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管好。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词是中秋赏月遣怀之作,表达了苏轼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月光写相思,以秋霜写乡愁,一片月光,一方秋霜,象征了异乡人最凄凉的心境。短短四句诗中,就出现了“月亮”和“月光”两个意象。这首家喻户晓的《静夜思》,古往今来不知触动了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勾起了那离乡别亲的愁绪和思乡念亲的乡泪。诗人在借助月亮表达思念、思乡之情的同时,也偶尔用来表达男女之情,多半是夫妻之间的温情。比如杜甫的《月夜》:“今夜廊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作者望月抒怀,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以此来表达对远方妻子和儿女深切的挂念之情,以及对安定美好的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情真意切,真挚动人。与中国诗歌相对比,在西方的文化背景里,“月亮”在诗歌中常常用来描写浪漫唯美的爱情,或与爱情有关的美丽女性。从文艺复兴到现在,在西方的文化里,月亮几乎总是和爱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影相随。比如雪莱的《回声》,直接把月亮和爱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爱情有更真实的回声,比一切回声要更美妙,月亮周围闪着星星,笛声琴声,柔和的吉他声,反复地奏起爱情的曲调。”诗人在该诗中将月亮与人类最温柔的情感——爱情相提并论,足见其浪漫的情怀和温柔的笔触。为什么东方的“月亮”善于传达思念之情,西方的“月亮”常用于表达爱情呢?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原因。中国历来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诗歌作为中国古代主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除了抒情咏志、传承文化这个功能之外,还承载着“载道”的重任。中国的诗歌如果单纯追求文化艺术上的“真”,仅仅用来抒发个人私密的情感和表达浪漫的情事,而忽略政治伦理教化作用,那这样的诗歌将得不到主流文化的认可。所以,我们今天见到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多用于表达非私人化的情感。而西方的诗歌意象多追求艺术上的“真”:对事物逼真的描写与细腻的刻画、对真实思想感情的表 现。因此西方诗歌能够将情感与思想如实地表达出来。与此同时,西方讲求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体现在艺术形式上就是直抒个人胸臆,在表达过程中不受集体意识和世俗礼仪的影响,因此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个痛快。“月亮”在诗歌中就能完全表达个人的所思所想,甚至是深藏在心底的个人情感。(摘编自周庆艳《“月亮”在中外诗歌中的意象对比研究》)材料二:李白诗中的月亮已不单纯是客观的物象,而是具有丰富的蕴含。冰清玉洁的月,更象征着一种情操、一种人生追求,诗人把自己的“梦”、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寄寓其中,使“月”这一富有阴柔之美的意象,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李白的诗歌擅长运用非凡奇特的想象,抒发他那吞五岳、纳四海的胸怀,宣泄他恣纵汹涌的情感,表现出超凡绝俗的才能和高标独致的风节。而李白的月亮诗表现得尤其突出。他笔下的月亮,充满灵机异趣,明月可乘:“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十二);可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可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可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甚至可赊:“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生花妙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天地。李白还擅长从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中吸取营养,撷取形象,使他的月亮诗可以超越时空,将现实和梦境幻境、人间和仙界鬼域打成一片,诗歌既充满浓郁的文化内蕴,又熔铸了诗人的自我人格情趣,具有独特的意味。如其《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人对月亮的描写完全是在神话和想象中展开的:诗歌以儿时对月的遐想开篇,既充满童真童趣,又使人对月产生无限遐想。诗以童趣为引导,引出诗人无穷的奇妙新颖的想象,展现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突出体现了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特色。李白天才放逸,飘然不群,以其超凡的创造力,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个清新超逸而又迷离浪漫的月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自然与社会,物境与我境交织融合,使诗人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放射出耀目的光彩。(摘编自霍雅娟《从李白的月亮诗看其豪放飘逸的诗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常常被借来表达思念、思乡之情,写月诗不断出现在读者面前。