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生物
>
宁夏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宁夏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8
2
/38
剩余3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宁夏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出卷人:一、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A.唾液B.组织液C.血浆D.淋巴【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又叫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不同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不同。【详解】A、唾液不属于细胞外液,A错误;B、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组织液,B正确;C、血浆是血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C错误;D、淋巴液是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D错误。故选B。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全部体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B.血浆和组织液能相互渗透,所以二者各种成分的含量相差不大C.膀胱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详解】A、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A错误;B、血浆和组织液能相互渗透,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所以二者各种 成分的含量有区别,B错误;C、尿液不属于内环境,膀胱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错误;D、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故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故选D。3.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表示血浆,是红细胞生活的环境B.甲、乙、丙的含量约占人体体液的2/3C.丙表示组织液,能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D.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乙和丙【答案】B【解析】【分析】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2、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组织间隙液,它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液存在于淋巴管中,它是由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形成的,淋巴液在淋巴管中流动,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并最终汇入血浆。3、分析题图可知,乙是淋巴液,丙是组织液,甲是血浆。【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乙是淋巴液,丙是组织液,甲是血浆;血浆是红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A正确;B、甲、乙、丙构成了细胞外液,约占人体体液的1/3,B错误;C、丙表示组织液,大部分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能为其中生活的细胞提供营养物质,C正确; D、毛细淋巴管壁一侧是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内是淋巴液;故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乙淋巴液和丙组织液,D正确。故选B。4.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管中的药物可不经过组织液直接进入肌细胞B.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D.血浆蛋白减少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故血管中的药物需要经过组织液进入肌细胞,A错误;B、细胞质基质(细胞溶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故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C、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如HCO3-、H2CO3等有关;C正确;D、血浆蛋白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D错误。故选C。5.无论春夏秋冬,风雨变幻,它却总是轻波微澜。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都会减慢B.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进入血浆,少部分渗入淋巴液C.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能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外界环境剧变可能会引起稳态的失衡【答案】A【解析】【分析】(1)机体代谢活动正常,则内环境一定处于稳态。(2)内环境处于稳态,机体代谢活动不一定正常,如植物人、机体持续高热等。 (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不一定都会减慢,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因其内环境中的甲状腺激素高于正常水平而导致细胞代谢增强,A错误;B、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少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渗入淋巴液,B正确;C、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组织细胞在代谢过程中,需从细胞外液中吸收营养物质,并将代谢产物排到细胞外液,因此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能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C正确;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D正确。故选A。6.当面临高考、中考等大型考试时,同学们常常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适度的紧张有助于考试发挥,但当人体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状态时,常会导致心律失常、胸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下列相关解释正确的是()A.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跳加快B.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胃肠蠕动加快C.过度紧张、焦虑会使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变慢导致食欲不振D.过度紧张、焦虑会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消化腺分泌减少导致消化不良【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处于兴奋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加强,从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详解】AB、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跳加快,但消化腺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导致消化不良,A正确,B错误;CD、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加强,CD错误。故选A。7.《中国科学报》报道,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当老年人保持活跃时,他们的大脑中会更多含有一类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以增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从而保持健康的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神经元有很多树突有利于接受更多刺激信息 B.神经元由轴突和树突组成C.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D.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详解】A、神经元有短而多的树突和长的轴突,其中树突的主要功能是接受信息,神经元有很多树突有利于接受更多刺激信息,A正确;B、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其中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B错误;C、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C正确;D、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可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与神经元一起共同参与神经系统的调节,D正确;故选B。8.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B.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脊神经C.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D.脑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详解】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A错误;B、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B错误;C、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错误;D、脑神经和脊神经均属于周围神经系统,D正确。故选D。9.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比较,错误的是()A.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有助于动物适应环境 B.条件反射的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是暂时可变的,易消退C.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条件刺激的强化D.