可讲完一个段落,老先生换了一个话题,问刚才是谁发出的声音,瓦釜雷鸣似的。他要我站起来,问我是背诵诗文呢,还是期末考试成绩降一个等次。”⑤13 “语文成绩本不太好拿高分,很多人都碰巧在及格线上,降一个等次,可就过不了了。”明人莫名地为老金捏了一把汗。⑥“就是呀,我犹豫了一会儿,答应背诵诗文。老先生说好,就背课本里的,你的学号是多少,就背那一页的诗文。”老金说道。⑦“老先生倒是有办法呀!”明人笑道。⑧老金略带苦相地说:“我当时可笑不出来,我的学号是34号,我怎么知道第34页是谁的作品呢,课还没讲到那一页。如果是前面几页,我听过课,还听得很认真,课文也反复读过好多遍,至少还能背出个大概来。正头疼时,向我诡笑着的苏缘忽然喊了一声:‘他的学号是5号。’我吃了一惊,这家伙是在帮我,第5页应该有一段《诗经》里的诗,我完全背得出来,但我抬眉瞥了一眼正凝视着我的老先生,冷静了一下,还是说了自己真实的学号。老先生微微点了点头。我按学号翻到那一页,竟是一篇巴金的短文,选自他的《真话集》。我还真读过,但背是背不出的,其中只有几句警言妙语,我是记住了的。我略显尴尬,只得老老实实地向老先生报告,全文我背不出,但我说了这篇文章的大概内容,记住的几句警言妙语,然后一字一句清晰地吐出。我还特意讲了巴老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教室里鸦雀无声。我住了口,有些不知所措地望向老先生。老先生挥挥手,让我坐下了。他就说了一句,如果你晚上好好休息,白天好好听课,你会讲得更好!”老金眼睛亮起来了。⑨“听那口气,老先生好像是在鼓励你。”明人说。⑩“岂止是鼓励,对我来说,这是对我的表扬呀,讲得更好,不就是这个意思吗?我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之后,我越来越体会到这位老先生的高明之处,他处罚了我,也批评了我,却令我如沐春风般心情舒畅,而且得到了令人愉悦的鞭策。后来,大学语文成了我最喜欢,也是最为用心的一门科目。你猜我期末成绩如何?”⑪“估计,应该是不错的。良好吧?”明人斟酌道。⑫“是优秀!而且是全班唯一的优秀!”老金笑逐颜开地说。⑬“哎哟,没想到,一个呼噜让你这么幸运,真是难得!”明人由衷赞道。⑭“应该说是老先生卢教授带给我的激励。老先生说:‘你不仅考得不错,那次打呼噜,报学号时,我发现你也很诚实。这是最为重要的。’我深深地感谢他!我常常会想到他,特别是今天这个日子。他真是一位好先生13 ,真的祝他在天堂快乐呀!”⑮说完,他朝天空合掌高举,深深一拜。⑯这天是教师节。卢教授十多年前仙逝了,但他还活在他学生的心中。(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24期,有改动)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说对卢教授的外貌描写,刻画了他不修边幅的形象,也突出了他生活的清苦。B.苏缘打呼噜把“我”吵得难以入眠,为后文“我”第二天上课打瞌睡做了铺垫。C.老金在期末考试时获得全班唯一的优秀,与卢教授对他的激励和鞭策密不可分。D.小说把对往事的回忆安放在教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十分自然,且合乎情理。7.联系上下文,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但我抬眉瞥了一眼正凝视着我的老先生,冷静了一下,还是说了自己真实的学号。8.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他真是一位好先生”这句话的理解。(4分)9.小语和小文在读过小说后,对究竟谁是主人公产生了分歧。小语认为是卢教授,小文认为是老金。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二、古诗文阅读(一)默写(共6分)13 10.你班举行“如何面对困境”主题实践活动,请补全本次活动的感言。(6分)人在旅途,难免会遇到困境。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古人对待困境的态度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宋濂面对家境贫困、无钱买书的窘境,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计日以还”,用实际行动解决困难;面对人生抉择的困难,孟子提醒人们要“③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忘“本心”;辛弃疾面对被贬而无法上阵杀敌的困境,他用“④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唱出自己定要收复北方失地的豪情壮志;革命志士秋瑾巾帼不让须眉,勇敢逃出家庭的牢笼“⑥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见贤思齐,古人的胸怀值得我们学习。(二)阅读(共18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1~14题。