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仁寿一中北校区高2023级半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黑。回答非选择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总分100分,答题时间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一、单选题(本部分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1.考古学家严文明教授把中华文明起源称为“重瓣花朵”格局。中心位置在中原,好比花心。围绕中心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体的文化区,就好比内圈的花瓣。从东南顺时针数起有闽台、粤桂、滇、藏、新疆、内蒙古、东北等,这些文化区好比是外圈的花瓣(图)。这一理论反映出中华文明()A.中原文化区的中心位置B.各个文明间的多元独立C.发展呈现多元一体格局D.中国史前考古成就突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新石器文化遗存遍布的地区形成不同的文化区域,中华文明遍布多个地方,体现了“多元”,“这些文化区域相互影响、交融、汇合”,组成中华文明,体现了“一体”,所以材料信息体现了早期文明“多元一体”,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文明“多元一体”,而不是只说中原文化区,排除A项;文明之间互相有交流,多元独立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 主要说的是早期文明的特点,“史前考古成就”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2.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所谓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一体B.政教合一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根据“周王自称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可知,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将国家政权和族权结合起来,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家国一体,而非政教合一,排除B项;西周时期尚未建立起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排除CD项。故选A项。3.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农业产量有很大程度提高,社会经济也有明显的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井田制度的瓦解B.铁犁牛耕的推广C.土地买卖的加剧D.变法运动的开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农业产量有很大程度提高,社会经济也有明显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铁犁牛耕的推广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根源,B项正确;井田制度的瓦解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相伴相随的,并非其根源,排除A项;土地买卖的加剧是铁犁牛耕推广带来的经济方面的变化,并非根源,排除C项;变法运动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并非根源,排除D项。故选B项。4.先秦时期,儒家以仁义而尊圣,道家以自然无为而崇圣,墨家以事功原则而希圣,法家以专制暴力而扬圣。且各家都尊称本派研习典籍为“经”,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的方向寻求突破。这反映了诸子百家意在(  )A.推行仁政理念B.重建社会秩序C.完成思想统一D.发展理论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诸子百家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尊称本派研习典籍为‘经’,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的方向寻求突破”,这说明诸子百家面对社会变革的现实,想通过思想文化方面的变革和阐发指导社会秩序的重建,B项正确;仁政理念是儒家孟子的主张,材料涉及的是“诸子百家”,不仅仅是儒学,排除A项;材料中诸子百家想通过思想文化方面的变革和阐发指导社会秩序的重建,而非完成思想统一和发展理论体系,排除CD项。故选B项。5.考古学家注意到,“二里头至西周时代……宫庙合一,以庙为主;春秋战国时代至秦汉时代……宫庙分离,以宫为主”。意在强调()A.夏商西周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周秦之际是政教分离的分水岭C.法家集权思想深刻影响历史走向D.秦汉文治武功奠定政治制度格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二里头至西周时代……宫庙合一,以庙为主……”,并结合所学可知,夏商周时期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代至秦汉时代……宫庙分离,以宫为主”,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实行政教分离。由此可知,考古学家意在强调周秦之际是政教分离的分水岭,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从夏朝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夏商西周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法家集权思想,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秦汉文治武功奠定政治制度格局”,排除D项。故选B项。6.秦朝建立后,规定“数以六为纪”“六尺为步”“符、法冠皆六寸”“器械一量”“书同文字”“车同轨”“舆六尺”“乘六马”。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完善社会基层治理B.消弭六国贵族反抗C.适应大一统的需要D.增强秦朝综合国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数以六为纪”“六尺为步”“符、法冠皆六寸”“器械一量”“书同文字”“车同轨”“舆六尺”“乘六马”并结合所学可知,秦统一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目的是为适应大一统的需要,维护统治,C项正确;材料所述与社会基层治理无关,排除A项;“消弭”的表述太过绝对,且镇压六国贵族反抗主要是军事方面,排除B项;增强秦朝综合国力也是服务于大一统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C项。7.西周通过“分土建邦”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建立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行政区域监察的变化B.促进了封建经济产生C.选官方式明显的变化D.限制了专制皇权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西周至秦朝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西周通过“分土建邦”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但受封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秦朝建立后,采用了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未涉及行政区域监察的信息,排除A项;郡县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而不是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排除B项;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限制了专制皇权强化”说法有误,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初立的汉王朝由于秦朝暴政的剥削以及连年的战争,面临的是一片荒凉的社会景象——人口稀少,物资残缺,粮食生产极度萎缩。