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钱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3学年第一学期钱塘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23年6月15日上午,19届亚运会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莫角山正式点燃。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下列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位于长江下游②出土了精美的黑陶③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④已有私有制产生的实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新石器时代的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属于长江下游,①正确;黑陶是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良渚文化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和玉钺等诸多器型,其雕刻纹饰繁密细致、和谐工整,②错误;考古发现良渚文化遗址出土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表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③正确;通过考古发现表明,这时私有制已经产生(墓葬规模大小、随葬品的多寡),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④正确。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②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2.《公羊传》中记载,西周时期将土地分为三品:“上田一岁一垦,中田二岁一垦,下田三岁一垦。”即“肥沃不能独乐,稻不得独苦,故三年换主(土)易居。”西周土地能够“三年换主易居”得益于(       )A.西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B.西周农业生产以铁犁为主C.西周时期土地可以随意买卖D.西周已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依据材料“三年换主(土)易居”可知,劳动者 轮流耕种不同的土地,说明土地私有制还没有确立,土地名义上是国家的即周天子的,A项正确;西周时期农业生产工具主要以木、石、蚌为主要材质,铁制农具开始于春秋战国,排除B项;西周时期臣民拥有土地使用权,不得随意买卖,排除C项;“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3.战国时期各学派针对当时社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下列选项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B.阴阳五行,世界万象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D.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兼相爱、交相恶”是兼爱、非攻,强调了相互善待、彼此合作的重要性,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A项正确;“阴阳五行,世界万象”是战国时期阴阳家代表邹衍所提出的主张,排除B项;“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排除C项;“教训正俗,非礼不备”是教化训导扶正民俗,失去礼制就不会完备,出自《礼记》它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4.中国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       )①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②保证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③加强郡县对地方独立管理④加强政府对于农民的控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古代中国。题干中的“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体现了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这一制度在政治上的优势使皇帝的政令能够直达百姓,在经济上实现了直接按户收取赋税,同时也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这有利于加强对郡县官员的管理和制约,而不是郡县独立管理,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B项。5.梁启超在《张博望班定远合传》一文中评价博望通西域之役:“……盖中国希腊两文明种之相接近实起于是,是黄种人与阿利安种交通之起源也……而沟而通之者,实始博望,博望实世界史开幕一大伟人也。”下列关于张骞的评价符合题意的是(       )A.从文明交往角度他开辟欧亚交通道路B.从民族主义角度他有利于抵御外族入侵C.从制度改革角度他宣传君主立宪制度D.从国家统一角度他促进汉帝国疆域开拓【答案】A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开欧亚交通之机……盖中国希腊两文明种之相接近实起于是……而沟而通之者,实始博望”可知,梁启超认为张骞出使开辟了欧亚间的交通道路,沟通了欧亚文明,A项正确;从民族主义角度它有利于抵御“外族”入侵,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项;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是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而张骞处于封建王朝的巩固时期,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疆域开拓国家统一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这一“帝”的政权是(       )A.曹魏B.西晋C.东晋D.北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北魏时期。根据材料“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及所学可知,描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是要求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的历史信息,D项正确;曹魏(220年-266年)是三国时期的割据政权之一,排除A项;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316年西晋被匈奴灭亡,排除B项;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排除C项。故选D项。7.下面是我国古代两个时期的形势示意图。由图1到图2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发展的趋势是(       )①诸侯混战愈演愈烈②经济重心逐渐南移③南方政权渐处劣势④由分裂逐步趋向统一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题干中所列图判断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形势图,涉及的政权不是诸侯,①错误;这两幅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形势图,无法看出南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性,②错误;根据两幅图比较可以看出,图2东晋北边的疆域在淮水一线,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又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③正确;图2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数量减少,可以判断这意味着由分裂逐步趋向统一,民族交融逐渐加强,④正确。③④正确,D项正确;①②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8.唐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共掌中枢决策,号称两省,又合称北省。唐代尚书省位于长安皇城中央纵横南北的承天门街东侧,中书、门下二省之南,故别称南省、南宫。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皆由这里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州县,或者根据制敕精神制为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据此可推测尚书省的职能是(       )A.草拟诏令B.审核封驳C.谏言监察D.执行政令【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可得知,中书省和门下省共掌决策,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皆由尚书省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州县执行。所以尚书省的职能是执行政令,D项正确;草拟政令的是中书省,审核封驳的是门下省,排除AB项;谏言监察不是三省的职责范畴,排除C项。故选D项。9.“唐决”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方式。