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六安一中2023年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据考古资料显示,我国已发现的从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间的文化遗址达7000多处,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主要发源地外,还有许多散布在全国各地。这说明了()A.中华文明的多源性B.远古传说的神秘性C.国家起源的复杂性D.区域经济的差异性2.傅斯年认为,“周之代商,绝不代表物质文明之进展......未必在宗法制度也......而在人道主义之黎明……一切固保天命之方案,皆明言在人事之中。”该观点意在强调西周()A.萌发贵族政治B.改进生产方式C.重视敬天保民D.弱化宗法关系3.中国古代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诸如朝代名称效益战国(秦)都江堰“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战国(魏)西门豹渠“以富魏之河内”汉朝白渠“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这些工程的兴建()A.阻碍了经济交流B.不利于商业进步C.促进了农业发展D.实现了国家统一4.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繁荣局面。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主张以“法”治国。说明这些思想家都()A.努力恢复西周制度B.代表旧贵族的利益C.适应封建社会要求D.追求理想社会秩序5.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A.分封制度的终结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C.宗法制度的湮灭D.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6.秦朝,免官之制已普遍实行。如因另有重用而免除其原有较低的职务,因不称职而免职,因犯罪而免职,总之,国君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有权免去其臣下的职务。而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主官,也都有任免其下属的相应权限。由此可知,秦朝()A.君主权力开始受到冲击B.地方各级主官权力较大C.官僚政治体制作用凸显D.统治者决策带有随意性7.《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由于汉初()A.推行郡国并行B.实施汉承秦制C.实行休养生息D.颁布推恩令8.从汉武帝元封五年时开始,朝廷规定刺史不再只是每年秋分巡察地方,而是在地方设立固定的办公机构,并有意与所在郡的长官保持距离。刺史的级别仅相当于低级县令,但朝廷会及时提拔成绩卓著者。上述做法着眼于() A.扩大刺史监察范围B.提高官员文化素养C.削减诸侯王国封地D.优化国家监察机制9.张骞通西域使天山南北地区在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原连为一体,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地区的交通线路逐步开辟,形成了饮誉中外的“丝绸之路”。它的开通()A.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B.延缓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C.造成了西域地区的野蛮落后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10.右图为东汉画像石刻画的春秋时期孔子率弟子问礼于老子的情景。孔子躬身向老子行礼,并把大雁作为见面礼送给老子;老子拄曲杖相迎,躬身还礼。此图反映了()A.儒学的官方正统地位的确立B.儒学与道教相互借鉴C.艺术创作对时代精神的彰显D.崇尚礼仪的文人意趣11.十六国时期,匈奴贵族刘渊在发动反晋起兵后不久,向部众宣称自己受命于上天,已具备“德”,并建国号为“汉”,继而将得天下。前秦统治者苻坚也在强调了“受命”“有德”后进一步统一黄河流域。这可以用来说明十六国时期()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B.少数民族统治者的道德修养较高C.儒学思想得到华夏族群的认同D.南北统治政权积极谋求国家统一12.下表展示了南朝时期扬州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取得进步,劳动力数量增加,大量兴修水利和围垦湖田。手工业“三吴”地区成为青瓷器的主要产地,南方的造纸业、炼钢业的迅速发展商业内河和海外贸易得到发展,城市商业日渐繁荣。据表可知,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日益瓦解B.江南地区开发的深入C.经济重心南移速度加快D.南方统治阶层的重视13.魏晋时期,绘画呈现多元化倾向。寄情于自然的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派,宗教人物画也随之大量涌现。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世俗文化的发展B.民族交融的发展C.三教鼎立的形成D.社会思想的变化14.《资治通鉴》载:609年至610年,隋炀帝在洛阳举行大会。“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自昏达旦,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胡客或过酒食店,醉饱而散,不取其直,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惊叹。”这一记载能用以佐证隋朝()A.盛极一时,但短命而亡B.短暂统一,但影响深远C.制度创新,但民不聊生D.劳役繁重,但泽被历代15.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C.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鼓励士人报考D.唐太宗建立唐朝,平定全国16.下表所示为唐朝中后期宰相中科举出身者所占比例。由此可知,科举制()时期宰相总数(人)进士出身的宰相所占比例(%)唐穆宗时期1457.1唐文宗时期2475唐懿宗时期2181A.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扩大了宰相的政治权力C.提高了官员的道德素养D.维护了士族贵族的特权17.隋唐时期,全国范围内的公私商船、南北杂货都经过两淮商运枢纽运销四方。广州的犀角、象牙,两湖的稻米、木材,四川的蜀锦等都沿江东下,集散于江淮,或者继续北运。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A.长途贩运的快速发展B.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C.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D.大运河加强南北沟通18.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A.推行两税法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经济重心南移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C.南方地区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D.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19.下图为唐诗《静夜思》的日文翻译,这反映了()A.中国传统文化海纳百川B.汉字成为世界性通用文字C.中华文化强大的辐射力D.诗是中日交流的主要载体20.唐朝前期在西域部分地区推行均田制,实行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不过,中央政府并不从西域各地拿走赋税,反而对后者进行足够的财政补贴。