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3月月考语文2023.3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如果圣人为王,他的治道就叫做王道。照孟子和后来的儒家说,有两种治道。一种是“王”道,另一种是“霸”道。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种类。圣王的治道是通过道德指示和教育;霸主的治道是通过暴力的强迫。王道的作用在于德,霸道的作用在于力。在这一点上,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后来的中国政治哲学家一贯坚持王霸的区别。用现代的政治术语来说,民主政治就是王道,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自由结合;而法西斯政治就是霸道,因为它的统治是靠恐怖和暴力。圣王的王道为人民的福利尽一切努力,这意味着他的国家一定要建立在殷实的经济基础上。由于中国经常占压倒之势的是土地问题,所以据孟子看来,王道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在于平均分配土地,这是很自然的。他的理想的土地制度,就是以“井田”著称的制度。按照这个制度,每平方里土地分成九个方块,中央一块叫做“公田”,周围八块是八家的私田,八家合种公田,自种私田。公田的产品交给政府,私田的产品各家自留(《孟子·媵文公上》)。孟子进一步描绘这个制度说,各家在其私田中五亩宅基的周围,要种上桑树,这样,老年人就可以穿上丝绸了。各家还要养鸡养猪,这样,老年人就有肉吃了。这若做到了,则王道治下的每个人都可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这不过仅仅是王道之“始”,因为它仅只是人民获得高度文化的经济基础。还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使人人受到一定的教育,懂得人伦的道理,只有这样,王道才算完成。行这种王道,并不是与人性相反的事情,而恰恰是圣王发展他自己的“恻隐之心”的直接结果。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公孙丑上》)在孟子思想中。“不忍人之心”与“恻隐之心”是一回事。我们已经知道,照儒家所说,仁,只不过是恻隐之心的发展;恻隐之心又只有通过爱的实际行动来发展;而爱的实际行动又只不过是“善推其所为”,也就是行忠恕之道。王道不是别的,只是圣王实行爱人、实行忠恕的结果。孟子对宣王所说的一切,没有别的,就只是“善推其所为”,这正是行忠恕之道。在这里我们看出, 孟子如何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孔子阐明忠恕之道时,还只限于应用到个人自我修养方面,而孟子则将其应用范围推广到治国的政治方面。在孔子那里,忠恕还只是“内圣”之道,经过孟子的扩展,忠恕又成为“外王”之道。(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第七章《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材料二:孟子的政治哲学与孔子的政治哲学有一个根本不同之处。孔子讲政治的中心学说是“政者,正也”,他的目的只要“正名”“正己”“正人”,以至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的政治。孟子生在孔子之后一百多年,受了杨墨两家的影响(凡攻击某派最力的人,便是受那派影响最大的人。孟子攻杨墨最力,其实他受杨墨影响最大。荀子攻击辩者,其实他得辩者的影响很大。宋儒攻击佛家,其实若没有佛家,又哪有宋儒),故不但尊重个人,尊重百姓过于君主(这是老子、杨朱一派的影响。有这种无形的影响,故孟子的性善论遂趋于极端,遂成“万物皆备于我”的个人主义);还要使百姓享受乐利(这是墨家的影响,孟子自不觉得)。孟子论政治,不用孔子的“正”字,却用墨子的“利”字。但他又不肯公然用“利”字,故用“仁政”两字。他对当时的君主说道:“你好色也不妨,好货也不妨,好田猎也不妨,好游玩也不妨,好音乐也不妨。但是你好色时,须念国中有怨女旷夫;你好货时,须念国中穷人的饥寒;你出去打猎,作乐游玩时,须念国中的百姓有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痛苦。总而言之,你须要能善推其所为,你须要行仁政。”这是孟子政治学说的中心点。这可不是孔子“正”字的政治哲学了。若用西方政治学的名词,我们可说孔子的是“爸爸政策”(Paternalism);孟子的是“妈妈政策”(Maternalism)。爸爸政策要人正经规矩,要人有道德;妈妈政策要人快活安乐,要人享受幸福。故孟子所说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这一类“衣帛食肉”的政治,简直是妈妈的政治。这是孔子、孟子不同之处(孔子有时也说富民,孟子有时也说格君心。但这都不是他们最注意的)。后人不知道这个区别代表一百多年儒家政治学说的进化,所以爸爸妈妈的分不清楚:一面说仁民爱物,一面又只知道正心诚意。这就是没有历史观念的大害了。孟子的政治学说含有乐利主义的意味,这是万无可讳的。但他同时又极力把义利两字分得很严。他初见梁惠王,一开口便驳倒他的“利”字;他见宋牼,也劝他莫用“利”字来劝秦楚两国停战。细看这两章,可见孟子所攻击的“利”字只是自私自利的利。大概当时的君主官吏都是营私谋利的居多。他所主张的“仁义”,只是最大多数的最大乐利。所以孟子反对“利”的理由,还只是因为这种“利”究竟不是真利。(摘编自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第十篇《荀子以前的儒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道与霸道是中国古代的两种治国之道,它们分别采用德行和暴力作为治国的策略。B.孟子认为“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是因为实现王道还需要道德指示和教育。 C.