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蒙古赤峰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赤峰实验中学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长征,是由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伟大历程。但是,这一伟大壮举,一开始并没有被称为“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撤出位于江西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当时,中央计划是转移至湖南西北部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并未预料到要万里转战到西北。因此,在中共中央等机关发布的相关文件中,将这次大规模的战略行动,称为“突围”“长途行军”“反攻”“西征”等,并没有称为“长征”。1935年2月,红军总政治部在贵州发布的《告工农劳苦群众书》中,提到,“我工农红军从江西转移作战地区,长征到川资边地域”。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使用“长征”一词的文献。9月,中央政治局在俄界会议上通过《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决定》中有中央红军“突围后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的提法,这是中央文件中第一次出现“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的表述。12月,毛泽东同志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长征的重大意义作了详细阐述:“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此后一段时间,毛泽东同志在讲话和文章中,又多次提及“党中央和红军主力”的“长征”。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文件所提及的“长征”,此时指的都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到陕北的战略转移。随着时间推移,党内对长征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在对哪些红军队伍参加长征的认识上,逐渐由专指中央红军的长征扩展到包括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在内的长征。(摘编自李东方《对党的文献中“长征”概念演变情况的历史考察》)材料二: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用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从湘江战役到四渡赤水,到强渡大渡河,到突破腊子口……纵观长征中的系列战斗历程,无不体现了红军将士英勇战斗、敢打敢冲、顽强拼搏、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忘我献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之前,指战员纷纷请战,掀起了“争当突击手,飞夺泸定桥”的请战热潮。杨成武将军回忆当年的场景:“二连连长廖大珠刷地站了起来,说:‘一连过乌江立了功,成了渡江模范连,我们要向一连学习,争取当夺取泸定桥的英雄连……’‘夺桥任务非给我们三连不可!’三连连长王友才,没等廖大珠说完,也霍地站了起来……”正是红军战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励着红军战士前赴后继。 中国共产党曾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重大问题上,必须执行共产国际的一切决定。这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探索本国的发展道路,导致党内部分领导人将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教条化,照搬照抄,给中国革命带来挫折。由于电台损坏,与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中国共产党开始自己解决问题。在1935年,中国共产党召开遵义会议,开始独立自主地批判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其后的扎西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和《经验教训决议大纲》,并对领导层的人事做了调整,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率领下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地探索中国革命的成功之道。长征途中,红军面临恶劣的自然条件,还有国民党军队的围堵。在这种艰险的境地下,只有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才能保证长征的胜利。长征之初,红军各路部队自觉以大局为重,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主动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希望留给兄弟部队。在明知留下就意味着九死一生的情况下,陈毅、瞿秋白、何叔衡、陈潭秋等人坚决服从命令,留在苏区根据地坚持斗争。在长征期间,党和军队领导人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人,都胸怀全局,淡泊名利,甚至主动让贤,以革命大局为重,紧密团结全党全军。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以“救国救民”旗帜唤醒劳苦大众。长征路上,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衷心的支持和拥护。1935年5月,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一路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进入冕宁县境,在彝海边,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队司令刘伯承按照彝族传统习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为兄弟,并向他们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革命道理。