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答案】C【解析】【分析】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详解】A、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都是机体对外界刺激进行的有规律性的应答反应,都有助于动物适应环境,A正确;B、非条件反射经过条件刺激,不断强化,形成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往往是暂时性的(可变的),也易消退,B正确;C、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C错误;D、非条件反射是通过遗传获得、人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几乎是无限的,D正确。故选C。10.如下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B.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C.若④处受到破坏,刺激②时,机体没有出现相应的反射活动,但有感觉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答案】C【解析】【分析】反射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图中结构:①神经中枢、②传入神经、③传出神经、④效应器、⑤感受器。【详解】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A错误; B、由于低级中枢还受高级中枢的控制,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不一定会出现反射活动,B错误;C、若④效应器受到破坏,该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刺激②处机体不会有相应的反射活动产生,但是刺激可以上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C正确;D、刺激传出神经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只有③④,D错误。故选C。11.下列关于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内外没有电位差B.兴奋时Na+大量内流,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C.K+的大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答案】A【解析】【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A、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内外具有电位差,即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A错误;B、兴奋时Na+大量内流,动作电位产生,此时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该过程钠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正确;C、K+的大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该过程中钾离子是通过协助扩散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D正确。故选A。12.下图为某同学在注射疫苗时与缩手反射有关的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同学在注射疫苗时没有缩手,但神经元A已经产生兴奋B.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是抑制性神经递质C.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能引起Ca2+内流,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D.右图中只有Na+内流才能引起神经元C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详解】A、该同学在注射疫苗时没有缩手,说明来自大脑皮层B的抑制大于来自传入神经A的兴奋,从而不会引起神经元C兴奋,A正确;B、分析图中信息可知,乙酰胆碱能促进突触后膜Na+内流,5-羟色胺能促进突触后膜Cl-内流,5-羟色胺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故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是抑制性神经递质,B正确;C、由图可知,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能引起Ca2+内流,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C正确;D、上图中,Na+内流会和Cl-内流共同作用,引起神经元C突触后膜膜电位的改变,D错误。故选D。13.“杯弓蛇影”是指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而感到恐惧。当人特别恐惧时,肌肉剧烈收缩而发生“颤栗”,甚至会大量排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接受“弓影”刺激的感受器应位于视网膜上B.神经元与肌细胞间信息传递不依赖神经递质C.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上述过程的效应器包括肌肉和腺体【答案】B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建立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具有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详解】A、接受“弓影”刺激的感受器应位于视网膜上,A正确;B、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肌细胞,B错误;C、“杯弓蛇影”是指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而感到恐惧,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D、当人特别恐惧时,肌肉剧烈收缩而发生“颤栗”,甚至会大量排汗,此过程的效应器包括肌肉和腺体,D正确。故选B14.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脑受损可能会导致小便失禁B.高位截瘫可能使大脑皮层无法对脊髓进行调控C.长时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以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D.大脑中的不同部位执行的功能不同,因此存在多个功能分区【答案】C【解析】【分析】大脑皮层有许多高级中枢,控制着脊髓等内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还有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和人类的语言有关,受损后会出现相应的病症,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A、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同时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故大脑受损可能会导致小便失禁,A正确;B、高位截瘫会导致脊髓与大脑皮层之间的联系切断,使大脑皮层无法对脊髓进行调控,B正确;C、长期记忆与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C错误;D、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大脑中的不同部位执行的功能不同,因此存在多个功能分区,D正确。故选C。15.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a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错误的是( ) A.当e点兴奋时,膜外侧的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B.电表①和②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用该图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用该图可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即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因此图中兴奋传递方向是从左向右。【详解】A、当e点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外兴奋部位呈负电位,未兴奋部位呈正电位,而电流方向为正电位流向负电位,因此局部电流在神经纤维膜外侧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A正确;B、刺激a点时,兴奋同时到达电流表①的两极,因此指针不会发生偏转,但电流表②的指针会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B错误;C、刺激c点,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d时,②不偏转,说明兴奋同时到达两极,该图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正确;D、刺激a点,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若刺激b点,①不偏转、②连续偏转两次,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正确。故选B。16.下列关于躯体运动分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B.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C.大脑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传到脊髓 D.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刺激下部,可引起下肢的运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可以直接到达脊髓等低级中枢,也可以经过小脑或脑干传给低级中枢。【详解】A、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A正确;B、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B正确;C、由图可知,大脑可以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传到脊髓,也可以直接到达脊髓等低级中枢,C正确;D、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D错误。故选D。【点睛】17.下列有关课本中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手术摘除公鸡的睾丸,其雄性性征明显消失,该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B.每次给狗喂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这一现象属于非条件反射C.沃泰默发现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D.