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高二历史半期考试一、选择题1.据载,商朝君主太甲因不清明,被臣下伊尹放逐于桐宫;周厉王因暴虐无道,引发国人暴动,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朝政,时人对此却不以为怪。这反映了当时()A.君臣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C.宗法血缘关系逐渐瓦解D.廷议方式有助于减少中央决策的失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商朝君主太甲因不清明,被臣下伊尹放逐于桐宫;周厉王因暴虐无道,引发国人暴动,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朝政,时人对此却不以为怪。”可得出当时君主不清明就有可能被推翻或者被取代,这反映出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君臣平等,排除A项;材料与宗法血缘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廷议方式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2.周成王年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叛)周”,于是命令姜太公“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伯九侯,实得征之”。这可用于说明A.齐国崛起具有偶然性B.边疆地区的统治失序C.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D.分封制维护西周统治【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初年,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受封诸侯要对周天子提供军赋力役。材料中周成王命令姜太公平叛“管蔡作乱”,可用于说明“分封制维护西周统治”这一史实,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齐国崛起,排除A项;仅凭“管蔡作乱”,不能说明西周边疆地区的统治失序,排除B项;当时处于西周初期,周成王统治时期,未进入春秋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3.“秦朝皇帝制度、郡县制的确立,经过了讨论。唐朝有三省长官在政事堂合议的制度,宋明清时期廷议、朝议、集议制度进一步规范化。”这说明古代中央决策体制的一致性是A.保障决策的合理性B.不断加强中央集权C.分散相权加强皇权D.强化权力之间制约【答案】A【解析】 【详解】秦朝的朝议制度、唐朝政事堂和议以及宋代以来的廷议、朝议、集议制度都是为了保障决策的合理科学,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朝议制度和削弱相权无关,排除C项;廷议、朝议、集议制度并没有体现出权力之间的制约,排除D项。故选A项。4.秦代《置吏律》规定:官吏的初次使用和提拔,必须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官吏只有得到中央正式任命后才能行使职权,否则依法处罚。此规定A.杜绝了政治腐败发生B.体现了依法治国原则C.保证了皇帝的任免权D.规范了官吏任用程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官吏只有得到中央正式任命后才能行使职权,否则依法处罚。”可知体现了对官吏秩序的规范,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防止政治腐败,但不能杜绝,A选项说法错误。材料中的“依法处罚”不等于依法治国,因为当时最高权威不是法律,而是皇权,B选项说法错误。根据材料“必须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说明对官吏的任免不一定是皇帝进行的,C选项排除。5.现藏于岳麓书院岳麓秦简抄录于秦王政时期至秦始皇三十五年,其中不仅包含大量的令文,而且这些令大多是比较完整的,往往还带有令名。此外,岳麓秦简律令还有细节性规定,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及习俗等情况。在岳麓秦简新出现的秦律篇名中,10种见于睡虎地秦简,4种则未见。下列有关岳麓秦简的理解说法合理的是()A.远离政治核心区,史料价值有限B.大多为抄录,主观删减色彩浓厚C.为二手史料,可多角度研究秦朝D.可弥补原有秦令研究材料的不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岳麓秦简抄录于秦王政时期至秦始皇三十五年……岳麓秦简律令还有细节性规定,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及习俗等情况”可知,岳麓秦简是研究秦朝历史重要的一手史料,出土的岳麓秦简中新发现的4篇秦律,可以作为研究秦朝法律制度的补充材料,D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岳麓秦简内容是否有删减,排除B项;岳麓秦简为一手史料,且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排除C项;史料的价值,与发现地区关系不大,排除A项。故选D项。6.西汉初年,御史大夫既掌管天下文书、颁布皇帝诏令,又掌管朝廷内外监察;汉武帝时,其机要秘书工作分割给尚书署办理;东汉时改名为大司空,掌管水利、工部。御史大夫职能的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加强B.分权原则的落实 C.监察体制的破坏D.文书制度的成熟【答案】A【解析】【详解】由题干可知,从西汉到东汉时期,御史大夫的职能在不断缩小向尚书省,结合史实可知,汉武帝时期推行内外朝制度,三公的权利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御史大夫权力缩小,分权只是缩小的部分措施,以偏概全,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明御史大夫权力缩小和转移,监察权只是转移不是破坏,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秘书工作的转移不是文书制度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7.“揭帖”原为明仁宗即位后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明代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内容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直接影响着最高决策的形成。这一变化反映了明代()A.行政决策的民主原则B.中枢运转机制的成熟C.内阁职权范围的扩大D.