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B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9

2/29

剩余2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丰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一地理(B卷)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2020年11月24日,中国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携带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并顺利将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启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读图“地球、月球绕日运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有()A.银河系和太阳系B.地月系和太阳系C.地月系和银河系D.地月系和可观测宇宙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变化比地球大得多的原因是()A.月球上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很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很弱B.月球上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很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很强C.月球没有大气层,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月表热量迅速散失D.月球没有大气层,白天太阳辐射弱,夜晚月表热量缓慢散失3.与地球相比,月球上不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原因是()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②没有昼夜更替现象③昼夜温差过大④没有液态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屋顶安装的太阳能系统,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为热能,使得管道中的水被加热。热水流到存储池后,通过水泵和管道被输送到不同的房间,供生活使用或为房间供暖。左图为“家庭太阳能供热系统示意图”,右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促使地球各地降水增多,洪水多发B.扰动电离层,影响有线电视信号传输C.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D.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5.只考虑自然因素,最适合和最不适合推广家庭太阳能供热系统的城市分别是()①北京②拉萨③上海④重庆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读“煤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煤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A.生物能B.太阳能C.地热能D.重力能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质历史上只有一次成煤时期B.煤层出现在上地幔底部C.开采煤炭时大量释放二氧化碳D.成煤时期陆生植物繁茂研究表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对地球产生显著的影响。下图为“1912-2022年太阳黑子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太阳黑子()①出现在光球层②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③出现在色球层④周期是21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1960年前后,下列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是()A.全球气温普遍升高B.南北极地区极光现象增多C.太阳辐射明显增强D.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到影响2023年9月,在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首次发现1.3亿多年前“热河生物群”植食性恐龙化石,全身骨骼保存近乎完整,是填补角龙类恐龙演化发展“断链”的重要一环。左图为挖掘出的恐龙化石,右图为部分地质年代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Failedtodownloadimage:https://qbm-image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QBM/editorImg/2023/11/3/17118983-227c-4cc0-83c9-020c0458ae37.jpg]10.该恐龙最可能生活在()A.三叠纪B.侏罗纪C.白垩纪D.古近纪11.推测该恐龙的生存环境最可能是()A.干旱的沙漠B.寒冷的冰原C.广阔的海洋D.茂密的丛林12.此年代,生物的主要特点是()A.裸子植物极度兴盛B.被子植物高度繁盛C.脊椎动物开始出现D.哺乳动物快速发展北京时间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确定地震“黄金12秒”的主要依据是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下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 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此次地震的震源可能位于图8中的哪一层()A.①B.②C.③D.④14岩石圈()①包含地壳及上地幔②位于软流层以上③由坚硬的岩石组成④全球厚度均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横波在通过莫霍界面后消失②在地壳,横波比纵波的传播速度快③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速度明显加快④“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差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能促进各圈层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A太阳辐射B.火山爆发C.太阳活动D.水循环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到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图为“地球大气层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中国空间站运行在()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大气层外18.神州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过程中,所经大气层()A.气温一直升高B.密度逐渐增大C.对流运动减弱D.水汽含量减少19.下列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层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复杂的天气不利于飞机飞行C.③层中存在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D.①②③层划分的依据是气压的变化唐代诗人元稹《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有“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的诗句。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大气的受热过程大致为()①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②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大气上界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升温④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升温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③21.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直接的热源是()A.①B.②C.③D.⑥ 22.形成“空天万里霜”的主要原因是()A.③弱B.④弱C.⑤弱D.⑥强在沙漠和绿洲之间的过渡带,由于沙漠和绿洲地表水热差异,形成了沙漠和绿洲之间的局地环流,出现了“绿洲风”。沙漠与绿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沙尘释放的主要源区之一,沙尘暴的形成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已引起全球科学界的高度重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下图所示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绿洲风”的是()A.B.C.D.24.“绿洲风”可以()A.增加绿洲地区水汽含量B.增加沙漠地区物种数量C.抑制沙漠面积扩大D.