(共18分)材料一:辛弃疾列传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①,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后僧投耿京,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乾道六年,孝宗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田野之民,郡以聚敛②害之,县以科率③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今年剿除,明年划荡,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节选自《宋史》,有删改)①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②聚敛:敛取赋税。③13 科率:官府于民间定额征购物资。材料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①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材料三:弃疾一生主战,力图恢复河山。然多为议和所阻,且历任多文职,又常赋闲于家,不由感慨:“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1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文言词句方法加点词释义即劝京决策南向参考成语法:北雁南飞A._______________弃疾间与之游语境推导法B._______________甚备课内迁移法: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C._______________讲求弭盗之术查阅词典法:①弓两端的弯曲处;②停止,消除;③安定,安抚。(《古代汉语词典》)D._________(填序号)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弃疾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13.以下哪个语气词更适合添加在文中括号处,请结合内容,说明理由。(4分)13 A.耶B.耳C.矣选择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小冀和小北在读完《辛弃疾列传》后,进行了如下对话,请你帮助补全内容。(7分)小冀:文章中,辛弃疾两次劝谏,一败一成,我发现他第二次劝谏成功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说理方法的角度加以分析)小北:是的,劝谏者的语言是决定劝谏成败的重要因素。此外,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根据他第一次的劝谏经历,我们得到启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材料分析)小冀:读史不仅可以知得失,还可以识人魄。有人说:“辛弃疾的人生‘辛’味十足,但不改忠肝义胆。”你能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具体分析吗?小北: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整本书阅读根据你对《儒林外史》的阅读,回答15~16题。(共8分)15.校园文化艺术节中,班级排演了课本剧《杜少卿夫妇游山》,正在征集宣传的海报。请结合你对《儒林外史》的理解,从主题词、画面内容等角度帮忙设计。(4分)16.有人认为《儒林外史》在滑稽的情节下展现的是心酸绝望的悲剧。请尝试结合原著内容说说你的看法。(4分)第三部分(17题50分)13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50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善意的语言,是心灵的营养素,是成长的动力;恶意的语言,是让人心寒的冰霜,是伤人心肺的利剑。在现实生活中,在文艺作品中,你一定也曾听到或看到过许多令人温暖或令人心寒的话语,如父母的叮嘱、老师的鼓励、同学的误会、陌生人的嘲讽……无论哪一种话语,都令我们成长。请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自主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13 答案1.(1)①洋溢②苍茫③gāoào④fēicuàn(每空1分)(2)D(2分)(3)C(2分)2.(1)河北开展“跟着典籍游河北”主题推介,围绕“跟着课本游河北”精心推出了10条精品旅游线路。(2分)(2)示例:赞美河北的美好,向短途游客发出诚挚邀请,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朗朗上口,具有极强的感染力。(2分)3.A(2分)4.放在【甲】处最恰当。宋濂从小热爱读书,并克服各种困难读书,他坚持不懈,终取得成就,他用行动把感兴趣化为永恒的热爱,这个事例与【甲】处所在段落的观点一致。(4分,符合题意即可)5.示例:我最感兴趣的学科是物理,我将努力学习物理知识,查阅资料,多做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更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物理学家。(4分,意思对即可)6.A(2分)7.加点的字“瞥”和后面的“凝视”形成鲜明对比,(1分)展现了老金在紧张情况下的快速一瞥和卢教授深邃而持续的目光。