内阁参政地位的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内容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直接影响着最高决策的形成”及所学知识可得,“密揭”来体现内阁参政地位的提高,D项正确;在明朝专制主义社会中,民主原则不合适,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中枢运转机制的成熟,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内阁职权范围是否有所扩大,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通过8.下图为元帝国构建示意图。据图可知,元朝()A.实行中书省总领全国军务的制度B.边疆治理呈现与内地差异化特征C.蕴含了多元统一的国家治理智慧 D.行省制是对中央行政制度的创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通过观察图片可知,元朝以宣政院管理藏族人,以岭北行省管理蒙古人,以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管理汉族等民族,其帝国构建蕴含多元统一的国家治理智慧,C项正确;中书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排除A项;元朝对边疆的成功统治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排除B项;行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利于加强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9.清代前期,对于地方经济事务,先是由监察机构官员提出疑问和意见,然后由中央各部官员或各省级官员进行讨论。这些官员通常会结合管辖区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最后由主管部门汇总,向皇帝报告,经皇帝批准执行。这种做法()A.解决了政府财政问题B.增强了政府管理能力C.反映出抑商政策松弛D.杜绝了经济腐败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一系列做法有利于规范与监督地方经济事务,增强了政府管理能力,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这种做法解决了政府财政问题,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抑商政策无关,排除C项;“杜绝”一说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0.如表为中国古代史上历代地方行政设置状况。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设置的突出特点是()秦朝郡、县两汉西汉初年沿袭郡、县,还包括王国和侯国、东汉州、郡、县魏晋州、郡、县隋朝废郡,保留州、县唐末道、州、县宋朝路、州(府)、县 元朝省、路、府、州、县明清省、府、县A.机构完善B.分级管理C.因俗而治D.权力制衡【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表格可知,西汉到明清时期,地方行政设置有两级制、三级制、五级制,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设置具有分级管理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到明清时期在地方实行分级管理体制,不能体现“机构完善”和“权力制衡”,排除A项;因俗而治主要涉及的是民族管理政策,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到明清时期在地方实行分级管理体制,不能体现“权力制衡”,排除D项。故选B项。11.《左传·公年》记截:“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体现出()A.分封制是宗法制基础B.政权与族权的结合C.王权与神权相互影响D.内外服制度的推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可得出这是指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即政权与族权的结合,B项正确;宗法是分封的血缘基础,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神权,排除C项;周代并不实行内外服制,排除D项。故选B项。12.伯罗奔尼撒战争初期,米提林城邦背叛了雅典帝国,在愤怒的情绪下,公民大会当即决定惩罚米提林,并且决定把米提林全体成年男子都处死刑,把妇女和未成年男女都变为奴隶。然而第二天,“雅典人民的情绪有了突然的转变”。他们当即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材料表明古代雅典()A.城邦至上理念盛行B.战时同盟关系脆弱C.公民大会地位突出D.直接民主存在弊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米提林城邦背叛了雅典帝国的背景下,“公民大会当即决定惩罚米提林”,然而随着人民情绪的转变“当即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据此可知古代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古代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不是城邦至上理念,排除A项;仅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战时同盟关系脆弱,排除B项;公民大会地位突出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13.元老院是古罗马兼有立法和管理权的国家机关。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有权批准、认可法律,并通过执政官掌管财政外交,统辖行省和实施重大宗教措施等。但到帝国时期,政权日益集中于皇帝,元老院实权日削,失去了其原来的政治地位,但仍然是贵族统治的支柱。这从本质反映出A.古罗马奴隶制社会的发展趋势B.古罗马法律制定权已发生转移C.古罗马统治形式发生根本变化D.古罗马走向衰落已成历史必然【答案】A【解析】【详解】从罗共和国到帝国“元老院实权日削,失去了其原来的政治地位,但仍然是贵族统治的支柱”,可知这从“本质”反映出政体与权力中心的转变,故A项正确。B项只是表现,C项忽略了材料中所说的元老院依然是“贵族统治的支柱”;材料中没有指出罗马社会存在的弊端和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14.下图为雅典城邦和雅典卫城布局示意图。据此图可知()A.完善的城防工事表明雅典城邦思想观念封闭保守B.以广场为中心的开放空间有利于公民的直接参政C.雅典卫城布局集中表明城邦的城乡差别突出D.公民数量不断增加推动城邦面积的不断扩展【答案】B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史(雅典)。