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对美的认识有相对与绝对之分,把这两者推向极端,就成为美学中的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在中国美学史上,儒学对美的主张,基本上属于绝对论的,如孔子对“韶乐”的评价,就认为是尽善尽美的。而道家则是相对论者,如老子认为美与丑是相对而言的,而且是可以转换的,没有丑,即无所谓美,所以只知美之谓美,也就无所谓美了;如果一味地追求美,超过了美的界限,美就可能转化为丑。因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合乎辩证法的。这些思想对于建立朴素的、辩证的美学观很有意义,根据这些思想,进一步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等思想。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自然”“无为”的思想,大力攻击文章礼乐有失性命之情,并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发展为相对主义。如在《知北游》中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乎天地之谓也”。他把美与无为密切结合起来,以此得出天地之美与万物之理,发展了道家归真返璞的思想。在庄子看来,人只有达到听其自然,超乎一切利害得失,才能排除一切痛苦,实现超脱,以达到无我之境,才能“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这些思想,对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但他从另一方面,也把老子的相对论发展为相对主义,如在《齐物论》中提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在《至乐》篇中也讲到同样的事实,指出:“《成池》《九韶》之美,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人,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在这里阐发了他的美的相对性的观点,而且把相对性引向相对主义。美具有相对性是对的,但引向极端而成为相对主义则是错误的。毛嫱、丽姬之美,是客观存在,在《成池》《九韶》之美,也是客观的事实,是人们之共识。庄子以相对主义否认美的绝对性,把一个正确的原则引向错误的道路;而且把人和动物相提并论,从根本上否认了审美是人所独有,这是我们所不能同意的。当然同属一个景物,反映在不同境遇不同心态人的身上,可能有不同的体验。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记述“淫雨霏霏”与“春和景明”引起人们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而这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又都与个人的主观遭遇有关。假如不是“迁客骚人”的话,即是遇上前一种景象,也不一定会产生“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情感;相反的,如果自身是“迁客骚人”,即使遇到后一种景象,也很难产生“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的情感。由此可见,景物是客观的存在,而感受则是主观的体验,美感是具有相对性的。范仲淹最后的结论是“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对美的认识有相对与绝对之分,把这两者推向极端,就成为美学中的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在中国美学史上,儒学对美的主张,基本上属于绝对论的,如孔子对“韶乐”的评价,就认为是尽善尽美的。而道家则是相对论者,如老子认为美与丑是相对而言的,而且是可以转换的,没有丑,即无所谓美,所以只知美之谓美,也就无所谓美了;如果一味地追求美,超过了美的界限,美就可能转化为丑。因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合乎辩证法的。这些思想对于建立朴素的、辩证的美学观很有意义,根据这些思想,进一步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等思想。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自然”“无为”的思想,大力攻击文章礼乐有失性命之情,并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发展为相对主义。如在《知北游》中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乎天地之谓也”。他把美与无为密切结合起来,以此得出天地之美与万物之理,发展了道家归真返璞的思想。在庄子看来,人只有达到听其自然,超乎一切利害得失,才能排除一切痛苦,实现超脱,以达到无我之境,才能“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这些思想,对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但他从另一方面,也把老子的相对论发展为相对主义,如在《齐物论》中提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在《至乐》篇中也讲到同样的事实,指出:“《成池》《九韶》之美,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人,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在这里阐发了他的美的相对性的观点,而且把相对性引向相对主义。美具有相对性是对的,但引向极端而成为相对主义则是错误的。毛嫱、丽姬之美,是客观存在,在《成池》《九韶》之美,也是客观的事实,是人们之共识。庄子以相对主义否认美的绝对性,把一个正确的原则引向错误的道路;而且把人和动物相提并论,从根本上否认了审美是人所独有,这是我们所不能同意的。当然同属一个景物,反映在不同境遇不同心态人的身上,可能有不同的体验。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记述“淫雨霏霏”与“春和景明”引起人们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而这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又都与个人的主观遭遇有关。