制备胰腺提取物注射给由胰腺受损诱发糖尿病的狗,降血糖效果不显著,原因是胰蛋白酶破坏了胰岛素【答案】B【解析】【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详解】A、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中,摘除睾丸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其雄性性征明显消失,通过该实验现象的改变证明了睾丸与性激素有关,A正确;B、每次给狗喂食时打铃,这样通过反复的条件刺激(铃声)和食物(非条件刺激)相结合,一段时间后,即使不提供食物,狗只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这说明建立起了条件反射,此时铃声是条件刺激,B错误;C、稀盐酸不能直接引起胰腺分泌胰液,C正确;D、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胰腺腺泡细胞能产生胰蛋白酶,蛋白酶会催化胰岛素水解,因此制备胰腺提取物注射给由胰腺受损诱发糖尿病的狗,降血糖效果不显著,原因是胰蛋白酶破坏了胰岛素,D正 确。故选B。18.下列关于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通过降低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发挥作用B.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和淋巴C.血液中能够检测到激素与激素通过体液运输有关D.激素的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微量且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详解】A、激素是信号分子起调节作用,酶的作用是降低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B、动物激素经分泌后直接进入组织液,经由组织液进入血液和淋巴,B错误;C、由于激素产生后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因此血液中能够检测到激素,C正确;D、有的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或氨基酸衍生物,如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D错误;故选C。19.下列关于人体内多种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某人因病导致垂体萎缩,其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降低B.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都能升高血糖浓度,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C.切除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素受影响较大,因为上述三种激素的分泌都存在下丘脑-垂体-靶腺体的分级调节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性激素可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答案】C【解析】【分析】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多种激素。这些激素作用于垂体,调控垂体分泌释放相应的激素。2、垂体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的调节,从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别调节相应的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分泌生长激素,调节生长发育等。3、甲状腺接受垂体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泌甲状腺激素等;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等作用。4、肾上腺接受垂体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前者主要分泌醛固酮、皮质醇等,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后者可分泌肾上腺素,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5、卵巢接受垂体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等具有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生成和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作用。睾丸接受垂体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泌的雄激素(主要是睾酮)具有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精子细胞的生成和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作用。【详解】A、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调节生长发育等,垂体萎缩,其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降低,A正确;B、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通过调节有机物代谢或影响胰岛素分泌,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B正确;C、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不存在下丘脑-垂体-靶腺体的分级调节,切除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不大,C错误;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性激素可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D正确。故选C。20.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5mg/mL,而1mg的甲状腺激素却使人体产热增加420kJ。说明了激素调节具有什么特点( )A.微量高效B.通过体液运输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D.作为信使传递信息【答案】A【解析】【分析】激素作用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详解】根据题意,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5mg/mL,说明甲状腺激素在人体中含量很少。由1mg的甲状腺激素却使人体产热量增加420kJ,说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效率高,即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故选A。21.如图是人体某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及其调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甲可表示下丘脑,乙可表示垂体B.激素b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只能定向作用于甲C.乙作用于丙,丙再作用于甲的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的分级调节机制D.若甲代表肾上腺皮质,则a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答案】A【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寒冷等条件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详解】A、据图可知,甲产生的激素能反馈作用于乙和丙,而乙产生的激素能作用于丙,故乙为下丘脑,丙为垂体,甲为相关内分泌腺,A错误;B、激素由体液(主要是血液)运输至全身,但由于只有甲含有该激素的受体,所以激素b只能定向作用于甲,B正确;C、乙可以是下丘脑,丙是垂体,甲是相关内分泌腺,乙分泌的激素作用于丙(垂体),丙(垂体)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甲(相关内分泌腺),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的分级调节机制,C正确;D、甲产生的激素能反馈作用于乙和丙,而乙产生的激素能作用于丙,故乙为下丘脑,丙为垂体,若甲代表肾上腺皮质,则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D正确。故选A。22.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A.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B.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C.下丘脑释放甲状腺激素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答案】A【解析】【分析】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通过调节作用使体中水分维持相对平衡,调节水平衡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水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详解】A、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A正确;B、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B错误;C、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C错误;D、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错误。故选A。23.正常人血压升高时,身体通过一系列调节过程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这种调节机制属于( )A.正反馈调节B.体液调节C负反馈调节D.免疫调节【答案】C 【解析】【分析】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系统的工作。【详解】血压升高时,通过调节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与原来的工作效果不同,属于负反馈调节,ABD错误,C正确。故选C。24.如图为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图中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激素,①~②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和b分别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B.①表示合成糖原C.自主神经系统也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D.乙为胰岛,②表示糖类氧化分解【答案】D【解析】【分析】在机体的血糖调节中,胰岛素是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其作用是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还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水平。分析题图:甲是胰腺,乙是肝脏,a是胰高血糖素,b是胰岛素,①是血糖合成糖原,②是葡萄糖进入细胞后氧化分解。【详解】A、a可以促进血糖上升,是胰高血糖素,b可以使血糖下降,是胰岛素,A正确;B、胰岛素可以促进①血糖合成糖原,导致血糖下降,B正确;C、自主神经系统也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如交感神经可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升高,C正确;D、乙为肝脏,②表示糖类氧化分解,D错误。故选D。25.