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7
2
/17
剩余1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题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 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就是“见物起兴”,即由物象引发感动。B.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就是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C.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读者反应论”就是“兴”,它将读者分成三个层次。D.子贡能从璞玉的切磋琢磨中悟到为人之理,无疑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B.文章论证方式灵活,不仅举经典言论,而且援引唐宋诗词,文采与可信度兼具。C.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阐释了中国诗歌更重视“兴”的作用。D.文章结构清晰明确,段落衔接紧密,中间四段的首句既承接上文,又开启下文。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百年后的读者为陆放翁的《钗头凤》所感动,这正是闻一知一的感动。B.对原作品的理解越是背离作者原来的意思,读者感悟生命的能力就越强。C.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说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性。D.《诗经》和《蝶恋花》都能兴发读者感动,可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佳作。【答案】1.D2.C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兴’的作用就是‘见物起兴’”错误。原文“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可知,“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B.“‘兴’的作用就是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错误。原文“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可知,“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诗人的诗歌作品产生与诗人同样的感动上。 C.“‘读者反应论’就是‘兴’”错误。原文“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可知,原文是类似,不是“就是”。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错误,原文里没有对比论证。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越是背离……越强”的说法太绝对。原文“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可知,原文并无阐述越背离,越能体悟生命的意思。故选B。(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蹲野猪七里老塞他有个习惯,每天傍晚要去村口蹲上一个钟头。什么也不干,只是蹲着,死死地盯着路口。书记经过路口,抱起双手问,钉锤,又来蹲野猪啊?①钉锤面无表情,不看书记也不回话,只瞟一眼那棵老椿树篼。某日,钉锤又蹲在这里。突然,从山里窜出一头野猪,嘭的一声,野猪撞椿树篼上,死了。钉锤捡了野猪回去。女人问,哪来的野猪?捡的。他干巴巴地回道。烧水,烫猪,刮毛,剖肚,清肠,开骨,砍腿,剁头,分肉。一头七八十斤的野猪,他只留了半边猪头、五斤肉,其他的挑镇上卖了。回来时,他给女人买了一身新衣服和一部收音机,他说,给你听听外面的世界。女人说,崽啊,你不去外头打工,天天帮我种田,何苦呢?我又没得工钱给你!每当这时,②钉锤就盯着女人看半天,不说话。有时说,种田,有饭呷,知足哩。书记听了就会接话,婶娘,你有福啊,罢了个亲崽,捡个不要钱的崽,前世肯定是个好人。女人瞪眼回一句,嗯,我这世是坏人!说钉锤是捡来的崽,也不准确。其实是他自己寻来的。那是1995年冬的一个傍晚,当时,钉锤手里 拄一根棒棒,打狗用的,背着一个布包,里面包着一把杀猪刀和一条长长的白布。他穿着单薄,冻得浑身打哆嗦,嘴唇都乌青了。他立在门口,一边朝屋里张望一边问,是万刚家吗?女人听见声响就摸出来,是是,你是哪个?我找万刚,他在屋里吗?钉锤哆嗦着问。找刚子啊,这个天杀的一年到头四处游荡,一回来还要打劫我这个半瞎子娘。我卖辣子卖花生的钱都被他摸走了。钉锤没接话,继续张望,浑身颤得更厉害了。小刚娘又问,你是他同事吧,快进屋,外头冻死人哩。钉锤打量着半瞎子,缓缓地把包拉进怀里抱紧,拳头也不自觉地攥紧又松开。他面无表情地咬紧下嘴唇,似乎怕嘴里的话杀出来。他的心跳跟寒风中的枯草一样。良久,他才说,嗯,他讲他过一阵子就回来过年,叫我过来看看你。这一看就是三年。这三年来,小刚从没回过家。有人就讲,肯定是被人贩子骗走了。也有人讲,讲不好是去做传销了。还有人讲,手脚不干净的烂人,被人打死了也难讲。女人也不生气,有时她还跟着骂,天杀的,死在外头更好!当时钉锤只想着住一晚,过阵子再来会小刚。但没想到那晚小刚家失火了,小刚娘和他都差点儿葬身火海。他觉得这场火灾是他带来的,他必须负责。