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2023级历史学科入学考试试卷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72分)1.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中,能直接佐证其“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的是()A.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稻堆积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发现能直接佐证良渚文化中“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的是墓葬中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墓葬大小和随葬品的多寡悬殊、质量高低反映了当时贫富分化、社会阶层不平等的状况,表明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B项正确;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炭化稻堆积表明当时良渚地区原始农业的发展,不能用以佐证“阶级分化日益明显”,排除A项;“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与良渚文化“阶级分化日益明显”无关,排除C项;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只能起到测定良渚文化历史时期的作用,无法以此得出良渚文化“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2.1987年考古学家在某一上古遗址中,发现了一个稻穗纹陶盆和大量的稻壳。经鉴定,这些稻壳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稻谷遗存。这一遗址有可能是()A.山顶洞遗址B.仰韶遗址C.河姆渡遗址D.良渚遗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稻穗纹陶盆和大量的稻壳”“这些稻壳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稻谷遗存”可知,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村的东北,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约7000—5000年前)遗址。河姆渡遗址出土陶片达几十万片,还有陶器、骨器、石器以及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等大量珍贵文物。在河姆渡遗址所有的发现中,当以人工栽培的稻谷的发现最为重要。在先后两次考古发掘中,都在遗址的第四文化层发现了稻谷,其堆积数量之多,保存程度之完好,是同时代遗址的考古中极为罕见的,C项正确;山顶洞遗址是龙骨山顶部的一个山洞,遗址于1930年发现,1933年和1934年两度发掘。除发现人类化石外,还发现了石器、骨角器和装饰品。不符合材料描 述,排除A项;仰韶村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镇仰韶村南部的缓坡台地上,为5000至7000年前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仰韶村遗址先后进行了3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蚌器,为中国社会发展史、世界考古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B项;良渚遗址地处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群。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礼器最具特色。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显示出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命名地,它的发现对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D项。故选C项。3.大约1万年前,从采集、渔猎到农业生产,人类逐渐由适应自然转向改造自然,在生产工具方面,各种金属工具的使用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此后才真正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历史。由此可知()A.农业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B.农业是文明出现的最重要特征C.文明进步源于生产力发展D.人类社会历史起源于阶级分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金属工具的使用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此后才直正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说明生产力发展推动文明出现,C项正确;社会分工指的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只有农业的生产和生产工具的进步,没有涉及社会分工问题,排除A项;材料涉及农业的出现使人由适应自然到改造自然,改造自然不是文明出现的标志,文明出现的标志是文字、城市等,排除B项;新石器时代出现阶级分化,但旧石器时代就属于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社会历史源于阶级分化,排除D项。故选C项。4.如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答案】B【解析】【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石斧和骨耒都是磨制工具,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且结合所学可知,距今六七千年前,我国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B项正确;旧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从距今约30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青铜时代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因金属具有易腐蚀的特性,四五千年以上的青铜遗存发现往往为数不多,青铜时代具备这样一个特点:青铜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铁器时代是继青铜时代之后的又一个时代,它以能够冶铁和制造铁器为标志,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考古发现,山西陶寺遗址有大、中、小三座城址,分布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区、祭祀区、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区、公共墓地和一般平民居住区。这可以佐证()A.国家形态初步显现B.多元一体特征凸显C.工商食官制度形成D.礼乐制度趋于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有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根据发掘的成果来看,陶寺遗址的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少数贵族大量聚敛财富,形成特权阶层,反映这一时期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趋势,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A项正确;材料只有陶寺遗址,无法体现多元性,排除B项;“工商食官”制度是周代,尤其是西周、春秋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基本制度,排除C项;礼乐制度是西周时候制定的,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排除D项。故选A项。6.尧、舜、禹三人王位的传承是通过(  )A.父死子继B.兄终弟及C.退位让贤D.谋朝篡位【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采用禅让制,即通过退位让贤实现王位传承,C项正确;尧、舜、禹三人没有血缘关系,排除A项;兄终弟及并非尧、舜、禹传递王位的方式,排除B项;谋朝篡位与禅让制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考古发现:山西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心部位的高地是宫殿所在地的宫城,人们还发现了宫城城墙。这说明早期国家A.利用高度集权力量组织公共工程建设B.地缘关系逐渐取代血缘关系C.形成了以都城为中心的城市聚落形态 D.主要分布于北方的黄河流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不同遗址中出现宫殿建筑、宫城城墙等信息可知,早期国家形成了以都城为中心的城市聚落形态,C正确;早期国家并未实现高度集权,排除A;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判断当时以地缘取代了血缘关系,排除B;题干列举的样本有限,无法证明早期国家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排除D。8.《史记》对于商代内外服的关系描述道:“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这说明()A.商代后期宗法分封制衰落B.商朝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C.频繁迁都导致商实力下降D.商纣王的暴行削弱了商王室的权威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商代实行内外服制度,在内外服制度下,商王朝对附属国的控制力较低,内外服之间具有松散性,体现了商朝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商代的内外服制度,并非西周时期的宗法分封制,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商朝实力下降的时候,对附属国的控制力较低,没有涉及商朝实力下降的原因,且据所学学知识可知,盘庚迁殷后没有“频繁迁都”,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内外服制度,内服对外服的控制力较弱,并非由于商纣王的暴行削弱了商王室的权威性,排除D项。