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宜宾市四中高2023级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部分1.西周的分封在当时叫做“授民授疆土”,受到分封的贵族并不是独自前往封地,他们通常会率领姬姓的军队、殷商部落的遗民和专业的技工一同住在封城内。这()A.有利于促进文化认同B.实现了中央集权统治C.保证诸侯对王室效忠D.使殷商王朝复国有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受到分封的贵族并不是独自前往封地,他们通常会率领姬姓的军队,殷商部落的遗民和专业的技工一同住在封城内”,这便于与封地土著居民之间进行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认同,A项正确;西周分封制与商朝实行的“内外服制”相较而言,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但尚未达到中央集权,排除B项;周分封制下以血缘为纽带,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越远关系越疏,诸侯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到春秋战国诸侯卿大夫崛起,形成“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挑战了天子的权威,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分封制下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和促进文化的认同,与殷商王朝复国无关,且该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2.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C.思想趋同愈加明显D.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无神论”“人定胜天”可得出这些主张都强调人的主观能性,发挥人的作用,体现了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D项正确;材料可以体现一些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但是说春秋战国时期唯物思想初步形成,违背了论从史出的原则,材料不能明确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唯物思想初步形成,排除A项;另外材料只能体现当时存在了诸子百家纷纷提出自己见解的情况,但只凭该材料不能体现出是不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的,B项违背了论从史出原则,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在天人关系问题上,诸子有相似的认识,但是他们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思想主张,不能一概而论,所以不能说他们的思想趋同愈加明显,排除C项。故选D项。3.如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图,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封建君主专制演进C.皇帝昏庸造成乱象D.血缘政治得到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汉代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其实质是皇帝借用外力加强专制,并不全是皇帝昏庸造成的,B项正确,排除AC项;D选项材料的信息不能说明,排除D项。故选B项。4.“自魏晋重中书之官,居喉舌之任,则尚书之职,稍以疏远。至梁、陈,举国机要,悉在中书,献纳之任,又归门下,而尚书但听命受事而已。”这说明魏晋南朝时期A.宰相参政议政职能制度化B.中枢机构异变利于皇权加强C制衡机制提高了行政效率D.中央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汉代尚书职权显要,魏晋置中书分其职权,南朝时又设门下掌书奏,尚书地位进一步下降。这一变化说明中枢机构的异变是利于皇权加强的,B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枢机构的异变,并没有反映宰相参政议政职能制度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尚书地位的下降,而没有涉及行政效率,排除C项;中枢机构异变本质上体现皇权专制,排除D项。5.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朝政”、“参议得失”等。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这表明A.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B.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C.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D.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答案】C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三省长官权力受到了限制,这说明了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C项正确。此时,三省议事仍存在,到宋朝才名存实亡,排除A项;新设官职与其并存,并非融入,B项错误;唐朝时官僚制度已经成熟,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6.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一位数学家名字命名的,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他是A.贾思勰B.裴秀C.孙思邈D.祖冲之【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D正确;贾思勰是农学家,A排除;裴秀是地理学家,B排除;孙思邈的成就主要是医学方面,C排除。故选D。7.元世祖时,派姚天福为山北辽东道按察使,姚天福组织人兴修水利和教授农田种植方法。元仁宗时,派徐善卿为沙井路(在新疆天山北)总管府判官,徐善卿劝教居民力田耕稼,又设学校加以教育。这些举措A.平衡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利益B.有助于增强边疆与中央的联系C.增强了地方上行省的经济实力D.是对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派姚天福为山北辽东道按察使,姚天福组织人兴修水利和教授农田种植方法”“徐善卿劝教居民力田耕稼,又设学校加以教育”体现的是元朝政府对边疆地区的开发,这有利于增强边疆与中央的联系,B项正确;材料与平衡边疆与内地的经济利益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增强地方上行省的经济实力说法无关,排除C项;D项是行省制度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项。8.有学者指出,“凡人皆天生,不论男女,人人皆有天予之体,即有自主之权,上隶于天,人尽平等,无形体之异也。”下述言论与这一观点最为接近的是A.“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B.“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C.“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D.“天之生物人为最贵,有物有则,天赋定理,人人得之,人人皆可平等自立”【答案】D【解析】【详解】“ 凡人皆天生,不论男女,人人皆有天予之体,即有自主之权,上隶于天,人尽平等,无形体之异也。”体现了天赋人权的思想,“天赋定理,人人得之,人人皆可平等自立”体现了天赋人权思想,故选D;ABC与题目中天赋人权思想不符,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凡人皆天生,不论男女,人人皆有天予之体,即有自主之权,上隶于天,人尽平等,无形体之异也”,联系天赋人权思想的内容分析解答。9.法国学者朗索瓦德勃雷在《海外华人》一书中记载了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的一段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据此判断,这说明郑和A.七下西洋实践了“天朝上国”的理念B.船队主要用于扩大经商和控制南洋C.具有海洋开放、财富、主权和忧患意识D.这一言论和日益严重东南边患有关【答案】C【解析】【详解】由“财富取之海洋”可知郑和的海洋财富意识,由“危险亦来自海上”可知郑和的海洋忧患意识,由“不可置海洋于不顾”可知郑和的海洋主权意识和开放意识,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实践“天朝上国”的理念,故A项错误;郑和远航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故B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倭患并不严重,D项错误。10.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辅助皇帝,参与决策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奏笔录,上传下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秦朝时期。根据所学可知,清初设置的军机处是加强皇权的产物,没有决策权,主要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D项正确;军机处不能参与决策,排除A项;军机处没有实权,不可能纵论军务,谋划战事,排除B项;军机处不是陪读陪写,赋诗作画的机构,排除C项。