假如不是“迁客骚人”的话,即是遇上前一种景象,也不一定会产生“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情感;相反的,如果自身是“迁客骚人”,即使遇到后一种景象,也很难产生“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的情感。由此可见,景物是客观的存在,而感受则是主观的体验,美感是具有相对性的。范仲淹最后的结论是“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 受主客观的影响,能够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确处理景物与情感的关系,提高主观认识,辩证地处理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所以客观事物的美与丑,反映在情感上的苦与乐,都存在有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复杂关系。作为一个作家和艺术家,应当站在社会进步的立场上,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给以艺术加工,使其典型化,理想化,用以教育群众,鼓舞人们前进,推动社会发展。(摘选自黄济《教育哲学通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对美的认识有相对与绝对之分,在中国美学史上,儒家属于绝对论,道家则是相对论。B.因为庄子发展了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所以对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C.庄子相对主义错在:否认美的相对性,而且把人和动物相提并论,否认审美是人所独有的。D.迁客骚人面对“淫雨霏霏”“春和景明”两种景象都可能产生“满目萧然,感极而恶”的情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黄济认为美具有相对性,但不可因此否认美的绝对性,从而走入相对主义的迷途。B.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第2、3段分别围绕美学中的“相对主义”“绝对主义”展开论证。C.作者用《知北游》的例子,意在说明庄子将美与无为密切结合,发展了返璞归真的思想。D.文章多处引用古诗文,有力证明观点的同时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典雅厚重的韵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清瘦为美的人不会觉得体态丰盈的唐朝绝美杨玉环是美女,这侧重表现美的相对性。B.“各美其美”谈到每个人或者每个民族客观上必定有美丽的点,这侧重表现美的绝对性。C.作者认为音乐《成池》《九韶》之美,是客观的事实,是人们之共识,这侧重表现美的相对性。D.在大家眼中,爱斯梅拉达有美丽绝伦的外表又有高尚纯洁的心灵,这侧重表现美的绝对性。【答案】1.D2.B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儒家属于绝对论”表述绝对化。由原文可知“儒学对美的主张,基本上属于绝对论的”。B.“因为……,所以……”强加因果。原文“并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发展为相对主义”“他把美与无为密切结合起来,以此得出天地之美与万物之理,发展了道家归真返璞的思想。在庄子看来,人只有达到听其自然,超乎一切利害得失,才能排除一切痛苦,实现超脱,以达到无我之境,才能‘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这些思想,对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可知原文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C.“否认美的相对性”错误。原文“庄子以相对主义否认美的绝对性”可知否定的是美的绝对性。而且 “把人和动物相提并论,否认审美是人所独有的”不属于相对主义的错误。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第2、3段分别围绕美学中的‘相对主义’、‘绝对主义’展开论证”错误。第三段在谈“相对性”,辩证地处理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C.“这侧重表现美的相对性”错误。从“在《成池》《九韶》之美,也是客观的事实,是人们之共识。庄子以相对主义否认美的绝对性”可知,体现的是美的绝对性。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2月21日,长三角地区首个新能源大型风光基地项目——三峡能源安徽阜阳南部120万千瓦风光储基地项目(以下简称“阜阳基地项目”)实现首批并网。阜阳基地项目由三峡能源投资建设,采用风电、光伏、储能、塌陷区治理有机结合的新能源基地化开发模式,将风光资源的高效利用与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深度融合。项目主要包括65万千瓦光伏电站和55万千瓦风电场,同时配建的一座300兆瓦/600兆瓦时储能电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电力上网的波动性,进一步提升供电可靠性。本次实现并网的是阜阳基地项目一期古城25万千瓦漂浮式光伏电站。据介绍,阜阳基地项目所包含的光伏电站规划用地全部为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以“以光养水,净水养绿,水光互补”为原则,通过合理布局抑制藻类过快繁殖,在常规发电收益基础上结合“渔光互补”模式发展渔业养殖,实现水体环境改造,构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浅水湖泊水生态系统。阜阳基地项目全部建成并网后,年平均发电量可达19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7万吨,助力阜阳地区能源结构转型,打造清洁低碳的能源生产消费体系。(摘编自搜狐网《长三角地区首个新能源大型风光基地项目首批机组并网》,2022年12月22日)材料二:12月28日,由三峡集团联合内蒙古能源集团建设的库布齐沙漠新能源基地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开发建设的全球最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也是我国 首个开工建设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库布其基地项目规划总投资超800亿元,总装机规模1600万千瓦,包括光伏800万千瓦和风电400万千瓦,配套改扩建先进高效煤电装机400万千瓦。此次宣布开工的先导工程为1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并配置建设相应储能设施。