故选B项。9.商王太甲被辅佐大臣伊尹放逐,伊尹代行天子职权,这在当时不但没受到谴责,反而获得普遍赞扬:但是到了西周,周公旦辅佐成王代理政事却遭到许多非议和指责。这种变化反映出()A.原始民主传统犹在B.宗法制度遭到了破坏C.王权观念逐渐强化D.家国一体观念获认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太甲被辅佐大臣伊尹放逐,伊尹代行天子职权,这在当时不但没受到谴责,反而获得普遍赞扬”、“周公旦代理政事,却遭到许多非议和指责”(太甲因暴虐无道,不理政务而被伊尹放逐,周公因周成王年纪小代理其职)两个时期比较而言,百姓对于“王权”本身的出身是否正当更加关注,而非依据代理政事的原因,C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原始民主传统无关,排除A项;周公的做法并未破坏宗法制,排除B项;家国一体是指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材料仅涉及到大臣代行统治者行政权之下百姓的态度表现,故“家国一体观念获认可”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事情吉 凶。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大特点是A.具有民主色彩B.以血缘为纽带C.权力高度集中D.神权王权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商代通过占卜行为来预测吉凶,这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结合,D正确;民主色彩与占卜无关,排除A;血缘纽带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商代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排除C。11.西周时期中国人形成了亲戚观念。父母,祖父母,叔伯、婶婶,姑姑是血缘关系中最近的亲人;外祖父母,舅舅、舅妈,姨妈是血缘关系第二重要的亲人。材料反映了A.宗法制影响了亲戚观念B.西周亲戚体系较为庞大C.男尊女卑观念开始形成D.宗族凝聚力在逐渐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最近的亲人、第二重要的亲人”等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近远疏划分的,也就说明了宗法制、宗法观念影响了亲戚观念,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周亲戚观念的形成而非亲戚体系较为庞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涉及男尊女卑和宗族凝聚力的问题,所以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2.有学者指出,周代分封将同一的精神及组织分布于各地,将许多异质的低度文化醇化于一高度文化总体之中。该学者强调分封制()A.促进了政治文化整合B.分化了地方政治势力C.削弱了周王朝的统治D.建立了新的文化体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将同一的精神及组织分布于各地”“将许多异质的低度文化醇化于一高度文化总体之中”,体现了以周政治文化为主体的政治文化的整合,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分封有利于削弱地方文化,是削弱地方势力,不是分化地方势力,排除B项;材料强调了周政治文化对各地政治文化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加强统治,排除C项;材料强调以周王朝旧政治文化整合了各地政治文化,不是建立新的文化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13.商朝的王位继承存在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两种不同的方式。西周实行立子立嫡制度,由此确立了宗法和丧服之制,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分封子弟的制度。由此可知,和商朝相比,西周A.制度体系更加成熟B.中央集权制已经建立 C.天下共主地位形成D.贵族等级秩序更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可知,商朝的王位继承存在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两种不同的方式,西周则明确了立子立嫡制度即嫡长子继承制度,并由此确立了相关的宗法礼乐之制以及分封子弟的制度,由此可知西周的制度体系和商朝相比,更加成熟,A正确;商周时期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并没有建立中央集权制,秦统一中国后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B排除;题干反映的是西周与商朝王位继承制度的不同,没有强调西周形成天下共主地位,C排除;题干反映的是西周和商朝王位继承制度在内容上的不同。但没有说明这种不同的作用是贵族秩序更稳定,D排除。故选A。14.“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局面的出现,说明A.周朝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B.民族关系出现重要变化C.礼乐制度有待于得到恢复D.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出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局面,说明分封制瓦解,周朝传统政治秩序遭到了破坏,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不能说明民族关系出现重要变化,B项错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局面的出现,说明周朝的礼乐制度已经过时,而非有待恢复,C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是在秦朝时期,D项错误。15.在春秋前中期,诸侯要想成为霸主就必须打出“尊王”的旗号,争取政治上的主动权。这表明A.分封制度严格遵循B.诸侯权势恶性膨胀C.周王权威影响尚存D.统一趋势连续增强【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春秋前中期,诸侯要想成为霸主就必须打出“尊王”的旗号。这说明当时诸侯称霸必须借助周王的权威,也就是说周王权威影响尚存,故C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分封制度严格遵循,故A错误;材料没有强调诸侯权势恶性膨胀,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出统一趋势,故D错误。16.春秋时期,齐人陈不占听闻国君有难欲奔赴救援,但因害怕而浑身发抖。他的车夫劝道:“怯如是,去有益乎?”不占日:“死君,义也;无勇,私也。不以私害公。”最终他在赴君难的途中“闻战斗之声,恐骇而死”。陈不占的行为符合 A.逍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不以私害公”、“最终他在赴君难的途中‘闻战斗之声,恐骇而死’”可知陈不占为了向国君效忠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由此可知体现了重视忠孝的儒家精神,故选B;重视忠孝是儒家思想的特点,ACD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17.“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以上言论出自A.《论语》B.《老子》C.《墨子》D.《韩非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故B项正确;《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排除A项;《墨子》是墨家经典,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排除C项;《韩非子》是法家经典,法家主张中央集权、法治,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8.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对南方的楚国从内心里看不起,认为是蛮夷之邦。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南方经济赶上北方B.诸侯纷争逐渐缓和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D.夷夏矛盾基本解决【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体现的是战国时期通过战争与经济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当时的华夏认同感加强,C正确;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南宋时期,A排除;B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19.《盐铁论·散不足篇》中说,古者,人们用马代劳,行则拉车,止则就犁。近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农业动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B.以马耕田成为主要耕作方式C.铁器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D.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答案】A【解析】 【详解】古籍记载人们用马耕田,考古发现春秋晚期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等,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动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以马耕田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耕作方式,排除B项;材料不足以说明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排除C项;铁犁马耕出现不能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20.