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雅典城邦以广场为中心,面向全体公民开放,有利于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B项正确;城防工事未能反映城邦思想观念封闭保守,排除A项;城邦建筑无法体现城乡差别突出,排除C项;雅典公民数量相对稳定,较少吸纳外邦人加入城邦公民范围,排除D项。故选B项。15.古罗马的雕刻艺术深受古希腊的影响,但两者的雕刻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古希腊的雕刻形象以健壮、优美的男女体形为主,坦荡无邪;而古罗马人的雕刻形象大多为贵族、帝王,喜爱炫耀个人权威、制造个人崇拜。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两者社会性质的差异性B.两者历史发展阶段不同C.受东方文化的影响不同D.两者政治体制的差异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古代史(希腊和罗马)。据材料“古希腊的雕刻形象以健壮、优美的男女体形为主,坦荡无邪;而古罗马人的雕刻形象大多为贵族、帝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建立了民主政治,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古罗马发展成为帝制,二者政治体制的巨大差异直接造成了两者艺术上的差异,前者雕刻体现人本主义精神,后者体现个人权威和个人英雄主义,D项正确;两者都处于奴隶社会,排除A项;历史发展阶段并不是材料所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排除B项;二者的差异与东方文化的影响无关,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两者的政治体制的差异,排除C项。故选D项。16.每一个贵族都有军事扈从,这些扈从会向他宣誓效忠,将其视为自己的领主。同时,每一个自由民也都曾向国王宣誓——802年,查理曼详尽地规定了誓言——国王也确实把这些人视作他自己的人。这种情况说明中世纪西欧()A.封君封臣制度等级性B.封建专制王权不断强化C.封建权力的网络化特征D.契约关系得到广泛认同【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据材料“每一个贵族都有军事扈从,这些扈从会向他宣誓效忠,将其视为自己的领主。同时,每一个自由民也都曾向国王宣誓……”可以看出贵族、扈从、自由民、国王等,说明中世纪西欧存在多重身份且由多重权力组成,也正如此,形成了权力制约、制衡的网络状态,这正是封建主义的本质含义,C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等级性,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多种阶层成分,并未单指封建王权,排除B项;“广泛认同”的表述太过夸大,排除D项。故选C项。17.在西欧中世纪,封臣对封君的义务主要有:每年自备鞍马,为封君服40天的骑兵役;封君被俘,封臣要提供赎金;对封君的政事和家事,封臣有提出建议的义务。封君则负有保护封臣本人及其家人生命安全、维持其生活衣食无忧的责任和义务。这说明封君与封臣()A.共同推动了经济发展B.形成了严格等级制度C.都拥有土地的所有权D.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据材料“对封君的政事和家事,封臣有提出建议的义务。封君则负有保护封臣本人及其家人生命安全、维持其生活衣食无忧的责任和义务”,可知,在封君封臣制度下,封臣对封君提供赎金、提出建议等,而封君对封臣有一定责任和义务,说明其存在一定的契约关系,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封君与封臣的契约关系,不能说明二者推动了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封君与封臣之间的等级问题,排除B项;封君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封臣没有,排除C项。故选D项。18.10—14世纪,法国加佩王朝国王本应享有的权利,很多被地方上的大封建主所篡夺,但国王仍享有某些特殊地位:如国王名义上是最高一级封君;可以在兰斯大教堂举行加冕礼和涂圣油仪式,使王权获得神授的性质;在教会支持下为王子行加冕礼,以保证王位世袭。这些特殊地位()A.有利于法国王权的强化B.使国王获得最高政治权力C.打击了封建贵族的势力D.反映了王权对教权的依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的法国国王在封建割据的时代背景下仍保留着一些特殊地位,这些特殊地位将法国国王与普通封建贵族区别开来,对于法国国王不断强化自身王权起到了有利作用,A项正确;特殊地位的存在并不能使法国国王直接获得最高政治权利,也无法打击封建贵族的权利,“名义上最高一级封君”的地位与教权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19.1694年,英国出现第一个限制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成为议员的法律。1700年,议会的《吏治澄清法》进一步明确规定政府内除各部大臣及国务大臣外,其他人员均不能是议会下院议员英国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在于A.限制国王对议会渗透干预B.缓解政党分肥制带来的弊端C.维护政府日常工作的稳定性D.确保议会对行政权力的监督【答案】A 【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英国通过立法限制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成为议会议员,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国王利用行政权来干预议会运行,A项正确;B项与文官制度的确立有关,排除;材料与维护政府日常工作的运行及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说法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点睛】20.《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决,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这表明《大宪章》()A.强调国王权力神圣不可侵犯B.注重维护新兴资产阶级利益C.使英国进入君主立宪制时期D.为近代公民权观念奠定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215年的英国。