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4

2/34

剩余3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银川市唐徕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月考高二年级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吃“碱性食物”如苏打水、苏打饼干等可以改善现代人的弱酸性体质B.在严重缺氧的环境下,丙酮酸在内环境中分解为乳酸,进而引起机体酸中毒C.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机体的调节作用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稳态D.正常人剧烈运动时大量失水,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包含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稳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能将人体血浆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所以多吃“碱性食物”如苏打水、苏打饼干等不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明显改变,因而不会改善处于亚健康的现代入的弱酸性体质,A错误;B、在严重缺氧的环境下,丙酮酸分解为乳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C、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机体的调节作用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处于稳态,C错误;D、大量失水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正确。故选D。2.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此图可说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激素、血浆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③的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答案】D 【解析】【分析】分析题图:题图是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内环境中的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由此可以判断,图中①是血浆,②是淋巴液,③是组织液。【详解】A、据图可知,①和③可进行双向交换,③和②、②和①之间是单向,说明题图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A正确;B、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此图可说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C、内环境可运输物质,如细胞产生的激素、吸收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在血浆中存在大量的血浆蛋白,C正确;D、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①血浆的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D错误。故选D。3.婴儿容易遗尿,原因()A.大脑发育不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B.排尿中枢兴奋性太高C.大脑发出的指令无法传递到脊髓D.膀胱处的效应器故障【答案】A【解析】【分析】(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详解】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受大脑的控制,但是婴幼儿大脑发育不完善对排尿抑制能力弱,导致婴幼儿夜间遗尿,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4.下列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的化学本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C.能产生酶的细胞都能产生激素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答案】C【解析】【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2、激素调节是指动物机体通过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间接调节动物机体的活动.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个部分,在一定的器官或组织中发生作用,从而协调动物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及其它生理机能,使这些机能得到兴奋或抑制,使它们的活动加快或减慢。3、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详解】A、激素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如性激素是类固醇激素,A正确;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如下丘脑的神经细胞,B正确;C、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只有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才能产生激素,C错误;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调节细胞的代谢,D正确。故选C。【点睛】5.人体内的激素都是由内分泌腺(或细胞)分泌的,经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而发挥作用。下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激素靶器官或靶细胞靶器官或靶细胞的响应A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作用B促性腺激素垂体促进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C甲状腺激素垂体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D胰高血糖素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A.AB.BC.CD.D【答案】B【解析】【分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经神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甲状腺激素可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抑制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相关的激素。【详解】A、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经神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正确;B、促性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性腺的细胞,B错误; C、甲状腺激素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正确;D、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促进肝细胞内的肝糖原分解,进而升高血糖,D正确。故选B。6.如图所示为某种反射弧的示意图,其中a、b、c代表三种神经元,I、II表示处理位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用电刺激I处,则I处膜内电位将持续维持为正电位B.用电刺激II处能引起肌肉收缩,但不能称为反射活动C.a、b和c三种神经元的细胞体都位于神经中枢内D.在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而传递是单向的【答案】B【解析】【分析】a、b、c分别代表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详解】A、若用电刺激I处,则I处膜内外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但最终恢复为外正内负,A项错误;B、用电刺激II处,虽然能引起肌肉收缩,但反射弧不完整,因此不能称为反射活动,B项正确;C、神经元a的细胞体位于神经节中,C项错误;D、在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导和传递都是单向的,D项错误。故选B。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纤维蛋白原、淋巴因子、纤维素B.消化酶、抗体、激素C.Na+、乙酰胆碱、血红蛋白D.葡萄糖、Ca2+、氨基酸【答案】D【解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详解】A、纤维蛋白原、淋巴因子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纤维素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A错误;B、消化酶存在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B错误;C、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膜内,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C错误;D、葡萄糖、Ca2+、氨基酸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D正确。