孟子的思想不仅来源于孔子,而且还有受到其他学派思想的影响,比如杨墨、佛家。D.孟子对君主的个人喜好没有进行道德评价,而是希望君主从个人感受出发施行仁政。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主张实行“井田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土地问题,让民众免受阶级压迫。B.孟子认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君王只要用爱的实际行动去推广,就能实现王道。C.胡适认为孟子在不知不觉中借用了墨家乐利的观点,在使用时,对“利”又有区分。D.胡适认为,不能区分孔孟之间的不同,就不能准确分清“仁民爱物”和“正心诚意”。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孟子“乐利”观点的一项是()A.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B.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C.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D.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4.冯友兰和胡适在引用《孟子·梁惠王上》中“五亩之宅”的材料时,有何不同?5.冯友兰和胡适二人都对孔子和孟子的政治哲学进行了分析,请结合材料谈谈二人观点的异同。【答案】1.C2.A3.D4.冯文是间接引用,旨在提出让百姓提高经济水平的方法;胡文是直接引用,旨在说明妈妈政治的效果。5.示例:同:都认为孔子“仁”的思想对孟子产生影响;都是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孔子和孟子政治理想的之间关系。异:冯文是从对象的角度来分析,认为孔子强调个人自我修养,孟子强调对国家的治理;胡文是从结果的角度分析,认为一个是强调正经规矩,一个强调快活安乐。(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比如杨墨、佛家”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孟子生在孔子之后一百多年,受了杨墨两家的影响”“宋儒攻击佛家,其实若没有佛家,又哪有宋儒”可知,“佛家”在文中只是一个类比。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让民众免受阶级压迫”无中生有。原文“圣王的王道为人民的福利尽一切努力……王道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在于平均分配土地,这是很自然的”中,“井田制”的目的是在平均土地的基础上解决经济问题,“让民众免受阶级压迫”没有来由。 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的意思是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是为什么呢?由其中的“恩”可知,强调推行仁政,与“乐利”无关。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中,作者论述的“孟子进一步描绘这个制度说,各家在其私田中五亩宅基的周围,要种上桑树……则王道治下的每个人都可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对应的正式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原文“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由此可见,冯文是间接引用。而结合后文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这不过仅仅是王道之“始”,因为它仅只是人民获得高度文化的经济基础”可知,作者在这里引用,是旨在提出让百姓提高经济水平的方法。乙文中,根据原文“故孟子所说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这一类‘衣帛食肉’的政治,简直是妈妈的政治”可知,胡文是直接引用,旨在说明妈妈政治的效果。【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原文“照儒家所说,仁,只不过是恻隐之心的发展”和材料二原文“但他又不肯公然用‘利’字,故用‘仁政’两字”可看出两者都认为孔子“仁”的思想对孟子产生影响。根据材料一原文“在这里我们看出,孟子如何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孔子阐明忠恕之道时,还只限于应用到个人自我修养方面,而孟子则将其应用范围推广到治国的政治方面”和材料二原文“孔子讲政治的中心学说是‘政者,正也’……孟子生在孔子之后一百多年,受了杨墨两家的影响……故不但尊重个人,尊重百姓过于君主”可看出两者都是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孔子和孟子政治理想的之间关系。材料一“孔子阐明忠恕之道时,还只限于应用到个人自我修养方面,而孟子则将其应用范围推广到治国的政治方面”“在孔子那里,忠恕还只是‘内圣’之道,经过孟子的扩展,忠恕又成为‘外王’之道”,明确提出了孔子的忠恕之道的对象是个人,而孟子与之不同,重点在于国家治理。由此可知,冯文是从对象的角度来分析,认为孔子强调个人自我修养,孟子强调对国家的治理。材料二“若用西方政治学的名词,我们可说孔子的是‘爸爸政策’(Paternalism);孟子的是‘妈妈政策’(Maternalism)。爸爸政策要人正经规矩,要人有道德;妈妈政策要人快活安乐,要人享受幸福”明确提出了孔孟之间的不同,而对于这不同,作者是从“要人……”的结果来阐述的。可见,胡文是从结果的角 度分析,认为一个是强调正经规矩,一个强调快活安乐。(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幸福的家庭鲁迅他早已想过,须得捞几文稿费维持生活了。