根据材料可知,《大宪章》规定了自由人一系列的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近代公民权观念的产生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王权力神圣不可侵犯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1215年的《大宪章》主要维护的是封建贵族的利益,排除B项;《大宪章》当时并未起重大作用,不久教皇应约翰请求将其废除,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故选D项。21.有学者对辉格史学中反复强调的“《权利法案》是对“‘古老自由和权利’的重申”“王冠上的花朵未动分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认为《权利法案》虽对“旧法律”中国王即位之初的征税权不得超越议会授权范围加以重申,但同时也明确附加税和调整税率权力的转移。该学者意在强调,《权利法案》()A.折射出历史传统对政治的影响B.形成了对王权的制约机制C.促使政治权力呈现民主化趋势D.渗透着浓厚的革命性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89年(英国)。根据材料“是对‘古老自由和权利’的重申”“但同时也明确附加税和调整税率权力的转移”可知,该学者认为《权利法案》不仅仅是对《大宪章》等法案中限制王权的重申,并非使得17世纪以前国王拥有的权力得以保留,而是对“旧法律”重申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制和剥夺了国王特权,具有浓厚的革命性,具有现代主权国家宪法开端的革命意义,D项正确;材料强调“明确附加税和调整税率权力的转移”,历史传统的影响只能反映前半段材料,排除A项;中世纪时期《大宪章》等文件便已对国王权力加以限制,议会对王权具有一定的约束性,政治呈现出民主化趋势,排除B、C 两项。故选D项。22.下表是20世纪之交美国国会立法新设立的政府机构。这体现出当时美国()时间机构名称主要职能1887年洲际商业委员会协调执行针对铁路行为的禁令1906年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1908年联邦调查局强化跨洲犯罪刑事司法管辖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加强对银行监管1914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反垄断贸易1916年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美国的国家公园,国家纪念区以及其他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化遗产A.联邦体制遭受破坏B.工业革命激化了阶级矛盾C.各州权力相对削弱D.信奉凯恩斯主义经济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之交的美国。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20世纪之交的美国设立了许多新的政府机构,在多个领域加强了联邦政府的管辖,这就使得州的部分权力转移到联邦政府手中,从而使各州的权力相对削弱,C项正确;这些政府机构的设立并没有破坏联邦体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不是阶级矛盾,排除B项;截止到1916年,还没有出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念,排除D项。故选C项。23.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行使立法权;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可在参议院同意条件下解散众议院;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内阁各部部长副署。这样的政体设计体现了()A.自由平等原则B.法律至上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D.人民主权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政治架构中,参众两院共同行使立法权,行政权由总统与内共同执掌,总统与议会之间、内阁与总统之间形成权力制衡,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C项正确;其余三项不能由题干信息有效得出,排除ABD项。故选C项。24.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在1879年又发生变化。格列维总统明确了政府对议会负责的原则,总统不再掌握实权。1879年,被认为是共和制在法国真正确立的开始。材料反映()A.议会争斗成为主要形式,有利于民主共和制B.总统制权力太大不利于民主共和C.1879年总统权力的变化改变了法国君主派掌权的局面D.1789年以来法国是君主专制与君主立宪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875年宪法规定的总统权力向议会转移,政府对议会负责,反映了议会争斗成为主要形式,有利于民主共和制,A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总统有实权,没有说总统制权力太大,排除B项;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的是共和派掌权,排除C项;据材料“1879年,被认为是共和制在法国真正确立的开始”可知1789年以来法国是共和制,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25.【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体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朝开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地方行政体制是郡、县两级制……秦有四十多郡,中央直接管理问题不大,西汉时疆域逐渐开拓,郡国的设置日益增多。汉武帝时达到了一百多个,中央直接管理就有些麻烦。于是,武帝时全国设十三部(后亦称州),在部置部刺史,加上京城的司隶校尉,共十四个……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州刺史或州牧成了地方割据势力,从此,魏晋南北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变成了州、郡、县三级。——摘编自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材料二   晚清以来,流民大量涌入东北,清政府也逐渐放宽封禁政策,招民开垦,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开发。日俄战争后,边疆局势急剧恶化。面对“外有强邻逼处,内有马贼横行”的危局,从封疆大吏到普通知识分子,纷纷呼吁清政府改革东北地区的军府制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裁三省将军,设立东三省总督,总督之下设三巡抚,分管奉天、吉林、黑龙江行省,行省下分设道、府、厅、州、县等地方民治机构。