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2

2/32

剩余3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众所周知,科幻是科学性和幻想性思维碰撞的结晶,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融合的产物。长期以来,以《海底两万里》《星球大战》《小灵通漫游未来》等为代表的经典科幻作品,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外在空间、未来世界的探索和向往,传递出浓厚的人文关怀。因此,科幻不仅是关于未来世界的想象,更是一种思想先导,是具有独特气质的科学文化。科幻蕴含着人民群众对科技发展的理解和判断。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工作的职业化趋势日益增强,而科幻依旧保持着大众化、包容化、共享化的特征。并非所有人都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但是每个人都享有科学幻想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描绘科技发展的未来图景,当这些图景被有机拼接、系统整合起来,就将勾勒出人类发展的共识性愿景。科幻能够激发想象力、培育创造力,尤其是承载并启迪青少年的科学梦想,让更多人汇聚、融入科技共同体中,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交互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促进科幻发展,更有利于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科技创新领域走深走实、见行见效。科幻体现出经济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和愿景。自古以来,人类往往是通过幻想的方式来表达自身对于超现实超自然能力的需求和渴望,诸如翱翔太空、潜游海底。科幻则反映出人类对于自然界终极性、本源性问题的持续追问,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都是科幻作品的永恒主题,不断启迪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研究探索的路径。科幻由于往往呈现的是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应用场景,因而能够深深植根于当前发展的现实状况,并通过“奇思妙想”“先见之明”影响人类的潜意识,引导和触发科技创新持续迭代、不断更新,从而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和新质生产力,实现想象力、创造力、生产力之间的顺畅接续和有机转化。科幻代表了价值观念在科技领域的缩影和投射。科幻产生于人的思维基础和创作活动,好的科幻作品通常能够体现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对生态环境的深切关怀、对社会发展的深邃洞察,正如《弗兰肯斯坦》折射出对科技发展所衍生社会风险的焦虑,《三体》将道德内涵引入对科技的辩证思考。因此,科幻的意义就在于以超越个人、国家、民族的立场,跨越过去和当下的视野,构建集科学幻想、人类情思、社会理想于一体的价值共识,并且引导科技界乃至全社会自觉规范科技伦理,在遵循科技发展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防范化解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弥合科技发展带来的技术鸿沟、数字鸿沟、智能鸿沟。 (摘编自董阳《启迪科学梦想传递人文关怀》)材料二科幻文学兼具科学与幻想元素,带给人好奇心、惊奇感的巨大满足。如作家阿来所说,科幻文学是科技时代的文学。科幻文学的重大突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比如克隆、太空旅行等创作主题,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现实世界的科技创新成果。科幻文学内蕴的预见性启发着科学思维,让许多曾经的“科学幻想”变为现实,如《海底两万里》启发了潜水艇的改进。对于中国人而言,科幻文学是舶来品。科幻文学自清朝末年来到中国,在梁启超、鲁迅、老舍等文坛巨匠或翻译、或写作的推动下,虽历经起伏,但一直在前行,一直有读者。从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到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再到刘慈欣的《三体》,中国科幻文学在跨越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科幻作家和作品。近些年,中国的快速现代化,以及“嫦娥”探月、“羲和”逐日等前沿科技的突破,激发了越来越多国人对未来的想象力、对科技的好奇心;中国科幻文学达到了令人惊叹的规模,成为最具活力的文艺领域之一。科幻创作的类型、题材越发丰富,软科幻、硬科幻长足发展,科幻小说、漫画等在畅销书中占据一席之地。科幻文学“母本”转化效果明显,带动了科幻影视剧的投资热潮,进而拓宽了科幻文学的创作领域。特别令人欣喜的是,科幻文学创作群体日趋壮大。《中国科幻网络文学白皮书(2022)》显示,2022年中国新增科幻网文作家4.2万人,其中“00后”占了72%。“后新生代”科幻作家的开阔视野和多元化创作,为中国科幻文学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科幻文学的蓬勃生机,呼应着科技强国建设的蹄疾步稳。面向未来,为科幻文学培植肥沃的土壤,以培养更多优秀作者、催生更多优秀作品,对于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倡扬创新文化、探索精神,大有裨益。(摘编自郭峪良《面向未来,培植科幻文学肥沃土壤》)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灵通漫游未来》体现了人类对未来世界的探索和向往,在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史中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B.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从事科学研究,但所有人都可以设想科技发展的未来,这就可能使人对人类发展的愿景形成共识。C.科学技术深深植根于经济社会,并借助“奇思妙想”来影响人类的潜意识,可进一步触发科技创新持续迭代、不断更新。D.近些年我国出现科幻影视剧投资热,甚至科幻文学的创作领域也得到了拓宽,这得益于科幻文学“母本”转化效果明显。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让更多青少年拥有科学梦想,融入科技共同体中,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交互创新,这是科幻的意义之一。B.“嫦娥奔月”“哪吒闹海”等传统故事,是通过幻想来表达人类对超现实能力的渴望,反映出对自然界终极性的探索。C.刘慈欣的《三体》能在国际上获奖,是因为作者对科技的辩证思考中注入了道德的内涵,体现了科幻无国界的追求。D.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能促进科幻文学的重大突破,每一项科技创新成果问世都会有作家创作出相应主题的科幻作品。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材料一第三段中一系列加点词语的使用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论证语言准确严谨,逻辑严密清晰。B.材料一采用层进式结构,深入挖掘科幻的意义,以“防范风险、弥合鸿沟”作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C.材料二将论述重点放在阐述中国科幻文学创作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上,最后展望未来,论证思路清晰明了。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以经典的科幻作品作为论据,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特征,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科幻具有哪些“独特气质”?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简要概括。5.优秀科幻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红棉袄孙犁风把山坡上的荒草,吹得俯到地面上、沙石上。云并不厚,可沉重得怕人,树叶子为昨夜初霜的侵凌焦枯了,正一片片地坠落。我同小鬼顾林从滚龙沟的大山顶上爬下来。在强登那峭峻的山顶时,身上发了暖,但一到山顶,被逆风一吹,就觉得难以支持了。顾林在我眼前,连打了三个寒噤。我拉他赶紧走下来,在那容易迷失的牧羊人的路上一步一步走下,在乱石中开拔着脚步。顾林害了两个月的疟疾,现在刚休养得有了些力气,我送他回原部队。我们还都穿着单军服,谁知一两天天气便变得这样剧烈。 虽说有病,这孩子是很矜持的。十五岁的一个人,已经有从吉林到边区这一段长的而大半是一个人流浪的旅程。在故乡的草原里拉走了两匹敌人放牧的马,偷偷卖掉了,跑到天津,做了一家制皮工厂的学徒。事变了,他投到冀中区的游击队里……“身子一弱就到了这样!”像是怨恨自己。但我从那发白的而又有些颤抖的薄嘴唇,便觉得他这久病的身子是不能支持了。我希望到一个村庄,在那里休息一下,暖暖身子。风还是吹着,云,凌人地往下垂,我想要下雨了,下的一定是雪片吧?天突然暗了。远远的前面的高坡上出现一片白色的墙壁,我尽可能加快脚步,顾林也勉强着。这时,远处山坡上,已经有牧羊人的吆喝声,我知道天气该不早了,应是拦羊下山入圈的时分。爬上那个小山庄的高坡,白墙壁上的一个小方窗,就透出了灯火。我叫顾林坐在门前一块方石上休息,自己上前打门。门很快地开了,一个姑娘走了出来。我对她说明来意,问她这里有没村长,她用很流利的地方话回答说,这只是一个小庄子,共总三家人家,过往的军队有事都是找她家的,因为她的哥哥是自卫队的一个班长。随着她就踌躇了。今天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妈妈去外婆家了,哥哥还没回来。