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兴文二中高2021级高三上10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所有科学文化与社会系统思考的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人类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经过几次科技与工业革命,确实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物质丰富了,社会繁荣了,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类不仅成为大地的“主人”,而且还扩张到了海洋、太空。然而,人类“自我”的无限制地膨胀,破坏了自然的生成规律,破坏了地球乃至宇宙发展的规律,造成了巨大的副作用,严重地损坏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现代生态学以及由它衍生的生态哲学、生态社会学、生态美学和生态批评等等,注重人同自然的有机整体关系,把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境作参照,从而审美地把握人与自然的发展前景,把人类发展的基本方向定位于对人类共同价值体系——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这一人类发展最高目标的维护和守卫,是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坚持与追求。生态文学是现代生态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是现代生态学的一个派系。生态文学鲜明地宣扬关爱自然、维护自然环境和呼唤绿色,它与一般传统文学的最根本的区别是,摒除“人类中心主义”的“人道主义”,主张人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和谐关系,强调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是具有自己价值和创造能力的生命体,否认人是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等思想,就体现了深层生态学的观点。一位国外生态学者认为,人类未来生存环境的整体化,不能靠应用科学或者政治知识来实现,只能靠“应用美学”知识来实现。海德格尔说过的一句名言:“充满才德的人类,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天地。”这是多么美好的高尚的理想啊!无疑,生态文学是为这一理想而努力的。生态文学的产生,给当前的文学存在所面临的危机带来发展的生机。自20世纪中叶以来,无论是外国文学还是中国文学,都出现了主流文学或严肃文学边缘化、文学死亡论等说法。这是因为许多作家、批评家认为,文学已失去社会教育功能,作家已不再是人们的精神导师。他们说,作家的写作纯粹是“个人”的事情,是为自己写作。因而诸多文学作品的内容主要是日常生活琐事,或是世俗的男女情爱的纠葛,或是市场经济的角逐,等等。作品的视野狭窄,格调低俗,虚情假意,缺乏情感的震撼力与思维深度。真正有良知的作家,从来关注的不是文学本身而是文学以外的世界与现实社会生活,他们绝不把文学 当作“自我”宣泄的工具,而是作为影响大众和民族的一种有效力的手段。日本诺贝尔奖得主大江健三郎临近晚年还一再表示:“作家的作用并没有结束,并将以自己的羸弱之身,在20世纪,于钝痛中……对全体人类的医治与和解作出高尚的人文主义的贡献”。生态文学以广博的视野和强烈的忧患意识,用崇生、惜生、护生的思想,使文学承担起社会责任,发挥审美功能,让读者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精神的升华。生态文学作为后现代的一种艺术文化,同其他一些后现代文化一样,表现出对“现代主义”文明的反思,从人的生态存在的高度检讨了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副作用与危害性,并以悲观的观点否定了“现代性”。从许多生态文学作品来看,生态文学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批评性的,同经济效益论者、全球化社会学者等的看法是相悖的。尽管他们的观点过于偏颇,他们的思想感情流于消极与伤感,但提出的问题,批评的某些现象和事实,却是值得当代人审时度势的。(摘编自杨传鑫《绿色的呼喊——20世纪生态文学略论》,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科技与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但不断扩张的人类活动,危及到了自然的可持续发展。B.生态文学归属于现代生态学,以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为最高目标,指明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原则。C.生态文学属于后现代文化范畴,它否定“现代性”,部分生态文学作者观点偏颇,思想消极,需辩证看待。D.与传统文学着眼于“人类中心主义”不同,生态文学主张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关系,破解了当代文学的危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解说生态文学与一般传统文学的最根本区别时,援引中外哲学的相关思想和名言,印证了观点。B.文章在阐述生态文学产生的意义时,从历史发展维度揭示了中外文学都曾出现的主流文学边缘化的危机。C.文章第四段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的话语论证有良知的作家重视文学的社会责任担当这一观点。D.文章从生态文学所属范畴、生态文学宗旨、生态文学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逻辑上是并列展开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维护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尊重自然的生成规律,遵循地球乃至宇宙发展规律,努力节制人类的“自我”欲望。B.人与自然并非主从关系而是平等和谐的,作者认为若要实现人类未来生存的环境整体化,应用科学或政治知识是靠不住的。 C.视文学为“自我”宣泄的工具,忽视文学的社会教育功能,脱离现实社会生活,这些都可能导致严肃文学的边缘化。D.尽管部分生态学者观点比较片面,与经济效益论者、全球化社会学者的看法不一致,但其所提出的问题与批评,仍有借鉴意义。