故选D。8.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B.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答案】A【解析】【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详解】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某处皮下青紫”说明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外流,“局部水肿”说明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局部组织液增多,A正确,故选A。9.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B.①中红细胞内的氧气,进入③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6层生物膜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种类【答案】B【解析】【分析】图为人体细胞及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分析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液。【详解】A、人体的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细胞内液、淋巴液(①②④)构成的,A错误;B、血浆中红细胞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用至少要穿过6层膜(红细胞中的氧气运输至细胞所在位置,从红细胞出来穿过1层膜,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穿过2层膜,进入细胞穿过1层膜,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穿过2层膜),B正确;C、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C错误;D、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D错误。故选B。10.在对犬进行“安静”训练时,助训员会轻手轻脚地靠近犬,当犬欲叫时,助训员发出“静”的口令,同时轻击犬嘴,禁止犬叫,令其保持安静,当犬安静后立即给予奖励。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犬听到口令后便会安静下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进行“安静”训练时,轻击犬嘴属于条件刺激B.经过训练“静”的口令从条件刺激变成了非条件刺激C.不断用“静”的口令刺激犬并给予奖励能预防该反射消退D.犬听到口令安静下来,需要大脑皮层有关中枢的参与【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轻击犬嘴属于条件刺激,A正确;B、经过训练,“静”的口令从无关刺激转变成了条件刺激,B错误;C、为防止该反射消退,需要不断用“静”刺激,并在犬安静后立即给予奖励,C正确;D、警犬听到口令后安静下来,属于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感觉中枢活动有关,D正确。故选B。11.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效应器指的是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末梢B.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C.反射弧的各组成部分中只有感受器接受刺激才能产生兴奋D.反射能够完成的前提是反射弧各环节结构和功能要保持完整【答案】D【解析】【分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一定的刺激被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中枢的兴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如果中枢发生抑制,则中枢原有的传出冲动减弱或停止。【详解】A、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A错误;B、神经中枢是指神经元集中的部位,包括脊髓、大脑皮层等部位,B错误;C、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反射弧的各组成部分都能够产生兴奋,C错误;D、只有反射弧各组成环节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动,D正确。故选D。12.2018年复旦大学牵头,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参与,正式启动了“中国脑计划”。以“认识脑、模拟脑保护脑、开发脑”为目的,目标是在未来十五年内,在脑科学、脑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类脑智能器件三个前沿领域取得国际领先。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B.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V区受到损伤,则不能听懂话C.短期记忆经过重复多次,才有可能转化为长期记忆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答案】C【解析】【分析】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则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下丘脑是内分泌腺的枢纽。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详解】A、阅读是眼部感受器把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给大脑皮层,A错误;B、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V区受到损伤,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听懂话,如果大脑皮层的H区受到损伤,则不能听懂话,B错误;C、短期记忆可以转化为长期记忆,该过程需要多次重复,C正确;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错误。故选C。13.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表面为负电位【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形成突触。1是突触小泡,2是突触间隙,3是突触后膜。【详解】A、a属于突触小体,在突触小体上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这个过程会释放神经递质,属于胞吐,消耗能量,A正确;B、1突触小泡中的内容物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至2突触间隙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具有一定流动性,B错误;C、2处为突触间隙,分布的液体为组织液;1中含有神经递质,能被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识别,C 正确;D、1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b兴奋,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因此兴奋处外表面为负电位,D正确。故选B。14.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被称为“神经一肌肉接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腓肠肌或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均可发生肌肉收缩B.在①处施加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C.刺激②处,电流计不会发生偏转D.刺激①处,腓肠肌收缩【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和题干“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那么兴奋传递方向在此处只能是神经→肌肉,且是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互变;又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且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详解】A、根据题干“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说明腓肠肌受到刺激可以发生肌肉收缩,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也可以发生肌肉收缩,A正确;B、刺激①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电流表可以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错误;C、刺激②处,肌肉收缩,腓肠肌在此相当于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产生作用于突触后膜,不能反向传导,则电流计不会有变化,C正确;D、刺激①处,兴奋传到腓肠肌时腓肠肌收缩,D正确。