她转眼望一望顾林,对我说:“他病得很重吗?”我说:“是。”她把我们让到她家里,一盏高座的油灯放在窗台上,浮在黑色油脂里的灯芯,挑着一个不停跳动的灯花,有时碎细地爆炸着。姑娘有十六岁,穿着一件红色的棉袄,头发梳得很平,动作很敏捷,和人说话的时候,眼睛便盯住人。我想,屋里要没有那灯光和灶下的柴火的光,她机灵的两只大眼也会把这间屋子照亮的吧?她挽起两只袖子,正在烧她一个人的晚饭。我一时觉得我们休息在这里,有些不适当。但顾林躺在那只铺一张破席子的炕上了,显然他已是筋疲力尽。我摸摸他的额,又热到灼手的程度。“你的病不会又犯了吧?”顾林没有说话,我只听到他牙齿的咯咯声,他又发起冷来。我有些发慌,我们没有一件盖的东西。炕的一角好像是有一条棉被,我问那正在低头烧火的姑娘,是不是可以拿来盖一下,姑娘抬着头没听完我的话,便跳起来,爬到炕上,把它拉过来替顾林盖上去。一边嘴里说,她家里是有两条被的,哥哥今天背一条出操去了。把被紧紧地盖住了顾林蜷伏的身体,她才跳下来,临离开,把手按按顾林的头,对我蹙着眉说:“一定是打摆子!①”她回去吹那因为潮湿而熄灭的木柴了,我坐在顾林的身边,从门口向外望着那昏暗的天。我听到风还在刮,隔壁有一头驴子在叫。我想起明天顾林是不是能走,有些愁闷起来。 姑娘对我慢慢地讲起话来。灶膛里的火旺了,火光照得她的脸发红,那件深红的棉袄上,便像蔓延着火焰一样。她对我讲,今年打摆子的人很多。她问我顾林的病用什么法子治过。她说有一个好方法,用白纸剪一个打秋千的小人形,晚上睡觉,放在身下,第二天用黄表纸卷起来,向东南走出三十六步,用火焚化,便好了。她小时便害过这样的病,是用这个方法治好的。说完便笑起来:“这是不是迷信呢?”夜晚静得很,顾林有时发出呻吟声,身体越缩拢越小起来。我知道他冷。我摸摸那张棉被,不止破烂,简直像纸一样单薄。我已经恢复了温暖,就脱下我的军服的上身,只留下里面一件衬衫,把军服盖在顾林的头上。这时,锅里的饭已经煮好。姑娘盛了一碗米汤放在炕沿上,她看见我把军服盖上去,就沉吟着说:“那不抵事。”她又机灵地盯视着我。我只是对她干笑了一下,表示,这不抵事,怎样办呢?我看见她右手触着自己棉袄的偏在左边的纽扣,最下的一个,已经应手而开了。她后退了一步,对我说:“盖上我这件棉袄好不好?”没等我答话,她便转过身去断然地脱了下来。我看见她的脸飞红了一下,但马上平复了。她把棉袄递给我,自己退到角落里把内衣整理了一下,便又坐到灶前去了,末了还笑着讲:“我也是今天早上才穿上的。”她身上只留下一件皱褶的花条布的小衫。对这个举动,我来不及惊异,我只是把那满留着姑娘的体温的棉袄替顾林盖上,我只是觉得身边这女人的动作,是幼年自己病倒了时,服侍自己的妈妈和姐姐有过的。我凝视着那暗红的棉袄。姑娘凝视着那灶膛里一熄一燃的余烬。一时,她又讲话了。问我从哪里来,走过哪些地方,哪里的妇女自卫队好。又问我,什么时候妇女自卫队再来一次检阅。一会儿我才知道,在去年,平山县妇女自卫队检阅的时候,打靶,她是第三名!(节选自孙犁《白洋淀纪事》,有删改)注:①打摆子:疟疾的俗称。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鬼顾林是一个体弱多病却意志坚强的革命战士,小小年纪孤身一人从吉林到边区追随革命的脚步。B.“我”说明来意后,姑娘马上热情接待了我和顾林,把顾林安置炕上后,立即挽起袖子烧火做饭。C.姑娘头发梳得很平,可见其干净利落;机灵的两只大眼仿佛能把屋子照亮,突显出她的聪慧与活力。D.小说结尾补充姑娘参加妇女自卫队检阅及打靶得了第三名的事情,是为了表现她对自己战绩的自豪。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描写凛冽的风、沉重的云、坠落的树叶,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渲染压抑沉重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B. 文中划线句中,“凌”字生动表现云层低垂、气势压人的特点;用问句写出人物的心理感受,突出我的恐惧与烦躁不安。C.孙犁善用细节刻画人物,写姑娘脱下红棉袄后“脸飞红了一下”,最后一个扣子解开时“后退了一步”,都是典型细节。D.小说整体按照时间顺序,以朴素简洁的语言,讲述了“我”与生病的小战士顾林在一个小山村里得到小姑娘帮助的故事。8.文中画波浪线句两次使用“凝视”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本文与《百合花》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试从小说整体构思的角度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吴诸葛恪入寇淮南,诸将或谓恪曰:“今引军深入,恐兵劳而功少;不如止围新城,救必至,至而图之,可大获。”恪从其计,还军围新城。魏大将军司马师问于虞松,松曰:“昔周亚夫坚壁昌邑而吴、楚自败。今恪悉其锐众,足以肆暴,而坐守新城,欲以致一战耳。若攻城不拔,请战不可,师老众疲势将自走诸将之不径进乃公之利也。”师乃敕众将按兵自守,以新城委吴。时牙门将张特守新城,吴人攻之连月,城中兵合三千人,疾病战死者过半,而恪起土山急攻,城将陷。特乃谓吴人曰:“今我无心复战。然魏法,被攻过百日而救不至者,虽降,家不坐;自受敌以来,已九十余日矣。然此城有四千余人,战死者过半,城虽陷,尚有半人不欲降,我当还为相语,条别善恶,明日早送名,且以我印绶去为信。”乃投其印绶与之。吴人信其辞而不取印绶。特乃夜彻诸屋材栅,补城垣、明日,谓吴人曰:“我但有斗死耳!”吴人大怒,进攻之,不能拔。会大暑,吴士疲劳,病者大半,死伤涂地。诸营吏日白病者多,恪以为诈,欲斩之,自是莫敢言。恪内失计,而耻城不下,忿形于色。将军朱异以军事迕恪,恪立夺其兵,斥还建业。都尉蔡林数陈军计,恪不能用,策马来奔。诸将伺知吴兵已疲,乃进救兵。恪引军去,士卒伤病,众庶失望,怨兴矣。朝廷嘉特之功,封列侯,士民之誉归之。(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七十六卷,有删改)材料二秦孝公使商鞅攻魏,魏遣公子印逆而拒之。鞅谓印曰:“昔鞅与公子善,今俱为将,不忍攻,愿一饮燕休二师。”公子许焉,遂与之会。鞅伏甲虏之,击破魏军。及惠王即位,疑其行诈,遂车裂于市。商鞅,秦之贵臣,贪诈伪之小功,失诚信之大义,一为不信,终身取尤。(节选自《刘子》第二卷)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师老A众B疲C势将D自走E诸将之不F径进G乃公H之利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坚壁,加固城墙和堡垒,是一种对敌作战方法。文中虞松借周亚夫坚壁清野平吴楚之乱一事建议司马师按兵不动。B.委,文中意为托付、交付,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委身为贾人妇”和词语“委罪于人”中的“委”意思都相同。C.善,友善、交好,文中指商鞅与魏公子印关系好,与《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的“善”意思不同。D.饮燕,文中指摆宴畅饮,其中“燕”通“宴”,与曹操《短歌行》中“契阔谈讌”“讌”均为通假字,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恪引军入侵淮南,诸将提议只围新城以吸引并打击赶来增援的军队,解决士兵劳累、收效不大的问题。B.新城守将张特固守城池,率三千人马与吴人苦战三个多月,疾病及作战而死者超过一半,新城因而将被攻陷。C.将军朱异提出不同军事看法,被诸葛恪逐回建业;都尉蔡林因多次提出军事计策,不被采纳,最后投降了曹魏。D.公子印以为商鞅说的是真心话,如约前往与之盟会;而商鞅却暗中埋伏甲士,俘获了公子印,最终击败魏军。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特乃夜彻诸屋材栅,补城垣,明日,谓吴人曰:“我但有斗死耳!”(2)诸营吏日白病者多,恪以为诈,欲斩之,自是莫敢言。14.张特和商鞅都用计取胜,但后来商鞅被杀,而张特却获得嘉奖和赞誉。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郡圃春晚韩琦①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注:韩琦,北宋政治家,曾为相十载,赞辅三朝,其功甚伟。本诗是韩琦晚年知相州时的作品。15.下列对于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照应诗题,起句便描绘出春水方生、碧波平岸的气象,而微风送来的几缕清香,又让人感到春花正随风飘堕。B.诗人善于用字,颔联中“又”“还”二字既形象表现杨花飘飘落落、林鸟忽现忽藏之美景,又含蓄表达怡然心境C.古人称酒为“酒兵”,意思是说酒能消愁,如同兵能克敌;第七句说“欲‘战’万愁无酒力”,暗合了这个意思。D.本诗构思巧妙,前两联从眼前春水、落蕊、杨花、林鸟等景着笔,颈联由景及人,尾联直抒胸臆,结构流转自然。16.诗歌尾联直抒无可奈何的愁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因何而“愁”。(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以比喻方式表达人生苦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彭泽县令职务,这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价值取向相同。(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认为彼此“年相若”“道相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耻于相师。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新民报·晚刊》发表了他的《沁园春·雪》,轰动山城,一时间洛阳纸贵。人们纷纷赞叹毛泽东的气魄、胸襟、豪情与才情。②在重庆的一次聚会上,诗人徐迟见到毛泽东,便向他请教如何写诗,毛泽东没说什么,只是在徐的小本子上写下“诗言志”三个字。③这三个字出自《尚书·尧典》,概括了诗词最本质的特征,被历代诗人们奉为吟诗填词的圭臬。“志”,即志向、志气,信仰、理想,精神、情怀。“志”有大小,(1),大则天下之忧乐。在毛泽东的诗论中,“志”和“气”是统一的,有“志”而不能达,则“气”生。司马迁认为《诗》三百篇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毛泽东引申开来解释到,“发愤之所为作,心里没有气,他写诗?”他还说,司马迁写《史记》、曹雪芹写《红楼梦》,都不是因为稿费、版税,(2) 。④“气”是内心的愤懑、怨恨、怒气,都属于“志”,或是“志”的表露、“志”的延伸。