B.虽然中国古代诗人很少用“月”来表达夫妻之间的温情,但是杜甫的《月夜》却开了先河。C.雪莱的《回声》以温柔的笔触,直接把月亮与爱情联系在一起,足见其情怀无比浪漫。D.李白天才放逸,创造了“可乘”“可寄”“可衔”“可揽”……一系列“月”的意象,清新超逸。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静夜思》中出现了“月亮”“月光”两个意象,触动了无数游子的心,它是李白写“月”诗的最高峰。B.材料一采用总分总式的结构形式,论说了中外古诗中“月”这一意象寄寓的情思以及不同特点。C.如果中国古代诗人使用“月”这一意象仅仅是用来表达个人的私情,那么就很难得到主流文化的认可。D.材料二引用了《古朗月行》一诗,这是为了证明李白擅长把丰富的内涵赋予“月”这一典型意象。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材料一第二段论据的一项是()A.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岑参《送人赴安西》)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C.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4.在“月”这一意象上,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寄寓的情感有什么区别?原因是什么?诸简要概括。5.对待文化遗产,既要继承,又要创新,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李白的写月诗在“继承”和“创新”上表现在哪里。【答案】1.B2.C3.B4.情感区别:中国诗歌常用来表达思念、思乡之情,偶尔用来表达男女之情:西方诗歌常用来描写浪漫唯美的爱情,或与爱情有关的美丽女性。(2分)原因:中国诗歌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承载着“载道”的重任,如果忽略政治伦理教化作用,将得不到主流文化认可;西方诗歌多追求艺术上的“真”,以及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本位,在表达过程中不受集体意识和世俗礼仪束缚。(2分)5.继承:①继承了“借月抒怀”的手法,即用“月”这一意象来寄托思念、思乡等情感。②擅长从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中吸取营养,撷取形象。(3分)创新:运用非凡奇特的想象,超越了前人月亮诗中表达思念、思乡等常见情感,赋予月更为丰富的蕴含,如一种情操、一种人生追求的象征,以此来寄托情感,表现风节。(3分)【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但是杜甫的《月夜》却开了先河”错误,无中生有。根据文中“诗人在借助月亮表达思念、思乡之情的同时,也偶尔用来表达男女之情,多半是夫妻之间的温情。比如杜甫的《月夜》”,可知只是列举杜甫的《月夜》表达了“夫妻之间的温情”,并没有说这是开先河之作。 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它是李白写‘月’诗的最高峰”错误,于文无据。根据文中“李白的诗歌擅长运用非凡奇特的想象,抒发他那吞五岳、纳四海的胸怀,宣泄他恣纵汹涌的情感,表现出超凡绝俗的才能和高标独致的风节。而李白的月亮诗表现得尤其突出”,可知李白写月的经典诗句很多,很难说哪一首诗是最高峰。B.“材料一采用总分总式的结构形式”错误,材料一首先写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紧接着写与中国诗歌相对比,在西方的文化背景里,“月亮”在诗歌中常常用来描写浪漫唯美的爱情,或与爱情有关的美丽女性;最后分析东方的“月亮”善于传达思念之情,西方的“月亮”常用于表达爱情的深层次的文化原因,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D.“为了证明李白擅长把丰富的内涵赋予‘月’这一典型意象”判断错误,根据文中“李白还擅长从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中吸取营养,撷取形象,使他的月亮诗可以超越时空,将现实和梦境幻境、人间和仙界鬼域打成一片,诗歌既充满浓郁的文化内蕴,又熔铸了诗人的自我人格情趣,具有独特的意味。如其《古朗月行》”,可知是为了证明李白擅长从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中吸取营养,撷取形象。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以此寄寓一种禅心与禅趣。而第二段的论点是通过“月”表达“思乡”之情,所以不适合作为论据。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文中“诗人在借助月亮表达思念、思乡之情的同时,也偶尔用来表达男女之情,多半是夫妻之间的温情。比如杜甫的《月夜》:‘今夜廊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作者望月抒怀,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以此来表达对远方妻子和儿女深切的挂念之情,以及对安定美好的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情真意切,真挚动人”,可知区别是中国诗歌常用来表达思念、思乡之情,偶尔用来表达男女之情。根据文中“在西方的文化背景里,‘月亮’在诗歌中常常用来描写浪漫唯美的爱情,或与爱情有关的美丽女性。从文艺复兴到现在,在西方的文化里,月亮几乎总是和爱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影相随。比如雪莱的《回声》,直接把月亮和爱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爱情有更真实的回声,比一切回声要更美妙,月亮周围闪着星星,笛声琴声,柔和的吉他声,反复地奏起爱情的曲调。’诗人在该诗中将月亮与人类最温柔 的情感——爱情相提并论,足见其浪漫的情怀和温柔的笔触”,可知区别是西方诗歌常用来描写浪漫唯美的爱情,或与爱情有关的美丽女性。