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历史入学考试一、选择题1.《周礼》中“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而春秋齐国管仲改革要求“男子二十而婚,女好十五而嫁”。这一改革()A.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B.确立了地主阶级统治C.顺应了小农经济要求D.反映了周王势力衰微【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齐国管仲改革。根据材料“《周礼》”“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管仲改革要求‘男子二十而婚,女好十五而嫁’”可以看出,从西周到春秋战国男子、女子的可婚年龄呈现下降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春秋时代,周人的晚婚习俗已开始被早婚所替代,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一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提倡早婚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井田制瓦解的主要原因是私田的出现,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最终通过变法推翻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确立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但材料中管仲改革要求可婚年龄降低无关,排除B项;周王室势力衰微与管仲改革要求可婚年龄降低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唐朝的政事堂是宰相议事的场所,其最初"置政事堂,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由此可知,唐朝设置政事堂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维护君主权威C.削弱丞相职权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政事堂的运行过程来看,该机构的设置有利于机构之间的协调,便于行政效率的提高,A正确;B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选A。3.清朝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A.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B.完善了中枢机构C.导致了军机处的废除D.提高了决策的效率【答案】D【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奏折”没有经过传统的其他部门的审核,皇帝一个人决策,减少了中间的办事环节,明显提高了决策的效率,D正确;清朝属于君主专制,不是民主政治,排除A;材料中的密折根本没有经过中枢机构,B错误;清朝并未废除军机处,排除C。4.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嗯?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可知,强调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体现了民族意识;依据材料“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可知,强调的是主权属于人民,人人有权利来管理自己的国家,体现了民主意识。由此可知,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增强了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增强了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没有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项;CD两项只是材料中的部分信息,不全面,排除CD两项。故选B项。5.20世纪六十年代初,袁隆平根据玉米、高粱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先例,大胆提出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通过对470多个不同品种测交,直到1973年成功培育出南优二号,并试种、推广。由此可见,取得科技成就的主观条件是()A.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B.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C.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D.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主观条件是指自己精神(心理)方面的条件,包括智力和知识结构等等。主观条件强调的是个人因素,故袁隆平取得的成就归功于其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综合国力落后于西方,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得益于改革开放,排除A项;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排除B项;“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严重恶化,D项说法不符实际,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6.2014年,全国有832个贫困县;2016年,28个贫困县摘帽;2017年,125个贫困县摘帽;2018年, 283个贫困县摘帽;2019年,344个贫困县摘帽;2020年,共52个贫困县摘帽。至此,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这从本质上体现了()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突出C.乡村振兴迅速提高农民生活水平D.城乡二元体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成就,中国人民在共同富裕上迈出了坚实一步,体现出国家集中力量为民办事的制度优势,彰显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78年开始实行,是中国现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表面”现象,并非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B项;贫困县脱贫可以体现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它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体现,排除C项;城乡二元体制是一种城乡有别的治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两种不同资源配置制度,以及在城乡户籍壁垒基础上的其他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深入发展,对该制度进行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表述是错误的,排除D项。故选A项。7.一般认为,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是私有制、阶级、国家、文字和城市等的出现。但是前美安第斯山脉的文明是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埃及文明和玛雅人文明则没有通常所说的城市。这表明人类早期文明呈现()A.共生性B.多元性C.一体性D.交融性【答案】B【解析】【详解】前美安第斯山脉文明在没有文字情况下发展起来,埃及文明和玛雅人文明有文字没有城市等,表明人类早期文明呈现多元性,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并非早期文明的共生性,排除A项;一体性与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各具特色不符,排除C项;交融性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发麦蒙在巴格达设立了由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组成的著名的学术机构;他还鼓励学者将原著译为阿拉伯文,其报酬是与译稿同等重量的黄金。此时,阿拔斯王朝对知识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之一是A.统治者大力支持文化事业B.巴格达汇集了古典文化遗产C.麦蒙时代笼络了优良人才D.哈里发麦蒙具有雄才大略【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发麦蒙在巴格达设立了由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组成的著名的学术机构”“还鼓励学者将原著译为阿拉伯文,其报酬是与译稿同等重量的黄金”“阿拔斯王朝对 知识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可知,统治者的支持使阿拔斯王朝对知识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体现了统治者大力支持文化事业,推动了阿拉伯文化走向繁荣,A项正确;巴格达汇集了古典文化遗产,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麦蒙时代笼络了优良人才,麦蒙具有雄才大略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D项。故选A项。9.马丁·路德翻译的《圣经》对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都有深刻的影响。他翻译的目的是“使这类既不懂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又不懂拉丁语、文化水平较低的读者能用德语看懂《圣经》”。这一做法()A.推动理性精神繁荣B.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C.强化天主教会统治D.