当然,这“志”在毛泽东那里,既包括抑郁不平之气,(3)。有气则有了《诗经》,有气便有了《离骚》,有气而有了毛泽东惊世骇俗、气壮山河的诗篇,诗自然也就成了毛泽东独具威力的战斗武器。1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中加点的成语“洛阳纸贵”可以换成“蔚然成风。B.②句中的“诗言志”,引号在文中起到了特殊含义的作用。C.③句中加点词语的读音为guīniè,在文本中意为准则或法度。D.④句中“‘志’的表露”与“‘志’的延伸”两个短语可以调换顺序。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得整段句子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0.文中画波浪线句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金秋时节,金桂飘香。走进四川省广安市社区老龄食堂,古色古香的大门、爬满绿植的篱笆、开满鲜花的小院……这个曾经的老旧小楼,如今温馨舒适,满是家的感觉。广安市政府针对部分高龄、空巢、低收入、无子女照顾的老年人吃饭难、营养搭配不合理,积极办好老龄食堂,努力推动方便安全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在选址方面,老龄食堂综合考虑多项因素,大多开在老城区人口集中区的路口显眼位置;在菜品方面,遵循减盐、减油、减糖饮食标准制作,并结合时令调整菜谱;在服务对象方面,由所在社区负责就餐老人信息采集,凡在该社区范围内居住、年满65周岁的老人(特殊困难群体年龄可放宽至60周岁)均可申请。为了让这件“幸福食事”更加惠民利民,广安市政府采取“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政府给予老龄食堂每人次最高15元、最低3元共5个档次的运营补贴。以午餐为例,大部分老龄食堂,一份15元的午餐,其中12元由政府补贴。截至11月10日,广安市已试点开办总面积1490平方米、可提供680个餐位、并设置老年休闲娱乐区域的老龄食堂10个之多。广安市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抓好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虑,什么事“烦”就列入问题清单,什么事“难”就纳入攻坚范畴,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多层次、高品质、专业化的养老服务。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2. 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改成4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收藏、展示、研究和传播场所,承担着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任。近几年,随着国潮类节目的走红,去博物馆“探古访今”成为一种全新的出游方式。全国各地博物馆不断推出丰富多彩的打卡活动,如盖章、答题、互动体验等,各色文创产品、数字文物,也为文博爱好者提供博物馆全新的“打开方式”。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预订量最高的景区类目中,博物馆展览馆超过动物园、主题公园,从去年的第四名跃升至第一;去哪儿数据显示,今年文博类相关景区门票销量同比2019年增长3倍;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博物馆”相关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近300%……读了上述材料,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众所周知,科幻是科学性和幻想性思维碰撞的结晶,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融合的产物。长期以来,以《海底两万里》《星球大战》《小灵通漫游未来》等为代表的经典科幻作品,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外在空间、未来世界的探索和向往,传递出浓厚的人文关怀。因此,科幻不仅是关于未来世界的想象,更是一种思想先导,是具有独特气质的科学文化。科幻蕴含着人民群众对科技发展的理解和判断。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工作的职业化趋势日益增强,而科幻依旧保持着大众化、包容化、共享化的特征。并非所有人都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但是每个人都享有科学幻想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描绘科技发展的未来图景,当这些图景被有机拼接、系统整合起来,就将勾勒出人类发展的共识性愿景。科幻能够激发想象力、培育创造力,尤其是承载并启迪青少年的科学梦想,让更多人汇聚、融入科技共同体中,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交互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促进科幻发展,更有利于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科技创新领域走深走实、见行见效。科幻体现出经济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和愿景。自古以来,人类往往是通过幻想的方式来表达自身对于超现实超自然能力的需求和渴望,诸如翱翔太空、潜游海底。科幻则反映出人类对于自然界终极性、本源性问题的持续追问,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都是科幻作品的永恒主题,不断启迪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研究探索的路径。科幻由于往往呈现的是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应用场景,因而能够深深植根于当前发展的现实状况,并通过“奇思妙想”“先见之明”影响人类的潜意识,引导和触发科技创新持续迭代、不断更新,从而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和新质生产力,实现想象力、创造力、生产力之间的顺畅接续和有机转化。科幻代表了价值观念在科技领域的缩影和投射。科幻产生于人的思维基础和创作活动,好的科幻作品通常能够体现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对生态环境的深切关怀、对社会发展的深邃洞察,正如《弗兰肯斯坦》折射出对科技发展所衍生社会风险的焦虑,《三体》将道德内涵引入对科技的辩证思考。因此,科幻的意义就在于以超越个人、国家、民族的立场,跨越过去和当下的视野,构建集科学幻想、人类情思、社会理想于一体的价值共识,并且引导科技界乃至全社会自觉规范科技伦理,在遵循科技发展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防范化解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弥合科技发展带来的技术鸿沟、数字鸿沟、智能鸿沟。 (摘编自董阳《启迪科学梦想传递人文关怀》)材料二科幻文学兼具科学与幻想元素,带给人好奇心、惊奇感的巨大满足。如作家阿来所说,科幻文学是科技时代的文学。科幻文学的重大突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比如克隆、太空旅行等创作主题,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现实世界的科技创新成果。科幻文学内蕴的预见性启发着科学思维,让许多曾经的“科学幻想”变为现实,如《海底两万里》启发了潜水艇的改进。对于中国人而言,科幻文学是舶来品。科幻文学自清朝末年来到中国,在梁启超、鲁迅、老舍等文坛巨匠或翻译、或写作的推动下,虽历经起伏,但一直在前行,一直有读者。从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到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再到刘慈欣的《三体》,中国科幻文学在跨越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科幻作家和作品。近些年,中国的快速现代化,以及“嫦娥”探月、“羲和”逐日等前沿科技的突破,激发了越来越多国人对未来的想象力、对科技的好奇心;中国科幻文学达到了令人惊叹的规模,成为最具活力的文艺领域之一。科幻创作的类型、题材越发丰富,软科幻、硬科幻长足发展,科幻小说、漫画等在畅销书中占据一席之地。科幻文学“母本”转化效果明显,带动了科幻影视剧的投资热潮,进而拓宽了科幻文学的创作领域。特别令人欣喜的是,科幻文学创作群体日趋壮大。《中国科幻网络文学白皮书(2022)》显示,2022年中国新增科幻网文作家4.2万人,其中“00后”占了72%。“后新生代”科幻作家的开阔视野和多元化创作,为中国科幻文学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科幻文学的蓬勃生机,呼应着科技强国建设的蹄疾步稳。面向未来,为科幻文学培植肥沃的土壤,以培养更多优秀作者、催生更多优秀作品,对于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倡扬创新文化、探索精神,大有裨益。(摘编自郭峪良《面向未来,培植科幻文学肥沃土壤》)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灵通漫游未来》体现了人类对未来世界的探索和向往,在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史中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B.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从事科学研究,但所有人都可以设想科技发展的未来,这就可能使人对人类发展的愿景形成共识。C.科学技术深深植根于经济社会,并借助“奇思妙想”来影响人类的潜意识,可进一步触发科技创新持续迭代、不断更新。D.近些年我国出现科幻影视剧投资热,甚至科幻文学的创作领域也得到了拓宽,这得益于科幻文学“母本”转化效果明显。