他就留了下来。耕田种地是日常事务。得闲了,他就踩土砖,挖地基,打石头,给小刚娘重新修了两间屋。上梁那天,又出了事,小刚娘被一根橡砸中了腰。他原想等修好屋就回去,毕竟家里还有两位老人。再恨,也要回去。但这事一出,他又走不脱了。他得负责到底。耕田种地,搞建筑,蹲村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人晓得他为什么去村口蹲着。书记的玩笑开了之后,就有了理由:蹲野猪。女人时不时地说,崽,你回去吧。钉锤就说,等小刚回来,我就回去。女人就摇头,似乎知道小刚再也回不来了。女人心想,公安都找不到,你能等到?钉锤还有一个祖传的手艺:杀猪。这个手艺不挣钱,只挣肉。杀一头猪,二斤肉。当天还有好酒好菜招待。他把肉都交给半瞎子,偶尔回家也带一点儿给娘。但,事情就出在这门手艺上。说起这事,钉锤就恨他爹。事并不大。那人就偷了一个西瓜,被他爹抓了个现行,骂了几句。偷瓜贼上来就拳打脚踢。老头儿咽不下这口气,就回屋里摸出杀猪刀。偷瓜贼也不跑,他想狠出名;打算让对方见点儿血,这样以后在十里八乡混就没哪个敢惹了。当时偷瓜贼就夺下刀,一顿乱舞,结果误杀了老头儿的孙女,也就是钉锤唯一的女儿。女人跟钉锤讲,崽啊,你还是回去吧,再讨个婆娘。钉锤不吭声。他不是不想讨,是讨不到。当年,要不是有门手艺在身,他根本讨不到婆娘。但到最后,婆娘还是跑 了。如今在外打工的女人都见过世面,个个眼光都高得很,他一个钉锤高,生得又像个田螺样儿,哪个能看上他?女人给钉锤做媒。来一个黄一个。钉锤就讲,你就莫操心哩,我不想害人。第六年,钉锤攒了些钱,就带半瞎子去城里治眼睛。钱花得不少,女人的眼睛还是没治好。女人就讲,崽啊,算哩,瞎了更好,天杀的要是回来,我不想看到他。周围的人看钉锤对半瞎子这么好,就开始猜测,钉锤肯定是半瞎子的私生子。书记动员村里人把荒田荒地重新翻开,种什么都可以,只要不荒,政府有补助。钉锤把荒地包下来种猪血李,荒田种水稻。他说,打工打不得一世,还是要耕田种地,这是祖祖辈辈的事业。书记佩服钉锤能干,帮他挂了一个猪血李生产基地的牌子。有了这个牌子,申请专项款就更容易了。挂牌那天,书记偷偷问他,半瞎子真是你娘吗?③钉锤面如死灰,也不看书记也不答话。书记又问,你到底跟刚子是什么关系?钉锤咬咬牙说,要命的关系。书记并不晓得,钉锤是去找万刚报仇的。他要万刚偿他女儿的命。但他一直在问自己,杀猪你敢,杀人你敢吗?第十一年,半瞎子病逝。闭眼前,她拉着钉锤说,崽啊,刚子有天收他,你千万莫犯错啊。出山那天,万刚仍未现身。钉锤回到自己家,他爹鼻子哼哼:仇没报成,替别人当孝子,真能干啊!④钉锤面无表情,也不回话,拿了户口本就回他的基地去了。(选自《2022年中国小小说精选》)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钉锤对刚子的称呼由一开始的“万刚”变成了后来的“小刚”,这暗示着钉锤不再恨小刚。B.钉锤初到万刚家时几次哆嗦颤抖,既是因为天气寒冷,也是因为他准备报仇,内心紧张而害怕。C.钉锤最初执意报仇,最后却替仇人当了孝子,这种极致的反差源于钉锤内心的善良不忍,彰显了人性的光辉。D.文章大量运用“崽”“有饭呷”“生得又像个田螺样儿”等方言口语,真实地再现了农村生活风貌。5.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钉锤面无表情也不说话,原因在于村长的猜测不正确,但他又不愿意也不能告诉村长他蹲守的真实目的。B.句子②中对钉锤的描写体现了他复杂的内心:既想向刚子娘将实情和盘托出,又害怕刚子娘知晓了真相。C.句子③运用比喻的手法写钉锤的表情,体现此刻钉锤内心的痛苦,书记的疑问刺痛了他原本矛盾复杂 的内心。D.句子④钉锤对爹的责备面无表情也不回话,说明他此时仍然恨着意气用事的爹,也说明他此时已做了扎根刚子村庄的决定。6.为塑造钉锤的丰满形象,小说设置了哪些矛盾?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7.作者是如何讲好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的?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4.A5.D6.①复仇与放弃复仇的矛盾。钉锤带着复仇的想法来到刚子的家中,之后发生了一系列变故,使钉锤一直处在复仇还是放弃的矛盾之中,直到最后放下。②从刚子家走还是留的矛盾。当时钉锤只想着住一晚,过阵子再来会小刚。但没想到那晚小刚家失火,他觉得这场火灾是他带来的,他必须负责,他就留下来帮刚子娘种田盖屋。原本准备房子重建好了就离开,但刚子娘被一根椽砸中了腰,他觉得自己要负责到底,于是又留了下来。③在刚子的村庄扎根还是回自己家的矛盾。响应村书记的号召开垦荒田荒地,但世俗的不理解和爹的责骂以及刚子娘的逝去,使他原本可以离开刚子的村庄,但他最终还是选择拿上户口本回到了他的基地。7.①叙述视角上,采用了全知视角“他”,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叙事较为自由灵活。②叙述方式上,倒叙、插叙、补叙交替使用,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情节设计上,善于运用伏笔、照应、悬念,使情节紧凑而严密、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这暗示着钉锤不再恨小刚”错误,依据“再恨,也要回去”“钉锤咬咬牙说,要命的关系”可知这暗示着钉锤复仇心理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并不代表他不再恨小刚。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D.“说明他此时仍然恨着意气用事的爹”错误,依据“拿了户口本就回他的基地去了”说明他只是不认同爹的说法,不能说明他此时仍然恨着意气用事的爹。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①复仇与放弃复仇的矛盾。