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送电约400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占比50%以上,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00万吨。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鸣山说,库布其基地项目工程规模大、技术难度高、创新意义大,为新型电力系统中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新业态提供重要示范应用场景。库布其基地项目建设期间,将持续探索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构建新能源发电、生态旅游、荒漠治理等多位一体的循环发展模式。(摘编自侯雪静《全球最大规模“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在库布齐沙漠开工建设》,新华社客户端,2022年12月28日)材料三: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向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逐步转变是一项系统重塑工程,还存在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一是将新能源转化为稳定电力供应的技术体系尚未形成;二是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形成支撑能力还需时间积累;三是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工业体系刚刚起步;四是现行体制机制尚不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模式创新。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组织有关机构和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从政策、技术、机制等环节全方位推进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其中,将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支撑,为推动大型“风光”基地建设提供政策支持;针对特高压输电、大电网安全、新能源并网消纳等关键核心技术,以及综合能源服务、能源大数据等新业态新模式开展深入研究,为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将加强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建设。落实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进一步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稳妥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机制,统筹推动绿色电力交易和绿证交易。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方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琳建议,通过加大有偿调峰补偿力度,系统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合理分摊疏导系统性成本,尽快明确可中断负荷、虚拟电厂等辅助服务市场主体地位和准入条件等举措,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摘编自丁怡婷《既要大规模开发也要高水平消纳让新能源发得出供得上用得好》,《人民日报》,2022年10月8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B. C.D.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提供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作为阜阳基地项目光伏电站规划用地,拟投巨资建设库布其基地项目,其背后离不开政策方面的支持。B.建在内蒙古的库布其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工程规模大、技术难度高、创新意义大,是全球最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项目。C.阜阳、库布其等新能源风电光伏基地建成以后,我国将完成能源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并打造清洁低碳的能源生产消费体系。D.储能是使风光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阜阳和库布其的基地项目都有配套的储能设施,它们形成支撑能力指日可待。6.为了让新能源发得出供得上用得好,国家能源局在推进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上可采取哪些有力措施?【答案】4.C5.A6.①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支撑,为推动新能源基地建设提供政策支持;②深入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提供技术支撑;③加强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建设,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梳理能力。C.“成为”“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也是我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项目”,说明其还在建设中。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是全球最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项目”说法错误,扩大范围。原文说的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开发建设的全球最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项目”。