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河南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2
2
/22
剩余2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绝密★启用前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模拟招生考试10月联考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论语》以“学而”开篇,或非参编之孔门弟子随意为之,实乃深明夫子崇“学”之心意使然。孔子之后,将儒家“学”论思想发展推向更高阶段的要数先秦儒学之总结者——荀子。《荀子》一书以“劝学”开篇,可谓深契孔门崇“学”重“教”之精神。不仅如此,荀子还继承发展了孔子“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的主张,从礼学的维度拓展和深化了儒家的“学”论思想。其一,学以“成人”。就是以“成人”作为“学”的目的,以“学”作为“成人”的途径。荀子之所以将“成人”作为“学”之目的,这与其性伪之分的认识紧密相关。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按照这种认识,“人”之“完成”,不由先天之“性”,而必由后天之“伪”,而“学”无疑又构成了“伪”的主要形式。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无“学”便无所谓“人”(成人)了。故曰:“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荀子·劝学》)荀子发展了孔子为己之学的思想,认为君子当学而为已,“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把“学”之目的落到了“全而粹”的理想人格养成上。其二,学至乎礼而止。就是指将“学”的内容主要聚焦于“礼”上。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荀子直承夫子之教,一方面主张“君子博学”;另一方面又明确提出“学至乎礼而止”(《荀子·劝学》)。由此,以“礼”论“学”,以“学”论“礼”,构成了荀子“学”论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清人王先谦言:“荀子论学论治,皆以礼为宗,反复推详,务明其指趣,为千古修道立教所莫能外。”(《荀子集解序》)可以说,不从礼学悟入,实难得荀子论“学”之真义。 其三,学至于行之而止。就是强调对“礼”的躬行和践履。对于“礼”,荀子认为,不仅要“知”,更要“行”,故曰:“礼者,人之所履也,失所履,必颠蹶陷溺。”(《荀子·大略》)而对于“礼”的学习,他强调要“一可以为法则”,使“礼”成为吾人立身行事、应对进退的规范和准则。由此,在荀子那里,“学礼”就不仅是知识论意义上追求知识、发展智性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价值论意义上修养人格、涵养德性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礼”其实应是“知礼”与“行礼”相统一的完整过程,“知礼”虽是“行礼”之基础,然后者显然更为荀子所看重。其四,学至乎没而后止。就是强调“学”的过程性、持久性和不可间断性。荀子认为,“学”之目的在“成人”,而“成人”对于每个人来讲无疑都是终身性的修养课题。他说:“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荀子·劝学》)荀子以“积”论“礼”、以“积”论“学”,又明确提出“学至乎没而后止”,正是要着力论证和表现“学礼”的不可间断性。其言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又云:“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积反货而为商贾,积礼义而为君子。”(《荀子·儒效》)荀子主张“积善成德”“积而为圣”“积礼义而为君子”,认为只有通过“积善”“积礼”“学礼”的长久努力,才能养成德性,成就君子、圣人的理想人格。综上所言,荀子以“成人”、至礼而止、至行而止、至没而止等重要命题来论“学”,极大地深化和发展了孔子、儒家的“学”论思想。荀子对“学”的论说告诉我们:“学”是通过认知和实践以“礼”为主要内容的人道规范,从而养成君子、圣人之理想人格的长久过程。(摘编自郑治文《荀子论“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先秦儒学的总结者,荀子对儒家崇“学”重“教”思想进行了拓展和深化并将这一思想推向了极致。B.在荀子看来,人性中的善需要靠后天的“学”达成;也必须通过后天“伪”的行为和途径,“人”才能“成人”。C.荀子对“礼”的重视源于孔子,他认为学的内容是“礼”,同时还将“礼”作为行为的规范和准则。D.要养成德性,成就君子、圣人的理想人格,达到“成人”,需要终身努力,更需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基于荀子对孔子有关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分析,提出观点,简明扼要。B.文章总体上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从为学的目的、内容等方面展开论述。C.文中大量的引用,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增强了论证力度,使观点更具说服力。D.文章既肯定“学”论的重要意义,又指出它在当下发展中的弊端,显示作者的思辨态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强调“礼”的重要性方面,孔子和荀子都有相关观点,可从《论语·里仁》和《荀子·劝学》中找到依据。B.王先谦的“荀子论学论治,皆以礼为宗”和荀子的“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本质是一致的。C.如果只注重有关“礼”的知识的学习,发展个体的智性,却忽视“行礼”,就不是真正的“学礼”。D.想一蹴而就能“知礼”“行礼”是不可能的,因为“学至乎没而后止”,“学礼”是需要长久坚持的。【答案】1.B2.D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荀子对儒家崇‘学’重‘教’思想进行了拓展和深化并将这一思想推向了极致”错误。原文第一段说的是“将儒家‘学’论思想发展推向更高阶段”“拓展和深化了儒家的‘学’论思想”,不是“儒家崇‘学’重‘教’思想”;C.“他认为学的内容是‘礼’”错误,扩大范围。原文第三段说的是“‘学’的内容主要聚焦于‘礼’上”;D.