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名校新未来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河南省名校新未来2022-2023学年高三8月联考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面对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和把握文艺与时代的关系,创造新时代乡土文学经典。何为经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笔下的阿Q、沈从文笔下的翠翠、柳青笔下的梁生宝、路遥笔下的高加林等等,都给读者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经典记忆。创造乡土文学经典是新时代的内在要求。步入新时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正在发生着新的历史性变化。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正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推进,奏响着时代的强音。面对新时代的“山乡巨变”,用文学之笔记录、书写、讴歌新时代,创作出与新时代相匹配的、无愧于新时代的乡土文学经典,是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如何创造新时代乡土文学经典? 首先,要增强对中国乡土社会时代变革的把握力。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广大乡村正在经历着一场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的深刻变化。当代作家可以创作都市职场小说、历史题材作品、奇异玄幻文学、“心灵鸡汤”散文等等,但也应更多去关注乡土文学创作。要主动更要善于把握时代脉搏、洞悉时代动向,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乡土大地,注重向现实深处开掘,从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汲取灵感,给予全景式、多方位、立体化的艺术呈现和深刻反映,创造有深刻洞察力、丰富思想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乡土文学经典。其次,要重在表现乡土变革中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这也就决定了作家创造乡土文学经典要以彰显中国精神为根本旨归。作家要心系民族复兴伟业,认真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文学之笔记录伟大实践中涌现出的新的人物、新的故事、新的风尚,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彰显中国精神贯穿于乡土文学经典创造始终,以此启迪思想、陶冶精神、温润心灵。再次,要继承传统与坚持创新相结合。中国百年乡土文学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传统。其“为人生”的创作目的和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一直以来被一代代乡土文学作家所继承。百年乡土文学艺术探索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为后世乡土文学书写提供了多重表现空间。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新时代作家要继承五四以来的现代乡土文学优良传统,广博吸纳、融通中外、兼容并蓄、推陈出新,努力使乡土文学题材创作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推动新时代乡土文学生产创造的多样可能性,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审美风范。最后,要追求作品的经典品质。作家要强化乡土文学经典创造意识,要积极在体裁、题材、主题、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丰富和开拓,善于调用各种艺术手段,创造出“百花齐放”的乡土文学经典。无论宏大叙事,还是日常生活书写,乡土文学要描写人间气、烟火味,要写出真正醇厚的乡土味。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正在重读的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书。”这是一个需要经典、呼唤经典、再塑经典的时代。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文学,我们期待新时代作家能够创作出更多与时代相匹配的集思想性、艺术性、审美性、创新性于一体的乡土文学经典。(摘编自黄高锋《新时代呼唤更多乡土文学经典》)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典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和卓越的艺术价值,是思想性、审美性、艺术性、创新性的高度统一体,具有超越时空的独特魅力。B.增强对中国乡土社会时代变革的把握力需要作家们善于把握时代脉搏,把目光投向广阔的乡土大地,注重向现实深处开掘。C.创作当代乡土文学经典,要继承“为人生”的创作目的和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也要推陈出新,使作品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D.新时代的作家要强化集体意识,潜心创作乡土文学精品力作,特别是为时代立传的乡土文学经典之作,这是其责任与使命。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直入正题,提出中心论点“面对……乡土文学经典”,呼应标题,引发下文的议论。B.文章第二、三段阐述“何为经典”“创造乡土文学……内在要求”时采用了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 C.文章总体上按照“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的逻辑顺序行文,而第五段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D.文章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和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关于经典的论述都是为了阐述并强调经典的内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文艺与时代的关系,才有可能创作出集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于一体的乡土文学经典。