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2
2
/22
剩余2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度2021级高三(上)半期考试语文试卷命题:高三语文备课组本试卷共23题,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进入新世纪以来,中西方美学界出现了一种“回归生活世界”以重构美学的趋向。这种美学在当代西方被称为“日常生活美学”,在中国则被称为“生活美学”。在当代中西方不同历史语境下,研究中国的“生活美学”,还须从本土传统入手。应该说,生活美学的根就在中国。从孔子和老子分别建树起中国儒家生活美学与道家生活美学传统开始,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传统已经存续了几千年,一直是中国审美文化的主流。这是由于,在中国人的生活当中,审美与生活始终处于一种不即不离的微妙关联当中,这种传统始终没有断裂过,一直延续至今。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美学就是生活美学,因为中国人的生活被古人赋予了审美化的追求,中国人的审美也在古代被奠定了生活化的根基。西方美学曾经更关注艺术,中国美学却早已聚焦生活。生活美学对于西方而言是一个新思潮——西方没有将生活审美化的悠久传统,尽管他们的艺术传统非常久远。生活美学乃是根源于中国本土既植根于生活又超越于审美的悠久传统。生活美学在中国,具有世界其他文明难以企及的广度与深度。这种本土美学关涉很广,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是“生理的”生活美学,这关乎广义之“性”,如饮食、饮茶等。第二是“情感的”生活美学,这关乎广义之“情”,如闲居、交游、雅集、人物品藻等。第三是“文化的”生活美学,这关乎广义之“文”,诗、书、画、印、琴、曲、园林、博弈、游艺乃至于游山玩水皆属此类。美学在中国与民众生活联系得最为紧密,审美已深入生活。“生活美学”乃是一种“体用不二”的美学。这个“体”,就是生活之体,就是中国民众的衣、食、住、行、用、娱的生活本体;这个“用”,就是将生活美学应用在生活本体上。中国的书法就是最显明例证。从王羲之、颜真卿到怀素,他们的作品不是正襟危坐着创作出来的,而是包孕在实用化的信札、便条、序跋、祭文等等之中。我们发现,书法作为文人的日课,日常书写才是常态,书法从古至今都没有脱离生活。道理很简单,书法之“书”不过就是写字,写出了一定的法度和美感才成其为“法”。如今,中国人还在延续这个古老的生活美学传统。从茶道、花道、香道、汉服、家居、日常设计、公共艺术、社区设计到城市规划等各个领域,生活美学的践行者们都在倡导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充分审美化。这恰恰是中国人对自身生活传统的一种复兴,而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拿来。这股中国人的生活美 学潮流,正在悄然形成一种运动。所以,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是一种生意盎然的活的传统,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东方生活美学最佳范本。当然,当代中国需要整体的美学规划,既然曾是“礼仪之邦”,那将来也要成为“美善之国”,这才符合“礼乐相济”的华夏悠久传统。当今中国生活美学的积极践行者们,就是在发现中国人的生活之美,从而为中国生活立“心”——立“美”之心。我们最终要的,并非生活的“美学”,而是审美地“生活”。(摘编自刘悦笛《生活美学——阐释美好生活之道》)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美学的根就在中国,中国美学就是生活美学,中国人的生活具有审美化追求,中国人的审美具有生活化根基。B.中国书法属“文化的”生活美学,日常书写实用化的信札、序跋等是其常态,体现出生活美学“体用不二”的特点。C.中国的生活美学主要包括“生理的”“情感的”“文化的”三个层面,此构架对当代中国美学做了整体的规划。D.当今兴起的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潮流,源于对西方“日常生活美学”的学习借鉴,是中国人对自身生活传统的复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世纪美学界出现了“回归生活世界”以重构美学的倾向,文章以此为立论前提,引出论述对象和角度。B.文章第二段将中西方美学进行对比,突出了中国的生活美学具有悠久传统,论证了生活美学的根在中国。C.文章以中国书法例,论证美学在中国与民众生活联系紧密,进而论证生活美学在中国具有广度和深度。D.文章对中国生活美学展开了多维度分析,由理论到现实,由传统到未来,论证谨严有说服力,引人思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从春秋起,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传统存续了几千年,因此,中国的生活美学优于世界其他文明的美学。B.生活美学是中国审美文化的主流,从诗、书、琴、画到城市规划,都表现了中国人追求生活审美化。C.中国生活美学为世界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东方范本,必将为世界美学发展做出贡献,引领美学新潮流。D.我们只要复兴中国的生活美学传统,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充分地审美化,就能实现审美地“生活”。【答案】1.B2.C3.B【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中国美学就是生活美学”扩大了范围,表述太绝对化。