增大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读图“某城市热岛环流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5.城市热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市区气温高,郊区气温低B.市区气压低,郊区气压高C.市区降水多,郊区降水少D.市区空气质量差,郊区空气质量好26.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该城市规划中,有大气污染的工业企业应选在()A.①B.②C.③D.④读图“我国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7.丁地的风向为()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28.图中()A.气温:甲>丁>乙>丙B.气压:乙>丁>甲>丙C.水平气压梯度力:甲>丁>乙>丙D.风速:甲>丁>丙>乙北京时间2023年8月,华北多地遭遇强降雨,极端天气造成洪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城市可采用建设海绵城市的方式,减少城市内涝。“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为“海绵城市模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9.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此次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是()①蒸发减小②降水增多③地表径流增多④下渗增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0.建设“海绵城市”可以()①减轻城市交通压力②加剧城市热岛效应③补充城市水源④提高城市防洪能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解答题。本部分共4小题,共40分。3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1:2021年5月15日,携带着“祝融号”火星车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表面,截至2023年1月16日祝融号火星车已累计行驶1921米,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左图是“太阳系示意图”,右图是“祝融号”火星车模型图。(1)八颗行星中,表示“祝融号”登陆的行星是______(填字母),小行星带位于______星和______星轨道之间(填名称)。八大行星公转轨道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2)根据图,说出“祝融号”对火星的主要探测任务。(至少写出3点)资料2:下表是地球与火星各参数对比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百万千米表面平均温度大气成分自转周期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液态水地球149.615℃N2、O223时56分1123°26′有火星227.9-63℃CO224时37分0.110.1523°59′无(3)结合资料2,说明火星不适合人类生存的主要原因。3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一直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并积极推进碳减排的工作,努力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左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1)写出左图中①③④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______,③______,④______。(2)结合右图,说明青藏高原是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的原因。(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简要说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4)举例说出两种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33.为了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某高一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实验过程:在一个比较大的相对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和一大碗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纸片M,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纸片N。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M、N的偏动情况。 (1)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N向______(左或右)偏。冰块对应右图中的______(填字母)。(2)右图中A、B、C、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__,气温最高的是______(填字母)。(3)在右图中画出空气运动方向。(4)若右图表示白天的海陆风,代表陆地的是______。(填字母)(5)结合实验分析,热力环流形成根本原因是______。3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左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右图为“黄河下游景观图”。(1)左图中序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______(双项选择题)A.①-蒸发B.③-下渗C.④-地表径流D.⑥-水汽输送(2)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来看,左图所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循环。(3)右图河流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填名称),该环节的地理意义有______(双项选择题)。A加剧地区之间热量不平衡B.塑造陆地地表形态C.源源不断向海洋输送物质D.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4)针对左图中④环节,提出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近年来,通州区大力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打造蓝绿交织、水城共融、安全韧性的生态宜居家园。今年6月以来,“海绵”改造小区的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了87%,海绵城市建设效果显著。(5)建设“海绵城市”会对水循环的环节产生的影响是______。(6)请你为通州区建设“海绵城市”提出可行性措施。 丰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一地理(B卷)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2020年11月24日,中国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携带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并顺利将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启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读图“地球、月球绕日运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有()A.银河系和太阳系B.地月系和太阳系C.地月系和银河系D.地月系和可观测宇宙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变化比地球大得多的原因是()A.月球上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很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很弱B.月球上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很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很强C.月球没有大气层,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月表热量迅速散失D.月球没有大气层,白天太阳辐射弱,夜晚月表热量缓慢散失3.与地球相比,月球上不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原因是()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②没有昼夜更替现象③昼夜温差过大④没有液态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B2.C3.C【解析】【分析】【1题详解】读材料可知,图示为地球和月球绕日运行示意图,月球围着地球转,组成地月系,地球和月球绕转太阳运 行,又是太阳系的组成部分,图示有地月系和太阳系,B对。银河系是由千千万万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组成的,图示不保护银河系,可观测宇宙是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图示也没有显示出来,ACD错。