人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变化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一个人从常温环境进入0℃寒冷环境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进入寒冷环境后会不自觉发生颤抖,该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B.皮肤感受器接受寒冷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产热散热C.与常温环境相比人,在0℃寒冷环境中散热量会减少D.在体温调节中枢形成冷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无论是酷热还是严寒,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人的体温总能保持相对恒定,而这种恒定是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在寒冷环境中,散热加快,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散热量也相应减少;同时,汗腺的分泌量减少,蒸发散热也随之减少。在炎热的环境中时,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兴奋,该兴奋传递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最终使皮肤的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多,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等,从而增加散热。【详解】A、人进入寒冷环境后会不自觉发生颤抖,该过程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B、人和高等动物皮肤中分布有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包括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人的体温总能保持相对恒定,而这种恒定是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故皮肤感受器接受寒冷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机体产热和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B正确;C、与常温环境相比,人体在0℃寒冷环境中由于散热增加,通过调节导致产热量也会增加,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故在0℃寒冷环境中的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大于常温环境,C错误;D、冷觉在大脑皮层形成,不是在体温调节中枢形成,故在大脑皮层形成冷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错误。故选B。26.2023年3月4日,全国竞走大奖赛暨世锦赛及亚运会选拔赛在黄山市举行,鸣枪开赛时运动员的生理状态会有明显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员调节水盐平衡的过程中涉及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B.运动员大量出汗,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醛固酮分泌量增多C.运动时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使支气管扩张,心跳加快D.运动员竞走结束后,腿部酸胀的原因是产生的乳酸导致pH持续降低【答案】A【解析】【分析】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 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详解】A、在运动的过程中,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进而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此过程涉及神经调节,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此过程涉及体液调节,因此水盐平衡的过程中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发挥作用,A正确;B、运动时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错误;C、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C错误;D、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内环境中的pH不会持续降低,D错误。故选A。27.低钠血症是最常见的一种水盐平衡失调疾病。患者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小于135(mmol·L-1),表现为恶心、嗜睡、多尿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低钠血症患者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比正常人低B.大量出汗后一次性饮水过多易引发低钠血症C.低钠血症患者体内醛固酮分泌减少D.可通过静脉滴注适宜浓度氯化钠溶液对低钠血症进行治疗【答案】C【解析】【分析】低钠血症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减少,尿量增加,体内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分泌增多,促进肾脏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低钠血症患者可通过静脉滴注适宜浓度氯化钠溶液进行治疗。【详解】A、低钠血症患者多尿,则患者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比正常人低,对水的重吸收较少,A正确;B、大量出汗后,由于体内盐分因大量排汗而消耗较多,此时,大量喝水并不能补充盐分,反而会使血液的渗透压降低,破坏体内水盐代谢平衡,易引发低钠血症,B正确;C、低钠血症患者体内会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重吸收,C错误;D、静脉滴注适宜浓度氯化钠溶液,补充细胞外液中的钠离子,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细胞内水分渗透出来,达到治疗的效果,D正确。故选C。 28.下列关于人体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B.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C.下丘脑能调节水平衡D.下丘脑能合成多种促激素【答案】D【解析】【分析】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散热量也相应减少。同时,汗腺的分泌量减少,蒸发散热也随之减少。同时,机体还会主动增加产热。寒冷刺激使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后,可引起骨骼肌战栗,使产热增加。与此同时,相关神经兴奋后可促进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使肝和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详解】A、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散热量也相应减少,A正确;B、当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B正确;C、当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这个刺激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正确;D、下丘脑能合成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D错误。故选D。29.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B.免疫器官需要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C.细胞因子是由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D.骨髓是淋巴细胞产生、分化的场所【答案】A【解析】【分析】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免疫防御、免疫自稳的作用。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 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小板里有IgG)等),以及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溶菌酶、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组成。【详解】A、B细胞、T细胞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B、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B正确;C、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后,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C正确;D、骨髓是淋巴细胞产生、分化和发育的场所,胸腺不能产生淋巴细胞,但其是淋巴细胞分化和发育的场所,D正确。故选A。30.乳牛的肠道没有发育完全,可吸收母牛初乳中的IgG抗体。母牛常舔舐初生的小牛犊,“舐犊情深”除了浓浓的母爱,还有免疫学的道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母牛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死小牛犊体表的病菌B.母牛通过“舐犊”可以摄入小牛犊体表的病原体C.母牛体内的浆细胞接受病原体刺激后产生相应抗体D.母乳中针对乳牛体表病原体的抗体增强了乳牛的免疫力【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详解】A、唾液中的溶解酶能杀死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B、母牛通过“舐犊”,将乳牛体表的病原体等抗原摄入到体内,B正确;C、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后产生抗体,浆细胞不能直接接受抗原刺激,C错误;D、母乳中有针对乳牛体表病原体的抗体,哺乳后被乳牛吸收可增强乳牛的免疫力,D正确。故选C。31.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病从口入”是因为消化道没有第一道防线,病原体直接进入人体引起疾病B.结核分枝杆菌侵染人体后只能引起体液免疫,不能引起细胞免疫C.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从而杀死细菌,此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脾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是B细胞和T细胞生成、成熟、集中分布的场所【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由三道防线构成: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和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构成的。