【答案】1.C2.D3.B【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危及到了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错误,见第二段“严重的损坏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B.“指明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原则”错误。原文说“无疑,生态文学是为这一理想而努力的”。D.“破解了当代文学的危机”错误。原文“生态文学的产生,给当前的文学存在所面临的危机带来发展的生机”,选项中的“破解”属夸大其词。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逻辑上是并列展开的”错误。统观全文,文章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而不是并列的。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B.“人与自然并非主从关系而是平等和谐的,作者认为若要实现人类未来生存的环境整体化,应用科学或政治知识是靠不住的”这并非本文作者的观点,而是“一位国外生态学者认为”。故选B。(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文化脱贫不可忽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乡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近日,《团结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常务副主席梁鑫华,就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进行了专访。记者: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为何要强调乡村文化振兴?梁鑫华:乡村文化是优秀的可再生资源,是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乡村文化振兴,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是乡村振兴 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和智慧源泉。记者: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有很大改善,如今,乡村文化振兴仍面临哪些困境?梁鑫华:在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冲击下,农村大量人口流向城市,乡村社会原有的以“乡土”为基础,以“熟人社会”为核心并由此而形成的各种文化关系日益消解,乡土社会的血缘性和地缘性逐渐减弱,乡村文化特色逐步丧失,承载着乡愁记忆的文化地被损毁甚至消失。其次,多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乡村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但在具体落实上,政府供给与村民需求存在不对称和脱节的现象,如内容单一,不能因地制宜,缺乏自身特色和吸引力,很难激起村民的认同共鸣等。最后,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农民工在城市务工,学生在城市上学,使得乡村失去了大量宝贵的人力资源,农村空心化极为严重,不仅使乡村文化振兴缺乏主力军,也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记者:针对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困境,您有怎样的建议?梁鑫华:乡村文化振兴要激发乡村文明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因地制宜,不断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从乡村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营养。要以乡村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为核心,对乡村文化再提升,构建现代乡村文化,增强乡村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筑牢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石,以达到继承、创新和保护乡村文化的目的。同时,活用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也很重要。依托乡村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有效对接现代消费需求,大力推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要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特色的潜在经济价值,推进跨界整合,提升当地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创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发展。记者:如何以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梁鑫华:以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要建立文化扶贫的统筹协调机制,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加大投入,补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短板。改善公共文化供给,寓教于乐,用健康向上的内容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占领乡村文化阵地,培育乡村文明的良好风气。积极开展数字文化扶贫,充分运用互联网、电商等手段促进脱贫。记者:那么走数字文化扶贫的道路,我们该如何运用新媒体的力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呢?梁鑫华:要运用好新媒体资源,助力村民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升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还要通过新媒体将产业链打开,把文化的作用发挥出来。