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让更多青少年拥有科学梦想,融入科技共同体中,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交互创新,这是科幻的意义之一。B.“嫦娥奔月”“哪吒闹海”等传统故事,是通过幻想来表达人类对超现实能力的渴望,反映出对自然界终极性的探索。C.刘慈欣的《三体》能在国际上获奖,是因为作者对科技的辩证思考中注入了道德的内涵,体现了科幻无国界的追求。D.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能促进科幻文学的重大突破,每一项科技创新成果问世都会有作家创作出相应主题的科幻作品。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材料一第三段中一系列加点词语的使用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论证语言准确严谨,逻辑严密清晰。B.材料一采用层进式结构,深入挖掘科幻的意义,以“防范风险、弥合鸿沟”作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C.材料二将论述重点放在阐述中国科幻文学创作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上,最后展望未来,论证思路清晰明了。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以经典的科幻作品作为论据,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特征,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科幻具有哪些“独特气质”?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简要概括。5.优秀科幻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C2.A3.B4.①科幻不仅是关于未来世界的想象,更是一种思想先导。②科幻蕴含着人民群众对科技发展的理解和判断。③科幻体现出经济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和愿景。④科幻代表了价值观念在科技领域的缩影和投射。5.(1)作者:①需要有科学精神,即对科学的认知与探索精神。(好奇心与预见性)②要有幻想思维,有对未来的想象力。(2)作品内容:要有人文关怀,体现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对生态环境的深切关怀、对社会发展的深邃洞察;(3)国家政策:推进科技强国建设,面向未来,为科幻文学培植肥沃的土壤;(4)科技层面:要有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 “并借助‘奇思妙想’来影响人类的潜意识”偷换概念。原文为“科幻由于往往呈现的是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应用场景……影响人类的潜意识”“影响人类的潜意识”的主语是“科幻”而不是“科学技术”。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通过幻想来表达人类对超现实能力的渴望,反映出对自然界终极性的探索”牵强附会。“嫦娥奔月”等故事不属于科幻作品,并没有“反映出对自然界终极性的探索”。C.“是因为作者对科技的辩证思考中注入了道德的内涵,体现了科幻无国界的追求”错误,文中相关内容为“好的科幻作品通常能够体现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对生态环境的深切关怀、对社会发展的深邃洞察,正如《弗兰肯斯坦》折射出对科技发展所衍生社会风险的焦虑,《三体》将道德内涵引入对科技的辩证思考”,不涉及选项内容,选项强加因果,于文无据。D.“每一项科技创新成果问世都会……”错误,过于绝对。材料二中“克隆、太空旅行等创作主题,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现实世界的科技创新成果”并不表明“每一项科技创新成果问世都会有作家创作出相应主题的科幻作品”。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层进式”错误,材料一的论证结构是总分式加主体并列式,先总说“科幻不仅是关于未来世界的想象,更是一种思想先导,是具有独特气质的科学文化”,接着从“科幻蕴含着人民群众对科技发展的理解和判断”“科幻体现出经济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和愿景”“科幻代表了价值观念在科技领域的缩影和投射”三方面并列分说。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结合“科幻不仅是关于未来世界的想象,更是一种思想先导,是具有独特气质的科学文化”可概括出,科幻不仅是关于未来世界的想象,更是一种思想先导。结合材料一第二段首句可概括出,科幻蕴含着人民群众对科技发展的理解和判断。结合材料一第三段首句可概括出,科幻体现出经济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和愿景。结合材料一第四段首句可概括出,科幻代表了价值观念在科技领域的缩影和投射。【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内容,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作者:结合“科幻文学兼具科学与幻想元素,带给人好奇心、惊奇感的巨大满足”“科幻文学内蕴的预见性启发着科学思维,让许多曾经的‘科学幻想’变为现实”可知,需要有科学精神,即对科学的认知与探索精神,即好奇心与预见性;结合“科幻是科学性和幻想性思维碰撞的结晶”“科幻不仅是关于未来世界的想象,更是一种思想先导”可知,要有幻想思维,有对未来的想象力。作品内容:结合“经典科幻作品,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外在空间、未来世界的探索和向往,传递出浓厚的人文关怀”“科幻产生于人的思维基础和创作活动,好的科幻作品通常能够体现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对生态环境的深切关怀、对社会发展的深邃洞察”可知,要有人文关怀,体现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对生态环境的深切关怀、对社会发展的深邃洞察;结合“中国科幻文学的蓬勃生机,呼应着科技强国建设的蹄疾步稳。面向未来,为科幻文学培植肥沃的土壤”可知,在国家政策方面,要推进科技强国建设,面向未来,为科幻文学培植肥沃的土壤;结合“科幻文学的重大突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比如克隆、太空旅行等创作主题,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现实世界的科技创新成果”可知,在科技层面方面,要有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红棉袄孙犁风把山坡上的荒草,吹得俯到地面上、沙石上。云并不厚,可沉重得怕人,树叶子为昨夜初霜的侵凌焦枯了,正一片片地坠落。我同小鬼顾林从滚龙沟的大山顶上爬下来。在强登那峭峻的山顶时,身上发了暖,但一到山顶,被逆风一吹,就觉得难以支持了。顾林在我眼前,连打了三个寒噤。我拉他赶紧走下来,在那容易迷失的牧羊人的路上一步一步走下,在乱石中开拔着脚步。顾林害了两个月的疟疾,现在刚休养得有了些力气,我送他回原部队。我们还都穿着单军服,谁知一两天天气便变得这样剧烈。虽说有病,这孩子是很矜持的。十五岁的一个人,已经有从吉林到边区这一段长的而大半是一个人流浪的旅程。在故乡的草原里拉走了两匹敌人放牧的马,偷偷卖掉了,跑到天津,做了一家制皮工厂的学徒。事变了,他投到冀中区的游击队里……“身子一弱就到了这样!”像是怨恨自己。但我从那发白的而又有些颤抖的薄嘴唇,便觉得他这久病的身子是不能支持了。我希望到一个村庄,在那里休息一下,暖暖身子。风还是吹着,云,凌人地往下垂,我想要下雨了,下的一定是雪片吧?天突然暗了。 远远的前面的高坡上出现一片白色的墙壁,我尽可能加快脚步,顾林也勉强着。这时,远处山坡上,已经有牧羊人的吆喝声,我知道天气该不早了,应是拦羊下山入圈的时分。爬上那个小山庄的高坡,白墙壁上的一个小方窗,就透出了灯火。我叫顾林坐在门前一块方石上休息,自己上前打门。门很快地开了,一个姑娘走了出来。我对她说明来意,问她这里有没村长,她用很流利的地方话回答说,这只是一个小庄子,共总三家人家,过往的军队有事都是找她家的,因为她的哥哥是自卫队的一个班长。随着她就踌躇了。今天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妈妈去外婆家了,哥哥还没回来。她转眼望一望顾林,对我说:“他病得很重吗?”我说:“是。”她把我们让到她家里,一盏高座的油灯放在窗台上,浮在黑色油脂里的灯芯,挑着一个不停跳动的灯花,有时碎细地爆炸着。姑娘有十六岁,穿着一件红色的棉袄,头发梳得很平,动作很敏捷,和人说话的时候,眼睛便盯住人。我想,屋里要没有那灯光和灶下的柴火的光,她机灵的两只大眼也会把这间屋子照亮的吧?她挽起两只袖子,正在烧她一个人的晚饭。我一时觉得我们休息在这里,有些不适当。但顾林躺在那只铺一张破席子的炕上了,显然他已是筋疲力尽。我摸摸他的额,又热到灼手的程度。“你的病不会又犯了吧?”顾林没有说话,我只听到他牙齿的咯咯声,他又发起冷来。我有些发慌,我们没有一件盖的东西。炕的一角好像是有一条棉被,我问那正在低头烧火的姑娘,是不是可以拿来盖一下,姑娘抬着头没听完我的话,便跳起来,爬到炕上,把它拉过来替顾林盖上去。一边嘴里说,她家里是有两条被的,哥哥今天背一条出操去了。把被紧紧地盖住了顾林蜷伏的身体,她才跳下来,临离开,把手按按顾林的头,对我蹙着眉说:“一定是打摆子!①”她回去吹那因为潮湿而熄灭的木柴了,我坐在顾林的身边,从门口向外望着那昏暗的天。我听到风还在刮,隔壁有一头驴子在叫。我想起明天顾林是不是能走,有些愁闷起来。姑娘对我慢慢地讲起话来。灶膛里的火旺了,火光照得她的脸发红,那件深红的棉袄上,便像蔓延着火焰一样。她对我讲,今年打摆子的人很多。她问我顾林的病用什么法子治过。她说有一个好方法,用白纸剪一个打秋千的小人形,晚上睡觉,放在身下,第二天用黄表纸卷起来,向东南走出三十六步,用火焚化,便好了。她小时便害过这样的病,是用这个方法治好的。说完便笑起来:“这是不是迷信呢?” 夜晚静得很,顾林有时发出呻吟声,身体越缩拢越小起来。我知道他冷。我摸摸那张棉被,不止破烂,简直像纸一样单薄。