B.新时代期待作家创作出更多与时代相匹配的乡土文学经典,意味着其应当放弃诸如现代都市题材作品的创作。C.新时代的乡土文学也要遵循“百花齐放”的创作方针,但是应当以表现乡土变革中的中国精神为根本旨归。D.不断积极丰富和开拓体裁、题材、主题和艺术手法等,有利于推动新时代中国乡土文学创作事业的健康发展。【答案】1.D2.A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新时代的作家要强化集体意识”错误,于文无据,根据原文“作家要强化乡土文学经典创造意识”“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文学,我们期待新时代作家能够创作出更多与时代相匹配的集思想性、艺术性、审美性、创新性于一体的乡土文学经典”等可知,应为“新时代的作家要强化经典意识”。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采用了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错误,第二、三段中并没有使用对比论证。C.“文章总体上按照‘是什么一怎么办一为什么’的逻辑顺序行文”错误,与文脉不符,应为“文章总体上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行文”。D.“都是为了阐述并强调经典的内涵”错误,习总书记关于经典的论述的确是为了阐述并强调经典的内涵,而卡尔维诺关于经典的话则主要是为了引出经典的存在方式与时代意义。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 .“意味着其应当放弃诸如现代都市题材作品的创作”错误,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当代作家可以创作都市职场小说、历史题材作品、奇异玄幻文学、‘心灵鸡汤’散文等等,但也应更多去关注乡土文学创作”可知,“意味着其应当放弃诸如现代都市题材作品的创作”理解错误。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物。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物一般价格比较便宜;而且,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速度较快,能够及时供给能量以满足机体需要,所以,碳水化合物是大部分人摄取能量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它们也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机体某些营养素的正常代谢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化合物。糖类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它不仅是营养物质,而且有些还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液中的糖与免疫活性有关。此外,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核糖和脱氧核糖。因此,糖类化合物对医学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摘编自太平洋亲子网《什么是碳水化合物》)材料二:研究人员将低脂饮食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低脂饮食均导致二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减轻,但只有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减少了亚临床炎症。并非所有含有任何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会导致血糖急剧上升,有些碳水化合物确实与抗炎物质混合在一起,尤其是纤维和抗氧化剂,例如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它们虽然含有少量的碳水,但它们也有很可观的抗炎物质。(摘编自青芒健康饮食《碳水化合物和炎症:关于低碳饮食和炎症的知识》)材料三:碳水化合物吃进去后,从嘴里开始就被不同的酶进行分解,复杂糖类会被身体分解为单糖分子,最终在肠壁和肝脏几乎被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是最快被吸收的糖类,被消化分解的一部分葡萄糖会进入血液。而人体血液内只能含有一茶匙的糖,如果超过一茶匙的量,人们可能遭遇高血糖昏迷甚至丧命。当你吃任何富含碳水的食物时,你的血糖浓度就会上升。所以,当你一下子吃了太多碳水化合物,就会分解成更多的葡萄糖,导致血糖迅速上升。这时候就需要出现一个控制血糖的管控者——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在胰脏合成的荷尔蒙,主要职责是处理身体里的糖分。 (摘编自搜狐《什么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吃多会变胖?》)4.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A.B.C. D.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由碳、氢气、氧气组成的化合物叫碳水化合物,地球上的碳水化合物很丰富,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物一般价格便宜。B.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C.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液中的糖能产生免疫活性,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核糖和脱氧核糖。D.吃了很多碳水化合物,人体血液内一般会增加大约一茶匙的糖含量,是因为被分解的一部分葡萄糖是最快进入血液的糖类。6.用不吃任何碳水化合物来减肥的方法是否科学可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答案】4.C5.B6.不可行。①碳水化合物是大部分人摄取能量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②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机体某些营养素的正常代谢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③对医学来说,碳水化合物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有些碳水化合物有很客观的抗炎物质。