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湖北省十堰市示范高中教联体测评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十堰市示范高中教联体测评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2
2
/12
剩余1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十堰市示范高中教联体测评联盟11月联考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3年11月14日上午10:45—12:00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口店遗址历经百年发掘,发现了世界同期古人类遗址中最具说服力的用火证据,灰烬层最厚处约达6米,把人类用火的历史追溯到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成为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这一重大发现表明()A.周口店人是世界上最早的古人类B.周口店人已经进化到新石器时代C.周口店遗址是人类进化史的见证D.周口店人已经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旧石器时代。根据材料“周口店遗址历经百年发掘,……把人类用火的历史追溯到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成为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及所学可知,周口店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反映初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这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牌,C项正确;周口店遗址不是世界上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排除A项;周口店人当时使用的是自然火,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已懂得人工取火,排除D项。故选C项。2.大汶口发掘的墓葬中,陪葬猪头的少者一二个,多者三五个,最多达十四个。四川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墓没有随葬品,而有的墓葬品却达58件之多,有座墓中死者还头枕一支大象牙。这表明当时()A.出现贫富分化现象B.不同区域文化趋同C.原始农业开始产生D.已经进入文明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大汶口发掘的墓葬中,陪葬猪头的少者一二个,多者三五个,最多达十四个。四川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墓没有随葬品,而有的墓葬品却达58件之多”及所学可知,两个文化遗址中的墓中随葬品均有多少的差异,这从本质上说明了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形成了贫富分化的现象,A项正确;材料主旨反映的是墓葬随葬品的多少差异,未涉及随葬品的种类区别,体现不出不同区域文化的趋同现象,排除B项;原始农业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已经出现,大汶口已经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排除C项;两个文化遗址均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此时国家尚未产生,说明其并未进入文明时期,排除D项。故选A 项。3.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史墨在筮占实践中推究人事变化规律,提出“火胜金”“水胜火”之论:战国时期的邹衍以五德(金木水火土)相胜之说解释王朝更替:战国时期儒家思孟学派将“五行”赋予了伦理道德的内容。这些思想()A.适应了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需要B.彰显了仁政德治思想源远流长C.反映了儒家思想一脉相承的发展D.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法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材料中把世界解释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体现唯物主义,五行相生相克体现辩证法的思想,D项正确;五行说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夺取政权的需要。统治阶级包含了奴隶主阶级,排除A项;史墨、邹衍的思想都与仁政德治无关,排除B项;史墨、邹衍属于阴阳学派,排除C项。故选D项。4.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这里“周秦之变”的根源是()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贵族政治家国一体C.礼崩乐坏百家争鸣D.铁犁牛耕私田开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西周至秦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及所学可知,周秦之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社会转型。随着铁犁牛耕技术的运用及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这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提供了经济基础,D项正确;“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属于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并不是“周秦之变”的根源,排除A项;西周时期体现了浓厚的贵族色彩,而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从而建立起了官僚政治,排除B项;“礼崩乐坏”反映了周王室日益衰微的信息,“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5.汉武帝征召董仲舒,破格任用主父偃,重用酷吏张汤,拔卫青于奴仆,起用南阳制铁商孔仅、齐地盐商东郭咸阳为大农丞,商人之子桑弘羊为治粟都尉,招募张骞出使西域,史载“汉之得人,于兹为盛”。汉武帝的用人策略()A.突出了儒学的独尊地位B.奠定盛世局面人才基础 C.表明察举制的作用明显D.旨在平衡各阶层的利益【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根据材料“汉武帝征召董仲舒,破格任用主父偃,重用酷吏张汤,拔卫青于奴仆,起用南阳制铁商孔仅、齐地盐商东郭咸阳为大农丞,商人之子桑弘羊为治粟都尉,招募张骞出使西域”可知,汉武帝用人不拘一格,选拔了各方面的人才,从而奠定了盛世局面的人才基础,B项正确;“南阳治铁商、齐地盐商”与儒学无关,排除A项;董仲舒是征召的,卫青起于奴仆,孔仅、东郭咸阳、桑弘羊都是因经济才能被任用,与察举制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平衡各阶层利益”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B项。6.