“更需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错误。由原文倒数第二段“荀子主张“积善成德”“积而为圣”“积礼义而为君子”,认为只有通过“积善”“积礼”“学礼”的长久努力,才能养成德性,成就君子、圣人的理想人格”和倒数第一段“从而养成君子、圣人之理想人格的长久过程”可知,需要“长久”努力,原文并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表述。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的能力。D.“又指出它在当下发展中的弊端”错误。文中没有谈到“学”论思想在当下的发展中出现的弊端。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B.“本质是一致的”错误,本质不同,前者强调礼的重要性,要以礼作为根本。后者强调修德的重要性,要以不修德行为耻辱,不以发现不足为羞耻。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电视机中,大家可以看到:王亚平用水搭起一座“桥”。与之对比,在地面上我们做的“液体桥”可以说十分微小。但是到了“天宫”空间站,王亚平手中的这座“液体桥”可谓是雄伟壮观,巨大无比。事实上,当我们在洗手时、当我们手沾有糖水时,我们手指尖的小液柱就是这一次实验的“液桥”。专家介绍:液桥是连接着两个固体表面之间的一段液体。我们发现:陆地上的液滴,到了“天宫”就可以形成液球。这是因为,地球引力消失后,表面张力大显神威。我们都知道,液体界面间存在着表面张力,这种表面张力让液体表面如同有一层很薄的弹性薄膜。正是这种虚拟的“薄膜”,使得液体的表面形貌得以维持,不会“垮塌”。但是,在地面上由于受到重力影响,表面张力很弱。因此,地面上的“液桥”通常长度很小,只有2~5mm。一旦大于5mm,“液桥”的表面张力将小于重力而被破坏掉。但是在“天宫”空间站的微重力环境中,液体处于“漂浮”状态,便可以形成尺寸较大的液桥。(摘编自网易《“液桥”实验是什么原理?水的张力在微重力下更明显了!》)材料二:我们都知道杯子满了以后水会沿着杯壁往下流,这是很自然的事,但细心的你也许同样也能发现,在杯子将满未满的时刻,水平面会一点一点地升高,在高过玻璃杯沿的时候,水仍未落下,水的表面却像胀起的气球一样,随着水的一点点增加,慢慢地变得丰盈起来,在高过杯沿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才像承受不住似的,哗啦一下流下杯壁。这时候你再仔细回想水将落未落时的状态,水面像紧紧缚着一层水膜,拉着水不让它流下去,是的,这就是液体的表面张力。这种表面张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知道,水的内部其实是由无数的水分子组成的,它们有两种基本的运动状态,那就是相吸和相斥,它们处在时时刻刻的运动中,当周围的温度高时,它们的运动就快,温度低一些,运动就相对慢;挨得太近了,它们就把对方挤开,离得远了,它们又反过来紧紧牵着手。但水面表层的分子们动得太活泼,许多都跃出了水面,这就使得水面表层的水分子要比水里其他部位的数量要少,这么一来,平衡就打破了,因为少,分子隔着很远,它们争先恐后地拉着对方,形成一种往里挤的力,里面的水越来越多,它们拉得越来越吃力,这个时候突破了临界点,水面再也支持不了了,这就使水哗啦一下地流了出来。 表面张力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雨后荷叶上滚动不去的水珠;清晨草叶上凝聚的露珠;水龙头下将滴未滴的水珠;夏天可以看见水黾在水面一跳一跳地滑行;小时候喜欢买泡泡水,一吹就会飞出一大串七彩的泡泡;当把针等重量轻的东西轻轻掷落水面时,会发现它们会长时间浮在水面,用手轻轻一推,就很快地沉下去了;两块干燥的玻璃叠在一起很容易分开,但是如果在玻璃之间加一些水,这时候你再试图去将它们分开,就不那么容易了。怎么样,是不是发现表面张力存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呢?(摘编自熊文丹《说说水的表面张力》)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空间站中,因为处于微重力环境下,人们可以用水连接两个固体,连接成的这个“液体桥”瞬间就可以形成液球。B.液体表面有一层薄膜,这是由表面张力构成的,它能维持液体的表面形貌,其特点是有弹性,很薄弱,受重力影响。C.在地球重力环境下,人们通常是无法在两个距离大于5mm的固体间建造一座“液桥”的,因为重力大于表面张力而将其破坏。D.影响“液桥”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地球引力、两个固体间的距离长短等因素,“液桥”大小与这两个因素的大小成正比。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主要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介绍了“液桥”现象的产生及其原理,凸显其科普性。B.材料二由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出话题,结尾段又列举许多现象,更能激发读者兴趣,引起对表面张力的关注和思考。C.一根重量很轻的针能长时间浮在水面,是因为针本身的重力很小,不足以对抗水的表面张力,重力突减时针则会下沉。D.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如“紧紧牵着手”“太活泼”等词语的使用,使得说明对象易被感知理解。6.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水的表面张力形成的原理。【答案】4.C5.C6.①由于水分子时刻处于运动状态,②在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下,③水面表层水分子少于内部的水分子,④因而表面水分子间的距离增大,⑤从而导致水分子间的吸力增大,⑥最终形成表面张力。【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这个‘液体桥’瞬间就可以形成液球”理解错误,原文是“我们发现:陆地上的液滴,到了‘天宫’就可以形成液球”;B .“液体表面有一层薄膜,这是由表面张力构成的”说法不当,文中说的是“这种表面张力让液体表面如同有一层很薄的弹性薄膜”,是一种打比方的说法,并不是真正的薄膜;D.“与这两个因素的大小成正比”说法不当,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液桥”的大小与地球引力成反比,与两固体间的距离成正比。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C.“重力突减时针则会下沉”说法不当,从材料二可知,其一,重力不会轻易改变;其二,假如重力突减,针也不会下沉。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就材料中对水表面张力形成的原理进行归纳整合。