那么,就来做家庭。然而怎么做呢?他跳下卧床,四五步走到书桌面前,坐下去,抽出一张绿格纸,毫不迟疑,写下一行题目道:《幸福的家庭》。他的笔立刻停滞了;他仰了头,两眼瞪着房顶,正在安排那安置这“幸福的家庭”的地方。他想:“北京?不行,死气沉沉,连空气也是死的。江苏浙江天天防要开仗;福建更无须说。四川,广东?都正在打。山东河南之类?阿阿,要绑票的,倘使绑去一个,那就成为不幸的家庭了。上海天津的租界上房租贵。云南贵州不知道怎样,但交通也太不便……”他又想来想去,又想不出好地方,于是终于决心,假定这“幸福的家庭”所在的地方叫作A。“家庭中自然是两夫妇,就是主人和主妇,自由结婚的,而且受过高等教育,优美高尚……”“不行不行,那不行!二十五斤!”他听得窗外一个男人的声音,不由的回过头去看,窗幔垂着,日光照着,明得眩目,他的眼睛昏花了;接着是小木片撒在地上的声响。“不相干,”他又回过头来想,“什么‘二十五斤’?他们是优美高尚,很爱文艺的……”他觉得胃里有点空虚了,放下笔,用两只手支着头,教自己的头像地球仪似的在两个柱子间挂着。“……他们两人正在用午餐,”他想,“桌上铺了雪白的布;厨子送上菜来,中国菜。什么‘二十五斤’?不管他。送来的是第一碗,但这第一碗是什么呢?……”“劈柴,……”他吃惊的回过头去看,靠左肩,便立着他自己家里的主妇,两只阴凄凄的眼睛恰恰钉住他的脸。“什么?”他以为她来搅扰了他的创作,颇有些愤怒了。“劈架,都用完了,今天买了些。前一回还是十斤两吊四,今天就要两吊六。我想给他两吊五,好不好?”“好好,就是两吊五。”“称得太吃亏了。他一定只肯算二十四斤半;我想就算他二十三斤半,好不好?”“好好,就算他二十三斤半。”“那么,五五二十五,三五一十五,……”“唔唔,五五二十五,三五一十五,……”他也说不下去了,停了一会,忽而奋然的抓起笔来,就在写着一行“幸福的家庭”的绿格纸上起算草,起了好久,这才仰起头来说道:“五吊八!” “那是,我这里不够了,还差八九个……。”他抽开书桌的抽屉,一把抓起所有的铜元,不下二三十,放在她摊开的手掌上,看她出了房,才又回过头来向书桌。他觉得头里面很胀满,似乎桠桠叉叉的全被木柴填满了,五五二十五,脑皮质上还印着许多散乱的阿拉伯数目字。他很深的吸一口气,又用力的呼出,仿佛要借此赶出脑里的劈柴,五五二十五和阿拉伯数字来。果然,吁气之后,心地也就轻松不少了,于是仍复恍恍忽忽的想“什么菜?菜倒不妨奇特点。”“于是一碗‘龙虎斗’摆在桌子中央了,他们两人同时捏起筷子,指着碗沿,笑眯眯的你看我,我看你……”“这似乎有点肉麻,那有这样的家庭?唉唉,我的思路怎么会这样乱,这好题目怕是做不完篇的了……”他终于忍耐不住,回过头去了。就在他背后的书架的旁边,已经出现了一座白菜堆,下层三株,中层两株,顶上一株,向他叠成一个很大的A字。“唉唉!”他吃惊的叹息,同时觉得脸上骤然发热了,脊梁上还有许多针轻轻的刺着。“吁……”他很长的嘘一口气,仍然想,“幸福的家庭的房子要宽绰。有一间堆积房,白菜之类都到那边去。主人的书房靠壁满排着书架,那旁边自然决没有什么白菜堆。卧室床底下很干净,……”他当即一瞥自己的床下,劈柴已经用完了,只有一条稻草绳,却还死蛇似的懒懒的躺着。拍!他腰骨笔直了,因为他根据经验,知道这一声“拍”是主妇的手掌打在他们的三岁的女儿的头上的声音。“幸福的家庭,……”他听到孩子的呜咽了,但还是腰骨笔直的想。他听得呜咽声高了起来,也就站了起来,钻过门幕,想着,“马克思在儿女的啼哭声中还会做《资本论》,所以他是伟人,……”走出外间,开了风门,闻得一阵煤油气。孩子就躺倒在门的右边,脸向着地,一见他,便“哇”的哭出来了。“阿阿,好好,莫哭莫哭,我的好孩子。”他弯下腰去抱她。他抱了她回转身,看见门左边还站着主妇,也是腰骨笔直,然而两手插腰,怒气冲冲的似乎预备开始练体操。“连你也来欺侮我!不会帮忙,只会捣乱,连油灯也要翻了它。晚上点什么?……”门幕忽然挂起,劈柴运进来了。他也忽然惊醒,一定晴,只见孩子还是挂着眼泪。他向旁边一瞥,劈柴正在进来,“……恐怕将来也就是五五二十五,九九八十一!……而且两只眼睛阴凄凄的……”他想着,随即粗暴的抓起那写着一行题目和一堆算草的绿格纸来,揉了几揉,又展开来给她拭去了眼泪和鼻涕。“好孩子,自己玩去罢。”他一面推开她,说;一面就将纸团用力的掷在纸篓里。一九二四年二月一八日 【附记】我于去年在《晨报副刊》上看见许钦文君的《理想的伴侣》的时候,就忽而想到这一篇的大意,且以为倘用了他的笔法来写,倒是很合式的;然而也不过单是这样想。到昨天,又忽而想起来,又适值没有别的事,于是就这样的写下来了。我觉得他的作品的收束,大抵是不至于如此沉闷的。但就大体而言,也仍然不能说不是“拟”。——二月十八日灯下,在北京记。(选自《彷徨》,有删节。)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的他经济拮据,于是通过写文章来维持生活,首先想到的是“家庭”题材。B.他的妻子虽然跟外人斤斤计较、脾气暴躁,但在家里表现得温柔端庄,富有教养。C.“二十五斤”五五二十五”等数字既表现了人物的心理,也使作品富有生活气息。D.他不能像马克思一样在儿女的啼哭声中写作,因他不具备伟人的心境,无法淡定。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省略号的使用深有意味,表现出人物的意识流动,刻画其“硬写”而不能的窘状。B.小说综合运用了语言、心理、动作描写刻画人物,使得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具体可感。C.鲁迅在小说中以悲剧性的笔调,讽刺了当时社会对于“幸福家庭”的浪漫主义摩登想象。D.【附记】交代了鲁迅创作该小说的原因,并说明该小说结局要比《理想的伴侣》沉闷。8.文中两处出现的字母“A”指什么?作者这样设置分别有什么作用?9.小说采用“一虚一实”两条线索行文,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B7.C8.①第一处,指的是主人公设想“幸福家庭”所在地。幸福之地无处安置,只能用字母代替,暗示了现实混乱、世事动荡,交代了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②第二处,指的是现实中书架旁白菜堆成的形状。与后文理想中房间的宽绰、雅致、干净形成对比,表现了主人公对现实生活的无奈。9.