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年度髙二上12月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笔者看来,当代中国似乎正在另辟蹊径。文化在继承和创造上讳莫如深,只在肤浅、入世一途着力,深度和广度干瘪萎缩。看电视节目可知,虽然频道上百,也还是有限,不看者是大多数,在他们,麻将和拜物也可以排遣生命之无聊,就算是玩物丧志,其好玩程度也超过为拜物而说教的娱乐节目、为正确而说教的谍战肥皂剧。现代中国之精神生活,如果去除小资文化营造的充斥于媒体、旨在鼓励拜物的文艺腔,其实最普遍最具影响力的是麻将和拜物。(选自于坚《麻将声里听中国》,有删改)材料二:相声之所以采取最简易(也是最高妙)的对话聊天方式,其实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整合与沉积过程。文学史家们早就指出唐代由“参军”“苍鹘”扮演,“咸淡见义”“一主一从”的“参军戏”,就是“古代的相声”。但“参军戏”并没有直接向现代相声形式发展,而是从宋代“滑稽戏”开始,便向戏剧靠拢了。直至清末民初,相声才在吸纳诸多民间说唱技艺的根基上从戏曲中脱颖而出,从行当角色变为艺人本我,从情节的噱头变成叙述或评点的包袱,极大地提升了我们民族的喜剧意识。形式的背后是内容观念。数百篇的传统段子,几乎覆盖了近世以来北方市民生活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同是“性—情—理—心”这一群落文化心理纵向深入的过程。物态文化源于性。“食色性也”,这是人们生存的需要。传统段子展示了近世以来市民意识中比“天理”更重要的“人欲”。不是羞羞答答而是无所顾忌,不是蹙眉颦泣而是笑脸高扬。并且,在欲望不能满足的“悲剧性”中,凸显人性被扭曲的“喜剧性”。《梦中婚》做梦娶媳妇的幻觉、《醋点灯》无钱打油的荒唐,无不在“含泪的笑声”中嘲弄、批判现实。
行为文化依于情。传统相声的世俗性决定了它要“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延揽人际行为的一切方面。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渗透一切人际关系。父子、夫妻、兄友的伦理秩序因世道骤变变得尔虞我诈、虚情假意。《化蜡扦》《五人义》等深刻揭示了伪善的可鄙、陋俗的可笑。制度文化据于理。“人理”就是“天理”。传统相声比近世任何一部谴责小说都毫不逊色地展示了这丑陋卑劣的社会变态:《贼说话》——“贼”没偷成反而“被偷”,《小神仙》举世皆穷唯江湖术士发迹变泰,描绘着人心不古的一切。精神文化归于心。传统段子在《当论》《酒论》《赌论》《哭笑论》这诸多“论”中,抒发并释放了市民的愁绪,表述了人们朝不虑夕、六神无主的生存尴尬。《当论》揭露以实物为抵押的高利贷者,是怎样乘人之危不择手段地敲诈勒索。一件皮袄到了当铺往往被贬得一文不值。各种生意,无论是大是小,都以损人利己为目的。讽刺是传统相声的光华。传统相声的讽刺由情及理,以理驭情,始终遵循“婉而多讽”的方式。即使对贪官污吏的讽刺,也能令人感到铸就其性格堕落的社会和历史阴影。传统相声还充满着自嘲和自省精神,就在这一省一嘲之间坦露胸怀,寻找心灵的自由,“引起疗救的注意”。显然,作为市民艺术的传统相声,始终在世俗的沟壑里滚动,沾染上许多旧世界的尘埃不足为怪。尤其是深入骨髓的“小市民”趣味,更是其致命的地方;但情趣的提高,当伴随整个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摘编自薛宝琨《传统相声和相声传统》)材料三: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随着时空距离的不断压缩、时尚流行的全球同步化,特别是数字化的泛在式存在,使我们越来越难以界定“我是谁”“什么是我们的文化认同”。面对日益碎片化的文化现实,人们越来越把目光聚焦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然而,年青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有所下降。其实,并非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够,也不能抱怨年轻人静不下心。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档。要让今天的年轻人接受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重新回到私塾念“子曰”“诗云”不太可行,所以如何找到现代化传承之道至关重要。比如,正在播出的原创文化探秘类节目《七十二层奇楼》,就将探险寻宝的模式移植到了对传统文化的探寻中,年轻的观众通过观看节目,既满足了好奇心,也完成了一段对传统文化追根溯源的旅程。这个节目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的点点滴滴,涉及文化遗产、民间传说、传统工艺、诗词歌赋,时间上更是从先秦跨越至明末清初。节目制作团队解读文化、解开谜题的过程让年轻观众在不知不觉之中培养起文化自信。
(摘编自《光明日报》,《传统文化应实现当代传播》)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史家们指出,我国古代就有相声,如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滑稽戏”等,现代相声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形成于清末民初。B.传统相声内容几乎覆盖了近世以来北方市民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这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在吸纳诸多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C.传统相声的精华在于讽刺。这种讽刺有情有理,并且能波及造成被讽刺者性格堕落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渊源。D.传统相声中既有传统艺术,也有世俗糟粕,尤其是“小市民”趣味,是其致命的地方,影响着整个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另辟蹊径”写出了当代中国人在文化的继承和创造上变得肤浅、入世,深度和广度干瘪萎缩。B.传统相声中的行为文化依于情。经常揭示父子间、夫妻间等尔虞我诈的冷酷现实,这种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渗透入一切的人际关系,决定了传统相声的世俗性。C.制度文化据于理。“人理”就是“天理”。传统相声毫不逊色地展示了这丑陋卑劣的社会变态。D.传统相声是市民艺术,传统段子覆盖的物态文化源于人们生存的需要,相声在“含泪的笑声”中反映“人性”和“人欲”,嘲弄、批判现实。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文化是个抽象的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包罗万象。