根据材料二第二段“这种表面张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一句的提示,可知后面的第二、三句主要介绍水的张力的形成原理,因此,需要对相应句子中的核心信息和关键要素加以筛选和概括,再整合成句即可。结合“水内部其实是由无数的水分子组成的,它们有两种基本的运动状态,那就是相吸和相斥,它们处在时时刻刻的运动中”概括出“由于水分子时刻处于运动状态”;结合“当周围的温度高时,它们的运动就快,温度低一些,运动就相对慢”概括出“在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下”;结合“水面表层的分子们动得太活泼,许多都跃出了水面,这就使得水面表层的水分子要比水里其他部位的数量要少”概括出“水面表层水分子少于内部的水分子”;结合“平衡就打破了,因为少,分子隔着很远,它们争先恐后地拉着对方,形成一种往里挤的力,里面的水越来越多,它们拉得越来越吃力”概括出“导致水分子间的吸力增大”。最终形成表面张力。(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跳海的陌生人 【俄罗斯】阿尔卡季·阿韦尔琴科一天傍晚,艺术家留明坐在海边的一块大石头上,观察了一个陌生人很久。只见那人一会儿犹犹豫豫地沿着岸边走来走去,一会儿又喘着粗气望着海水出神。终于,他偷偷瞟了一眼留明,脱下身上那件又脏又破的夹克衫,朝水里走去。留明惊慌地站起身来,大喊:“你要干什么?快回来!”陌生人回头看了他一眼,又小心翼翼地往前迈了一步。留明把这个企图自杀的家伙从海里拖出来并没费什么劲,因为这家伙站的地方水并不深,刚没过膝盖,而且他被留明拖着的时候,也没怎么挣扎。到了岸上,这个家伙抖了抖身上的水,朝艺术家伸出了湿漉漉的右手。“我叫帕姆帕索夫,”他很有礼貌地说,“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认识你很高兴,我叫留明,希望你以后不要再干这种傻事了。”帕姆帕索夫突然蹲在地上,双手捂住脑袋号啕大哭起来:“你为什么要救我?谁让你救我的?”留明友好地搂住他说:“你镇静镇静,再大的痛苦、再可怕的灾难,随着时间的消逝,也会被遗忘。”“我没什么灾难,”帕姆帕索夫把头垂下来说,“我只是衣食无着、破衣烂衫,羞于见人。”留明一听,放心了:“这算什么大事?我保证你能吃饱穿好。”“我不想接受别人的施舍。”帕姆帕索夫表情严肃庄重。“这怎么是施舍呢?等你赚到钱再还我好了。你现在就去我那儿吧。”留明把帕姆帕索夫安顿在画室的沙发上,每天供吃供穿,关心可谓无微不至。帕姆帕索夫心安理得地享用着一切。几天后,留明替帕姆帕索夫到处找起工作来,因为在一次谈话中,他听帕姆帕索夫提起想当作家。所以,留明在一家日报社给帕姆帕索夫找了个当编辑的工作。没想到帕姆帕索夫毫不领情。他耸耸肩说:“去报社,和文学打交道。哼,说得倒好听,现在那些报社,今天可能还有,明天说关就关了。我看出来了,你是烦我了,想早点把我打发走。”“天啊!”留明一时不知如何解释,“你这说的是哪里的话啊。我觉得你在家里挺无聊的,就想给你找点事做。”“谢谢!”帕姆帕索夫伸了个懒腰,“说实话,我还是喜欢工作的。没有工作对我来说,就像没有空气一样难受。要是能找到一份我喜欢的工作多好啊。我喜欢教育工作,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知识的种子,激起他们对科学的热爱,这是多么神圣的事业啊!”半个月后,几经努力,留明终于在一所学校找到一份当老师的工作。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帕姆帕索夫时,正在沙发上躺着看书的帕姆帕索夫莫名其妙地大笑起来:“让我去当老师?一个月就那么几个卢布,每天还得和那些小傻瓜们打交道,亏你想得出来。” 留明疑惑地说:“不是你自己说喜欢当老师吗?”帕姆帕索夫皱了皱眉,答非所问:“我看得出来,你觉得我是个负担。你说吧,现在是让我躺到铁轨上去呢,还是从窗户上跳下去?实际上,我应该是一个天才的雕塑家,我那么热爱创作。假如我有自己的工作室、工具,有黄金和宝石的话,肯定能创作出伟大的传世杰作来。”帕姆帕索夫迟迟不肯离去,留明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不堪重负。帕姆帕索夫每天除了吃就是睡,留明则要打理两个人的衣食,为此,留明已经戒了烟酒,况且家里的烟酒早就让帕姆帕索夫消灭光了。留明有个女同学,酷爱留明的画,偶尔也来留明家看他作画、一起赏画。一天,留明去商店买颜料回来,一进门就听见画室里女同学说话的声音:“我不是来找你的,我是来看留明的。你放开我。”留明恨得咬牙切齿:“这个无赖吃我的,穿我的,住我的,连我的女同学也敢欺侮。”送走女同学,留明面对一脸若无其事的帕姆帕索夫,严肃地说:“请你明天早晨离开我家。”“那你为什么要救我?”帕姆帕索夫大吃一惊,“你救了我又把我赶出去,你真做得出来。”说完,他把脑袋放回枕头上。不一会儿,均匀的鼾声再度响起。第二天早晨,帕姆帕索夫醒来后心情依然不错,好像把昨晚留明说的话忘光了。“起来了?”留明已经站在画架前画画了,“你还记得我说的话吧?你现在就可以走了。”帕姆帕索夫的脸一下子白了,他说:“你这是认真的吗?你要把我再推回大海里去吗?”“你愿意跳海就尽管跳好了,我连手指头也不会再动一下,而且你也不会真跳。”“我不会真跳?那你等着瞧吧。”“好啊。我现在就去亲眼看看,你是怎么沉到大海里去的。”两个人一起走出家门。帕姆帕索夫站在岸边,转身看着留明,阴沉着脸问:“你真想让我进去?”“进去吧。”留明说完,冷漠地走开了,远远坐在一块石头上,故意不再看他。不久,有两个散步的人走过来。帕姆帕索夫抓住时机,把他的跳海秀又娴熟地表演了一番。当那两个散步的人架着帕姆帕索夫的胳膊把他领走时,留明又听见帕姆帕索夫说:“我不想接受别人的施舍。”(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按时间顺序叙述艺术家留明与“跳海的陌生人”帕姆帕索夫的故事,两人人物形象互为映衬、鲜明生动。B.小说中帕姆帕索夫“衣食无着、破衣烂衫”却耻于付出汗水,富有理想却不愿践行,其双重人格令人既同情又不齿。C. 小说结尾帕姆帕索夫上演的“跳海秀”,在开头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对其有精彩的描写,如此安排,首尾呼应且富有条理。D.小说中“我不想接受别人的施舍”这句话,帕姆帕索夫说过两次,语境不同,而带给艺术家留明的心理感受亦不相同。8.“情感是微型小说的魂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明概括并分析留明对帕姆帕索夫的情感(态度)变化及原因。9.“标题是小说的眼睛。”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本文以“跳海的陌生人”为标题的妙处。【答案】7.B8.情感(态度)变化:同情→怀疑→不堪其扰→恼怒→憎恶鄙视原因:①同情:面对陌生人帕姆帕索夫的跳海轻生,留明非常惊慌并果断施救,他不希望一个鲜活的生命无意义地逝去。