钉锤带着复仇的想法来到刚子的家中,之后发生了一系列变故,如文中写道 “他面无表情地咬紧下嘴唇,似乎怕嘴里的话杀出来。他的心跳跟寒风中的枯草一样。良久,他才说,嗯,他讲他过一阵子就回来过年,叫我过来看看你”“书记并不晓得,钉锤是去找万刚报仇的。他要万刚偿他女儿的命。但他一直在问自己,杀猪你敢,杀人你敢吗”,这些思想斗争使钉锤一直处在复仇还是放弃的矛盾之中,直到最后放下,“拿了户口本就回他的基地去了”。②从刚子家走还是留的矛盾。当时钉锤只想着住一晚,过阵子再来会小刚。但没想到那晚小刚家失火,他觉得这场火灾是他带来的,他必须负责,他就留下来帮刚子娘种田盖屋,如“当时钉锤只想着住一晚,过阵子再来会小刚。但没想到那晚小刚家失火了,小刚娘和他都差点儿葬身火海……”,原本准备房子重建好了就离开,但刚子娘被一根椽砸中了腰,他觉得自己要负责到底,于是又留了下来,如文中写道“但这事一出,他又走不脱了。他得负责到底……”。③在刚子的村庄扎根还是回自己家的矛盾。响应村书记的号召开垦荒田荒地,如“钉锤把荒地包下来种猪血李,荒田种水稻。他说,打工打不得一世,还是要耕田种地,这是祖祖辈辈的事业”,但世俗有很多的不理解,比如大家的猜测“钉锤肯定是半瞎子的私生子”。后文中爹的责骂“仇没报成,替别人当孝子,真能干啊”以及刚子娘的逝去,使他原本可以离开刚子的村庄,但他最终还是选择拿上户口本回到了他的基地。【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和写作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如“他有个习惯,每天傍晚要去村口蹲上一个钟头”“这一看就是三年。这三年来,小刚从没回过家”等,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这样的叙述方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叙事较为自由灵活,可以写他的言行心理,也可以写别人的看法等;从文章开头“他有个习惯,每天傍晚要去村口蹲上一个钟头。什么也不干,只是蹲着,死死地盯着路口”以及后文中“说钉锤是捡来的崽,也不准确。其实是他自己寻来的。那是1995年冬的一个傍晚……”可见。此文开头为倒叙,而介绍钉锤是如何来到这里的,他爹和刚子的矛盾,为插叙;叙事钉锤在此处扎根生活的情节为顺叙,后面又有补叙,多种叙述方式交替使用,既让故事情节有悬念,引人入胜,又让故事讲述不失条理,易于读者理解文章内容。在情节设计上善于运用伏笔,如开头的“只是蹲着,死死地盯着路口”设置悬念,同时与后文交代他其实是在等刚子形成照应,文章还有前后的照应,如前文中“烧水,烫猪,刮毛,剖肚,清肠,开骨,砍腿,剁头,分肉”和后文的“钉锤还有一个祖传的手艺:杀猪”,使情节紧凑而严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钱若水为同州推官,知州性褊急,数以胸臆决事,不当。若水固争不能得,辄曰:“当陪奉赎铜 耳。”已而,果为朝廷及上司所驳,州官皆以赎论。知州愧谢,已而复然。前后如此数矣。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奴父母讼于州,命录事参军鞫之。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富民不胜榜楚,自诬服。具上,州官审覆,无反异,皆以为得其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录事诣若水厅事,诟之曰:“若受富民钱,欲出其死罪耶?”若水笑谢曰:“今数人当死,岂可不少留熟观其狱词邪?”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得,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旦诣州,屏人言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惊曰:“安在?”若水因密使人送女奴于知州所。知州乃垂帘引女奴父母问曰:“汝今见汝女,识之乎?”对曰:“安有不识也?”因从帘中推出示之,父母泣曰:“是也。”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矣!”知州曰:“推官之赐也,非我也。”其人趣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其人不得入,绕垣而哭,倾家赀以饭僧,为若水祈福。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奏论其功,若水固辞,曰:“若水但求狱事正,人不冤死耳,论功非其本心也。且朝廷若以此为若水功,当置录事于何地耶?”知州叹服曰:“如此尤不可及矣。”录事诣若水叩头愧谢,若水曰:“狱情难知,偶有过误,何谢也?”于是远近翕然称之。未几,太宗闻之,骤加进擢,自幕职半岁中为知制诰,二年中为枢密副使。(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二》)8.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B.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C.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D.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罪/皆应死/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争”意思是坚持争辩,“固”与《五石之弧》中“夫子固拙于用大矣”的“固”含义不同。B.