文章第二段说“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美学就是生活美学”。C.“此构架对当代中国美学做了整体的规划”说法有误。文章第三段所谈的中国生活美学主要包括的三个层面是客观叙述,而最后一段说“当代中国需要整体的美学规划”则说明当代中国美学还没有整体规划,这两个部分之间没有选项所述关系。D.“源于对西方‘日常生活美学’的学习借鉴”说法有误。文章第四段说“如今,中国人还在延续这个古老的生活美学传统”“这恰恰是中国人对自身生活传统的一种复兴,而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拿来。这股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潮流,正在悄然形成一种运动。”可见,“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潮流”并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拿来”,更谈不上“源于对西方‘日常生活美学’的学习借鉴”,而是对中国本身的古老生活美学传统的延续。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进而论证生活美学在中国具有广度和深度”错误。分析第三段“这个‘用’,就是将生活美学应用在生活本体上。中国的书法就是最显明例证……”可知文章举中国书法为例,只是为了论证生活美学在中国具有深度,对广度的分析主要在前面“三个层面”的分析中。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A.“因此,中国的生活美学优于世界其他文明的美学”强加因果,也扩大了范围。文章只是说“西方美学曾经更关注艺术,中国美学却早已聚焦生活。生活美学对于西方而言是一个新思潮——西方没有将生活审美化的悠久传统,尽管他们的艺术传统非常久远”,但并没有进行高下之分。C.“中国生活美学”“必将”“引领美学新潮流”的推断于文无据。“这股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潮流,正在悄然形成一种运动。所以,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是一种生意盎然的活的传统,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东方生活美学最佳范本”,只提出了前半部分内容,并没有得出后面的结果。D.“只要……,就能……”说法有误。原文说“当今中国生活美学的积极践行者们,就是在发现中国人的生活之美……我们最终要的,并非生活的‘美学’,而是审美地‘生活’”,只是说我们要这么做,而不是说我们可以实现这个结果。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国的空间实验室开展的众多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涉及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天文探测、空间环境监测、对地观测及地球科学研究以及新技术试验等多个领域。其中一项叫“液桥热毛细对流实验项目”。说到桥,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交通道路的桥梁结构,比如独木桥、石拱桥、钢筋混凝土桥、斜拉桥等等,这些桥都是由质地坚硬的固体结构材料搭建而成的。那么,你是否见过一种桥是由水或者液体做成的呢?答案是肯定的!当你在洗手的时候,指间的小液柱就是液桥。液桥其实并不是我们常见的交通运输的桥梁,而是在固体间的小液柱。之所以被称为液桥,是因为“桥”字有连接两地的含义,液桥就是连接着两个固体表面之间的一段液体。所以,你若想站在液桥上看风景,那是不可以的!我们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在沙滩上,如果用手捏一把干燥的细沙,松手还是散沙;但是如果在沙子中掺一点水,就可以捏出各种形状的沙团。这是因为干燥的散沙加入水后,水在细微的沙子颗粒之间形成了液桥,使得散沙能聚集起来。我们用写字的毛笔,蘸了墨水后能形成一个笔锋,也是因为在笔毫间形成了液桥。仔细观察,生活中液桥的例子还有很多。也许你觉得这些生活中的小例子不足为奇,但其实,液桥是“太空微重力流体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电视机中,大家可以看到:王亚平用水搭起一座“桥”。与之对比,在地面上我们做的“液体桥”,可以说十分微小。但是到了“天宫”空间站,王亚平手中的这座“液体桥”,可谓是雄伟壮观,巨大无比。事实上,当我们在洗手时、当我们手沾有糖水时,我们手指尖的小液柱就是这一次实验的“液桥”。专家介绍:液桥是连接着两个固体表面之间的一段液体。我们发现:陆地上的液滴,到了“天宫”,就可以形成液球。这是因为,地球引力消失后,表面张力大显神威。我们都知道,液体界面间存在着表面张力,这种表面张力让液体表面如同有一层很薄的弹性薄膜。正是这种虚拟的“薄膜”,使得液体的表面形貌得以维持,不会“垮塌”。但是,在地面上由于受到重力影响,表面张力很弱。因此,地面上的“液桥”通常长度很小,只有2~5mm。一旦大于5mm,“液桥”的表面张力将小于重力而被破坏掉。但是在“天宫”空间站的微重力环境中,液体处于“漂浮”状态,便可以形成尺寸较大的液桥。(摘编自网易《“液桥”实验是什么原理?水的张力在微重力下更明显了!》) 材料二:我们都知道杯子满了以后水会沿着杯壁往下流,这是很自然的事,但细心的你也许同样也能发现,在杯子将满未满的时刻,水平面会一点一点地升高,在高过玻璃杯沿的时候,水仍未落下,水的表面却像胀起的气球一样,随着水的一点点增加,慢慢地变得丰盈起来,在高过杯沿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才像承受不住似的,哗啦一下流下杯壁。