②怀疑:留明两次为帕姆帕索夫介绍工作,都被其拒绝,他非常疑惑不解,因为帕姆帕索夫的言行举止很不一致。③不堪其扰:帕姆帕索夫迟迟不肯离去,留明不堪其扰,因为他每天无所事事,这使留明精神上和经济上都不堪重负。④恼怒:留明的女同学来看留明,帕姆帕索夫趁留明不在欺侮她,留明深为恼怒,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并下了逐客令。⑤憎恶鄙视:最后留明对帕姆帕索夫“表演”跳海的行为充满鄙视。9.①助力情节安排,故事主要情节围绕这位“跳海的陌生人”帕姆帕索夫而展开。②凸显人物形象,小说中留明与跳海人帕姆帕索夫素昧平生,对他自然是陌生的;帕姆帕索夫被收留后,随着接触增多,帕姆帕索夫好高骛远、浮夸寡义的行径使留明对他日渐陌生。③暗示小说主旨,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一些生计艰难而又躺平的人猥琐而可怜的一面,救助他们应当先扶其志而非滥施爱心,以“跳海的陌生人”为题令人警醒。④以“跳海的陌生人”为标题设置了一个大大的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富有理想”错误。他对留明所说的“想当作家”“想当老师”“应该是一个天才的雕塑家”的话语,只是其夸夸其谈,“忽悠”留明的谎言,与“富有理想”无关。“双重人格”亦不正确,这些外在表现是帕姆帕索夫伪装出来的,并非双重人格的表现。故选B。【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小说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及其原因的能力。作答时应当在整体感知小说思想内容和情节发展的基础上,紧扣题意,理清留明与帕姆帕索夫交往中的重要“节点”,理解每个“节点”上留明对帕姆帕索夫情感(态度)变化及其原因;将这些重要“节点”上留明对帕姆帕索夫情感态度及其原因联系起来,“情感态度及其原因”发生变化的过程也就一目了然了。由“留明惊慌地站起身来,大喊:“‘你要干什么?快回来!’”“留明把这个企图自杀的家伙从海里拖出来并没费什么劲”“留明友好地搂住他说:‘你镇静镇静,再大的痛苦、再可怕的灾难,随着时间的消逝,也会被遗忘。’”分析可知,面对陌生人帕姆帕索夫的跳海轻生,留明非常惊慌并果断施救,他不希望一个鲜活的生命无意义地逝去。此时,留明对帕姆帕索夫的情感是同情。由“留明在一家日报社给帕姆帕索夫找了个当编辑的工作”“没想到帕姆帕索夫毫不领情”“半个月后,几经努力,留明终于在一所学校找到一份当老师的工作。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帕姆帕索夫时,正在沙发上躺着看书的帕姆帕索夫莫名其妙地大笑起来”“留明疑惑地说:‘不是你自己说喜欢当老师吗?’”分析可知,留明两次为帕姆帕索夫介绍工作,都被其拒绝,他非常疑惑不解,因为帕姆帕索夫的言行举止很不一致。此时,留明对帕姆帕索夫的情感是怀疑。由“帕姆帕索夫迟迟不肯离去,留明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不堪重负。帕姆帕索夫每天除了吃就是睡,留明则要打理两个人的衣食,为此,留明已经戒了烟酒,况且家里的烟酒早就让帕姆帕索夫消灭光了”分析可知,帕姆帕索夫迟迟不肯离去,留明不堪其扰,因为他每天无所事事,这使留明精神上和经济上都不堪重负。此时,留明对帕姆帕索夫是不堪其扰。由“一天,留明去商店买颜料回来,一进门就听见画室里女同学说话的声音:‘我不是来找你的,我是来看留明的。你放开我。’”“留明恨得咬牙切齿:‘这个无赖吃我的,穿我的,住我的,连我的女同学也敢欺侮。’”“送走女同学,留明面对一脸若无其事的帕姆帕索夫,严肃地说:‘请你明天早晨离开我家。’”分析可知,留明的女同学来看留明,帕姆帕索夫趁留明不在欺侮她,留明深为恼怒,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并下了逐客令。此时,留明对帕姆帕索夫恼怒。由“‘好啊。我现在就去亲眼看看,你是怎么沉到大海里去的。’”“‘进去吧。’留明说完,冷漠地走开了,远远坐在一块石头上,故意不再看他。不久,有两个散步的人走过来。帕姆帕索夫抓住时机,把他的跳海秀又娴熟地表演了一番”分析可知,最后留明对帕姆帕索夫“表演”跳海的行为充满鄙视。此时,留明对帕姆帕索夫充满憎恶鄙视。【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作用的能力。成功的小说都有一个好的标题。标题如同小说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读者能窥见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之一斑。即如本篇,以“跳海的陌生人”为题,其在安排故事情节、凸显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旨等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情节上看,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跳海的陌生人”帕姆帕索夫展开,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小说中的留明与跳海人帕姆帕索相遇于一个傍晚的海边,二人素昧平生,对他自然是陌生的;帕姆帕索夫被收留后,随着接触增多,留明发现帕姆帕索夫好高骛远、浮夸寡义,他的跳海只是一场作秀;留明对他了解越深入越陌生。从小说的主旨来看,跳海人帕姆帕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通过假装跳海来博得别人的同情从而以此苟且偷生;他处于社会底层,生计艰难却只想不劳而获,既躺平又无赖猥琐。以“跳海的陌生人”为题,令人警醒,救助他们应当先扶其志而非滥施爱心。从阅读的效果来看,以“跳海的陌生人”为标题设置了一个大大的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汉桓帝永寿三年春,居风令贪暴无度,县人朱达等与蛮夷同反,攻杀令,聚众至四五千人。四月,进攻九真,九真太守兒式战死。诏九真都尉魏朗讨破之。闰五月,日有食之。京师蝗。或上言:“民之贫困以货轻钱薄,宜改铸大钱。”事下四府群僚及太学能言之士议之。太学生刘陶上议曰:“当今之忧,不在于货,在乎民饥。窃见比年已来,良苗尽于蝗螟之口,杼轴空于公私之求。民所患者,岂谓钱货之厚薄、铢两之轻重哉!就使当今沙砾化为南金,瓦石变为和玉,使百姓渴无所饮,饥无所食,虽皇、羲之纯德,唐、虞之文明,犹不能以保萧墙之内也。盖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故食为至急也。议者不达农殖之本,多言铸冶之便。盖万人铸之一人夺之犹不能给况今一人铸之则万人夺之乎虽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役不食之民使不饥之士犹不能足无厌之求也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则百姓不劳而足。