岭南潮汕地区发掘的汉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陶器等文物;而同一地区发掘的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则发现有各类铁器以及制造精美并带有佛教色彩花纹的瓷器等文物,青铜器完全绝迹。该现象发生的原因是()A.南方青铜铸造技术的衰落B.佛教在潮汕地区的广泛传播C.岭南地区生产技术的进步D.南北经济交流促进民族交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汉朝、南北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期,北民南迁,带来北方先进的冶铁技术,汉代已经出现的制瓷技术进一步发展,因此岭南潮汕地区取代了青铜器和陶器,C项正确;岭南地区瓷器取代青铜器的原因,南方青铜铸造技术的衰落可能是原因,也可能是社会喜好导致,排除A项;佛教在潮汕地区的广泛传播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不足以概括原因,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南北交流对民族融合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7.前秦宰相王猛曾对苻坚留有遗言:“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王猛去世后,苻坚对群臣说:“今奉命于天,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芟夷逋秽,四方略定,为(唯)东南一隅未宾王化。”据此可知,该时期()A.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B.民族认同促进统一进程C.正统之争蕴含华夏认同D.南北民族矛盾逐步缓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魏晋时期(中国)。王猛认为晋是正统,苻坚认为前秦是正统,理由都是曾占据中原,说明都有华夏认同,C 项正确;王猛与苻坚对是否南征有分歧,但不体现矛盾尖锐,排除A项;前秦南征失败,未实现统一,排除B项;苻坚坚持南征,南北矛盾尖锐,排除D项。故选C项。8.石棺床是流行于粟特、鲜卑、柔然等族的葬具。2022年,洛阳朱仓村一组北魏末年至东魏时期的墓葬中出土2套围屏石棺床,围屏之上以浅浮雕刻绘“郭巨埋儿”“彩衣娱亲”“孝孙原杀”“伯俞泣杖”等二十四孝故事。这反映出()A.北方民族交融的加强B.北民南迁带动文化交流C.少数民族的汉化政策D.儒家文化居于独尊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末年至东魏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洛阳朱仓村出土的围屏石棺床围屏之上刻绘了二十四孝故事,石棺床是鲜卑等少数民族流行的葬具,二十四孝故事体现的是汉族儒家文化,据此可以说明民族交融得到加强,A项正确;“北民南迁带动文化交流”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少数民族的汉化政策是指少数民族政权说汉语、穿汉服、通汉婚等,排除C项;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独尊地位受到挑战,排除D项。故选A项。9.如表反映了唐代江南地区润州、常州、苏州和湖州的户数变化。据此推论唐代中后期()典籍时间户数《旧唐书·地理志》唐贞观年间(627—649)72000户《新唐书·地理志》唐天宝年间(742—756)354000户《元和郡县制》唐元和年间(806—820)164000户A.南北经济差距逐渐扩大B.社会动荡影响经济发展C.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D.土地兼并人地矛盾尖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后期(中国)。据所学解读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唐朝初期到后期,南方地区户数先增加后减少,说明唐朝前期,社会繁荣,人口增加,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带来政治动荡,人口减少,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北方户数数量,无法得出南北经济差距逐渐扩大的历史结论,排除A项;因“ 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社会动荡影响经济发展”不一致,排除C项;材料涉及唐朝不同时期江南地区润州、常州、苏州和湖州的户数变化情况,据材料无法得出唐代中后期土地兼并人地矛盾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10.唐初的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即使农民分配到的实际土地没有达到法定授田标准,每丁每年也要纳定额的租调。唐中期实行两税法,依户等纳钱,依地亩纳粟,但丁额不废(以便临时差发力役)。由此可见,这一改革()A.使赋税原则由税丁变为税产B.货币开始成为主要税收形式C.进一步加重百姓的赋税负担D.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即使农民分配到的实际土地没有达到法定授田标准,每丁每年也要纳定额的租调”“中期实行两税法,依户等纳钱,依地亩纳粟,但丁额不废(以便临时差发力役)。”可知,唐初按丁征收租调,唐中期以后按户等、地亩征税,这说明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标准,体现出赋税原则由税丁向税产的变化,A项正确;明代实行一条鞭法以后,货币成为了主要的税收形式,排除B项;两税法以财产和土地的多少为计税依据,相对地使税收负担比较公平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排除C项;两税法以按照财产多少征税为主,人丁征税为辅,有利于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11.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了宋代()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B.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C.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D.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从材料信息看,宋仁宗下令废后,遭到了御史和谏官的反对,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也就是两个机构不能联合起来奏对,应该各负其责。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C项正确;古代家国一体,皇帝的家事即国事,不能说不容置疑,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看,御史和谏官的行为遭到了皇帝的强力反击,维护了皇帝的权威,排除B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不能说宰相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 12.南宋袁采在《袁氏世范》中描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富贵盛衰,更迭不常,或昔富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导致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展B.