我已经恢复了温暖,就脱下我的军服的上身,只留下里面一件衬衫,把军服盖在顾林的头上。这时,锅里的饭已经煮好。姑娘盛了一碗米汤放在炕沿上,她看见我把军服盖上去,就沉吟着说:“那不抵事。”她又机灵地盯视着我。我只是对她干笑了一下,表示,这不抵事,怎样办呢?我看见她右手触着自己棉袄的偏在左边的纽扣,最下的一个,已经应手而开了。她后退了一步,对我说:“盖上我这件棉袄好不好?”没等我答话,她便转过身去断然地脱了下来。我看见她的脸飞红了一下,但马上平复了。她把棉袄递给我,自己退到角落里把内衣整理了一下,便又坐到灶前去了,末了还笑着讲:“我也是今天早上才穿上的。”她身上只留下一件皱褶的花条布的小衫。对这个举动,我来不及惊异,我只是把那满留着姑娘的体温的棉袄替顾林盖上,我只是觉得身边这女人的动作,是幼年自己病倒了时,服侍自己的妈妈和姐姐有过的。我凝视着那暗红的棉袄。姑娘凝视着那灶膛里一熄一燃的余烬。一时,她又讲话了。问我从哪里来,走过哪些地方,哪里的妇女自卫队好。又问我,什么时候妇女自卫队再来一次检阅。一会儿我才知道,在去年,平山县妇女自卫队检阅的时候,打靶,她是第三名!(节选自孙犁《白洋淀纪事》,有删改)注:①打摆子:疟疾的俗称。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鬼顾林是一个体弱多病却意志坚强的革命战士,小小年纪孤身一人从吉林到边区追随革命的脚步。B.“我”说明来意后,姑娘马上热情接待了我和顾林,把顾林安置在炕上后,立即挽起袖子烧火做饭。C.姑娘头发梳得很平,可见其干净利落;机灵的两只大眼仿佛能把屋子照亮,突显出她的聪慧与活力。D.小说结尾补充姑娘参加妇女自卫队检阅及打靶得了第三名的事情,是为了表现她对自己战绩的自豪。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描写凛冽的风、沉重的云、坠落的树叶,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渲染压抑沉重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B.文中划线句中,“凌”字生动表现云层低垂、气势压人的特点;用问句写出人物的心理感受,突出我的恐惧与烦躁不安。C.孙犁善用细节刻画人物,写姑娘脱下红棉袄后“脸飞红了一下”,最后一个扣子解开时“后退了一步”,都是典型细节。D.小说整体按照时间顺序,以朴素简洁的语言,讲述了“我”与生病的小战士顾林在一个小山村里得到小姑娘帮助的故事。8.文中画波浪线句两次使用“凝视”一词,有怎样表达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本文与《百合花》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试从小说整体构思的角度简要分析。【答案】6.C7.B8.①反复使用“凝视”这一动词,同一神态细节反映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心理。②“我”的凝视是感动于姑娘的善良体贴,心怀大义,让“我”感受到亲人般的爱与温暖。姑娘的凝视既是掩饰羞涩,也是平复心情。③“凝视”一词饱含深情,营造了动人的情感氛围,表现了战争岁月里军民之间的支持扶助,蕴含鱼水一家的深情厚谊。9.①主要人物具有共性。两个“我”都是具备文化知识的工作人员,两个“小战士”都是革命战士,两个女孩都是后方女性。②重点情节相似。“姑娘”为病重的“小战士”盖上自己的红棉袄。与“小媳妇”为牺牲后的“小通讯员”盖上自己新婚用的百合花被子的情节相似。③表现的主题有共性。两篇小说均表现了军民鱼水情和人性之美。④主要物象都具有象征意义。“红棉袄”的红色象征革命精神,棉袄象征着温暖与关爱。百合花象征纯洁与美好。⑤叙事节奏舒缓。本文围绕“我”护送顾林回部队途中的遭遇展开叙述;《百合花》围绕小通讯员和“我”到包扎所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以及此后发生的故事展开叙述,都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叙事节奏舒缓。⑥叙述视角相似。连篇小说都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事。⑦选材及表现手法上有相似之处,选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体弱多病”“吉林到边区追随革命的脚步”错。原文“顾林害了两个月的疟疾,现在刚休养得有了些力气,我送他回原部队。我们还都穿着单军服,谁知一两天天气便变得这样剧烈”“虽说有病,这孩子是很矜持的。十五岁的一个人,已经有从吉林到边区这一段长的而大半是一个人流浪的旅程”。由此看出,顾林不是一直体弱多病,从吉林到边区是流浪的旅程。B“马上热情的接待”错。原文“我对她说明来意,问她这里有没村长,她用很流利的地方话回答说……随着她就踌躇了。今天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妈妈去外婆家了,哥哥还没回来”,可看出她是先“踌躇”了。D“为了表现她对自己战绩的自豪”错。原文“一会儿我才知道,在去年,平山县妇女自卫队检阅的时候,打靶,她是第三名”,是为了表现姑娘的优秀以及我对她的赞赏。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突出我的恐惧与烦躁不安”错。原文“风还是吹着,云,凌人地往下垂,我想要下雨了,下的一定是雪片吧”,可看出“恐惧”“焦躁”都不准确,有担心、有焦急,但“恐惧”“焦躁”程度表述过重。 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①“我凝视着那暗红的棉袄。姑娘凝视着那灶膛里一熄一燃的余烬”,句中反复使用“凝视”这一动词,“我凝视着那暗红的棉袄”是体现内心的感动,“姑娘凝视着……余烬”,是为了平复情绪的波动,可看出同一神态细节反映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心理。②结合“对这个举动,我来不及惊异,我只是把那满留着姑娘的体温的棉袄替顾林盖上,我只是觉得身边这女人的动作,是幼年自己病倒了时,服侍自己的妈妈和姐姐有过的”可知,被姑娘脱下自己的棉袄来温暖顾林的举动感动,所以“我”的凝视是感动于姑娘的善良体贴,心怀大义,让“我”感受到亲人般的爱与温暖。结合“没等我答话,她便转过身去断然地脱了下来。我看见她的脸飞红了一下,但马上平复了。她把棉袄递给我,自己退到角落里把内衣整理了一下,便又坐到灶前去了”可知,姑娘的凝视既是掩饰羞涩,也是平复心情。③“凝视着那暗红的棉袄”“凝视着那灶膛里一熄一燃的余烬”,红色的棉袄和红色的余烬色彩鲜明热烈,可看出“凝视”一词饱含深情,营造了动人的情感氛围,表现了战争岁月里军民之间的支持扶助,蕴含鱼水一家的深情厚谊。【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的内容、结构的能力。两篇小说中故事构架相似,在时间、人物、事件等方面的设置很相似。①从出场人物而言,《百合花》中人物主要有三个:一个相对年长的文工团军人“我”、一个小战士(小通讯员)和一个热情朴实的新媳妇;《红棉袄》中人物主要也有三个:一个相对年长的军人“我”、一个小战士顾林和一个热情机警、聪慧的姑娘。所以,两篇小说中主要出场人物都为三人,两个相对年长的军人“我”、两个小战士和两个热情朴实的年轻女性群众。由此看出,主要人物具有共性。两个“我”都是具备文化知识的工作人员,两个“小战士”都是革命战士,两个女孩都是后方女性。②从故事情节而言,《红棉袄》讲的是深秋时节“我”送小战士顾林回他原部队的路上,在抗日根据地的一个山村里与一位小姑娘邂逅的故事,小姑娘不仅留宿我们,还把身上的红棉袄脱下给小战士御寒,生动展示小姑娘对小战士的深切关爱。《百合花》所讲的故事是中秋时节“我”和小通讯员结伴而行到达在解放区,在一个村庄因为借老乡的被子给伤员盖时,邂逅了小媳妇的故事。两人之间产生过小小误会,但是在小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把自己的新婚被子给小通讯员盖上,表现了小媳妇对小通讯员的怜爱之情。由此看出,重点情节相似。“姑娘”为病重的“小战士”盖上自己的红棉袄。与“小媳妇”为牺牲后的“小通讯员”盖上自己新婚用的百合花被子的情节相似。 ③从主题的角度看,根据“她右手触着自己棉袄的偏在左边的纽扣,最下的一个,已经应手而开了”“她把棉袄递给了我,自己退到角落里把内衣整理了一下,便又坐到灶前了”“她身上只留了一件皱折的花条布的小衫。对这个举动,我来不及惊异。只是把那满留着姑娘体温的棉袄替顾林盖上,我只是觉得身边这女人的动作,是自己幼年病了时,服侍自己的妈妈和姐姐有过的”可知,《红棉袄》通过小姑娘把身上的红棉袄脱下给小战士御寒,细心照料小战士的故事情节,既反映了抗日军民的鱼水深情,也歌颂了崇高神圣的伟大母性的爱。《百合花》围绕着一床“百合花”棉被,写小通讯员抱怨新新媳妇不借被子,思想落后,而新媳妇不舍得借出自己唯一的嫁妆,两人之间产生了误会。但是当新媳妇得知小通讯员舍己救人牺牲事迹后,两人的得以矛盾化解,主动把“百合花”被给牺牲的小通讯员盖上,也反映了军民之间的亲密关系与伟大的母爱。由此看出,表现的主题有共性。两篇小说均表现了军民鱼水情和人性之美。④从道具物件上看,这两篇小说中的两个物件分别是“红棉袄”和“百合花被子”,它们既是故事道具又是象征符号,都有物与人合,借物喻人的艺术效果。“红棉袄”是小姑娘御寒的棉衣,它是“红色”的。“红色”象征着老百姓热烈的革命精神,象征着生命活力;“棉袄”本是小姑娘穿在自己身上的御寒之物,她脱下带有体温的“棉袄”,盖在小战士身上,象征着军民之间的那份保护关爱,象征着老百姓对我们战士的火热心肠。“百合花”意蕴丰厚,一方面,它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只是一个图案;另一方面,它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纯洁无瑕中的心灵,象征着人性的纯洁与美好,而“棉被”象征着人性中的温暖。由此看出,主要物象都具有象征意义。“红棉袄”的红色象征革命精神,棉袄象征着温暖与关爱。百合花象征纯洁与美好。⑤从叙事的角度看,本文写抗战期间,患有打摆子重病的八路军战士突然来到农村姑娘家。家里只有姑娘一个人,她用自己新穿的红棉袄盖在战士身上,还为他做饭、烧炕取暖。战士被姑娘的热情照顾深深感动;《百合花》写小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然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起初她表示不借,小战士很为难,经过女文工团员做工作最终同意借被子并内心充满歉意。通讯员为保护担架队牺牲后,新媳妇用自己唯一的嫁妆——带百合花的被子铺在棺材底。由此看出,叙事节奏舒缓。