C.“我国将完成能源结构调整”说法错误,与选项相关内容是材料一的最后一段和材料二的二三段,经分析无法得出“我国将完成能源结构调整”的结论,于文无据。 D.“它们形成支撑能力指日可待”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形成支撑能力还需时间积累”可知,“指日可待”有悖文意。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政策上:依据材料三“其中,将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支撑,推动大型‘风光’基地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可知,要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支撑,为推动新能源基地建设提供政策支持;技术上:依据材料三“针对特高压输电、大电网安全、新能源并网消纳等关键核心技术,以及综合能源服务、能源大数据等新业态新模式开展深入研究,为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可知,应该深入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提供技术支撑;机制上:依据材料三“同时,将加强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建设。落实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进一步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稳妥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机制,统筹推动绿色电力交易和绿证交易”可知,要加强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建设,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青春余梦孙犁我住的大杂院里,有一棵大杨树,树龄至少有七十年了。它有两围粗,枝叶茂密。经过动乱、地震,院里的花草树木,都破坏了,惟独它仍然矗立着。这样高大的树木,在这个繁华的大城市,确实少见了。我幼年时,我们家的北边,也有一棵这样大的杨树。我的童年,有很多时光是在它的下面、它的周围度过的。我不只在秋风起后,在那里拣过杨叶,用长长的柳枝穿起来,像一条条的大蜈蚣;在春天度荒年的时候,我还吃过杨树飘落的花,那可以说是最苦最难以下咽的野菜了。现在我已经老了,蛰居在这个大院里,不能再向远的地方走去,高的地方飞去。每年冬季,我要升火炉,劈柴是宝贵的,这棵大杨树帮了我不少忙。霜冻以后,它要脱落很多干枝,这种干枝,稍稍晒干,就可以升火,很有油性,很容易点着。每听到风声,我就到它下面去拣拾这种干枝,堆在门外,然后把它们折断晒干。在这些干枝的表皮上,还留有绿的颜色,在表皮下面,还有水分。我想:它也是有过青春的呀!正像我也有过青春一样。然而它现在干枯了,脱落了,它不是还可以帮助别人升起火炉取暖吗?是为序。 我的青春的最早阶段,是在保定育德中学度过的。保定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荒凉的城市,但也是很便于读书的城市。在这个城市,我呆了六年时间。在课堂上,我念英语,演算术。在课外,我在学校的图书馆,领了一个小木牌,把要借的书名写在上面,交给在小窗口等待的管理员,就可以拿到要看的书。图书管理员都是博学之士。星期天,我到天华市场去看书,那里有一家卖文具的小铺子,代卖各种新书。我可以站在那里翻看整整半天,主人不会干涉我。我在他那里看过很多种新书,只买过一本。这本书,我现在还保存着。我不大到商务印书馆去,它的门半掩着,柜台很高,望不见它摆的书籍。读书的兴趣是多变的,忽然想看古书了;又忽然想看外国文学了;又忽然想研究社会科学了,这都没有关系。尽量去看吧,每一种学科,都多读几本吧。后来,我又流浪到北平去了。除了买书看书,我还好看电影,好听京戏,迷恋着一些电影明星,一些科班名角。我住在东单牌楼,晚上,一个人走着到西单牌楼去看电影,到鲜鱼口去听京戏。那时长安大街多么荒凉、多么安静啊!一路上,很少遇到行人。各种艺术都要去接触。饥饿了,就掏出剩下的几个铜板,坐在露天的小饭摊上,吃碗适口的杂菜烩饼吧。有一阵子,我还好歌曲,因为民族的苦难太深重了,我们要呼喊。无论保定和北平,都曾使我失望过,痛苦过,但也都给过我安慰和鼓舞,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我在那里得到过朋友们的帮助,也爱过人,同情过人。写过诗,写过小说,都没有成功。我又回到农村来了,又听到杨树叶子,哗哗的响着。后来,我参加了抗日战争,关于这,我写得已经很多了。战争,充实了我的青春,也结束了我的青春。我的青春,价值如何?是欢乐多,还是痛苦多?是安逸享受多,还是颠沛流离多?是虚度,还是有所作为,都不必去总结了。时代有总的结论,总的评价。个人是一滴水,如果滴落在江河,流向大海大海是不会涸竭的。正像杨树虽有脱落的枝叶,它的本身是长存的。我祝愿它长存!是为本文。1982年12月6日,凌晨文本二: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节选)孙犁从我们熟读的一些古代或近代的散文看,凡是长时期被人称诵的名篇,都是感情真实,文字朴实之作。比如说欧阳修的《泷冈阡表》,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我们常说,文章要感人肺腑,出自肺腑之言,才能感动别人的肺腑。言不由衷,读者自然会认为你是欺骗。读者和作者一样,都具备人的良知良能,不会是阿斗。你有几分真诚,读者就感受到几分真诚,丝毫作不得假。欧阳修在写他这篇文章时,叙述的只是家庭琐事,夫妇、母子之常景常情,诸葛亮当时虽然是丞相,他这一篇文章,并没有多少空洞的官腔。李密当时的处境,尤其困难,如果他不说真情实话,能够瞒得过司马氏的耳目?文章能取信于当世,方能取信于后代。这三篇文章,所以能流传百代,就是因为感情的真挚和文字的朴素无华。所谓感情真实,就是如实地写出作者当时的身份处境、思想、心情,以及与外界事物的关系。写出这 些,这本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一触及文字,很多人就做不到。这就无怪自古以来,名篇范作如凤毛麟角了。文字是很敏感的东西,其涉及个人利害,他人利害,远远超过语言。作者执笔,不只考虑当前,而且考虑今后,不只考虑自己,而且考虑周围,困惑重重,叫他写出真实情感是很难的。只有排除这些顾虑的人,才能写出真诚的散文。(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的“序”部分侧重写作者童年和老年的感受,“本文”部分侧重写青春回忆。B.文本一语言平淡自然,同时使用了比喻、对比、排比、设问等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C.文本一作者写青春时期“我们要呼喊”,指的是用歌曲唱出民族苦难的心声,抒发积郁的情感。