这时候你再仔细回想水将落未落时的状态,水面像紧紧缚着一层水膜,拉着水不让它流下去,是的,这就是液体的表面张力。这种表面张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知道,水的内部其实是由无数的水分子组成的,它们有两种基本的运动状态,那就是相吸和相斥,它们处在时时刻刻的运动中,当周围的温度高时,它们的运动就快,温度低一些,运动就相对慢;挨得太近了,它们就把对方挤开,离得远了,它们又反过来紧紧牵着手。但水面表层的分子们动得太活泼,许多都跃出了水面,这就使得水面表层的水分子要比水里其他部位的数量要少,这么一来,平衡就打破了,因为少,分子隔着很远,它们争先恐后地拉着对方,形成一种往里挤的力,里面的水越来越多,它们拉得越来越吃力,这个时候突破了临界点,水面再也支持不了了,这就使水哗啦一下地流了出来。表面张力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雨后荷叶上滚动不去的水珠;清晨草叶上凝聚的露珠;水龙头下将滴未滴的水珠;夏天可以看见水黾在水面一跳一跳地滑行;小时候喜欢买泡泡水,一吹就会飞出一大串七彩的泡泡;当把针等重量轻的东西轻轻掷落水面时,会发现它们会长时间浮在水面,用手轻轻一推,就很快地沉下去了;两块干燥的玻璃叠在一起很容易分开,但是如果在玻璃之间加一些水,这时候你再试图去将它们分开,就不那么容易了。怎么样,是不是发现表面张力存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呢?(摘编自熊文丹《说说水的表面张力》)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空间站中,因为处于微重力环境下,人们可以用水连接两个固体,连接成的这个“液体桥”瞬间就可以形成液球。B.液体表面有一层薄膜,这是由表面张力构成的,它能维持液体的表面形貌,其特点是有弹性,很薄弱,受重力影响。C.影响“液桥”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地球引力、两个固体间的距离长短等因素,“液桥”大小与这两个因素的大小成正比。D.在地球重力环境下,人们通常是无法在两个距离大于5mm固体间建造一座“液桥”的,因为重力大于表面张力而将其破坏。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主要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介绍了“液桥”现象的产生及其原理,凸显其科普性。 B.一根重量很轻的针能长时间浮在水面,是因为针本身的重力很小,不足以对抗水的表面张力,重力突减时针则会下沉。C.材料二由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出话题,结尾段又列举许多现象,更能激发读者兴趣,引起对表面张力的关注和思考。D.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如“紧紧牵着手”“太活泼”等词语的使用,使得说明对象易被感知理解。6.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水的表面张力形成的原理。【答案】4.D5.B6.①温度差异使得水的表里分子运动速度不同;②速度不同使得表面水分子数量较少,分子间距离增大;③距离增大使得分子间吸力增大,形成表面张力【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这个‘液体桥’瞬间就可以形成液球”理解错误,原文是“我们发现:陆地上的液滴,到了‘天宫’就可以形成液球”;B.“液体表面有一层薄膜,这是由表面张力构成的”说法不当,文中说的是“这种表面张力让液体表面如同有一层很薄的弹性薄膜”,是一种打比方的说法,并不是真正的薄膜;C.“与这两个因素的大小成正比”说法不当,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液桥”的大小与地球引力成反比,与两固体间的距离成正比。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重力突减时针则会下沉”说法不当,从材料二可知,其一,重力不会轻易改变。其二,假如重力突减,针也不会下沉。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二第二段“这种表面张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一句的提示,可知后面的第二、三句主要介绍水的张力的形成原理,因此,需要对相应句子中的核心信息和关键要素加以筛选和概括,再整合成句即可。结合“当周围的温度高时,它们的运动就快,温度低一些,运动就相对慢” 概括出:温度差异使得水的表里分子运动速度不同。结合“水面表层的分子们动得太活泼,许多都跃出了水面,这就使得水面表层的水分子要比水里其他部位的数量要少”概括出:速度不同使得表面水分子数量较少,分子间距离增大。结合“平衡就打破了,因为少,分子隔着很远,它们争先恐后地拉着对方,形成一种往里挤的力,里面的水越来越多,它们拉得越来越吃力”概括出距离增大使得分子间吸力增大,形成表面张力。(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隐身衣杨绛我们夫妇有时候说废话玩儿。“给你一件仙家法宝,你要什么?”我们都要隐身衣,各披一件,同出遨游。我们只求摆脱羁束,到处阅历,并不想为非作歹。可是玩得高兴,不免放肆淘气,于是惊动了人,隐身不住,得赶紧逃跑。“啊呀!还得有缩地法!”“还要护身法!”想得越周到,要求也越多,干脆连隐身衣也不要了。其实,如果不想干人世间所不容许的事,无需仙家法宝,凡间也有隐身衣;只是世人非但不以为宝,还唯恐穿在身上,像湿布衫一样脱不下。因为这种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我记得我国笔记小说里讲一人梦魂回家,见到了思念的家人,家里人却看不见他。