综上所述,鉴于碳水化合物具有的作用,不吃任何碳水化合物来减肥容易造成机体维系基本营养和功能的物质的断供,给机体带来危害,所以用不吃任何碳水化合物来减肥的方法不可行。【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在肠壁和肝脏全部被分解为葡萄糖”错误。由原文“最终在肠壁和肝脏几乎被分解为葡萄糖”可知,是“几乎”,而非“全部”,选项扩大了范围。B、D.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为葡萄糖后,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升高,才需要胰岛素的调节。故选C。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由碳、氢气、氧气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碳水化合物”错误。由原文“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可知,是“氢、氧”,非“氢气、氧气”,两者表意区别较大。C.“血液中的糖能产生免疫活性”错误。由原文“血液中的糖与免疫活性有关”可知,“有关”和“产生”的表述并不等同。D.“人体血液内一般会增加大约一茶匙的糖含量”错误。原文并没有谈到吃了很多碳水化合物时增加糖含量的具体数量。“是因为被分解的一部分葡萄糖是最快进入血液的糖类”错误,由原文“葡萄糖是最快被吸收的糖类”可知,一部分葡萄糖是最快进入血液的糖类。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观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一“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速度较快,能够及时供给能量以满足机体需要,所以,碳水化合物是大部分人摄取能量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可概括出答案碳水化合物是大部分人摄取能量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根据材料一“它们也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机体某些营养素的正常代谢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可概括出答案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机体某些营养素的正常代谢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根据材料一“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化合物。糖类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它不仅是营养物质,而且有些还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和材料二“并非所有含有任何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会导致血糖急剧上升,有些碳水化合物确实与抗炎物质混合在一起,尤其是纤维和抗氧化剂,例如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它们虽然含有少量的碳水,但它们也有很客观的抗炎物质”,可概括出答案对医学来说,碳水化合物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有些碳水化合物有很客观的抗炎物质。综上所述,鉴于碳水化合物具有的作用,不吃任何碳水化合物来减肥容易造成机体维系基本营养和功能的物质的断供,给机体带来危害,所以用不吃任何碳水化合物来减肥的方法不可行。故不可行。(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奔向延安石钟山 赵大刀和十几名青年学生一同出发了,他们的目标是革命根据地——延安。那时,从全国各地投奔到延安的进步青年不计其数,延安就像燃亮在黑暗中的一座灯塔,人们奔着那亮光,前赴后继地涌去。他们的第一站是西安,那里也有八路军的办事处,到了西安,延安也就不远了。一路上,日本人和伪军设了许多道封锁线,日本人早知晓了延安在中国的影响,他们要封锁中国的红区,不让抗日的烽火蔓延。铁路两旁的交通要道,也立起了鬼子的炮楼。想通过敌人一道又一道的封锁,任务还是很艰巨的。从武汉办事处出发时,他们被编成了几个组,毕竟十几个人在一起,目标太大了。有时他们也会化整为零,分头行动。路线是办事处的人早就设定好的,每到一站都有当地的交通员接应,那些交通员就像在进行一场接力赛,一站站地把他们传递下去。赵大刀和赵果分在了一组。赵果的样子有些瘦小,穿在身上的衣服大了一号,看着像个稻草人。赵大刀一看见赵果就笑了,在赵果瘦弱的肩头上捣了一下道:你小子长成这样,还想当八路,能打动枪吗?也就是从那时起,赵大刀发现赵果这孩子爱脸红,不管说什么话,都先红了脸,两只眼睛水汪汪地盯着人看。赵大刀就用两只大手,爱抚地摩掌着赵果的头说:你小子,不是当兵的料,我看唱个歌、跳个舞啥的还行。赵果听了,自然又红了脸道:我能行,不信咱们到了延安比比看。赵大刀就笑了,笑过了,就拍着胸脯说:兄弟,我可是老资格了,当年在苏维埃,我参加过的战斗数都数不过来。这时,他又想到湘江边无名高地的那一战,一个连的弟兄壮烈牺牲的场面,他不再说话了,眼里有晶莹的东西在涌动。战友们永远地留在了无名高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他觉得他是代表着十三连的弟兄们,一起在寻找主力部队,他经常做梦,每次都会梦见阵亡的战友们,站在他面前,一声声地问他:连长,我们啥时候归队呀,我们想红军主力呢。每次做这样的梦,他都会流下热泪,从梦里哭到梦外,醒来后,他就呆呆地望着天上的星星,在心里铿锵地说:弟兄们,放心吧,我一定带着你们归队。一路上,赵大刀的心情兴奋而又迫切,他不断地催促着身后的赵果,跟上他的脚步。赵果看样子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苦,气喘吁吁,小跑地跟着这十几人的队伍。赵大刀不时地停下来等赵果。在这之前,赵大刀早就把赵果身上带的干粮和一个布包背在自己身上,就是这样,他还要不停地等赵果。赵大刀就说:兄弟,要不我背你一程吧,你的小身板,我看快不行了。赵果人小志气高,他听赵大刀这么说,小脸又涨红了,汗珠晶亮地挂在额头和鼻翼上,他赌气地说:大刀哥,别小瞧人,我行。赵果自从认识了赵大刀,就一直把他喊作大刀哥。因为俩人都姓赵,彼此间就多了一份亲近。赵大刀称赵果兄弟,要么就叫他一声“一家子”,赵果爽快地答应了。 几日之后,赵大刀就了解了赵果的一些情况。赵果在投奔延安前是汉口一家师范学院的学生,别看他长得小,每次的抗日游行,他都是组织者之一呢。