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B卷)(Word版附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B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丰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一语文(B)练习时间:150分钟2023.11本练习共13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的问我:你们中原的乡下人去了,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的乡下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我遇见过一位在张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我问他说在这一带的语言中有没有受蒙古语的影响。他摇了摇头,不但语言上看不出什么影响,其他方面也很少。他接着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 这结论自然应当加以条件的,但是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即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言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这自是“土气”的一种特色。(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改)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能直接说明“乡下人离不了泥土”的一项是(3分)A.张北一带的乡下人,语言上和其他方面基本受到蒙古影响。B.中原的乡下人去了内蒙,一家家划着小小的方地种植起来。C.西伯利亚的中国乡下人,还是要下种子,试试能不能种地。D.中国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乡下人充满土气,对他们有几分藐视的意味。B.大旱大水,连年兵乱,仍旧不能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C.从农业老家迁移出去的人也遵循向土地讨生活的传统。D.在孤立和隔膜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乏信用。材料二《乡土中国》“乡土本色”篇中的道理,让诗人来表达会怎么样?《乡土中国》作者费孝通先生为了得出“乡下人”身上存在视土如命、安土重迁这种“土气”特征的结论,采用的论证手法完全是一个社会学家的学术论证的手法。他密集援引了五个例子来作为论据,除了援引能正面支持论点的事例,当然也注重从反面的角度去援引事例,借助对比论证来增强自己观点 的说服力。由此可见,学术论证重视“事”与“理”之间的逻辑关联。“事”与“理”之间的关系,是论据与论点的关系,论述者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建立“事”与“理”之间的逻辑关联,并努力使自己的论点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说服的力量。人们信奉“事实胜于雄辩”这个道理,因此“以事说理”是社会学家最常运用的方法。那么,同样谈论“乡下人”的“土性”,换作诗人会怎么表达呢?请看臧克家写于1942年的诗歌《三代》: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这首诗简洁到极致,就21个字;质朴到极致,没有一个形容词,三个名词“孩子”“爸爸”“爷爷”,三个动词“洗澡”“流汗”“埋葬”,一个介词短语“在土里”重复出现。诗歌《三代》有没有主题?当然有!臧克家想不想说出某个道理?当然想!但诗人臧克家不直接表达,这就是许多优秀诗歌所共有的艺术特征——含蓄,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优秀的诗歌必须要有“美”的品性,“理”往往隐含于诗歌的意象与借助一组组意象营造的意境背后。“在土里洗澡”的“孩子”,未来必定重复“爸爸”的命运,即“在土里流汗”;他年老力衰之时,就是他的血汗被榨尽之时,他又将和他的父辈、祖辈一样,来自“土里”,回到“土里”,“在土里埋葬”。——这就是诗歌《三代》的一组意象背后所暗示出的“理”!诗歌即使简洁叙事如《三代》,它诉诸读者的也必须是“情”、是“美”,而非直接呈现“理”。(选自魏建宽《<乡土中国>“乡土本色”篇的三大学术观点,让诗人、作家来表达会怎么样?——说说“学术论证”与“文学书写”的区别》,有删改)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诗歌《三代》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通过一组意象诉诸读者的是“理”,而非直接呈现“情”。B.优秀的诗歌具有“美”的品性,这首诗也给人以美的体验。C.诗中三代人都与土紧密相连,所以他们的命运必定重复。D.这首诗简洁而质朴,表达了诗人对“乡下人土性”的思考。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笔下的《三代》以极简的笔墨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B.《乡土中国》通过援引事例来证明“乡下人”具有“土性”的特点。C.学术论证注重文本表达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文学作品与之相反。D.《三代》中的三个人物安土重迁,将务农作为谋生的第一选择。5.材料一第一段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其具体表现。并说说学术论证与文学书写在阐明这一道理时有何不同。(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修①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②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耳。’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况 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天子推恩,褒其三世。