正如史书记载的那样“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经过几十年的恢复,出现了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这一盛世出现的原因是()A.秦末战乱,田地荒芜B.休养生息,恢复生产C.均输平准,平抑物价D.尊崇儒术,儒学独尊【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材料反映汉初人口减少,文帝景帝时人口增长,根据所学可知,文帝和景帝时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恢复生产,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口增加,B项正确;秦末战乱,田地荒芜是汉初人口减少的原因,排除A项;均输平准,平抑物价是汉武帝时期的措施,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尊崇儒术,儒学独尊是汉武帝时期的措施,没有造成材料中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9.中国自古以来重视监察制度。汉武帝时期,为巡视监察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所采取的措施是()A.盐铁官营B.设置刺史C.尊崇儒术D.任用酷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汉朝中国。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B项正确;盐铁官营是在经济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A项;尊崇儒术是在文化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目的是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排除D项。故选 B项。10.汉和帝时期,窦太后临朝,其兄弟窦宪、窦景等,并居机要,掌握实权。窦氏一门富贵,其子弟亲戚无不飞黄腾达。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皇帝年幼B.外戚专权C.宦官势大D.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据本题材料“窦氏一门富贵,其子弟亲戚无不飞黄腾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掌握朝廷大权的窦宪、窦景等均是窦太后的兄弟,这体现了外戚专权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君主专制,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皇帝年幼时直接原因,不是根源,排除A项;“外戚专权”是现象而不是根源,排除B项;“宦官势大”也是现象,宦官最终都是假借皇权来专权,他们自己本身没有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11.东汉《九章算术》中记载了大量有关土地和粮食测量的内容;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这反映出()A.古代数学理论走向成熟B.交流互鉴推动文明进步C.亚洲是世界文明的源头D.科技服务生产生活实际【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古代(西亚)。据本题材料“记载了大量有关土地和粮食测量的内容”,“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两个文明具有共同点,即农业文明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影响,自然也包括对数学等学科的影响,即科技服务生产生活实际,D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古代数学理论走向成熟”的历史结论,排除A项;交流互鉴是指文明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材料并未涉及“交流互鉴推动文明进步”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亚洲是世界文明的源头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公元485年,北魏颁布均田令,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隋代到唐初,均田制的内容虽有所调整,但基本精神不变。均田制A.动摇了封建土地制度B.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C.加重了百姓赋役负担D.使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答案】B【解析】 【详解】均田令使部分农民获得了土地,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B正确;封建土地制度并没有动摇,排除A项;百姓获得了土地,并没有加重负担,排除C项;均田制之下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排除D项。13.《晋书》记载鲜卑族曾居“洛阳四市”“改务农业”;同一时期位于东北地区的高句丽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铁制农具、车具、锅形生活用具;十六国时期的北燕冯素弗墓出土了文房四宝;孝文帝在位期间“迁都洛阳”“讲汉语、穿汉服”。这反映当时()A.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和交融B.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C.农耕文化已取得主导地位D.吸取了汉族先进生产方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题干材料“同一时期的位于东北集安地区的高句丽墓葬出土了种类较多的铁制农具、工具、车具、锅形生活用具;十六国时期的北燕冯素弗墓出土了文房四宝;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革中有死后不得归葬平城之法”可知,北方的鲜卑族、东北高句丽墓葬以及北燕冯素弗墓都出土了汉族文明文化,体现了少数民族对汉文化认同,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之间的交流,排除A项;题干只能体现农耕文化的发展,但由题干内容不能确定农耕文化已经取得主导地位,排除C项;“文房四宝”不属于生产方式,排除D项。故选B项。14.图为敦煌莫高窟中北朝时期的佛教壁画,讲述的是须阇提为保全父母性命,愿以己肉供父母充饥.其至孝精神感动了天神,最终天神以神通复原了须阇提的身体的佛经故事。这幅壁画体现出当时()A.佛教主动适应中华文化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C.儒、释两家思想趋同D.三教合流最终完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愿以己肉供父母充饥.其至孝精神感动了天神,最终天神以神通复原了须阇提的身体的佛经故事”,可知,莫高窟壁画中,记载的佛经故事,吸收了中国传统儒家孝道,说明佛教主动适应中华文化,渐趋本土化,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佛教对中华文化的吸收融合,不能得出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排除B 项;材料强调的是佛教对儒家思想的吸收融合,不能说明两者思想趋同,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佛教和儒家思想,未提及道教,不能说明三教合流,排除D项。故选A项。15.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虽然有过短期统一,但大部分时期政权分立,该时期时局动乱,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B项正确;“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是原始社会阶段特征,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C项;“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16.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A.