在学校读书时,就参加了大学的进步青年诗社,油印小报宣传抗日的思想,还被警察抓去过。赵大刀听了赵果的经历,就伸出手指头在赵果的鼻子上刮了一下:你个小鬼,还不简单啊。赵果也向赵大刀打听红军队伍上的事。跟着赵大刀一起出发的学生们,这时已经知道赵大刀曾经是红军的连长,对他都是一脸的敬仰。提起红军和红色根据地,赵大刀的话就收不住了。每次休息的时候,赵大刀都会声情并茂地给他们讲述红军和苏维埃。讲这些时,他似乎又看到了满眼的红旗,还有那一张张生动的笑脸。他一遍遍地描述着,似乎在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思念。他又讲到了湘江西岸无名高地上的阻击战,还有他那些牺牲的战友们。学生们倾听时都噤了声,一脸的崇敬与肃穆。赵果是个感情脆弱的孩子,赵大刀每次讲到十三连六天六夜惨烈的阻击战时,他都会流泪,眼泪顺着脸颊无声地流下,然后“吧嗒吧嗒”地掉在了地上。赵大刀一见赵果的眼泪,心就软了,有一股温暖的东西在他身体里弥漫着。赵大刀冲赵果说:兄弟,等到了延安,我找到部队后,你就给我当通讯员吧,那样咱们就不会分开了。赵大刀无疑是这十几个人的精神领袖,他有时走在队伍的前面,有时走在最后。过敌人的封锁线时,他总是率先冲过去,把赵果带到安全地方,然后再回来接其他的人。一趟一趟的,总是有惊无险。这里的交通员早就摸好了情况,有时还打通了伪军,那些伪军不过是鬼子的走狗,给当官的塞几块银元或是点鸦片,伪军也就睁只眼、闭只眼,朝天上胡乱放上两枪,装模作样地从炮楼里追出来,然后骂骂咧咧地回去向日本人交差去了。即便是这样,这些学生还是受惊不小。没参加革命前,无数次地把革命的浪漫想象过了,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单调而又惊险,革命的过程是用一双脚,一步步地走过来的,这也就有了许多的艰辛和苦难,甚至是流血和牺牲。这是青年学生在参加革命前没有想过的。(摘自长篇小说《最后的军礼》,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延安就像燃亮在黑暗中的一座灯塔”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延安这一革命根据地在黑暗的中国所起的“灯塔”作用。B.赵果“有些瘦小”“爱脸红”“两只眼睛水汪汪地盯着人看”,却有一定能当好兵的决心,也有杀敌斗争的经验。C.赵大刀提起红军和红色根据地就有很多话,给青年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红军和苏维埃,一遍又一遍的描述中满含思念。D.前往延安的路线是办事处的人早就设定好的,每到一站都有当地的交通员接应,这说明红军对前往延安的新生力量的重视。8.有评论说,石钟山作品中的人物充满了兵趣、兵味和人性的光辉。请结合文中相关人物简要分析。 9.如果将小说结尾“这些学生还是受惊不小”改写成“这些学生却是临危不乱”,并修改后文内容,原文和改文文学效果哪一个更好?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7.B8.①兵趣:赵大刀打趣赵果,说他太瘦弱扛不动枪,不是当兵的料。②兵味:赵大刀是这十几个人的精神领袖,率先冲过敌人的封锁线,接应保护其他人。③人性的光辉:赵大刀经常梦见阵亡的战友,每次都会流下眼泪,从梦里哭到梦外,决心带兄弟们归队,再刚强的战士也有柔软的内心,体现了他人性中的善良。9.原文的文学效果更好。①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受惊不小”更符合只想象过革命的青年学生的形象特征,而“临危不乱”夸大了青年学生面对单调而又惊险的革命的心理状态,原文更符合人物的形象特征。②从情节安排上看,赵大刀带领学生去延安,青年学生并没有经历过革命的艰辛和苦难,甚至是流血和牺牲,青年参加革命时一一经历,原文更符合情节的发展。③从主题上看,“受惊不小”的青年学生通过经历革命会逐渐成长,主题会更加深刻;如果一开始就临危不乱,无法展现青年学生投身革命不断成长的主题。【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也有杀敌斗争的经验”说法错误,原文写赵果“每次的抗日游行,他都是组织者之一呢。在学校读书时,就参加了大学的进步青年诗社,油印小报宣传抗日的思想,还被警察抓去过”。说明赵果有斗争经验,并没有杀敌的经验。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所谓“兵趣”,也就是和“兵”有关的有趣的事。如小说中赵大刀打趣赵果,“赵大刀和赵果分在了一组。赵果的样子有些瘦小,穿在身上的衣服大了一号,看着像个稻草人。赵大刀一看见赵果就笑了,在赵果瘦弱的肩头上捣了一下道:你小子长成这样,还想当八路,能打动枪吗?”通过这一有趣的对话,体现了赵大刀对赵果的关爱之情。而“兵味”则是体现一个士兵所具有的特质。如小说中赵大刀“赵大刀无疑是这十几个人的精神领袖,他有时走在队伍的前面,有时走在最后。过敌人的封锁线时,他总是率先冲过去,把赵果带到安全地方,然后再回来接其他的人。一趟一趟的,总是有惊无险”,从这些情节可以看出,赵大刀具有着革命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也有着对战友的关怀,体现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特点。 最后,关于“人性的光辉”,从小说中“这时,他又想到湘江边无名高地的那一战,一个连的弟兄壮烈牺牲的场面,他不再说话了,眼里有晶莹的东西在涌动。战友们永远地留在了无名高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他觉得他是代表着十三连的弟兄们,一起在寻找主力部队,他经常做梦,每次都会梦见阵亡的战友们”“每次做这样的梦,他都会流下热泪,从梦里哭到梦外,醒来后,他就呆呆地望着天上的星星,在心里铿锵地说:弟兄们,放心吧,我一定带着你们归队”等情节可以看出,赵大刀对牺牲的战友念念不忘,体现出他内心柔软的一面,体现了他人性中的善良。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对于小说情节的优劣,要从多方面来分析。如情节是否有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是否符合生活的实际,是否有助于作品情节的发展等。小说原文将小说结尾设计为“这些学生还是受惊不小”,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这一情节更符合小说所描写的实际情况。因为其中的人物只是一些学生,他们没有经过战火的洗礼,只是被革命的理想所鼓舞去延安参加革命活动,那么在严酷的环境面前,他们的紧张显得更加自然,更加符合他们青年学生的形象特征。如果改为“临危不乱”,则是夸大了青年学生面对单调而又惊险的革命的心理状态,让小说显得过于拔高其中的人物,而给读者造成描写浮夸的印象。其次,从情节安排上看,小说的这一段文字主要是表现赵大刀英勇与柔情。赵大刀带领学生去延安,青年学生并没有经历过革命的艰辛和苦难,甚至是流血和牺牲,青年参加革命时一一经历。而与这些学生相比,具有丰富革命经验和战争经验的赵大刀则显得鹤立鸡群,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赵大刀成为这支队伍的精神领袖,所以原文的情节设计更符合情节的发展。