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信息性文本阅读突破练3信息的迁移运用与观点评析(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突破练3 信息的迁移运用与观点评析(限时40分钟,赋分38分)一、(2023新高考联盟4月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材料一 从封建王朝的终结、与传统文化的决裂到大众传媒的兴盛、白话文学的登场,从底层的觉醒与反抗精神、“阶级”概念的引入到无产阶级大众进入历史舞台,文化天平持续地向“俗”倾斜。在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大众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力图集中解决的问题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这必然涉及雅俗之辩的衡量。历史证明,一个阶级崛起之后,或迟或早必然将本阶级的意志投射于文化领域,继而转换为种种审美趣味。这个历史阶段的雅俗之辩显现出工农兵对于文化领导权的逐渐掌控。当然,“阶级”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其划分及兴衰、交替通常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程度;雅俗之辩显现于文学或者艺术的各个门类内部,诸如文类、文体、语言风格、表演场所、流传范围,等等。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曾经对托洛茨基的观点表示异议。托洛茨基认为,无产阶级不可能造就自己的文化。在托洛茨基看来,无产阶级的主要精力是与资产阶级进行政治搏斗;革命成功地取得政权之后,“无产阶级将自己的专政设想为一个短暂的过渡时代”,一个完美的无阶级社会即将随之到来。短短的几十年时间,无产阶级甚至来不及创造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托洛茨基对于“过渡时代”的历史长度存在重大误判;同时,他尚未对新兴阶级“文化学徒期”内部继承与超越的复杂机制进一步分析——雅俗之辩显示,新兴阶级的“俗”并未完全拒绝依附于传统名义的“雅”,而是包含了吸收、借鉴与扬弃。马克思曾经赞叹古希腊的艺术和史诗“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雅”所代表的那一部分传统文化既不可能完整地复制、沿袭,也不可能因为暴风骤雨式的阶级革命而销声匿迹。哪些内容遭到历史栅栏的阻拦,哪些内容渗透到新兴阶级的文化,以压缩的形式或者开放的姿态存在,多方面因素的博弈将会形成各种变数。(摘编自南帆《论雅俗之辩》)材料二 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吧。这个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吧。宋朝的笔记最发达,当时盛行,流传下来的也很多。目录家将这种笔记归在“小说”项下,近代书店汇印这些笔记,更直题为“笔记小说”;中国古代所谓“小说”,原是指记述杂事的趣味作品而言的。陈寅恪先生指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韩愈的《毛颖传》,是仿“传奇”而作。韩愈门下的“好难”“好易”两派,似乎原来也都是在试验如何口语化。可是“好难”的一派过分强调了自己,过分想出奇制胜,不管一般人能够了解欣赏与否,终于被人看作“诡”和“怪”而失败,于是宋朝的欧阳修继承了“好易”的一派的努力而奠定了古文的基础。——以上说的种种,都是安史之乱后几百年间自然的趋势,就是那雅俗共赏的趋势。宋朝不但古文走上了“雅俗共赏”的路,诗也走向这条路。胡适之先生说宋诗的好处就在“作诗如说话”,一语破的指出了这条路。梅圣俞、苏东坡都是好手,而苏东坡更胜。据记载,梅和苏都
说过“以俗为雅”这句话,可是不大靠得住;黄山谷却在《再次韵》一诗的“引”里郑重地提出“以俗为雅,以故为新”,说是“举一纲而张万目”。他将“以俗为雅”放在第一,因为这实在可以说是宋诗的一般作风,也正是“雅俗共赏”的路。“雅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从宋人的“以俗为雅”以及常语的“俗不伤雅”,更可见出这种宾主之分。起初成群俗士蜂拥而上,固然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俗士需要摆脱的更多。他们在学习,在享受,也在蜕变,这样渐渐适应那雅化的传统,于是乎新旧打成一片,传统多多少少变了质继续下去。前面说过的文体和诗风的种种改变,就是新旧双方调整的过程,结果迁就的渐渐不觉其为迁就,学习的也渐渐习惯成了自然,传统的确稍稍变了质,但是还是文言或雅言为主,就算跟民众近了一些,近得也不太多。19世纪20世纪之交是个新时代,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文化,产生了我们的知识阶级。这知识阶级跟从前的读书人不大一样,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他们渐渐跟统治者拆伙而走向民间。于是乎有了白话正宗的新文学,词曲和小说戏剧都有了正经的地位。还有种种欧化的新艺术。这种文学和艺术却并不能让小市民来“共赏”,不用说农工大众。于是乎有人指出这是新绅士也就是新雅人的欧化,不管一般人能够了解欣赏与否。他们提倡“大众语”运动。但是时机还没有成熟,结果不显著。抗战以来又有“通俗化”运动,这个运动并已经在开始转向大众化。“通俗化”还分雅俗,还是“雅俗共赏”的路,大众化却更进一步要达到那没有雅俗之分,只有“共赏”的局面。这大概也会是所谓由量变到质变吧。(摘编自朱自清《论雅俗共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无产阶级崛起后进入历史舞台,其阶级意志将反映到文化领域并转换为相应的审美趣味。B.托洛茨基认为无产阶级不可能有自己的文化,原因是无产阶级没有这方面的精力与时间。C.成语“雅俗共赏”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它可能反映了当时俗人在鉴赏作品时的一种趋向。D.