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乃载我皇考崇公③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注】①修:欧阳修自称。②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郑氏。③皇考崇公:指欧阳修去世的父亲。欧阳修的父亲被追封为崇国公。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四岁而孤孤:年幼无父B.吾何恃而能自守耶恃:依靠C.此死狱也狱:牢狱D.不及事吾姑姑:婆婆,丈夫的母亲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能养也B.吾于汝父列官于朝C.求其生而不得汝其勉之D.而世常求其死也抱汝而立于旁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人死后祭祀再丰厚,也不如在他生前尽微薄的奉养啊B.毋以是为我累 不要因为这个事情(家贫)就替我劳累C.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D.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做善事没有不得到好报的,时间或迟或早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欧阳修简单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突出赞美了太夫人的美德以及付出。B.文章中欧阳修写自己在先父死后二十年,列位朝廷做京官,天子施恩褒奖三代宗亲。C.文章中连续转述了太夫人的大量叙述,欧阳修借此表达对父亲政绩及人品的追思。D.文章结尾欧阳修认为自己“德薄能鲜”,却“幸全大节”,是因为先辈的品德的荫庇。10.文章结尾段,欧阳修评价自己的父亲“积善成德”。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欧阳修父亲“积善”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共10分)①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②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③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④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⑤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11.(1)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4分)①使民以时②有耻且格(2)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的哪些“为政”思想?请加以概括。(6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14题。(共12分)岁暮【1】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2】,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释:【1】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杜甫此时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2】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1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岁暮”二字,有一种“岁云暮矣多北风”的凄凉之感,给全诗定了低沉的调子。B.首联“岁暮远为客”,“远”字写出了诗人流寓西蜀,寄人篱下的境况,故有“远为客”之叹。C.“天地日流血”写唐王朝前有安史之乱,后有吐蕃入侵,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是对时局的高度概括。D.颔联承上具体写“用兵”之事。“烟尘”“鼓角”描写了唐军积极备战、抵抗吐蕃入侵的情形。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如“边隅还用兵”是实写;“鼓角动江城”是虚写,写出了唐军抵抗吐蕃军队入侵的场面。B.“边隅还用兵”的“还”字,言自己避地西蜀,没想到这里仍有战争,隐含了诗人对生活和时局的复杂情感。C.“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杜甫对国事的深深忧虑。D. 本诗前四句主要陈时事,后四句主要抒怀抱,层次清楚,结构井然,饱含着诗人深广的忧愤。13.尾句“寂寞壮心惊”意蕴丰富而深刻,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内涵。(6分)14.默写(8分)《短歌行》中,曹操引用《诗经》中的“,”两句,借女子思慕爱人,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渴盼贤才的心情。杜甫的登高之作,写景境界阔大,气势雄浑。如《登高》中“,”,营造了苍茫寥廓的意境。白居易的《琵琶行》生动地摹写了音乐的变化:“嘈嘈切切错杂弹,。,幽咽泉流冰下难。”诗词中的“芙蓉”,往往不仅是单纯的景物,还是一种感情的象征,如《古诗十九首》中:“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呼兰河传(节选)萧红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早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叨走了你的帽啦。每当祖父这样做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地笑得不得了。祖父只是自由自在地一天闲着。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想,幸好我长大了,我三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我会走了,走不动的时候, 祖父就抱着我;我会跑了,祖父就拉着我。一天到晚,门里门外,寸步不离,而祖父多半是在后园里,于是我也在后园里。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祖母死后,我就跟祖父学诗。