①虚线:主人公构思作品《幸福的家庭》中的家庭生活,安静、优雅、有序。②实线:主人公现实中的家庭生活,喧闹、庸俗、局促。③双线平行推进,现实和理想形成反向对比,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心理,反映作品深刻的主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但在家里表现得温柔端庄,富有教养”错误。从打女儿以及最后插着腰发怒的样子看,并不温柔端庄,也谈不上富有教养。故选B。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鲁迅在小说中以悲剧性的笔调”错误,应该是“喜剧性的笔调”。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关键符号意蕴以及作用的能力。第一处结合所在语境“他又想来想去,又想不出好地方,于是终于决心,假定这‘幸福的家庭’所在的地方叫作……”分析,“A”指幸福家庭所在地。一“想来想去”一“假定”说明幸福之地难以寻觅,委婉暗示我们当时的中国百姓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都不易,更何况“幸福”“快乐”,那简直是奢侈品,是无处可寻,希望渺茫的。第一处“A”指幸福家庭所在地。但幸福之地难以找到,暗指当时中国无幸福可寻。第二处“就在他背后的书架的旁边,已经出现了一座白菜堆,下层三株,中层两株,顶上一株,向他叠成一个很大的A字”,虚幻间眼前出现了最稀松平常的‘白菜堆’”,可见“A”代表现实的压力,缺乏幸福的家庭里必备的蔬菜——白菜之类,意味着‘他’的处境,连温饱都没有解决,这里的“A”代表世俗生活中的琐碎庸常,象征现实的鸡毛蒜皮油盐酱醋茶,在眼前的苟且中难以获得诗和远方,表现了“他”构思的“幸福的家庭”画面时一再被物质生活的困窘打断,难以挣脱日常的琐碎。结构上与后文理想中房间的宽绰、雅致、干净形成对比,表现了主人公对现实生活的无奈。【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结构线索的能力。情节发展呈现双线结构,一面是为写作“幸福家庭”而虚构想象,“什么菜?菜倒不妨奇特点。滑溜里脊,虾子海参,实在太凡庸。我偏要说他们吃的是‘龙虎斗’,也就是蛇和猫。总之,这第一碗一定是‘龙虎斗’,无可磋商”“于是一碗‘龙虎斗’摆在桌子中央了,他们两人同时捏起筷子,指着碗沿,笑眯眯的你看我,我看你……”,得出答案:虚线:主人公构思作品《幸福的家庭》中的家庭生活,安静、优雅、有序。一面是逃不脱的窘困现实,“他抱了她回转身,看见门左边还站着主妇,也是腰骨笔直,然而两手插腰,怒气冲冲的似乎预备开始练体操”“连你也来欺侮我!——连油灯也要翻了它!晚上点什么?……”,得出答案,实线中主人公现实中的家庭生活,喧闹、庸俗、局促。幻想与现实故事的“双线”交织。以幻想中的“幸福的家庭”的构思为主要故事,和“现实中的家庭”互为交织,共同推进情节发展,丰满了人物想要努力生活而不得的窘迫、矛盾、纠结的形象,拓深了旧时代知识分子被生活所困难以实现精神追求和理想的主题。双线平行推进,现实和理想形成反向对比,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心理,反映作品深刻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智宣子将以瑶①为后,智果曰:“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②。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仁,立以为后。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及智伯为政,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乃与之。又求地于魏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乃与之。又求地于赵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或曰:“长子近,且城厚完。”或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阴为之期日。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遂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臣光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注】①瑶,即智伯。②无恤,即赵襄子。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B.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C.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D.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 /而待事之变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史:官名,春秋时掌管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B.简:战国至魏晋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牍或札。C.三版:版,古代筑土墙用的夹墙板,古时一般以高二尺、长八尺为一版,三版为六尺高。D.骖乘:古代乘车尚右,驭者居中,骖乘即左边陪乘者,战时称“车左”,平时称“骖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果颇有政治远见,因为意识到智伯不仁,所以反对把他立为继承人,在劝阻智宣子不果之后,主动脱离智族姓氏,最终幸免于难。B.赵简子派尹铎治理晋阳,要求他施惠于民,保障民生,少算纳税户数,以此来给儿子铺设退路。