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可知,两税法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项正确;按资产缴纳赋税并不会直接促进农产品商品化,赋税直接征收货币才会,该说法错误,排除B项;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两税法对这方面没有改变,排除C项;两税法只是赋税制度的变革,与新的经济因素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7.下表是先秦到隋唐的主要选官制度演变历程,据此判断,不属于先秦至隋唐时期选官制度演变趋势的是() 时代制度名称主要内容西周世官制依据血缘关系授予并传承官职与爵位战国军功爵制按照军功大小授予相应官职汉朝察举制先考察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魏晋九品中正制各州郡中正官品评人才并推荐给中央隋唐科举制以明经、进士等分科考试的办法取士A.选拔标准以血缘为主变为以才学为主B.选拔制度着重维护平民利益C.选拔方式由推荐到更公开公平的考试D.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到中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主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不是维护平民阶层的利益,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从世官制到科举制的选拔标准是以血缘为主变为以才学为主,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从世官制到科举制的选拔方式由推荐到更公开公平的考试,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从世官制到科举制的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到中央,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8.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其探究图中工具最有可能出现的朝代为()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图片信息“曲辕犁”,“筒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D项正确;而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9.中国近现代史学家指出:“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乎出于士大夫之手者,惟宋为然。”这一言论的依据是宋初(       )A.实行二府三司制B.消除藩镇割据的隐患C.吸取唐亡的教训D.提倡文治并重用文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政治之纯乎出于士大夫之手者,惟宋为然”并结合所学,宋代典型的政治特点之一是文官政治,主要表现为大力提倡文治,重用文官,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等,D项正确;二府三司制起到了分权的作用,不是宋代文官政治的表现,排除A项;材料问的是文官政治的表现,B项是其效果,排除B项;C项是宋代文官政治形成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材料“言论的依据”,排除C项。故选D项。20.王安石在《上五事札子》中指出,“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伸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今一旦变之,使行什伍相维,邻里相属,察奸而显诸仁,宿兵而藏诸用”。这一论断旨在A.减少变法改革的阻力B.宣扬法家思想C.抨击反对派的保守性D.强调以民为本【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要得出王安石强调保甲法起源早,前人已经有实行过,这样做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A项正确;其指导思想不是法家,排除B项;CD项不是其主旨,排除CD项。故选A项。21.“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之间皆是理。”说这段话的是()A.程颢、程颐B.孟子C.董仲舒D.荀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根据材料“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水,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可知,这一观点通过水和火的自然属性印证君臣父子伦理秩序的自然合理,进而确立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天理作为人类社会本原的最终法则, 说明理即三纲五常,这是程朱理学的主张,是二程提出的,A项正确;孟子、董仲舒、荀子都没有提出“理”这一概念,排除B、C、D项。故选A项。22.宋真宗时期,张贵妃的伯父看中状元冯京,声称根据皇帝的意思,想招其为婿,但冯京“不肯就,力辞之”;北宋末年,大臣王黼、张邦昌都想招初入仕途的进士潘良贵为婿,潘良贵“不肯托昏富贵之家”,最终拒绝。这些现象反映出宋代()A.大臣希望通过联姻巩固地位B.科举出身者享有较大的权力C.依靠婚姻结交权贵受到鄙视D.社会传统婚姻观念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张贵妃的伯父看中状元冯京,声称根据皇帝的意思,想招其为婿……大臣王黼、张邦昌都想招初入仕途的进士潘良贵为婿”可知,北宋时期,由于科举制的逐渐完善,大臣想招进士为婿,而不是托富贵之家,说明传统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婚姻观的变化,并不是通过联姻巩固地位,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科举出身者的权力信息,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依靠婚姻结交权贵受到鄙视,排除C项。故选D项。23.元朝在法律上规定,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犯罪后分属不同的机构审理,如果汉人遭遇蒙古人殴打,法律不承认汉人开展“正当防卫”的权利,汉人只有向司法部门申诉的权利。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四等人制”B.猛安谋克制C.南北面官制D.行省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如果汉人遭遇蒙古人殴打,法律不承认汉人开展‘正当防卫’的权利,汉人只有向司法部门申诉的权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这一制度带有明显的民族歧视色彩,比如材料中提到的蒙古人和汉人的法律地位不同,A项正确;猛安谋克制是金朝采取的举措,排除B项;南北面官制度是辽朝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行省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中列举的现象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4.秦朝时,政府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元朝时,政府在各地广设驿站,构筑了从大都(北京)向全国各地乃至境外延伸的驿路体系。这些做法()A.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满足了对外扩张的需要C.加速了两大王朝的灭亡D.利于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至元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构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构筑了从大都(北京)向全国各地乃至境外延伸的驿路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和元朝的这些道路交通建设都属于规模浩大的大型工程,都有利于对于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这些工程都在国内,与中外交流无关,排除A项;这些工程都在国内,并未涉及对外扩张相关内容,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元朝没有速亡,排除C项。