他开口说话,也没人听见。家人团坐吃饭,他欣然也想入座,却没有他的位子。身居卑微的人也仿佛这个未具人身的幽灵,会有同样的感受。人家眼里没有你,当然视而不见;心上不理会你,就会瞠目无睹。你的“自我”觉得受了轻视或怠慢或侮辱,人家却未知有你;你虽然生存在人世间,却好像还未具人形,还未曾出生。这样活一辈子,不是虽生犹如未生吗?谁假如说,披了这种隐身衣如何受用,如何逍遥自在,听的人只会觉得这是发扬阿Q精神,或阐述“酸葡萄论”吧?我国古人说:“彼人也,予亦人也。”西方人也有类似的话,这不过是勉人努力向上,勿自暴自弃。西班牙谚云:“干什么事,成什么人。”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我们不妨再加上一句:“是什么料,充什么用”。假如是一个萝卜,就力求做个水多肉脆的好萝卜;假如是棵白菜,就力求做一颗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萝卜,白菜是家常食用的菜肴,不求做庙堂上供设的珍果。我乡童谣有“三月三,荠菜开花赛牡丹” 的话。荠菜花怎赛过牡丹花呢!我曾见草丛里一种细小的青花,常猜测那是否西方称为勿忘我的草花。因为他太渺小,人家不容易看见。不过我想,野草野菜开一朵小花报答阳光雨露之恩,并不求人“勿忘我”,所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我爱读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之句。消失于众人之中,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内,如细小的野花隐藏在草丛里,不求“勿忘我”,不求“赛牡丹”,安闲舒适,得其所哉。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而且在隐身衣的掩盖下,还会别有所得,不怕旁人争夺。世态人情,可作书读,可当戏看。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惊,令人骇怪,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不过这一派胡言纯是废话罢了。急要挣脱隐身衣的人,听了未必入耳;那些不知世间也有隐身衣的人,知道了也还是不会开眼的。平心而论,隐身衣不管是仙家的或凡间的,穿上都有不便——还不止小小的不便。仙家的隐身衣随时可脱,而且能把凡人的衣服一并隐掉。不过,隐身衣下的血肉之躯,终究是凡胎俗骨,耐不得严寒酷热,也经不起任何损伤。别说刀枪的袭击,或水烫火灼,就连砖头木块的磕碰,或笨重的踩上一脚,都受不了。如果没有及时逃避的法术,就需炼成金刚不坏之躯,才保得大事。穿了凡间的隐身衣有同样不便。肉体包裹的心灵,也是经不起炎凉,受不得磕碰的。要炼成刀枪不入、水火不伤的功夫,谈何容易!如果没有这份功夫,偏偏有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就难保不气破了肺,刺伤了心,哪还有闲情逸致把它当好戏看呢,况且,不是演来娱乐观众的戏,不看也罢。但无论如何,隐身衣总比国王的新衣好。(有删改)文本二①我回家问默存“你们怎么样?”当然,学部各所都是一致的,我们俩的遭遇也相仿佛①。他的专职是扫院子,我的专职是扫女厕。我们草草吃过晚饭,就像小学生做手工那样,认真制作自己的牌子。外文所规定牌子圆形,白底黑字。文学所规定牌子长方形,黑底白字。我给默存找出一块长方的小木片,自己用大碗扣在硬纸上画了个圆圈剪下,两人各按规定,精工巧制;做好了牌子②,恭楷写上自己一款款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互相鉴赏……②我们在新屋近旁又分得一块菜地,壮劳力都到那边去整地挖沟。旧菜园里的庄稼不能没人照看,就叫阿香和我留守。我们把不包心的白菜一叶叶顺序包上,用藤缠住,居然有一部分也长成包心的白菜,只是包得不紧密。阿香能挑两桶半满的尿,我就一杯杯舀来浇灌。我们偏爱几个“象牙萝卜”或“太湖萝卜”——就是长的白萝卜。地面上露出的一寸多,足有小饭碗那多顶。我们私下说:“咱们且培养尖子!” 有一位老大娘带着女儿坐在我们窝棚前面,等着拣菜帮子。那小姑娘不时地跑去看,又回来报告收割的进程。最后,老大娘站起身说:“去吧!”小姑娘说:“都扫净了。”她们的话,说快了我听不大懂,只听得连说几遍“喂猪”。那老大娘愤然说:“地主都让拣!”我就问,那些干老的菜帮子拣来怎么吃。小姑娘说:“先煮一锅水,揉碎了菜叶撒下,把面糊倒下去,一搅,可好吃哩!”我见过他们的“馍”,是红棕色的,面糊也是红棕色,不知“可好吃哩”的面糊是何滋味。我们日常吃的老白菜和苦萝卜虽然没什么好滋味,“可好吃哩”的滋味却是我们应该体验而没有体验到的。(摘编自《杨绛散文集》,有删改)[注]①1966年8月9日,杨绛被“揪出”,在外文所所内扫厕所,钱钟书(字默存)也被打倒,被分派去扫外文所院子;②牌子:标明批斗对象名字身份的牌子。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隐身衣》以“废话”开篇,生动活泼,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夫妇不喜拘束、热爱自由的生活态度。B.“国王的新衣”不同于凡间的“隐身衣”,盲目追求华丽、张扬,且带有欺骗性,属于掩耳盗铃式的欺骗,十分荒唐、可笑。C.《隐身衣》文中引用西班牙谚语“干什么事,成什么人”,是为了说明即使身处卑微,也要努力超越自我,做出非凡成就。D.杨绛的散文质朴、幽默、睿智,文本二中看似平静的叙述之下,却隐藏着不易被人察觉的喜怒哀乐,流露悯意。8.批评家们认为杨绛散文具有节制的审美取向,结合上述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9.文本一中,作者对“卑微”有着独到的见解,请结合作者的见解,点评文本二的内容。【答案】7.C8.(1)语言平淡克制。