诸子百家学说、文人画、相声等都是传统文化的内容。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经由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才能活在现代,逐渐为年轻人所接受、热爱。C.也有一些人担心,电视节目运用现代化的视听手段,是否会喧宾夺主,降低观众对表现对象——传统文化的关注度。D.从小在视觉文化环境中浸润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对于视觉文化的青睐,让一些人不解,让很多人迷惑。4.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5.在今天,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传承?请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温锅刘正权黑王寨的人,不是老门老户,很少有人知道温锅是咋回事。老门老户,年纪四十以下的,知道温锅是咋回事的人,也不多。陈六是个例外,四十岁以前就晓得温锅是咋回事,还经常温锅来着,不管你是老门老户,还是外地落户到黑王寨的。这跟他的身份有关,他是村主任。谁个起新房,搬新家,会少了他呢?无形中,帮人家给温锅了。温锅是黑王寨祖上传下的一项习俗,过去人穷,起个新房不把家底折腾个大窟窿的基本没有,眼面上的东西会咬着牙添置,余下的都将就对付着使唤。民以食为天,灶上的东西叫主家作了难,经常有人在起的新房里弄个破炉子破锅煮饭。左邻右舍见了,心里不落忍,有多余的锅碗瓢盆就会送过来,没有的也不打紧,去集上买一个,挑个好日子送过来。天长日久,成了习俗,主家自己就挑了好日子,大家都带上厨房的物件,前来捧场,应了那句老话,众人拾柴火焰高。火焰一高,主家肯定得留饭,衍生出一个温锅的仪式,很形象,也很有人情味。最近的一次温锅,是年前,在捡破烂的老光棍大老吴家。严格说,那锅温得有点勉强,陈六在那儿帮忙收拾,顺便吃了顿饭。大老吴的旧房被纳入精准扶贫改造项目,屋顶盖子全换了,墙壁都刷了白,门口还打了水泥场子,从头到脚焕然一新。有点像过年时节的大老吴,帽子是红色的,裤子是红色的,羽绒袄是红色的,只差袖口裤脚没镶白边了。平日里捡破烂,大老吴穿的,都是看不出颜色的深色衣服,八百年不洗一次,用陈六埋汰他的话,他那衣服洗一次可以肥半亩地。陈六那顿饭吃得并不顺便,出了大力气的。大老吴怕他捡回的破烂被狗半夜撕咬了到处丢,非得搬进新屋里,陈六只好留下帮忙,一帮忙就到了饭点上。大老吴不准他走,说房子虽是翻盖的,可也跟新沾了边,得温锅。陈六说大老吴你真会算账啊,我帮你干半天活,还搭上钱给你温锅。大老吴笑,谁要你搭钱了,这不新家我一人吃没气氛嘛,咱们热闹一下。买锅碗瓢盆来不及了,随点份子钱吧,陈六伸手在口袋里挖,却没挖出一分钱,这才想起,来之前换了下地干活的衣服。大老吴不在意,说今天当打箍,等我买了液化气回来,正式温锅时,你再补上。
打箍和洗厨都是黑王寨风俗,就是办红白喜事前后,请帮忙的人白吃顿饭。打箍的言下之意,用一顿饭把帮忙的人心给箍住,那样大家才会给你使上劲。洗厨就更形象,事办完了,厨房还有没吃完的好酒好菜,帮主家清洗干净。说到底,图个热闹。大老吴的锅温完,赶上过年,陈六忙得脚打屁股,直到正月十六那天碰见大老吴从集上回来,他才冷不丁想起来,还欠大老吴一个人情。黑王寨人都知道,正月十六,大老吴正式上班捡破烂。跟以往不一样,大老吴这次依然新衣新帽,抱着一个崭新的包装盒,看陈六骑着摩托车,他老远喊,说正好借你摩托车跑个腿,到寨子下边大老史那儿帮我把液化气钢瓶拖上来。大老吴肯定要正式温锅了,陈六骑上摩托车往寨子下边跑时在心里说,好在今天身上有钱,随个一百两百,没问题。拖了液化气钢瓶,上了寨子,陈六直奔大老吴家,竟然什么也没有,这温的什么锅?陈六有点恼了,摸出手机打大老吴电话说,你人呢,请我温锅人却躲着?大老吴说你还问我,我等半天都不见你人影子。陈六奇怪了,我这会儿明明白白在你屋门口啊。呦,瞧我这慌了魂的!大老吴在那边骂了自己一声,说我在村委会呢,你到这里来。温锅温到村委会?陈六寻思着,大老吴又想捡什么宝?只要去村委会,大老吴都不会两手空着回去。大老吴,我警告你,别跟我耍心眼啊!陈六气咻咻赶到村委会,大老吴正把双手拢在袖口,东张西望。大老吴很神秘,说你把液化气钢瓶卸下来,喏,这儿!大老吴说的这儿正放着他怀里曾经抱着的四四方方的盒子,是一个电子打火灶,陈六这会儿看清了。啥意思,这是精准扶贫工作组的住房,想人家工作组给你温锅?陈六脸一黑。瞧你看人觉悟低的,还是村主任!大老吴吸溜一下鼻子,人家工作组在寨子里精准扶贫一年到头,咱们就不能给人家温一回锅?而且啊,这套灶具,我就是专门给他们买的,省得人家拖来拖去麻烦。专门给他们买的?陈六有点怀疑,这么多年,可是只见你大老吴从这里领东西回去,第一次看你送东西出来呢。哪天不住工作组了,我就要回去,可以不?大老吴咧一下嘴巴,牙疼似的说。不住工作组,就意味着黑王寨脱贫了,进入小康了。
陈六心里一热,说大老吴你这锅温得我心里都滚烫了呢。(摘编自《微型小说选刊》)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介绍了黑王寨的温锅习俗,既写出了黑王寨淳朴的民风,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中的浓浓人情味。B.陈六心想“这么多年,可是只见你大老吴从这里领东西回去”,可见陈六内心其实对大老吴藏有鄙夷之情。C.小说结尾陈六说“我心里都滚烫了呢”,既写出了陈六的感动,也代表了人民群众对脱贫致富的美好期待。D.黑王寨的温锅故事温馨动人,蕴含着作者触摸时代脉搏的使命感,体现了当下乡村故事与时代发展的共振。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月十六,大老吴正式上班捡破烂”这句话将“上班”与“捡破烂”等同起来,于诙谐中揭示了大老吴的生活贫困。B.小说主要运用言行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刻画了黑王寨村主任陈六的形象,使人物真实可信、鲜明可感、形象生动。C.“正式温锅时,你再补上”的话和“大老吴笑,谁要你搭钱了”的“笑”相呼应,刻画出大老吴占到小便宜时的狡黠。D.小说巧妙地运用误会、突转等来制造悬念,使“温锅”的故事曲折有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作品的表达效果。8.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9.这篇小说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程易田诗序[清]刘大槐余性颛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时;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全管丕知其径术,以故与经纳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年已晚幕,始为博士①