其中第一和第二道防线构成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构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A、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消化道中的黏膜和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病从口入”是不因为消化道不是第一道防线,只是防卫能力有限,A错误;B、结核分枝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进入人体后先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阻止寄生菌的散播感染,当寄生菌进入细胞后,引起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将其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B错误;C、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溶菌酶可以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正确;D、B细胞和T细胞是在骨髓中生成,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而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D错误。故选C。32.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有起病急、骤发热等。登革热病毒入侵机体后引发的部分免疫过程如图所示,甲、乙表示物质,①~⑥表示细胞,其中细胞⑥可引起靶细胞裂解死亡。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物质甲可促进细胞②的分裂、分化B.细胞③和细胞④产生的物质乙存在于内环境中C.细胞④和细胞⑤在抗原消失后均会存活一段时间 D.登革热病毒会引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①为辅助性T细胞,②为B淋巴细胞,③是浆细胞,④是记忆细胞,⑤是记忆细胞,⑥是细胞毒性T细胞。【详解】A、物质甲为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甲为细胞因子,可促进细胞②B淋巴细胞的分裂、分化,A正确;B、乙是细胞③浆细胞分泌的,④是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B错误;C、细胞④和细胞⑤均为记忆细胞,在抗原消失后均会存活一段时间,C正确;D、登革热病毒可通过内环境并侵染细胞,因此会引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D正确。故选B。33.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都是免疫能力不足引起的疾病B.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疾病C.易过敏体质者,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易发生过敏反应D.艾滋病(AID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1、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2、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3、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称为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属于此病。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免疫能力过强引起的疾病,而免疫缺陷病都是免疫能力不足或缺乏引起的疾病。4、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是是指阻止和清除入侵病原体及其毒素的功能,其作用对象是外来的物质;器官移植时发生的排异反应是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的正常反应。【详解】A、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免疫能力过强引起的疾病,而免疫缺陷病都是免疫能力不足或缺乏引起的疾病,A错误;B、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疾病,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B正确;C、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所引起的反应,C错误;D、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艾滋病(AIDS)是HIV病毒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而导致人体 免疫功能下降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患者存在严重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缺陷,D错误。故选B。34.奥密克戎病毒(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含有RNA和蛋白质,传染性更强、传播途径更加复杂。病毒侵入人体被吞噬细胞处理后,产生一系列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此病毒结合后可被吞噬细胞吞噬B.奥密克戎病毒的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蛋白结构的特异性C.细胞毒性T细胞和浆细胞分别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新冠肺炎痊愈者的记忆B细胞参与二次免疫时,体内抗体含量快速上升【答案】C【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个信号;②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而后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③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④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⑤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详解】A、抗体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A正确;B、抗原的本质通常是蛋白质,奥密克戎病毒的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蛋白结构的特异性,B正确;C、细胞毒性T细胞和浆细胞分别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错误;D、记忆B细胞参与二次免疫时,可以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D正确。故选C。35.下图为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毒性T细胞被抗原激活后,增殖并分化形成的细胞都可以识别该肿瘤抗原B.图中抗原呈递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摄取肿瘤抗原C.图中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的毒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并非是细胞凋亡【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免疫过程:①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详解】A、细胞毒性T细胞被抗原激活后,增殖并分化形成的子细胞群是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也具有对应抗原的受体,能够识别被同样病原体侵染的靶细胞,A正确;B、抗原通常是大分子物质,据图可知,图中抗原呈递细胞通过胞吞的方式摄取肿瘤抗原,B错误;C、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的毒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D、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D错误。故选A。36.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毒性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B.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或表面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C.健康人的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D.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到被感染的宿主细胞后,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详解】A、细胞毒性T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产生,并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A错误;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也能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也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错误;C、健康人的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需要考虑免疫排斥反应,未必能提高免疫力,C错误;D、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记忆细胞能够在二次免疫过程中迅速增殖分化,使得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D正确。故选D。37.某同学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伤口处有化脓现象是人体自身的T细胞攻击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免疫应答B.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属于免疫预防,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属于免疫治疗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会激活记忆细胞产生抗体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免疫:(1)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2)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3)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4)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5)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6)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详解】A、伤口处有化脓现象是人体自身的白细胞攻击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免疫应答,A错误;B、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会启动免疫应答,是主动免疫,属于免疫预防;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体)是被动免疫,属于免疫治疗,B正确; 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会激活记忆细胞,但记忆细胞不会产生抗体,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产生抗体,C错误;D、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会启动免疫应答;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体)对人体的保护时间短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D错误。