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兴文二中高2022级高二上期第一学月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1C-12O-16S-32Cu-64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1.化学与生活、科技、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是A.德尔塔(Delta),是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传播性更强,其成分含有蛋白质B.市面上的防晒衣通常用聚酯纤维材料制作,忌长期用肥皂或碱性较强的液体洗涤C.“天和”核心舱电推进系统中的霍尔推力器腔体,使用的氮化硼陶瓷基复合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中芯国际是我国生产芯片的龙头企业,所生产芯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答案】D【解析】【详解】A.新冠病毒其成份为蛋白质,故A说法正确;B.聚酯纤维在碱性条件下易水解,因此聚酯纤维材料制作的衣服,忌在肥皂或碱性较强的液体中洗涤,故B说法正确;C.氮化硼陶瓷是由B、N元素组成,具有耐高温、强度高、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说法正确;D.生产芯片的主要成分是晶体硅,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故D说法错误;答案为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B.2CO(g)=2C(s)+O2(g)已知△H>0,△S<0则一定不能自发进行C.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S为正值D.H2、I2、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答案】B【解析】【详解】A.△G=△H-T△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放热反应不一定为自发进行的反应,与焓变和熵变有关,A错误;B.△G=△H-T△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当△H>0,△S<0时,△G>0,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B正确;,C.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S为正值,不能简单分析物质的量增加,需排除固体和液体的化学计量数,C错误;D.H2、I2、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与浓度增大有关,平衡不移动,则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错误;答案选B。3.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酸溶液的温度后,未冲洗温度计就测碱溶液的温度,会使求得的中和热的数值偏大B.0.1mol/L盐酸与某强碱稀溶液中和放出的热量随反应物的用量改变而改变,但中和反应反应热不变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稀盐酸的量热计的内筒中D.玻璃搅拌器沿内筒壁顺时针移动,使酸碱溶液混合【答案】B【解析】【详解】A.测酸溶液的温度后,未冲洗温度计就直接测碱溶液的温度,碱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定的温度差减小,所以测定的中和热偏小,故A错误;B.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所以中和热不受酸碱的用量变化影响,故B正确;C.分多次将NaOH溶液倒入量热计的内筒中,会导致较多的热量损失,测得的反应热数值偏小,故C错误;D.环形搅拌棒搅拌时应该上下移动,使酸碱溶液混合,故D错误;故选:B。4.已知:温度过高时,WO2(s)转变为WO2(g):①WO2(s)+2H2(g)=W(s)+2H2O(g)△H=+66.0kJ/mol②WO2(g)+2H2(g)=W(s)+2H2O(g)△H=-137.9kJ/mol则WO2(s)=WO2(g)的△HA.△H=-285.8kJ/molB.△H=+571.6kJ/molC.△H=+203.9kJ/molD.△H=-285.8kJ/mol【答案】C【解析】【详解】WO2(s)+2H2(g)=W(s)+2H2O(g);ΔH=+66.0kJ·mol-1①WO2(g)+2H2=W(s)+2H2O(g);ΔH=-137.9kJ·mol-1②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得:WO2(s)=WO2(g)的ΔH=(+66.0+137.9)kJ·mol-1=+203.9kJ·mol-1,选C。,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c(H+)水=1×10-12mol·L-1的溶液:Al3+、Fe3+、Cl-、 B.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Mg2+、Cu2+、、C.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K+、、、D.mol·L-1的溶液:、Ca2+、C1-、【答案】D【解析】【详解】A.c(H+)水=1×10-12mol·L-1的溶液可能是酸性或者是碱性,碱性条件下氢氧根离子可以和铝离子以及铁离子生成沉淀,不能共存,A错误;B.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可能是酸性或者是碱性,碱性条件下氢氧根离子可以和镁离子以及铜离子反应,不能共存,B错误;C.高锰酸根离子为紫红色,不能存在,C错误;D.常温下,的溶液显酸性,酸性条件下,、Ca2+、C1-、不发生反应,可以共存,D正确;故选D。6.如图所示物质是蜂胶里的活性成分,关于此物质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B.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加成,能发生酯化反应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结构除了碳碳双键还有苯环D.该物质与NaOH反应和与金属Na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答案】B【解析】【详解】A.分子式为,A错误;B.苯环和碳碳双键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一个笨环消耗3个氢气,一个碳碳双键消耗1个氢气分,子,所以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加成,存在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B正确;C.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苯环不可以,C错误;D.因酯基的水解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1molNaOH反应,1mol该物质存在2mol羟基能与2molNa反应,所以该物质消耗NaOH与N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错误;故选B7.