本文围绕“我”护送顾林回部队途中的遭遇展开叙述;《百合花》围绕小通讯员和“我”到包扎所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以及此后发生的故事展开叙述,都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叙事节奏舒缓。⑥从叙述视角上看,本文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亲历感和真切感人的效果。由于“我”身处故事过程,因此作者可以自由描述,随机表达自我内心感受或直接抒情,如写对天气的感受;对姑娘为顾林盖上红棉袄的感受等。《百合花》以第一人称聚焦叙事贯穿全篇,“我”以文工团团员的身份出场,整个故事是由第一人称叙述者“我”来讲述,从“我”的眼光和角度来看待问题,“我”既是叙述者又是被陈述的对象,不仅完成了文本叙述者的角色任务,也是叙述中故事的参与者与见证人,所以读者通过“我”的视角就可以获得对小通讯员及新媳妇的整体可靠认识。由此看出,叙述视角相似。两篇小说都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事。 ⑦从选材及表现手法上看,本文选材时以小见大,写小姑娘将带有体温的的红棉袄脱下,盖在小战士身上,象征着军民之间的那份保护关爱,象征着老百姓对我们战士的火热心肠。《百合花》写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通过写小通讯员为包扎所向老百姓借被子和一位新媳妇为子弟兵拿出了自己心爱的嫁妆——印有百合花的新被子,用一个小插曲,歌颂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揭示了军民团结才是战争胜利的根本,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由此看出,选材及表现手法上有相似之处,选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吴诸葛恪入寇淮南,诸将或谓恪曰:“今引军深入,恐兵劳而功少;不如止围新城,救必至,至而图之,可大获。”恪从其计,还军围新城。魏大将军司马师问于虞松,松曰:“昔周亚夫坚壁昌邑而吴、楚自败。今恪悉其锐众,足以肆暴,而坐守新城,欲以致一战耳。若攻城不拔,请战不可,师老众疲势将自走诸将之不径进乃公之利也。”师乃敕众将按兵自守,以新城委吴。时牙门将张特守新城,吴人攻之连月,城中兵合三千人,疾病战死者过半,而恪起土山急攻,城将陷。特乃谓吴人曰:“今我无心复战。然魏法,被攻过百日而救不至者,虽降,家不坐;自受敌以来,已九十余日矣。然此城有四千余人,战死者过半,城虽陷,尚有半人不欲降,我当还为相语,条别善恶,明日早送名,且以我印绶去为信。”乃投其印绶与之。吴人信其辞而不取印绶。特乃夜彻诸屋材栅,补城垣、明日,谓吴人曰:“我但有斗死耳!”吴人大怒,进攻之,不能拔。会大暑,吴士疲劳,病者大半,死伤涂地。诸营吏日白病者多,恪以为诈,欲斩之,自是莫敢言。恪内失计,而耻城不下,忿形于色。将军朱异以军事迕恪,恪立夺其兵,斥还建业。都尉蔡林数陈军计,恪不能用,策马来奔。诸将伺知吴兵已疲,乃进救兵。恪引军去,士卒伤病,众庶失望,怨兴矣。朝廷嘉特之功,封列侯,士民之誉归之。(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七十六卷,有删改)材料二秦孝公使商鞅攻魏,魏遣公子印逆而拒之。鞅谓印曰:“昔鞅与公子善,今俱为将,不忍攻,愿一饮燕休二师。”公子许焉,遂与之会。鞅伏甲虏之,击破魏军。及惠王即位,疑其行诈,遂车裂于市。商鞅,秦之贵臣,贪诈伪之小功,失诚信之大义,一为不信,终身取尤。(节选自《刘子》第二卷)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师老A众B疲C势将D自走E诸将之不F径进G乃公H之利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坚壁,加固城墙和堡垒,是一种对敌作战方法。文中虞松借周亚夫坚壁清野平吴楚之乱一事建议司马师按兵不动。B.委,文中意为托付、交付,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委身为贾人妇”和词语“委罪于人”中“委”意思都相同。C.善,友善、交好,文中指商鞅与魏公子印关系好,与《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的“善”意思不同。D.饮燕,文中指摆宴畅饮,其中“燕”通“宴”,与曹操《短歌行》中“契阔谈讌”的“讌”均为通假字,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恪引军入侵淮南,诸将提议只围新城以吸引并打击赶来增援的军队,解决士兵劳累、收效不大的问题。B.新城守将张特固守城池,率三千人马与吴人苦战三个多月,疾病及作战而死者超过一半,新城因而将被攻陷。C.将军朱异提出不同军事看法,被诸葛恪逐回建业;都尉蔡林因多次提出军事计策,不被采纳,最后投降了曹魏。D.公子印以为商鞅说的是真心话,如约前往与之盟会;而商鞅却暗中埋伏甲士,俘获了公子印,最终击败魏军。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特乃夜彻诸屋材栅,补城垣,明日,谓吴人曰:“我但有斗死耳!”(2)诸营吏日白病者多,恪以为诈,欲斩之,自是莫敢言。14.张特和商鞅都用计取胜,但后来商鞅被杀,而张特却获得嘉奖和赞誉。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原因。【答案】10.CEG11.B12.B13.(1)于是张特连夜拆除城内房屋的木材,修补城墙,第二天,对吴人说:“我只有战斗而死!”(2)各兵营的官吏每天都报告生病者太多,诸葛恪认为他们谎报,要杀掉他们,从此没有人再敢说了。14.①张特为了履行职责、保卫国土。②张特不计个人生命安危。③商鞅利用朋友感情。④商鞅贪图小功、违背诚信大义。【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军队就会士气低落疲劳不堪,势必将自动撤退,诸位将领的不愿径直进击,对您反而是有利的。“老众疲”并列词语,形容军队的情况,作谓语,“疲”后即C处断开;“势将自走”承前共用主语“师”,引出推断结果“自走”,“势将”为状语,之间不断开,“诸将”为句子的主语,之前断开,即E处断开;“乃公之利也”是判断句,“乃”前即G处断开。故选C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从前西汉周亚夫坚守昌邑而吴、楚之军不战自败。B.“相同”错误。托付、交付/托付、交付/推委。句意:而把新城交给吴国去围攻。/就嫁给商人。/把罪责推卸给别人。可见含义不同。C.正确。友善、交好/善于。句意:当年我和公子印您关系好。/君子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D.正确。句意:愿意用一次宴饮,来休解两国的军队。/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疾病及作战而死者超过一半,新城因而将被攻陷”错,原文信息是“时牙门将张特守新城,吴人攻之连月,城中兵合三千人,疾病战死者过半,而恪起土山急攻,城将陷”,可见选项原因提取不全,表述绝对,除了疾病战死过半的原因,还有诸葛恪又堆起了土山猛烈进攻。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夜”,名词作状语,连夜;“彻”,通“撤”,拆除;“垣”,墙;“明日”,第二天;“但”,只。(2)“日”,每天,“白”,报告;“自是”,从此。【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由“特乃夜彻诸屋材栅,补城垣”概括出:①张特为了履行职责、保卫国土。由“明日,谓吴人曰:‘我但有斗死耳!’”概括出:②张特不计个人生命安危。由“鞅谓印曰:‘昔鞅与公子善,今俱为将,不忍攻,愿一饮燕休二师。’公子许焉,遂与之会。鞅伏甲虏之,击破魏军”概括出:③商鞅利用朋友感情。 由“商鞅,秦之贵臣,贪诈伪之小功,失诚信之大义,一为不信,终身取尤”概括出:④商鞅贪图小功、违背诚信大义。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吴国的诸葛恪进犯淮南,将领中有人对诸葛恪说:“如今率兵深入敌境,恐怕我们的兵士费尽辛劳而功效甚少,不如仅围困新城,新城被困,必然会有救兵来,等救兵一到,就可以大获全胜。”诸葛恪采纳了这个计策,撤回军队围困新城。大将军司马师询问虞松,虞松说:“从前西汉周亚夫坚守昌邑而吴、楚之军不战自败。如今诸葛恪带来他全部的精锐部队,足以肆意逞强施暴,但他却坐等在新城,想要招来魏军与他一战。如果他不能攻破城池,请战也无人理睬,军队就会士气低落疲劳不堪,势必将自动撤退,诸位将领的不愿径直进击,对您反而是有利的。”于是命令众位将领按兵不动坚守营地,而把新城交给吴国去围攻。当时扬州牙门将张特守卫新城,吴国人连月攻打,城中兵士共三千人,疾病战死者超过了一半,而诸葛恪又堆起了土山猛烈进攻,新城将要失陷,不能再守护了。于是张特对吴国人说:“现在我已经无心再战了。但魏国法律规定,被围攻超过百日而救兵仍然未至者,虽然投降,其家属也不治罪;我自受围攻以来,已经九十多天了,这城中本来有四千余人,战死者已超过一半,城虽然失陷,但还有一半人不愿投降,我要回去劝说他们,逐一辩别好坏,明天一早送名单过来,请先把我的印绶拿去当作信物。”随即把他的印绶扔给了吴人。吴人听信了他的话而没要他的印绶。于是张特连夜拆除城内房屋的木材,修补加固城墙缺口成为双重防护,第二天,对吴人说:“我只有战斗而死,决不投降!”吴人愤怒已极,加紧攻城,但却不能攻克。当时天气十分炎热,吴国士兵疲劳不堪,生病者过半,死伤之人满地都是。各兵营的官吏每天都报告生病者太多,诸葛恪认为他们谎报,要杀掉他们,从此没有人再敢说了。诸葛恪心中没有良策,又耻于攻城不下,所以忿恨之情常流露于外表。将军朱异在军事上与诸葛恪发生抵触,诸葛恪就立刻夺去他的兵权,驱逐他回建业。都尉蔡林多次提出军事计策,诸葛恪都不采纳,结果蔡林骑马逃走投降魏国。魏国将领伺察了解到吴国兵士已疲惫不堪,于是发出救兵。诸葛恪率军退却,士兵受伤生病,全军上下都很失望,人们对他的怨恨之言也越来越多。朝廷嘉奖张特的功劳,封为列侯,士大夫阶层的声誉都拥有了。(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七十六卷,有删改)材料二 秦孝公使商鞅攻打魏国,魏国派遣公子印抵御他。商鞅对公子印说:“当年我和公子印您友善,今天我们都是两国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伐,愿意用一次宴饮,来休解两国的军队。”公子印答应了,于是和他相会。商鞅藏匿勇士俘虏了公子印,击破了魏军。等到秦惠王即位,怀疑他使诈,于是把商鞅车裂于集市。商鞅是秦朝身份显贵的大臣,贪图欺诈伪装的小功,放弃诚信的大义,一次做了不守信用的事,终身被看作过错。