根据文中“中国历来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诗歌作为中国古代主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除了抒情咏志、传承文化这个功能之外,还承载着‘载道’的重任。中国的诗歌如果单纯追求文化艺术上的‘真’,仅仅用来抒发个人私密的情感和表达浪漫的情事,而忽略政治伦理教化作用,那这样的诗歌将得不到主流文化的认可。所以,我们今天见到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多用于表达非私人化的情感”,可知原因是中国诗歌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承载着“载道”的重任,如果忽略政治伦理教化作用,将得不到主流文化认可。根据文中“而西方的诗歌意象多追求艺术上的‘真’:对事物逼真的描写与细腻的刻画、对真实思想感情的表现。因此西方诗歌能够将情感与思想如实地表达出来。与此同时,西方讲求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体现在艺术形式上就是直抒个人胸臆,在表达过程中不受集体意识和世俗礼仪的影响,因此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个痛快”,可知原因是西方诗歌多追求艺术上的“真”,以及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本位,在表达过程中不受集体意识和世俗礼仪束缚。【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文中“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词是中秋赏月遣怀之作,表达了苏轼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这首家喻户晓的《静夜思》,古往今来不知触动了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勾起了那离乡别亲的愁绪和思乡念亲的乡泪”,“比如杜甫的《月夜》:‘今夜廊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作者望月抒怀,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以此来表达对远方妻子和儿女深切的挂念之情,以及对安定美好的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情真意切,真挚动”,可知,“借月抒怀”的手法很多诗人运用,李白继承了“借月抒怀”的手法,即用“月”这一意象来寄托思念、思乡等情感。这是其诗继承的表现。根据文中“如其《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人对月亮的描写完全是在神话和想象中展开的:诗歌以儿时对月的遐想开篇,既充满童真童趣,又使人对月产生无限遐想。诗以童趣为引导,引出诗人无穷的奇妙新颖的想象,展现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突出体现了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特色”,可知,继承指擅长从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中吸取营养,撷取形象。这也是其诗继承的表现。根据文中“李白诗中的月亮已不单纯是客观的物象,而是具有丰富的蕴含。冰清玉洁的月,更象征着一种情操、一种人生追求,诗人把自己的‘梦’、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寄寓其中,使‘月’这一富有阴柔之美的意象,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李白的诗歌擅长运用非凡奇特的想象,抒发他那吞五岳、纳四海的胸怀,宣泄他恣纵汹涌的情感,表现出超凡绝俗的才能和高标独致的风节” ,可知,创新是指运用非凡奇特的想象,超越了前人月亮诗中表达思念、思乡等常见情感,赋予月更为丰富的蕴含,如一种情操、一种人生追求的象征,以此来寄托情感,表现风节。这是其诗创新的表现。(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除夕的夜阿成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 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老板娘说,没问题。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老伴儿说,好好活着。我说,什么?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改动)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B.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C.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 D.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它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不再参与其中,处于次要地位。B.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C.“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D.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8.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D7.A8.①渲染寒冷的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②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9.