其中,东三省所设之道,多数为分巡道兼兵备衔,道员兼辖招民招垦、旗民交涉以及蒙务、商务、税收等。道本身具有监察职能,部分道还受理中外交涉事务。道的设置有益于东三省由军府制向行省制过渡及开发边疆、缓解危机。——摘编王景《清末东三省道设置与作用》(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末年地方行政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改革东北地区行政制度的原因,并简析晚清政府在东三省设置“道”的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地方行政体制变革的认识。【答案】(1)变化:由郡县二级行政体制变为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原因:疆域的扩大,郡国数量的增多,中央不便直接管理;汉武帝时设刺史制度。(2)原因:流民大量涌入,开发东北地区的需要;边疆(民族)危机的逐渐恶化;有识之士的推动;原有军府制度不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任意2点)作用:有利于开发边疆,发展经济;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发挥了一定的外交职能,有助于中外交流;有益于推动地方行政管理的近代化。(3)认识: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应与实际情况相适应;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应注重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统筹中央和地方利益);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州刺史或州牧成了地方割据势力,从此,魏晋南北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变成了州、郡、县三级”及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地方行政体制由郡县二级行政体制变为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西汉时疆域逐渐开拓,郡国的设置日益增多”可知,疆域的扩大,郡国数量的增多,中央不便直接管理;据材料一“武帝时全国设十三部(后亦称州),在部置部刺史,加上京城的司隶校尉”可知,汉武帝时设刺史制度。【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晚清以来,流民大量涌入东北,清政府也逐渐放宽封禁政策,招民开垦”可知,流民大量涌入,开发东北地区的需要;据材料二“日俄战争后,边疆局势急剧恶化”可知,边疆(民族)危机的逐渐恶化;据材料二“从封疆大吏到普通知识分子,纷纷呼吁清政府改革东北地区的军府制度”可知,有识之士的推动,原有军府制度不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二“清政府也逐渐放宽封禁政策,招民开垦,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开发”可知,有利于开发边疆,发展经济;据材料二“道的设置有益于东三省由军府制向行省制过渡及开发边疆、缓解危机”可知,东北地区实行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据材料二“道本身具有监察职能,部分道还受理中外交涉事务”可知,发挥了一定的外交职能,有助于中外交流;据材料二“道的设置有益于东三省由军府制向行省制过渡”可知,有益于推动地方行政管理的近代化。【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据三则材料可知,秦代、汉代、晚清都根据不同的社会情况实行了不同的地方行政体制,体现了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应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由郡县两级到州郡县三级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东汉晚期州成为地方一级,形成割据势力,这体现了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应注重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统筹中央和地方利益);据材料二,晚清时期清政府加强了对东三省的控制和管理,稳定了边疆地区,体现了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虽然所有由大臣制订的法规必须经皇帝在呈交给他的奏折上加以书面批准,但是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这六个部管理着整个帝国的生活。……中央各部都由一位被称为尚书的主管官来主持,他有两位副职,头衔是侍郎——即左右助手。在京城和全国,这三位都列身于职位最高的贵人之中。他们负责组织和监督所有的下级部门,每个下级部门都有其副主管官、书记、秘书、助理、管事人和很多别的助手。除这几个正规部门外,还有另一种参议机构,由三四个成员组成,有时六人。他们叫作阁老,他们的具体职责是负责国家的普遍安全,这是皇上的秘密机构。现在皇上不像以前的习惯那样,公开和阁老一起参与讨论国家大事了,所以阁老们整天待在宫里,批复呈给皇帝的无数奏折。他们所作批复要呈给皇上本人,由皇帝按自己的看法加以批准或驳回或修改,他的最后决定写成书面文件,作为他的直接命令付诸实施。——摘编自[意]利玛窦、[比]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明朝的政治体制有哪些史料价值。【答案】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 材料来源《利玛窦中国札记》利玛窦是明朝时期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与朝廷上层有着密切联系,其日记属于当时人记录当时事,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材料内容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虽然所有由大臣制订的法规必须经皇帝在呈交给他的奏折上加以书面批准,但是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可用于研究明朝的朝廷议事情况,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多维度的认识利玛窦的日记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记录明朝的政治体制,具有客观性,从侧面反映了明朝政治体制的情况这六个部管理着整个帝国的生活可用于验证明朝六部制度的存在及其地位除这几个正规部门外,还有另一种参议机构,由三四个成员组成,有时六人。