故选D项。11.李鸿章统帅淮军于1862年年初到达上海,与西人接触后,自感“竟如李陵、王崎之人匈奴”,极力避免淮军与“外国人掺杂”,但不及一年,他就不禁叹服西方练兵制器“实非中国所能及”。李鸿章的这一转变()A.增强了士人阶层的开放意识B.反映了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C.适应了西学东渐的时代潮流D.表明近代国防转型异常艰难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李鸿章由最初对西方的鄙夷后来变为对西方练兵制器表示叹服,由此看出其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结合时间“1862年”,可以看出,这种思想主张顺应了当时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C项正确;材料仅陈述了李鸿章的个人转变,没有涉及其思想的转变对他人的影响,排除A项;“根深蒂固”更多强调其思想保守、顽固,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近代国防转型异常艰难”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2.鸦片战争初期,英军攻占浙江定海,陈兵天津白河口。道光帝为了表明中国的“大公至正”,同意英国照会要求其“昭雪伸冤”,另派钦差大臣赴粤“秉公查办”,“代伸冤抑”,重治林则徐的“罪责”。这说明道光帝(  )A.运用近代外交手段解决争端B.力图有尊严地结束战争C.摆脱了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D.出卖国家主权以求和平【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道光皇帝为英国“昭雪伸冤”“代伸冤抑”,并对林则徐治罪的做法来看,说明的是清朝皇帝致力于维护天朝上国的颜面,力图有尊严地结束战争,B正确,C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屈辱的外交关系,A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13.它南有台湾,北有朝鲜,取得了日后向东南亚推进的稳固基地,也构成了进军满州的跳板。文中的“它”当指A.日本B.俄国C.美国D.中国【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它南有台湾,北有朝鲜,取得了日后向东南亚推进的稳固基地,也构成了进军满州的跳板”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日本。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吞并朝鲜,故A正确;B、C、D排除。14.康有为断言:“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尝考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这表明康有为意在A.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进步性B.复兴传统文化C.认同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D.推动社会变革 【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尝考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可知康有为将西方先进的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相结合,宣传变法推动社会变革,D符合题意;AC说法均比较片面;B说法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点睛:本题考查了维新思想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康有为思想的特点之一为,将西方先进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变法,以减轻变法的阻力。15.鸦片战争后,中国很多舆地学者撰写了一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廷杰的《东北边防辑要》、姚文栋的《滇缅勘界记》、邓承修的《中越定界图》等,其范围和规模颇为壮观。这实际上反映了舆地学者A.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D.传播西方科技知识【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因此这一时期很多舆地学者撰写了一大批边疆史地著作,表现其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C项正确;材料与边疆地区开发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政治制度的批判,排除B项;材料与传播西方科技知识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部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当时的人恐惧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比做“蚕食”。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学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迁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上述材料,从政治、军事、经济三个方面列举自称“皇帝”以后的新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2)“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实际上他废除的是什么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什么新制度?新制度与旧制度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是什么?试简述新制度推广的意义。【答案】(1)政治:推行郡县制;军事:解除额外士兵武装;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2)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差别:由中央直接管辖;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意义: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政治:根据“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负责的官员。”可得出推行郡县制;军事:根据“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得出解除额外士兵武装;经济:根据“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得出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小问2详解】根据“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得出废除分封制;根据“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负责的官员。”得出推行郡县制;差别:根据“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负责的官员。”可得出由中央直接管辖;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意义:根据所学可得出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点睛】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旧唐书尉迟敬德传》—五代后晋刘昀太宗命(尉迟)敬德侍卫高祖(李渊)。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曰:“秦王(李世民)以太子(兄李建成)齐王(弟李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高祖意乃安。《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立嫡以长,礼之正也。……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喋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夫创业垂统之君,子孙之所仪刑(效法)也,彼中、明、肃、代之传继,得非有所指拟以为口实乎!《唐太宗入冥记》—1900年出土文献敦煌文书中武则天时期的俗讲话本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太宗)闷闷不已,如杵中心……争答不得。(1)根据材料,指出刘昫与司马光对“玄武门之变”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辨析以上材料的史料价值。 【答案】(1)态度:刘煦持赞赏(理解、同情、肯定等也可)态度。司马光持否定态度。原因: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换频繁,统治者大都通过政变上台,《旧唐书》迎合了时局的需要。北宋时期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儒家伦理道德和忠孝观念的影响,便于统治者寻找借鉴、吸取教训。(2)《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分别是成书于五代和宋朝时期的官修史书,具有权威性。