日本天台宗僧人将佛教教理上存在争议、悬而未决的问题称为“未决”,由入唐日僧将“未决”之文书带至中国“请决”,而中国僧人对相关问题回答被称为“唐决”。对“唐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佛教起源于中国,日本佛教尊中国为正宗B.日本佛教文化的发展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世界发展提供滋养D.中日两国因交流互鉴而促进彼此文化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由入唐日僧将‘未决’之文书带至中国‘请决’,而中国僧人对相关问题回答被称为‘唐决’。”可得出,日本的诸多佛学问题都由唐朝来最终判定,反映了日本佛教文化的发展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佛教起源于印度,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到对日本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日本对唐朝的影响,因此不能说明是“互鉴”,排除D项。故选B项。10.《宋史·职官志》记载:“外官,则惩五代藩镇专恣,颇用文臣知州,复设通判以贰之。”据此可知,设置通判主要目的是(       ) A.使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B.保证地方财政上缴朝廷C.分散知州权力形成制约D.防止地方武将专横跋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颇用文臣知州,复设通判以贰之”可知,通判的设置是为了分散知州的权力,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宋代设置通判的目的,并没有说明使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排除A项;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的举措是设诸路转运使,排除B项;知州是文官,不是武将,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①区域的机构是(       )A.宣政院B.中书省C.行中书省D.理藩院【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中国)。根据地图判断①是西藏地区,在元朝直属于中央政府的管理吐蕃地区的机构宣政院,A项正确;中书省是元代最高行政机构,不管辖西藏地区,排除B项;行中书省不包括西藏地区,排除C项;理藩院是清朝管理民族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A项。12.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帝令“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②廷议“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③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④引见俘获的突厥颉利可汗,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②①D.②④③①【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古代中国。从材料中看,廷议“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可知是秦朝;根据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知道是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根据诸蕃君长奉上“天可汗”尊号,可知是唐朝时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根据帝令“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可知是明代废丞相。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③④①,B项正确;其他选项顺序排列混乱,排除ACD项。故选B项。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3.《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故C项错误;虽有“诸侯”,但材料未涉及郡,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古代中国政治•西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14.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推广,耕作、施肥、灌溉等技术的提高,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有较大提升,进而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达。然而,分裂割据的形势又严重阻碍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表明(       )A.秦国具备了武力统一六国的条件B.农业是商业发展的前提C.“定于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D.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崛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明显的进步,使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然而分裂割据的形势严重阻碍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国家统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秦朝军事情况,看不出秦国具备了武力统一的条件,排除A项;材料讲国家分裂统一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而非农业发展与商业发展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阶级情况,看不出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崛起,排除D项。故选C项。 15.南宋史学家郑樵认为:“诸子百家,空言著书,历代实迹,无所纪系。而______父子世司典籍,工于制作,上自黄帝,下迄秦汉,勒成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著人。使百代而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书。”______上的人物应该是(       )A.董仲舒B.司马迁C.班固D.司马光【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上自黄帝,下迄秦汉,勒成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著人”,此书指《史记》,《史记》的作者司马迁,B项正确;此书非董仲舒所著,排除A项;材料所述是司马迁写的《史记》,不是班固,排除C项;材料所述是司马迁写的《史记》,不是司马光,排除D项。故选B项。16.《汉书》中称颂汉武帝:“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下列各项能够佐证汉武帝雄才大略的是(       )①平定了吴、楚等七国叛乱②设立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③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④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据本题材料“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中朝,削弱了丞相为首外朝,②项正确;汉武帝时期,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抑制私商的发展,采取了盐铁官营制度,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③项正确,②③能够佐证汉武帝雄才大略,B项正确;“平定了吴、楚等七国叛乱”是汉景帝时期的措施,①项错误;公元前60年,汉宣帝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④项错误,①④不能佐证汉武帝雄才大略,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7.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天空,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的“光芒四射”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①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②大运河开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③科举制扩大了国家选拔人才的范围④曲辕犁促进了古代农业工具的改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隋朝。本题是关于隋朝知识考查,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①正确;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②正确;隋炀帝首创进士科,科举制扩大了国家选拔人才的范围,③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曲辕犁是唐朝时江南农民在长期的生产中改进的,它的出现促进了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18.