陛下愍海内之忧戚,欲铸钱齐货以救其弊,犹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水、木,本鱼鸟之所生也,用之不时,必至焦烂。愿陛下宽锲薄之禁,后冶铸之议,听民庶之谣吟,问路叟之所忧,瞰三光之文耀,视山河之分流,天下之心,国家大事,粲然皆见,无有遗惑者矣。伏念当今地广而不得耕,民众而无所食,群小竞进,秉国之位,鹰扬天下,鸟钞求饱,吞肌及骨,并噬无厌。诚恐卒有役夫、穷匠起于版筑之间,投斤攘臂,登高远呼,使愁怨之民响应云合,虽方尺之钱,何有能救其危也!”遂不改钱。(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十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盖万人铸之一人/夺之/犹不能给/况今一人铸之/则万人夺之乎/虽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役不食之民/使不饥之士/犹不能足无厌之求也/B.盖万人铸之/一人夺之/犹不能给/况今一人铸之/则万人夺之乎/虽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役/不食之民/使不饥之士/犹不能足无厌之求也/C.盖万人铸之一人/夺之/犹不能给/况今一人铸之/则万人夺之乎/虽以阴阳 炭/万物为铜役/不食之民/使不饥之士/犹不能足无厌之求也/D.盖万人铸之/一人夺之/犹不能给/况今一人铸之/则万人夺之乎/虽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役不食之民/使不饥之士/犹不能足无厌之求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窃见比年已来”与“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比”字含义相同。B.“杼轴空于公私之求”与“陵降,不敢求武”(《苏武传》)两句中的“求”字含义不同。C.“盖民可百年无货”与“覆盖周密无际”(《张衡传》)两句中的“盖”字含义不同。D.“并噬无厌”与“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两句中的“厌”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风县的县令贪污暴虐无度,以致县里的百姓和蛮夷联合起来反叛,这给他招来杀身之祸。后来反叛的县民,又被魏朗率领军队镇压。B.遭遇天灾人祸,有人上书说人民的贫困是由于当下所铸造的钱币太轻太薄,应该改铸大钱;可刘陶认为百姓吃饭才是最急迫的问题。C.刘陶看到了地里的庄稼被蝗虫吃光、民间的布匹被朝廷和官吏搜刮一空、老百姓缺吃少穿等情形,指出改革吏制才是社会稳定的国家大计。D.刘陶认为,要想使得民众富足,物产丰饶,在于停止征役,禁止掠夺;如今田地虽然宽广却得不到耕种,人民虽然很多却得不到食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陛下愍海内之忧戚,欲铸钱齐货以救其弊,犹养鱼沸鼎之中。②使愁怨之民响应云合,虽方尺之钱,何有能救其危也!【答案】10.D11.A12.C13.①(如果)陛下哀怜天下百姓的忧愁,想改铸钱币,聚集资财,用来拯救时弊,这就犹如将鱼养在盛着开水的锅中。②使忧愁怨恨的人民像回声一样应和,如云一样聚集,(到那时候)即使有一尺见方的钱币,又怎能挽救他们的危亡!【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何况现在是一个人铸钱,而有一万个人来掠夺!即使把天地间的阴阳二气都当作炭火,把万物都当成铜,驱使不吃饭的人民,使用不饥饿的役夫,仍不能满足永无止境的需求。“一人”是“夺之”的主语,二者不能分开,排除AC; “役”“不食之民”是动宾结构,二者不能分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含义相同”错误。连续/等到。句意:我私下看到,连年以来。/等到离开的时候,用手关门。B.索求/访问。句意:民间所织的布匹都被朝廷和官吏私人搜刮一空。/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C.句首发语词,不译/容器的盖子。句意:人民可以有一百年不用钱币。/盖着的盖子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D.都是“满足”的意思。句意:把人民一口吞下,而仍不能满足。/暴秦的欲望不会满足。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C.“指出改革吏制才是社会稳定的国家大计”错误,原文有“议者不达农殖之本”的表述,可见农业生产才是社会稳定的国家大计。故选C。【13题详解】本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愍”,哀怜之意;“齐货”,聚集资财;“以”,表目的,用来。②“云”,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虽”,即使;“何……也”,反问语气。参考译文: 汉桓帝永寿三年的春天,居风县县令贪污暴虐没有限度,县民朱达等和蛮夷联合反叛,攻打县城,杀死县令,聚集群众四五千人。四月,进改九真郡,九真郡太守兒式战死。桓帝下诏,命九真郡都尉魏朗率军将朱达等击败。闰五月,出现日食,京都洛阳发生蝗灾。有人上书说:“人民所以贫困,原因在于钱币的重量太轻,厚度太薄,应该改铸大钱。”奏章交付给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等四府的官员以及太学中有见解的学生,共同讨论。太学生刘陶上书说:“我们当前面临的忧患,不在于钱币,而在于人民饥荒。我私下看到,连年以来,茂盛的庄稼都被蝗虫和螟虫吃光,民间所织的布匹都被朝廷和官吏私人搜刮一空。人民所忧患的,难道是钱币的厚薄和铢两的轻重吗?即令当前能把沙砾化作南方出产的黄金,把瓦片变成和玉,而让百姓渴了没有水喝,饿了没有饭吃,即使有天皇氏、伏羲氏的纯洁美德,唐尧和虞舜的清明政治,仍不能保证宫室门屏之内的安全。人民可以有一百年不用钱币,不可以有一天饥饿,所以吃饭才是最急迫的问题。主张改铸钱币的人,不了解农业生产是国家的根本大计,多数只说改铸钱币的好处。但是,如果一万个人铸钱,一个人掠夺,仍是不能满足。何况现在是一个人铸钱,而有一万个人来掠夺!即使把天地间的阴阳二气都当作炭火,把万物都当成铜,驱使不吃饭的人民,使用不饥饿的役夫,仍不能满足永无止境的需求。要想使民众富足,物产丰饶,最要紧的在于停止征役,禁止掠夺,则百姓不必劳苦而自然富足。(如果)陛下哀怜天下百姓的忧愁,想改铸钱币,聚集资财,用来拯救时弊,这就犹如将鱼养在盛着开水的锅中,让鸟栖息在燃烧着烈火的树木之上。水和树木,本来是鱼和鸟赖以生存的,用的不是时候,一定会被烧焦煮烂。