故选D项。25.明朝后期,官员的奏疏要先交内阁审阅,内阁将奏疏内容及处理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奏疏上进呈皇帝裁决,皇帝亲自或委托太监用红笔写出处理意见后返回内阁下发六部执行;同时通过厂卫制度监察百官。因此出现了嘉靖、万历皇帝尽管多年不上朝,国家仍能照常运行的现象。这反映了()A.监阁体制有利于政局稳定B.君主集权的强化C.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D.中央集权的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可知,虽然“嘉靖、万历皇帝尽管多年不上朝”,但通过内阁、司礼监和厂卫机构的制衡和监察控制整个朝政,体现了君主集权的强化,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晚期政局黑暗,不利于政局稳定,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的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并没有完备,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枢决策体系,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6.明成祖统治时期,实行“厚往薄来"及主动对外开拓的政策,不断遣使外出,招徕“四夷”,形成了“四夷来朝”的盛况。明成祖病逝后,继位的明仁宗调整治国方针,专注内政治理。明仁宗这一政策调整()A.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B.隔绝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C.冲击了传统的夷夏秩序D.导致了朝贡贸易体制崩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明代中国。明成祖时期奉行“厚往薄来"及主动对外开拓的政策,大规模的对外活动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而明仁宗调整治国方针,专注内政治理,会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A项正确;明仁宗时期并未放弃与外国的交往,B项表述绝对,排除B项;明仁宗调整治国方针并不意味着其放弃华夷秩序观念,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明清时期的朝贡贸易依然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27.1759年,乾隆举办“定西域祀典”。其中,博克达山系(今新疆境内),素来为关外之民所重,尊之为“灵山”与“圣山”,犹“东岳”之于西域,故首先被纳入清朝国家祀典体系之中,与三山五岳等同列为山川祭祀对象。这一做法()A.有利于增强国家认同观念B.反映出宗教文化受到了政府重视C.表明华夷之辨旧观念瓦解D.意在强化对边疆地区的思想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博克达山系属于关外之民所尊奉的“灵山”与“圣山”,乾隆将其纳入清朝国家祀典体系之中,表明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和控制,有利于增强国家认同观念,A项正确;B项属于表象,不符合材料主旨,清朝的这一做法有利于增强国家认同观念,排除B项;此时华夷之辨旧观念依然存在,排除C项;清朝的这一做法有利于增强国家认同观念,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28.明万历时期(1572~1620年),传教士罗明坚、金尼阁等携带了“七千西书入中国”,然而这些来自异域书籍只是“对于相当敏感的士人”产生了“压迫感”和“异样感”。“中国保持着平静的心情……那些曾经挑战并震撼了中国的西洋文明在蛰伏着。”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经济模式难以撼动B.儒家思想仍占主导地位C.科举制度禁锢人们思想D.西方思想受到士人排斥【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然而这些来自异域的书籍只是‘对于相当敏感的士人’产生了‘压迫感’和‘异样感’”体现了当时西方的书籍在中国并没有引起重视,对中国也没有形成重大影响,这是由于中国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导致的,A项正确;儒家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属于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不是造成材料状况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科举制度禁锢人们思想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材料只是强调西方书籍在中国没有引起重大反响,并没有体现“排斥”,排除D项。故选A项。29.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外贸的绝唱。郑和下西洋是典型的朝贡贸易,这种贸易形式()A.以经济目的为主B.是“闭关自守”政策的体现C.以政治目的为主D.通过商品平等完成贸易【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郑和下西洋是典型的朝贡贸易”并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反映了其以政治目的为主,C项正确;朝贡贸易不追求经济利益,排除A项;朝贡贸易也是一种对外交往形式,看不出闭关自守,排除B项;朝贡贸易主要是通过贡品的交换,强调“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排除D项。故选C项。30.清初,皇帝的谕旨一般由内阁草拟,经内阁发六科抄出发送,其内容是公开的,称“明发上谕’’。自雍正帝开始,皇帝谕旨均由军机大臣拟定文书传递,不经由内阁,由军机处直接寄出,称为“廷寄”。这一调整旨在()A.提高中央决策效率B.强化君主专制制度C.防止泄露军政机密D.精简政府行政人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材料反映的是皇帝的谕旨由内阁草拟到军机处直接拟定,由明发上谕到廷寄的变化过程,这减少了中转环节,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加强君主专制,B项正确;提高中央决策效率不是调整的主旨,排除A项;防止泄露军政机密也不是调整的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精简高层官员,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分析题(本部分30分,共1道题)。31.古代中国国家治理,对于今天探索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摘编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材料二元朝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逐渐形成了一套行省制度……在邻近首都大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称为“腹里”……吐蕃作为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也未设行省……起初行省带有比较明显的中央派出机构色彩,至忽必烈后期已基本上转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材料三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清朝对边疆民族的治理使得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材料四汉王朝在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设立了一些专门机构,诸如西域都护府, 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清朝政府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等等。