后来果然起到了保护赵襄子的作用。C.智伯向韩、魏两家索要土地时,韩、魏采取妥协忍让的权宜之计,实际上却在等待反击机会,这是一种麻痹对方、以退为进的策略。D.赵襄子利用韩、魏与智伯的矛盾,派张孟谈与韩、魏密谋,韩魏两家趁机响应,三面夹击,智伯虽强大,最终却难逃覆灭的命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0.C11.D12.B13.(1)(智瑶)用五个超过人的方面欺压人,并且用不仁德的方式行事,难道还有谁能够友善对待他吗?(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14.这句话阐述了“德胜于才,先德后才”的道理;“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才”可以帮助“德”,实现“德”;“德”统帅“才”,也是对“才”的引导。形象地说明“德”“才”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特点(或者说光有“才”没有“德”是不行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智伯贪好财利,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土地就会攻打我们,不如给他。他贪婪于得到土地,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智伯一定会用武力对付他,这样,我们就能够免于祸患,等待事情的发展变化。“好利”和“愎”是智伯的两个性格特点,中间的“而”起到连接两个并列关系名词的作用,两者不能分开,排除BD。“然则”,意思是“既然这样,那么”,一般出现在句首;且“得免于患”为状语后置句,“于患”作“得免”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D.“古代乘车尚右,驭者居中,骖乘即左边陪乘者,战时称‘车左’”说法错误。骖乘:古代乘车,尊者居左,陪乘居右,负责护卫。战时称“车右”,平时称“骖乘”。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要求他……少算纳税户数”说法错误。从文中“尹铎损其户数”可知,少算纳税户数并非赵简子要求,而是尹铎自己的决定。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陵”通“凌”,欺凌,欺压;“行”,做;“其”,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待”,友善对待,友好相处。(2)“舍”,放弃;“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出使的人;“乏困”,缺乏的东西。【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才能是品德的辅助,品德是才能的统帅。品德是统帅,才能是辅助。可见,德才之间的关系是德要高于才,德须主导才。所以,从中可以看出,在司马光看来,在一个人的品格中,“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才”可以帮助“德”,实现“德”;“德”统帅“才”,也是对“才”的引导。结合司马光的评价“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可知,智伯的灭亡,恰恰是他的才胜过了德。由此可见,他批评智伯,目的是指出智伯身亡族灭的原因,即有才无德。所以,正是通过智伯这一反面例子,司马光通过这句话形象地说明“德”“才”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特点,阐述了“德胜于才,先德后才”的道理。 参考译文:智宣子打算把智瑶立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智瑶超过人的有五个方面,他不如人的只有一个方面。(智瑶)用五个超过人的方面欺压人,并且用不仁德的方式行事,难道还有谁能够友善对待他吗?如果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氏宗族必遭灭门之祸。”(智宣子)不听智果的意见。智果便向太史请求自己家族脱离智族姓氏,另立宗族为辅氏。赵简子的儿子,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赵筒子)打算确立继承人,不知立哪位好,于是把他的训诫言辞写在两块竹简上,把它们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嘱咐)说:“好好地记住它!”过了三年,赵简子问两个儿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写的话;让他拿出竹简来,已经把竹简丢失了。问无恤,他却非常熟悉地背诵出竹简上写的训诫之辞;让他拿出竹简来,便从袖子中取出来呈上去。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有仁德,就立他为继承人。赵简子派尹铎治理晋阳,尹铎请示说:“您是打算让我像剥茧抽丝一样搜刮财富,还是要我像修筑堡垒来做保障一样施惠保民呢?”赵简子说:“像修筑堡垒一样来做保障。”尹铎便少算缴纳赋税的居民户数。赵简子对无恤说:“晋国一旦发生危难,你不要嫌尹铎地位不高,不要认为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把晋阳作为投靠的地方。”等到智伯治理政事,智伯向韩康子索要土地,韩康子不想给他。(谋士)段规说:“智伯贪好财利,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土地就会攻打我们,不如给他。他贪婪于得到土地,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智伯一定会用武力对付他,这样,我们就能够免于祸患,等待事情的发展变化。”韩康子于是给了智伯土地。智伯又向魏桓子索求土地,魏桓子不想给。