希望陛下放宽刻薄的禁令,暂缓实行改铸钱币的建议,倾听民间百姓流传的评议时政的歌谣和谚语,询问路旁老人的忧患,观察日、月、星辰等三光的变异,察视山峰崩裂和河水干涸的警告。天下人民的心愿,国家急需办理的大事,就可以看得明明白白,没有遗漏和疑惑的地方。我想到,当今田地虽然宽广却得不到耕种,人民虽然很多却得不到食物。众小人争相抢夺官爵,掌握国家的高位,犹如兀鹰凶残而横行天下,犹如飞鸟掠夺而贪婪无厌,连皮带骨,把人民一口吞下,而仍不能满足。我确实担心役夫和穷困的工匠会突然从版筑之间崛起,扔掉斧头,捋衣出臂,登高向远方呐喊,使忧愁怨恨的人民像回声一样应和,如云一样聚集,(到那时候)即使有一尺见方的钱币,又怎能挽救他们的危亡!”于是不改铸钱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三首(其一)刘辰翁①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休回首,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东风似旧。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君且住,草草留君剪韭②。前宵更恁时候。深杯欲共歌声滑,翻湿春衫半袖。空眉皱,看白发尊前,已似人人有。临分把手。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②草草留君剪韭:语出杜甫《赠卫八处士》“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酒边留同年徐云屋”说明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词作,而送别对象是词人的同龄人徐云屋。B.“相逢”句言饯别,“相逢”两字暗示两人同在客地邂逅,不久又要分别,不妨举杯以遣离愁。C.“剪韭”源出杜诗,词中指词人挽留老朋友,虽没有珍馐以待客,但两人的关系却更显亲密。D.“临分把手”的细节突出恋恋不舍的别情,显示友情之重;“叹”字领起长句煞尾,气脉贯通。15.清末词论家况周颐认为本词“情辞跌宕”(《蕙风词话》)。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案】14.A15.况周颐所言“情辞跌宕”,意谓本词思想感情丰富复杂,且富于变化,具体表现为:①抒写离情开阖有致:上片把盏叙旧,叙写客中送客的愁思,下片请朋友“且住”“临分把手”叹何时再会,抒写依依送客之情。 ②叙写友情浓墨重彩:回忆“少年”时期彼此结识于杭州,共赏西湖美景:而今把酒论文赏曲,友情之深厚不言自明。③表达情感深沉内敛:当年“少年”今成“白发”“憔悴人”,光阴流逝、年华老去、功业无成的人生伤痛,读之让人不由心生恻隐。【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A.“送别对象是词人的同龄人徐云屋”错误。词中“同年”并非指年龄相同,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为“同年”。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况周颐所言“情辞跌宕”的内涵。其次,要准确理解词作的内容,全面理解作者所抒写的思想感情和抒写思想感情的技巧。最后,结合词句,从不同角度进行准确概括与简要分析。况周颐所言“情辞跌宕”,意谓本词思想感情丰富复杂,且富于变化。首先表现在抒写离情开阖有致。上片写自己客中送客的愁思。“怎知他、春归何处”为首句,点明饯别时在暮春,同时渲染出的春光不再的惜春惆怅之感,为抒写离情作铺垫。“相逢”句言饯别,而“相逢”两字,暗示两人同在客地邂逅,然而不久又要离去,不妨金樽流转,以遣离愁。下片写依依送客之情,同时又兼及自己。“君且住”两句,表明挽留惜别之意。“临分”四句,写宴散作别。这句说握手作别而又恋恋不舍,又道情谊之重。其次叙写友情浓墨重彩。“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两句入回忆,刘辰翁于理宗景定三年至临安赴进士试,因以结识同年徐云屋,当时正值而立之年,与今相较,可谓“少年”。自初识“西湖烟柳”至今,不觉已过多年,不料仍是漂泊天涯,仍逢西湖烟柳,故云天涯恨“长结”于“西湖烟柳”之上。“临分把手。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而今把酒论文赏曲,友情之深厚不言自明。最后表达情感深沉内敛。“憔悴人归后”,“憔悴”反衬上文“少年”,昔日的“少年”而今已至于“憔悴”,补足“天涯恨”之深。“空眉皱,看白发尊前”,“白发”承前“少年”和“憔悴”,但一为反衬,一为正衬,如此笔法在于强调主客双方都已年华不再,而都又事业不成,让人扼腕浩叹,读之让人不由心生恻隐。注意:组织答案时,可以先概括,后分析;可以先分析,后概括;也可以边分析,边概括。要注意防止漏答或重复作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都是借写猿的叫声来烘托自己心境的悲凉。(2)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君子凭借学习才能突破自身局限,而庄子的《逍遥游》则认为只有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才是没有凭借,达到真正的自由。(3)古人写诗词善于从大自然取材,常以“星”作为重要意象来营造特定意境或寄寓感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风急天高猿啸哀②.杜鹃啼血猿哀鸣③.(若夫)乘天地之正④.(而)御六气之辩⑤.星垂平野阔⑥.月涌大江流/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日星隐曜,山岳潜形/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啸、鹃、御、辩、涌、乌鹊、曜。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越来越冷,丁香树只余纤纤弱枝。我常常在蛋糕店遇见这对父子,我发现,儿子没有安全感,只要离开父亲几步,就会①,说话也变得语无伦次。爸爸让他买东西,老夫妇每次都会鼓励他,他成功后,父亲会向老夫妇以及后面耐心等待的客人再三道谢。他说,儿子特别喜欢这间店,这是他能记得的最远的地方。出来的时候,男孩喜欢站在丁香树下,与树比一比身高,老奶奶逗他:“谁高呀?”男孩大声回答:“我高!”这时候,他很像一个普通人。爸爸渐渐拉开与儿子的距离,每次似乎只有一步,后来,他退到店外。儿子时不时扭过身子,见父亲就在丁香树下,便长吁一口气,抹抹鼻尖上的汗。一个春天的周末,男孩居然独自来到蛋糕店,我不禁一喜,见他②,又隐隐担忧,今天顾客特别多,有个小女生过生日,丁香树下的两张桌子被拼到一起,坐满了笑语盈盈的小伙伴。店主一个人忙,他说老妻在楼上,怎么叫都不肯下来,又在为丁香树不开花的事不高兴了,为了给她个惊喜,已经找人来挖树了。男孩神色愈发紧张,嘴唇哆嗦着,③,只是摇头。最后男孩缓缓张开双臂,蹲下去,再站起来。