他们叫作阁老,他们的具体职责是国家的普遍安全,这是皇上的秘密机构可用于验证明朝内阁制度的存在及地位他们所作批复要呈给皇上本人,由皇帝按自己的看法加以批准或驳回或修改,他的最后决定写成书面文件,作为他的直接命令付诸实施可用于研究明朝内阁制度运作情况及验证“票拟”“批红”等【解析】【分析】【详解】 首先,从材料来源和材料内容两这方面提取材料信息;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取的材料信息对研究明朝的政治体制有哪些史料价值。例如:材料来源:[意]利玛窦、[比]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史料价值:利玛窦在明朝时期来到中国传教,是历史的亲历者,其日记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来使用,对于研究明朝政治体制具有很大价值。材料内容:1、“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虽然所有由大臣制订的法规必须经皇帝在呈交给他的奏折上加以书面批准,但是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等信息。史料价值:该信息反映了明朝君臣议政的情况,可用于研究明朝政治体制的运转。2、“这六个部管理着个帝国的生活”等信息。史料价值:该信息反映出六部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可用于验证明朝政治体制中的六部制度。3、“除这几个正规部门外,还有另一种参议机构,由三四个成员组成,有时六人。他们叫作阁老,他们的具体职责是国家的普遍安全,这是皇上的秘密机构”等信息。史料价值:该信息反映了明朝内阁制的情况,可用于研究明朝内阁制及与之相关的制度。最后,对以上回答内容进行总结。根据材料整体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利玛窦的日记从侧面反映了明朝政治体制的运作情况,多角度验证了明朝时期的政治情况。27.议会民主制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种主要形式。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17-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的重要法案时间名称主要内容1689年《权利法案》保证议会的立法权,国王无权废止议会通过的法律。1694年《三年法案》规定议会是常设性立法机构,至少3年召开一次。1697年《年金法案》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1701年《王位继承法》国王继承者必须是国教徒;国王未经许可不准出国;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的职务。1832年《改革法令》废除56个保守的“腐败选区”,在新兴城市新设40多个选区。——根据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宪法将全部立法权赋予国会,总统能否决国会立法,最高法院不能代替国会立法,但能宣布违宪,不少国会议员也意识到,造成“帝王式总统”的原因从根本上不在于总统过于强大,而在于国会过于虚弱。——摘编自赵可金《治理美国:国会的角色与模式》(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议会斗争取得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斗争的实质。(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分配,分析美国“国会过于虚弱”的原因。这些反映了美国中央权力机构运转中的什么特点?(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下的议会民主的认识。【答案】27.成果:保证议会立法权;定期召开议会;限制宫廷和国王权力;中等阶级(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选举权。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运动。28.权力分配:总统是政府首脑(或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国会拥有立法权;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原因:总统能否决国会立法,最高法院能宣布国会通过的法律违宪。特点:制约与平衡。29.认识:议会民主有利于减少行政决策失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国情产生不同的议会制度。【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第一小问成果,根据材料一“保证议会的立法权”得出保证议会立法权;根据材料一“规定……至少3年召开一次”得出定期召开议会;根据材料一“国王无权废止议会通过的法律”得出限制宫廷和国王权力;根据材料一“在新兴城市新设40多个选区”得出中等阶级(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选举权。第二小问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斗争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运动。【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美国。第一小问权力分配,根据材料二“宪法将全部立法权赋予国会,总统能否决国会立法,最高法院不能代替国会立法,但能宣布违宪”并结合所学可知,总统是政府首脑(或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国会拥有立法权,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从根本上不在于总统过于强大,而在于国会过于虚弱”可知,总统能否决国会立法,最高法院能宣布国会通过的法律违宪。第三小问特点,结合所学可知,美国中央权力机构运转中体现了制约与平衡。小问3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美。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下的议会民主的认识多角度展开即可,如从减少决策失误角度分析,得出议会民主有利于减少行政决策失误;从代表的阶级利益分析,得出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从不同的国情分析,得出不同的国情产生不同的议会制度。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07 12:05:02 页数:17
价格:¥2 大小:816.5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