D.文本二中作者对“我们熟读的一些古代或近代的散文”的优点有所概括,文本一也具备这些优点。8.文本一中,作者多次提到杨树,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9.文本二中,孙犁在谈及散文创作时,认为作家“要写出真诚的散文”。请结合文本一,谈谈你对孙犁所说的“真诚的散文”的理解。【答案】7.B8.①杨树为全文的线索,文章从对杨树描写人手,因杨树生发联想,以杨树结尾,杨树贯穿了全文。②杨树又是苦难时代的亲历者,经历了人事和自然的风霜,见证历史的变迁。③作者以杨树脱落的十枝自喻,展开回忆、思索人生的价值(或意义),意蕴丰富。④杨树伴随着作者的生命历程,和作者一起保持着坚强坚韧的生命意志。9.①散文内容反映真实生活。散文以作家自己真实生活体验为基础,文本一中,孙犁客观叙述了自己青年时期的种种人生经历,呈现了其青年时期的理想、追求、挫败,给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孙犁。②散文的情感真实。感情真实是如实地写出作者当时的思想、心情。文本一中,孙犁不管是对童年时期的快乐与苦涩的回忆,还是青年时期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败的痛苦,或者是晚年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都真实地写出了当时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情感真挚,发自肺腑,感人至深。③散文语言真诚朴实。真实的情感需要以真诚的文字加以表现,在文本一中,孙犁在叙述人生经历、表达人生感悟时,语言平淡自然,文字朴实无华,不事雕琢却自有动人之处。【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设问手法”错误。散文里没有设问手法。文中有比喻“像一条条的大蜈蚣”,有排比“我的青春,价值如何?是欢乐多,还是痛苦多?是安逸享受多,还是颠沛流离多?是虚度,还是有所作为,都不必去总结了”,有对比“院里的花草树木,都破坏了,惟独它仍然矗立着”,也有反问“它不是还可以帮助别人 升起火炉取暖吗?”,但没有设问手法。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由原文“我住的大杂院里,有一棵大杨树,树龄至少有七十年了”“我想:它也是有过青春的呀!正像我也有过青春一样。然而它现在干枯了,脱落了,它不是还可以帮助别人升起火炉取暖吗?”“正像杨树虽有脱落的枝叶,它的本身是长存的。我祝愿它长存!”可知,杨树为全文的线索,文章从对杨树描写人手,因杨树生发联想,以杨树结尾,杨树贯穿了全文。由原文“经过动乱、地震,院里的花草树木,都破坏了,惟独它仍然矗立着”“霜冻以后,它要脱落很多干枝”可知,杨树又是苦难时代的亲历者,经历了人事和自然的风霜,见证历史的变迁。由原文“我想:它也是有过青春的呀!正像我也有过青春一样。然而它现在干枯了,脱落了,它不是还可以帮助别人升起火炉取暖吗?”“我的青春的最早阶段,是在保定育德中学度过的”“无论保定和北平,都曾使我失望过,痛苦过,但也都给过我安慰和鼓舞,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个人是一滴水,如果滴落在江河,流向大海大海是不会涸竭的。正像杨树虽有脱落的枝叶,它的本身是长存的。我祝愿它长存!”可知,作者以杨树脱落的十枝自喻,展开回忆、思索人生的价值(或意义),意蕴丰富。由原文“我住的大杂院里,有一棵大杨树,树龄至少有七十年了。它有两围粗,枝叶茂密。经过动乱、地震,院里的花草树木,都破坏了,惟独它仍然矗立着。这样高大的树木,在这个繁华的大城市,确实少见了”“现在我已经老了,蛰居在这个大院里,不能再向远的地方走去,高的地方飞去。……然而它现在干枯了,脱落了,它不是还可以帮助别人升起火炉取暖吗?”可知,杨树伴随着作者的生命历程,和作者一起保持着坚强坚韧的生命意志。【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由原文“我的青春的最早阶段,是在保定育德中学度过的”“后来,我又流浪到北平去了。除了买书看书,……饥饿了,就掏出剩下的几个铜板,坐在露天的小饭摊上,吃碗适口的杂菜烩饼吧”“论保定和北平,都曾使我失望过,痛苦过,但也都给过我安慰和鼓舞,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我在那里得到过朋友们的帮助,也爱过人,同情过人。写过诗,写过小说,都没有成功。我又回到农村来了,又听到杨树叶子,哗哗的响着”“后来,我参加了抗日战争,关于这,我写得已经很多了。战争,充实了我的青春,也结束了我的青春”可知,散文内容反映真实生活。散文以作家自己的真实生活体验为基础,文本一中,孙犁客 观叙述了自己青年时期的种种人生经历,呈现了其青年时期的理想、追求、挫败,给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孙犁。由原文“读书的兴趣是多变的,忽然想看古书了;又忽然想看外国文学了;又忽然想研究社会科学了,这都没有关系。尽量去看吧,每一种学科,都多读几本吧”“有一阵子,我还好歌曲,因为民族的苦难太深重了,我们要呼喊”“无论保定和北平,都曾使我失望过,痛苦过,但也都给过我安慰和鼓舞,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我的青春,价值如何?是欢乐多,还是痛苦多?是安逸享受多,还是颠沛流离多?是虚度,还是有所作为,都不必去总结了。时代有总的结论,总的评价。个人是一滴水,如果滴落在江河,流向大海大海是不会涸竭的。正像杨树虽有脱落的枝叶,它的本身是长存的。我祝愿它长存”可知,散文的情感真实。感情真实是如实地写出作者当时的思想、心情。文本一中,孙犁不管是对童年时期的快乐与苦涩的回忆,还是青年时期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败的痛苦,或者是晚年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都真实地写出了当时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情感真挚,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由原文“我住的大杂院里,有一棵大杨树”“我还吃过杨树飘落的花,那可以说是最苦最难以下咽的野菜了”“在这个城市,我呆了六年时间。在课堂上,我念英语,演算术。在课外,我在学校的图书馆,领了一个小木牌,把要借的书名写在上面,交给在小窗口等待的管理员,就可以拿到要看的书”“我又回到农村来了,又听到杨树叶子,哗哗的响着”“战争,充实了我的青春,也结束了我的青春”可知,散文语言真诚朴实。真实的情感需要以真诚的文字加以表现,在文本一中,孙犁在叙述人生经历、表达人生感悟时,语言平淡自然,文字朴实无华,不事雕琢却自有动人之处。二、古文诗歌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节选自《孝经》)材料二:任敬臣,字希古,棣州人。五岁丧母,哀毁天至。