已知H-H键能为436kJ/mol,H-N键能为391kJ/mol,根据化学方程式:N2+3H2=2NH3ΔH=-92.4kJ/mol,则N≡N键的键能是A.431kJ/molB.945.6kJ/molC.649k/molD.869kJ/mol【答案】B【解析】【详解】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解得,故答案选B。8.将2molX和2molY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2Z(g)+aQ(g)。2min后达到平衡时生成0.8molZ,测得Q的浓度为0.4mol/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的值为2B.平衡时X的浓度为0.8mol·L-1C.Y的转化率为60%D.反应速率υ(Y)=0.6mol·(L·min)-1【答案】D【解析】【详解】A.平衡时生成0.8molZ,测得Q的浓度为0.4mol/L,则生成的,所以,解得,A项正确;B.平衡时生成0.8molZ,则参加反应的X的物质的量为,故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为,平衡时X的浓度为,B项正确;C.平衡时生成0.8molZ,则参加反应的Y的物质的量为,故Y的转化率为,C项正确;D.反应速率,D项错误;答案选D。,9.恒温下,反应aX(g)bY(g)+cZ(s)达到平衡状态,把容器容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从0.1mol/L增大到0.19mol/L。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a>bB.a>b+cC.a=b+cD.a<b【答案】A【解析】【详解】恒温下反应达到平衡后,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假定平衡不移动,X的浓度为0.2mol/L,而达到新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0.19mol/L,小于0.2mol/L,说明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正反应方向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由于Z物质是固体,所以气体体积大小关系为a>b,故合理选项是A。10.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电解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碱工业中,X电极上反应式是B.电解精炼铜时,Z溶液中的Cu2+浓度不变C.在铁片上镀铜时,X是纯铜D.制取金属镁时,Z是氯化镁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X电极为阳极,在阳极上Cl-失去电子变为Cl2,故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A错误;B.电解精炼铜时,阳极上Cu及活动性比Cu强的金属变为金属阳离子进入溶液,阴极上只有Cu2+得到电子变为单质Cu,根据同一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知Z溶液中的Cu2+浓度会减小,B错误;C.在铁片上镀铜时,阳极X是纯铜,阴极Y是铁片,C正确;D.制取金属镁时,应该使用电解熔融的MgCl2的方法,不能电解MgCl2溶液,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11.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时刻,反应逆向进行B.时刻,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C.时刻,反应物在该条件下转化率最大D.时刻,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答案】D【解析】【详解】A.时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正向进行,A项错误;B.时刻,逆反应速率小于正反应速率,B项错误;C.时刻,反应物在该条件下转化率最大,C项错误;D.是平衡状态,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D项正确;答案选D。12.取一支分液漏斗,向其中加入5,再加入约15溴水,塞上分液漏斗顶部的塞子,倒转过来充分振荡,然后置于铁架台上静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密度:B.溴在液体中的溶解度:C.静置一段时间后,打开顶部塞子,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用另一个烧杯,紧接着上层液体也从下口放出,D.该实验表明,溴水中的溴大部分由水层转移到层中,使溴得以富集【答案】C【解析】【详解】A.下层,水在上层,则密度:,A项正确;B.发生萃取后溴水中的进入溶液,溴在液体中的溶解度:,B项正确;C.静置一段时间后,打开顶部塞子,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用另一个烧杯,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项错误;D.萃取后可以看到下层液体变成橙红色,该实验表明,溴水中的溴大部分由水层转移到层中,使溴得以富集,D项正确;答案选C。13.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2(g)+Y2(g)2XY(g)ΔH<0,达到甲平衡,在仅改变某一条件后达到乙平衡,对改变的条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I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B.图Ⅱ一定是加入催化剂的变化情况C.图Ⅲ是增大压强D.图Ⅲ是升高温度【答案】D【解析】【详解】A.图I在某一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若只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只有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A错误;B.图Ⅱ正逆速率都增大,但增大程度相同,可能是增大压强或加入催化剂的变化情况,因为该反应是前后气体分子数相同的反应,增大压强,正逆速率都增大,但仍相等,平衡不移动,B错误;C.图Ⅲ改变条件速率增大,但平衡逆向移动,可能是升温,该反应是气体前后分子数相同的反应,故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平衡不移动,C错误;D.图Ⅲ改变条件速率增大,但平衡逆向移动,可能是升温,D正确;故选D。14.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由CO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合成甲醇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平衡常数K=C.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D.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根据先达到平衡时间长短判断反应温度的高低,然后分析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结合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比较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的大小。