①“我”为老伴的病情担忧,为了安慰老伴,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而老伴最后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等,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老伴生重病,“我”没告诉别人,敢于面对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②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我”陌不相识,叫“我”一起过年,告诉我小饭馆的位置,还祝“我”老伴早日康复。体现了以苦为乐、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精神。③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对待“我”很热情,价格与平时一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体现了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他人着想的品质。④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口后才走,体现了为人热心,救助危难的道德品质。【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错误。由原文“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可知,司机只知“我”老伴住院,而不知其病重危及到生命,因此“对人生无常的哀痛”语意过重。故选D。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错误。原文“我”与文中所写人物及大多数的事件都有联系;而在叙述时,“我”同时也在参与其中,和其它人物共同为表现文章主题服务,因此,并没有隐身其后,也不是处于次要地位。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环境的作用可以从环境本身的作用,对人物的作用,对主题的作用,对情节的作用入手。环境本身的作用:原文“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中“整整,孤寂,凄凉等词渲染出凄凉的氛围。对人物、主题的作用:原文“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我在雪夜面对老伴儿重病,甚至可能活不到明年的情境,再加上我晚上大雪天给老伴儿找年夜饭的困难,更加体现饱满的人物,显现出人物内心的忧伤和悲痛,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由原文“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等流浪汉、司机师傅、老板娘等一系列人物的温情表现,可看出各个人物的形象比较饱满,也凸显了人道主义情感,和人与人之间的浓浓温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①由原文“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可体会出老伴之间互相扶持,互相关心,相濡以沫的情感。以及后文“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突出敢于面对困难,不麻烦别人的品质。②由原文“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可以看出,人们之间的温情和流浪汉乐于助人的精神。③由原文“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可知,饭馆老板娘做生意比较踏实,服务周到,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④由原文“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可知,司机师傅的善良的品质。通过这些展现了浓浓的人情之美,和人性之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选自《史记·管晏列传》)10.下面对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B.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C.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D.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上服度则六亲固”。关于六亲,历代说法各不相同,泛指亲族、亲戚。 B.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者尊辈一般称字。“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管仲,字仲,名夷吾。C.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书的统称。诸侯源自分封制,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D.本文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司马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管晏列传》中,司马迁着重写他同鲍叔牙的友谊,虽是轶事,写来却娓娓动人,于细微处见精神。B.管仲曾侍奉齐国公子纠,公子小白立为桓公后,公子纠被杀,而他自己也因此被囚禁,后被起用,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C.“伐楚”“令燕修召公之政”“柯地盟会”以三个典型事例写出了管仲外交方面的政治才能。D.鲍叔牙推荐了管仲,而管仲让鲍叔牙居于自己之下,做自己的下属,这种行为遭到了天下人的批评指责。