但是官修史书受时代影响,并带有官方立场,政治性强,不一定完全反映客观史实,且受时代所限有矛盾之处,须加以辨析并与其他史料印证。《唐太宗入冥记》是武则天时期的民间话本,属于文学作品,体现当时的一种民间舆论,属于近代发现的新史料,可对研究“玄武门之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但是民间文学作品,有虚构成分,需谨慎使用。【解析】【详解】(1)态度:根据材料中“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可知,《旧唐书》的作者刘昫对“玄武门之变”持赞赏(理解、同情、肯定等也可)态度;根据“喋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可知,司马光对“玄武门之变”持否定态度。原因:根据材料中“《旧唐书》—五代后晋刘昀”“《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结合所学知识,从两位史学家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形势等方面分析可知,刘昀生活的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换频繁,统治者大都通过政变上台,《旧唐书》中对“玄武门之变”的态度迎合了时局的需要;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已结束,受儒家伦理道德和忠孝观念的影响,为方便统治者寻找借鉴、吸取教训,其对“玄武门之变”持否定态度。(2)史实价值: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分别为成书于五代和宋朝时期的官修史书,具有权威性,同时官修史书受时代影响,带有官方立场,政治性强,未必完全反映客观史实,并且受时代所限有矛盾之处,须加以科学辨析,特别是要与其他史料印证;根据材料中“《唐太宗入冥记》—1900年出土文献敦煌文书中武则天时期的俗讲话本”可知,《唐太宗入冥记》是武则天时期的民间话本,属于文学作品,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其主要体现了当时的民间舆论;并且《唐太宗入冥记》是近代发现的新史料,一方面可以为研究“玄武门之变”提供了新视角,另一方面作为民间文学作品,因其有虚构成分,更需谨慎使用。18.明清两朝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新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材料二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则由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于福建省。清朝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清初,清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整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之际这位思想家并概括其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产生这些思想的时代背景。(2)概括材料二军机处设立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制集权的发展趋势。(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治理边疆地区的经验。【答案】(1)黄宗羲(写错字不得分)主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工商皆本。背景:社会激烈动荡;君主专制强化;商品经济繁荣;出现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若答出重农抑商也给分)(2)原因:起草敕令的需要;巩固皇权;提高效率。趋势:专制集权不断加强。(3)经验: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作品;主张:根据材料“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归纳出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根据材料“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可归纳出工商皆本。背景:结合提示和所学知识可知,如政治上主要是社会激烈动荡及君主专制强化;经济上主要是商品经济繁荣及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帮助他起草敕令”可归纳出起草敕令的需要;根据材料“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可归纳出巩固皇权积及提高效率。趋势: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发展趋势是专制集权不断加强。小问3详解】经验:根据材料“清朝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可归纳出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点睛】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近代新思想的倡导者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于1842年刊印发行,书名中的“海国“的涵义是海外之国。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态状况和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所记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中外关系、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都超过了《四洲志》。在百卷本的《海国图志》中,作者由原来对西方”坚船利炮“等奇技的惊叹,发展到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介绍。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认识到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1851年《海国图志》传到日本,迅速畅销,成为日本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摘编自罗炳良主编《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名著》书评,即评论并介绍书籍的文章。请以《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名著》中关于《海国图志》的相关内容和评述,撰写一个简要书评。(要求:观点明确,联系背景和内容,评论准确全面,史论结合)【答案】观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海国图志》(开辟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时代新风气的巨著—《海国图志》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西方科技文化传入中国;一些清朝爱国官员“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内容:系统介绍西方各国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先进科学技术,(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评价: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对日本明治维新产生深远影响。【解析】【详解】本题要求联系背景、内容、评价等方面对《海国图志》撰写一个简要的书评,可以依据材料“中国近代新思想的倡导者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于1842年刊印发行”“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态状况和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认识到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1851年《海国图志》传到日本,迅速畅销,成为日本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即可。例如:观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海国图志》(开辟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时代新风气的巨著—《海国图志》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西方科技文化传入中国;一些清朝爱国官员“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内容:系统介绍西方各国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先进科学技术,(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评价: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对日本明治维新产生深远影响。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2-11 11:50:03 页数:11
价格:¥2 大小:100.3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