这既是一种乡村的符号卖点,又是一次产业的进阶升级,将乡村文化从保守、封闭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应的乡村文化市场机制,以市场的效能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汇集文化力量,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摘编自2020年10月11日《团结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文化振兴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和智慧源泉,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B.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目前,政府供给与村民需求尚不匹配,还不能完全满足乡村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C.振兴乡村文化,既需要以乡村文化的优秀基因为核心,筑牢乡村文化振兴基石,还要活用自身文化资源,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D.为了补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短板,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公共文化供给寓教于乐,占领乡村文化阵地,培育乡村文明的良好风气。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团结报》记者就乡村文化振兴这一热点话题与梁鑫华对话,访谈具有时代感。B.梁鑫华认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是激发乡村文明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群众创业创新的自觉意识和行为。C.梁鑫华指出乡村文化振兴面临乡村文化逐步失去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力资源缺乏等困境。D.梁鑫华倡导新媒体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提出其不光要满足村民的文化需要,还要打开乡村文化的产业链。6.在这篇专访中,记者的设问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D5.B6.①设问围绕中心,重点突出。整个专访设问均围绕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展开,不蔓不枝。②设问层次清晰,由浅入深。从乡村文化振兴必要性到面临的困境、建议以及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等,层层深入。③借用对方回答,引出问题。借助梁鑫华的回答,由“数字化扶贫”引出“如何运用新媒体的力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问题。【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曲解原文,“为了补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短板”与“需要改善公共文化供给”关系错误。由原文“加大投入,补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短板。改善公共文化供给,寓教于乐,用健康向上的内容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占领乡村文化阵地,培育乡村文明的良好风气”可知,“补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短板”和“善公共文化供给”为并列关系,并不是“因果关系”。故选D。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B.以偏概全,“梁鑫华认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是激发乡村文明发展的内生动力,……”错误。由原文“乡村文化振兴要激发乡村文明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因地制宜,不断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从乡村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营养。……同时,活用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也很重要”可知,乡村文化振兴不光是要激发乡村文明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动力的建议,还有活用乡村文化资源等建议。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写作特色的能力。设问围绕中心,重点突出。由原文“近日,《团结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常务副主席梁鑫华,就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进行了专访”可知,整个专访设问均围绕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展开,不蔓不枝。设问层次清晰,由浅入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有很大改善,如今,乡村文化振兴仍面临哪些困境?”“针对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困境,您有怎样的建议?”“如何以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那么走数字文化扶贫的道路,我们该如何运用新媒体的力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呢?”从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性到面临的困境、建议以及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等,层层深入。借用对方回答,引出问题。“梁鑫华:以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积极开展数字文化扶贫,充分运用互联网、电商等手段促进脱贫。”“记者:那么走数字文化扶贫的道路,我们该如何运用新媒体的力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呢?”