因为祖父的屋子空着,我就闹着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祖父说:“少小离家老大回……”我也说:“少小离家老大回……”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懵懵懂懂的,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着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听了这笑话,我略微笑了一会工夫,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每当祖父教我一个新诗,开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就说:“不学这个。”祖父于是就换一个,换一个不好,我还是不要。《春晓》这一首诗,我很喜欢,我一念到第二句,“处处闻啼鸟”那“处处”两字,我就高兴起来了。觉得这首诗,实在是好,真好听。还有一首我更喜欢的:“重重叠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为明月送将来。”就这“几度呼童扫不开”,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就这样瞎念,到底不是久计。念了几十首之后,祖父开讲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祖父说,“这是说小时候离开了家到外边去,老了回来了。家乡的口音还没有改变,胡子可白了。"我问祖父:“为什么小的时候离家?离家到哪里去?”祖父说:“好比爷爷像你那么大离家,现在老了回来了,谁还认识呢?小孩子见了就招呼着说:你这个白胡老头,是从哪里来的?”我一听觉得不大好,赶快就问祖父:“我也要离家的吗?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心里很恐惧。 祖父一听就笑了:“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祖父说完了,看我还是不很高兴,他又赶快说:“你不离家的,你哪里能够离家……快再念一首诗吧!念‘春眠不觉晓……’”我一念起“春眠不觉晓”来,又是满口的大叫,得意极了。完全高兴,什么都忘了。但从此再读新诗,一定要先讲的,讲过的也要重讲。似乎那大嚷大叫的习惯稍稍好了一点。“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祖父讲了我也不明白,但是我喜欢这首。因为其中有桃花。桃树一开了花不就结桃吗?桃子不是好吃吗?所以每念完这首诗,我就接着问祖父:“今年咱们的樱桃树开不开花?”除了念诗之外,还很喜欢吃。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在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有一天一个小猪摔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里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活猪才能卖个好价钱,所以没人会和一个老头子争一头小死猪,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于是,被人嫌弃的东西,在祖父的“魔法”下,变成了让人口水直流的烤乳猪。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拉拉队似的给祖父助兴。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那是一个夏日的亭午,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点一下头。而且高兴地说“这小东西真馋”或是“这小东西吃得真快”。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衣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快蘸点盐吧,快蕴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要反胃的……”说着就捏几个盐粒放在我手上拿着的鸭子肉上。我一张嘴又进肚去了。自此吃鸭子的印象非常之深,等了好久,鸭子再不掉到井里,我看井沿有一群鸭子,我拿 木杆就往井里边赶,可是鸭子不进去,围着井口转,而呱呱地叫着。我就招呼了在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子,我说:“帮我赶哪!”正在吵吵叫叫的时候,祖父奔到了,祖父说:“你在干什么?”我说:“赶鸭子,鸭子掉井,捞出来好烧着吃。”祖父说:“不用赶了,爷爷抓个鸭子给你烧着。”我不听他的话,我还是追在鸭子的后边跑着。祖父上前来把我拦住了,抱在怀里,一面给我擦着汗一面说:“跟爷爷回家,抓个鸭子烧上。”我想:不掉井的鸭子,抓都抓不住,可怎么能规规矩矩贴起黄泥来让烧呢?于是我从祖父的身上往下挣扎着,喊着:“我要掉井的!我要掉井的!”祖父几乎抱不住我了……(有删改)13.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懵懵懂懂的懵懵懂懂:尚未完全理解B.快蕴点韭菜花吧蕴:蕴藏C.那是一个夏日的亭午亭午:中午D.乡音无改鬓毛衰衰:斑白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桃花”想到“桃子”,既写出“我”喜欢这首诗的原因,也为下文写“我”喜欢吃的内容作准备。B.从大喊乱叫着念诗到“似乎那大嚷大叫的习惯稍稍好了一点”,表明“我”学诗的状态有了变化。C.“我”把“几度呼童扫不开”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是因为“我”不想学诗,所以故意读错诗句。D.萧红以其女性作家独有的细腻笔触向读者讲述她的儿时生活,纯朴清新,有着别样的美。 18.结合文章内容,概述画线句“祖父非常地爱我”有哪些表现?据此说说祖父是个怎样的人?(6分)19.茅盾先生评价《呼兰河传》是“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意思是小说所呈现的温馨回忆背后,承载着作者深层的哀伤。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蕴含着哪些哀伤。(6分)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20.语言基础运用(6分)①亚运会开幕之夜,杭州以一场“潮起亚细亚”的东方美学仪式惊艳世界,倾诉出“心手相连永远向前”的亚洲心声。