用质朴的语言将卑微者的经历以及自身下放的真人真事娓娓道来,不刻意煽情。(2)客观呈现,留给读者思考空间。文本二中杨钱夫妇制作牌子的相互欣赏,老大娘的女儿说“可好吃哩”,作者都没有进一步渲染,留给读者思考空间。(3)节制的审美取向,本质上是基于杨绛自身的文化人格和处事态度。(对苦难的观点和态度是节制的)《隐身衣》中看出作者用幽默睿智来化解卑微的经历,文本二中看出作者在苦难中也保持乐观悲悯。9.(1)卑微可保全人的天真自然,身处卑微可以做自己能做的事。文本二中,杨绛虽身处卑微,却认真照看菜园,戏言“培养尖子”,回归本真生活,做自己能做的事。(2)身处卑微,可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文本二中杨绛对老大娘母女捡菜帮子的事深有感触,看到了底层人生活的艰难和容易满足。(3)卑微者须经得住磨难,坚强乐观,练就“刀枪不入”的功夫。文本二中,杨绛和钱钟书夫妇“精工巧制”批斗牌子,以乐观积极化解卑微身份带来的屈辱。【解析】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是为了说明即使身处卑微,也要努力超越自我,做出非凡成就”错误。引用西班牙谚语,是为了与后文的“是什么料,充什么用”结合,说明人的成就不由境遇决定,即使处在卑微境遇中,也要脚踏实地,做自己能做的事,而非不顾自身能力去“超越自我”,也非人人都去追求“非凡成就”。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1)语言平淡克制。“人家眼里没有你,当然视而不见;心上不理会你,就会瞠目无睹”“是什么料,充什么用”“他的专职是扫院子,我的专职是扫女厕。我们草草吃过晚饭,就像小学生做手工那样,认真制作自己的牌子”用质朴的语言将卑微者的经历以及自身下放的真人真事娓娓道来,语言平淡,没有渲染,也不刻意煽情。(2)客观呈现,留给读者思考空间。文本二中“我给默存找出一块长方的小木片,自己用大碗扣在硬纸上画了个圆圈剪下,两人各按规定,精工巧制;做好了牌子,恭楷写上自己一款款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互相鉴赏……”杨钱夫妇制作牌子的相互欣赏,老大娘的女儿说“可好吃哩”,“我们日常吃的老白菜和苦萝卜虽然没什么好滋味,‘可好吃哩’的滋味却是我们应该体验而没有体验到的”作者都没有进一步渲染,留给读者思考空间。(3)节制的审美取向,本质上是基于杨绛自身的文化人格和处事态度。《隐身衣》中“身居卑微的人也仿佛这个未具人身的幽灵,会有同样的感受”“而且在隐身衣的掩盖下,还会别有所得,不怕旁人争夺”“穿了凡间的隐身衣有同样不便。肉体包裹的心灵,也是经不起炎凉,受不得磕碰的。要炼成刀枪不入、水火不伤的功夫,谈何容易!”“但无论如何,隐身衣总比国王的新衣好”看出作者用幽默睿智来化解卑微的经历,文本二中“做好了牌子,恭楷写上自己一款款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互相鉴赏……”“我们日常吃的老白菜和苦萝卜虽然没什么好滋味,‘可好吃哩’的滋味却是我们应该体验而没有体验到的”文革中遭受非人待遇,却以幽默化解;深处卑微,却对老大娘母女捡菜帮子的事深有感触。由此看出作者在苦难中也保持乐观悲悯,作者对苦难的观点和态度是节制的。【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1)结合文本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可知,卑微可保全人的天真自然,身处卑微可以做自己能做的事。文本二中,“旧菜园里的庄稼不能没人照看,就叫阿香和我留守……阿香能挑两桶半满的尿,我就一杯杯舀来浇灌”“我们偏爱几个‘象牙萝卜’或‘太湖萝卜’……我们私下说:‘咱们且培养尖子!’” 杨绛虽身处卑微,却认真照看菜园,戏言“培养尖子”,回归本真生活,做自己能做的事。(2)结合文本一“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可知,身处卑微,可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文本二中“我们日常吃的老白菜和苦萝卜虽然没什么好滋味,‘可好吃哩’的滋味却是我们应该体验而没有体验到的”杨绛对老大娘母女捡菜帮子的事深有感触,看到了底层人生活的艰难和容易满足。(3)结合文本一“穿了凡间的隐身衣有同样不便。肉体包裹的心灵,也是经不起炎凉,受不得磕碰的。要炼成刀枪不入、水火不伤的功夫,谈何容易!”可知,卑微者须经得住磨难,坚强乐观,练就“刀枪不入”的功夫。文本二中“我给默存找出一块长方的小木片,自己用大碗扣在硬纸上画了个圆圈剪下,两人各按规定,精工巧制;做好了牌子,恭楷写上自己一款款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互相鉴赏……”杨绛和钱钟书夫妇“精工巧制”批斗牌子,以乐观积极化解卑微身份带来的屈辱。二、古文诗歌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燕昭王使乐毅为上将军。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燕昭王大说,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乐毅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尽复得齐城。燕惠王后悔使骑劫代乐毅,又怨乐毅之降赵,恐赵用乐毅而乘燕之弊以伐燕。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夫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迹,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诽谤,堕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节选自《史记·乐毅列传》)材料二:嗟夫!