七岁,问父英曰:“若何可以报母?”英曰:“扬名显亲可也。”乃刻志从学。汝南任处权见其文,惊曰:“孔子称颜回之贤,以为弗如也。吾非古人,然见此儿,信不可及。”十六,刺史崔枢欲举秀才,自以学未广,遁去。又三年卒业,举孝廉,授著作局正字。父亡,数殒绝,继母曰:“而不胜丧,谓孝可乎?”敬臣更进饘粥。服除,迁秘书郎。休沐,阖门诵书。监虞世南器其人,岁终,书上考,固辞。召为弘文馆学士,俄授越王府西阁祭酒。当代,王再表留,进朝请郎。举制科,擢许王文学。复为弘文馆学士,终太子舍人。(节选自《新唐书·任敬臣传》)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试卷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爱A敬尽于事B亲C而德教D加E于百姓F刑于四海G盖天子H之孝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敏,指不聪慧,属于谦辞,与成语“敬谢不敏”的“不敏”意思相同。B.因,指利用,与《烛之武退秦师》“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意思相同。C.报,指报答,与《陈情表》“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报”意思不相同。D.进,指晋升,与《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进”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先代的圣帝贤王,有一种至为高尚的品行和重要的道德,它使得天下百姓和睦融洽,上上下下没有怨恨不满。B.孔子在论述完立身行道扬名之义后,引用《大雅》之诗作结,以表明凡是为人子孙者,应当常常念及先祖并修养其德行。C.汝南人任处权见到任敬臣的文章,深为震惊地说,自以为贤不及颜回的孔子如果能够结识任敬臣,一定会再次自愧弗如。D.秘书监虞世南器重任敬臣的人品,年终考核时,将其列为上等,这却招致他的坚决反对;此后,任敬臣又深受越王青睐。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2)父亡,数殒绝,继母曰:“而不胜丧,谓孝可乎?”【答案】10.CFG11.C12.C13.(1)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2)父亲去世,他昏倒了好几次,继母说:“你悲伤过度而不能守完孝期,能说是孝顺吗?”【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亲”作“事”的宾语,宾语后断句,C处断开;“加于百姓”与“刑于四海”句子结构一致,单独成句,FG处分别断开。故选CF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句意:学生我不够聪明。/敬谢不敏:指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B.正确。句意:利用大地自然四季中的优势。/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C.错误。意思相同,都是“报答”意思。句意:怎样才可以报答母亲之恩。/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的。D.正确。晋升/在朝廷做官。句意:晋升他为朝请郎。/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自以为贤不及颜回的孔子如果能够结识任敬臣,一定会再次自愧弗如”错误。由原文“汝南任处权见其文,惊曰:‘孔子称颜回之贤,以为弗如也。吾非古人,然见此儿,信不可及。’”可知,在任敬臣面前“自愧弗如”者应当是“任处权”,而非“孔子”。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所由生”,产生的根源;“复坐”,回原来位置坐下;“语”,告诉。(2)“数”,好几次;“殒绝”,昏倒;“而”,你;“胜丧”,守完孝期。参考译文材料一: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什么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明,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思念你的先祖,修养自己的德行。’”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曾子说:“太伟大了!孝道是多么博大高深呀!”孔子说:“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乃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天地有其自然法则,人类从其法则中领悟到实行孝道是为自身的法则而遵循它。效法上天那永恒不变的规律,利用大地自然四季中的优势,顺乎自然规律对天下民众施以政教。因此其教化不须严肃施为就可成功,其政治不须严厉推行就能得以治理。从前的贤明君主看到通过教育可以感化民众,所以他首先表现为博爱,人民因此没敢遗弃父母双亲的。向人民陈述道德、礼义,人民就起来去遵行,他又率先以恭敬和谦让垂范于人民,于是人民就不争斗;用礼仪和音乐引导他们,人民就和睦相处;告诉人民对值得喜好的美的东西和今人厌恶的丑的东西的区别,人民就知道禁令而不犯法了。《诗经·小雅·节南山》篇中说:‘威严而显赫的太师尹氏,人民都仰望着你。’”(节选自《孝经》)材料二:任敬臣,字希古,是棣州人。五岁时死了母亲,哀痛而损伤身体,完全出自天性。七岁时,任敬臣问父亲任英说:“怎样才可以报答母亲之恩?”任英说:“扬名使父母显贵就行了。”于是他专心致志地学习。汝南人任处权见到他的文章,吃惊地说:“孔子称赞颜回的贤德,认为自己不如他。我虽然不是古人,但见到这个小儿,确信自己比不上他。”十六岁时,刺史崔枢想推荐他应试秀才科,他自认为学业不够广博,就避开了。又过了三年完成学业,考中孝廉,授任著作局正字。父亲去世,他昏倒了好几次,继母说:“你悲伤过度而不能守完孝期,能说是孝顺吗?”任敬臣便改喝粥食了。守丧期满,迁任秘书郎。休假时,闭门读书。秘书监虞世南器重他的人品,年终考核,给他定为上考,他坚持辞谢不接受。召入任弘文馆学士,不久被授任越王府西阁祭酒。等到替换时,越王两次上表请求挽留,晋升他为朝请郎。考中制科,升许王文学。又担任弘文馆学士,最终官职为太子舍人。(节选自《新唐书·任敬臣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角抵①诗【唐】杨万里广场妙戏斗程才,才得天颜一笑开。角抵罢时还摆宴,卷班出殿戴花回。蹴鞠②【明】钱福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娥眉柳带烟。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注]】①角抵,最初是一种作战技能,后演变为民间竞技,类似于现在的摔跤或相扑。