“当死”的意思是应当死去,“当”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人君当神器之重”的“当”含义相同。C.“狱事”的意思是有关诉讼案件的事,“狱”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的“狱”含义相同。D.“翕然”的意思是一致,“翕”与《促织》中“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的“翕”含义不同。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若水担任推官时,知州气量狭小,不听劝告,钱若水据理力争却不能改变结果,便表示只能陪着知州为判决不当交罚款。B.钱若水将自己派人查访到的失踪女奴交给知州,由知州出面,让女奴父母辨认,从而洗清了富民父子的不白之冤,救下人命。C.钱若水不肯接受富民父子上门道谢,富民父子只能绕着他家宅的院墙边走边哭,并倾其所有布施僧侣,以此为钱若水祈福。D.钱若水本无心论功,也想保全录事的颜面,故坚拒知州为他请功,此举不仅受到远近称赞,还得到皇帝赏识,被迅速提拔。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得,上下皆怪之。(2)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矣!”12.孔子曾说:“听讼,吾犹人也。”钱若水决讼却有自己的特点,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答案】8.A9.B10.C11.(1)钱若水压下这个案子将近十天没有判决,知州屡次催促他,都没有结果,府中上上下下的官吏都觉得很奇怪。(2)这些人哭号着不愿意离开,说:“如果不是使君的恩德,那么我们家就要满门抄斩了。”12.力求公正,审慎判断,不畏众议,坚持调查。【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录事曾向富民借过钱,没借到,于是就揭发富民父子数人共同杀死了女奴,把尸体扔入水中,于是找不到尸体。(这父子几人)有的被视为主犯,有的被视为帮凶,按罪名都应判死刑。“劾”的宾语为“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谓语和宾语之间不断开,排除BC;“加功”动宾结构完整;“罪皆应死”大意是“按罪名都应判死刑”,表意完整,应在“罪”前断开,排除D。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固”,坚持/实在。句意:钱若水坚持争论但不能说服他/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B.“含义相同”错。“当”,判处/主持。句意:如今有好几个人要判处死刑/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C.“狱”,都是案件的意思。句意:我只求案件审判公正/大大小小的案件。 D.“翕”,一致/闭合。句意:于是远近都一致称赞钱若水/巫婆在旁边望着空中替他们祷告,嘴唇一张一合。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并倾其所有布施僧侣”错。原文为“倾家赀以饭僧”,意思是“回家后把自己的财货捐赠给寺庙”,而不是倾其所有。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且”,将尽;“旬日”,十天;“屡趣”,多次催促;“怪”,意动用法,觉得奇怪。(2)“去”,离开;“微”,表假设,如果没有;“某”,指代“我们家”。【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由原文“具上,州官审覆,无反异,皆以为得其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可见,其力求公正。由原文钱若水说的话“今数人当死,岂可不少留熟观其狱词邪?”可见,他断案审慎判断。由原文“录事诣若水厅事,诟之曰:‘若受富民钱,欲出其死罪耶?’”“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得,上下皆怪之”这些可见,其不畏众议,坚持调查。参考译文:钱若水担任同州推官,知州性情急躁气量狭小,多次凭臆测决断事情且处事不当。钱若水坚持争论但不能说服他,就说:“又该陪着你一起交纳赎罪的钱了。”(意思是这样错下去。你受罚,我也要陪着你受罚)不久果然被朝廷及上级批驳,知州和推官都被处以罚款。知州向钱若水表示惭愧道歉,但不久又是老样子,前前后后像这样子已经好多次了。有个富民家的小女奴逃跑了,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女奴的父母告到州里,知州命录事参军(州里掌管文书的官)审问这件案子。录事曾向富民借过钱,没借到,于是就揭发富民父子数人共同杀死了女奴,把尸体扔入水中,于是找不到尸体。(这父子几人)有的被视为主犯,有的被视为帮凶,按罪名都应判死刑。富民受不了鞭杖拷打的酷刑,就自己屈招了。录事呈报知州,知州等人复审后认为并无相反或异常的情形,都认为审出了此案的真实情况。只有钱若水怀疑此事,留下这案子,好几天不判决。录事参军来到钱若水的办公处所,责骂他说:“你是否接受了富家的贿赂,想开脱他们的死罪?”钱若水含笑表示歉意,说:“如今有好几个人要判处死刑,怎么能不再仔细审核一下他们的供词呢。” 于是他把案件扣了将近十天,知州多次催促他,也没有结果,州里大小官员都责怪钱若水。有一天,钱若水去见知州,让他人退避后对知州说:“若水拖延此案的原因,是我在秘密派人寻找女奴,现在找到了。”知州惊讶地问道:“在哪里?”钱若水于是使人秘密地把女奴送到了知州那里,知州就垂下竹帘,然后把女奴的父母找来,问道:“如果你们看到自己的女儿,还能认识她吗?”女奴的父母回答道:“自己的女儿,哪有不认识的道理。”