于黟。博士之官,卑贫无势,最为人所贱简。而黟、歙邻近,歙尤多英贤,敦行谊,重交游。一时之名隽多依余以相劘切,或抗论今时之务,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盖余生平之乐,无以加于此矣。程子易田,尤所称著材宿彦,亦旦夕相从。其所为诗歌,摅词朴直而寄兴深至,尝谓其有陶潜之风。易田固信余,余亦甚重易田也。虽然,余老矣,今年年七十有三,将归休于枞阳江上。而易田年逾四十,犹困于诸生②;家又贫,故里不足以自活,亦将糊其口于汝阴。念欲长与诸君子游处,不可得矣。居稽也,弦诵也,欣欣而忘其倦也。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共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回忆独居时,虽无所乐,而亦非有不乐也。则是今日之不乐,由前日之乐而来也。夫造物之于人,安能使其长乐哉?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③”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选自刘大魁《海峰文集》,清乾隆刻本)①博士:学官名,掌管文庙《孔庙)祭祀、教育生员等。②诸生:生员,俗称秀才。③濠上吟:语出《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10.对下列旬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为人所贱简 贱简:轻视息慢B.歙尤多英贤,敦行谊 敦:厚道、诚恳C.易田固信余 固:坚决、执意D.属其板刻之 属:通“瞩”,叮嘱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退而强学 倚歌而和之B.注念生人之欣戚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夫造物之于人 彼于致福者,末数数然也D.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禀性和志趣与世俗不同,虽然无缘于功名利禄、富贵荣华,但不认同世人的成功之道,曾隐居修身,游息山野,生活平淡。B.作者直到年老时,才担任卑微的博士之职,有黟、歙两地的许多英才贤士跟从作者学习,谈论时事,虑及民生,此乃平生之一大乐事。C.作者既赞赏程易田所写的诗歌语言朴实,寓意深远;又深切同情程易田年过四十,仍不得志,且家庭贫困,为了谋生,只能离乡。D.本文语淡情深,构思巧妙,围绕“乐”字展开,由“无乐”到“有乐”再到“不乐”,即写不遇之叹、得友之乐、离别之伤,自然流露出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其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2)其所为诗歌,摅词朴直而寄兴深至,尝谓其有陶潜之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夜闻歌者白居易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15.联系《琵琶行(并序)》一诗,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两首诗描写的对象都是处境孤寂凄凉、情感哀愁凄切的女性形象,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同情。B.《夜闻歌者》只写了歌声凄切,没有表现技艺高低,也没有叙述身世遭遇,因而作者也没有产生“同病相怜”的感情,没有抒发自己天涯沦落的感慨,因而这首诗的主题没有《琵琶行》深刻。C.两者相比,一为七言,一为五言;一用繁笔,一用简笔;一写弹奏,一写哭泣;前者(《琵》)显露,后者(《夜》)含蓄;各有千秋,堪称双绝。D.虽然两首诗歌描写的侧重点不同,采用的手法各异,但两位女性形象都很丰满具体。16.《夜闻歌者》与《琵琶行》相比较,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摆脱官场,最终回归田园的诗句是“,”。(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从侧面写出了洞箫的魅力和洞箫的吹奏效果。
(3)曹操在《短歌行》中表现自己广纳贤才的心胸,希望贤才多多益善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艺术作品的意义系统来看,( )。我们既要正视大众艺术及艺术商业化、市场化的合理性,又不能不在理论上回答高雅艺术和艺术引导的价值和意义;既看到大众艺术与高雅艺术、商业美学与心灵美学之间不是对立的,又不能忽视二者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不能忽视市场反馈和商业效应对艺术创作的与反作用。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文艺创作实践的推进,互联网用户对艺术创作的干预和影响正变得越来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艺术共享功能,用户趣味也的确提高了艺术审美的差异化和多样化。但是,将互联网用户趣味简单视为当代审美趣味的决定代表,地顺应用户趣味而放弃疏导提升,必将带来艺术价值体系及审美趣味的偏差,这就需要理论界“挺身而出”做立足长远的价值引导。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大众艺术对普通观众更具吸引力,高雅艺术似乎小众化B.高雅艺术似乎小众化,普通观众更易受大众艺术的吸引C.高雅艺术似乎小众化,大众艺术对普通观众更具吸引力D.普通观众更易受大众艺术的吸引,高雅艺术似乎小众化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截然 干涉 无原则 长此以往B.迥然 干预 无原则 久而久之C.迥然 干涉 无条件 久而久之D.截然 干预 无条件 长此以往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A.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艺术共享功能,用户趣味也的确促进了艺术审美的多样化和差异化。B.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艺术共享功能的实现,用户趣味也的确促进了艺术审美的多样化和差异化。C.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艺术共享功能的实现,用户趣味也的确提高了艺术审美的差异化和多样化。D.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艺术共享功能的实现,用户趣味也的确提升了艺术审美的多样化和差异化。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6个新坑、3000多年前的丝绸、500多件重要文物,掀起了①,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对古蜀国②,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的关心。