彻底打击了天主教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马丁·路德以德语翻译《圣经》,根据“不懂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又不懂拉丁语、文化水平较低的读者能用德语看懂《圣经》”可知马丁·路德的这一做法使德语系的民众能够聚集在一起,有理由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理性精神繁荣是在启蒙运动中,排除A项;马丁·路德反对天主教会的统治,所以他并不是在强化天主教会的统治,排除C项;“彻底打击”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0.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序言)中称: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在创作《资本论》的过程中,马克思多次因现实问题的变化暂缓发表自己的观点。这说明马克思主义A.基本原理在实践中反复地调整B.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特质C.坚持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D.完整的思想体系逐步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多次因现实问题的变化暂缓发表自己的观点。”可得出,马克思强调与时俱进,实事求是,B项正确;其基本原理没有反复调整,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完整”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1.1907年,革命家章太炎和印度、缅甸、菲律宾、朝鲜等国的革命者,在东京成立了“亚洲和亲会”,规定“在亚洲各国中,如有一国爆发革命,其它会员国应竭尽全力给子直接或间接的援助”。由此可见,当时的亚洲民族独立运动()A.是由无产阶级负责领导革命B.各国之间相互配合联合斗争 C.实现了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D.各国都具有明确的革命纲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亚洲民族独立运动中,各国之间开始自觉地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出现了联合斗争趋势,B项正确;亚洲觉醒时期是由资产阶级领导革命,不是无产阶级,排除A项;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后大部分国家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各国都具有明确的革命纲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2.至今仍然停泊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如下图),见证了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辉煌历史。这次起义()A.彻底结束了罗曼诺夫封建王朝统治B.实现了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的构想C.推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D.促进了世界各国开始走上联合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俄罗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次起义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即十月革命,这次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推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C项正确;二月革命结束了罗曼诺夫封建王朝统治,排除A项;列宁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的构想,排除B项;D项与十月革命无关,排除。故选C项。13.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A.全面实行余粮收集制B.放弃工业化发展之路C.优先发展农村和农业D.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答案】D 【解析】【详解】材料“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通过指令性计划发展经济的特点,故选D;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在苏联工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斯大林模式,排除B;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之一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联系所学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分析解答。14.20世纪前期两次世界大战和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打碎了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对自身的乐观自信。资本主义不得不加强自我认识,以寻找破解危机的出路。如表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体现的总体特征是()措施一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措施二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措施三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的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措施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服务开支A.高度集中B.国家干预为核心C.自由放任D.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的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措施,如制定计划、实施宏观调控、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等,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体现了国家干预为核心,B项正确;高度集中是苏联经济的特点,排除A项;自由放任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前的政策,排除C项;以邻为壑是某些国家面对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发生于二战前,排除D项。故选B项。 15.下图是“福特汽车零部件生产供应示意图”。图示反映出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是()A.世界多极化B.文化多样性C.经济全球化D.社会信息化【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观察图表可知,福特汽车的零部件来自是世界各地,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C项正确;福特汽车零部件产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不能说明当今世界发展受到多个核心力量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排除B项;社会信息化与福特汽车的零部件由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6.世界格局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的优越地位在18世纪归功于它的政治制度……在19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欧洲工业的老师”。——据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材料二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摘编自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材料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冷战”的起源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课题……中国学者对“冷战”的起源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冷战”是美苏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决策机构和决策人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摘编自刘金质《关于冷战的几点思考》(1)材料一中英国当时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英国能够成为“欧洲工业的 老师”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性进展”发生在哪一次技术革命期间?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能够“改变世界”的原因。(3)“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产生的主要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对经济发展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答案】(1)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主要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2)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原因:科学技术、生产力领先世界;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主要原因:二战后,美苏实力雄厚,势均力敌;美苏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美苏国家利益冲突。