最后,从主题上看,通过这次穿越封锁线的经历,青年学生们也受到了锻炼,取得了革命经验,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得到了成长。所以将结尾设定为青年学生“受惊不小”,体现出他们通过经历革命会逐渐成长,主题会更加深刻;如果一开始就临危不乱,无法展现青年学生投身革命不断成长的主题。所以原文的情节设定艺术效果更好。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故易曰:“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赵襄子见围于晋阳,罢围,赏有功之臣五人,高赫无功而受上赏,五人皆怒,张孟谈谓襄子曰:“晋阳之中,赫无大功,今与之上赏,何也?”襄子曰:“吾在拘厄之中,不失臣主之礼唯赫也。子虽有功皆骄,寡人与赫上赏,不亦可乎?”仲尼闻之曰:“赵襄子可谓善赏士乎!赏一人而天下之人臣,莫敢失君臣之礼矣。” 楚魏会于晋阳,将以伐齐,齐王患之,使人召淳于髡曰:“楚魏谋欲伐齐。愿先生与寡人共忧之。”淳于髡大笑而不应,王后问之,又复大笑而不应,三问而不应,王怫然作色曰:“先生以寡人国为戏乎?”淳于髡对曰:“臣不敢以王国为戏也,臣笑臣邻之祠田也,以奁饭与一鲋鱼。其祝曰:‘下田洿邪,得谷百车,蟹堁者宜禾。’臣笑其所以祠者少而所求者多。”王曰:“善。”赐之千金,革车百乘,立为上卿。阳虎得罪于卫,北见简子曰:“自今以来,不复树人矣。”简子曰:“何哉?”阳虎对曰:“夫堂上之人,臣所树者过半矣。今夫堂上之人,亲郄臣于君。”简子曰:“唯贤者为能报恩,不肖者不能。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树者,蒺藜也,自今以来,择人而树,毋已树而择之。”东闾子尝富贵而后乞,人问之,曰:“公何为如是?”曰:“吾自知吾尝相六七年未尝荐一人也,吾尝富三千万者再,未尝富一人,不知士出身之咎然也孔子曰物之难矣小大多少各有怨恶数之理也人而得之在于外假之也(节选自《说苑·复恩》)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士出身之咎然也/孔子曰/物之难矣/小大多少各有怨恶/数之理也/人而得之/在于外假之也/B.不知士出/身之咎然也/孔子曰/物之难矣/小大多少各有怨恶数之理也/人而得之/在于外假之也/C.不知士出身之咎然也/孔子曰/物之难矣小大多少/各有怨恶/数之理也/人而得之在于外/假之也/D.不知士出/身之咎然也/孔子曰/物之难矣/小大多少各有怨恶/数之理也/人而得之在于外假之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厚之至也”与“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厚”字含义不同。B.“使人召淳于髡曰”与“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两句中的“使”字含义相同。C.“王怫然作色曰”与“舍瑟而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作”字含义不同。D.“吾尝富三千万者再”与“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两句中的“再”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大臣要做到勤勉劳苦来为君主效力而不贪求君主的赏赐,君主要通过掌控施恩来驾驭臣下而不求回报。B.赵襄子以自己被围困在晋阳时,只有高赫能够对他恪守君臣之礼为由,在事后重赏高赫,这件事得到孔子的高度评价。C.淳于髡面对齐王希望他与自己分担齐国面临楚、魏两国合力围攻之忧,巧作譬喻,使齐王赐其重金,赠其兵车,授其高位。D. 针对阳虎遭到自己培养的人的排斥而感到委屈一事,赵简子形象地指出根本原因在于阳虎对培养对象选择不当。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笑其所以祠者少而所求者多。王曰:“善。”(2)人问之,曰:“公何为如是?”曰:“吾自知吾尝相六七年未尝荐一人也。”【答案】10.A11.D12.A13.(1)我笑话他用来祭祀的供品少而希求的东西多啊。齐王说:“你讲得好。”(2)有人问他说:“先生为何沦落到如此地步?”这人回答说:“我自己知道我曾任国相六七年,却未曾举荐一个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也不懂得士人品行的优劣。”孔子说:“万物难以区处,无论大小多少,各有其值得怨恨憎恶的地方,这是它们的命数。人们如果了解了这一点,就在于他们善于外假于物了。”“士出身之咎然”作为“知”的宾语,“咎然”修饰“出身”,不能断开,排除BD。“人而得之”主谓宾俱全,宾语“之”后面需要断开,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含义相同”错误。“吾尝富三千万者再”中的“再”是“两次”的意思。句意:我曾经两次拥有三千万的财富。“一鼓作气,再而衰”中的“再”是“第二次”的意思。句意: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两个“再”字含义不相同。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大臣……下而不求回报”错误。结合“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分析,“大臣要做到勤勉劳苦来为君主效力而不贪求君主的赏赐,君主要通过掌控施恩来驾驭臣下而不求回报”的见解是编者的观点,而非孔子的见解。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所以”,用来……的;“祠者”,祭祀的供品;“善”,好的。(2)“公何为如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公为何如是”;“是”,如此,这样;“相”,名词作动词,当国相。参考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施予德泽的人崇尚不求回报,承受德泽的人崇尚必求报答。因此,大臣勤勉劳苦来为君主效力而不贪求君主的赏赐,君主掌控施恩来驾驭臣下而不求回报,所以《易经》上说:“当政者使民勤劳而民无埋怨,对国家立了大功,但不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别人的感激、赞扬,这是敦厚之至的表现。”赵襄子被包围在晋阳,战争结束、包围撤去后,奖赏五位有功之臣,高赫没有功劳却受到上等的赏赐,五位有功之臣都很愤怒,张孟谈对赵襄子说:“晋阳之役,高赫没有建立大的功劳,现在您却给予他上等的赏赐,这是为什么呢?”赵襄子说:“当我受困遭难时,不偏离(恪守)君臣之礼的只有高赫一人。你们虽然建立了功劳,却很骄纵放任,我给高赫上等的赏赐,不也是应当的吗?”孔子听闻此事后说:“赵襄子可以说是善于奖赏士人的君主啊!奖赏(高赫)一人,而使全天下做臣子的,没有谁敢有违君臣的礼数。”楚王、魏王在晋阳会盟,打算攻打齐国,齐王忧虑这件事,派人召来淳于髡并对他说:“楚、魏两国合谋,想要攻打我们齐国。