彝海结盟为红军顺利通过彝民区继续北上、最终取得长征胜利创造了条件。(摘编自王炳林《长征精神的内涵》、王相坤《深刻把握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材料三: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只有4%的人超过40岁。在江西信丰,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只有25岁;在湖南道县,死守湘江阵地的陈树湘只有29岁……就是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95后的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几次落泪,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摘编自盛玉雷《激扬新长征的青春力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1934年长征初期,中共中央没有制定转战西北的计划,只是准备转移到湖南西北部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B.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长征”一词在中央红军长征4个月左右时才被第一次使用在党和军队的相关文件中。C.工农红军向西北进军的目的就是抗击日本侵略者,长征虽然艰难,但是锻炼了革命队伍,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开始时,中央革命根据地军队并未全部撤走,仍然有一批人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些人面临的斗争局面是极其恶劣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工农红军是受形势所迫才进行战略转移的,当时王明等错误指挥导致中央革命根据地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了。B.中央红军的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途中先后发生了四渡赤水河、湘江战役、强渡大渡河、突破腊子口等著名战役。C.在飞夺泸定桥战役中,一连首先立了战功,二连、三连不甘示弱,纷纷主动请缨,反映了当时红军高昂的战斗热情。D.长征队伍是一支年轻的队伍,超过半数的人不到25岁,如洪超、陈树湘,这些年轻人胸怀理想,把青春献给了祖国和人民。3.下列选项中,对“长征”的表述单指中央红军长征的一项是()(3分)A.1935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抗日救国宜言》)指出:“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曾经派遣了自己的红军主力,从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历尽艰难困苦北上抗日。”B.1935年12月,毛泽东和周恩来致电彭德怀等红军将领,提出“表现积极的分子⋯⋯均应广泛地吸收入党,尤其是陕甘支队及二十五军经过长征斗争的指战员,应更宽广地吸收入党”。C.杨尚昆1936年8月在《全国主力红军大会合》一文,指出“三个方面军,为了要北上抗日,都进行了万里长征,由东而西,由南而北,纵横驰骋、所向无敌”。D.1981年6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长征的历史作了如下叙述:“第一方面军不得不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而转战到陕北……第四方面军也先后经过长征转战到陕北。”4.我们应如何弘扬长征精神?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长征精神的内涵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概括说明。(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在异乡[美]海明威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意大利米兰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岗上吹来。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薄暮时分穿过市区,有三条通往医院的路。两条沿着运河,可是太长,所以人们总是走过横跨运河的桥,到医院去。河上有三座桥,都可以走,随你挑选。其中一座上面有个卖炒栗子的女人。站在她的炭火前周身暖和,炒栗子放在口袋里,好一会都是热乎乎的。医院很古老,也很幽美。一进大门就是个庭院,穿过去,对面又有一扇门,出去就到医院了。葬礼的仪式时常从院子里开始。老医院 对面有几幢新造的砖砌房屋。每天下午,我们在那里相聚,坐在将为我们治好病的手术椅里,大家彬彬有礼,互相关心地问是什么病。医生走到我的手术椅旁说:“战前,你最喜欢什么?玩球吗?”“不错,踢足球。”我说。“好,”他说,“你会重新踢足球的,肯定比以前踢得更好。”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疗器能使膝关节弯曲得像骑三轮自行车那样灵活。可是眼下还不能弯,医疗器转到膝关节时便倾斜,不灵了。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选手。”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轮到检查他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医生回到后面的诊所里,拿来一张照片,上面拍着一只萎缩的手,几乎同少校的一样小,那是整形之前照的,经过治疗后就显得大一点了。少校用一只好手拿着照片,十分仔细地瞧着,问道:“是枪伤吗?”“工伤。”医生回答。“很有意思,很有意思。”少校说着便把照片递还给医生。“你该有信心了吧?”“不。”少校答道。每当我们坐在手术椅中,他总要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法。不过,他却夸奖我口语流畅。我们轻松自如地用意大利语闲聊。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在一段时间内,我们谁都不信这玩艺儿。有一天,少校甚至说,这些东西全是胡闹。那时,那种医疗器刚问世,我们正好去做试验品。这真是白痴想出的花样,他说:“纸上谈兵,跟任何理论一样。”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结婚了吗?”少校问我。“没有,但很想。”