故选B。38.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常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活化的B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裂解来自供体器官的细胞B.发生免疫排斥是由于供体和受体细胞表面的HLA不同C.白细胞可识别“非己”的HLA发起攻击而引发免疫排斥D.使用T细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药物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后,免疫系统会把来自其他人的器官当作“非己”成分进行攻击,这就是器官移植容易失败的原因。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它们是标明细胞身份的标签物质,每个人的白细胞都认识这些物质,因此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自身的细胞。如果将别人的器官或组织移植过来,白细胞就能识别出HLA不同而发起攻击。因此,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详解】A、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以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成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与供体器官的细胞接触,使供体器官的细胞裂解死亡,A错误;B、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发生免疫排斥是由于供体和受体细胞表面的HLA不同,B正确;C、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若将别人的器官或组织移植过来,白细胞能识别出“非己”的HLA而发起攻击,即发生免疫排斥反应,C正确;D、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抑制T细胞的特异性,可阻碍细胞免疫的发生,从而降低免疫排斥反应,提高供体器官的成活率,D正确。故选A。39.下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通过①~④等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的信息分子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B.①包括甲状腺激素,它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C.④是细胞因子,都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该调节网络的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图中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免疫系统分泌淋巴因子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图中①是甲状腺激素等,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③是Na+、K+、乙酰胆碱等,④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详解】A、图中①是甲状腺激素等,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③是乙酰胆碱等,④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B、①包括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作用,它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B正确;C、细胞因子不是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④不是细胞因子,C错误;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D正确。故选C。40.如下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A.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B.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直立生长【答案】B 【解析】【分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感光部位)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生长素促进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长,背光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详解】AB、图a中玻璃片可以阻止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因此两侧生长素含量一致,a直立生长;图b生长素可以通过琼脂片,且有单侧光的照射,所以b向光弯曲生长;图c缺少胚芽鞘尖端的感光部位,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左侧使尖端下部左侧生长素含量大于右侧,c背光弯曲生长,A错误,B正确;C、图d中如果只旋转纸盒,植株不动,只有当纸盒旋转至纸盒开口朝向光,植物才受到光照,因此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C错误;D、d图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那么只有纸盒开口部位受到单侧光照射,因此植株会向盒开口方向生长,D错误。故选B41.如图为不同浓度植物生长素(IAA)对豌豆茎生长的影响,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B.用浓度为10-7mol·L-1的生长素(IAA)处理豆茎,茎也会伸长C.生长素促进豌豆茎伸长的最适浓度大概为10-5mol·L-1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植物的相同部位,可能会有同样的作用效果【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随着IAA浓度的提高,对豌豆茎的促进作用先增加后减弱,IAA最适浓度大概为10-5mol·L-1。【详解】A、由图可知,只能得出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结论,A错误;B、浓度为10-7mol·L-1的生长素(IAA)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差距不明显,但仍然在生长,B正确;C、由图可知,生长素促进豌豆茎伸长的最适浓度大概为10-5mol·L-1,对应的促进茎生长的效果最好,C 正确;D、由图可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植物的相同部位,都是促进生长的效果,D正确。故选A。42.植物顶端优势现象与生长素作用有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顶芽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B.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低限制其生长C.去顶芽可缓解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D.生长素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只下端,具有两重性低促高抑。【详解】A、顶芽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A正确;B、顶芽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侧芽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B错误;C、去除顶芽减少侧芽的生长素来源,降低侧芽生长素浓度缓解受抑制的现象,C正确;D、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可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D正确;故选B。43.水稻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的,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收获季节水稻乙烯含量上升促进种子的成熟和脱落B.受到赤霉菌感染时会引起水稻赤霉素分泌增加使植株疯长C.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水稻芽的分化和叶绿素的合成D.油菜素内酯能促进水稻茎细胞的分裂、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详解】A、收获季节水稻乙烯含量上升能促进水稻的成熟,促进种子的成熟和脱落,A正确;B、赤霉菌可以产生赤霉素,当侵染水稻时会引起水稻植株疯长现象,不是引起水稻赤霉素分泌增加使植株疯长,B错误;C、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有:促进水稻芽的分化和叶绿素的合成,C正确;D、油菜素内酯是第六类植物激素能促进水稻茎细胞的分裂、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D正确。故选B。44.下列关于农业生产措施或作物生理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用尿液反复浸过黄泥封裹树枝能促进其生根,与生长素有关 B.茄子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可喷洒适量生长素以避免减产C.“一个烂苹果会糟蹋一筐好苹果”,这种现象主要与脱落酸有关D.成熟种子经历持续干热后又遇雨天会在穗上发芽,与脱落酸被降解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主要分布在根尖);(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等),维持种子休眠;(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5)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即生长素具有两重性。