故选B。15.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点为电表①两个电极的中点,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刺激a点会得到与刺激c点相同的偏转结果,既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2次B.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C.兴奋由c传到e时,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当兴奋传到d时,d点膜内电位变化为由负变为正【答案】B【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A、a点为电表①两个电级的中点,刺激a点,产生的兴奋同时传到电表①两侧的接点,则电表①的指针将不偏转,兴奋依次传至电表②两侧的接点,因此发生2次偏转;刺激c点,兴奋无法传至a所在的神经元,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发生2次偏转,A正确;B、刺激c点,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兴奋在突触上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B错误;C、兴奋由c传导到e时,要通过突触结构,所以发生电信号至化学信号至电信号的转换,C正确;D、兴奋传递到d点时,钠离子大量内流,从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变为内正外负的电位,D正确。故选B。1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表述,错误的是(  )A.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参与完成的基本反射是在高级中枢的调节下进行的B.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两者的作用通常相反的D.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和数目更多的支持细胞构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2、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详解】A、脑和脊髓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参与完成的基本反射是在高级中枢的调节下进行的,A正确;B、周围神经系统仅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二者又都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包括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支配神经(也就是自主神经),B错误;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作用通常相反,相互拮抗,C正确;D、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D正确。故选B。17.下图所示的4个神经元中的一个受损后,手掌被尖刺扎到后能够迅速缩手但无法产生痛觉,由此现象判断受到损伤的神经元应该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详解】据图判断,③②④分别是传入神经、神经中框中的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①为连接低级中枢-脊髓与大脑的神经元。能够迅速缩手,证明低级中枢控制的反射弧中的神经元都正常,即③②④都正常。无法产生痛觉,则说明信号无法传递到大脑皮层,证明受损的神经元是①,A正确。 故选A。18.下图甲、乙、丙、丁为神经系统的相关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A、B表明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形成突触B.图乙中⑤的本质为组织液,如果⑤中K+浓度增加,则⑥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增大C.在图丙中c处给予适宜强度刺激(bc=cd),则在b、d两处可同时检测到膜外电位由正变为负,且a处不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刺激图丁中b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不能证明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图是神经元的结构图,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乙图是突触的结构,其中①表示轴突末梢,②表示线粒体,③表示突触小泡,④表示突触前膜,⑤表示突触间隙,⑥表示突触后膜;丙图是三个通过突触相连的神经元;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图甲中A、B表明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形成突触,A正确;B、图乙中⑤的本质为组织液,如果⑤中K+浓度增加,则⑥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减小,B错误;C、丙图中,神经冲动在同一个神经元上传导具有双向性,在神经元之间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若在c处给予适宜强度刺激(bc=cd),则b、d、e三处能检测到膜外电位由正变为负(由静息状态变为动作状态),且b处检测到膜外电位由正变为负比d、e要更快,而a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C错误;D、刺激图丁中b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骨骼肌收缩,b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能证明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但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D错误。故选A。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19.马拉松是赛程超过40km、历时2h 以上的极限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会呼吸加快,大量流汗,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但运动员体内血糖的含量仍然稳定在0.9g/L左右。有关运动过程中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肌肉细胞呼吸消耗的血糖主要来自肌糖原分解和脂肪等的转化B.大量出汗可使散热量等于产热量,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C.运动时主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D.运动员的大脑皮层也会参与体内的水盐平衡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1、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3、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解】A、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出葡萄糖,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呼吸消耗的血糖来自于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的转化,A错误;B、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产热增多,通过大量出汗是为了使散热量等于产热量,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B正确;C、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血糖浓度的维持有神经参与,也有激素参与,因此运动时主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C正确;D、运动员的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说明大脑皮层也会参与体内的水盐平衡调节,D正确。故选A。【点睛】20.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只可通过以上一种方法补充的激素是(  )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高血糖素④性激素A.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②④【答案】C【解析】 【分析】激素的化学本质有的是小分子物质,有的是大分子物质,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大分子物质的激素如果通过“饲喂法”进行人为补充,则会被消化而失去功效,生长激素属于多肽物质、胰岛素属于蛋白质类,所以它们都不可以用“饲喂法”补充,甲状腺激素属于氨基酸的衍生物,性激素属于脂质,可以通过“饲喂法”补充。