同时,唐政府还通过“互市”等制度,用以稳定西域贸易。唐朝的这些做法()A.增强了边疆民族的国家认同B.体现了边疆与内地治理的一体化C.奠定了羁縻府州制度的基础D.为两税法改革的推行提供了借鉴二、非选择题 2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示意图材料二7世纪初的唐朝,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积月深,这也是一段创造系统的时期。唐朝这种近于至善的内部组织,表现在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而这种体系与后世西洋所谓“互相制衡”截然不同,不论唐太宗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第二帝国: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名称并分析其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内部组织“近于至善”的表现并对其评价。(8分)22.(16分)多元起源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向一体化迈进,维持着和平、统一的主流,保持着对中华文明较高的认同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高帝将宗室女奉献给单于,又约定每年向匈奴贡献一定数量的丝绸酒米,以求苟安。文帝时匈奴再次南下掳掠,并不断在边境侵扰,汉朝不能抵御,仍维持既定之议。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大将军卫青率大军北击匈奴,再次收复河南地,移民十万驻朔方。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将霍去病率领大军先后越过焉支山(甘肃山县境内)和祁连山,大败匈奴军,斩俘四万余人。——摘编自蔡美彪著《中华史纲》材料二唐朝前期疆域与边疆各族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处理与匈奴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待边疆各族的策略并归纳其特点。(10分)2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直以来被学术界视为中华文化形成的黄金时期。请你任选一家学派,拟充当该学派的发言人,宣传本学派的主张,并集中批驳另一家学派。(要求: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六安一中2023年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CDBCCD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BDADADACA1.【答案】A【解析】据材料“文化遗址……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散布在全国各地”可知,我国的文化遗址遍布全国各地,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起源的特征,故选A项;材料中的文化遗址为考古发掘,不是神话传说,排除B项;公元前21世纪建立的夏朝是我国早期国家起源,材料中“公元前6000年”尚未产生早期国家,不能说明国家起源的复杂性,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我国文化遗址的分布状况,没有提及经济发展情况,看不出“区域经济的差异性”,排除D项。2.【答案】C【解析】据材料“周之代商……在人道主义之黎明……皆明言一切在人事中”可知,西周注重人的地位价值,结合所学可知,早期国家政治神秘色彩浓厚,西周在敬天的同时强调君主的仁政道德,故选C项;早期国家夏商周都属于贵族政治,排除A项;材料“周之代商,不在物质文明的进展”说明傅斯年认为西周取代商朝并没有经济生产方式的改变,排除B项;据所学,西周建立起宗法制度,宗法关系被强化,排除D项。3.【答案】C【解析】略4.【答案】D【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都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以期实现社会的有序发展,如老子的“无为而治”,孔子的“为政以德”、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的“以‘法’治国”,故选D项;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等级制度,但老子、墨子、韩非子没有相关主张,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墨子代表的是下层平民利益,并非都代表旧贵族的利益,排除B项;孔子和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此时封建社会尚未形成,排除C项。5.【答案】B【解析】据材料“海内为郡县”“天下……于上”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动荡,秦统一六国,地方设郡县,中央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故选B项;“终结”说法错误,分封制度在之后的朝代中,仍有实行,排除A项;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排除D项。6.【答案】C【解析】据材料“国君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有权免去其臣下的职务”,可知秦朝免官之制已普遍实行,对官员实施职务任免和升降,加强和改进了官员管理,凸显了官僚政治体制的作用,故选C项;国君掌握免官之权,加强了君主权力,排除A项;据材料“各级主官,也都有任免其下属的相应权限”可知地方主官的权力较大,但这是材料的部分信息,不能囊括君主的权力,属于片面选项,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统治者随意任免官员,不能得出决策带有随意性,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发展,材料的信息体现了这一点,故选C项。8.【答案】D 【解析】由材料“在地方设立固定的办公机构”“与所在郡的长官保持距离”可知汉武帝设置的刺史在地方有了固定的办公机构,且和当地原有的机构保持一定距离,有利于国家对地方的监察,优化了国家监察机制,故选D项;材料强调刺史的办公地点,并未提及刺史具体的职责,无法推知监察范围的扩大,排除A项;隋唐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削减诸侯王国封地,材料并未提及,排除C项。9.【答案】D【解析】略10.【答案】C【解析】据材料“孔子躬身……还礼”可知,材料体现了注重儒家礼仪,这与汉代以来儒学地位变化的时代特征有关,即艺术创作对时代精神的彰显,故选C项;西汉武帝时期,儒学的官方正统地位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儒学尚“礼”,与儒学与道教相互借鉴无关,排除B项;文人意趣重视意境,追求个性的发挥,寄托作者的思绪情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11.【答案】A【解析】据题干可知,十六国时期的统治者纷纷宣称受命于天,继而拥有了统治天下的合法性,这表明胡人族群吸收借鉴汉族统治方式,华夏认同观念进一步发展,故选A项;题干所述史实说明十六国时期的统治者以“德”为旗帜建立政权,并不等于说他们的道德修养较高,排除B项;题干仅是述及了十六国时期的刘渊和苻坚,并不能扩大为整个“华夏族群”,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苻坚仅是统一了黄河流域,并没有实现“国家统一”,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大量人口流入南方,有利于南方农工商业的发展,此外南方长江沿岸商业城市有所发展,所以表格所述的主要原因是江南地区的开发推动了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当时重农抑商政策并未瓦解,A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所以“经济重心的南移速度加快”的说法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实不符,排除C项;南方统治阶层的重视是其中一个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13.