大家自愿化身“国宝守护人”,将对历史的崇敬、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认同寄托在了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腾了千年时光。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商鼎周彝、战国错金、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唤醒沉睡的文明,更要③,发扬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走向未来。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22.下列选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C.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物质财富在不断丰富,中国正在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同学们对现阶段是否应该“节俭”持有不同见解。请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用于本校学生大会上发言的驳论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10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1.C2.B3.B4.①简介传统相声形式的整合积淀历程;②介绍传统相声的内容观念;③简介传统相声中的讽刺特点。5.(示例)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中精华的部分我们要传承发扬,对于糟粕我们要弃之如敝履。②发挥当代多种媒介的力量,现代化的视听手段,增加传统文化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对传统文化进行信息化的呈现。③鼓励与包容不同的传承方式和传承手段,发现与拓展更多的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解析】1.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宋代的“滑稽戏”并非古代相声,选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根据原文材料二:但“参军戏”并没有直接向现代相声形式发展,而是从宋代“滑稽戏”开始,便向戏剧靠拢了。这说明宋代“滑稽戏”是戏剧的雏形,但它并不属于古代相声的范畴。B项,错在“因为它本身就是在吸纳诸多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个地方,犯了强加因果的毛病。原材料二第二自然段说,“数百篇的传统段子,几乎覆盖了近世以来北方市民生活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但这些内容是相声这个行当主动反映生活的表现,与吸纳诸多民间艺术与否无必然的因果关系。D项,错在“影响着整个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这个地方,选项曲解了文意。根据原文材料二,最后一段:尤其是深入骨髓的“小市民”趣味,更是其致命的地方;但情趣的提高,当伴随整个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也就是在作者看来,相声的情趣的提高是可以伴随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而逐步提高的,更没有“影响着整个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则材料内容的综合分析和概括理解能力。B项,“决定了传统相声的世俗性”的说法错误,选项犯了颠倒主次的错误。由原文材料二第四段“行为文化依于情。传统相声的世俗性决定了它要‘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延揽人际行为的一切方面。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渗透一切人际关系。父子、夫妻、兄友的伦理秩序因世道骤变变得尔虞我诈、虚情假意”可知,是“传统相声的世俗性决定了”延揽人际行为的一切方面。故选B。
3.本题考查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把握能力。选取的论据一定要紧扣论点,才具有说服力。题干要求选择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做这道题,首先要明确材料三的中心论点,细读文本可知:如何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提高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该则材料的中心论点。既关注的对象是:青少年;目的是提高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B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经由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才能活在现代,逐渐为年轻人所接受、热爱”,强调的正是要着创新发展,让传统形式为年轻人接受、喜爱,这样传统文化的传承才有了绵延的生力军。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归纳主要段落内容的能力。材料二都是围绕“相声”这个话题展开。从第一自然段段首句,“相声之所以采取最简易(也是最高妙)的对话聊天方式,其实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整合与沉积过程”,可知该段讲相声的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整合与沉积过程。第二至六自然段,主要从“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介绍相声的内容。最后一个部分重点介绍相声的讽刺艺术。传统相声的讽刺由情及理,以理驭情,始终遵循“婉而多讽”的方式,是相声的光华。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从材料一《麻将声里听中国》里“文化在继承和创造上讳莫如深,只在肤浅、入世一途着力,深度和广度干瘪萎缩”等语句可概括出:要在扬弃中创新,在深度和广度上开掘。