②全球1亿多人汇聚而成的“数字火炬手”与线下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也点燃向未来的共同梦想。③观众席上,东道主把掌声和欢呼献给白血病后复出泳坛的日本选手池江璃花子,献给48岁仍征战体操赛场的乌兹别克斯坦名将丘索维金娜。④杭州城中,11张市民转赠泰国选手翁巴达那吉家人的门票,彰显着东道主的待客之道。⑤亚运会是体育竞技的赛场,也是文明互鉴的舞台。⑥以体育促包容,同一轮明月下,体育和文化交相辉映,向世界展现着活力四射的亚洲风采,展示着悠远璀璨的亚洲文明。(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句中“心手相连永远向前”八个字加了双引号,以表强调。B.③句中“东道主”原指请客的主人,此处指现场的中国观众。C.⑤句中画波浪线的两处互换位置,衔接更恰当。D.⑥句中的“交相辉映”不能换成“熠熠生辉”。(2)不改变句意,将④句中画线的部分改写成以“市民”为主语的句子,并使第④句前后连贯。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3分)21.微写作(10分)请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1)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关部门建议,劳动教育应该进入中学生课程表。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一建议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北京有许多独特的景致,如卢沟晓月、北海塔影、居庸叠翠、西山晴雪……请选择一处北京景致,进行描写。要求:特点鲜明,描写具体。(3)请以“奋斗吧!中国青年”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22.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1)土地是人类的生存之本,我们从土地里收获着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土”这个意象常让人联想到大地、故土、家园,勾起人们无尽的乡情与乡愁。然而,在当今社会,“土气”作为贬义词而存在,春耕秋收这些发生在土地上的故事,很多人都感到十分隔膜。有人说,我们正在远离土地……你如何看待上述现象,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是个充满内蕴的词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些诗句无不传达着人们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深切情感,倾诉着一个个美好动人的故事。你和自己的家乡有怎样的故事呢?请以“我和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丰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一语文(B)卷参考答案一、多文本阅读1.A2.C3.A4.C5.参考答案具体表现: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下人,他们以种地谋生,离不开泥土。从人和空间的关系来看,乡下人世代定居在一处,不甚流动。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来看,住在一处的人与住在另一处的人(即村与村之间)是孤立和隔膜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有信用的。不同:学术论证重视“事”与“理”之间的逻辑关联,常采用“以事说理”的方法。文学作品则是在呈现“情”与“美”的背后含蓄地呈现“理”。(评分标准:6个要点,每点1分,“具体表现”4分,“不同”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二、文言文6.C(“狱”应翻译成“案件”)7.A(对于,在;取独;他们,一定;转折,修饰)8.B(不要因钱财多了成了我的累赘)9.B(欧阳修在先父去世二十年后才当上官,又过了十二年才列位朝廷当京官。)10.①清贫好施,如“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常不使有余”;②重亲至孝,如祭母时每每涕泣感慨“至其终身”;③问案勤谨、宅心仁厚,如“尝夜烛治官书”,叹息“求其生而不得”。(评分标准:3个要点,每点2分,“积善内容”概括1分,结合原文说明1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①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 ②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乐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说:‘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他去世后,没有留下可赖以生存的家产。我靠什么守节呢?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③“从我成为你家媳妇的时候,没赶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你自幼失去父亲,我不能断定你将来有成就,但我知道你父亲一定后继有人。我刚出嫁时,你父亲为他母亲守孝刚一年。岁末祭祀祖先,他总是流泪说:‘祭祀再丰富,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养啊。’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会流泪说:‘从前娘在时常常不够,如今富足有余,又无法让她尝到!’刚开始我遇到这种情形,还以为是刚服完丧不久才这样。后来却经常如此,直到去世。可从这一点能看出你父亲很孝敬父母。④你父亲做官,曾经在夜里点着蜡烛看案卷,他多次停下来叹气。我问他,就说:‘这是一个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为他求得一条生路却办不到’我问:‘可以为死囚找生路吗?’他说:‘想为他寻求生路却无能为力,那么,死者和我就没有遗憾了,况且去寻求生路而又办到呢!正因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认真推求而被处死的人可能有遗恨啊。