【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纲要上册第8课所学可知,“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派”与儒学受冲击相关,“宗教人物画也随之大量涌现”与佛教、道教广为传播相关,故选D项;世俗文化与民众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与“寄情于自然的山水画”等相悖,排除A项;“民族交融”不合题意,与山水画等无逻辑关联,排除B项;“三教鼎立”不合史实,魏晋时期佛道发展,但没达到与儒学鼎立的地步,排除C项。14.【答案】A【解析】据材料“于端门街盛陈百戏……终月而罢,所费巨万”可知,隋炀帝在东都洛阳的端门街,安排了百场大戏,连续演出一个月,所费钱财是天文数字,说明隋朝盛极一时,但把民脂民膏大肆挥霍,致使人民负担急剧加重,阶级矛盾激化,短命而亡,故选A项;“短暂统一”说法错误,隋朝是短命而亡,隋唐都是统一的王朝,排除B项;隋朝制度创新体现在: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等,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劳役指为政者役使人民作工,强迫的劳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15.【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建立唐朝,平定全国的是唐高祖李渊,D说法错误;A、B、C均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故此题选D。16.【答案】A【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唐朝中后期宰相中科举出身者占一半以上,且比例不断升高,反映科举制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A项;据材料“宰相中科举出身者所占比例”可知,反映了宰相的出身,不能得出宰相权力扩大的结论,排除B项;科举制注重考察应试者的才学,而非以品德为标准,不能得出提高道德素养的结论,排除C项;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扩大了用人范围,削弱了士族贵族的特权,排除D项。17.【答案】D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隋唐时期,全国范围的公私商船、南北杂货都经过两淮商运枢纽运销四方,这与大运河沟通南北有关,故选D项;明清时期长途贩运快速发展,排除A项;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材料强调公私商船、南北杂货都经过两淮商运枢纽运销四方,这与手工业生产发达的情况无关,排除C项。18.【答案】A【解析】据题干可知,虽然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唐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因为与租庸调制相比,两税法可以增加更多的赋税收入,据此可知,政府推行两税法的目的在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选A项;题干将两税法与租庸调制相对比,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B项;题干是将两税法与租庸调制相对比,并没有将南方与北方的赋税收入进行对比,排除C项;两税法是将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而不是“实物税收”,排除D项。1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日文版的《静夜思》,体现了日本对中华文化的敬仰和学习,反映了中华文化的辐射力,故选C项;材料体现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并非中国传统文化的海纳百川,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日本文字受到中国文字的影响,不能说明汉字成为世界性通用文字,排除B项;诗仅是中日交流的载体之一,政治制度、儒学、土地制度等均为中日交流载体,其地位更是超过了诗,排除D项。20.【答案】A【解析】唐朝对西域地区进行财政补贴和经济政策的扶持,减轻民众负担,有利于稳定边疆民生,赢得当地少数民族民心,进而增强边疆民族的国家认同,故选A项。材料体现了边疆与内地治理的差异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羁縻府州制度的表现,而非为其奠基,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两税法无关,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21.【答案】(1)名称:三公九卿制(2分)特点: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系;三公九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三公相互牵制;体现出专制主义的特点。(4分)(2)表现:三省六部制。(2分)评价:体系完整、各司其职;减少了行政失误,提高了行政效率;相互制约,加强了皇权;是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成熟的标志;局限性:分权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君权,仍然属于君主专制的范畴。(6分)22.【答案】(1)变化:从和亲(或:和)到战争(或:战;北击匈奴)。(2分)原因: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财政宽裕;善于用人,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维护边境安定,保障人民安全;盐铁官营,汉军军事装备的提升。(4分)(2)策略:军事征服(或:战争);设立军政机构;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实行和亲;会盟;加强经济文化交流。(4分)特点:处理民族关系的手法多样;民族政策相对开明;威德兼施,恩威并施;效果明显,影响深远。(6分,三点即可,一点2分)23.【答案】(10分)儒家:宣传“仁”、“仁政”、“王道”,主张统治者应爱惜民力,反对苛政与刑杀;无论主张“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均在于强调礼仪教化对维护群体利益有着重要作用。(8分)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应顺应自然去治理国家,能够用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来观察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并认识到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主张减轻国家对民众的干预。(8分)法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强调耕战和严刑峻法对维护统治的重要作用。(8分)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薄葬”等,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与诉求。(8分) 任选一家的任何一个观点进行合理批驳。(2分)(总计10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2-11 12:30:02 页数:9
价格:¥2 大小:848.7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