从材料二相声的发展得到的启示就是:要培养新生代的爱好者、传承人,年轻人是生力军,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多途径吸引年轻人的兴趣。从材料三,“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随着时空距离的不断压缩、时尚流行的全球同步化,特别是数字化的泛在式存在”,可概括出要与时俱进,在数字化时代,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扩充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途径。而原创文化探秘类节目《七十二层奇楼》正是通过媒体传承文化的的例子,值得借鉴。【点睛】实用类文本的筛选概括题,一定要回归文本,立足文本;同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段首句、过渡句、总结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组织概括。6.B7.C8.小说的明线是陈六给大老吴温锅,暗线是精准扶贫工作组帮扶大老吴等人努力脱贫。好处:①双线结构使得情节更为集中,结构更加紧凑,将发生在困难群众、基层干部和精准扶贫工作组之间的故事演绎得温馨动人。②双线结构使得小说笔墨集中,生动地塑造出陈六和大老吴的形象。③对精准扶贫工作组虽着墨不多,但把故事推向深广的时代背景中,深化了小说的主题。9.①小说叙述语言具有口语化特征,使小说质朴亲切,具有乡土气息;②小说人物语言简洁明了,显示出地域化和个性化特点,使人物形象鲜明而真实;③运用夸张等修辞手法,如“八百年不洗一次”“洗一次可以肥半亩地”等,给读者幽默诙谐之感。
【解析】6.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陈六内心其实对大老吴藏有鄙夷之情”分析有误。陈六只是对大老吴到村委会给精准扶贫工作组温锅感到诧异,该处叙述突出了大老吴的感恩。故选B。7.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刻画出大老吴占到小便宜时的狡黠”错。从下文看,大老吴并没有想占便宜。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由表及里的分析。文章的题目一定与文章的内容、人物、情节、主题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这类题目一定要从这几个方面综合全文的信息来考虑。梳理小说的线索,要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梳理情节发展的过程。本文直接讲述了陈六给大老吴温锅的经过,其间也带出大老吴生活情况的变化,这是明线;另外,从“大老吴的旧房被纳入精准扶贫改造项目”“人家工作组在寨子里精准扶贫一年到头”等句子可推测出,隐藏的暗线是精准扶贫工作组帮扶大老吴等人脱贫。分析这样处理的好处,则可从情节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等角度考虑。情节结构安排上,小说明面上写陈六为大老吴温锅的经过,暗中交代了精准扶贫小组的工作,这就使得小说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而不至于太散漫,使得情节更为集中,结构更加紧凑;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双线结构使得出场人物较少,有利于集中笔墨塑造人物形象,将发生在困难群众、基层干部和精准扶贫工作组之间的故事演绎得温馨动人;主题表达上,文章通过大老吴一个人的变化展现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把故事推向深广的时代背景中,从而将小说写作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起来,深化了小说主题。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特色的能力。赏析语言特色,可以从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角度入手。由于是小说,还可以区分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
从语言风格看,该小说的叙述语言很口语化,如“将就对付着使唤”“心里不落忍”“没有的也不打紧”等,质朴亲切,具有乡土气息;小说中有不少的人物对话,具有地域化和个性化特征,如大老吴说“瞧我这慌了魂的”,陈六说“我警告你,别跟我耍心眼啊”,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从修辞手法看,小说运用了夸张等修辞手法,如写大老吴平日里捡破烂穿的衣服“八百年不洗一次”“洗一次可以肥半亩地”等,增强了语言的魅力,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据此分点作答即可。【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做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10.B11.C12.D13.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其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14.①隐退而努力学习,游息山野之间,虽然不是有过痛苦,但也不曾有过快乐的。②他所写的诗歌,措辞朴实而寄寓深远,我曾说他有陶潜的遗风。【解析】10.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选项B,”敦“解释为”厚道、诚恳“有误,应解释为”重视、推崇“,这句话翻译为:歙县多有英才贤士,注重品行和道义。故答案选B。1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选项A,第一个”而“,连词,表承接;第二个”而“,连词,表修饰,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选项B,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选项C,两个”于“都是介词,对于,两句意义用法相同;选项D,第一个”焉“,代词,它,指诗集;第二个”焉“,兼词,兼”于之“,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故答案选C。