【详解】①生长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能通过“注射法”补充;②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可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补充;③胰高血糖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能通过“注射法”补充;④性激素是脂质,可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补充。只可通过以上一种方法补充的激素是①③。故选C。21.某患者体内有一种免疫球蛋白(TSI),能与TSH竞争受体,导致甲状腺细胞持续分泌甲状腺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患者表现为反应迟钝,智力水平明显低下B.该患者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高于正常水平C.该患者的TSH和TRH含量均高于正常水平D.TSI和TSH竞争的受体分布在垂体细胞表面【答案】B【解析】【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详解】A、据分析可知该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患者表现兴奋,智力不受影响,A错误;B、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的作用,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则该患者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高于正常水平,B正确;C、该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通过反馈调节作用导致患者的TSH和TRH含量均低于正常水平,C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TSI和TSH竞争的受体分布在甲状腺细胞表面,D错误。故选B。22.中国百米“飞人”苏炳添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以9秒58破百米亚洲纪录。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员在百米短跑过程中,由于产热大于散热,体温明显上升 B.若长时间运动未进食,血液流经肝脏组织后,血糖含量会下降C.运动员大量出汗,会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继而促进水分的重吸收D.运动员在赛道等待指令时,既兴奋又紧张,体内肾上腺素含量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机体通过各种调节维持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人体运动过程中最初由于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机体通过增加血流量、汗腺分泌汗液散失热量,最后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详解】A、人体运动过程中最初由于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机体通过增加血流量、汗腺分泌汗液散失热量,最后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A错误;B、若长时间运动未进食,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浓度,血液流经肝脏组织后,血糖含量会上升,B错误;C、运动员大量出汗,会引起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继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错误;D、运动员在赛道等待指令的那一刻,既兴奋又紧张,机体感受器兴奋后,引起体内肾上腺素含量增加,心跳加速,D正确。故选D23.血容量的稳定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心肺感受器反射是调节血容量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图是通过心肺感受器反射调节血容量的相关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兴奋在心交感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B.改变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时,静息电位不受影响,但动作电位的幅度会随着Na+浓度的降低而降低C.图示血容量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含有3条反射弧D.某人因外伤大量失血,由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量会增多【答案】D【解析】【分析】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主要是由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主要是由于钠离子内流造成的。 【详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A正确;B、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与神经细胞外Na+内流有关(方式是协助扩散,动力是膜内外钠离子的浓度差),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降低,Na+内流减少,静息电位不受影响,但动作电位的幅度会随着钠离子浓度的降低而降低,B正确;C、据题图分析,对血容量的调节方式是神经和体液调节;图中所示有3条反射弧:牵张反射器→延髓心血管中枢→心交感神经一心肌细胞;牵张反射器→延髓心血管中枢→肾交感神经→肾血管;牵张反射器→延髓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C正确;D、大量失血会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量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进而调节血容量的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D。24.下列有关糖代谢示意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④⑤⑥⑦过程的激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的B.人体大量摄入含糖量高的食品时⑥⑦过程会增强,可能导致肥胖C.空腹时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促进①②③过程D.当①+②+③>⑤+⑥+⑦时,正常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血糖平衡【答案】C【解析】【分析】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 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详解】A、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即胰岛素能促进图中的④⑤⑥⑦过程,且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的,A正确;B、人体大量摄入含糖量高的食品后,血糖含量上升,刺激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④⑤⑥⑦过程,其中⑥⑦过程的增强,可能导致肥胖,B正确;C、空腹时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刺激胰岛A细胞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促进②③过程,使血糖含量上升,C错误;D、当①+②+③>⑤+⑥+⑦时,即血糖的来源大于血糖的去路,则正常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血糖平衡,即正常人维持血糖平衡的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C。【点睛】25.下列有关人体内分泌激素的来源及其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选项激素合成部位生理作用A甲状腺激素甲状腺降低细胞代谢速率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胰岛A细胞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D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调节有机物的代谢A.AB.BC.CD.D【答案】B【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等作用;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详解】A、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细胞代谢速率,A错误;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B正确;C、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不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C错误; D、肾上腺髓质可以分泌肾上腺素,具有调节代谢的作用,D错误。故选B。26.某研究团队从尚未发病的糖尿病小鼠的胰岛导管中分离出胰岛干细胞,并在体外成功将这些细胞诱导分化成胰岛B细胞。之后研究人员用小鼠进行相关移植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分组小鼠处理血糖含量组1糖尿病小鼠移植适量由胰岛干细胞分化成的肤岛B细胞正常范围组2糖尿病小鼠不处理居高不下组3正常小鼠不处理正常范围A.