(1分)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也突出了老金内心的紧张和卢教授的沉着冷静以及对老金说真话的期待。(2分)8.这句话体现了老金对卢教授深深的敬意和感激。(1分)卢教授不仅在学习上给予老金指导,更在做人原则上给予他正面影响。(1分)他的教学方式充满智慧,能够在处罚学生的同时激发其自我反省和学习的动力,这种教育方法让老金受益匪浅,从而由衷地称赞卢教授为“好先生”。(2分)9.看法:老金是主人公。(1分)理由:虽然卢教授的形象在故事中非常鲜明,但故事的主线是围绕老金的经历展开的。老金的经历和成长是故事的核心内容,而卢教授的角色更多地起到了辅助和影响的作用。老金的故事贯串全文,他的性格、经历和感悟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老金是主人公。(5分,言之成理即可)13 10.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②手自笔录③舍生而取义者也④了却君王天下事⑤赢得生前身后名⑥四面歌残终破楚(每空1分)11.A.向南B.间或,有时C.详尽D.②(每空1分)12.弃疾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每处1分)13.A(1分)此句是反问句,“耶”字强调了反诘的语气,体现了辛弃疾因百姓受压迫只能去做盗贼而产生的悲愤之情(3分)14.①示例: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客观罗列了强盗产生的缘由——郡府敛取赋税、县衙征购物资、官吏索取无度、有钱有势的人侵占财地、盗贼掠夺祸害。这样劝谏更有气势,让人信服(2分,意思对即可)②第一次劝谏失败还与当时的时局大势有关。辛弃疾第一次劝谏,正值南宋与金国决定议和,朝臣不同意辛弃疾北伐的提议,所以劝谏失败了(2分,意思对即可)③辛弃疾一生“辛”味十足,坎坷辛酸,壮志难酬。他被僧人义端窃印背叛,险被耿京处死;他劝谏北伐,但多被议和派阻拦,想要征战四方收复失地,却多担任文职,常年赋闲在家,他有心报国,但最终“可怜白发生”。让李正之去西南的巴蜀“更草相如檄”,透露出了不出师东北之恨未已,而又要被强迫到西南去镇压人民,恨上加恨。但这种种磨难并没有磨灭辛弃疾的忠肝义胆,他劝耿京归顺效力南宋,同时又向朝廷献言献策,他讨伐平定湖湘地区的盗贼,并且为遭剥削压迫的百姓发声,提出建议,一生忧国忧民,无怨无悔(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耿京在山东聚集兵马,控制山东、河北的忠义兵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策。僧人义端,好论军事,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后来义端投奔耿京,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揣摩义端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兵主帅,(辛弃疾)急忙追赶抓住了他,斩下他的头颅回军报告耿京,耿京更加看重他。13 乾道六年,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趁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作迎合。(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尽。朝中大臣因为和金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迁任司农主簿,出朝任滁州知府。湖湘地区接连兴起盗贼,辛弃疾全部将他们讨伐平定。于是他上疏说:“种田的百姓,郡府用敛取赋税迫害他们,县衙用定额征购物资去迫害他们,官吏用索取祸害他们,有钱有势的人用兼并来祸害他们,盗贼用掠夺来祸害他们,老百姓不去做盗贼,离开这里将到哪里去呢?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可是贪官污吏却迫使他们做盗贼,今年除灭,明年荡平,就像木头,一天天地减少,不损坏就会折断。希望陛下深入思考导致百姓做盗贼的缘由,探求消除盗贼的方法,不要只依靠平息盗贼的军队。”皇上诏令褒奖他。15.示例:海报主题词:自由与脱俗。(1分)海报画面内容描述:杜少卿脸上挂着笑意,酒醉之后一手拿着金杯,一手携着娘子的手,两人惬意地行走在清凉山冈子上,路旁是绿树红墙、修林茂竹。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地跟着,两边的人低垂着头,不敢直视。(3分,意思对即可)。16.示例:《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半生奔走于科举道路上,中举之后喜极而疯,丑态毕露,可悲可笑。书中的士人多被功名利禄所裹挟,被封建科举制度所毒害,这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4分,意思对即可)17.略(50分)1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12-24 18:40:01 页数:13
价格:¥3 大小:42.88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