1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选项D,”人生无常、及时行乐“表述有误,无中生有,本文没有流露出这样的思想。故答案选D。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这句话的含义是“欢聚不久,离散随之而来,我在此大概还能独自快乐吗,不能吗?由于平生未曾有过相处快乐的人,只是因为与诸君子相处而快乐,如今却又因为相聚不能恒久而心生不快乐”根据理解原句,标志性的字词有“未几、之、余、夫、焉、徒以、今、而”。14.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退”隐退“强学”努力学习“虽”虽然“而”但。(2)“所为”所写的、“摅词”措辞朴、“尝谓”曾说。【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我生性愚昧无知,知道笃信古道,却不知道迎合时俗;时常惦记着把施恩于百姓作为自己的重任。凡是世人所谓投机取巧、行走捷径而取得成功的,我都不知道他们取得成功的路径和方法,因此我与达官贵人相背而行,最终没有遇到志趣相投的人(或“遇到赏识自己的人”)。隐退而努力学习,游息山野之间,虽然不是有过痛苦,但也不曾有过快乐的。我年龄已进入暮年,才开始在黟县担任博士.博士的官位卑下,生活贫穷而没有权势,最为人所轻视、怠慢。而黟、歙邻近,歙县多有英才贤士,注重品行和道义,重视结交朋友.一时的俊杰大多依傍我而相互切磋砥砺,有时高谈当今的事务,挂念生民的忧乐,不禁感慨叹息,面对面歌咏。大概我平生的快乐,没有什么可超过这个了.
程君易田,尤其被人称赞为著材宿彦(德才兼备之士),也早晚跟随着我。他所写的诗歌,措辞朴实而寄寓深远,我曾说他有陶潜的遗风。易田执意尊奉我,我也非常器重易田。虽然这样,我毕竟老了,今年我年龄已七十三岁了,将归乡隐居在枞阳江边。而易田年龄已过四十,却仍然被困在生员(秀才)之列;且家里又贫困,在家乡不足以养活自己,也将到汝阴谋生。心想长期与诸位君子相处,是不可获得的。共同居住共同研讨,一边弦歌一边诵读,欣欣然而忘记了疲倦。欢聚不久,离散随之而来,我在此大概还能独自快乐吗,不能吗?由于平生未曾有过相处快乐的人,只是因为与诸君子相处而快乐,如今却又因为相聚不能恒久而心生不快乐。回忆独自生活的时候,虽然没有什么快乐,但也没有什么不快乐。然而今日的不快乐,是由昔日的快乐而招来的。那造物主对于人,又怎么能使他长期快乐呢?于是,拿来易田的题名为“濠上吟”的诗集,反复咀嚼吟诵其诗,更加赞叹其文章之古朴,与其人之心灵、容貌相符合。我叮嘱他将其诗作板刻成集,用来与四方的知音一起诵读(或“而与四方的知音一起诵读它”)。而我为他的诗集作这样的序。15.D16.相同:两首诗都用“秋月”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形象,都显示了凄凉压抑的感情基调。不同:《琵琶行》运用了比喻、通感等手法浓墨重彩,绘声绘色描写难以言状的音乐,而《夜闻歌着》只概括地写出歌者声调的“愁绝”、“凄切”;《琵琶行》对琵琶女外貌描写只作了概括,而《夜闻歌者》对歌女的外貌描写却很细腻。【解析】15.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D项,“采用的手法各异,但两位女性形象都很丰满具体”错,采用的手法有相似之处,例如环境的渲染衬托,本诗中的“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和《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都是环境衬托,同样是凄凉的秋夜,同样是为了烘托诗人自己在宦途受到的打击的心境;两位女性形象还不够具体。故选D。16.本题考查了比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注意要求分析“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运用先分析相同点,再分析不同点的思路来答题。其次要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中体现其相同点或不同点。然后组织答案时,应先指出其所用手法,继而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
相同点:都运用了环境的渲染衬托,《琵琶行》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而《夜闻歌者》有“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同样是凄凉的秋夜,同样是为了烘托诗人自己在宦途受到的打击的心境,而且当时时局的动荡,世态的炎凉的社会环境也恰似这冰冷的秋夜。不同点:1.修辞手法上,《琵琶行》的一大特色是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运用了比喻、通感等手法,比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比喻的修辞手法,“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是通感的修辞手法,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作品更加感人;而《夜闻歌者》只用了一句“发调堪愁绝”来表现歌者的歌声之感人,令人听后愁肠欲绝。2.《琵琶行》里主人公是个年老色衰的琵琶女,外貌描写只作了概括描写,如“妆成每被秋娘妒”,而是着意于表现白居易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在《夜闻歌者》里这个歌者却是“有妇颜如雪,娉婷十七八”,对歌女的外貌描写却很细腻,可能是重点表现作者怀才不遇,屡遭贬谪的悲愤之情,正如这歌女虽貌美如花,却处境凄凉。【点睛】探究诗歌艺术手法,通过赏析诗句,首先指出在抒发情感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者是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运用该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17.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樊笼”“返”“幽壑”“潜”“泣”“嫠”“厌”,理解字义去记忆。18.C19.D20.B【解析】1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下文是讲“大众艺术”的,因此,应将“大众艺术”句放到后边,以便使之与下文更加连贯,排除A、D两项;比较B、C两项,括号前说的是“从艺术作品的意义系统来看”所以此处应以艺术为重点,而B项突出的是普通观众的感受,排除B项。故选C。