——摘编自《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政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并列举汉代、唐代、宋代、明代为加强皇权采取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管理吐蕃地区的机构名称,并简述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治理边疆时遇到的新问题,并列出清代前期巩固疆域的主要措施3条。(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及意义。【答案】(1)职能: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措施:汉设置“中朝”作为决策机构,削夺了丞相的决策权(或中外朝制度);唐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将相权一分为三(或三省六部制);宋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或二府三司制)。(2)名称:中书省;宣政院。职能: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意义: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开创了中国的省制;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任答2点)。(3)新问题:沙俄等西方列强的入侵。主要措施:如:①统一台湾并设台湾府;②反击沙俄侵略,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③平定蒙古准噶尔部,稳定新疆(或者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乱。或者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或者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④通过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等措施巩固对西藏的管辖。(或者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或者特创“金瓶掣签”制度;或者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民族事务)(任答2点)。(4)特点:设置专门机构,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因俗而治;注重维护中央权威。意义:基本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形成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基本模式。【解析】【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唐代、宋代(中国)。第一小问职能:根据材料“上佐天子理阴阳”可分析出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措施:结合中外朝制可分析出汉设置“中朝”作为决策机构,削夺了丞相的决策权(或中外朝制度);结合三省六部制可分析出唐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将相权 一分为三(或三省六部制);结合二府三司制可分析出宋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或二府三司制)。(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中国)。名称:根据材料“在邻近首都大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可分析出中书省;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职能: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意义: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结合明清时期沿用了行省制可分析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开创了中国的省制;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代前期(中国)。新问题:根据材料“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可分析出沙俄等西方列强的入侵。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①结合康熙时期统一台湾可分析出统一台湾并设台湾府;②结合中俄《尼布楚条约》可分析出反击沙俄侵略,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③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平定蒙古准噶尔部,稳定新疆(或者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乱。或者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或者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④结合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等措施可分析出通过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等措施巩固对西藏的管辖。(或者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或者特创“金瓶掣签”制度;或者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民族事务)。(4)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特点根据“汉王朝在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设立了一些专门机构”、“清朝政府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得出是设立专门的机构,治理体系日益完善;根据“在地方,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得出是因俗而治;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还有注重维护中央权威。意义结合所学内容可从奠定中国疆域版图、强化民族认同、促进边疆地区开发、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和形成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基本模式等角度进行总结概括。三、论述题(本部分10分,共1道题)。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商鞅变法张骞胡萝卜小篆长安百家争鸣铁犁牛耕孔子秦半两匈奴洛阳人口南迁盐铁官营董仲舒丝绸鲜卑均田令民族交融上表是先秦至魏晋历史发展的关键词表,从中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阐释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关键词:张骞、长安、丝绸主题:张骞通西域密切了中原同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阐释:西汉时期,张骞为贯彻汉武帝夹击匈奴的战略意图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各国,虽未完成战略意 图,但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自此,汉地丝绸、金属工具、井渠法传到西域,西域的良马、骆驼以及各种皮毛制品源源不断东来。综上,张骞通西域,既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选择关键词为张骞、长安、丝绸,因此可拟定论点为张骞通西域密切了中原同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关于阐释可从丝绸之路开通的目的、影响及沟通中原同西域地区经济联系的表现进行分析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即可也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07 03:25:02 页数:16
价格:¥2 大小:618.2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