13.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②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14.世人常常以“管鲍之交”来评论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友情,请结合本文,谈谈这种交情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0.A11.D12.D13.①等到小白即位,做了齐桓公以后,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鲍叔牙于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②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14.①鲍叔牙知管仲贤能,有才干,对他的贪便宜没有什么怨言,以贤能为贵。②管仲视鲍叔牙为知己,懂得鲍叔牙对自己有知遇之恩。③管仲有知恩必报之情,在鲍叔牙的推荐下,辅佐齐桓公称霸于诸侯。【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能。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与鲍叔牙游”为偏正结构,“游”是谓语,没有宾语,其后断开;第二个“鲍叔”做“知其贤”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B; “管仲贫困”是主谓结构,意思完整,后面断开,排除C;“善遇之”,“善”做“遇之”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错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而管仲让鲍叔牙居于自己之下,做自己的下属,这种行为遭到了天下人的批评指责”错误。由“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可知,不是管仲让鲍叔牙做自己的下属,是鲍叔牙自己愿意的;由“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可知,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能,反而赞美鲍叔牙能够识别人才,天下人是赞赏鲍叔牙的。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及”,等到;“囚”,被囚禁,;“进”,推荐。②“尝”,曾经;“仕”,做官;“见……于……”,表被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由原文第二段“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可知,鲍叔牙知管仲贤能,有才干,对他的贪便宜没有什么怨言,以贤能为贵;由原文第二段“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可知,管仲视鲍叔牙为知己,懂得鲍叔牙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由原文第一段“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可知,管仲有知恩必报之情,在鲍叔牙的推荐下,辅佐齐桓公称霸于诸侯。参考译文: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能。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随后,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做了齐桓公以后,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鲍叔牙于是向齐桓公推荐管 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因此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安定,这都是管仲的智谋。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心,(因为他)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因为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因为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因为他)知道我不把小的过失看作是羞耻,而是把功名不显扬于天下看作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自己却情愿做管仲的下属。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体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能,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的说法是:“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了法度,六亲才能团结。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要像流水的源头,政令要顺着百姓的民心。”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废除掉。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转化为吉祥,把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拟,拥有三归和反坫,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此后过了百余年,齐国又出了个晏婴。