②蹴鞠,“蹴”就是用脚踢,“鞠”是皮制的球,“蹴鞠”即用脚踢球。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角抵诗》描绘了广场上进行的一场角抵比赛,从皇上都来观看可以看出,这次比赛非常受到重视。B.杨万里创造了语言浅近、清新自然、富有趣味的“诚斋体”,这首《角抵诗》就非常符合他的这种风格。C.《蹴鞠》诗描绘的是一场蹴鞠游戏,两个女子的水平极高,使长安城的男子们感觉颜面扫地,心生嫉恨。D.《蹴鞠》诗的颔联、颈联都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女子的美貌,并特写女子的双脚以突出蹴鞠运动。15.两首诗歌都描写了当时流行的运动,请结合诗句比较两首诗描写角度的异同。【答案】14.C15.相同点:两首诗都有侧面描写。杨诗是侧面描写。不正面写激烈的比赛场面,而是通过皇上都来观赏,龙颜大悦,赐宴赏花,来侧面体现比赛的精彩。钱诗通过长安美少年的爱杀,侧面衬托蹴鞠场面的赏心悦目。不同点:钱诗还运用了正面描写。细致描绘女选手的容貌、穿着、双脚以及蹴鞠后体力不支的样子,渲染女子的可爱。【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使长安城的男子们感觉颜面扫地,因此心生嫉恨”说法错误,原句“恨杀”意为“爱杀”,喜欢,选项曲解词语意思。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杨万里的诗并没有正面描写摔跤比赛,“才得天颜一笑开。角抵罢时还宴罢,卷班出殿戴花回”是说皇上看的很高兴,比赛结束后摆宴聚餐,最后参与比赛的人戴着花出殿回家。从侧面表现比赛很精彩。钱福的诗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仙风吹下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娥眉柳带烟。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细致描绘女选手的容貌、穿着、双脚,“几回蹴罢娇无力”,描写了两位女子蹴鞠后体力不支的样子,渲染了女子的可爱,这是正面描写;“恨杀长安美少年”是侧面描写,通过长安美少年对她们的喜爱,侧面衬托两位女子蹴鞠的赏心悦目。(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2)宇宙已经存在了138亿年,而人类个体一生不过匆匆百年;如果太阳系的直径相当于从北京到上海,地球只是一粒直径0.37毫米的尘埃,人的存在更微不足道。古今同理,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表达出同样的人生理解。(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因此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的苦难强加给其他国家与民族,正如《论语》所谓“______,______。”【答案】①.驽马十驾②.功在不舍③.寄蜉蝣于天地④.渺沧海之一粟⑤.己所不欲⑥.勿施于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驽”“蜉”“蝣”“渺”“沧”“粟”“施”。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西方人译中国古典诗,常常碰到的一个头疼问题,①。翻译吧,(a)就好像戏里的旁白窜入了演员的独白;不翻译吧,(b)就好比倒掉药汤去嚼那熬成了木屑似的药渣。这种情况下,两种语言互译中的典故如同密码,文化的隔阂使得翻译家如同找不到密码的情报官,眼睁睁地看着,却()。“用故实组织成诗”,是明人屠隆对宋诗的批评。不过,据他说用故实组织就只能做散文而不能做诗,这就令人怀疑,(c)好比说用肉办的是宴席而用鱼办的就不叫宴席。普通的词汇与特殊的典故都是意 象,都是符号,这个意象、符号为什么可以组织成诗而那个意象、符号却反而不能组织成诗呢?“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是用典,②,又有谁能说它们不像诗呢?(d)其实肉也罢,鱼也罢,经高明的厨师之手,便是花团锦簇的佳肴;经愚笨主妇之手,则无论如何上不了台盘。③,古人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甲”,就是说要把典故“藏”在诗里,如“乙”似的找也找不着,这是一种;“丙”,就是说怕读者看不懂,太生僻的要到前台去亮出底牌,而熟人熟客只需在大幕后面喊一嗓子,这又是一种;“丁”,就是说用典要高雅正派,免得人家读了觉得你浅薄油滑,这又是一种。这些说法大概都不得要领,因为关键并不在这里。如果典故字面有美感、故事有情感且包含了古往今来人类共同关心与忧虑的“原型”,那么就是高明的用典。(摘编自葛兆光《汉字的魔方》)17.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①③每处不超过10个字,②处不超过20字(标点除外)。18.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说明文中(a)(b)(c)(d)四个比方所表达的意思。19.将下列引文依次填入原文甲乙丙丁四处,填法正确的一项是()①僻事熟用,熟事虚用②《事文类聚》事不可用,又不可用俚语偏方之言③水中著盐④不可著迹,只使影子可也A.③④①②B.④③①②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20.文中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成语?请至少写出三个。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7.①就是诗里的典故是否应该翻译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也是用典③关于用典方式18.示例:(a)典故注释文字成了正文。(b)丢弃了诗的精华而保留了糟粕。(c)内容材料不能决定文本体裁。(d)诗的好坏与用典无关。19.B20.示例:不知所措/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无所适从/一筹莫展/无可奈何21.为什么这个意象、符号可以组织成诗而那个意象、符号却不能组织成诗呢?【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该空是对后文的总结,根据后文“翻译吧……;不翻译吧,……”“两种语言互译中的典故如同密码”可知,此处的意思是西方人对中国古典诗词是否翻译的问题非常纠结,据此可写“就是诗里的典故两种语言互译中的典故是否应该翻译”;第二空,由前后文“‘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是用典”“又有谁能说它们不像诗呢”可知,该空与前句是并列关系,基本句式结构是“……也是用典”,然后再从古典诗歌中选择两句使用典故的诗句即可,据此可写“‘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也是用典”;第三空,由后文“这是一种……这又是一种……这又是一种”可知,后文列举的是中国古典诗中用典的三种方式,据此可写“关于用典方式”。