(节选自《刘子》第二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郡圃春晚韩琦①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注:韩琦,北宋政治家,曾为相十载,赞辅三朝,其功甚伟。本诗是韩琦晚年知相州时的作品。15.下列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照应诗题,起句便描绘出春水方生、碧波平岸的气象,而微风送来的几缕清香,又让人感到春花正随风飘堕。B.诗人善于用字,颔联中“又”“还”二字既形象表现杨花飘飘落落、林鸟忽现忽藏之美景,又含蓄表达怡然心境。C.古人称酒为“酒兵”,意思是说酒能消愁,如同兵能克敌;第七句说“欲‘战’万愁无酒力”,暗合了这个意思。D.本诗构思巧妙,前两联从眼前春水、落蕊、杨花、林鸟等景着笔,颈联由景及人,尾联直抒胸臆,结构流转自然。16.诗歌尾联直抒无可奈何的愁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因何而“愁”。【答案】15.B16.①暮春花落,诗人感到春光易逝,芳时难留。②诗人已至暮年,沉疴在身。③过于闲散又不甘于闲散。(想为国效力,却又无法为国效力。)【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既形象表现杨花飘飘落落、林鸟忽现忽藏之美景,又含蓄表达怡然心境”错。“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意思是杨花一整天都被风吹起又落下,林中鸟儿一会出现一会又隐藏身影在树中,由此看出“又”“还”意在表现杨花飘歇、林鸟隐现的单调重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烦闷。故选B。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尾联“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意思是想要驱赶这万千愁绪,无奈因病无法饮酒,让这三个月时间白白流逝,哪里能承受。①诗的最后一句,诗人用力点破这“万愁”的由来:“三月去堂堂。”这里写出了春水满塘、春花堕地,浩荡春光正堂堂逝去的场景,可看出暮春花落,诗人感到春光易逝,芳时难留。②结合颈联“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它又是虚拟,比喻诗人桑榆晚景,沉疴在身,这是愁的根源,自然界春天的逝去不过是愁的触媒,写出了诗人已至暮年,沉疴在身,这是愁的根源。③结合诗歌“不为闲来减”及注释可知,韩琦晚年既老且病,连一般的公务也应付不了,只能终日闲居;这种生活,对于以天下为己任的韩琦来说,是一种难耐的折磨。所以,这里又体现了他过于闲散却又不甘闲散的心情(想为国效力,却又无法为国效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以比喻方式表达人生苦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彭泽县令职务,这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价值取向相同。(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认为彼此“年相若”“道相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耻于相师。【答案】①.譬如朝露②.去日苦多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④.使我不得开心颜⑤.位卑则足羞⑥.官盛则近谀【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譬、摧、折、颜、卑、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新民报·晚刊》发表了他的《沁园春·雪》,轰动山城,一时间洛阳纸贵。人们纷纷赞叹毛泽东的气魄、胸襟、豪情与才情。②在重庆的一次聚会上,诗人徐迟见到毛泽东,便向他请教如何写诗,毛泽东没说什么,只是在徐的小本子上写下“诗言志”三个字。③这三个字出自《尚书·尧典》,概括了诗词最本质的特征,被历代诗人们奉为吟诗填词的圭臬。 “志”,即志向、志气,信仰、理想,精神、情怀。“志”有大小,(1),大则天下之忧乐。在毛泽东的诗论中,“志”和“气”是统一的,有“志”而不能达,则“气”生。司马迁认为《诗》三百篇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毛泽东引申开来解释到,“发愤之所为作,心里没有气,他写诗?”他还说,司马迁写《史记》、曹雪芹写《红楼梦》,都不是因为稿费、版税,(2)。④“气”是内心的愤懑、怨恨、怒气,都属于“志”,或是“志”的表露、“志”的延伸。当然,这“志”在毛泽东那里,既包括抑郁不平之气,(3)。有气则有了《诗经》,有气便有了《离骚》,有气而有了毛泽东惊世骇俗、气壮山河的诗篇,诗自然也就成了毛泽东独具威力的战斗武器。1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中加点的成语“洛阳纸贵”可以换成“蔚然成风。B.②句中的“诗言志”,引号在文中起到了特殊含义的作用。C.③句中加点词语的读音为guīniè,在文本中意为准则或法度。D.④句中“‘志’的表露”与“‘志’的延伸”两个短语可以调换顺序。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得整段句子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0.文中画波浪线句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C19.(1)小则一己之悲喜(如填“小则一己之忧乐”这类用词上与下句有重复的,)(2)而是因为有满腹火气(而是因为心里有气)(3)也包括慷慨豪迈之气20.①排比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了“志”或“气”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②将毛泽东的诗比喻成独具威力的战斗武器,生动形象的突出了毛泽东诗歌慷慨豪迈的气势和震撼人心的力量。【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标点以及理解词语、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①句中“洛阳纸贵”和“蔚然成风”不能互换。洛阳纸贵: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蔚然成风:事物盛极一时,成为风气。语境是说《沁园春·雪》流传广,不能用“蔚然成风”。B.③句中的“诗言志”,引号起强调的作用。D.“志”的表露与“志”的延伸两句语意有递进,顺序不应该调换。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文“‘志’有大小”,再结合后文“大则天下之忧乐”可知,这里应是说“小”的方面和个人方面,所以可填“小则一己之悲喜”。第二空,根据前文“毛泽东引申开来解释到,‘发愤之所为作,心里没有气,他写诗?’”可知是说心里有气而写诗,又联系后文“司马迁写《史记》、曹雪芹写《红楼梦》,都不是因为稿费、版税”,可推断此处应是以“而是”引领的并列分句,所以可填“而是因为有满腹火气(而是因为心里有气)”。第三空,根据前文“这‘志’在毛泽东那里,既包括抑郁不平之气”,可看出此处应是以“又”“也”的词开头的并列分句,而毛泽东在诗词中表现的是豪迈之气,所以可填“也包括慷慨豪迈之气”。【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①“有气则有了《诗经》,有气便有了《离骚》,有气而有了毛泽东惊世骇俗、气壮山河的诗篇”,运用排比手法,连用“有气则有了……”“有气便有了……”“有气而有了……”三个相似句式,由此看出,排比句式整齐,增强语势;“则有了《诗经》”“便有了《离骚》”“有了毛泽东惊世骇俗、气壮山河的诗篇”形象地突出强调了“志”或“气”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②“诗自然也就成了毛泽东独具威力的战斗武器”,运用比喻手法,将毛泽东的诗比喻成独具威力的战斗武器,生动形象的突出了毛泽东诗歌慷慨豪迈的气势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金秋时节,金桂飘香。走进四川省广安市社区老龄食堂,古色古香的大门、爬满绿植的篱笆、开满鲜花的小院……这个曾经的老旧小楼,如今温馨舒适,满是家的感觉。广安市政府针对部分高龄、空巢、低收入、无子女照顾的老年人吃饭难、营养搭配不合理,积极办好老龄食堂,努力推动方便安全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在选址方面,老龄食堂综合考虑多项因素,大多开在老城区人口集中区的路口显眼位置;在菜品方面,遵循减盐、减油、减糖饮食标准制作,并结合时令调整菜谱;在服务对象方面,由所在社区负责就餐老人信息采集,凡在该社区范围内居住、年满65周岁的老人(特殊困难群体年龄可放宽至60周岁)均可申请。为了让这件“幸福食事”更加惠民利民,广安市政府采取“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政府给予老龄食堂每人次最高15元、最低3元共5个档次的运营补贴。以午餐为例,大部分老龄食堂,一份15元的午餐,其中12元由政府补贴。截至11月10日,广安市已试点开办总面积1490平方米、可提供680个餐位、并设置老年休闲娱乐区域的老龄食堂10个之多。广安市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抓好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虑,什么事“烦”就列入问题清单,什么事“难”就纳入攻坚范畴,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多层次、高品质、专业化的养老服务。21.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2.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改成4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广安市政府针对部分高龄、空巢、低收入老年人吃饭难、营养搭配不合理等问题,积极办好老龄食堂,努力构建方便安全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广安市政府针对部分高龄、低收入、无子女照顾的老年人吃饭难、营养搭配不合理等问题,积极办好老龄食堂,努力构建方便安全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22.