(4)原题无答案【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第一小问制度,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君主立宪制。第二小问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一“在19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欧洲工业的老师’”可推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美国)。第一小问技术革命,结合所学可知,美国“革命性进展”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可推出科学技术、生产力领先世界;并结合所学可从政治方面分析,即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冷战时期(美国、苏联)。第一小问标志,结合所学可知,“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第二小问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三“‘冷战’是美苏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决策机构和决策人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实力雄厚,势均力敌或二战后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军事政治大国;美苏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美苏国家利益冲突。 【小问4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一英国君主立宪制推动工业革命及唯物史观知识可知,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水平能够推动经济基础发展;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英国美国工业革命期间经济快速发展可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整体上不利于经济发展,据此可知,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俄政府规定:一切余粮都归国家所有,所有粮食一律由人民委员会负责经营,禁止私人买卖;加速对各工业部门大企业的国有化;凡是雇工10人以上或使用动力机械、雇工5人以上的企业,一律收归国有;由国家对布匹、食盐、火柴、靴鞋、肥皂等消费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严禁私商经营。材料二苏俄政府规定:农民缴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及其他产品,可以自由支配;凡工人在5人以下,拥有发动机的小型工业企业和工人数在10人以上,没有机器的小型工业企业,一律停止国有化,并鼓励私人资本创办企业。——以上材料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材料三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中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如果自己国内不能出产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就不可能保证经济上的独立。停留在这个阶段就等于让自己隶属于世界资本。——《斯大林全集》(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政策,并说明苏俄政府对材料一反映的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的必要性。(2)根据材料三回答,斯大林制定了什么样的工业化方针?依据是什么?【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形势需要,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依据:苏联是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中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只有建立重工业,才可能保证经济上的独立,才能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一“苏俄政府规定:一切余粮都归国家所有,所有粮食一律由人民委员会负责经营,禁止私人买卖”“一律收归国有”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据材料二“苏俄政府规定:农民缴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及其他产品,可以自由支配”可知是新经济政策。必要性:结合所学可知,苏俄政 府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调整的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形势需要,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方针:根据材料三“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可知优先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依据:根据材料三“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中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如果自己国内不能出产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就不可能保证经济上的独立。停留在这个阶段就等于让自己隶属于世界资本。”可知苏联是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中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只有建立重工业,才可能保证经济上的独立,才能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变的,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的变化。此观点称为“停滞论”。同时,不少学者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市场经济萌芽说”“近代化萌芽说”等新概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该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内部出现了人类近代文明因素。此观点称为变迁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这一主题,请提炼你的观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概括你支持该观点的依据。【答案】例一:支持停滞论: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社会不具备社会转型的条件。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发展强化,并达到了顶峰;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耕文明没有实现突破和转型;思想文化:理学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例二:支持变迁论。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社会表现出社会转型的迹象。政治: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工商业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思想文化: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萌发,西方科学技术开始传入中国,开启了西学东渐之风。【解析】【详解】本题为观点阐释类题目。首先,根据问题要求,结合给予的材料信息,围绕“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这一主题,提炼出观点,如:针对材料中的停滞论,提炼观点,即: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社会不具备社会转型的条件。针对材料中的变迁论,提炼观点,即: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社会表现出社会转型的迹象。其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概括支持观点的正确性,如:支持停滞论,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发展强化,并达到了顶峰;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耕文明没有实现突破和转型;思想文化上,理学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支持变迁论,政治上,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工商业繁荣,出现 了资本主义萌芽;思想文化上,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萌发,西方科学技术开始传入中国,开启了西学东渐之风。最后,对观点总结升华,再次确认个人观点的正确性。要求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0-17 21:00:02 页数:11
价格:¥2 大小:429.6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