组2、组3为对照组B.糖尿病小鼠血糖的降低与移植胰岛B细胞有关C.胰岛干细胞与胰岛B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D.该实验证明了移植人胰岛干细胞是治疗人类糖尿病的有效途径【答案】D【解析】【分析】组1对糖尿病小鼠进行实验处理,属于实验组,组2、组3都未处理,属于对照组,从表格中分析可知,移植适量由胰岛干细胞分化成的胰岛B细胞,使得糖尿病小鼠的血糖降低到正常范围。【详解】A、组1对糖尿病小鼠进行实验处理,属于实验组,组2、组3都未处理,属于对照组,A正确;B、对比组1与组2实验处理及结果可知,移植适量由胰岛干细胞分化成的胰岛B细胞,导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降低到正常范围,故糖尿病小鼠血糖的降低与移植胰岛B细胞有关,B正确;C、胰岛干细胞与胰岛B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原因是两种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C正确;D、该实验只能证明了移植小鼠胰岛干细胞分化成的胰岛B细胞对治疗小鼠糖尿病有效,而不能直接证明移植人胰岛干细胞是治疗人类糖尿病的有效途径,D错误。故选D。27.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下列排序正确的是()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②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③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④饮水量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②→④或①→③→⑤D.②→①→④或②→③→⑤【答案】D【解析】【分析】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详解】当人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②),使之产生兴奋,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③),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的排出量减少(⑤)。同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②)感受到刺激,将兴奋传递到大脑,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①),使人主动饮水,补充水分(④)。故调节过程为②→①→④或②→③→⑤。故选D。28.下列关于生物体稳态调节的描述,符合如图曲线走势的是()A.若横轴代表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则纵轴不能代表尿量B.若横轴代表血糖浓度,则纵轴代表胰岛素浓度C.若横轴代表甲状腺激素浓度,则纵轴代表促甲状腺激素浓度D.若横轴代表环境温度,则纵轴代表恒温动物体内细胞中酶活性的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随着横坐标增大,纵坐标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即前者增大,而后者减小,如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从而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详解】A、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增大时,尿量随之减少,A错误;B、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浓度也随之升高,B错误; C、由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调节的作用,所以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会抑制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使促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C正确;D、由于存在体温调节,所以环境温度升高时,恒温动物体内细胞中酶活性保持不变,D错误。故选C。29.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水疱中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疱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蛋白质B.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出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的物质是不断更新的【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液体组成。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组织间隙液。它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组织液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绝大多数细胞都浸浴在组织液中,因此,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液存在于淋巴管中,它是由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形成的。淋巴液在淋巴管中流动,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并最终汇入血浆。淋巴液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液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详解】A、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疱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A错误;B、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正确;C、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为血浆和淋巴液,所以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正确;D、组织液和血浆能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为淋巴液,淋巴液回流至血浆,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的物质是可以不断更新的,D正确。故选A。30.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参与调控运动和情绪等多种大脑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作用后的回收机制如下图所示。毒品可卡因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下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神经冲动传递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会使突触后膜的钠离子大量内流B.可卡因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使人产生愉悦感C.长期吸食可卡因会导致突触后膜受体蛋白数量减少,其敏感性下降D.若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被内吞、消化,则大脑的神经中枢兴奋性增强【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表示人体大脑突触间隙中的毒品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神经冲动传递的示意图。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突触后膜兴奋,即使人产生愉悦感。可卡因与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载体结合,使得多巴胺起作用后不会被转运载体运回细胞,使得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详解】A、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会使突触后膜的钠离子大量内流引起动作电位,A正确;B、可卡因抑制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并不作用于突触后膜,B错误;C、可卡因会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长期吸食可卡因会导致突触后膜对多巴胺的敏感性降低,C正确;D、若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被内吞,消化,则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大脑的神经中枢兴奋性持续,兴奋性增强,D正确。故选B。31.眼镜蛇的毒液是神经毒素,这种毒液具有神经-肌肉(神经-肌肉的接头相当于突触)传递阻滞作用,引起横纹肌弛缓性瘫痪,可导致呼吸肌麻痹。对这种神经毒液作用机理推测不合理的是(  )A.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受体,从而阻断神经-肌肉传递B.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小体,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C.