(谋士)任章说:“不如给智伯所求的土地,使智伯骄傲自大,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图谋智氏,又何必单单让我们作为智伯的攻击目标呢?”魏桓子于是给了智伯土地。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土地,赵襄子不给。智伯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的军队攻打赵氏。赵襄子准备出逃,说:“我逃到哪里去呢?”(随从中)有的人说:“长子最近,而且城墙坚厚完整。”有的人说:“邯郸城里储藏粮食与兵车、财物的仓库都很充足。”赵襄子说:“还是投奔晋阳吧,这是先主叮嘱的地方,这是尹铎宽厚对待百姓的地方,百姓一定会平和地对待我。”于是逃往晋阳。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用国人组成的军队围住晋阳,又引水淹城,城墙只有六尺高没被淹没了(就是城墙在水面以上的部分还有六尺,也就是说水快淹没城墙了。版,是古代筑墙、坟所用的板,每块高二尺,三版为六尺)。百姓的锅灶淹没在水中,鱼蛙孳生,但百姓没有背叛的意思。智伯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站在车的右面护卫。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见韩康子、魏桓子二人,暗地里约定了联手攻杀智氏的日期。赵襄子夜里派人杀掉智军守 堤的官吏,掘堤放水冲淹智伯军队,韩、魏两家军队分别从智军两侧夹击智军,赵襄子率领士兵进攻智军前队,于是全部诛灭了智氏宗族的人,只有智果改姓辅氏得以幸免。司马光评论说:才能是品德的辅助,品德是才能的统帅。自古以来,国家的作乱之臣,家族的败家之子,才有余而德不足,由此而招致国家灭亡、家族破落的事多了。所以治国治家的人,如果能够在才德的区别方面详细考察,而且懂得才德选择的先后,又哪里会因失去人才的事而值得担心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下列小题。咏史龚自珍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①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田横五百人②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注】①牢盆,古代煮盐器具,借指把持盐政的官僚和盐业巨商。②田横,故齐王田氏宗族,刘邦统一天下后,因耻于降汉,自刎而死。其部下500人闻讯,也全部自杀。15.下列对本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直陈现实,以“金粉”隐喻东南地区的繁华绮丽,衬托名流们纸醉金迷的生活。B.颔联“操”“踞”二字本无褒贬,此处以冷峻的语气赋予其情感,鞭挞之意自然流露。C.颈联反映了士人在文字狱高压政策下的处境和逢迎态度,体现诗人内心的忧愤之情。D.这首诗名为“咏史”,实则借题发挥,将历史典故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立意深刻。16.前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意蕴丰厚,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运用典故,赞扬田横及义士们不为苟活而屈节的高风亮节;②以反问作结,慨叹世上再无田横等义士存在,抒发义士难觅的悲哀;③隐含对追求名利、苟且偷安的文人士大夫的讽劝,启人深思。【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逢迎态度”分析不当。颈联描写士人因害怕文字狱而远远避开;即便有人著书,也不过是为了糊口,这是种明哲保身的态度,而非逢迎。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尾联“安在”即“在哪里”之意,整句意思是说,田横等壮士如今在哪里呢?难道已归顺大汉朝廷,封官加爵了吗?诗人借用典故,抒发对田横耻于称臣、自刎而死的壮举的赞美之情;同时,又借助反问的修辞手法,“田横等壮士如今在哪里呢”,慨叹如今义士难觅;揭露了清政府对士人采取的思想压制和笼络政策的欺骗性,表达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与愤恨,告诫文人士者不要轻信清政府的怀柔政策,启人深思。(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对子路“率尔而对”的反应是“___________”;而对于曾皙的回答,孔子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鸿门宴》中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夫子哂之②.吾与点也③.浴乎沂④.风乎舞雩⑤.咏而归⑥.大行不顾细谨⑦.大礼不辞小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哂”“雩”“谨”。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1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爱:吝惜危士臣危:使……处于险境B.放辟邪侈侈:不正晋军函陵军:驻扎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激道芷阳间行道:取道D.居则曰居:居住、停留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B.侈:过度。句意: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C.谢:道歉。句意: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D.居:平日、平时。句意:你们平日说。故选A。