故选B。【2题详解】月球没有大气层,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很弱,太阳辐射强,白天温度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月表热量迅速散失,温度低,所以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得多,C对,ABD错。故选C。【3题详解】月球有昼夜交替现象,②错。月球上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昼夜温差过大、没有液态水,均不利于生命生存,①③④对。故选C。【点睛】天体系统是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地月系是最低级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比地月系等级高。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河外星系和银河系是同一等级的天体系统。总星系是目前科技水平能够观测到的宇宙,也叫可见宇宙。屋顶安装的太阳能系统,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为热能,使得管道中的水被加热。热水流到存储池后,通过水泵和管道被输送到不同的房间,供生活使用或为房间供暖。左图为“家庭太阳能供热系统示意图”,右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促使地球各地降水增多,洪水多发B.扰动电离层,影响有线电视信号传输C.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D.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5.只考虑自然因素,最适合和最不适合推广家庭太阳能供热系统的城市分别是()①北京②拉萨③上海④重庆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4.D5.B【解析】【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与降水量变化关系不大,A错误;太阳辐射不会扰动电离层,也不会影响有线电短波通信,B错误;太阳辐射不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C错误;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等的活动,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D。【5题详解】上海、南京、拉萨、成都四城市中,拉萨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能最丰富,最适宜推广太阳能供热系统;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太阳能资源最贫乏,最不适宜家庭太阳能供热系统,北京、上海的太阳能介于拉萨、重庆之间,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能源按照其形成和能量来源可以分为: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如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生物能等;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如核能、地热能;天体引力能,如潮汐能等。读“煤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煤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A.生物能B.太阳能C.地热能D.重力能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质历史上只有一次成煤时期B.煤层出现在上地幔底部C.开采煤炭时大量释放二氧化碳D.成煤时期陆生植物繁茂【答案】6.B7.D【解析】【6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煤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B正确、ACD错误。故选B。【7题详解】地质历史上有多次成煤时期,比如石炭纪、二叠纪等,A错误;煤层属于沉积岩,分布在地壳,B错误;燃烧煤炭时大量释放二氧化碳,C错误;成煤时期陆生植物繁茂,植物死亡后经过埋藏作用形成煤层,D正确。故选D。【点睛】植物遗体经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地质作用转变而成的层状固体可燃矿产。它赋存于含煤岩系之中,位于顶底板岩石之间。煤层的层数、厚度、产状和埋藏深度等,受古构造、古地理及古气候条件制约。煤层的赋存状况是确定煤田经济价值和开发规划的重要依据。研究表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对地球产生显著的影响。下图为“1912-2022 年太阳黑子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太阳黑子()①出现在光球层②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③出现在色球层④周期是21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1960年前后,下列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是()A.全球气温普遍升高B.南北极地区极光现象增多C.太阳辐射明显增强D.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到影响【答案】8.A9.B【解析】【8题详解】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①②正确;出现在色球层的是耀斑,③错误;太阳黑子周期是11年,④错误;故选A。【9题详解】读图可知,1960年前后太阳黑子数明显增多,达到最大值,说明太阳活动强盛,但全球气温不一定普遍升高,A错误;太阳活动放射的高能粒子撞击高层大气,使得南北极地区极光现象增多,B正确;太阳活动不影响太阳辐射,C错误;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在两极地区出现极光;地球上自然灾害的产生。2023年9月,在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首次发现1.3亿多年前“热河生物群”植食性恐龙化石,全身骨骼保存近乎完整,是填补角龙类恐龙演化发展“断链”的重要一环。左图为挖掘出的恐龙化石,右图为部分地质年代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Failedtodownloadimage:https://qbm-image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QBM/editorImg/2023/11/3/17118983-227c-4cc0-83c9-020c0458ae37.jpg]10.该恐龙最可能生活在()A.三叠纪B.侏罗纪C.白垩纪D.古近纪11.推测该恐龙的生存环境最可能是()A.干旱的沙漠B.寒冷的冰原C.广阔的海洋D.茂密的丛林12.此年代,生物的主要特点是()A.裸子植物极度兴盛B.被子植物高度繁盛C.脊椎动物开始出现D.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答案】10.C11.D12.A【解析】【1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发现1.3亿多年前“热河生物群”植食性恐龙化石,结合地质年代表,白垩纪的时间是距今1.45亿年到0.66亿年,故选C。【1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恐龙为植食性恐龙,说明此时为陆地,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题详解】由上题可知,此时为白垩纪,位于中生代,裸子植物极度兴盛,A正确;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B错误;古生代脊椎动物开始出现,C错误;新生代哺乳动物快速发展,D错误;故选A。【点睛】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介于古生代与新生代之间,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和“裸子植物时代”,恐龙等各类爬行动物以及裸子植物是当时地球生物的主宰。北京时间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确定地震“黄金12秒”的主要依据是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下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此次地震的震源可能位于图8中的哪一层()A.①B.②C.③D.④14.岩石圈()①包含地壳及上地幔②位于软流层以上③由坚硬的岩石组成④全球厚度均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横波在通过莫霍界面后消失②在地壳,横波比纵波的传播速度快③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速度明显加快④“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差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能促进各圈层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A.太阳辐射B.火山爆发C.太阳活动D.水循环【答案】13.A14.C15.D16.D【解析】【13题详解】根据图中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①位于地球表面,为地壳;②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③为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外核,④为内核。