(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生查子·独游雨岩[注]辛弃疾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注】此词作于词人削职闲居、退居带湖期间。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前两句写的是词人在溪边行走,倒影从溪水中照出,可见溪水的清澈。 B.上片以溪为中心,用天、人、云三个意象烘托出一幅色调清雅的图画。C.下片前两句另辟新境,自己“高歌”而问“谁和余”,意在希望有相和者。D.最后一句表达了词人虽抗金志向无法实现,但在山水之间找到归宿的豁达之情。16.赏析词作上片“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两句。【答案】15.D16.①行云本在天上,而今水底的天反借行云而见,这是词人体物精妙之处。②“天上有行云”承上补足“天在清溪底”句,启下引出“人在行云里”句。“人在行云里”中的“人”是遥应首句溪水中的“照影”,这才有了“在(水底天的)行云里”的视觉感受。③表现的是词人当时那种自觉行走于蓝天之上、白云之中的飘飘似仙的独特感受和恬静愉悦的心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在山水之间找到归宿的豁达之情”错误。最后一句寄托了词人虽身处逆境,却不改报国之志,而又孤独无援的忧郁之情。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从语句含义的角度分析,“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是说“蓝天上有飘动的白云,人正行走在那飘动的白云里”,因为云倒映在水中,给人的感觉像是云和天在水里,这里体现了词人描摹景物的精妙之处。从诗句结构的角度分析,正因为前面描述了“天在清溪底”(蓝天倒映在清清的溪水里),才会有此时看到的“天上有行云”的画面,照应了首句“溪边照影行”,眼前所见即所照之“影”;同时,后面又引出了眼前“人在行云里”的奇妙感受,因此这两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结构巧妙严谨。从揭示人物情感的角度分析,这两句描写游人的身影、碧蓝的天空、飘动的浮云,都通过清清的溪水映现出来,整个画面非常生动迷人,让人产生“人在行云里”的美妙感受。有从中可以看出,此时词人的心境是恬静而愉悦的。(三)情景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像陶渊明高呼“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那样,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激越之音。(2)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在《登高》中,表现诗人历尽艰难,白发长满了双鬓,却因病不能求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写自己听了琵琶女的演奏与诉说后十分感慨,认为既然和琵琶女 “_______________”,又何必是曾经相见相识;末句“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诗人的真情。【答案】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使我不得开心颜③.艰难苦恨繁霜鬓④.潦倒新停浊酒杯⑤.同是天涯沦落人⑥.江州司马青衫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摧”“鬓”“潦”“衫”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第II卷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这边厢,在烟火气、市井气浓郁的菜场里,和①的人打交道;那边厢,没有生意的时候能够静下心来,虔诚、认真地画油画。看上去很违和的“卖菜大姐画油画”,本质上却是一种理性选择——卖菜是为了生计,画油画是为了满足精神诉求和情感需要,二者都很重要,没必要顾此失彼。每个人既不是不知疲倦的永动机,也不是没有情绪的机器人,更不是没有思想的兵马俑。在社会分层中,一些人虽然缺乏财富积累、社会资本和声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精神文化需要、不需要“精神食粮”。一个成熟的社会,不能让少数精英和天才②,而应该让大多数普通人只要努力付出,就可以生活得更好。工具理性的大行其道,让一些人习惯了功利和算计。在他们看来,如果不能进行③的利益变现,这些兴趣爱好和特长就一无是处。对于这些钻进“钱眼”的人们,他们不难理解“精神食粮”的重要性,自然就不愿意追求高品质的精神。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①形形色色②一枝独秀③立竿见影19.对于这些钻进“钱眼”的人们来说,他们很难理解“精神食粮”的重要性,自然就不愿意追求高品质的精神生活。20.①“既不是”“也不是”“更不是”结构相似,“不知疲倦”“没有情绪”“没有思想”语义相关,“永动机”“机器人”“兵马俑”含义类似。②三个句子排叠而出,语气连贯,节律强劲,层层递进,强化拓展了每个人都会疲惫,每个人都有情绪、有思想的语意。【解析】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之打交道的人各式各样,可用“形形色色”。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②语境形容少数人优秀,可用“一枝独秀”。一枝独秀:比喻技高一筹,优势明显。③语境形容利益变现很快,可用“立竿见影”。立竿见影:比喻立刻见到功效。【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对于这些钻进‘钱眼’的人们,他们……”中途易辙,改为“对于这些钻进“钱眼”的人们来说,他们”;不合逻辑,“不难理解”应为“很难理解”。