对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理解准确的有()开始推行时间:780年主要内容: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税收对象②改变了以人丁为主赋税制度③加重人民负担,加强人身控制④一定程度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780年”“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可知,这一制度是两税法。“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说明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税收对象;“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说明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可知,两税法扩大税收对象,一定程度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①②④正确,C项正确;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③,排除ABD项。故选C项。19.中医在中国流传千年,其中诞生出不少世人称赞的名医名著。下列人物和其成就对应无误的是(       )A.张仲景——《神农本草经》B.贾思勰——《唐本草》C.僧一行——《伤寒杂病论》D.孙思邈——《千金方》【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到唐朝。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因而用《千金要方》作为书名,简称《千金方》,D项正确;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托名“神农”所作,排除A项;《唐本草》是唐高宗时国家颁行的药典,排除B项;张仲景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排除C项。故选D项。20.下表为东晋至宋朝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简表,表中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朝代东晋隋唐北宋比例4%17.2%24.5%46.1%A.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统治基础的扩大C.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D.中央集权的弱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至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从东晋到宋朝,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增大,说明隋唐以来科举制的确立和发展使出身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B正确;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带来的影响,时间不符,排除A项;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是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不是影响,排除C项;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增强,说明科举制的实行,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而非弱化,排除D项。故选B项。21.“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上述两种观点反映了(       )A.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方法论的对立B.程朱理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C.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宇宙观的对立D.陆王心学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明时期(中国)。从材料中看,第一句是朱熹的方法论,强调学习对认识理的重要性。第二句话是王守仁的心学,认为理在心里,内在求理。故事两者方法论是对立的,A项正确;程朱理学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排除B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强调理,宇宙观是一致的,排除C项;陆王新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排除D项。故选A项。22.封建王朝的都城是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被称作“京师”,“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仔细阅读京师地区形势图,符合历史演变进程时序的是(       ) 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②①④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古代中国。通过中书省和大都判断①是元朝,通过东京和中京判断②是北宋,通过直隶判断③是清朝,通过山海关、京师、建州女真判断④是明朝。所以符合历史演变进程时序是②①④③,故选D项。23.宋真宗时,在地方官协调下,统一由益州(今成都)的16家富民发行交子,互相联保,维持信用,具备流通功能。关于古代纸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纸币最早由民间机构发行B.纸币出现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C.当时的商业环境相对宽松D.宋朝后来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时空是宋朝时期。根据材料“宋真宗时,在地方官协调下,统一由益州(今成都)的16家富民发行交子,互相联保,维持信用,具备流通功能。”及所学可知,北宋时期的纸币交子并不是政府发行的主要货币。纸币作为主币发行的是元朝,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据材料可知,纸币最早由16家富民发行,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纸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政府协调发行纸币,说明当时的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4.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既包括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与人员往来,也包括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交流。下列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对外贸易发展由海路为主到陆路为主B.宋元瓷器大量出口海外C.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与亚欧国家的交往D.清朝严厉禁止对外贸易【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宋元时期对外贸易主要以丝织品、瓷器为主,B项正确;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以陆路为主到海路为主,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增进了亚非的交往。排除C项;清朝期初指定四处,后来仅保留广州一处,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是有严格约束,严厉禁止对外贸易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5.历史,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后坚持生长的历程,治国也是如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物政治主张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令见可欲,使民心不乱。韩非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材料二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帝族无功,何以得有位号?……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摘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材料三汉初的恢复措施,大都以对秦政的反思、否定作为出发点。陆贾为汉高祖著《新语》,将秦亡原因归结为暴政和过度压榨,指出在用暴力手段夺取天下后,必须改用宽缓的手段治理天下。——据张帆《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重要贡献,以及记载他主要思想和言论的著作名称。(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皇“秦制”建设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概括秦朝为巩固统一,在加强对六国贵族豪强和全国人口的控制两个方面的举措。