知州于是把藏在竹帘后面的女奴叫出来,女奴的父母一看就哭了说:“她正是我们的女儿。”知州于是叫人带来富民父子,全部卸下枷锁释放了他们。富民哭着不肯走,说:“如果没有您的恩赐,我们一家就要全完了。”知州说:“这是推官的恩赐,不是我的功劳。”那人又赶往钱若水的办公处,若水关上门不见他,说:“这是知州自己求得实情的,我又参与了什么?”富家父子不能进入,就绕墙而哭,回家后把自己的财货捐赠给寺庙,为钱若水祈福。知州因若水替几个被判死罪的洗雪了冤情,想为他上奏请功,钱若水坚决拒绝说:“我只求审判公正,不冤枉处死人罢了。论功行赏不是我的本意。如果朝廷把此事归功于我,那么将如何处理录事参军呢?”知州感叹佩服。录事到钱若水处叩头表示惭愧道歉。钱若水说:“案件复杂,有点过失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你不必道歉。”于是远近都一致称赞钱若水。没多久,太宗皇帝就听说了钱若水的事迹,破格提升了他。从推官一职只半年就官至知制诰,两年年就官至枢密副使。(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二》)(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我亦卜居者辛弃疾将迁新居不成①,有感,戏作。时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末章及之。我亦卜居②者,岁晚望三闾。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好在书携一束,莫问家徒四壁,往日置锥。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③。二三子者爱我,此外故人疏。幽事欲论共,白鹤飞来似可,忽去复何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注】①此词作于庆元二年(1196)夏,当时辛弃疾因带湖居所被焚,计划迁居但最终迁居未果。②《卜居》相传为屈原被放逐后所作。③乌有、亡是、子虚,都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物。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开篇表达了对屈原的仰慕与追思,“亦”暗示了自己与屈原被逐的相似遭遇。B.词人借物抒怀,表明自己愿作一匹气宇轩昂的千里马,不愿作一只随波逐流的野鸭。C.词人感慨幸好还携带了一束书,塑造了火灾后虽家徒四壁但心境乐观的词人形象。D.结尾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词人决意放下功业,在此结庐,享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 14.小序中称此词为“戏作”,请结合全词内容,从艺术手法角度简析“戏”体现在哪里。【答案】13.D14.①以家具少于车的夸张语气调侃自己家中的困窘。“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运用夸张的手法,写自己“家徒四壁”的困窘。②以与虚拟人物歌舞纵饮的热闹来反嘲自己因病止酒、遣散歌者、故交疏离的冷清。“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用典,以与《子虚赋》中乌有、亡是、子虚等虚拟人物歌舞纵饮的热闹反衬自己的孤独。③以白鹤飞来又忽去戏谑自己渴盼知音而不得的失落。“幽事欲论谁共”白鹤“飞来”“忽去”词人想要与他人畅叙幽情,却发现只能与飞来的白鹤交流,结果白鹤又飞走了,用戏谑的语言表达知音不得的失落。【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D.“决意……在此结庐,享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说法错误,由小序“将迁新居不成”和注释“当时辛弃疾因带湖居所被焚,计划迁居但最终迁居未果”可知,辛弃疾乔迁新居未能实现,因此“在此结庐,享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错误。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内容、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此处的“戏作”有戏谑、调侃、自嘲之意,结合诗歌手法、内容分析这一特点的体现。“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写诗人乔迁新居,借了别人的车来拉家具,却发现家具比车还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写自己“家徒四壁”的寒窘,表现自身的尴尬与清贫;“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用典,结合注释可知,乌有、亡是、子虚,都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物,现实当中本来无一物,作者以有写无,写诗人与虚拟人物歌舞纵饮的热闹来反嘲现实中没有歌、没有舞、没有酒、“故人疏”的冷清孤独之感;“幽事欲论谁共,白鹤飞来似可,忽去复何如”写诗人想要与他人畅叙幽情,却发现只能与飞来的白鹤交流,结果白鹤又飞走了,只剩下了孤单寂寞,无可诉说的诗人自己。此处用戏谑的语言表达诗人渴盼知音而不得的失落与寂寞。(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7小题,14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___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___________。 (3)《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三纲”出发,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4)《<老子>四章》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自我夸耀之人的劝谏。(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抒发人生短暂的名句,如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李白《将进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6)《春江花月夜》中,与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异曲同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诗人张若虚孤身漂泊在外,因此诗中描写的明月给人的感觉也是孤单的,“______________”一句便是明证。(7)《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现实与梦幻混同起来,假设见面的情形,将死别后的个人遭际和世路之艰融入其中。【答案】①.见贤思齐焉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吾止也④.吾往也⑤.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⑥.先治其国⑦.自伐者无功⑧.自矜者不长⑨.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⑩.朝如青丝暮成雪⑪.海上明月共潮生⑫.皎皎空中孤月轮⑬.尘满面⑭.鬓如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焉、伐、矜、潮、皎、鬓。三、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①,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如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可以说,葫芦身上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实,我国人民不仅喜爱葫芦,葫芦对“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也有共同的情感基础。一般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非洲,我国人民与非洲人民均有②的葫芦种植历史。历史文献表明,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印度人民与中国人民可谓③,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翻译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 予以证实。蒙古的民间故事《金鹰》同样表明,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含义。阿富汗人惯用葫芦做喜庆场合用的化妆品容器和鼻烟壶。在以色列、土耳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常见葫芦用作烟具和装饰工艺品。16.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8.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个选项中引号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A.葫芦谐音“福禄”B.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C.葫芦对“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D.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答案】16.①浑然天成②源远流长③不谋而合17.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18.C【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此处指葫芦上下两个球体是自然形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可选“浑然天成”。“浑然天成”,谓自然形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第②空,语境强调种植葫芦历史悠久,可选“源远流长”。“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第③空,语境指印度人民与中国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的认同是一样的,可选“不谋而合”。