【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运用排比句,形式上,“既不是……也不是……更不是……”三句话结构相似;内容上“不知疲倦”“没有情绪”“没有思想”都从否定角度表达,语义相关;修辞上,“永动机”“机器人”“兵马俑”运用比喻修辞,本体是“人”,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每个人都会疲惫的内涵,含义类似。排比句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增强语势,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起来,语脉贯通,一气呵成,内容上形成递进,使每个人都会疲惫,每个人都有情绪、有思想的语义表达更加丰富,拓展了语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盲盒让人迷恋,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会是什么惊喜。但是,①。盲盒消费浪潮之下,存在虚假宣传、到手商品与宣传不符、消费纠纷难以解决等问题。有地方消保委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10件不同品牌的玩具盲盒产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其中8件有安全隐患,存在造成儿童呼吸道堵塞进而导致窒息的风险,真可谓怀着“拆开有惊喜”的期待,②。盲盒营销击中了猎奇心态、攀比心理等人之“软肋”。不可预见性让人感觉新鲜刺激,想要满足好奇心;盲盒诱惑大家拿到隐藏款、集齐全系列,刺激非理性重复购买;人们迎合“流行趋势”,跟风购买,不由得深陷其中;因商家故意降低产品抽中概率,被不断刺激,过度消费……盲盒营销的商品,很多时候不是“真需要”,只是“超想要”。连一些成年人都无法基于自身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和兴趣爱好等,作出理智消费选择,更何况未成年人涉世未深、懵懂无知,③。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请以“人们”为开头,改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使之与后面一句一起构成排比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①不能无视盲盒营销的副作用;②收获的是难以预见的惊恐;③根本无法抵挡盲盒的诱惑22.人们因盲盒的不可预见性感到新鲜刺激,想要满足好奇心;因拿到隐藏款、集齐全系列的诱惑,非理性重复购买;因迎合“流行趋势”,跟风购买,不由得深陷其中;【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前文说到“下一个会是什么惊喜”,后文接着是转折连词“但是”,由此可知此处应是和“惊喜”相反内容;又根据后文“存在虚假宣传、到手商品与宣传不符、消费纠纷难以解决等问题”,可知,此处应填写“不能无视盲盒营销的副作用”一类的句子。②处,根据前文抽检的结果80%的玩具有质量问题,“存在造成儿童呼吸道堵塞进而导致窒息的风险”,又根据句间语义关系“真可谓怀着‘拆开有惊喜’的期待”可知,此处应填写“得到的却是无法预料的惊恐”一类的句子。③处,根据前文“连一些成年人都无法基于自身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和兴趣爱好等,作出理智消费选择”,许多成年人都无法抵御盲盒诱惑,那么对于“涉世未深、懵懂无知”的未成年人,就应是“根本无法抵御盲盒的诱惑”。【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本题要求“以‘人们’为开头”改写句子,首先要让“人们”作为主语,放在句子的最前面;然后分析整个句子,“感觉新鲜刺激,想要满足好奇心”“非理性重复购买”“不由得深陷其中”是“人们”购买盲盒导致的三种结果;而“不可预见性”“拿到隐藏款、集齐全系列”“迎合‘流行趋势’,分封购买”是导致以上结果的原因,可以作为句子的原因状语。最后,根据题目要求,按照排比句的格式,以“人们”为开头,变换句子为“人们因盲盒的不可预见性感到新鲜刺激,想要满足好奇心;因拿到隐藏款、集齐全系列的诱惑,非理性重复购买;因迎合‘流行趋势’,跟风购买,不由得深陷其中”即可。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浩如烟海的古代经典著作,是弥足珍贵的中华文化遗产。高中统编教材从中选取了许多经典篇目,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烛之武退秦师》《庖丁解牛》《齐桓 晋文之事》《鸿门宴》等等,这些经典篇目往往给我们诸多帮助,诸多智慧,使我们在青春的赛道上更好地奔向未来。但是,当下不少高中生不喜欢读这些经典篇目,有的认为它们由文言文写成,和白话文差距大,太难读;有的认为它们离我们当代生活太远了,和当下没有什么关系,不必读;有的认为它们不如时下的流行读物通俗有趣,没兴趣读。这引起我们的思考。你所在的班级将召开以“经典篇目与青春成长”为主题的班会,请结合以上材料及你读过的经典篇目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议论文文体,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与经典同行,成少年君子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古语云“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确实如此,阅读我们书中的经典文章,能让我们心灵明净如水,开拓视野,丰富阅历,成为求真向善爱美的新时代少年君子。当香茶伴经典,让阅读经典成为一种习惯之时,便是少年君子有成之时。阅读经典,首先应“悦读”。“好读者不如乐读者”,阅读经典可激发少年游历之乐,让我们做领阅山河的爱美少年君子。时间有限,阅读经典的心灵的空间无限。悠悠间,踏遍了万里山河,阅读经典,我们能乘仙鹤登上黄鹤楼,领略其宏伟壮观;随归雁悠然停留在江边,征蓬出汉塞,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雄浑之景;抑或是举起觥筹与明月共饮,驾着扁舟与鱼虾相伴……阅读经典,让生命的经历陡然加宽,让我们收获心灵的震撼,让我们在游历山水之间,逐渐成为爱山水之美的少年君子。阅读经典能激发交流之乐,做领悟道义的向善少年君子。