借助梁鑫华的回答,由“数字化扶贫”引出“如何运用新媒体的力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问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单文本(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轮船【吉尔吉斯斯坦】钦吉斯·艾特玛托夫在大地最遥远的一隅,就是伊塞克湖。孩子朝这一方望了很久。“白轮船还没有来呢,”他对书包说,“那就再来看看咱们的学校好啦。”他用望远镜全神贯注地望着那所小小的学校,望着那褐色瓦屋顶、那孤零零的歪斜的烟囱,望着胶合板木牌上手写的“小学”这个词儿。他不识字,但他猜得出上面就是这样写的。他想象着,他就要带书包到那里去,就要踏进现在正挂着一把大锁的那个门了。门里面又是什么呢?孩子又将望远镜对准湖面,但湖面上还是老样子。白轮船还没有出现。 水浅处,便是莫蒙爷爷修的水池了。为避免孩子游水出事儿,莫蒙下定决心,要在浅水滩上用石头垒一个水池。莫蒙老汉翻弄了多少石头啊!他将大石头抱到肚子上,一块一块地搬过去,站在水里,一块挨一块地垒起来,要垒得使河水能从石头缝里畅快地流进来,又能畅快地流出去。这个又可笑、又干瘪、只有几根稀稀拉拉小胡子的小老头,穿着湿漉漉的、贴在身上的裤子,整天整天地在垒这个水池。不管怎么说、浅水滩上的水池修得真不错。抓住柳条,溜下岸去,就可以朝前游了。孩子有这样一个奇怪的幻想:想变成鱼,想游得远远的。在爷爷修的水池里,哪怕一天只游一次,他也愿意。不变成鱼,决不罢休。无论如何,他一定要变成鱼……孩子又把镜头转向自家的院子。他看到变得跟大象一样大的褐色牛犊正心安理得地嚼着挂在绳子上的衣服,不禁吓了一跳。“啊,你这浑蛋东西!”孩子拿着望远镜欠起身来,将手直挥。“快滚开!听见吗,给我滚远些!巴尔捷克!巴尔捷克!去咬它,快去咬它!”他绝望中对狗下起命令。可是狗连耳朵也不肯动一下。它只顾躺着,好象什么事也没有似的。奶奶从房里出来了。她一看到眼前的事,惊得将两手扬得高高地一拍,抓起一把扫帚就朝小牛奔去。奶奶撵跑了牛犊,便一面骂着,一面朝家里走。他对她使用了特写镜头,他看到她那气得映起来的黄眼睛,嘴巴在望远镜里急促而无声地翻动着。她叫些什么,在远处是听不到的,但是,她的话这孩子却觉得听得十分清楚,就像是对着他的耳朵讲的。他都能背得出来:“哼,等着瞧吧……你总要回来的。看我收拾你!我说过多少次,要把这个浑蛋望远镜扔掉。又跑到山上去了。快叫那条鬼轮船翻掉吧!快叫火烧掉,快沉掉吧!”孩子拿开望远镜,伤心地垂下了头。“现在咱们怎样回家去呢?”他小声对书包说,“这都怪我,怪浑蛋小牛。还要怪你,望远镜。你总是引着我来看白轮船。你也有错儿。”孩子朝四周望了望。四面都是山,群山啊,是那样雄伟,那样巍峨。只有他和山,山,山,到处都是高山。他用望远镜尽量朝最远处望去,屏住了气:是它!前方,在伊塞克湖湛蓝湛蓝的边缘上,出现了白轮船。来了!就是它!孩子赶紧用衣襟擦净了玻璃,又一次调好了焦距。白轮船在湖上行驶,很长时间都能看得到;孩子也要想很长时间,他想的是他怎样变成鱼,顺着河游去找白轮船……他既不记得爸爸,也不记得妈妈。但是孩子知道:他的爸爸在伊塞克湖上当水手,他的妈妈同爸爸离婚以后,一去就再没有回来。轮船那长长的白色身躯在蓝色的湖面上悠悠地行进着,烟囱里吐着青烟,并不知道有个孩子变成孩儿鱼正朝它游去。应当是在爷爷修的水池里摇身一变,他就是鱼了。然后一面自在地游,一面不时地蹦到水面上朝两边看看。因为老在水底下游也没有意思。他顺着湍急的河水往下游,一直进入伊塞克湖。伊塞克湖像大海一样辽阔。他在伊塞克湖的波浪里游着,过了一浪又是一浪,过了一浪又是一浪,终于来到白轮船跟前。爸 爸撒下渔网,从水里将他捞上去,放到甲板上。他一下子就恢复了原形。然后……然后……然后白轮船继续往前开。他就把自己知道的一切,把自己的全部生活都讲给爸爸听。当然,他要对爸爸讲讲他在莫蒙爷爷家过得怎样。要爸爸别因为人家喊他“快腿莫蒙”就以为他不好。这样的爷爷到哪里都找不到,这可是最好的爷爷。我还很小的时候,亲奶奶就死了。现在这个奶奶像我们这里的天气,叫人摸不透。有时很和气,有时很凶,有时一点不像个奶奶。冬天,我们那里的雪齐我脖子深。晚上,事情做完后,爷爷就给我讲故事。我最喜欢的是长角鹿妈妈的故事。爸爸,你也许知道这个故事吧?爷爷说,我们都是长角鹿妈妈的孩子。我是,你是,大家都是……白轮船渐渐远了。现在孩子该给随爸爸轮船航行的故事想出个结尾了。一切都想得很好,就是结尾老是想不出来。如果轮船靠近码头,水手们就要各自回家。跟爸爸走?爸爸肯带他吗?要是带他,妻子就要问:“这是哪一个?从哪里来的?他来干什么?”不行,还是不能跟爸爸走……白轮船越走越远,渐渐变成一个隐隐约约的小白点儿。该回家了。(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伊塞克湖“在大地最遥远的一隅”,结尾又说“白轮船越走越远”,变成“小白点”,暗示了孩子的梦想很难实现。B.小说塑造了脾气暴躁、自私善变的奶奶,衬托了勤劳善良、疼爱孩子的爷爷,两个人物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善恶的对立。C.“孩子赶紧用衣襟擦净了玻璃,又一次调好了焦距”,动作描写表现了孩子发现白轮船时的惊喜激动,也体现了不确定和怀疑。D.这篇小说别具匠心,不以情节的一波三折取胜,也不刻意追求人物音容笑貌的明晰,而是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8.文中划线句子表现了孩子怎样的心理?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9.小说在叙事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7.B8.①对能在新水池随意游泳的满足。②对远离孤独,寻回亲情的渴望。③对摆脱现实,追求自由的迫切。9.①主线分明。以“白轮船”为线索,贯穿孩子盼白轮船、看白轮船、想象中登上白轮船等全文情节。②叙述角度多样。“孩子”“他”和“我”“我们”不断转换,富于变化。③现实与幻想交织。望远镜里看到的现实场景与变成游鱼追寻白轮船并向父亲倾诉心事的幻想情节交织一体,叙事变化多样且丰富。④层层巧设悬念,文中多处写孩子不断地看白轮船、想要变成鱼等情节,为后文作铺垫和渲染。 【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自私”“对比”“善恶的对立”理解有误。结合文中信息“现在这个奶奶像我们这里的天气,叫人摸不透。有时很和气,有时很凶,有时一点不像个奶奶”““哼,等着瞧吧……你总要回来的。看我收拾你!我说过多少次,要把这个浑蛋望远镜扔掉。又跑到山上去了。快叫那条鬼轮船翻掉吧!快叫火烧掉,快沉掉吧!”分析,这位奶奶表现很真实,属于每一位家长对待调皮贪玩爱幻想的孩子的正常反应,算不上自私,也没有与爷爷的描写内容构成鲜明的善恶对比。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分析人物形象特征的能力。结合“不变成鱼,决不罢休。无论如何,他一定要变成鱼”等句子分析,可见孩子渴望变成游鱼以及对能在新水池随意游泳的满足。结合“想变成鱼,想游得远远的”以及下文“怎样变成鱼,顺着河游去找白轮船”,去找爸爸等信息分析,孩子渴望父母的亲情,表现了对远离孤独,寻回亲情的美好向往和迫切期待。