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2实用类文本阅读突破练4客观题信息落实不到位(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突破练4 客观题:信息落实不到位(限时30分钟,赋分24分)一、(2023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材料一 2020年6月13日四川考古院宣布,对三星堆近200个样品进行测年后,发现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前1012年,相当于中原的商代晚期。为三星堆器物坑测年做出关键贡献的是碳十四技术。首先在三星堆的每个坑选出10份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前处理:植物碎屑要进行酸碱酸的处理,以排除环境中的碳污染;骨渣样品除了酸碱酸的处理之外,还要提取胶原蛋白,并进一步水解、离心、冷冻干燥,制备明胶蛋白。之后运用碳十四技术对样品进行年龄测试。植物在燃烧中高温脱水,但因为没有接触到氧气,植物形成碳化块,没有充分燃烧成为灰烬。这部分有形的植物碎屑,大都质地相对紧实致密,很好地保存了植物原生的含碳组分,经过后期处理可以有效排除埋藏环境带入的污染,有利于准确测年。动物骨骼通常是很好的碳十四测年样品,因为骨骼中的胶原蛋白基本不受环境的碳污染。然而三星堆器物坑里基本看不到成形的骨骼,都是骨渣,胶原蛋白大多降解殆尽,很可能是因为燃烧得不充分,又受到湿热气候、酸性土壤侵蚀的影响,这为测年带来困难。碳十四是碳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长达五千多年,能广泛存在于有机物体内,因此根据生物体残余的碳十四成分,就可以推断其年龄。1986年,三星堆一、二号坑在一座砖厂下面被发现,发掘时没有提取样品进行测年。一、二号坑的测年是1997年做的,但也只是零星地检测了一些样品。那时的年代结果并没有一锤定音。关于三星堆的年代始终没有停止争论,各类说法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产生被广泛信服的年代测年数据。当时采用常规碳十四测年法,所需的样品量很大。两座器物坑中的动植物经过火烧后,有机组分保存较差,很难提取足够量的纯净有机组分。2019年三星堆6个器物坑重见天日。这一次,考古人员系统地采集到了碳十四测年样品。如今北京大学已配备加速器质谱仪器,使得测量微小碳十四样品成为可能,可测量1mg的碳样品,比常规碳十四测年方法可测碳量小了上千倍。对于三星堆的碳化植物碎屑,加速器质谱技术派上了大用场。结果显示,已经得到足够碳十四年代数据的三、四、六、八号坑的形成年代,有95.4%的概率落在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1010年之间。(摘编自《为三星堆测年龄》,《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材料二 关于三星堆两个器物坑的绝对年代,我们可以从坑内器物本身表现的时代风格去探讨。一号坑的那件残铜瓿,其兽面主纹凸起,云雷地纹纤细,主次分明,并且凸起的主纹纹块边缘较厚,边缘转折处尖棱尖角,这些已经具有殷墟中期的纹样风格,年代显然较晚。二号坑铜容器中有的铜尊、铜罍却与一号坑的残铜瓿纹样相近,二者年代也应当相差不大,都属于殷墟中期偏早阶段的器物。既然两个器物坑都有属于殷墟中期的铜容器,而没有见到殷墟晚期的典型铜器,它们应当都是殷墟中期的遗存。(节选自孙华《三星堆器物坑的埋藏问题——埋藏年代、性质、主人和背景》,《南方民族考古》,2013年)
材料三 学者金正耀先生等人于1995年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53件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数据。根据文中报道的铅同位素比值数据,所有青铜器中所含的铅都属于一种地质学中罕见的高放射性成因铅,这种铅在殷商时期的青铜器中被大量发现,但早于商代的二里头文化和晚于商代的西周时期则基本没有。而三星堆的这种铅和在江西吴城、湖北盘龙城、郑州商城以及安阳殷墟的青铜器中有相当一部分甚至或许全部所含的铅都是一种类型。这显然暗示了这些地方在殷商时期一定存在着相当密切的联系。据此,金正耀先生提出了在商代,我国存在着从西南到殷墟的“青铜之路”的设想。(节选自《三星堆遗址祭祀坑中出土部分青铜器的金属学和铅同位素比值再分析》,《南方民族考古》,2013年)1.(内容梳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2.(概括分析)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因为三星堆器物坑中的骨骼不成形,且其中胶原蛋白大多降解殆尽,所以难以成为碳十四测年样品。B.关于三星堆的年代,各类说法层出不穷,直到2020年大致明确了其测年数据,才最终结束了三星堆年代之争。C.在碳十四技术成熟之前,人们可以通过参照不同时期的器物本身风格特点来推测三星堆的大致年份。D.金正耀提出商代存在着从西南到殷墟的“青铜之路”是基于三星堆的青铜器与安阳等地的所含铅都属于同一种类型。3.对三星堆测年有哪些可行的方法?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6分)
二、(2023江西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材料一 海洋牧场是指利用海洋资源建立起来的一种养殖方式,通常是指在海洋中固定一些设备,如浮筏、网箱等,然后在这些设备上养殖各种水生动植物。海洋牧场的养殖对象包括鱼类、贝类、海藻等,其优点在于可以减少对陆地资源的依赖,同时也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这些生物资源已经逐渐成为人类获取高端食品和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海洋经济也日渐成为沿海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海洋牧场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海洋牧场不仅能够带动海洋科技、海洋装备、海洋医药、海洋风电、海洋信息与知识服务业、休闲娱乐与旅游观光业、文化传承、科普宣传、餐饮业等关联行业的发展,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发展海洋牧场可以为人们提供优质蛋白质,缓解耕地减少、粮食供需失衡以及世界粮食、肉禽市场波动等系列危机,有效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其次,发展海洋牧场可以有效解决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2020—2022年中国海洋牧场企业数量(摘编自郭梦《2023年海洋牧场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材料二 这是世界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由我国完全自主设计、研发和建造,开创诸多国际先例。这是一座移动的“海洋牧场”,从鱼苗入舱、投喂养殖到起捕、加工、运输,在一艘船上构建起一座渔业养殖加工厂。这是深远海养殖的“中国样本”,将养殖区域从近岸推向深远海,从农业传统经营模式转向大规模现代化工业生产。“国信1号”在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交付运营,“国信1号”的交付是中国深远海工业化养殖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实现了由0到1的进阶发展。