古时圣贤之人都空虚寂寞,唯有其著作流传其名,我们阅读这些经典便可一次次同伟大的灵魂碰撞,一次次同伟大的精神交谈。那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豪迈;那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勇;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那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责任和胆识……有这些,我们无不从经典中领略到为人处事之道义。正是经典,逐渐引导我们成为向善的少年君子。阅读经典能激发思考之乐,做勤于求知的求真少年君子。苏格拉底说过“没有思考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而阅读经典,从经典中求知,往往是我们思考的起点。读到圆明园的破败,回味其惨痛历史,不禁泪下心酸:昔日何等的辉煌,今者皆成废墟。这是为什么?读到雨果“两个强盗”的论断,我们可以知道之所以这样,正是“国不强,国之不国”的噩梦!读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我们会思考,是怎样的灵魂在阳光下独自盛开,孤独地装点世界……在阅读经典中思考,我们能成为乐于求真的少年君子。“读书养气” ,在阅读经典时,我们也吸取了其精华,读天下之经典,养人间正气。同读《红楼梦》,有人可以读出宝黛爱情一波三折,有人可以读出封建社会专制制度无形“杀人”……孟子有云:“吾善养浩然之气也。”正是说的这个读书养气的道理。最是经典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让阅读经典成为一种习惯吧,享受阅读经典之乐,用真诚的热心去迎接那字里行间饱含睿智的思想和美好的感情,与经典同行,成少年君子。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作文以“经典篇目与青春成长”为话题,旨在引导当代青年学子通过阅读古代经典篇目,汲取智慧,在繁杂、浮躁的社会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更好地实现青春成长的价值。所给材料可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提出古代经典篇目的重要性及意义,并列举了高中统编教材中选取的古代经典篇目,指出其对青年成长的价值。其次,用“但是”转折,陈述了部分高中生对阅读古代经典篇目不太喜欢、存在误解的现象。“这引起我们的思考”句中的“这”,所指的是上面两个层次的内容,也就是古代经典篇目有价值却不被很多学生理解的矛盾。材料引发学生思考,经典篇目重大价值是什么,对青年成长带来什么影响,要如何学好经典篇目,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首先,“经典篇目”,根据材料提示,应特指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是教材出现的古代经典篇目,也可以是学生课外阅读过的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是一篇一本,也可以是多篇多本。“经典篇目”不能泛化,不宜用“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化”等替代、套用。其次,经典篇目,给予青年成长的帮助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一是通过阅读经典篇目可以感受汉语之美,培养良好的语感;二是它具有文化价值,通过它们让学生对古代文化与古代社会生活有感性的了解,可以深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三是有助于学生了解忧国优民、心怀天下、坚守道义、敢于担当的民族精神,进而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四是有助于学生养成理性思维方式,学会理性判断,培养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进而对社会生活特别是网络生活中的问题理性发声;五是有助于学生学会知人论世,认识社会历史的复杂性,锻炼和提高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的能力,能透过复杂的表象深入分析问题。经典篇目的价值当然不只以上几点,学生应结合读过的具体经典篇目,结合篇目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挖掘其独有的价值,思考其助力青春的意义,不宜泛泛而谈。同时,对材料列举的部分高中生对阅读古代经典作品的偏见,不可置之不理,应有所批驳。可择其中某一两点进行批驳。“认为它们由文言文写成,和白话文差距大,太难读”,实际上是阅读经典时存在的畏难情绪;“认为它们离我们当代生活太远了,和当下没有什么关系,不必读”,实际是一种功利阅读的心态;“认为它们不如时下的流行读物通俗有趣,没兴趣读” ,实际是缺乏深度阅读意识。亦可从整体入手,揭示其本质错误,即未认识到经典在当今时代的价值,特别是经典作品对青年的成长的积极意义。任务要求以“经典篇目与青春成长”为主题,要围绕“经典篇目”与“青春成长”两个核心词展开,不可只围绕阅读经典篇目脱离青春成长,要阐述经典篇目对青春成长的特殊价值与意义;“结合以上材料及你读过的经典篇目”,读过的经典篇目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学生课外阅读过的,可以一篇也可以多篇。演讲稿,要符合演讲稿的格式要求,要有对象意识,面向全班同学,应充分考虑同学在阅读经典篇目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立意:1.经典篇目,助力青春成长。2.阅读经典篇目,不负青春成长。3.经典篇目不过时,青春成长有依托。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7 00:50:02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4.9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