乐毅战国之雄,未知王道,而窃尝闻之,则足以芒其身而已矣。论者以为燕惠王不肖,用反间,以骑劫代将,卒走乐生。此其所以无成者,出于不幸,而非用兵之罪。然当时使昭王尚在,反间不得行,乐 毅终亦必败。何也?燕之并齐,非秦、楚、三晋之利。乐毅以百倍之众,数岁而不能下两城者,非其智力不足,盖欲以仁义服齐之民,故不忍急攻而至于此也。夫以齐人苦湣王之暴,乐毅苟退而休兵,治其政令,宽其赋役,反其田里,安其老幼,使齐人无复斗志,则田单者独谁与战哉!当战国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不可。呜呼!欲王则王,不王则审所处,无使两失焉而为天下笑也。(节选自苏轼《乐毅论》)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惠王自为A太子B时C尝不快于乐毅D及即位E齐之田单F闻之G乃纵H反间于燕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面,古代以朝南为尊位,君主坐北向南,此句谓乐毅想在齐国称王。B.让,责备,与《侍坐》中“为国以礼,其言不让”的“让”词义不同。C.诽谤,指诋毁污蔑,恶意中伤,与现在所说的“造谣诽谤”意思相同。D.安,指使老幼安定,与《苏武传》中“单于壮其节”的“壮”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昭王把在齐国缴获的战利品带回燕国,让乐毅带兵进攻尚未攻克的齐国城邑,后来只有莒和即墨没有被收服。B.燕惠王后悔用骑劫取代乐毅,又埋怨乐毅投降赵国,使得赵国趁着燕国疲弊之际任用乐毅攻打燕国。C.乐毅用书信回应燕惠王,表明自己恪守道义,不敢把幸免于杀身之祸作为渔利的机会,不会做有损燕国之事。D.论者认为燕惠王不够贤明,最终使乐毅逃离燕国,而乐毅未能成功伐齐是命运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挥的过错。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2)欲王则王,不王则审所处,无使两失焉而为天下笑也。14.苏轼认为乐毅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答案】10.DEG11.D12.B13.(1)将军误听传言,认为跟我有嫌隙,就抛弃了燕国而归附赵国。(2)想称王就称王,不想称王就要明白所处的位置,不能使两头都失去而被天下人讥笑。14.①燕国兼并齐国,不符合他国利益。②未能急攻,错失良机。③未能休兵安民,消磨齐人斗志。【解析】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句意: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惠王自为太子时”是句子的状语成分,“尝不快于乐毅”省略主语燕惠王,其中“于乐毅”是“不快”的后置状语,故应在其后断开,即D处;“及即位”的主语是“惠王”,与后句“齐之田单闻之”主语不同,应在中间断开,即E处;“齐之田单闻之”和“乃纵反间于燕”都以“齐之田单”为主语,两句之间存在先后承接关系,应在中间断开,即G处。【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让”:责备;/谦虚。句意:燕惠王就派人去赵国责备乐毅。/治理国家要以社会行为规范,他说话不谦让。C.正确。D.错误。“安”为使动用法,“壮”为意动用法。用法不同。句意:使老人小孩生活安定。/单于钦佩他的气节。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使得赵国乘着燕国疲困之际任用乐毅攻打燕国”理解有误,原文表述为“恐赵用乐毅而乘燕之弊以伐燕”,即赵国乘着燕国疲困之际任用乐毅攻打燕国是燕惠王担心发生的事情,尚未发生。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过听”,误听传言;“隙”,嫌隙;“捐”,抛弃,放弃。(2)“审”,明白;“无使”,不能使;“为”,表被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原文“燕之并齐,非秦、楚、三晋之利”可归纳出:燕国兼并齐国,不符合他国利益。根据原文“ 乐毅以百倍之众,数岁而不能下两城者,非其智力不足,盖欲以仁义服齐之民,故不忍急攻而至于此也”可归纳出:未能急攻,错失良机。根据原文“夫以齐人苦湣王之暴,乐毅苟退而休兵,治其政令,宽其赋役,反其田里,安其老幼,使齐人无复斗志,则田单者独谁与战哉”可归纳出:未能休兵安民,消磨齐人斗志。参考译文:材料一:燕昭王派乐毅担任上将军。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国军队。燕昭王大喜,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当时燕昭王把在齐国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乐毅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这时恰逢燕昭王死去,他的儿子立为燕惠王。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罢了。而不及早拿下来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怨仇,乐毅断断续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姑且留在齐国,朝着南面在齐国称王。齐国所担忧的,只怕别的将领来。”