希望先生与我一起分担其忧。”淳于髡听后大笑而没有回应,过了会儿,齐王再次问他,淳于髡又一次大笑而不应,第三次问他还是没有回应,齐王脸上现出愤怒之色,对他说:“先生拿我的国家当儿戏吗?”淳于髡回答说:“我不敢拿大王的国家当儿戏,我笑我的邻居用一盒饭和一条鲜鱼祭祀田神。他祷告说:‘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劣田,(让我)收获百车谷子,高地也适宜种植庄稼。’我笑话他用来祭祀的供品少而希求的东西多啊。”齐王说:“你讲得好。”赏赐淳于髡一千金、一百辆兵车,确立他为上卿。阳虎在卫国获罪,向北朝见赵简子,说:“从今往后,我不再培养人了。”赵简子问他说:“这是为什么呢?”阳虎回答说:“朝堂的人,我所培养的超过半数了。如今这些人却亲自在国君面前排斥我。”赵简子说:“只有贤能的人能够做到知恩图报,品行不正的是不会知恩图报的。种植桃树与李树的人,夏天能够在树下休息,秋天能够收获果实;栽种蒺藜的人,夏天无法在其下休息,秋天也只能收获其刺。如今,先生所培植的,都是蒺藜啊,从今往后,先生选对人再加以培养,不要等到已经栽种了再去挑选合适的。”齐国都城东门有个人曾经富贵一时,而后以行乞为生,有人问他说:“先生为何沦落到如此地步?”这人回答说:“我自己知道我曾任国相六七年,却未曾举荐一个人,我曾经两次拥有三千万的财富,却从未使(帮助)一个人致富,我也不懂得士人品行的优劣。”孔子说:“万物难以区处,无论大小多少,各有其值得怨恨憎恶的地方,这是它们的命数。人们如果了解了这一点,就在于他们善于外假于物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月上海棠陆游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遗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①剪水。凝愁处,似忆宣华②旧事。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③。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注】①点酥:喻梅花素雅、娇美的花瓣。②宣华:指蜀王旧苑。③诗人陆凯《寄范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从蜀王旧苑写起,“斜阳”"废苑”“朱门闭”传达出繁华褪尽后的凄凉。B.宫梅见证了废苑的繁华,此时淡然开放,在与废苑的对比中写其顽强的生命力。C.词人化用陆凯的诗句,折下梅花却无人可寄,流露出面对中原沦陷的沉痛之感。D.结尾画面感极强,词人伫立江皋;不见有陇头归骑,只能登上高楼,独自倚楼。15.蜀王旧苑的梅花是诗词中的重要意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在本词中的重要性。【答案】14.B15.①蜀王旧苑的梅花不仅是词人描写的对象,也是两百年来五代蜀国兴衰的见证者。②蜀王旧苑的梅花是词人情感的生发之物。上片借宫苑梅花凝愁忆旧来抒发词人对蜀王旧苑的凭吊。③梅花也是词人情感的寄托者。下片因梅而忆人,“折幽香、谁与寄千里”,表现了词人国家沦丧后,无人可寄的“凄凉意”。【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在与废苑的对比中写其顽强的生命力”错,词人用梅花表达对蜀国的兴亡之叹。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阅读这首词可知,“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写见证废苑过往之繁华的梅花,如今依然淡淡开放,风姿如常。这句话描写的就是梅花的色与态,梅花是词人重点描写的对象。 上半阕因面对五代时蜀旧故宫中的梅花而生兴亡之叹,起句之“斜阳废苑”顿时传达出一种繁华褪尽后的凄凉,面对这样的环境,感慨兴亡往往是人最直接的反应。“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道出自然恒常与人事无常这一令人无限感慨的现实。可见梅花也是两百年来五代蜀国兴衰的见证者。然而这一直开放的梅花并非无情,她虽一如既往淡淡开放于这蜀宫废苑,却依依愁悴,似在悲叹蜀宫那逝去的繁华。蜀王旧苑的梅花是词人情感的生发之物。上片借宫苑梅花凝愁忆旧来抒发词人对蜀王旧苑的凭吊。下片因梅而忆人,行人之“别有凄凉意”者,别于上阕中的梅花为五代蜀国的灭亡而感慨,亦别于陆凯的知己分离。当年陆凯在江南折梅而逢驿使,可以就此寄给身在北方陇头的范晔,而如今自己如陆凯一样手捧散发着幽香的梅花,却没有人能够替我带到千里之外的北方,因那里如今已为金人所占。梅花是词人情感的寄托者。(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苏轼拍打着船舷应声高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泛舟月下的美景。(2)杜牧《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嘈杂的音乐声“_____________”,架起房屋的椽子“_______________”。(3)“草”是古代诗人的常用意象,可以用来表现顽强的生命力,可以寄予不同的情感,如“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答案】①.桂棹兮兰桨②.击空明兮溯流光③.多于市人之言语④.多于机上之工女⑤.映阶碧草自春色⑥.城春草木深(草色遥看近却无/百草丰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桨、溯、映。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了解南闸民歌,自然而然会想到一个人——南闸民歌的搜集、挖掘、整理和推广者——南闸民歌传承人金矿。外交家范承祚称赞其为:“弘扬民俗文化,传承地域民歌。”原文化部部长王蒙评价其为:“内心安详,从不荒凉。”改革开放后,南闸民歌这株乡野小花也迎来了它繁荣的春天。因缘际会,时任南闸公社文化站站长的金矿,与南闸民歌结下①,始终而不舍地传承民歌。最初从事民歌搜集工作多是利用工作之余和劳动之便,向熟识的乡土民歌前革学习。后来不断深入,走村串户,②,行走于这片充满民歌情调的沃土,穿行在那些淳朴、善良、勤劳的乡土民歌歌手之间。最原始的采集靠着一笔笔地记、一句句地听、一点点地悟。 搜集抢救乡土民歌很艰辛。几十年来,风一程雨一程,金矿不知踏破了多少门槛、穿烂了多少双鞋、骑坏了多少辆自行车。金矿表示,保持原貌的抢救和挖掘,才是对老祖宗辛勤劳动的负责,是尊重传统文化的表现。在这个③的伟大时代,要用手中的笔来讴歌新生活、礼赞新社会、放歌新时代,让这种传统的民间歌谣在现实生活中统放出绮丽的光彩。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第一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子都是名人对金矿的评价,但表达的角度与侧重点存在差异。请简要说明。【答案】17.①不解之缘②风餐露宿③日新月异(波澜壮阔、气象万千)18.