广安市已试点开办10个老龄食堂,总面积1490平方米,可提供680个餐位,均设有老年休闲娱乐区域。【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的语病有三处:一是语意重复,“空巢”和“无子女照顾”语意有交叉重复,去掉其一即可,保留“空巢”或“无子女照顾”;二是成分残缺,“针对部分高龄、空巢、低收入、无子女照顾的老年人吃饭难、营养搭配不合理”中“针对”缺少宾语“问题”,可改为“针对部分高龄、空巢、低收入、无子女照顾的老年人吃饭难、营养搭配不合理的问题”;三是搭配不当,“努力推动方便安全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中“推动”与“网络”不搭配,把“推动”改为“构建”。故改为:“广安市政府针对部分高龄、空巢、低收入老年人吃饭难、营养搭配不合理等问题,积极办好老龄食堂,努力构建方便安全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或“广安市政府针对部分高龄、低收入、无子女照顾的老年人吃饭难、营养搭配不合理等问题,积极办好老龄食堂,努力构建方便安全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分析出画波浪线的句子的主干为“广安市已试点开办老龄食堂”,可将“10个之多”放到“老龄食堂”前面作定语;“总面积1490平方米、可提供680个餐位”直接作第二、三个分句;“并设置老年休闲娱乐区域的”可改成“均设有老年休闲娱乐区域”。故改为:广安市已试点开办10个老龄食堂,总面积1490平方米,可提供680个餐位,均设有老年休闲娱乐区域。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收藏、展示、研究和传播场所,承担着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任。近几年,随着国潮类节目的走红,去博物馆“探古访今”成为一种全新的出游方式。全国各地博物馆不断推出丰富多彩的打卡活动,如盖章、答题、互动体验等,各色文创产品、数字文物,也为文博爱好者提供博物馆全新的“打开方式”。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预订量最高的景区类目中,博物馆展览馆超过动物园、主题公园,从去年的第四名跃升至第一;去哪儿数据显示,今年文博类相关景区门票销量同比2019年增长3倍;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博物馆”相关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近300%……读了上述材料,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博物馆热:文化寻根与民族复兴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正见证着一场全球范围的文化回归,尤其在中国的博物馆领域,一场前所未有的“博物馆热”正悄然兴起。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场“博物馆热”的现象。在故宫博物院,网络预约一开放,票即被抢空;陕西历史博物馆,预约门票日均点击量超过六十万;成都博物馆的“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一个多月就吸引了逾四十万人次参观。这种热度体现了民众对于文化的追寻与热爱,更是一种文化寻根的体现。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不仅仅是一个物的储藏室,更是一个民族记忆的索引和文化的繁衍地。这里保存了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艺术,我们的信仰。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人们需要一个寻找自我、感受文化、理解历史的地方,博物馆正是这样一个可供人们精神寄托的场所。这场“博物馆热”背后,更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当我们走进博物馆,我们不仅在了解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更在寻找我们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这不仅是一种对过去的回望,更是一种对未来的展望。同时,“博物馆热”也引发了我们对文旅融合的深度思考。如何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如何让博物馆成为旅游的新热点,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只有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才能使“博物馆热”持续下去,并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此外,“博物馆热”也要求我们提高文博工作的专业性和公众参与性。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文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培训,提高博物馆的陈列水平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鼓励公众参与到博物馆的工作中来,比如志愿者活动、观众互动等,使博物馆成为一个真正与公众互动、交流的文化平台。最后,“博物馆热”还引发了我们对民族复兴的思考。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发展。博物馆作为文化的载体,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博物馆热”也是一场民族复兴的行动。总结来说,“博物馆热”是文化寻根和民族复兴的体现,也是我们国家步入新时代、新发展的重要标志。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应积极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博物馆这个文化资源宝库,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国民素质和民族自信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入研究和解决“博物馆热”背后出现的各种问题,使这个现象成为推动中国文化繁荣和发展的持久动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聚焦“博物馆热”现象,考生我们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当下博物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爱,这种现象不仅仅是一种文旅现象,更是一种文化寻根。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下博物馆热的兴起,反映出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渴望寻找一种精神寄托,回顾历史,了解传统文化。博物馆作为一个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场所,自然成为了人们热衷于前往的地方。这场文化寻根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回顾,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通过对博物馆的参观,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这种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提高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在立意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博物馆热的背后,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热爱。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希望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文化寻根的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人们对自己的文化根源有了更深的渴望。博物馆热的背后,是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追求。国家和个人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国家和个人都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通过各种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写作时可以先摆出现象,然后分析探讨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还应该看到这种现象存在的某些问题,思考如何让这种热度持续不减。总之,本文适合写成层进式结构的议论文,展现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立意:1.提高生活品味,追求精神文化的充实。 2.加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3.增强实践性,更直观地考查了解历史文化。4.博物馆要有创新思路,提升服务质量。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1-13 04:00:02 页数:32
价格:¥2 大小:58.8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