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齐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交战,果然设置骗局用计谋迷惑燕军,结果在即墨城下把骑劫的军队打得大败,接着辗转战斗追逐燕军,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城邑。燕惠王很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又怨恨乐毅投降赵国,恐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着燕国兵败疲困之机攻打燕国。燕惠王就派人去赵国责备乐毅,同时向他道歉说:“将军误听传言,认为跟我有嫌隙,就抛弃了燕国而归附赵国。将军为自己打算那是可以的,可是又怎么对得住先王待将军的一片深情厚意呢?”乐毅写了一封回信给惠王,信中说:免遭杀身之祸而建功立业,彰明发扬先王的事迹,这是我的上策;遭到侮辱以至诽谤,毁坏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所最害怕的事情;面临难以预测的罪过,把幸免于杀身之祸作为个人渔利的机会,这是恪守道义的人所不敢做出的事情。古代的君子,绝交时不说别人的坏话;忠良的臣子离开原来的国家,不洗雪自己的罪过和冤屈。我虽然无能,但多次聆听君子的教导了。材料二:唉!乐毅本是战国时期的英雄,不知道真正的王道,只是私下曾经听闻过王道,这就足以使他灭亡了。议论的人认为,是因为燕惠王不够贤明,才会被敌人用了反间计,用骑劫顶替乐毅为将,才最终使乐毅逃离燕国。他们认为乐毅之所以不能取得伐齐的成功,完全是命运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挥的过错。然而,假设当时燕昭王还在位,即使齐国的反间计不能得逞,乐毅也终究会失败。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燕国想吞并齐国,但是这却并不符合秦国、楚国和三晋之国(赵、魏、韩) 的利益。乐毅用百倍于敌人的兵力,连续几年都攻不下两座城池,并不是他的智谋和力量不够,而是因为他打算用仁义来使齐国的百姓顺服,所以不能够狠心猛攻城池而导致这样的结果。因为齐国人苦于湣王的暴政,乐毅如果这时候撤退而停止战争,治理政务,放宽赋税、劳役,使农民能够到回到家乡,使老人小孩生活安定,使得齐国人不再有斗志,那么田单之辈又利用谁跟他去作战呢!在战国时,兵力强盛的国家吞并国力弱小的国家,难道仅仅是我燕国么?拿燕国和齐国的军队围攻两座城池,并且加紧攻击,要有消灭敌人后再吃饭的决心,难道谁会说不行吗?哎呀!想称王就称王,不想称王就要明白所处的位置,不能使两头都失去而让天下人讥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①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此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15.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头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虽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但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却也自然轻快。B.“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写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C.“今如许”三字陡然转折发问,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表现了词人对朝廷偏安一隅、腐败无能的失望和对功名事业的淡漠。D.全词以“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结尾,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16.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苏词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越、年少立功,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②戴词意在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反衬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哀颓,怀古是为讽今。【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对功名事业的淡漠”错误,无中生有,全词主要表现词人对时事的伤感。南渡之后,国势一日不如一日,词人将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全含在这一问句中,感慨苍茫,意味深厚。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出长江中赤壁之战的战场,缅怀赤壁之战的英雄,再具体描写壮丽奇险的赤壁古战场,并由江山引发思考:如此江山,必然会产生许多与之相称的豪杰。紧跟着下阕重点展现周瑜的英气勃发、年少得志,并由人到己,结合“多情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分析,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地生长出花白的头发。怀古是为伤己。