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间隙,抑制神经递质的正常分解D.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影响突触后膜的兴奋【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为: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 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详解】A、由题可知,眼镜蛇的毒液是神经毒,具有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有可能作用于突后膜的神经递质受体,使神经递质失去与肌肉细胞受体结合的机会,从而影响兴奋在神经细胞核肌肉细胞间的传递,A正确;B、毒液也可能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从而影响兴奋传递给呼吸肌,B正确;C、若毒液作用于突触间隙,抑制神经递质的正常分解,则会引起呼吸肌持续收缩,不会引起呼吸肌麻痹,C错误;D、毒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影响突触后膜的兴奋,导致呼吸肌麻痹,D正确。故选C。32.高等动物体内同时含有神经系统和多种内分泌腺,由于外界环境和自身代谢的变化,动物体的很多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C.因为激素发挥作用后即失活,所以体液调节作用时间一般比神经调节短D.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答案】C【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2、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详解】A、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A正确;B、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作用范围较广,而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作用范围局限,B正确;C、人和动物体内的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从而保证了机体激素调节的灵敏性,因此体内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但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其作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C错误;D、很多类型的体液调节,是通过神经影响激素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行调节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D正确。 故选C。33.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别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在人体内,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分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B.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分泌会减少C.胰岛素对胰高血糖素影响不能说明两者间存在拮抗作用D.胰腺导管堵塞时会导致胰岛素不能排出而引起高血糖【答案】D【解析】【分析】血糖平衡调节: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脏、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详解】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也受体液调节,因此血糖平衡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A正确;B、当血糖浓度升高时,根据血糖平衡调节,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分泌会减少,B正确;C、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在血糖调节过程中,不能说明两者间存在拮抗作用,C正确;D、胰岛素产生后直接通过体液运输,与胰腺导管无关,因此胰腺导管堵塞时不会影响胰岛素的排出,D错误。故选D。34.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垂体分泌的生长素可促进人体的生长B.肾上腺素的分泌与垂体分泌的促激素无关C.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分泌,因此两激素相互拮抗D.激素、神经递质、酶在发挥生理作用后即被灭活【答案】B【解析】 【分析】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输而发挥调节作用。【详解】A、生长素是植物激素,垂体分泌的是生长激素,A错误;B、肾上腺素的分泌与垂体分泌的促激素无关,不受垂体的分级调节,B正确;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为协同作用表现在胰岛素降低血糖,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C错误;D、激素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后被灭活或者回收到突触前膜,酶在发挥作用后不会被灭活,D错误。故选B。35.动物激素是实现细胞之间信息交流中常见的信号分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B.所有激素的受体都是位于细胞膜上C.激素既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D.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实现【答案】B【解析】【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具有调节人和动物生命活动作用的化学物质,其种类多、量极微,既不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详解】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这一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还受激素调节,A正确;B、不同激素的受体,有的位于细胞膜上,也有的位于细胞膜内,如性激素其受体在细胞内,B错误;C、激素既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作为信号分子,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C正确;D、负反馈调节能使机体内激素的含量在正常水平发挥作用,不至于过高或过低,D正确。故选B。二、不定项选项: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36.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自身调节作用,使各组织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肾上腺、甲状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C.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 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答案】BC【解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都可以看做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详解】A、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内的化合物,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错误;B、肾上腺、甲状腺产生的激素要分泌到血浆中,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B正确;C、肌肉细胞之间的液体为组织液,故进行物质交换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C正确;D、尿液不是细胞外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BC。37.下列对膝跳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可以引起膝跳反射B.效应器的传出神经末梢受到叩击能产生动作电位并向脊髓传导C.动作电位在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膝跳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受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答案】CD【解析】【分析】反射活动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详解】A、反射的定义为具有完整的反射弧,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可以引起膝跳,但是不属于反射,A错误;B、效应器的传出神经末梢受到叩击能产生动作电位,但是动作电位传导的单向的,所以动作电位不能向脊髓传导,B错误;C、动作电位在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是单向的,C正确;D、膝跳反射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反射类型,膝跳反射受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控制,而膝跳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D正确。