【详解】A.由图可知:在T2温度下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比T1下较短,反应速率较快,说明温度:T2>T1。温度升高,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合成甲醇的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B.化学平衡常数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则可逆反应CO(g)+2H2(g)CH3OH(g)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B错误;C.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温度:T2>T1,所以化学平衡常数:K1>K2,即化学平衡常数在T1时比T2时的大,C错误;D.由图可知,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氢气的物质的量增大,甲醇的物质的量减小,故增大,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5~19题,共5题),15.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900℃时发生反应:CH4(g)+H2O(g)CH3OH(g)+H2(g)△H=-QKJ/mol(Q>0)。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mol/L)变化如下:(在900℃其化学平衡常数K=1.0)时间/minCH4H2OCH3OHH2002000.3000020.1380.2380.0620.0623c1c2c3c34c1c2c3c3(1)下列可以作为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依据的是_______;若在绝热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可以作为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依据的是_______。A.容器内压强不变B.v正(H2)=v逆(CH4)C.混合气体中CH3OH的浓度不变D.c(CH3OH)=c(CH4)(2)若在900℃时向反应容器中充入H2O,K值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CH4的转化率为_______,H2O的转化率为_______;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K值_______。(3)上表中:c1=_______mol/L,H2O的c2=_______mol/L,H2O的转化率为_______。【答案】(1)①.BC②.ABC(2)①.不变②.增大③.减小④.减小(3)①.0.08②.0.18③.40%【解析】【小问1详解】A.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恒温、恒容条件下,压强是恒量,容器内压强不变,反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A;B.v正(H2)=v逆(CH4),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B;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个物质浓度保持不变,混合气体中CH3OH的浓度不变,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C;D.c(CH3OH)=c(CH4),不能判断浓度是否改变,反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D;恒温、恒容条件下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依据的是BC;A.绝热、恒容,正反应放热,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是变量,容器内压强不变,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A;B.v正(H2)=v逆(CH4),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B;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个物质浓度保持不变,混合气体中CH3OH的浓度不变,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C;D.c(CH3OH)=c(CH4),不能判断浓度是否改变,反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D;若在绝热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CH4(g)+H2O(g)CH3OH(g)+H2(g)反应,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依据的是ABC;【小问2详解】若在900℃时向反应容器中再充入H2O,平衡正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K值不变,CH4的转化率为增大,H2O的转化率为减小;正反应放热,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值减小;【小问3详解】,x=0.12;c1=0.08mol/L,H2O的c2=0.18mol/L,H2O的转化率为。16.次氯酸溶液是常用的消毒剂和漂白剂。某学习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可用以下两种方法制备次氯酸溶液。实验一:与水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B中冷却装置未画出),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以体积比约为1:3混合通入含水8%的碳酸钠中制备,并用水吸收制备次氯酸溶液。已知:极易溶于水,的沸点为3.8℃,42℃以上分解为和。,(1)该实验用浓盐酸和漂白粉制备氯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装置A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2)反应过程中,装置B须放在冷水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3)若装置B中反应生成8.7g,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4)装置C中应使用棕色圆底烧瓶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二:饱和氯水与石灰石反应实验操作: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mL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浅黄绿色褪去。②过滤,滤液即为较浓的HClO溶液。(5)反应能得到较浓的HClO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6)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实验所得滤液中HClO浓度比饱和氯水中HClO浓度大:___________。