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震源深度为10千米,小于地壳的厚度(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9-41km),因此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①圈层是地壳,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岩石圈包含地壳及上地幔顶部,①错误;位于软流层以上,②正确;由坚硬的岩石组成,③正确;不同地区岩石圈厚度不一,④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横波在通过古登堡面后消失,①错误;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慢,②错误;在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③正确;12“黄金秒”确定的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差异,④正确。故选D。【1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能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水循环,水循环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大气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各圈层联系起来,从而促进了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D正确。太阳辐射、火山爆发、海洋洋流等都要通过影响水循环来影响其它圈层,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透视”了地球内部的结构。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到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图为“地球大气层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中国空间站运行在()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大气层外18.神州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过程中,所经大气层()A.气温一直升高B.密度逐渐增大C.对流运动减弱D.水汽含量减少19.下列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层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复杂的天气不利于飞机飞行C.③层中存在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D.①②③层划分的依据是气压的变化 【答案】17.C18.B19.C【解析】【17题详解】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在垂直方向上大气被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三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对流层顶的平均高度约为11~12千米,平流层顶的高度约为50千米,平流层顶之上为高层大气。由材料可知,运行中的空间站所处高度约为400千米,应处于高层大气,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返回舱返回过程中,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先经过高层大气,再经过平流层,最后经过对流层后降落地表。大气温度变化应是降低—升高—降低—升高,A错误;大气密度不断增大,B正确;空气对流主要发生在对流层,而平流层以空气水平运动为主,几乎没有对流现象,C错误;水汽几乎全部位于对流层,D错误。故选B。【19题详解】读图可知,①层为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A错误;②层是平流层,稳定的天气利于飞机飞行,B错误;③层为高层大气,其中存在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C正确;①②③层划分的依据是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D错误。故选C。【点睛】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高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异,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平均为17~18公里,中纬度平均为10-12公里,高纬度仅8-9公里;就季节而言,对流层上界的高度,夏季大于冬季。唐代诗人元稹《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有“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的诗句。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大气的受热过程大致为()①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②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大气上界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升温④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升温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③ 21.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直接的热源是()A.①B.②C.③D.⑥22.形成“空天万里霜”的主要原因是()A.③弱B.④弱C.⑤弱D.⑥强【答案】20.A21.D22.C【解析】【20题详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环大地。太阳暖大地的过程指的是太阳辐射首先到达大气上界,然后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向外放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向上传播,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即②①③④,A正确,BCD错误,故选A。【21题详解】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图中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云层反射太阳辐射,③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⑥为地面辐射,D正确,ABC错误,故选D。22题详解】空天指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此天气状况下,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近地面气温低,利于形成霜。图中③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为大气辐射,⑤为大气逆辐射,⑥为地面辐射,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暖大地指的是太阳辐射,大地暖大气指的是地面辐射,大气还大地指的是大气逆辐射。在沙漠和绿洲之间的过渡带,由于沙漠和绿洲地表水热差异,形成了沙漠和绿洲之间的局地环流,出现了“绿洲风”。沙漠与绿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沙尘释放的主要源区之一,沙尘暴的形成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已引起全球科学界的高度重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下图所示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绿洲风”的是()A.B.C.D.24.“绿洲风”可以()A.增加绿洲地区水汽含量B.增加沙漠地区物种数量C.抑制沙漠面积扩大D.增大沙漠地区昼夜温差 【答案】23.B24.C【解析】【23题详解】由于绿洲的热容量比沙漠大,白天沙漠升温比绿洲快,沙漠气温高于绿洲,沙漠空气上升,形成低压,绿洲空气下沉,形成高压,近地面风从绿洲吹向沙漠,从而形成“绿洲风”,与图B特征吻合,B正确;A错误;夜晚沙漠降温比绿洲快,沙漠空气下沉,形成高压,绿洲空气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从而形成“沙漠"风,即夜晚一般不会产生“绿洲风”,图CD表示夜晚,CD错误。故选B。【24题详解】绿洲风把一部分水汽从绿洲输往过渡地带,绿洲空气的水汽含量有可能减少,不是增加,A错误;绿洲风虽然含水汽量相对较多,但不足以明显改变沙漠区的水分条件,因此增加沙漠地区物种数量的可能性小,B错误;绿洲水源丰富,植物丰富,空气的湿度较大,从绿洲吹向沙漠的绿洲风较为湿润,能够增加沙漠与绿洲之间的过渡地带空气湿度,同时与沙漠向绿洲进行的风沙输移方向相反,从而抑制地表风沙输移变化,C正确;绿洲风从绿洲吹向沙漠,增加沙漠地区的水汽含量,使得沙漠地区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有所增强,从而有可能减小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D错误;故选C。