故选CD。38.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健康人体内5-羟色胺在大脑皮层神经突触中的含量比较高,缺乏该物质会使人情 绪低落、言语减少、记忆力下降等。SSRI(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类新型抗抑郁药,可以阻止突触小体对神经递质的回收,从而改善抑郁症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羟色胺通过胞吐释放,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B.加速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是治疗情绪低落、言语减少、记忆力下降的思路之一C.SSRI通过阻止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浓度而发挥作用D.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和调节压力可调节抑郁情绪【答案】C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5-羟色胺是兴奋性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形式被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释放;由于缺乏5-羟色胺会使人情绪低落、紧张易怒,而易患抑郁症,而突触小体会摄取释放的5-羟色胺,所以抗抑郁药是通过抑制该过程,从而增加5-羟色胺的含量来缓解抑郁症状。【详解】A、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缺乏5-羟色胺会使人情绪低落、言语减少、记忆力下降,说明5-羟色胺可以使突触后膜兴奋,即使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A错误;B、由题干可知缺乏该物质会使人情绪低落、言语减少、记忆力下降,阻止突触小体对神经递质的回收,治疗情绪低落、言语减少、记忆力下降的思路之一,B错误;C、由题干可知SSRI是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以阻止突触小体对神经递质的回收,增加突触间隙的五羟色胺浓度,从而改善抑郁症状,C正确;D、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和调节压力可调节抑郁情绪,D正确。故选CD。39.人体甲状腺分泌和调节示意图如下,其中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促进作用,“一”表示抑制作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A.寒冷信号能直接刺激冷觉感受器,将信号传递到下丘脑B.下丘脑通过释放TRH直接调控甲状腺分泌T3和T4 C.甲状腺分泌的T4直接作用于垂体而抑制TSHD.长期缺碘会影响T3、T4、TSH和TRH的分泌【答案】AD【解析】【分析】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详解】A、由图示可知,寒冷信号能直接刺激冷觉感受器,将信号传递到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A正确;B、下丘脑通过释放TRH作用于垂体,间接调控甲状腺分泌T3和T4,B错误;C、由图示可知,甲状腺分泌的T4经过脱碘作用转化为T3后才能作用于垂体,抑制TSH的释放,C错误;D、T3和T4均含碘,长期缺碘不利于二者的合成,体内T3和T4的含量减少会促进TSH和TRH的合成,D正确。故选AD。40.中国女排是一支顽强拼搏的具有突出成绩的冠军队伍,女子排球是一项高强度体育运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女排运动员扣球过程中心跳加快,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B.比赛过程中女排运动员会大量出汗是下丘脑调节水盐平衡的结果,应及时补充淡盐水C.比赛一段时间后运动员体温在较高水平上维持相对稳定,此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女排运动员感到疲劳仍能坚持打完比赛,离不开大脑皮层的控制作用【答案】AD【解析】【分析】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受到抑制,使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加快加强,肺的通气量加大,以适应人体剧烈活动的需要,同时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多,该调节过程是神经和体液调节。【详解】A、女排运动员完成扣球这一复杂动作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完成的,心跳加速与肾上腺素分泌有关,故该过程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A正确;B、运动员大量出汗属于散热,是为了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是下丘脑参与的体温调节活动,B错误;C、体温在较高水平维持相对稳定,说明此时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动态平衡,C错误; D、感到疲劳但坚持比赛,控制该行为的中枢部位是大脑皮层,D正确。故选AD。【点睛】三、简答题41.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甲中,a表示呼吸系统,c表示_____。(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_____,该物质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但该物质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3)图乙中,B液的渗透压大小主要有_____的含量有关,B液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_____(生理过程)。图乙中B液与A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填字母序号)。(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的调节网络下进行。(5)图甲表明:内环境是_____的媒介。【答案】(1)泌尿系统和皮肤(2)①.乳酸②.降低③.缓冲物质(或NaHCO3)(3)①.无机盐、蛋白质②.呼吸作用(有氧呼吸)③.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较高④.A和C(4)神经-体液-免疫(5)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解析】【分析】分析图甲:内环境通过a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a是呼吸系统;外界的养料通过b系统进入循环系统,b是消化系统;代谢废物由c排出,c是泌尿系统、皮肤。分析图乙:A液是组织液,B液是血浆,C液是淋巴(液),D是细胞内液。【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废物经过c排到外界环境,c表示泌尿系统、皮肤。【小问2详解】 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降低(或下降),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小问3详解】图乙中B为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细胞呼吸。B液(血浆)与A液(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较多,组织液蛋白质含量较少。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液),即A和C。【小问4详解】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网络下进行。【小问5详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2.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在一个反射弧中,效应器的组成是_____。(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A细胞的____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5)自主神经系统由_____和_____两部分组成。 (6)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它的反应速度_____,作用范围_____。【答案】(1)①.感受器②.d③.细胞体膜或树突膜④.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2)①.神经递质②.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神经中枢(4)①.胞吐②.兴奋或抑制(5)①.交感神经②.副交感神经(6)①.迅速②.准确、比较局限【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其中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b表示传出神经、a表示效应器。