【详解】A、尿液中含有生长素,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促进树枝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A正确;B、茄子的食用部分主要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生长素促进子房壁的发育,茄子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授粉,可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以避免减产,B正确;C、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一个烂苹果会糟蹋一筐好苹果”,与这种现象有关的植物激素主要是乙烯,C错误;D、小麦种子成熟时,若经历持续的干热会导致脱落酸降解,脱落酸的作用是维持种子休眠,抑制发芽,当脱落酸减少时种子萌发便不受抑制,遇大雨天气则种子会在穗上发芽,D正确。故选C。45.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的合成一定需要酶的参与且有光和无光生长素都可以合成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极性运输受氧气浓度的影响C.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而导致D.生长素的非极性运输常在幼嫩的组织中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1、生长素的产生: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2、生长素的运输:胚芽鞘、芽、幼叶、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详解】A、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需要酶参与,生长素的合成与光照没关系,生长素的运输受光照的影响,A正确;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受氧气浓度的影响,B正确;C、顶芽生长占优势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侧芽部位积累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故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而导致,C正确;D、生长素在幼嫩组织,如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而在成熟组织中进行的是非极性运输,D错误。故选D。46.将一幼小植株在适宜条件下横放,一段时间后发现茎弯曲向上生长如图1,并测得B侧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b,则A侧生长素浓度为()A.小于aB.大于a,小于bC.大于b,小于cD.大于c【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图分析可知,将幼小植株在适宜条件下横放,由于重力作用,一段时间后,A点的生长素含量会小于B点。【详解】生长素的两重性与浓度和器官有关,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结合题图分析可知,A点的生长素含量会小于B点,且B侧生长快,可知,若B侧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b,则图中A的生长素浓度应小于a。A正确,BCD错误。故选A。47.下列关于“探究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NAA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B.利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时,所用的NAA溶液浓度比沾蘸法小C.植物体内合成的NAA具有微量高效性D.由于插条内缺乏相应酶分解NAA,因此其作用效果稳定【答案】C【解析】【分析】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因此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因变量是生根的平均数量和平均长度,其他均为无关变量。 该实验进行前要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详解】A、本实验中因变量是生根长度或数目,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的组别相互对照,A正确;B、利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时,所作用NAA溶液的浓度比沾蘸法小,时间比沾蘸法长,B正确;C、NAA是生长素类似物,由人工合成植物,体内无法合成,C错误;D、NAA是生长素类似物,则在插枝内缺乏相应酶分解NAA,因此其作用后具有长效性、效果稳定,D正确。故选C。4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是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物质B.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一些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C.水果、蔬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D.用高浓度的2,4-D溶液可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蔬菜生产过程中,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蔬菜生长,提高产量和品种;但使用不当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造成经济损失。【详解】AB、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一些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按分子结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另一类是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但分子结构完全不同,A错误,B正确;C、在蔬菜和水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故使用时应注意浓度及剂量等,C正确;D、由于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更高,小麦为单子叶植物,故用高浓度的2,4-D溶液可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D正确。故选A。49.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以及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光作为一种信号,可以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B.“春化作用”说明光可以促进植物种子萌发C.红光和远红光可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原因是植物体内中含有光敏色素D.植物的根、茎可以感受重力,并将重力转换为运输生长素的信号【答案】B 【解析】【分析】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环境因素(光照、温度、重力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详解】A、对植物来说,光不只是起提供能量的作用,还能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A正确;B、“春化作用”说明温度可以促进植物种子萌发,B错误;C、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可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D、植物的根、茎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衡,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D正确。故选B。50.植物体内的IAA(吲哚乙酸)、IBA(吲哚丁酸)和PAA(苯乙酸)都属于生长素。为比较不同浓度的IAA、IBA和PAA对某种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结果表明,IBA、PAA等生长素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B.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浓度的IAA、IBA、PAA作用效果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根细胞中三者的受体数量不同C.实验结果表明,随IAA浓度升高总根长度逐渐变小,说明IAA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D.实验结果表明,IAA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为0.05umol/L【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比较不同浓度的IAA、IBA和PAA 对某种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生长素类型及浓度,因变量是植物根系生长情况,可通过总根长进行比较,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据图可知,与对照相比,实验范围内IBA和PAA均表现为抑制生长,A错误;B、IAA(吲哚乙酸)、IBA(吲哚丁酸)和PAA(苯乙酸)都属于生长素,生长素属于激素,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故据此推测相同浓度的IAA、IBA、PAA作用效果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根细胞中三者的受体数量不同,B正确;C、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浓度的吲哚乙酸促进该植物根系的生长,而高浓度的吲哚乙酸抑制该植物根系的生长,C错误;D、实验结果表明,促进该种植物根系生长的最适宜IAA浓度为0.05μmol·L-1左右,为进一步探究最适浓度,需要在该浓度两侧缩小浓度范围,进一步进行探究,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50分)51.帕金森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图甲中脑内纹状体通过抑制黑质影响神经元a释放多巴胺,而黑质也可以通过抑制纹状体而影响神经元b释放乙酰胆碱,以上两种途径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表示抑制);图乙表示患者用某种特效药甲后的效果图。回答下列问题:(1)脑中神经元a可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兴奋,说明低级中枢受____的控制,这体现了神经系统具有____调节的特点。(2)兴奋在b神经元和脊髓运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____的,患者的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填增多,多巴胺合成及分泌____(填“增多”或“减少”),它们的受体都分布在____。(3)某科研所研制了另一种治疗帕金森氏病的特效药乙,欲证明特效药乙与特效药甲的作用机理是否相同,应该观察b神经元与脊髓运动神经元之间的____的含量。【答案】(1)①.大脑皮层或高级中枢②.分级(2)①.单向的②.减少③.脊髓运动神经元(3)乙酰胆碱 【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中脑内纹状体通过抑制黑质影响a释放多巴胺,而黑质也可以通过抑制纹状体而影响b释放乙酰胆碱,以上两种途径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图乙表示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与甲图比较乙酰胆碱减少,多巴胺增多。