前者:立足于金矿搜集、挖掘、整理和推广南闸民歌的客观效果这一角度,侧重于高度评价金矿在民俗文化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产生的影响力。后者:立足于金矿搜集、挖掘、整理和推广南闸民歌的主观条件这一角度,侧重于表达对金矿不计名利、一心传承传统的民间歌谣的肯定与礼赞。【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结合“结下”填“不解之缘”,意思是因为有缘分的关系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中相会,文中金矿爱好搜集民歌,而改革开放后南闸民歌“也迎来了它繁荣的春天”,可见,“不解之缘”正好适用于本处语境。第二处,结合“不断深入,走村串户”“行走于……穿行在……”填“风餐露宿”,意思是在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辛苦,用于本处,可以形象地表现金矿在搜集民歌活动中的艰苦与辛劳。第三处,可填形容时代变化之大、变化之快或者形容伟大时代的词语,如“日新月异”“气象万千”“波澜壮阔”等与语境比较契合。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气象万千:[释义]形容景象,事物变化多姿,非常壮观。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本题要求从表达角度和表达侧重点这两方面,比较分析文本特定内容。表达角度指向作者表情达意的视角,表达侧重点指向文本的思想内容。所给两句话都是名人对南闸民歌传承人金矿的评价,外交家范承祚的称赞“弘扬民俗文化,传承地域民歌”,站在外交家的立场看待民歌传承,侧重于评价其在弘扬和传承民俗文化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力;而原文化部部长王蒙的评价“内心安详,从不荒凉”从文化精神的角度给予肯定和赞美。 (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运动为什么让人觉得很爽?多巴胺能让人更快乐吗?戒烟为什么这么难?这些问题①,但实际上都与同一种物质相关——我们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简单来说,神经递质就像是大脑的信使——大脑里的细胞用它与其他细胞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换。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谷氨酸等,每一种神经递质都充满个性。许多人一知半解地将多巴胺视为“快乐物质”,但实际上,多巴胺②,而是通过“奖励预测误差”而参与了愉悦感产生的过程。抽烟会令人上瘾,就是与此有关。吸入一口烟后,尼古丁会快速进入大脑,间接地刺激负责管理奖励系统的神经细胞,让它们分泌多巴胺,进而产生愉悦感。但是,大脑会逐渐适应这样的信号,当停止吸烟后,相关区域的神经细胞会难以适应这种低水平的激活状态,人会出现种种戒断带来的不适,这也③。相比多巴胺,内啡肽更接近真正的快乐物质。它是一种“大脑自产自销的止疼药”,能够抑制疼痛信号在大脑中的传递。运动在短时间内能够促进内啡肽的产生,是因为高运动量会被你身体的肌肉里的糖原耗尽,这会使你感触到肌肉疼痛。为了让你的身体能够继续运动下去,大脑会释放内啡肽进入身体,给身体止疼。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汉语中,“信使”意为使臣、使者,指奉派担任使命或传达消息、递送书信的人。文中称神经递质为“信使”也很恰当而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说说你的理解。21.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9.①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②并不直接产生主观的愉悦感③解释了为什么戒烟会这样难20.①从内容表达的角度看,大脑里的细胞利用神经递质来与其他细胞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换,神经递质承担的恰如信使传达消息之类的职责。②从辞格使用的角度看,文本中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神经递质非常抽象的工作原理,也使行文活泼富有人情味。21.运动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内啡肽的产生,是因为高运动量会将你身体的肌肉里的糖原耗尽,这会使你感受到肌肉疼痛。【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从语脉上看,第一处横线上所填内容,与其后的分句“但实际上都与同一种物质相关”构成转折关系,共同对段首三个问题进行评说,可见这三个问题表面看起来是毫不相干的,据此给出案①。 第二处横线上所填内容是对前一分句内容的否定,与其后一分句一正一反,说明很多人将多巴胺视为“快乐物质”是错误的,然后分析了多巴胺使人产生愉悦感的机理。据此给出答案②。第三处横线上所填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小结,概括说明戒烟的难点所在。据此给出答案③。【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理解句子的表达特点不能离开语境。单独来看,称神经递质为“信使”确实费解,但结合语境中对神经递质工作原理(特性)的解说,即“大脑里的细胞用它与其他细胞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换”则不难理解,神经递质承担的恰如信使传达消息之类的职责。“信使”之喻不仅合乎语境,而且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神经递质”比喻为“信使”,且用“沟通和信息交换”赋予“神经递质”人的特点,形象生动,生活色彩浓郁。【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三处语病:一是多层状语语序不当,须将“在短时间内能够促进”修改为“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二是误用介词“被”,导致语意不合逻辑,须将“会被”修改为“会将”;三是动宾搭配不当,须将“感触”修改为“感受”。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胡适在他的《人生有何意义》一书中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其实,岂止追求真理应当如此,做人做事又何尝不应如此!读了上述材料,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又有什么感受?