战争致社会动荡C.土地兼并严重D.人口流动性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富贵盛衰,更迭不常,或昔富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田宅交易频繁,这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A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战争与社会动荡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土地兼并严重”属于题干反映的现象,排除C项;人口流动性加强并不是导致材料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3.元朝时期,统治者决议“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确定了宋、辽、金三朝独立成史的原则,修正了南北朝修史时出现的“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谓南为‘岛夷’”的弊病。在对三朝历史编纂中,力图用相似的篇幅设置来记录三朝历史发展进程,负责编纂的史官也来自不同民族。元朝此举旨在()A.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B.推动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C实现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D.增强民族认同巩固“大一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力图用相似的篇幅设置来记录三朝历史发展进程,负责编纂的史官也来自不同民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统治者确立宋辽金三朝“各与正统”、独立成史的原则,修正了南北朝修史弊病,任用不同民族史官修史等,体现了元朝增强民族认同,巩固“大一统”的政治意图,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各民族之间交流融合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三朝独立修史并不能达到推动边疆地区有效治理的历史作用,排除B项;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属于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14.元代文人为了满足学术和文艺的荣誉感,出现了私设的考试组织,文人中间公推一名德高望重之人担任考官,由他品评各人所写的诗文,文人中出现一股不以学术求仕进的学风。该现象的出现()A.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B.促进学术文化多元发展 C.推动儒学世俗化发展D.推动政府取士政策调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元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这种私设的考试组织,不受官方意识形态的束缚,完全由民间有名望的人品评,体现学术思想的自由,有利于学术文化的多元发展,B项正确;私设的考试组织只是满足学术和艺术的荣誉感,并没有体现满足市场需要,不能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项;学者文人私设考试组织,追求的是学术和文艺的荣誉感,与世俗化无关,排除C项;取士政策调整是材料现象的原因,不是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15.宋代理学家反复强调,“天理”作为普遍绝对的本体存在,也是一种道德存在,“理”就是一个最高的道德原理。“天理”支配着世界的秩序和变化,不仅是一切自然物的内在法则,也是社会生活的规范与人文法则。这反映出当时()A.封建制度渐趋衰落B.儒学理论体系重构C.儒学独尊地位加强D.儒学世俗化发展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家将儒家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上升到天理的高度,论证了天理的神圣性和至上性,体现了儒学的哲学化与体系化,是理论体系的重构,B项正确;宋朝仍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未涉儒学的地位,排除C项;世俗化强调与百姓生活更加贴近,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国时期的史料给人的最突出的印象是,战争日益加剧。所以许绰云编写的统计材料乍一看显得令人吃惊:根据这项材料,公元前722—前464年的259年中,只有38年没有战争,而在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没有战争的年份不少于89年。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主观的印象比用统计学来衡量更有意义,因为后一种方法掩盖了一个事实,即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相比,战争虽然更加频繁,同时有更多的国家卷入,但规模要小得多,时间较短,也不那么激烈。——《剑桥中国史》材料二战国时代,在大规模的残酷战争中,全国人民都遭受了深重的苦难。如同苏秦所说,一场大战,所有战死者的安葬、医药费用和车马武器的损失,“(天下)十年之田,而不偿也” 。在人民心理都趋向于政治统一且周天子不起作用的当时,人民的愿望和思想总要有一个寄托,于是不同学派的学者提出了不同主张,墨子就说:“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天下既已治,天子又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孟子针对当时兼并战争中“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情况,也说“定于一”,而且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荀子认为“天下归之谓王”,就是说,做到天下归心,就能完成统一的“功业”。《吕氏春秋》不但提出了建立统一的集权国家的迫切要求,同时还明确指出了“民之所走(归向)”是在建立统一的集权国家过程中“不可不察”(《功名》)的问题。——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上古时代(上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战争的不同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发生的影响。【答案】16.不同:春秋时期的战争是争霸战争,目的是号令天下;战国时期的战争是兼并战争,目的是统一天下;战国时期的战争虽然卷入的国家比春秋少,但规模更大。原因: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更高,兵器制造已经由青铜器发展为铁器;铁犁牛耕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以投入更多的兵力更多;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已经大大减少。17.