“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决不能结婚。”“为什么,少校先生?”“别叫我少校先生。”“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话,后来,门关上了。他 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只手术椅中。他披着斗篷,戴着帽子,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的。她过世后三天内,少校没上医院。之后,当他照常来就诊时,军服的袖子上多了一块黑纱。那时,医院的墙上已经挂起镶着大镜框的照片,拍着各种病例在治疗前后的不同形状。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注]本文的写作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医生对“我”说,“我”可以重新踢球,他的意思是“我”的腿经过治疗会痊愈,但是“我”并不相信他的话。B.少校的手在战争中受伤而萎缩变小,他在战前是一名击剑手,但是他在与医生的交谈中透露,他和“我”一样喜欢踢足球。C.少校经常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暗示“我”不是意大利人,此时“我”身处在异乡意大利,这是小说标题“在异乡”的重要内涵。D.“我”一直追问为什么“不应该结婚”,少校的反应却有些反常,这种不近情理的言行表现出少校内心的极度悲愤。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虽然没有使用华丽的词藻、优美的语句,但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展现了海明威高超的写作技巧。B.少校的妻子虽然没有出场,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她的去世改变了少校的婚姻观,使他后悔结婚,并强烈反对“我”结婚。C.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通过“我”的视角聚焦医院的生活场景和故事,情节更简洁集中,且故事更真实。D.“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小说对这一细节的描写意在表明少校虽知自己的手无法康复但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8.小说是如何塑造少校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有学者指出,本文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表现死亡主题的小说。请结合材料对此观点加以说明。(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锄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已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已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冉有为季氏将师,与齐战于郎,克之。季康子曰:“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冉有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曰:“孔子何如人哉?”对曰:“用之有名;播之百姓,质诸鬼神而无憾。求之至于此道,虽累千社,夫子不利也。”康子曰:“我欲召之,可乎?”对曰:“欲召之,则毋以小人固之,则可矣。”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遂行/宿乎屯B·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遂行宿乎/屯C·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遂行/宿乎屯D·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遂行宿乎/屯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粥,同“鬻”,卖,与《庄子》中“今一朝而鬻技百金”的“鬻”意思相同。B.若,指如果,与《墨子》中“视父兄与君若其身”的“若”意思相同。C.所以,表示……的方法,与《孟子》中“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的“所以”意思不同。D.克,指战胜,与《论语》中“克己复礼为仁”的“克”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五十六岁时,全权处理国家政务,使鲁国市场物价保持稳定,社会秩序井然,人民道德水平得到提升。 B.为了防止鲁国强大对齐国造成威胁,齐国送给季桓子女乐车马,季桓子因此多日不听政,孔子不得已离开了鲁国。C.季桓子得罪孔子,使鲁国难以振兴,他在临终前感到悔恨,让季康子任用孔子,但季康子却任用了冉求。D.冉求领兵击败了齐军,在后来与季康子的对话中,他向季康子介绍了孔子,于是季康子派人带着礼物迎回孔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季康子曰:“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冉有曰:“学之于孔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季康子为什么没有听从季桓子的遗言重用孔子?请简要说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5-16题。过嘉兴①[元]萨都剌三山②云海几千里,十幅蒲帆挂烟水。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芦芽短短穿碧沙,船头鲤鱼吹浪花。吴姬荡桨入城去,细雨小寒生绿纱。我歌《水调》无人续,江上月凉吹紫竹。春风一曲《鹧鸪吟》,花落莺啼满城绿。【注】①本诗是作者由大都(今北京)到福州任职,途经嘉兴所作。②三山:指福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开头两句营造了一幅云水茫茫、青山掩映的绮丽画卷,点明此行的目的地是福州,写景又兼叙事,却没有斧凿痕迹,可谓妙笔。B.五六两句描绘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水乡景色,“短短”二字表现春天刚刚来临、万物苏醒生长的感觉,欢跃的鲤鱼,立刻带来了勃勃生气。C.七八句写吴地女子摇着船桨划船进城之景,诗人目送吴姬摇着船入城,渐去渐远,吴姬、荡桨、细雨,都表现出江南柔媚、温馨的特点。D.