请你联系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无惧困难险阻,求索复兴长路胡适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追求真理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需要我们有矢志不渝、孜孜以求的精神。同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我党、我国选择的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独特之路。这条路更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我辈青年无惧困难险阻,求索复兴长路。 在追求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这条正确的路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征程上,诚如总书记所言,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又承载着时代使命,我们必须认清的事实是,此路充满艰难困苦。但纵使路途遥远,荆棘遍布,我们仍要像不屈的斗士,劈波斩浪,迎难而上,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孜孜以求地探索复兴之路。无惧无悔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新青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拼搏奋斗,舍己为人。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全面小康,为此有不胜枚举的杰出青年前仆后继,勇于担当。广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奋战在脱贫前线,为父老乡亲奔波忙碌,不幸因公殉职,魂归洪流。青山有幸埋英烈,虽然她遗憾地离去了,但这种无惧困难险阻,勇挑使命重担的操行鼓舞着代代青年不懈前进。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陈贝儿,历经艰险与其团队拍摄《无穷之路》,向全球观众真实地展现我国来之不易的攻坚成果,如若配上云朵一曲高亢嘹亮的《蜀道向天开》,不正唱出百姓心中对全面小康伟业的赞颂吗?坚定不移地走在百年奋斗的时代征程上,广大青年要牢牢树立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理想信念。事实证明,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近来我国航天技术发展迅猛,就在今年“天宫空间站”将完成组建,这是献给共青团百年华诞的又一重礼。青年榜样王亚平老师就曾两次于空间站开讲授课,传播精彩纷呈的太空宇航知识,让学子在心中埋下了科教兴国的种子。此外在火星探测工程中,“天问”团队多是80乃至90后的科研人员。他们为中国航天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无疑,这为人才强国引擎注入了强劲动力。位卑未敢忘忧国,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暂居何职,都应努力提升科学素养,争取成为多功能复合型人才。“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当响起振奋人心的旋律时,我不禁吟咏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句。在可预见的将来,我国还要建造种种超级工程助力国家富强,而这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困难重重。我们必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行路难?何足道!肩负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使命,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只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吾辈青年将上下而求索!【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由“追求真理”而及“做人做事”(为人处世)。胡适的话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一个问句,说明“真理无穷”,言外之意,对“真理”的追求,需要有执着的信念、坚定的行动、无所畏惧的勇气。二是用一个肯定的句子回答了前句的疑问,只要永不懈怠、永无止境地追求“真理”,总会获得真理的“青睐”,并且积少成多;与此同时,你的心灵也会得到安慰与鼓励,生命也会因此而绽放精彩。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心态浮躁,这则材料就是在引导我们由追求“高大上”的“真理”进而思考如何做人、人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有执着的信念、坚定的行动、无所畏惧的勇气……而不能因害怕失败而“躺平”。否则,不仅对个人成长、家庭幸福不利,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更十分有害。这篇作文不能只就“追求真理”来谈,必须要从“追求真理”延伸出去,从做事和为人的角度进行分析,深入挖掘。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面对横亘前面的高峰,唯有冲破束缚、直面人生方能有成功的机会。首先,可以列举画家米勒、作家莫言等例子论证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摆正心态,正视困难,方能破茧成蝶、涅槃成凰;紧接着结合个人实际进行论证,成长路上,困难与挫折时常与我们相伴,我们不应逃避,而要迎难而上;最后结合新时代,总结升华,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任务,我们应热情似火,充满希望,斗志昂扬,在困难中绝处逢生,不断培养我们的坚强意志,提升我们自身的整体素质,直面新时代的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社会进步,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青年。立意:1.做人做事,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2.不懈追求的人终将痛饮成功美酒。3.坚定的行动奠定成功的基础。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1-13 23:05:02 页数:22
价格:¥2 大小:376.2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