该船总体设计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国信1号”养殖工船是全球设计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实用性和可靠性最强的渔船;“国信1号”船长249.9米,排水量近13万吨,载重量为10万吨,堪称“渔业养殖航母”,是我国深远海养殖的“大国重器”;船上设有15个养殖舱,单舱水体量比2个标准游泳池还多;全船养殖水体8万多立方米,以“船载舱养”模式,开展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鱼等名优鱼种的养殖,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约3700吨;相比开放式的传统网箱养殖,“国信1号”首创的“船载舱养”模式使得养殖规模和效益大为提升,“国信1号”的平均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倍以上,以大黄鱼养殖为例,能够实现每立方米25公斤养殖密度,成活率达95%。(摘编自初英杰《世界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运营 走向深蓝的“海上粮仓”》)
材料三 坚持陆海统筹,进行“全域型”保护与开发,如北方海域可发展较大空间尺度的海洋牧场,以陆海统筹助力海洋牧场升级;南方海域则依托于众多的岛礁资源发展以渔旅融合为主题的海洋牧场,且注重对岛礁资源的保护;而在内陆水域则探索推动以资源养护为目标的生态牧场建设。在积极修复海洋渔业生态环境基础上,不断提升海洋渔业第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从而推动“全域型”现代化海洋牧场与产业全链条的协同,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攻破海洋牧场建设存在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聚焦解决海洋牧场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兴通讯与工程技术等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构建“全域型”现代化海洋牧场技术体系,即“科学选址—生境营造—资源养护—安全保障—融合发展”体系,以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新理念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强化试点示范,推动海洋牧场与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等二、三产业有效融合。研发渔业资源增殖型风机基座,开发环境友好型风机装备,研制多功能海洋牧场休闲平台,基于海洋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促进海洋牧场与风力波浪发电、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有效结合,打造渔能、渔旅跨界融合发展模式,探索构建水上城市综合体,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兴局面,从而实现“全域型”现代化海洋牧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摘编自杨红生《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和海洋牧场建设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对策》)4.(理解分析)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海洋中蕴含的丰富的生物资源逐渐成为人类的“蓝色粮仓”,海洋牧场是指利用海洋资源建立起来的一种养殖方式。B.发展海洋牧场可以有效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也可以有效解决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C.已交付运营的“国信1号”首创“船载舱养”模式,相比开放式的传统网箱养殖,其养殖规模和效益都大为提升。D.近海与内陆水域的海洋牧场发展不同,近海侧重海洋牧场升级,而内陆水域则侧重以资源养护为目标的生态牧场建设。5.(概括分析)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介绍了海洋牧场的概念、养殖对象和优缺点,并指出发展海洋牧场不仅能够带动关联行业的发展,而且具有重要战略意义。B.根据图表《2020—2022年中国海洋牧场企业数量》可知,2020—2022年中国海洋牧场企业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速开始放缓。C.我国完全自主设计、研发和建造的世界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是我国深远海养殖的“大国重器”。D.材料三提出坚持陆海统筹,进行“全域型”保护与开发,不断提升海洋渔业产业融合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修复海洋渔业生态环境。6.我国应如何大力发展“全域型”现代化海洋牧场呢?请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6分)
答案与解析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突破练4 客观题:信息落实不到位1.C 解析据材料一有关内容可知,“常规方法”用于“一、二号坑碳十四样品零星检测”,但并没有用于“6个器物坑系统采集样品”这个阶段,二者不构成一个流程。原文只是说“使得测量微小碳十四样品成为可能,可测量1mg的碳样品,比常规碳十四测年方法可测碳量小了上千倍”,“如今,即使零星样品也能精准测年”的推测于文无据。2.B 解析B项,“结束了三星堆年代之争”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关于三星堆的年代始终没有停止争论,各类说法层出不穷”,材料一第四段“有95.4%的概率落在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1010年之间”,可见三星堆年代之争并没有定论。3.①运用碳十四技术对三星堆测年;②依据器物本身的风格特点来推测三星堆的大致年份;③根据铅同位素比值数据可以推测三星堆的大致年份。4.D 解析“近海侧重海洋牧场升级”不合文意,原文是“北方海域可发展较大空间尺度的海洋牧场,以陆海统筹助力海洋牧场升级;南方海域则依托于众多的岛礁资源发展以渔旅融合为主题的海洋牧场,且注重对岛礁资源的保护”。5.C 解析A项,无中生有,材料一没有介绍海洋牧场的缺点。B项,“但增速开始放缓”分析不当,增速应是“加快”。D项,“不断提升海洋渔业产业融合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修复海洋渔业生态环境”不合文意,原文是“在积极修复海洋渔业生态环境基础上,不断提升海洋渔业第二、三产业融合水平,从而推动‘全域型’现代化海洋牧场与产业全链条协同,实现可持续发展”。6.①坚持陆海统筹,聚焦产业全链条,推动“全域型”现代化海洋牧场与其协同,实现可持续发展;②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攻破“卡脖子”技术难题,构建“全域型”现代化海洋牧场技术体系;③坚持生态优先,倡导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实现“全域型”现代化海洋牧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