朱自清认为“雅俗共赏”中的“雅”“俗”有主有次,虽然“雅”“俗”双方都在调整,在互相靠拢。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两则材料都辩证地阐述了“雅”“俗”的相互关系,但它们的侧重点明显不同。B.新兴阶级在“文化学徒期”必须厘清继承与超越的机制,否则可能犯托洛茨基式错误。C.古文运动中“好难”“好易”派文学改革目的不同,“好难”派因剑走偏锋而失败。D.新时代的知识阶级构成更为复杂,促使新文学的风格不断发生变化,推陈出新。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A.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B.《孟子·梁惠王下》中说:“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C.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D.欧阳修认为自己作词是“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4.结合材料一,按顺序梳理无产阶级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的过程。(4分)
5.(对点练)文学中的雅、俗是相对而言的。请结合材料从辩证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2023广东广州高三4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9分)材料一 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时,我注意到,其中提到“文化”数十次,并且对于文化的表述掷地有声,比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等,都令我印象深刻。无论是铸就文化新辉煌,还是推出更多优秀作品,都需要具备高质量与高水平。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在我们的书法创作中体现出“高质量”和“高水平”,不仅是我们每一位书法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和研究课题,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我认为要创作出艺术精品,正确而先进的理念是前提。理念比行为更重要,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才情比功力更重要。“理念是纲,纲举目张”“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比如我们经常讲的“书以载道,文以铸魂”这一理念,就应贯串于中国书法学习、鉴赏与创作的整个过程之中。其中“书以载道”的“道”,既是道理、方法、规则、途径和方向,也是万事万物内在的规律以及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在我看来,书法艺术创作中“对立统一”矛盾关系的处理即为“道”,如整体与局部、传统与时代、法度与意趣、外因与内因以及收与放、分与合、刚与柔、大与小、藏与露、实与虚、静与动等关系,处理这些关系和进行社会管理、企业管理、家庭管理乃至个人行为管理的道理都是完全一致的。而“文以铸魂”的“魂”,就是人们高尚的精神。因为书法作品是以字和文作为载体的,若没有字和文也就没有了书法艺术,但字和文绝不是单纯的、被动的媒介。积极向上的文字内容,对于书者及读者来说不仅能启迪心灵、增长智慧,还可激励意志、催人奋进,所以“文以铸魂”理应成为我们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至高追求。以上这些理念,对于弘扬传统、创造精品、服务社会和成就人生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学习、创作及文化传播过程中,我还将继续牢固树立各种先进理念,努力创作出更多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艺术作品,以无愧于时代和人民!(摘编自张继《书以载道文以铸魂》)材料二 悟得梅花腕下趣,指上自然有清风。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陈驰自幼临池不辍,博采众家之长,重传统,求创新。他的作品,一上眼,就给人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其用笔随性尚意、潇洒劲健,与他儒雅敦厚的性格相得益彰。俗话说“好字怕上墙”,是指把写好的字画挂在墙上,立马就能看出它的缺憾来。陈驰称自己在四十五岁之前从没有送过任何人书法作品,在他看来,读书写字是很严谨的事,马虎不得,要对自己负责、对作品负责、对求字人负责。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书法艺术作为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形式,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书法,简单地说就是毛笔在宣纸上有节奏地跳舞。更深层来看,则是综合了传统文化、美学、
