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人教福建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人教福建版)第Ⅰ卷(选择题 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能为研究我国早期人类起源提供可靠证据的是(  )2.“这里的房子都没有窗户,由于时间久远,房屋都看不见了,但是他们建造房屋时留的柱洞、灶洞、门槛以及半地穴式的结构都还清晰可见。”材料中的“这里”是(  )A.北京人遗址B.元谋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3.“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他们”是(  )A.夏启和商汤B.孔子和孟子C.炎帝和黄帝D.周文王和周武王4.考古学者在偃师发掘出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这反映了该时期(  )A.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B.国君宫殿规模宏大C.国君与平民平等生活D.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明显5.周王朝对礼器的使用规格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贵族使用礼器数量的不同反映了该时期(  )A.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B.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愈加成熟C.腐败严重,奢靡之风盛行D.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6.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它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11 7.下列属于第二手史料的是(  )8.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西周灭亡距今多少年(  )A.2790B.2791C.2792D.27939.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评论商鞅变法,这主要是因为变法(  )A.得到秦孝公支持B.满足地主阶级要求C.措施推广到他国D.对后世的影响深远10.六国的人说“秦国的军队是‘虎狼之师’,秦国的军队打仗,一个个眼睛都红了,就像猛兽一样,巴不得多砍几个人头”。秦国的士兵之所以能打仗,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政策在激励着他们。这个强大的政策是(  )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改革户籍制度C.奖励军功D.鼓励耕织11.下图所示内容体现了(  )A.辩证法的思想B.以法治国的理念C.仁者爱人的主张D.以德治国的方略12.“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许多措施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启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材料体现的“时代”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国家强大,经济昌盛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文化繁荣,疆域广阔11 13.“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从材料中,我们能清晰地读出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  )A.原因B.经过C.结果D.影响14.“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治制度,但汉高祖做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  )A.郡国并行B.师法黄老C.设置刺史D.颁布“推恩令”15.据史书记载,西汉初年,到处是饥荒。到文帝、景帝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分封制的进一步废除B.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C.北方边境地区的稳定D.察举制选拔大批人才16.《史记》记载:“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一种刑罚),没入其器物。”该项法规反映当时(  )A.建立了察举制B.统一铸造五铢钱C.实行盐铁官营、专卖D.统一调配物资17.以下史实的共同作用是(  )郡县制刺史制度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在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地方A.维护了领土完整B.促进了文化传播C.促进了经济发展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18.西汉初年,国家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西汉骑兵队伍对匈奴采取强大的攻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汉武帝时期(  )A.汉武帝比汉初皇帝强硬B.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和亲政策已经不起作用D.匈奴势力明显衰弱19.《汉书·张骞传》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之举。张骞此举(  )A.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B.建立了汉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C.推动了汉朝与东南亚的交往D.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友好往来20.下图M处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11 A.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B.标志着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开辟C.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D.说明海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21.“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政治状况是(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B.中央地方矛盾加剧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皇帝执政昏庸无能22.司马迁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搜集历史资料以完成《史记》的著述。这表明司马迁著史(  )A.坚持“有闻必录”B.轻视文献C.注重实地调查D.忽略鉴别材料23.东汉末年,在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佛教B.伊斯兰教C.基督教D.道教24.下图是根据华佗“五禽戏”绘制而成的。这说明当时华佗已认识到(  )A.麻醉可以减轻手术痛苦B.体育运动能够强身健体C.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D.收集民间药方的重要性25.这场战役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是(  )11 A.牧野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6.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国家以汉语为正音,三十岁以下的在朝官员,强令改说汉语,禁说鲜卑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者撤职的处理。孝文帝推行的这类措施(  )A.促进了民族交融B.削弱了北魏的实力C.沿袭了鲜卑习俗D.实现了南北统一27.西晋时,山西一带的羯人,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和各族杂居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特征是(  )A.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C.民族交融D.经济繁荣28.下图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中央集权逐渐加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9.中国历来有“易代修史”的传统,“二十四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居于“二十四史”之首的史书的作者是(  )A.老子B.孔子C.司马炎D.司马迁30.书法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下图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  )A.《宣示表》B.《兰亭集序》C.《张猛龙碑》D.《比丘道匠造像题记》第Ⅱ卷(非选择题 40分)11 本卷共4题,其中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材料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历史学家翦伯赞(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都在什么地方。(2分)(2)你认可材料中翦伯赞对秦始皇的评价吗?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西周等级制度示意图11 材料二 这种制度的实行,使得政令在全国范围内通畅无阻,提高了行政效率。这种制度把全国划分为各级行政区域,且各级行政长官由皇帝任免,保障各级权力可以一统于皇帝本人。——摘编自刘明辉《试论“一”政治思维对秦帝制初创之影响》材料三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各封国的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及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4分)(2)指出材料二中“制度”的名称,并概括其作用。(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令”实施的影响。(2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以上制度的相同作用。(2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摘编自高文兵《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11 材料二 自古以来都是把字写在或刻在竹片上,再编成册。……丝绸很贵而竹简又太笨重,都不便于人们使用。于是蔡伦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蔡伦将纸上呈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人们都采用他造纸的方法,所以天下都称这种纸为“蔡侯纸”。材料三 人们都称赞司马迁有“良史之才”,佩服他善于叙事穷理、明辨而不求华丽、朴实而不俚俗,他的文笔刚直、记叙的事情真实,不拔高、不避恶,所以称为实录。(1)根据材料一,写出“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及其主要思想主张。(5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蔡侯纸”的主要优点。(2分)(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写出司马迁的代表作及其史学地位。(3分)(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2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 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高度加强了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摘编自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11 材料二 西汉统一全国后,吸取了秦亡于暴政的历史教训,大力放宽财经政策,稳定民心,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恢复工作能在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中进行,从而开创了汉初的治世局面,为后世封建王朝树立了一个治国的范例。——摘编自赵梦涵《论西汉前期的财经政策与文景之治》(1)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的治世局面出现的两个原因。(2分)(2)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1 11 1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2-13 15:45:02 页数:11
价格:¥3 大小:303.50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