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人们渴望统一,使思想界出现旨在实现统一的思想;周朝传统政治秩序被破坏,为富国强兵各国展开变法,进一步推动社会转型;不同阶层的人从不同角度对时局发表自己的看法,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实现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奠定基础;促进民族融合和华夏认同;【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第一小问,关于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战争的不同,由材料“即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相比,战争虽然更加频繁,同时有更多的国家卷入,但规模要小得多,时间较短,也不那么激烈。”可知,战国时期的战争虽然卷入的国家比春秋少,但规模更大;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战争的性质是争霸战争,目的是号令天下;战国时期战争的性质是兼并战争,而且兼并战争实现了局部统一,为最终的统一天下奠定基础。第二小问,关于原因,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相比春秋时期战争规模更大,是因为战国时期有更多的人力、财力支撑战争得出规模,因为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更高,兵器制造已经由青铜器发展为铁器;铁犁牛耕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以投入更多的兵力更多;战国时期战争的性质之所以是兼并战争,是因为之前的争霸战争已经让诸侯国的数量大为减少。【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关于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发生的影响,依据材料“战国时代,在大规模的残酷战争中,全国人民都遭受了深重的苦难”可知,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依据“不同学派的学者提出了不同主张”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动思想领域出现百家 争鸣的活跃局面;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一些大的诸侯国甚至挑战周王室,周朝传统政治秩序被破坏;在战争频仍的背景下,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因此推动了变法的展开,而这一时期的变法,如商鞅变法等则加速了封建社会的到来,促进了社会转型;兼并战争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奠定基础;在战争中,华夏族与少数民族交融加强。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刘邦的儿子和孙子继承了他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俭朴和仁慈作风。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年)时,他开始加强政府管制力度,对贸易和商人实行强制性政府管理,确立新税制,对盐、铁及粮食供应推行新的国家管制办法。最后这项措施后来叫做“和籴法”,即由政府在丰收年或在粮食富裕地区以低限价收购粮食,以避免歉收年出现饥荒。整顿好帝国内部秩序,增加了政府岁入并提高了国力后,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开始实行野心勃勃的新征服计划。矛头首先指向位于东南部的福建和广东地区。那个时代北方的主要游牧民族是匈奴,汉朝将领曾抱怨说,匈奴“骑快马飞驰,他们胸中跳动着野兽的心”。但汉武帝还是在一系列战役中打败了他们,至少在一段时期内将他们赶出内蒙古、甘肃和新疆的大部分地区,然后在那些地区及沿丝绸之路安置中国驻军。——摘编自【美】罗兹·墨菲著《亚洲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国家主流意识发生的变化及加强经济“管制”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新征服”行动产生的影响。【答案】(1)变化:由尊崇黄老无为思想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措施: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影响:加强了对东南地区的治理;开拓稳固了北方边疆;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巩固并加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国家主流意识由尊崇黄老无为思想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根据材料“对盐、铁及粮食供应推行新的国家管制办法”和所学可知可知,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在一系列战役中打败了他们,至少在一段时期内将他们赶出内蒙古、甘肃和新疆的大部分地区,然后在那些地区及沿丝绸之路安置中国驻军。”和所学可得出,加强了对东南地区的治理;开拓稳固了北方边疆;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巩固并加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18.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各民族之间交流频繁,形成大一统的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经受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较长时间的民族融合,中国历史上传统的治边思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导致了隋唐两朝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的出现。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尽管唐王朝也采取过诸如武力征伐的政策,但其治边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以怀柔、羁縻为主,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二但约在750年,中国在经过十年胜利的征战后遭到了一次次严重的军事挫败。751年,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与阿拉伯人在怛罗斯(塔拉斯)交锋,被打得溃不成军。战斗本身并无重要意义,但它对未来的含义是十分严重的,因为它使阿拉伯人处于有利的地位,当安禄山之乱后中国在突厥斯坦的守军开始处于孤立然后又遭到吐蕃的侵袭时,他们就得以向中亚扩大势力。751年安禄山率领自己的六万名军队和一支奚骑兵大举征讨契丹,远征的结局是一场十足的灾难和安禄山大部分部队的丧失。就在这一年,唐朝在云南也遭到同样的惨败。750年,云南太守张皮陀贪婪淫虐,企图在密奏中诋毁南诏王阁罗风。阁罗凤大怒,起兵攻打云南府,杀死张虔陀,夺取这个地区受中国人保护的32个土著部落州。天宝十年,鲜于仲通率兵8万进攻南诏,全军覆没,南诏北臣吐蕃。——摘编自《剑桥中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前期处理与周边民族关系的措施及其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中期以后与周边民族关系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答案】18.