结合“在爷爷修的水池里,哪怕一天只游一次,他也愿意”以及文中多次的反复强调这一念头分析,孩子对摆脱远离父母的现实人生,追求自由自在快乐幸福生活的急切盼望的心理诉求,以至于产生各种奇怪的念头和种种以真似幻的心理错觉。【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①主线分明。题目为“白轮船”,行文过程中处处可见这条白轮船,构成了串联情节并推动其发展的线索,比如开篇第一段就写孩子和自己书包的对话“孩子朝这一方望了很久。‘白轮船还没有来呢,’”可见孩子对白轮船的盼望和期待,并拿着望远镜长久地看向远处,希望白轮船快点出现;“孩子又将望远镜对准湖面,但湖面上还是老样子。白轮船还没有出现”“还要怪你,望远镜。你总是引着我来看白轮船。你也有错儿”“他用望远镜尽量朝最远处望去,屏住了气:是它!前方,在伊塞克湖湛蓝湛蓝的边缘上,出现了白轮船。来了!就是它!孩子赶紧用衣襟擦净了玻璃,又一次调好了焦距。白轮船在湖上行驶,很长时间都能看得到;孩子也要想很长时间,他想的是他怎样变成鱼,顺着河游去找白轮船……”;并在想象中登上白轮船,“轮船那长长的白色身躯在蓝色的湖面上悠悠地行进着,烟囱里吐着青烟,并不知道有个孩子变成孩儿鱼正朝它游去”,文章写孩子变成了一条鱼,“他在伊塞克湖的波浪里游着,过了一浪又 是一浪,过了一浪又是一浪,终于来到白轮船跟前。爸爸撒下渔网,从水里将他捞上去,放到甲板上。他一下子就恢复了原形。然后……然后……然后白轮船继续往前开。他就把自己知道的一切,把自己的全部生活都讲给爸爸听”。②叙述角度多样。开篇是第三人称“在大地最遥远的一隅,就是伊塞克湖。孩子朝这一方望了很久”“他用望远镜全神贯注地望着那所小小的学校”,后来出现“咱们”“你”“我”,“‘现在咱们怎样回家去呢?’他小声对书包说,‘这都怪我,怪浑蛋小牛。还要怪你,望远镜。你总是引着我来看白轮船。你也有错儿。’”“我还很小的时候,亲奶奶就死了”“我是,你是,大家都是……”,可见行文自由灵活,不断转换,富于变化,增强了可读性。③现实与幻想交织。比如开头“在大地最遥远的一隅,就是伊塞克湖。孩子朝这一方望了很久”和结尾“白轮船渐渐远了”“白轮船越走越远,渐渐变成一个隐隐约约的小白点儿。该回家了”,以及描写奶奶“奶奶撵跑了牛犊,便一面骂着,一面朝家里走”介绍爷爷“晚上,事情做完后,爷爷就给我讲故事”等文字,属于真实生活,在不断张望中产生了幻觉,属于虚写场景,“晚上,事情做完后,爷爷就给我讲故事。我最喜欢的是长角鹿妈妈的故事。爸爸,你也许知道这个故事吧?爷爷说,我们都是长角鹿妈妈的孩子”,望远镜里看到的现实场景与变成游鱼追寻白轮船并向父亲倾诉心事的幻想情节交织一体,叙事变化多样且丰富。④层层巧设悬念,文中多处写孩子不断地看白轮船“孩子又将望远镜对准湖面,但湖面上还是老样子。白轮船还没有出现”“孩子拿开望远镜,伤心地垂下了头”、想要变成鱼“孩子有这样一个奇怪的幻想:想变成鱼,想游得远远的。在爷爷修的水池里,哪怕一天只游一次,他也愿意。不变成鱼,决不罢休。无论如何,他一定要变成鱼……”等情节,为后文作铺垫和渲染。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后为殷仲堪参军,亦深被眷接。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风大败。恺之与仲堪笺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恺之每重嵇康四言诗,因为之图,恒云:“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乃从之。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 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又为吟咏,自请得先贤风制: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年六十二,卒于宫。(节选自《晋书·顾恺之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B.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C.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D.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参军是古代的官职名称,汉末至唐朝时设立,是王、相或将军的军事幕僚。B.笺的本意是狭条形的小竹片,既可以指古书的注释,也可以用来代称书信。C.四言诗是中国古代以四字句为主的诗体。《诗经》就是这种诗体的一个代表D.义熙与永和、贞观、壬戌、永乐一样,都是中国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年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恺之诙谐戏谑。坐船还乡遭遇大风袭击,顾恺之却以地名打趣。他吃甘蔗时总是从梢至根,有的人认为非常奇怪,他认为这样能渐入佳境。B.顾恺之画艺高超。谢安非常重视他的画,认为是自生民以来未有之作,当顾恺之为殷仲堪画像时,虽然仲堪以眼疾推辞,但最后还是被说服。C.顾恺之吟咏不倦。他任散骑常侍,与谢瞻所在官署毗连,两个人夜晚在月下吟诗,谢安让随从代替自己相陪,顾恺之没有察觉,自吟到天明。D.顾恺之迷信法术。桓玄曾经拿了一片柳叶欺骗他,告诉他这是蝉隐蔽的叶子,取得它可自隐其身,顾恺之非常高兴,把这片柳叶看得很珍贵。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2)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答案】10.B11.D12.C13.(1)桓玄竟然打开柜子后面,悄悄地拿取了藏画,再像原来一样封好了归还顾恺之,骗他说没有打开过柜子。 (2)恺之的身上痴愚和聪慧各占一半,合起来说正好得到平衡。【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于妙处”作状语,和前面内容不需要断开,排除A、D。“无”是不的意思,指不缺少妙处,如果“无”后面断开,那就是缺少妙处了,表意错误,“无”后面不需要断开,排除C。句意:四肢的美与丑,本来就不缺少妙处,传神写照,正在眼睛之中。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壬戌”不是年号。壬戌年就是干支历的六十甲子中的一年。皇帝年号没有用干支的。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两个人夜晚在月下吟诗,谢安让随从代替自己相陪”错,结合“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分析,“夜于月下长咏”的只是顾恺之,其次,是谢瞻让随从代替自己相陪,不是谢安。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厨”,通“橱”,书橱,柜子;“窃”,悄悄地,偷偷地;“绐”,欺骗。