诗人用优美的笔触细腻地描写了江南景致,描述景物虽多,却丝毫不显堆砌,而诗人也沉醉在这怡人的美景之中,全然忘却了羁旅的苦闷。16.萨都剌不仅工诗词,而且擅绘画,他的诗歌创作呈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结合本诗谈谈这一艺术特色是如何体现的。(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诗经·无衣》采用复沓的语句,在语意上有递进关系,如“与子同仇”,表达同仇敌忾的情绪,“____________”是行动的开始,“____________”指将士们奔赴前线共同杀敌。 (2)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塑造了诗人强烈自信和豪迈洒脱的形象。(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梦见妻子,两人泪眼相对,默默无语胜过千言万语。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______。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______,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______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______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18.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交相辉映喧闹无比络绎不绝原汁原味B.相呼映衬热闹非凡连绵不断原汁原味C.相呼映衬喧闹无比连绵不断汁醇味正D.交相辉映热闹非凡络绎不绝汁醇味正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B.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C.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D.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①______,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雪衣藻②______,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研究人员表示,近年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雪衣藻本身没有危害,但是会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从而③_______,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B.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C.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D.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回顾过往,一个个为国为民,勇于担当的英雄人物被民族和时代铭记。有誓扫匈奴、封狼居胥的霍去病;有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这些有为有名的英雄是当代青年的榜样。当然,更多的是负重前行、风雨兼程的无名英雄。他们没有声震天下,却也用自己微弱的点点星光为璀璨的星空增添光彩。这些有为无闻的英雄更是当代青年的精神楷模。当代青年确立人生方向,上述材料对你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C(“工农红军向西北进军的目的就是抗击日本侵略者”错,抗击日本侵略者是工农红军向西北进军的目的之一,但不能说“工农红军向西北进军的目的就是抗击日本侵略者”。)2.A(B项,“途中先后发生了四渡赤水河、湘江战役、强渡大渡河、突破腊子口等著名战役”错,根据材料二“从湘江战役到四渡赤水,到强渡大渡河,到突破腊子口”,可知湘江战役发生在四渡赤水河之前。C项,“在飞夺泸定桥战役中,一连首先立了战功”错,一连是在过乌江立了功。D项,“超过半数的人不到25岁,如洪超、陈树湘”错,根据材料三可知,洪超、陈树湘都达到或超过25岁。)3.A(A项,根据“曾经派遣了自己的红军主力,从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可知,这是单指中央红军的长征。B项明确提到了“陕甘支队及二十五军”,可知“长征”不是单指中央红军长征。C项提到了“三个方面军……都进行了万里长征”,可知“长征”不是单指中央红军长征。D项提到“第四方面军也先后经过长征转战到陕北”,可知“长征”不是单指中央红军长征。)4.①重走长征路,在身体力行中,感受革命先辈创业艰难,深刻领会长征精神,传承长征精神。②采用直播等现代的形式挖掘长征中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传播长征故事和长征精神。(每点2分)5.①坚定革命信念理想的精神;②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精神;③结合中国实际,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每点1分,答五点给6分)6.B(“他在与医生的交谈中透露,他和‘我’一样喜欢踢足球”错,少校说“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这句话是对医生的调侃,并不表示他也喜欢踢足球。)7.C(A项,“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错,本文情节较为平淡,并不跌宕起伏。B项,“她的去世改变了少校的婚姻观,使他后悔结婚,并强烈反对‘我’结婚”错,妻子去世对少校打击很大,少校与“我”的对话,这是他内心悲愤的激愤之语,不是他婚姻观改变,后悔结婚,反对“我”结婚。D项,根据前文“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少校妻子的死对他打击很大,以至于他“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而并非“虽知自己的手无法康复但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8.①通过对少校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正面描写来塑造少校的形象。小说用了较多篇幅描写少校的语言,并配以动作、神态等,直接而充分地展现少校的性格特点。②通过他人之口描述少校来丰富少校的形象。小说通过“我”对少校的观察,以及医生对少校婚姻经历的叙述,把少校不幸的人生更加立体地展现出来。