哲学的具有特殊审美意义的艺术。“晋朝的书法尚韵,唐朝的书法尚法,宋朝的书法尚意,明朝的书法尚态,清朝的书法尚变。”陈驰认为现代人碑帖临摹见多识广,因而从态势上看没有固定的统一风格,时代的新变铸成了书法的新变,在书法艺术百花齐放的今天,就艺术创作而言,相对于古人有许多突破与发展。在书法艺术创作中,草书的笔法最见功力,没有经过多年篆、隶、楷书等书法基本功练习的人是束手无策的。日日临池,使得陈驰在用笔上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点、撇、竖、捺的动态转换之中,再融入书写时的情绪变化,以及用墨的浓淡枯湿变化,他将古法融为一体,化为己用,足以彰显他深厚的书法功力。研习书法近四十年,陈驰表示积极、健康、向上的书法作品永远是书法家创作的主流。“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把字外功夫做硬做强,再坚持不懈地临池,潜移默化、水到渠成。”若一味追求技法出新与形式出奇,而知识储备不足,乃至文化修养缺失,将不利于当代书法的健康发展。陈驰说:“守住传统,吃透传统,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书法的博大精深,值得一生追求。”(摘编自庞聪等《陈驰:书法欣赏的多重境界》)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创作高质量的书法作品不但是每位书法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和研究课题,而且是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B.书法艺术创作中各种矛盾关系的处理即“书以载道”的“道”,包含整体与局部、藏与露、实与虚等。C.书法不只是用毛笔在宣纸上自由书写的过程,而且是综合传统文化、美学与哲学的具有特殊审美意义的艺术。D.古代书法风格多样,各有所重,现代书法更是百花齐放,创新发展,从态势上看没有固定统一的风格。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由于理念比行为更重要,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所以先进的理念和正确的方向是创作出艺术精品的先决条件。B.陈驰从未把他的书法作品送给别人,这是因为在他看来要对自己负责、对作品负责、对求字人负责。C.没有经过多年篆、隶、楷等书法基本功练习的人,是写不出好的草书的,因为草书的笔法最见功力。D.以“文以铸魂”的尺度来衡量,宋代蔡京“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的书法作品是不符合这一标准的。8.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A.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B.袁宏道《叙小修诗》:“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C.刘熙载《书概》:“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D.齐白石认为:“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
9.“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出自陆游《示子遹》,对于我们学习书法艺术也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对这一诗句加以理解。(4分)10.(对点练)如何推动当代书法艺术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与解析突破练3 信息的迁移运用与观点评析1.C 解析C项,“它可能反映了当时俗人在鉴赏作品时的一种趋向”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对“雅俗共赏”这一成语出现背景的解读,“雅俗共赏”侧重“共赏”,“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所以应是体现了雅人的审美趋向。2.C 解析C项,两派文学改革的目的是相同的,“似乎原来也都是在试验如何口语化”。3.D 解析D项,欧阳修认为词是“薄伎”,也就是说他认为词不是正统文学,难登大雅之堂,表明在他的心目中词是俚俗的,不“雅正”,可以看出他的雅俗观念是“以雅为主”的,符合材料二第四段的观点。A项,强调在学习上要善于熔铸各家之长成就自己。B项,强调“俗”的重要,没有突出“雅”占主导地位。C项,白居易主张文学应通俗易懂,“为时”“为事”而作,突出的是文学创作的实用性,偏向于通俗。4.①夺取政权,占有生产资料;②吸收、借鉴、扬弃传统“雅”文化;③将阶级的意志投射于文化领域,继而转换为种种审美趣味;④掌握文化领导权并创造自己的文化。5.①文学中雅、俗是相对的,不能截然分开的。俗可以向雅靠拢,雅可以迁就俗,但俗不伤雅。②雅俗可以相互转化,前代的俗文学到后来会变成雅文学。6.B 解析B项,“各种矛盾关系”扩大范围,文中作者认为书法艺术创作中“对立统一”矛盾关系的处理即为“道”。7.B 解析B项,遗漏信息,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陈驰称自己在四十五岁之前从没有送过任何人书法作品……”。8.C 解析A项,周敦颐谈论的是文学创作的规律,强调“文以载道”,与材料一中的“书以载道”有相似之处,但毕竟不是谈书法创作。B项,袁宏道谈论的是文学创作的特点,强调写作要“独抒性灵”,有自己的真情实感。C项,刘熙载专论书法艺术,强调“书如其人”,书法应表现书者的学问、才华和志向,这一看法能证明材料一中“书以载道,文以铸魂”的理念。D项,齐白石谈的是绘画中“写意”与“写生”的辩证关系。综上分析可知,只有C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观点。9.“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意思是你如果想要学诗,那你的功夫还要下在诗外的学习中,因为所写作品的好坏高下,是其阅历、志向、胸襟、学问、才识等决定的。书法艺术也是如此。要以正确而先进的理念为前提创作出书法艺术精品,首先应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一个有思想的人;同时,还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把字外功夫做硬做强,努力提升学养、修养和格局。10.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牢固树立“书以载道,文以铸魂”的理念,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②加强知识储备,提高文化修养,在继承我国书法艺术优良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创新发展。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