“不谋而合”,事前没有商量过而彼此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应位于主语的前面,“我国人民”应放在“不仅”后面;二是主客体倒置,不是“葫芦对……有共同的情感基础”,而是““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所以正确的句子是: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A.“福禄”是表示强调;B.“尚和合”“求大同”是表示强调; C.“一带一路”是特定称谓;D.“多子多孙”是表示强调。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疫苗只能预防特异性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不能预防所有同类疾病。如13价肺炎疫苗无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EV71疫苗只能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_①。疫苗可保护绝大多数人避免发病,但所有疫苗的保护率都不是100%。由于受种者个体差异、免疫应答功能等原因,___②___。如有较小部分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乙肝抗体或产生抗体滴度较低,无法检测出来。疫苗接种并非儿童专利,成人疫苗接种同样也不容忽视。成人可接种的疫苗也不少,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乙肝疫苗等等。③,“花小钱,防大病”,何乐而不为?19.请结合材料内容用一个转折关系复句来概括接种疫苗的必要性。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答案】19.接种疫苗虽然并不能完全避免发病,但是可“花小钱,防大病”,是非常必要的。20.①不能预防其它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②可能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③成人疫苗需自费接种【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要点及选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找到句子的主语,根据材料内容及题干要求可知句子的主语是“接种疫苗”;然后从材料中找到具有转折关系的内容,根据“疫苗可保护绝大多数人避免发病,但所有疫苗的保护率都不是100%”可知,接种疫苗并不能完全避免发病,根据原文“疫苗接种并非儿童专利,成人疫苗接种同样也不容忽视”“花小钱,防大病”可知,接种疫苗可“花小钱,防大病”,是非常必要的。然后添加上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虽然……但是……”即可得出答案。【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根据“疫苗只能预防特异性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不能预防所有同类疾病”可知,此空是说EV71疫苗不能预防其它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故可填“不能预防其它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②处,根据空前句“疫苗可保护绝大多数人避免发病,但所有疫苗的保护率都不是100%”和空后句的例子“如有较小部分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乙肝抗体或产生抗体滴度较低,无法检测出来”可知,此空是指由于受种者个体原因,可能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故可填“可能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③处,根据前文“成人可接种的疫苗也不少”可知,这里主要介绍的是成人疫苗,根据空后句“花小钱,防大病”可知,此空是指成人疫苗需自费接种,故可填“成人疫苗需自费接种”。四、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孔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地利不如人和”,墨子提出“兼爱非攻”,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诸子学说中有着共同的“和”的基因。“和”有和谐、和睦、调和……多种内涵,“和”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对“和”的追求与践行,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以上材料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自拟标题,选准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以“和”为贵,天下大美“和”是由“禾”与“口”两个部分组成。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吃东西。“民以食为天”,有东西吃,解决了温饱,就能够生存。不过,汉字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表面意思,把完整的字和组成部件的意思联系在一起,其实就是说,不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相处时,如果能够做到心平气和、和谐融洽,就能实现天下太平,人们就可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天下苍生,人人生而平等。