一句话哽在胸口,如一朵花哽在枝丫,他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达。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答案】17.①惊慌失措②忐忑不安③欲言又止 18.①文中把小男孩想说话却说不出来,一句话堵在胸口的样子,比喻成一朵花将开而未开,卡在枝丫间的样子。②由此引发了读者的联想,化抽象为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语言表达形象生动。【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由上文“儿子没有安全感”可知,此处是说儿子只要离开父亲几步,就会害怕紧张,以至不知所措、失去常态,所以应该用成语“惊慌失措”。意思是:害怕紧张,以至不知所措、失去常态。第二空,由下句“又隐隐担忧”可知,此处是说男孩心神不定,所以应该用成语“忐忑不安”。意思是: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第三空,由上句“嘴唇哆嗦着”和下句“只是摇头”可知,小男孩想说话又停止不说,所以应该用成语“欲言又止”。意思是:想说又停止不说,形容有难言的苦衷。【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由上文“男孩神色愈发紧张,嘴唇哆嗦着,欲言又止,只是摇头。最后男孩缓缓张开双臂,蹲下去,再站起来”可知,文中把小男孩想说话却说不出来,一句话堵在胸口的样子,比喻成一朵花将开而未开,卡在枝丫间的样子。表达效果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把小男孩想说话却说不出来的样子展现出来,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语言表达形象生动,由此引发了读者的联想。(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还在学谷爱凌每天睡眠10小时吗?新研究表明:不必强求,你的基因①。有的人每天睡8小时还远远不够,可有的人睡5个小时却绰绰有余。一些人天生就将睡眠集中在一个有效的时间窗口中,每晚只睡4~6小时就能保持精力充沛。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家族性自然短睡眠者,这类人群拥有令人“羡慕嫉妒恨”的高效睡眠能力,每晚睡觉时间多在4~6小时。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这类人群基因组中的5个基因,这些基因在实现这种高效睡眠方面发挥了作用。对一般人来说,②,因为睡眠不足会加速神经退化。但对家族性自然短睡眠者来说,大脑在更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睡眠任务。换句话说,睡眠时间较少,③。 研究表明,优质睡眠可以成为抵御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盾牌。了解睡眠调节的生物学基础有助于研发解决睡眠障碍问题的药物。此外,改善人的睡眠可能会维护幸福感,提高每个人的时间质量。但追寻涉及其中的众多基因则道阻且长,研究人员视其比作“拼凑出一千块拼图”的漫长游戏。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文中画波浪线处称“时间”为“窗口”很恰当,请结合文本简要说说你的理解。21.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9.①影响着所需睡眠的时长②保证睡眠时长(充足)是至关重要的③不一定就等同于睡眠不足20.①从内容表达的角度看,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时间”,特指某些人能够保持精力充沛而天生只需保持的每晚4~6个小时的睡眠时长。②从辞格使用的角度看,画波浪线处将“时间”比喻为“窗口”,形象地说明透过某些人相对较少的睡眠时间可知其睡眠的较高质量。21.①将“维护”修改为“维持”;②将“其中”移至“涉及”前;③将“视”修改为“将”。修改后的句子为:改善人的睡眠可能会维持幸福感,提高每个人的时间质量。但追寻其中涉及的众多基因则道阻且长,研究人员将其比作“拼凑出一千块拼图”的漫长游戏。【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从语脉上看,第一处横线上所填内容,承接其前句,同时引发其后两个分句不同的人对睡眠时长的不同需求。据此给出答案①“影响着所需睡眠的时长”。第二处横线前的“对一般人来说”及横线后的“因为睡眠不足会加速神经退化”的语句,说明对一些人来说,睡眠时长很重要,会影响身体健康。据此给出答案②“保证睡眠时长(充足)是至关重要的”。第三处横线上所填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小结,根据第三处横线前的句子“大脑在更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睡眠任务”及“换句话说”等词句的意思可知,“睡眠时间较少”对于有些人来说并非传统认识中的“睡眠不足”。据此给出答案③“不一定就等同于睡眠不足”。【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体悟语言表达特点的能力。 理解句子的表达特点不能离开语境。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文中画线处“时间”的含义;其次,在此基础上,准确理解“时间窗口”这一比喻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根据文意“一些人天生就将睡眠集中在一个有效的时间窗口中,每晚只睡4~6小时就能保持精力充沛”可知,“时间”,特指某些人能够保持精力充沛而天生只需保持的每晚4~6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时间窗口”一句将“时间”比喻为“窗口”,透过“窗口”,我们可以看见某些内部的东西,而这个一部则形象地说明透过某些人相对较少的睡眠时间可知其睡眠的较高质量。【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三处(种)语病:一是动宾搭配不当,“维护……幸福感”不搭配,需将“维护”修改为“维持”;二是语序不当,导致表意不明,需将“其中”移至“涉及”前;三是介词“将”误用为动词“视”,导致句中“视其”与“比作”句式杂糅,将“视”修改为“将”即可。修改后:改善人的睡眠可能会维持幸福感,提高每个人的时间质量。但追寻其中涉及的众多基因则道阻且长,研究人员将其比作“拼凑出一千块拼图”的漫长游戏。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这样叙述三家分晋的过程的:晋氏衰落,六卿掌权,其中赵卿灭掉范、中行氏后,又联合韩、魏灭掉了强敌智氏。