(2)“黠”,聪慧;“正”,正好;“平”,平衡。参考译文: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顾恺之喜欢开玩笑,很多人都喜欢和亲近他。后来担任殷仲堪参军,也很受宠信。殷仲堪在荆州时,顾恺之曾因度假还乡,殷仲堪特地把帆船借给他,达到破冢时,遭受大风袭击毁坏了很多东西。他在给仲堪的信中说:“这地方名叫破冢,结果真的是破冢而出。但行人平安,布帆未损。”顾恺之每当吃甘蔗时,总是从梢部先吃直到根部。有人感到奇怪,他说:“这样可渐入佳境。顾恺之特别善于绘画,运笔特别微妙,谢安非常重视他的画,认为是自古以来还没有人像他这样。他的人物画画成以后,往往历经数年不点眼睛。有人问是为什么,他答道:“四肢的美与丑,本来就不缺少妙处,传神写照,正在眼睛之中”顾恺之特别看重嵇康的四言诗,因而为他的诗作画。他常说:“手挥五弦 的动作容易画,目送归鸿的神态就难画了。”他每次画出人物肖像,总是妙绝一时。曾经画裴楷像,在面颊上添了三根毛,观看的人觉得神情面貌逼真。他打算给殷仲堪画像,因仲堪有眼病,极力推辞。顾恺之说:“您不让画正因为眼睛,如果明白地点画眼珠,用飞白往上拂描,让它如轻云蔽月那样,岂不是很美吗?”仲堪便答应了。顾恺之曾将一些藏画放在柜子里,并在柜子前封好题字,放在桓玄那里,藏画都是他非常珍惜的作品。桓玄竟然打开柜后面,悄悄地拿取了藏画,再像原来一样封好了归还顾恺之,骗他说没有打开过柜子。顾恺之见封题一如寄前,只是不见了藏画,只说是画自通神灵,变化出去了,就像人修成仙而升天一样,对此毫无奇怪的神色。顾恺之夸耀自己言过其实,有些年轻人于是就极力以称誉作弄他。又会咏诗,自称得到先贤风韵写作规范。晋义熙初年,他任散骑常侍,与谢瞻所在官署毗连,夜晚在月下久坐吟诗,谢瞻往往远望称赞他,顾恺之更加努力忘记了疲倦。谢瞻将要睡觉,令从人代替自己相陪,恺之竟不察觉,自吟到天明才停止。他还特别迷信一些小法术,认为诚心求之便可得到。桓玄曾拿一柳叶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遮蔽自身的叶子,拿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顾恺之很高兴,用柳叶遮住自己,桓玄就走近他对他小便,他便相信桓玄没有看见他,把这柳叶看得珍贵。当初,顾恺之在桓温的幕府中,常说:“恺之的身上痴愚和聪慧各占一半,合起来说,正好得到平衡。”所以世间传说他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年六十二岁、死于官任上。(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①,青眼聊因美酒横②。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①《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②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1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痴儿”自称,颇具谐趣,“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倚晚晴”三字写出诗人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下的愉悦。B.颔联既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其意境与杜甫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相同。C.颈联用伯牙摔琴谢知音和阮籍青白眼事两个典故,表现了诗人因知音不在,只有清樽美酒相伴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 D.尾联诗人通过“归船”“白鸥”的想象,既呼应首联,又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余味无穷。15.诗歌往往卒章显志,有人说此诗的意旨就落在尾联一“归”字上,请说说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归”?【答案】14.B15.(1)作者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2)“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3)“已”“聊”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4)“弄长笛”“与白鸥盟”表明诗人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一个“归”字。【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其意境与杜甫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相同”错。两首都是写登高所见秋景,都写到山、树、江水,但黄诗还写到夜月;写江水的着眼点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态,黄诗着眼于江水的明净;两联诗都写出了秋景的高远壮阔的特点,但杜诗多了一份沉郁悲凉,黄诗更显轻松明快。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意思是终于解脱了“案牍之劳形”,快到外面快阁上轻松一下吧!诗人开门见山就流露了此时已厌倦了为官之事。“了却”,足见期如释重负之心,终于从案牍中得以短暂休憩,有机会,有闲暇登上快阁“倚晚晴”,心情是多么愉悦;“倚晚晴”三字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倚”字足见出诗人对自然风物的欣赏;“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二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之故事书己之情。诗人意思是说,知音不在,我又与谁弄琴?只好小酌美酒,聊以解忧了。这是写诗人“倚晚晴”所感,感身边无朋友,无知己;感自己有志向,有抱负不能得以实现。另外,一个“聊”字,一个“横”字,又流露了诗人无以言表孤独、寂寞和无奈,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结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以白鸥盟”写是诗人联想与想象,也是诗人想要归宿,意思是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伴着悠扬笛声,回到那遥远故乡,和那里白鸥结盟,过上逍遥自得生活。“弄长笛”“与白鸥盟”表明诗人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 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一个“归”字。