从生命本体的角度看,人与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伟大与卑微之别。在交往中,只有以这个标准为前提处理各种关系,才不会出现纷争和矛盾。如果人为地进行三六九等的分类,在处理各种关系时采取有差别原则,失去平等的相处不可能和谐融洽。不过,这种理论性的假定面对现实时很难达成所愿。按照世俗的标准推定,帝王将相与山村庶民本身就存在社会地位的差异,因此奢谈平等,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只是一种臆想,这也就是现实社会中纷争不断的根源所在。从生命的本源上追溯,生民来自自然,这就决定了人与自然永远无法剥离的关系。以理性的思维观照,既然人来自自然,我们就应该以敬畏之心与大自然相处,并与之保持和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天人合一”,直至“天人互益”的境界。可是,自诩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在处理与大自然的关系时,往往忽视,甚至忘记了大自然乃生命本源的事实,以征服者的心态与之相处。从短期的境况看,对自然施与武力确实获得了既得利益,可是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以“暴力”相处,终究会被大自然以“暴力”回击。放眼古今中外,人类遭受大自然惩罚的血淋淋的惨剧不胜枚举。 社会性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最本质的属性。人与人按照一定的关系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张社会大网——国家,而一张张网缀连在一起就构成了世界。国与国相处,不论大小、贫富都应该以平视的眼光相待。如果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相处之道,也就没有了掠夺和杀戮。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要让地球村真正风清月明,每一个都应该以坦诚平和宽容之心处理各种关系。以“和”为贵,才会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太平祥和的生活图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写作题。综合分析情境材料的内容,它由两个自然语段组成。而从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看,第一段材料分别引用了儒家、道家和墨家的经典语录。而这三家与聚焦的核心都在倡导“和”。不过,由于三家的思想体系不同,各自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儒家孔子“礼之用,和为贵”的意思是按礼行事,当以和平和谐为本,孟子强调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墨家墨子倡导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道家的老子主张万物背阴而向阳,阴阳两气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其中,前三者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和”,强调团结和睦地相处,以及由此带来的世界和平。而老子的“和”,则不仅仅局限于人类社会,而是强调万事万物的“和”;材料第二段则是对第一段材料作出的理论阐述,而且与现实对接:总结出“和”的丰富内涵,并由此指出其对中华民族精神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提倡“和”,有利于培养国民积极健康的精神气质,有利于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更有利于整个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和平。这样,由材料带来的思考的角度有:营造“和”的世界我们该怎么做;“和”对于当下有什么积极意义;创造和谐,我们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写作时要紧扣“和”字,既要肯定“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又能够体现出个体践行“和”时的理性选择。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要和谐,要和睦,这才是生存之道;然后,文章以并列式结构,从“和”生爱、“和”生力量、“和”生未来三个方面论证“和”的积极意义,以申明“和”的美好以及当代意义;最后,观照当代青年,阐述崇尚“和”对于成长与发展的价值。立意:1.“和”是跨向美好未来的伟大力量。2.“和”是宽容与伟大胸怀。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考语文模拟预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开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7 15:40:02
页数:17
价格:¥2
大小:48.8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