经常为死囚求生路,还不免错杀;偏偏世上总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呢?’他回头看见奶娘抱着你站在旁边,于是指着你叹气说:‘算命的说我遇上戌年就会死,假使他的话应验了,我就看不见儿子长大成人了,将来你要把我的话告诉他。’他也常常用这些话教育其他晚辈,我听惯了所以记得很清楚。他在外面怎么样,我不知道;但他在家里,从不装腔作势,他行事厚道;是发自内心的!唉!他是很重视仁的啊!因此;我就是知道你父亲一定会有好后代的原因。你一定努力啊!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我没什么可教你的,这些都是你父亲的愿望。”⑤我流着泪记下了这些教诲,不敢忘记。先父死后二十年,我才取得俸禄来供养母亲。又过了十二年,列位于朝廷做京官,才获得赠封双亲。天子施恩,褒奖三代宗亲。⑥于是我流着泪说:“唉!做善事无不得到好报的,时间或迟或早,这是必然的道理。我先祖和父亲积善有德,虽然他们在有生之年不能享受到,这就足够使其德行显扬于后世,庇荫支持子孙。”于是又记下先父崇国公的遗训,以及太夫人的教育,以及所以对我有所待的原因,都写在阡表上,好让大家知道我德行浅 薄,能力微小,只是适逢其时才能得到高位,有幸保全大的原则,没有辱及先祖,都由于上述的原因。11.(1)①役使百姓要按一定的时节(评分标准:使:役使。以:可以翻译成“按照”。“使”“以”各0.5分,整句话理解1分。)②(百姓)就会有羞耻心而内心归依。(评分标准:耻:耻辱心。格:内心归依,心悦诚服。“耻”“格”各0.5分,整句话理解1分。)(2)为政以德,推行仁政;敬慎认真;以身作则;遵守礼制,不能僭越;举贤任能;以礼教化。(评分标准:共6个点,每点1分,共6分。)参考译文:①孔子说:“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办事严肃认真,讲话恪守信用,节约用度,惠爱人民,役使老百姓要在农闲时节。”(《论语·学而》)②孔子说:“当政者运用道德来治理国政,就好像北极星安居其所而其他众星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论语·为政》)③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人民,用刑罚来整饬人民,人民就会逃避制裁而无羞耻心;用道德来训导人民,用礼教来整饬人民,人民就会有羞耻心而归顺。”(《论语·为政》)④季康子问道:“要使人民恭敬、忠诚和勤勉,应该怎么办?”孔子说:“当政者对待人民庄重,人民就会恭敬;对待父母孝慈,人民就会忠诚;选用贤能之人,教育无能的人,人民就会勤勉。”(《论语·为政》)⑤孔子论到季氏,说:“他用天子规格的八列舞乐队在庭院奏乐舞蹈,如果这种事可以容忍的话,还有什么事不可容忍的呢?”《论语·八佾》三、古诗词12.D13.A 14.参考答案:(1)“寂寞”(3分):岁末暮年的伤时之叹;漂泊异乡的境遇之悲;政治上被冷落的孤独寂寞;(评分标准:共3个点,每点1分,共3分。)(2)“壮心惊”(3分):对国家边境遇侵,时局艰危的担忧;对朝中无人为国分忧的愤慨;诗人报国愿望难以实现的忧愤。(评分标准:共3个点,每点1分,共3分。)15.①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③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④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评分标准:共6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都不给分。)四、散文阅读16.B17.C18.文中祖父是一个内心温暖善良、幽默达观的老人。(2分)在封建社会中,是祖父给与了“我”这个女孩最多的宠爱:他陪伴“我”的左右,呵护“我”的成长;他教“我”学诗,寄予一个女孩子文化的启蒙;他用“魔法”把本被人嫌弃的死猪变成了美味,满足“我”的口腹之欲……正是有了祖父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是一些宠溺,才有了“我”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4分)(评分标准:共6分,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19.“一串凄婉的歌谣”,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意即小说所呈现的温馨回忆背后,承载着作者深层的哀伤。例如祖父对“我”讲《回乡偶书》这首诗时,有一处细节的描写非常值得玩味,“我”问祖父“……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祖父听后的反映是“笑”,画面非常温馨,既体现了“我”作为孩子的不谙世事,更充满了祖父对“我”的宠爱,而让人差一点就忽略掉这其中隐含的人衰老、死亡与永别。(结合文本分析) (评分标准:共6分,举例2分,分析“温馨”与“哀伤”的关系4分)。五、写作20.(1)C(2)市民转赠给泰国选手翁巴达那吉家人11张门票21.微写作略22.作文略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卷(B)(Word版含解析)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1月期中试卷(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A卷(Word版带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卷A卷(Word版带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英语试卷A卷(Word版带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物理试卷A卷(Word版带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卷A卷(Word版带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A卷(Word版带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A卷(Word版带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A卷)(Word版附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2 13:25:06
页数:18
价格:¥2
大小:49.3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