19.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正确辨析词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词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截然:界限分明地。迥然:形容差别很大。后文说的是“对立的”。应用“截然”。可以排除BC;干预:过问(别人的事)。干涉:①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硬管。②关涉;关联。这里没有不该管硬管的意思,应用“干预”。可以排除A。条件:①影响事物发生、存在或发展的因素。②为某事而提出的要求或定出的标准。原则: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根据语境可知,“无条件”“无原则”两个词均可使用。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久而久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前者强调未然,后者强调已然,根据语境中的“必将带来”可知,应用“长此以往”。故选D。20.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可在“共享功能”后加“的实现”。可以排除A;二是搭配不当,可将“提高”改为“促进”。可以排除CD。A项,没有改正第一处语病。C项,没有改正第二处语病。D项,“提升”改为“促进”。故选B。【点睛】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句,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21.①三星堆文化热 ②知之,甚少(了解甚少)③传承它们22.C【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结合后文“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的关心”可知应该是掀起了三星堆文化热,所以填:三星堆文化热。
第②空结合“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可知应该是指因为缺乏文献记载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对古蜀国了解得很少,可以填:知之,甚少(了解甚少)。第③空结合“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唤醒沉睡的文明,更要”可知,后文应是递进关系,再结合空后的“发扬它们”推测,这里应该是指传承文明,可以填:传承它们。2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运用“沉睡”“醒”两个词语赋予古蜀文化以人的形象,属于拟人手法。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这两句诗人是说自己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所以该句修辞手法是:用典和比喻。B.“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运用夸张修辞。落笔可摇动五岳,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C.“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桃花“追逐”杨花,赋予了桃花人的情态。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运用互文修辞,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关塞。故选C。23.例文:生活富裕了,还要节俭了吗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畅谈心声,交流思想。今天我发言的内容是关于“节俭”的问题。一提节俭,有些同学就不屑一顾了:现在都21世纪了,都进入“小康水平”了,还提什么节俭?也不怕人家笑话!的确,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原来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爷爷奶奶们“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早已成为现实,我们早已不必担心挨冻受饿乃至四处流浪了。可是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同学们是否也看到一些这样的现象: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意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这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可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就不该提倡节俭了吗?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应该响亮地做出回答:提倡节俭,拒绝奢侈!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物质生活还未极度丰富,特别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即使是在发达国家,浪费也同样被看作是可耻的行为。在餐馆里,他们常常将没吃完的饭菜带回家;他们的孩子也很少乱用零花钱,而且这些钱大多是孩子们自己靠劳动挣来的;著名的柯达公司的胶卷盒是用再生纸造的;而财大气粗的东芝公司的信封竟然是用旧信封翻过来再使用的……我们的祖国刚刚有了较大的发展,我们有什么理由满足于现状,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翻开厚重的华夏历史,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穷奢极欲导致身死国灭的教训亦是数见不鲜。夏桀、商纣亡于奢靡无度,荒淫暴虐;秦始皇兴建阿房宫豪华盖世,终为楚人一炬;隋炀帝沉迷于灯红酒绿,不理朝政,落的个身首异地;唐明皇沉醉于享受美色,而至安史之乱,是盛唐趋衰。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人就逐渐抛弃了勤俭的秉性。那么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家产又能经得住多长时间的折腾呢?况且我们的先辈也曾告诫道:“治国之道,节用为先。灭国之祸,起于奢侈。历朝兴废,无有出于此道之度限尔!”所以,为了国家的繁荣,我们应该节俭。我们说的节俭其实还是一种品质、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意识、一种社会文明。节俭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一件大事。也许有的同学会说,这可太耸人听闻了。但这决不耸人听闻,而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就能源而言,地下储藏的煤、石油只供人类数百年;森林资源呢?