面对战国时期“天下恶乎定”,孟子认为“定于一”;墨子政治理想是“尚同”;韩非认为“一栖两雄”“一家两贵”“夫妻共政”是祸乱的原因。这可以用来说明,诸子百家()A.代表相同阶级利益B.既有争辩也有共鸣C.都主张中央集权制D.思想主张日益趋同【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定于一”,“尚同”,“一栖两雄”,“一家两贵”,“夫妻共政”,可以看出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天下大势既有争辩的地方,又有一定的共同性,B项正确;他们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排除A项;法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排除C项;“趋同”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21.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A.依据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变法运动兴起,表明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奴隶主贵族的没落,表明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制度变革提供重要条件;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的出现表明新、旧阶级的不同思想的大量涌现和激烈交锋,出现了思想文化繁荣和自由活跃的局面。上述现象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特征,A项正确。B项所述是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B项;C项是隋唐时期的特征,排除C项;D项在题干信息中无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22.《诗经·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据此可知,出现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B.诸侯王的鼓励和重视C.铁犁牛耕出现促进生产力发展D.周王衰微井田制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中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指的是土地国有制的井田制,而材料中的“有渰(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指的是有了私田,可知这是由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出现了大量的私田,C项正确;根据所学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诸侯王的情况,排除B项;周王衰微井田制瓦解是材料的现象,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23.商鞅在政治方面“集小乡邑聚为县”。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凡三十一县”;县设县令(县长)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县的主要长官由君主任命。县制的推行()A.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B.使贵族力量逐步得到强化C.奠定了秦统一的物质基础D.加快了秦国中央集权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县设县令(县长)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县的主要长官由君主任命”可得出秦国逐步推行郡县制,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D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军队,增强战斗力的应该是军功爵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经济,排除C项。故选D项。24.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措施,对生产关系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促进了封建租佃关系产生B.以法律形式确认土地私有C.小农经济成为主要模式D.小农成为赋税的主要来源【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废井田,开阡陌’体现的是商鞅变法承认封建土地私有制,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B正确;材料与租佃关系无关,A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加强对广大被征服地区的控制,西周王朝把子弟、同姓和亲戚分封到全国各个战略要地。《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而在周公东征以后,又“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把周王族子弟,诸如“文之昭”“武之穆”“周公之胤”等分封在各地。材料二:据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摘编自《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分封制在当时有哪些积极作用?【答案】(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2)特点:以王族为主要分封对象;等级森严;与血缘宗法相依存。(3)积极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周的统治区域;传播了周文化。【解析】【详解】(1)目的:根据材料一中“为了加强对广大被征服地区的控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西周的统治。(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王族为主要分封对象;根据“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等级森严,与血缘宗法相依存。(3)积极作用:综合材料一二,运用唯物史观,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可知,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有,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周的统治区域,传播了周文化。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材料二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春秋战国的法治思想主要是为了巩固君权,关于平民的政治权利,在战国的法令法规中,根本找不到任何影子。——王利玲、李成生《春秋战国与古希腊的“法治”思想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孔子对此所持的观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现象出现的原因。【答案】(1)变化:从夏、商、西周时期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以法治国”。观点: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使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2)变化:新兴地主正在形成和发展,贫富分化加速;原因: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中国幅员辽阔,内陆平原广阔则更适合也需要建立—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春秋战国时代农耕文明发展,小农经济兴起,出于巩固统治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强化了对平民的政治控制;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国家逐步从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思想产生;同时百家争鸣兴起,法制思想和集权思想被多数统治者所采纳,难以形成民主思潮。【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到了春秋战国……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等信息可得出从夏、商、西周时期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以法治国”。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作为儒学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核心是“仁”“礼”,主张“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西周的等级制度,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使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以稳定社会秩序。(2)变化,根据材料“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等信息可得出新兴地主正在形成和发展,贫富分化加速;原因,根据材料“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极大发展,逐渐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因此这时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及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材料所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0-17 20:15:01 页数:11
价格:¥2 大小:103.1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