2、乙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3、丙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小问1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由于e上有神经节,所以e为传入神经、f表示感受器;乙图是图甲中d突触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其中B为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在一个反射弧中,效应器的组成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小问2详解】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兴奋不能由B传到A。【小问3详解】丙图中由于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所以③为神经中枢。【小问4详解】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A细胞的胞吐作用,进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可以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是抑制。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小问5详解】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为传出神经。 【小问6详解】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它的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43.如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_____,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调节。(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_____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_____(填①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调节。(3)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运动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②减少,导致③、④合成和分泌_____,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激素②的名称是_____。(4)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反过来会影响_____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调节。(5)当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人体还会出现其他一些生理变化。例如,与运动前相比,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会加强,分泌_____,该激素具有_____(答出2点即可)等生理功能,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答案】(1)①.特异性受体②.神经(或负反馈)(2)①.下丘脑②.抗利尿激素③.神经﹣体液(或负反馈)神经中枢(3)①.下降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4)①.下丘脑和垂体②.负反馈/反馈 (5)①.胰高血糖素②.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人体血压、渗透压及体温调节过程。1、调节血压的机理:当某种原因使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沿减压神经和主动脉神经向心血管中枢发放的冲动增多,缩血管中枢兴奋降低,使心率减慢,心率减小,血管紧张性降低,结果血压下降;血压降低时,感受器向中枢发放的冲动减小,使心抑制中枢兴奋降低,而心加速中枢兴奋增强,缩血管中枢兴奋亦增强,使心率变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大,结果血压上升。2、渗透压调节的机理: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分泌的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水的重吸收,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液的量减少;另一方面,渗透压感受器作用于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3、体温调节的机理;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战栗))增加产热.同时通过激素调节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新陈代谢活动加强,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在炎热环境汗腺分泌活动加强,反射弧为: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分泌活动加强,散热增多。【小问1详解】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作为信号刺激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使血压降低,此过程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所以该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小问2详解】运动时大量出汗,体内缺水,血浆渗透压升高,该刺激会激活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腺垂体释放进入血液,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排尿量减少。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使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的过程为神经调节,抗利尿激素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过程为体液调节,故整个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小问3详解】据图分析,可知④由甲状腺分泌,则④为甲状腺激素,进而可知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具有促进腺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甲状腺激素又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代谢水平,促进产热,所以运动后,体温升高时,三者的分泌量均应减少,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小问4详解】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负反馈调节。 【小问5详解】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44.酶、激素、神经递质都是动物细胞内的重要物质,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酶激素神经递质化学本质(1)_____蛋白质、多肽、固醇、氨基酸衍生物等乙酰胆碱、多巴胺、氨基酸类、NO等作用(2)_____(3)_____(7)_____产生细胞活细胞(4)_____(8)_____作用部位细胞内外(5)_____突触后膜作用后变化不变(6)_____被降解或回收【答案】①.大多数是蛋白质②.催化或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③.调节④.传递兴奋或抑制⑤.内分泌细胞⑥.神经元⑦.靶器官、靶细胞、受体细胞⑧.被灭活【解析】【分析】1、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的作用特点为: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为RNA,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其作用特点是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等。3、神经递质是由神经细胞产生的,神经递质在突触间传递信息,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兴奋或抑制)。【详解】①酶是有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②酶具有催化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③激素作为信号分子,传递信号,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④神经质的作用是传递兴奋或抑制。⑤动物激素主要由内分泌细胞产生。⑥神经递质由神经细胞产生。 ⑦激素发挥调节作用需要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靶器官、靶细胞。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12-06 14:50:02 页数:34
价格:¥2 大小:959.5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