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小问1详解】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属于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图甲中脑的神经元a释放多巴胺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过度兴奋,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对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这体现了神经系统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小问2详解】神经元的轴突末稍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b神经元和脊髓运动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处形成了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递,在突触处单向传递;故兴奋在b神经元和脊髓运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由题图甲可知,患者的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增多,多巴胺合成及分泌减少,它们的受体都分布在脊髓运动神经元。【小问3详解】图甲表示帕金森氏病患者的示意图,图乙表示患者用某种特效药甲后的效果图;对比甲图和乙图,可知特效药甲的作用机理是抑制乙酰胆碱分泌,促进多巴胺释放;欲证明特效药乙与特效药甲的作用机理是否相同,应该观察b神经元与脊髓运动神经元之间的乙酰胆碱含量、a神经元与脊髓运动神经元之间的多巴胺含量。52.正常人感染病原体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a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激素b作用于甲状腺,这种调节方式的意义是可以____,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当激素c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这体现了激素的____调节。(2)据图分析,体温调定点上调后,人体同时对甲、乙细胞进行调控,使温度上升,下丘脑对甲细胞的调控比对乙细胞____(填“快”或“慢”)。(3)高温持续期,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大量丢失水和钠盐等,会引起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使____的分泌量增加,继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Na+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4)体温下降期,体温调定点下降到正常,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____释放热能,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汗液分泌增多和皮肤____。【答案】(1)①.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②.反馈调节(负反馈)(2)快(3)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4)①.细胞代谢或有机物氧化分解②.毛细血管舒张【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寒冷等条件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小问1详解】图中下丘脑分泌激素a,激素a作用于垂体,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调节垂体分泌,垂体调节甲状腺分泌,此调节方式是分级调节,分级调节意义是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当激素c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这体现了激素的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该调节可以使激素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小问2详解】下丘脑对甲细胞的调节为神经调节,下丘脑对乙细胞的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速度比体液调节的速度快,因此下丘脑对甲细胞的调控比对乙细胞快。【小问3详解】当机体大量丢失钠盐时,会引起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使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继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Na+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小问4详解】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细胞代谢或有机物氧化分解;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汗液分泌增多和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能增加散热。 53.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请回答问题:(1)DC细胞能通过____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2)辅助性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____可作用于已被抗原刺激的B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成为____(填两个)。(3)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输回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可诱导____细胞精确杀伤肿瘤细胞,该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功能。(4)某人感染新冠病毒患病后,未做皮试就注射了青霉素,结果引发过敏反应,这说明他以前____(填“有”或“没有”)接触青霉素。(5)机体免疫系统误将自身的某些细胞成分当作“异己”时,便会导致____疾病。【答案】(1)胞吞(2)①.细胞因子②.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3)①.细胞毒性T细胞②.免疫监视(4)有(5)自身免疫【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T细胞外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小问1详解】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抗原通常是大分子物质,故DC细胞能通过胞吞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取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小问2详解】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已被抗原刺激的B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小问3详解】能够杀伤肿瘤细胞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为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小问4详解】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过敏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某人感染新冠病毒患病后,未做皮试就注射了青霉素,结果引发过敏,说明他以前接触过青霉素。【小问5详解】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机体免疫系统误将自身的某些细胞成分当作“异己”时,便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这类疾病常见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54.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分析回答:(1)根据下图所示生长素是经前体物质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10-4mol/L,此浓度对芽的生长的作用是____,观察同一器官的作用曲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特点是____。(2)赤霉素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能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萌发。若要验证赤霉素溶液能促进玉米种子萌发,进行如下实验:步骤一:取生长状况相同的玉米籽粒,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0粒,编号甲、乙。步骤二:甲组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乙组用____。步骤三: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后,统计每组玉米籽粒萌发的情况①实验中每组选取50粒玉米的目的是____;乙组的作用是____。②若出现____的结果,则说明赤霉素能打破种子的休眠。【答案】54.①.色氨酸②.抑制作用③.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55.①.等量的蒸馏水(清水)处理②.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③.对照作用(空白对照)④.甲组玉米籽粒萌发的数量大于乙组【解析】 【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人们发现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也对基因的程序性表达具有调节作用。分析题图,不同器官对生长素作用的敏感性不同,其中根最敏感,茎最不敏感,芽居中;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小问1详解】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结合题图,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10-4mol/L,此浓度对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观察同一器官的作用曲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特点是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具有两重性。【小问2详解】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重庆市两江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宁夏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12-06 18:10:03
页数:38
价格:¥2
大小:856.0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