由此,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在品评赵、智得失时,司马光认为赵简子得于选择贤德的赵无恤为继承人,而智宣子失在选择才能卓越却不仁的智瑶为继承人,继而发出感慨:“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对“才”和“德”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这对我们当代年轻人的成才之路具有深刻启发,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就人才成长时“德”与“才”的关系来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德才兼备,方为人才 翻开历史厚重的书页,晕染一点浓酽的墨。细听历史跫音,先贤对于人才的睿语仍回响在耳畔。思考三家分晋的历史,司马光告诫我们: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谆谆告诫言犹在耳,千余年后的今天,我仍然坚定地相信:唯德才兼备,方为人才。德,才之基也。奠德,方可发。“欲载岳岳千仞之气概,必先具谡谡松风之德操。”正如陶行知所言,人的德行,是人能扎根于社会的根基。没有德行的才能,宛如风中残烛,无基危楼,不必等风雨袭来,总是要空自委落成尘的。天才化学家哈伯,不乏才华成就,用空气合成了氨。可就是这样一个天才,制造出了各种毒气用于战争,造成百万人死亡,被后人咒骂为恶魔。究其根源,终是其德行未成。德行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引领我们通向光明。没有它,我们只能在黑夜中盲目奔波,走再远,终是徒劳。所以,有了德行的奠基,我们才能迈步前行。才,德之缀也。积才,以致远。巴尔扎克曾说:“聪明才智是拨动社会的杠杆。”诚如此言,若一个人空有德行却是樗栎庸才,那么他终归只能原地踏步,空空望着彼岸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才能是我们有了德行奠基后前行的动力,只有有了足够的才能,我们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历程熠熠生辉。丹青卷上留墨痕,回首历史见才能之著。屈原以自己无与伦比的才华,投入亘古诗篇的绵延处,方得以捧出《离骚》的每一笔韵味:历史笔触刻当下,留心现在看才能之效。天眼昭昭,是南仁东以绝世之才能,破晓寰宇万象,成就浩渺深处的那道紫电青霜。他们都在德的铺垫下,借助才能,走到了人生的新高度,书写了一段段传奇。因此,有了才能,我们才能走得更远。德才兼备,方为贤能。信步历史甬道,五千年沧桑尽回首。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每个人似海面上一叶叶扁舟。我们以德行扬帆,以才能为桨,“中流击水”,踔厉奋发,才能在这个时代行稳致远。“奔波中心灰意淡,路上纷扰波折再一弯。”这个世界固然处处遍布坎壈,但是我们依旧可以用德行和才能强化自己,擘画人生蓝图,成为新时代的真正贤能。便似那星辰开道,纵然荆天棘地,我们不枉此行。心如逆旅,一苇以航。我们拨回思绪万千,聚焦于这个“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的时代,我们才能理解只有德才兼备,才叫贤能。我们的视野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有朝暾夕月,落崖惊风,还有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未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部分首先介绍了三家分晋的事情,其次展示了司马光对赵、智得失的点评,并直接引用其文字“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提示写作立意。要正确认识“德”“才”二者之间的关系。资,是辅助的意思,帅,是统领的意思,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都把人的道德看成是第一位的,当然也希望多出现有才之人。所以我们的一般认识是:有才能会令人羡慕,有道德会让人尊敬,德才兼备则会使人崇拜。自古至今,历朝历代贤明的治国者大多倡导“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周公力主“惟听用德”,孔子强调“为政以德”,史学家司马光则提出“取士之道,当以德行为先”。故育人、用人之道在辨识,才不等于德,德不足而才有余,为祸尤烈。人才培养一定是立德树人相统一的过程。人无德不立,树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青年成才要自觉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做到明大德、晓大义、通大智。只有当德行和才干相辅相成时,一个人才会走得更高更远。好的德行足可以聚人成事,也可以补能力之稍逊,反之,能力永难补德行上的亏陷。世间技巧无穷,唯有德者可屹立于不倒。写作时,可以论述“德”和“才”两方面都很重要,也可以论述成“德”在“才”先。如肯定要德才兼备,可由概述材料提出论点,然后从以下三方面论述:有德无才,成仁而不全人也;有才无德,枉为人也;德才兼备,为人之大成者。写作时既可以大量引用名言来论证,也适合举例或者正反对比论证。立意:1.才德兼备,立志成才。2.德才兼备,以德为先。3.以德之水,育才之花。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南省商丘市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豫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豫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豫北名校普高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测评联考试题(一)(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摸底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百所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顶级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7 21:00:02
页数:22
价格:¥3
大小:161.4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