【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这四个句子均为比喻句,比喻的作用是化抽象为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所以理解比喻句表达的意思就要分析其喻体的含义。“就好像戏里的旁白窜入了演员的独白”中,“戏里的旁白”是戏剧中的解说词,而“演员的独白”则是戏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戏里的旁白窜入了演员的独白”指的是戏剧的解说词变成了戏剧正文的一部分。所以结合本体“翻译典故”可知,(a)处的意思是典故的注释文字成了正文。“就好比倒掉药汤去嚼那熬成了木屑似的药渣”中,“药汤”是中药熬制出的精华,而“木屑似的药渣”则是应该倒掉的无用的部分,“倒掉药汤去嚼那熬成了木屑似的药渣”指的是丢弃了药物的精华而保留了糟粕。所以结合本体“不翻译典故”可知,(b)处的意思是丢弃了诗的精华而保留了糟粕。“好比说用肉办的是宴席而用鱼办的就不叫宴席”表达的意思是用肉办的是宴席,用鱼办的也叫宴席。鱼和肉是宴席的菜肴种类,无论菜肴是什么都不能改变它是宴席的事实。结合本体“据他说用故实组织就只能做散文而不能做诗”可知,(c)处的意思是内容材料不能决定文本体裁。“其实肉也罢,鱼也罢,经高明的厨师之手,便是花团锦簇的佳肴;经愚笨主妇之手,则无论如何上不了台盘”中强调的是无论菜品是什么,只要做菜者的技术高超,便能做出美味佳肴。这句话说明菜的味道如何与用的食材无关,所以(d)处的意思是诗的好坏与用典无关。【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引文“不可著迹,只使影子可也”强调是不著痕迹,像是身体和影子一样融合在一起。这句话和“把典故‘藏’在诗里”意思一致,故甲处应填④。“水中著盐”的结果是随着水的沸腾盐会完全融化,无法在水中找到。这句话和“找也找不着”表意一致,故乙处应填③。“僻事熟用,熟事虚用”的意思是太生僻的事就要多次去做,太熟悉的事情可以简做、少做。这句话和 “太生僻的要到前台去亮出底牌,而熟人熟客只需在大幕后面喊一嗓子”表意一致,故丙处应填①。“《事文类聚》事不可用,又不可用俚语偏方之言”说的是《事文类聚》中所言之事不可用,因为不够正派;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也不能使用,因为不够高雅。这句话和“用典要高雅正派,免得人家读了觉得你浅薄油滑”意思一致,故丁处应填②。因此整个句子排序应为④③①②。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根据“找不到密码的情报官,眼睁睁地看着,却……”可知,此处的意思是情报官找不到破译的密码,只能看着,却想不出任何办法。所以可用成语“不知所措/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无所适从/一筹莫展/无可奈何”。“不知所措”: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束手无策”: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的办法。“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无所适从”:不知依从谁才好,也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一筹莫展”:指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常用于形容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无可奈何”:指事已如此,想挽回已无能为力。【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语病有二:(1)“这个意象、符号为什么”语序不当,应修改为“为什么这个意象、符号”;(2)“却反而”成分赘余,“却”与“反而”意思一致,可删掉“反而”。修改后为:为什么这个意象、符号可以组织成诗而那个意象、符号却不能组织成诗呢?四、写作(50分)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选自“小林漫画”)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图画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展示了一幅漫画,漫画是一个由无数片拼图所拼成的人,随着他前行时步伐的迈动,拼好的身体部分再次碎裂,飘散在风中。漫画下方配有文字“谁又不是一边破碎一边前行”。正如文字所描绘,漫画中人的艰难前行,正是以破碎、断裂、失去为代价的。漫画中的“前行”象征着我们的成长、成熟、进取、奋斗,象征着一切往前走的过程。“破碎”是这个过程中必定会经历的否定、推翻、失去、创伤、挫败,象征着在前行过程中遭遇到的所有痛苦。因此,这幅漫画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生是不可逆的单行道,我们人人都在这条道路上艰难前行;在前行途中,我们必定会遭遇种种困境,会感受到种种悲苦,这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但是,尽管在遭受“破碎”之时痛苦难当,但这些象征着各种痛苦的“破碎”往往是我们超越自己、挑战自己的人生考题,是我们愈发坚强、愈发成熟的催化剂,是一场只要熬过去就能看到彩虹的大雨,是一座只要翻过去就能望见奇景的高山。因此,围绕着“破碎”的不同含义,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构思。可以探讨前行与挫折的关系,可以论述成长过程中不断的自我重塑,可以分析奋斗过程中经受的压力与痛苦,也可以谈谈人生旅途中那些伴随着成熟的“失去”。行文时,可以先确定中心论点,如选择“挫折伴随奋斗”这个论点,可从挫折本身的意义、挫折对奋斗的积极作用两方面来进行论述,最后再从反面论述,假如拒绝挫折、害怕挫折、屈服于挫折,那么“前行”也就成为空谈。论述中要恰当引用论据,说理充分。立意:1.不经风雨,难见彩虹。2.人生充满波折,挫折伴随成长。3.一路失去,一路成长。4.不惜破茧之力,追求化蝶之梦。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考语文模拟预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开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8 01:20:02
页数:20
价格:¥3
大小:1.52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