【答案】(1)①.②.除去中的HCl,控制和空气的流速(或其他合理答案)(2)防止温度过高导致分解(或其他合理答案)(3)0.2mol(4)(5)饱和氯水中,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向饱和氯水中加入,与发生反应生成,使平衡正向移动,HClO浓度增大(或其他合理答案)(6)同时将滤液和饱和氯水滴在有色布条上,滴加滤液的有色布条褪色更快(或其他合理答案)【解析】【分析】实验一为利用氯气和含水8%的碳酸钠反应制备,再将溶于水生成HClO,实验一的,实验装置分为A、B、C、D四个部分,A用于除氯气中的氯化氢并混合氯气与空气,B为氯气与含水8%的碳酸钠反应的发生装置,该装置中进行的反应为,C中发生反应,D为尾气处理装置,用于吸收尾气;实验二为饱和氯水与石灰水反应制备浓HClO溶液的反应,发生的反应为。【小问1详解】用浓盐酸和漂白粉制备氯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盐酸易挥发,氯气中会混有氯化氢,则需要用饱和食盐水除去中的HCl,控制和空气的流速;【小问2详解】的沸点为3.8℃,42℃以上分解为和,反应过程中,装置B须放在冷水中,防止温度过高导致分解;【小问3详解】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以体积比约为1:3混合通入含水8%的碳酸钠中制备,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若装置B中反应生成8.7g即0.1mol,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小问4详解】次氯酸见光易分解,装置C中应使用棕色圆底烧瓶,次氯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5详解】饱和氯水中,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向饱和氯水中加入,与发生反应生成,使平衡正向移动,生成更多的HClO,则反应能得到较浓的HClO溶液;【小问6详解】HclO具有漂白性,浓度越大,其漂白作用越强,可利用实验同时将滤液和饱和氯水滴在有色布条上,滴加滤液的有色布条褪色更快,来证明实验所得滤液中HClO浓度比饱和氯水中HClO浓度大。17.按要求填空(1)取0.55mol•L-1的NaOH溶液50mL与0.25mol•L-1的硫酸50mL置于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①从如图实验装置可知,缺少的一种仪器名称是_______。②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_______。③若改用60mL0.25mol•L-1H2SO4和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则比上述实验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填“多”或“少”),若实验操作均正确,最少需要测定_______次温度。(2)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则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3)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SiO2与过量焦炭在1300~1700oC的氮气流中反应制得:3SiO2(s)+6C(s)+2N2(g)⇌Si3N4(s)+6CO(g)ΔH=-1591.2kJ/mol,则该反应每转移1mole-,可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kJ。(4)已知甲醇的燃烧热为-1366.8kJ/mol,写出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5)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s)+3B(g)⇌2C(g)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A.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B.相同时间内消耗2nmol的A的同时生成4nmol的CC.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容器内密度不再发生变化【答案】(1)①.环形玻璃搅拌器②.减少热量损失③.多④.3(2)PCl5(g)=PCl3(g)+Cl2(g)∆H=+93kJ·mol-1(3)132.6(4)CH3OH(l)+O2(g)=CO2(g)+2H2O(l)ΔH=-1366.8kJ·mol-1(5)ACD【解析】【小问1详解】①结合图象可知,该实验装置中缺少了环形玻璃搅拌器。②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减少热量的损失。③反应放出的热量与所用的酸和碱的量有关,若改用60mL0.25mol•L-1H2SO4和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生成的水增多,反应放出的热量也会增多;若实验操作均正确,最少需要测定反应前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以及二者恰好反应时的最高温度,因此最少需要测定3次温度。【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则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根据可知,每转移12mol电子,放出热量1591.2kJ,则该反应每转移1mole-,可放出的热量为132.6kJ。【小问4详解】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指定生成物放出的热量,已知甲醇的燃烧热为-1366.8kJ/mol,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小问5详解】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有固体参与且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建立平衡的过程中,气体的总质量和总物质的量均变化,平均摩尔质量变化,因此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选A;B.消耗2nmol的A的同时生成4nmol的C均表示正反应,因此无法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不,选B;C.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有固体参与且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建立平衡的过程中,容器内的压强变化,当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选C;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有固体参与且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建立平衡的过程中,气体的总质量变化,容器内的密度变化,则容器内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选D;答案选ACD。