【点睛】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地面受热不均产生空气的垂直运动(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或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后产生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上升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下沉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最后产生空气的水平运动(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读图“某城市热岛环流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5.城市热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市区气温高,郊区气温低B.市区气压低,郊区气压高C.市区降水多,郊区降水少D.市区空气质量差,郊区空气质量好26.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该城市规划中,有大气污染的工业企业应选在()A.①B.②C.③D.④ 【答案】25.A26.A【解析】【25题详解】城市热岛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多,工业发达,建筑物密集,排放的废热多,导致城市气温高,郊区气温低,A正确;市区气压低,降水多都是因为气温高造成的,不是热岛环流的形成原因,BC错误;市区空气质量差,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多,热岛效应有利于城市污染物的扩散,D错误。故选A。【2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示可知,城市热岛环流表现为城市气温高,气流上升;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气流从郊区流向城市,有大气污染的工业企业,需要布局在城市热岛环流圈之外,以避免城市与工业卫星城之间存在相互污染,影响环境,图中①地符合条件,②③④地不符合,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读图“我国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27.丁地的风向为()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28.图中()A.气温:甲>丁>乙>丙B.气压:乙>丁>甲>丙C水平气压梯度力:甲>丁>乙>丙D.风速:甲>丁>丙>乙 【答案】27.B28.C【解析】【27题详解】在丁地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可以判断乙地的风向为东北风,B正确,ACD错。故选B。【28题详解】气压数值越高,气压越高,因此气压:丁>乙>甲>丙,影响气温最重要的因素是纬度,四地中丙气温高于甲,AB错误;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快,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风速:甲>丁>乙>丙,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同一幅图,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北京时间2023年8月,华北多地遭遇强降雨,极端天气造成洪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城市可采用建设海绵城市的方式,减少城市内涝。“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为“海绵城市模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9.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此次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是()①蒸发减小②降水增多③地表径流增多④下渗增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0.建设“海绵城市”可以()①减轻城市交通压力②加剧城市热岛效应③补充城市水源④提高城市防洪能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29.C30.D 【解析】【29题详解】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此次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增多,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造成的,②③正确;④错误;与蒸发关系不大,①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0题详解】“海绵城市”与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无关,①错误;“海绵城市”可以改善局部小气候,减弱城市热岛效应,②错误;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在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补充城市水源,③正确;“海绵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减洪峰,提高城市防洪能力,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解答题。本部分共4小题,共40分。3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1:2021年5月15日,携带着“祝融号”火星车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表面,截至2023年1月16日祝融号火星车已累计行驶1921米,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左图是“太阳系示意图”,右图是“祝融号”火星车模型图。(1)八颗行星中,表示“祝融号”登陆的行星是______(填字母),小行星带位于______星和______星轨道之间(填名称)。八大行星公转轨道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2)根据图,说出“祝融号”对火星的主要探测任务。(至少写出3点)资料2:下表是地球与火星各参数对比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百万千米表面平均温度大气成分自转周期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液态水 地球149.615℃N2、O223时56分1123°26′有火星227.9-63℃CO224时37分0.110.1523°59′无(3)结合资料2,说明火星不适合人类生存的主要原因。【答案】31.①.D②.木③.火④.同向性⑤.共面性⑥.近圆形32.地形地貌、气象、磁场、土壤、地质构造33.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不适合呼吸;火星离太阳的距离较远,表面平均温度较低(-63℃);火星的质量和体积较小,引力小,大气层薄;火星没有液态水。【解析】【分析】本题以“太阳系示意图”与“祝融号”火星车模型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位置,八大行星公转轨道的共同特征,生命存在的条件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携带着“祝融号”火星车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表面。根据所学太阳系八大行星知识可知,按照距日远近,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A,金星B,地球C,火星D,木星E,土星F,天王星G,海王星H,火星是图中的D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具有三个特征:均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具有同向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近似于圆,具有近圆性;八大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上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小问2详解】根据乙图可知,该火星车搭载火星表面成份探测器、雷达、导航与地形相机、磁强计等,可对火星的土壤、天气、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磁场等进行探测。【小问3详解】结合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可知,地球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含有氧,而火星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不适合呼吸;地球距日距离适中,使得地球有适宜的温度(15℃),而火星离太阳的距离较远,表面平均温度较低(-63℃);地球适中的质量和体积,有较厚的大气层,而火星的质量和体积较小,引力小,大气层薄;地球有液态水,而火星没有液态水。3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一直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并积极推进碳减排的工作,努力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左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1)写出左图中①③④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______,③______,④______。