(三)情景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主张哪怕决定生死一箪食一豆羹,如果施舍者“_______”,那么路上的饥民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踢着给乞丐吃,那么“_______”。(2)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强调,天地之间万物各有其主,不是自己的不可随意取用;但自然却是无限的,因为它“_______,_______”。(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用元嘉皇帝刘义隆想学霍去病“_______”建功立业,但因草率出兵,结果却“________”的典故,劝诫南宋统治者要准备充分、不可轻敌冒进。【答案】①.呼尔而与之②.乞人不屑也③.取之无禁④.用之不竭⑤.封狼居胥⑥.赢得仓皇北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尔”“而”“无禁”“不竭”“狼居胥”“赢”“仓皇”。第II卷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自新冠肺炎疫情_________以来,通过居家隔离,保持社交距离,封锁公共场所,已成为遏制疾病的常见措施。鉴于此,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同心携手,________。东京奥运会开幕前,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吏高、更强”之后加上“更团结”,()。唯有“更团结”,才能“更快、更高、更强”。本届北京冬奥会便是对新格言的成功践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开幕式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并肩走进体育场。所过之处,一幅展现世界各国人民_________、为梦想激情拼搏的长卷徐徐展开,两侧的中国结图案渐渐幻化为“一起向未来”的中英文字样。此刻,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的兼容并蓄的理念,与奥林匹克精神_________。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爆发同舟共济荣辱与共交相辉映B.暴发共克时艰荣辱与共相映成趣C.爆发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相映成趣D.暴发共克时艰休戚与共交相辉映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奥林匹克有了新格言。不仅体育的凝聚力得到承认,而且卓越精神也得到强调B.奥林匹克有了新格言。新格言不仅承认卓越精神,更强调体育的凝聚力C.新格言不仅承认体育的凝聚力,更强调卓越精神,奥林匹克有了新格言D.不仅卓越精神得到承认,而且体育的凝聚力也得到强调,奥林匹克有了新格言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通过居家隔离,保持社交距离,封锁公共场所,已成为遏制疾病传播的常见措施。B.进行居家隔离,保持社交距离,封锁公共场所,已成为遏制疾病的常见措施。C.通过居家隔离,保持社交距离,封锁公共场所,已成为控制疾病的常见措施。D.进行居家隔离,保持社交距离,封锁公共场所,已成为遏制疾病传播的常见措施。【答案】17.D18.B19.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暴发:突然发作。爆发:火山内部的岩浆猛然喷发出来,向四周迸射。语境指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发作,应选用“暴发”。同舟共济:同坐一条船过河,后比喻在困难的环境中同心协力战胜困难。共克时艰:共同克服当前的困难。语境已经有了“同心携手”,和“同舟共济”语意有重复,选用“共克时艰”更好。荣辱与共:光荣与耻辱共同分享与承担。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语境指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应选用“休戚与共”。相映成趣:相互衬托、映照而显得很有趣。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相互映照。语境指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理念与奥林匹克精神相互映照,更显生机,应选用“交相辉映”。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更快、吏高、更强”代表卓越精神,“更团结”强调体育的凝聚力,语序应为先承认卓越精神,后强调凝聚力,依此逻辑,排除AC;依据前后语境,新格言应放在句首,承接前面的具体内容;强调体育的凝聚力放在结尾,以承接“唯有‘更团结’”,排除D。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滥用介词“通过”导致主语残缺,去掉“通过”;二是“遏制疾病”搭配不当,改为“遏制疾病传播”。只有D项修改正确。故选D。(二)(11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举凡高明的创作,无论音乐、绘画,还是戏剧,无不有出处,无不来自对经典的观照。我们的戏曲艺术教育一定要重视对传统的学习与继承。__________,才能真正领悟到前辈表演艺术家的精髓:通过复排《长歌行》,我们体味到了刁光覃性格把握的精到;①在复排《雷雨》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情感表现细腻的苏民;②郑榕舞台表演沉稳,是我们在复排《茶馆》时了解的。20.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衔接紧密。21.修改画线处标序号的两个句子,使画线部分句式一致,语脉贯通。【答案】20.只有通过对经典剧目的复排21.(1)通过复排《雷雨》,我们看到了苏民情感表现的细腻(2)通过复排《茶馆》,我们了解了郑榕舞台表演的沉稳【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前面说“我们的戏曲艺术教育一定要重视对传统的学习与继承”,后面说“才能真正领悟到前辈表演艺术家的精髓”“通过复排”,可见中间应是说通过对经典剧目的复排。应填:只有通过对经典剧目的复排。【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这两个句子所列举的内容相似,只要抓住句子的形式进行对照排列即可。