18.A、B、C、D、E、F、G均为常见的有机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已知:①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催熟作用;②醛基在氧气中易被氧化成羧基。回答下列问题:(1)A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2)在F的众多同系物中:最简单的同系物其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含5个碳原子的同系物其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种,其中一氯代物种类最少的同系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3)反应⑥和⑦均可得到G,要制备得到较纯净的G,应该选用反应___________。(4)反应①~⑦属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5)以B物质和空气、KOH溶液可以构成燃料电池,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6)某同学欲用下图装置制备物质E,将试管B中的物质E分离出来,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答案】(1)碳碳双键(2)①.正四面体②.3③.,(3)⑦(4)①④⑥②.2CH3CH2OH+O22CH3CHO+2H2O(5)①.②.CH3CH2OH+3O2+4KOH=2K2CO3+5H2O(6)分液漏斗【解析】【分析】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催熟作用,则A为乙烯,A和水反应生成乙醇,乙醇催化氧化变为乙醛,乙醛被氧化为乙酸,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烯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烷,乙烯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乙烷和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乙烷。【小问1详解】A为乙烯,则A的官能团名称是碳碳双键;故答案为:碳碳双键。【小问2详解】F为乙烷,在F的众多同系物中:最简单的同系物为甲烷,甲烷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含5个碳原子的同系物其同分异构体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共3种正戊烷一氯代物有三种,异戊烷一氯代物有四种,新戊烷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其中一氯代物种类最少的同系物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正四面体;3;。【小问3详解】反应⑥和⑦均可得到G,烷烃的取代一般得到多种氯代产物,而加成反应一般得到较纯净的物质,因此要制备得到较纯净的G,应该选用反应⑦;故答案为:⑦。【小问4详解】反应①~⑦分别属于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取代反应(酯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因此属取代反应的有④⑥;反应②是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故答案为:④⑥;2CH3CH2OH+O22CH3CHO+2H2O。【小问5详解】以B(乙醇)物质和空气、KOH溶液可以构成燃料电池,燃烧作负极,氧化剂作正极,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在KOH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3O2+4KOH=2K2CO3+5H2O;故答案为:;,CH3CH2OH+3O2+4KOH=2K2CO3+5H2O。【小问6详解】将试管B中的物质E(乙酸乙酯)分离出来,主要是采用分液分离,因此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19.以萤石(主要成分为CaF2),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MgO、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冰晶石(Na3AlF6)、铝,易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萤石与浓硫酸共热制备的氢氟酸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_(填字母)。A.玻璃容器B.陶瓷容器C.石英容器D.塑料容器该反应中浓硫酸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_(填“强氧化性”或“难挥发性和酸性”)。(2)提取包括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过滤、沉铝、过滤与洗涤等。“沉铝”时需通入过量的气体X,气体X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3)制备冰晶石的反应中,副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4)在电解氧化铝制备铝中,冰晶石的作用是___________。氯化铝的熔点远低于氧化铝,但是工业上不选择氯化铝制备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5)13.5g铝粉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419kJ。写出表示铝粉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答案】(1)①.D②.难挥发性和酸性(2)①.②.(3)(4)①.作助熔剂,降低混合物的熔点②.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5) 【解析】【分析】萤石即CaF2和浓硫酸加热制得HF,HF与Al(OH)3、Na2CO3共热可制得Na3AlF6,铝土矿分离提出出Al(OH)3,Al(OH)3受热分解生成Al2O3,电解Al2O3和Na3AlF6熔融物即可制得Al,据此分析解题。,【小问1详解】陶瓷、玻璃、石英中含有SiO2可与HF反应,应将氢氟酸保存于塑料容器中,浓硫酸与CaF2生成CaSO4和HF,利用高沸点酸制备低沸点酸,故答案为:D;难挥发性和酸性;【小问2详解】向溶液中通入,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依题意,反应物为溶液、、HF,生成物为、、。根据原子守恒配平可得该反应的方程式为:;【小问4详解】的熔点高,需要冰品石作助熔剂,降低混合物的熔点,节省能源。“电解”前提条件是物质必须导电,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故答案为:作助熔剂,降低混合物的熔点;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小问5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3-12-18 07:50:02 页数:18
价格:¥2 大小:921.2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