(2)结合右图,说明青藏高原是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的原因。(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简要说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4)举例说出两种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答案】(1)①.太阳辐射②.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2)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3)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4)乘坐公共交通;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节约用电【解析】【分析】本题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的受热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①箭头由地球以外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应表示太阳辐射;③箭头由地面指向大气层,应表示地面辐射;④箭头由大气指向地面,应表示大气逆辐射。【小问2详解】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第一阶梯,平均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青藏高原海拔高,且受山脉影响,水汽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多;青藏高原人烟稀少,人类活动较少,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小问3详解】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强,从而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即大气逆辐射,导致全球变暖。【小问4详解】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可以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进行列举。乘坐公共交通可以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减少能源的消耗;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可以减少木材的消耗量,保护森林;节约用电可以减少电力短缺的状况,减少发电所消耗的能源。33.为了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某高一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实验过程:在一个比较大的相对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和一大碗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纸片M,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纸片N。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M、N的偏动情况。(1)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N向______(左或右)偏。冰块对应右图中的______(填字母)。(2)右图中A、B、C、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__,气温最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3)在右图中画出空气的运动方向。(4)若右图表示白天的海陆风,代表陆地的是______。(填字母)(5)结合实验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答案】33.①.左②.B34.①.B②.A35.36.A37.地面冷热不均【解析】【分析】本题以热力环流实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电炉处比冰块处气温高,气压低,对应的玻璃柜顶部气压比冰块对应的顶部高。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纸片M向右偏,纸片N向左偏,冰块对应右图中的B,B为高压。【小问2详解】垂直方向,海拔低的地方气压较高,海拔高的地方气压较低,AB气压高于CD;等压线向高空凸出气压高,B气压高于A。故A、B、C、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近地面的高压B地,垂直方向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近地面气温高于高处,故AB气温高于CD;近地面,气压低,气温高,A气温高于B;气温最高的是A。小问3详解】【小问4详解】若右图表示白天的海陆风,白天陆地气温高,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代表陆地的是A。【小问5详解】结合实验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两地之间的温差和气压差。3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左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右图为“黄河下游景观图”。(1)左图中序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______(双项选择题)A.①-蒸发B.③-下渗C.④-地表径流D.⑥-水汽输送(2)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来看,左图所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循环。(3)右图河流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填名称),该环节的地理意义有______(双项选择题)。A.加剧地区之间热量不平衡B.塑造陆地地表形态C.源源不断向海洋输送物质D.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4)针对左图中④环节,提出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近年来,通州区大力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打造蓝绿交织、水城共融、安全韧性的生态宜居家园。今年6月以来,“海绵”改造小区的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了87%,海绵城市建设效果显著。(5)建设“海绵城市”会对水循环的环节产生的影响是______。(6)请你为通州区建设“海绵城市”提出可行性措施。【答案】34.AC35.海陆间36.①.地表径流②.BC37.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合理即可得分)38.增加下渗39.扩大绿地面积、地面铺设透水砖、建设人工湿地等(合理即可得分)【解析】【分析】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和黄河下游景观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地理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结合左图可知,①环节是海洋水转化大气水环节,应为蒸发,②环节由大气水到地表上空,为水汽输送,③环节由大气水转化为地表水,为降水,④环节由地表水转化为海洋水,为地表径流,⑤环节由地表 水转变为地下水,为下渗,⑥环节为地下水转化为海洋水,为地下径流。故选AC。【小问2详解】结合左图可知,图示发生领域为海洋和陆地之间,因此为海陆间循环。【小问3详解】右图为“黄河下游景观图”,河流为地表径流环节;地表径流的意义主要有塑造陆地地表形态,例如平原的形成,B正确;河流携带的泥沙源源不断向海洋输送物质,C正确;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不是地表径流所带来的意义,D错误;海陆间循环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间能量交换,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A错误。故选BC。【小问4详解】人类改变左图中的④地表径流,主要通过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的方式来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增加水量的供给,从而缓解华北水资源不足。【小问5详解】由材料可知,打造蓝绿交织、水城共融,建设“海绵城市”,说明植被覆盖增加,会增加下渗,从而增加地下径流。【小问6详解】海绵城市可以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一般可以通过扩大绿地面积和地面铺设透水砖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达到吸水、蓄水、渗冰、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的目的,或者建设人工湿地进行蓄水。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12-02 07:20:02 页数:29
价格:¥2 大小:8.30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