(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①小说故事以战争为背景,虽然“我们”不用上战场,但是战争仍在不断地进行着,而在战争的后方“葬礼的仪式时常从院子里开始”,死亡是本文的底色。②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营造了浓厚的死亡氛围,小说将时间设定在万物凋零的深秋,描绘了野味店的景象—各种死亡的动物,使得小说萦绕着浓厚的死的氛围。③医院里的士兵虽然肉体存活,但精神已经死亡。少校饱受战争之苦,既有肉体的痛苦,也有丧妻的精神痛苦,他对手的治愈不抱希望,对生活丧失热情,战争摧毁了人对生的希望,使人的精神死亡。(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A11.B(文中的“若”指你,与《墨子》中“视父兄与君若其身”的“若”意思不同。)12.A(“全权处理国家政务”错,文中“与闻国政”指的是参与治理国政,不是全权处理国政。) 13.(1)请先尝试设法阻止孔子当政;如果没法阻止孔子当政再献送土地,难道算晚吗!(“尝”“沮”“庸”各1分,句意1分)(2)季康子说:“您对于军旅之事,是学习过,还是先天的才能呢?”冉有说:“向孔子学习过。”(“子”“性”各1分,状语后置1分,句意1分)14.季康子听从了公之鱼的劝阻。(1分)公之鱼认为,季桓子任用孔子有始无终,遭到诸侯嘲笑,如果季康子不能有始有终地重用孔子,会再次被嘲笑。(2分)15.D【解析】本诗的情感发展脉络如下:情感紧扣“过”字而变化,开头写过嘉兴的背景,诗人乘船从北京到福州,流露出淡淡的离愁。中间写过嘉兴的见闻,诗人陶醉在南国风光中。结尾写在嘉兴短暂停留旋即离去的依依别情。江南美景与自己客游身份,形成了鲜明对照,怅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我歌《水调》无人续:放声高歌一曲《水调》,但是却没有人唱和;周围很静寂,没有人理解自己的心思,没有知音,在这江上,诗人显得非常寂寞。春风一曲《鹧鸪吟》:鹧鸪的叫声又被模拟成“行不得也哥哥”,对于离家出行的人来说,这一声声啼叫让人想起家人的挽留,尤其令人伤怀。16.①善于在诗歌中表现景物的色彩之美。本诗中使用了“碧”“绿”“紫”等描述色彩的词汇,色彩鲜明,画面明丽。②视听结合。“云海”“蒲帆”“芦芽”“鲤鱼”等都是视觉画面,“歌《水调》”“吹紫竹”“《鹧鸪吟》”“莺啼”都是听觉效果。视听结合,增加了画面立体感,使读者身临其境。③动静结合。鲤鱼跳跃、吴姬荡桨,都是典型的动态景物,画面感很强;“云海千里”“江南画船”等属于静态画面。动静结合,使画面活泼灵动。④白描、工笔。开篇以简洁的语句勾勒出画面的轮廓,属于“白描”手法;“芦芽”到“绿纱”等四句,细腻地描写了多种景物,有色彩、有动态,属于“工笔”。⑤写景远近结合,如绘画般富有层次。“三山”两句是远景,“芦芽”两句是近景,“吴姬”两句又由近及远,使全诗写景极富有层次。(每点2分,答出三点满分,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酌情给分。)17.(1)与子偕作与子偕行(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18.D19.D20.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21.A22.①在寒冷的冬季②生长期呈绿色③加快融雪速度23.(60分)作文(1)审题立意:本作文题结合了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研习任务:参观访问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革命历史遗迹,并以“家乡的英雄”为主题,进行文学创作。立意角度:①有为有名的英雄,当代青年的榜样②有为无闻的英雄,当代青年汲取其精神力量③有为有名与有为无闻思辨分析……文言文参考译文: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叔梁纯和颜氏的女儿不依礼制结合生下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由大司寇代理国相事务。参与治理国政三个月,卖羊羔猪豚的不随意抬价,男女行路分道而走,遗留在路上的东西没人捡拾,从四方来到城邑的客人不必向官吏请求,全都给予接待,如同回到了家。齐国人闻悉鲁国的情况后感到恐惧,说:“孔子当政的话,鲁国必然称霸,鲁国称霸而我齐国土地挨近它,我齐国的土地就会最先被兼并了。何不赶紧献送土地呢?”大夫黎锄说:“请先尝试设法阻止孔子当政;如果没法阻止孔子当政再献送土地,难道算晚吗!”于是挑选齐国中漂亮的女子八十人,全都穿上华丽服装而跳起《康乐》舞蹈,连同有花纹的马一百二十匹。子路说:“您可以上路出走了。”季桓子最终接受了齐国的女乐,三天没有上朝听政。孔子于是上路,住宿在屯。大夫师已前来送行,说:“您可没有什么罪过。”孔子说:“我唱首歌可以吗?”.接着唱道:“那妇人的口啊,可以让人出走;那妇人的话啊,可以叫人身死名败。悠闲自在啊,聊以消磨时光!”师已返回国都,季桓子问:“孔子说了什么?”师已将实情相告。季桓子喟然长叹说:“夫子因为那群女乐的缘故怪罪我啊!”秋季,季桓子病重,坐在辇车上望见鲁都的城墙,深深地叹息道:“昔日这个国家将要振兴了,因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不兴旺了。”回头对他的继承人季康子说:“我如果死了,你必定为鲁国之相;你担任鲁国之相的话,必须召请仲尼。”几天后,季桓子去世,季康子继位。安葬季桓子完毕,季康子打算召请孔子,大夫公之鱼说:“往日我们的先君任用孔子有始无终,结果被诸侯所嗤笑。如今又要起用他,不能有始有终,这就会再次被诸侯所嗤笑。”季康子说:“那召请谁可以呢?”公之鱼说:“一定要召请冉求。”于是派出使者召请冉求。冉求将要上路,孔子说:“鲁人来召冉求,不是小用你,将要大用你啊。”这一天,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小子志向远大,文采斐然而有章法,我不知道调教他们的办法了。”子赣知道孔子心想回去,他去送冉求起程,趁机告诫说:“倘若任用你,就一定要招聘孔子。”冉有替季氏统率军队,与齐国在郎邑交战,打败了齐军。季康子说:“您对于军队的事情学习过吗?还是先天的才能呢?”冉有说:“向孔子学习过。”季康子说:“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冉有回答说:“孔子做事情是符合名分的;他的主张推行给百姓,或是对质于鬼神,都是没有遗憾的。我要按照老师的这种原则去做,否则,虽然得到两千五百户人家的封赏,孔子也不认为是有利的。”康子说:“我想召请孔子,可以吗?”冉有回答说:“您要召请他,那么不要受小人的鄙陋见识的阻碍,那就可以了。”(季康子派人)带着礼物迎接孔子,孔子回归鲁国。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7 13:30:02 页数:12
价格:¥2 大小:66.6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