1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B.谨庠序之教C.批大郤,导大窾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刑,同“型”。句意: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B.无通假字。句意:认真从事学校的教育。C.郤,同“隙”。句意: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D.戮,同“勠”。句意: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故选B。20.下列各项的特殊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夫晋,何厌之有A.莫之能御B.牛何之C.大王来何操D.因之以饥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夫晋,有何厌。句意: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莫能御之。句意:没有人能阻挡他。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牛之何。句意:牛要到什么地方去?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句意:大王来拿什么东西了?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饥馑因之。句意:接着又遇上饥荒。故选D。2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传”是文体标志,即传记。B.《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C.《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D.《史记》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记诸侯,“列传”记载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事迹。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A.“‘传’是文体标志,即传记”说法错误,“传”是指解释六经著作。C.“《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说法错误,《史记》是纪传体通史。D.“‘本纪’记诸侯”说法有误,“本纪”应是记帝王的,“世家”是记诸侯的。故选B。22.对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周朴园你——你贵姓?(表示声音延长)B.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表示语气断断续续)C.周朴园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表示解释说明)D.周朴园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表示解释说明)【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D.此处破折号表示话题转变。故选D。23.请赏析文中画线文字。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鲁侍萍  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周朴园(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鲁侍萍  (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答案】通过动作描写,“接过支票”反映出鲁侍萍此时看清周朴园面目的冷静,在冷静中为下面的动作蓄势,“慢慢撕碎支票”反映出决绝,这是出离愤怒的表现。语言描写,一句“谢谢你”实际是反语,是对周朴园虚伪、冷漠更加有力的指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结合对“(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的分析,这里主要是动作说明和语言描写。前文写鲁侍萍说“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可见鲁侍萍此时已经看清了周朴园的真实面目。而“接过支票”只是在周朴园“递支票” 后的一个顺势动作,反映出鲁侍萍此时看清周朴园面目的冷静,同时为下文的“撕支票”蓄势。而“慢慢撕碎支票”这个动作,撕碎的不仅仅是手里的支票,也是在撕碎内心的情感,撕掉内心的怨气。这反映出鲁侍萍的决绝和极其愤怒的心理。一句“谢谢你”是鲁侍萍的语言描写,表面是对周朴园给自己支票的感谢,实际是反语,极尽对周朴园的讽刺。结合前文周朴园说“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可知,周朴园想以钱了事,在他心里,钱是万能的,此时的侍萍已经认识到周朴园的虚伪、冷漠,所以“谢谢你”这句话实际上是对他更加有力的指责。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异乎三子者之撰”的曾皙、“无道桓文之事”的孟子、强悍的樊哙、阴鸷的繁漪……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于“个性”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新青年,扬个性习总书记激励我们,要走出孤芳自赏的狭小天地,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梦想。