人类无节制的采伐已给人类的生存敲响了警钟;沙漠化加剧、水中泥沙含量增加、水灾频繁……所以,节俭不仅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节俭的背后更是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同学们,你还觉得说节俭是笑话吗?还觉得奢侈浪费理所应当吗?其实,节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最实在的话题。现今社会,节俭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都在提倡节俭。各种家电商品,包括轿车都打上了“节能”的口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标语四处可见,“节约型社会”更成为人们的追求。同时,我们还应该意识到,节俭不是一句口号、一种空谈,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节俭,不是奢侈的行为,同时,它也不是守财奴的吝啬,而是要求我们合理使用资源和财物,做到“当省则省,当用则用”。即使是将来国强了,家富了,节俭朴素的优良传统也仍然不能丢!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必须结合材料准确理解题意,按要求作文。而且学生要清楚审读材料不仅仅是看材料,而应该对材料有分析理解的思维过程。本题材料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物质财富在不断丰富,中国正在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提示写作的背景;第二部分是“同学们对现阶段是否应该‘节俭’持有不同见解”,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的话题“是否应该‘节俭’”。学生需要明确的是,无论物质财富如何丰富,节俭的美德永远不能丢。作文要求“写一篇用于本校学生大会上发言的驳论文章”,因而写作时应注意发言稿基本格式,要有称呼、问候、致谢等,内容上条理要清晰,语言要简洁明快。文体要求写成驳论文。参考立意:写作本文可从生活中人们对于节俭的错误观念或铺张浪费的现象入手,剖析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原因,阐释俭与奢的利害关系,呼吁号召指明做法。1、厉行节俭是一种美,体现一个人的胸怀、品质。2、厉行节俭是做人的一种智慧,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淡然的人生态度。3、节俭是是环保的要求,是传统美德的内涵,是中国梦的内容。4、奢侈浪费的物欲,有碍身心健康,使情绪难以平静,带来心灵永久的空虚。5、盲目的攀比让浪费奢靡之风盛行。可用素材:1、毛主席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3、我国有个考察团访问韩国,参观了韩国屈指可数的大财团现代公司。细心的参观者发现,卫生间里每个抽水马桶的水箱中都放有几块砖,感到十分惊奇。公关人员见到客人面带异色,便笑着解释:“放砖是为了缓解水流速度,节约冲水量。节俭是现代公司事业成功的一大因素。请勿见笑。”4、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瑞士人在花钱上却“小气”得很。瑞士有家公司举办一次由几十个国家参加的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会,处处精打细算,周详地编制会议经费的最佳预算方案。在选择开会地点时,既要考虑会议厅租金低廉、交通方便,还要看是否代办午餐,以节约伙食费开支。开会期间,一日三餐都是固定的:早餐每人一份,午餐每人可在普通菜谱上任选一种,晚餐费发给个人但数额不大。至于饮料,东道主每天仅向与会者免费提供一杯茶。开会期间,每人仅发一支铅笔和一个笔记本。
5、如果你有亿元财富,你会佩戴一块价值几十美元的手表吗?你会把普通的白衬衫和蓝西服作为日常的穿着吗?你会为了一枚将滚入水沟的硬币,而弯腰去捡吗?你会与人分吃餐桌上剩下的两片西红柿吗?不管你会不会,有一个每年赚百亿港元的人却会这么做,他就是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6、王永庆是白手起家的台湾大企业家,他经营庞大的台塑公司,有丰厚的资产。然而,王永庆十分节俭。有一天,王永庆对他的秘书说:“我用的牙签只有一头是尖的,而市面上有一种牙签两头都是尖的,哪一种比较便宜?”他的秘书回答说:“两头尖的比较便宜,你的牙签一头尖,另一头刻花,比较贵。”王永庆听后,马上告诉秘书说:“以后就买两头尖的牙签,可以两边使用,又便宜。”王永庆的节俭源于他儿时的贫困。王永庆童年的生活中很少有饱食的一天,他时常因为肚子饿而摘路边的石榴吃,一直吃到肚子痛为止。后来王永庆发迹了,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儿时的困苦,他坚信:浪费就是一种罪恶。7、节俭是以理性的眼光调节人生,淡化物欲、财欲。节俭是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先秦)孔子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东观汉记》历观古今,以约失之者实寡,以奢失之者盖众。——(晋)陆云不节,则虽盈必竭;能节,则虽虚必盈。——(唐)陆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奢侈是淫乱的温床,淫乱是奢侈的伙伴。——孟德斯鸠参考结构:生活富裕了,还要节俭了吗文章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列举学生中的错误观念和生活中铺张浪费的现象,批驳其实质是“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并申明自己的观点,从而回答标题“生活富裕了,还要节俭了吗”的问题。
第二部分,分成三个层次具体阐释生活富裕依然需要节俭的原因,批驳人们思想中的错误观念。第一层正观念。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对比,指出我们的富裕还有差距,我们没有理由满足于现状,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第二层说教训。从历史教训看,穷奢极欲导致身死国灭。为了国家的繁荣,我们应该节俭。第三层讲意义。写节俭关乎个人文明,更决定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第三部分,照应开头,回应标题,指明做法。写现今社会,节俭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建“节约型社会”更成为人们的追求。所以,节俭不能是一句口号、一种空谈,要求我们做到“当省则省,当用则用”。即使是将来国强了,家富了,节俭朴素的优良传统也仍然不能丢!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