(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结合所学,概括汉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对“秦政的反思”举措。【答案】(1)政治主张:孔子:德治(为政以德);老子:无为而治;韩非:法治(所有的臣民都要受法律的约束,或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著作名称:《论语》(2)特点:平政,不行分封制(中央集权),不行世官制(或废世卿世禄制,或奖励军功,或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守法。举措: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编制户籍。 (3)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西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汉武帝尊崇儒术后——儒家思想。举措: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可知孔子主张德治(为政以德);根据“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令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可知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根据“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可知韩非主张法治,所有的臣民都要受法律的约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是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记载他主要思想和言论的著作是《论语》。【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秦朝时期(中国)。“秦制”建设的特点根据“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得出是实行平政;根据“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帝族无功,何以得有位号?”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朝建立后不实行分封制,不实行世官制;根据“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可知主张守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朝为巩固统一,在加强对六国贵族豪强和全国人口的控制的举措主要是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编制户籍。【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秦朝时期(中国)。根据“将秦亡原因归结为暴政和过度压榨,指出在用暴力手段夺取天下后,必须改用宽缓的手段治理天下”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在西汉初是奉行黄老无为思想;汉武帝尊崇儒术后奉行儒家思想。汉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对“秦政的反思”的举措则是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26.从上世纪后期开始,学界就不断对20世纪初以来宋史研究的状况、成就进行综述、总结。材料一“唐宋变革论”是20世纪前期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重要观点。他认为: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具体而言,从唐到宋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贵族政治让位于君主独裁;②农民自由度提高,私有财产权得到承认;③科举普遍化与官僚政治的成熟;④朋党由贵族权力斗争过渡到政见之争;⑤货币大量流通,货币经济盛行。——据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材料二近期宋史学界的领军人物在讨论宋代历史地位时已抛开社会形态理论和唐宋变革论,从宋朝自身历史所取得的文明成就与前后代相比较来说明宋朝的历史地位,如王曾瑜以为“宋代文明胜过唐代文明 的却有教育、经学、科技、史学、宋词和散文六项。当然,以上的比较并不完全……宋代文明在当时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宋代以后,文化方面不是没有新的进展,例如,人们常常称道的元曲、明清小说、李贽和明末清初思想、乾嘉学派等……但总的说来,中华文明已愈来愈趋于落伍了。”——摘自李华瑞《改革开放以来宋史研究若干热点问题述评》材料三从军事威力、战略创新和势力范围来衡量,宋朝无疑是个虚弱的朝代,最终它也被外族灭亡。宋朝的苟延残喘以至最后灭亡的原因绝不是单一的,但它对内政比对军事的重视可说是其国家衰弱、士气消沉、世风日下的重要原因。——选自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宋朝为实现“君主独裁”设置的分化相权的两大机构名称。结合所学,为宋朝“农民自由度提高”和“科举普遍化”结论提供历史依据。(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宋代文明在经学、科技方面超越前朝之处。结合所学,指出李贽在思想上新的进展之处。(3)根据材料三,指出导致宋朝衰亡的症结。结合所学,概括王安石变法试图提升军事威力的举措及其结果。【答案】26.两大机构名称:枢密院、三司。“农民自由度提高”依据:宋朝时期不抑兼并,租佃制度高度发达,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所以说农民的自由度提高。“科举普遍化”依据:宋朝的科举制向全社会开放,在选官上实行公平竞争,不再看重家世门第。27.经学:儒学复兴运动兴起,形成“程朱理学”。科技: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沈括著《梦溪笔谈》。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甚至否定传统道德标准。28.症结:宋朝对内政比对军事的重视。举措:恢复征兵制,取代募兵制。结果: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宋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朝为实现“君主独裁”设置的分化相权的两大机构分别是枢密院和三司;根据材料一“农民自由度提高,私有财产权得到承认”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朝时期不抑兼并,租佃制度高度发达,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所以说农民的自由度提高。而之所以说“科举普遍化”是因为宋朝的科举制向全社会开放,在选官上实行公平竞争,不再看重家世门第。【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宋朝和明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代文明在经学上超越前朝之处是儒学复兴运动兴起,形成了“程朱理学”;在科技上超越前朝之处则是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沈括著《梦溪笔谈》。结合所学,李贽在思想上新的进展之处主要表现在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甚至否定传统道德标准。【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宋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三“它对内政比对军事的重视可说是其国家衰弱、士气消沉、世风日下的重要原因”并结合所学可知,导致宋朝衰亡的症结是宋朝对内政比对军事的重视。王安石变法中,试图提升军事威力的举措包括恢复征兵制,取代募兵制。结果是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图是某一中国古代历史教学目录第四讲及第一条子目。第四讲:清朝前中期的社会变动一、君主专制的加强建立奏折制度/设立军机处/实行文字狱二、三、四、根据所学知识,仿照第一条子目(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边疆等角度),为该讲补充三条子目。【答案】二、疆域的奠定:台湾设府/《尼布楚条约》签订/准噶尔部被彻底击败三、经济的发展:高产粮食作物的推广/手工工场的发展/晋商的壮大四、思想领域的变化:抨击君主专制/“工商皆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或者统治危机的初显:资源危机/农民起义/闭关自守小说和戏曲的繁荣:《红楼梦》/传奇/京剧科技的变化:传统科技的总结/大型典籍的编纂/西学一定范围的传播……【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清朝时期(中国)。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第一条子目下是通过清朝时期实行的不同措施来论证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所以可以仿照第一子目的内容,通过列举不同的事例来证明题目。如疆域的奠定,可以列举清政府在台湾设府、签订《尼布楚条约》和彻底击败准噶尔部等相关事例来说明清朝的疆域奠定。撰写其他子目并进行说明,言之有理亦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2-11 21:10:02 页数:14
价格:¥2 大小:837.6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