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张扬自己的个性,努力创新,成为有益于国家的新青年。新青年,就是要打破陋习,摆脱束缚,努力更新自我。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新青年,正如乡的我们处于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便不同于以往历史上的新青年。在清朝末期,新青年就是要推翻这个统治中国人民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建立起民主的现代社会。新青年只有发扬自己的个性,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成为有益于国家的新青年,在这个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个不同领域的人,在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发扬了自己的个性,因为他们的不同寻常,所以他们成为了自己领域的精英。擅长经营的成为了老板,善于寻找蛛丝马迹,抓住犯人的成为了令人敬仰的人民警察。新青年发扬了自己的个性,摆脱了常人所固有的束缚,成就了他们个性的人生,所以新青年只有发扬自己的个性,才可以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成为有益于国家的新青年,成为像陈独秀先生所说的,“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的新青年。那么该如何成为一个发扬自己个性的新青年呢?发扬自己的个性,勇于创新,摆脱固有的思想束缚。打破传统的陋习,成为 更好的自我国家实行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是为了激励我们新青年要敢于去创新,打破我们固有的思想,实现我们一个个梦想的蓝图。陋习不可取,去除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陋习,新青年的思想中不应该存在陋习,那些早就应该消失的思想,凡事应做到订婚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和宋荣子一样,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遇事冷静至若成为更好的新青年。发扬自己的个性,勇于担当,摆脱自私自利的“冷气”。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有个性”的人。缺乏个性的人是乏味的,缺乏“有个性”的人的社会将了无生机活力。为此,需要我们每个人自身的觉醒,少些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多些自信和担当,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彰显个性。亦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有担当国家之崛起的个性;一生致力于偏远乡村女孩的教育事业的张桂梅,有担当照亮乡村教育未来的个性……他们坚守信念,自信而不自负,果断而不武断,保持自我而不唯我独尊,敢说敢为而不恣意妄为。做一个成熟而不失个性的人,永远都是新青年追求的目标。新青年,扬个性,展自我,敢不同,勇创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有益于国家的新青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题目例举了我们课文中的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因而与众不同,活出自我生命的风采,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目要求表达对“个性”的思考,围绕“个性”可以思考个性对个体的特殊意义,人与人之间的重大差异在于独特个性,唯有独特个性,与众不同的个性,才有可能让人活出自我,活出精彩。个性是一个人内在素质与涵养的体现,有什么样的内涵就有什么样的个性。你之所以是你,不是别人,是因为你已被赋予独特的生命品质。没有独特个性或不展示独特个性,世界将变得单调乏味。世界正因为有了个体的独一无二,个性的千差万别,所以变得格外丰富多彩。也只有尊重个性,而不是压抑个性,人们的智慧与潜能才会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掘。当然,这里的“个性”并非浅薄的“奇装异服”这类,而是指独到的思想,有趣的灵魂,鲜明的性格特点等。同时要注意,追求个性,尊重个性是以讲道德和遵纪守法为前提的。不讲规矩不受约束的个性张扬,是对人性的极大扭曲。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尊重个性,缤纷人生。接下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展开论述,一、个性就是真实地亮出自己,亮出你的个性,活出你的色彩,有个性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生。二、个性就是真实地追求自我,别让自己的思想被别人的言论中所覆没,别让自己的个性,在别人的思想中修剪。三、个性就是坚持自己的风格。只有做自己的主人,主宰自己的生活,坚持自己的风格,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立意:1.个性创造着生命奇迹。2.世界因“个性”而丰富多彩。 3.张扬个性,展现自我。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6 13:00: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2.2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