措施:在西北:对突厥,军事征服;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在西南,与吐蕃和亲;在东北,册封靺鞨族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特点:方式多样;恩威并施,以怀柔、羁縻为主、因俗而治;设置机构,间接管理19.变化:边疆民族崛起,威胁唐朝统治。原因:统治集团的腐朽;唐朝国力由盛转衰;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实力增强;随着唐朝疆域扩大,边境线太长,兵力不足。【解析】【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唐朝。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在西北,对突厥军事征服并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在西南和吐蕃和亲;在东北,册封靺鞨族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第二问,根据材料“治边政策突出特点是以怀柔、羁縻为主...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得出方式多样,恩威并施,以怀柔羁縻府为主,设置机构间接管理。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唐朝。第一问,根据材料“安禄山征讨契丹,远征的结局是一场十足的灾难和安禄山大部分部队的丧失...唐朝在云南也遭到同样的惨败”得出边疆民族崛起,威胁唐朝统治。第二问,根据材料“云南太守张皮陀贪婪淫虐”得出统治集团的腐朽。结合时间为唐朝中期,得出唐朝由盛转衰。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唐朝疆域扩大,边境线太长,兵力不足和边疆经济文化发展。19.宋朝时,政府经常组织大众参加民俗节庆活动,从都城到地方州府都有大量“遨约式”全民出游,如表所示。宋朝节庆活动摘录表节日名称典型活动记载踏青节风俗旧以二月二为踏春节,都人士女络绎游赏……郡守虑有强暴之余,乃分谴戍兵于岗阜坡冢之上。——《成都志》上巳节三月三日,出北门,宴学射山。既罢后射弓,……轻裾校盖,照烂山阜。晚宴于万岁池亭,泛舟池中。——《岁华纪丽谱》寒食节州园在牙门之西,所谓春台馆是也;岁二月启钥,纵民游赏、常阅一月,与民同乐也。——《淳熙三山志·土俗类二》依据材料,围绕“宋朝的节庆活动”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论述充分。)【答案】示例一:宋朝节庆活动娱乐化体现商品经济繁荣的时代特征宋代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时期,反映在节庆活动上,民众包括妇女结对游赏、宴饮、泛舟,热闹非凡,娱乐化特征明显。宋代虽屡有对外战争,但内部始终是统一的,这就为商品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宋代大力修建农田水利设施、改良灌溉技术,引进外来农作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宋代继承唐代的赋税制度,以资产为主要征税依据,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依附,有利于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手工业、商业发展带来了城市人口的增加,市民阶层壮大,带来了文化娱乐消费的需求,于是出现了城市中的勾栏瓦肆。经济的繁荣为宋代节日庆典活动中大量的踏春、游赏、宴饮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节日庆典活动也进一步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宋代节日庆典活动娱乐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繁荣的时代特征。示例二:宋代统治者组织民众参加节日民俗庆典活动营造政定民和的社会氛围 宋代积贫积弱,统治阶级内忧外患,为安抚民众,营造政定民和的社会氛围,政府经常组织民众参加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与民同乐。宋代对外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屡战屡败,对内为强化中央集权,分化事权,导致冗官、冗兵、冗费,这些都导致宋代社会积贫积弱。为缓解财政困难,宋代统治者放宽商业政策,促进商业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宋代城市市坊制度瓦解,勾栏瓦肆等娱乐设施出现,交子产生,城市经济一片繁荣景象。为了营造政定民和的社会氛围,统治者特别重视传统节日庆典,每当节日来临,政府会组织民众参加民俗节庆活动,并派兵卒戍守,维护治安,营造社会政定民和的社会氛围。综上所述,宋代统治者在商品经济发展,经济繁荣,但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为营造政定民和的社会氛围,特别重视传统民俗节庆活动,组织民众出游。【解析】【详解】本题为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论题:根据材料中所列举的宋代节庆活动以及典型记录可知,这些节庆活动反映了商品经济繁荣的时代特征。因此提出观点:宋朝节庆活动娱乐化体现商品经济繁荣的时代特征。论述过程:首先根据材料描述宋代节庆活动以及这些节庆活动呈现出的娱乐化特征。然后结合宋代的时代特征进行分析,即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原因和表现,最后结合商品经济发展和节庆活动娱乐化特征进行分析,如手工业、商业发展带来了城市人口的增加,市民阶层壮大,带来了文化娱乐消费的需求,于是出现了城市中的勾栏瓦肆。经济的繁荣为宋代节日庆典活动中大量的踏春、游赏、宴饮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节日庆典活动也进一步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最后得出结论:综上所述,宋代节日庆典活动娱乐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繁荣的时代特征。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十堰市示范高中教联体测评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钱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十堰市示范高中教联体测评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考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湖北省十堰市示范高中教联体测评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物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十堰市示范高中教联体测评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考政治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07 02:30:02
页数:12
价格:¥2
大小:40.4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