分析原句“通过复排《长歌行》,我们体味到了刁光覃性格把握的精到”,句式是“通过复排《……》,我们体味(动词)了……”,可以将划线部分的语句换成“通过复排《雷雨》,我们看到了苏民情感表现的细腻”“通过复排《茶馆》,我们了解了郑榕舞台表演的沉稳”。注意句子之间的完整性、流畅性。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言中谈改革之路时说:“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 行,才弥足珍贵。”材料二:京张线上的一草一木可以作证,京张之变、铁路之强,如詹天佑所愿。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百年京张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变革与传承,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见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见证着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日报》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内涵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林鸣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军事测绘员张民历时38载,踏遍千山万水,亲手绘制出上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军事地图。他们历尽艰辛,时时磨砺自己,终于铸就辉煌。真可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泰戈尔说:“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人生之航不可能一帆风顺,惊涛骇浪和激流暗礁总会光顾。“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硬汉子”桑地亚哥的这句话启发我们直面艰难困苦,勇往直前。艰难困苦,是坚定意志的催化剂。“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这是2018年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钟扬的颁奖词。援藏16年,钟扬的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即使条件艰苦,即使积劳成疾,他从未动摇意志。国家种质库中的数千万棵植物种子是他心血的结晶,“时代楷模”的称号是对他的褒扬。高山砾石磨砺了他坚强意志,使他的人生熠熠生辉。艰难困苦,是拼搏向上的不竭动力。对普通人来说,想要登顶珠穆朗玛峰已是一件极其困难之事,对于靠假肢才能行走的夏伯渝来说,登顶世界最高峰,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他做到了,他创造了奇迹!盘点夏伯渝的登山史,可谓十分艰难,他先是失去了双腿,接着患上癌症,甚至赶上了雪崩山难。但这些苦难,没有打倒他,反而成为激发他登顶世界之巅的动力。他努力拼搏,成功实现了自己43年来的梦想,让世界为之鼓掌喝彩!艰难困苦,是走上成功的必由之路。争议、质疑、嘲笑,当外界的种种声音绕在中国女排周围时,她们擦干眼泪,挥洒汗水,用拼搏和奋斗让中国女排重回世界之巅;黄沙、干旱、贫瘠,当重重困难横在塞罕坝人面前时,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毅力和信念让黄沙漫天的无人之境蜕变成绿浪层层的福泽之地;辐射、高温、朔风,当技术难题让程开甲团队陷入困境时,他们无所畏惧,用心血和才智让“两弹一星”技术遥遥领先。《孟子》说:“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任何成功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艰难困苦的磨炼,能助人成就大器。高尔基说:“苦难是一所大学。”但“丧文化”却在部分青年群体中流行,很多青年人在困难面前畏葸不前,极度颓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黎明前的黑暗,怎会有旭日东升?艰难困苦并不是失败的征兆,而是引向胜利的火把。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直面艰难困苦,绽放人生精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材料一是习近平同志谈改革之路时的发言,意思是说,改革进步会遇到阻力,需要坚强勇毅和笃行不懈。材料二以京张铁路为例,谈中国铁路的变革与传承,中国铁路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阻力,正是靠着坚强勇毅和笃行不懈的精神,才有了这么大的成就。综合两则材料可知,任何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获得的,因为大凡有成就的人,最初都经历过困苦和磨难,但他们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而是勇于直面困难,愈挫愈勇,挺过了最黑暗的时刻,最终迎来了光明。我国的改革发展也是这样的,任何的改革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中国人坚持不懈,勇于开创和拼搏,我们的改革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从材料来看,这个作文题的难度不大,只要紧紧抓住不畏艰难,勇于进取即可,在写作时可以写个人的发展,也可以从个人到国家的发展等。写作时,文章可以安排成分论点并列的结构形式。首段可以简要引出观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主体部分安排成三个分论点:分论点一艰难困苦,是坚定意志的催化剂;分论点二艰难困苦,是拼搏向上的不竭动力;分论点三艰难困苦,是走上成功的必由之路。最后以“直面艰难困苦,定能绽放人生精彩”收束全文。文章要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充实说理。如可列举陆鸿、杨宁等人的事例,论证人可贵的是能从困境中走向光明。立意:1.不畏艰难,成就辽阔。2.于困境中奋斗,于艰难中有为。3.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英语上学期开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8 04:00:03
页数:19
价格:¥3
大小:51.7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