《满江红•赤壁怀古》,“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工的对偶句,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用“今如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问得很好,感慨苍茫,意味深厚。结合注释“此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可知,千古风流人物,也随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而流逝了,现在又有谁能收拾祖国残破的山河啊!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问道旁杨柳在为谁生春,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自己再也无心观赏了。以无心观赏美景来抒写作者的时代感伤。怀古是为讽今。(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描绘的情形,在苏轼《赤壁赋》中也有类似的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指出自己求学时并不羡慕一起学习的富家子弟衣着华贵、食物新鲜肥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华夏儿女往往将心系家国的情怀寓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山河”一词作为家国的代名词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纵一苇之所如②.凌万顷之茫然③.以中有足乐者④.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⑤.国破山河在⑥.城春草木深(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苇、凌、顷、絮、萍、锦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做着饭还要看手机直播,凌晨不睡觉刷短视频,控制不住网购化身“剁手党”,在直播间看节目应援打赏……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一些难得回趟家看望父母的网友惊叹,父母成了“网瘾老年”。有网友吐槽,现在角色反过来了,以前父母总叮嘱自己“少玩手机,不要沉迷”,如今换作自己敦促父母“放下手机,早点睡觉”。还有网友为了父母健康将其手机设成青少年模式,不料却引发家庭矛盾。①全民深度触网时代,“网瘾”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形容词。②数据显示,近年来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快速上升。③截止2022年12月,不少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④老年网民规模达1.53亿。⑤照这情形,我们可以预见:⑥将来网瘾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长往往还会增加。随着互联网适老化改造不断推进,不少老年人前脚刚越过“数字鸿沟”,后脚便陷入“数字沉迷”。比如,不久前,被称为“中老年饭圈顶流”的网红主播“秀才”塌房,人们惊讶地发现,他的粉丝中老年人占比高达80%。他们把“秀才”看成“云陪伴”的亲人或朋友,在评论区倒苦水、话家常、疯狂表白。不仅将其视为精神寄托,还把情感投射转化为金钱打投。老年人何以有“网瘾”?“孤独”是主要原因。“空巢老人”日益增多,与子女缺乏交流,不适应外部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老年人往往有着更加强烈的、不被需要的孤独感。人在网络,其实是在对抗孤独,寻求“归属感”。但“网瘾老年”的背后,并非全是孤独,也有老年人对新兴事物的好奇和探索。他们曾是网络世界的“边缘人”,互联网给了他们看世界的机会。社交沟通、学习新技能、知晓新闻时事……通过手机网络,他们获得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上网带给我许多收获”,一位退休多年的老人说:“在网上通过各类小视频,我学会了收纳、修理、种花,生活别提多充实了!”所以,对于“网瘾老年”问题,不能混为一谈。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简单粗暴的戒断,而应关注其真正的需求。本文的标题是《防老年人“网瘾”,需开好三张“药方”》,下面就具体来说说这三种“药方”。让亲情成为一剂“解药”。于年轻人而言,既要尊重父母辈在网络空间里的探索,更要主动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多一些陪伴和关心。让优质网络内容成为一剂“补药”。网络内容虽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假新闻、养生伪科学等车载斗量,侵蚀着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平台应当从关爱老人角度出发,提供适老的、健康优质的内容,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18.写出文中加点成语的近义成语,使其放入原成语的位置不改变语段原意。 (1)混为一谈:________(2)车载斗量:________19.对下列出自文中句子的标点使用,解说(见括号内)错误的一项是()A.“做着饭还要看手机直播,凌晨不睡觉刷短视频,控制不住网购化身‘剁手党’,在直播间看节目应援打赏……”与“社交沟通、学习新技能、知晓新闻时事……”(两句中省略号的作用相同。)B.父母成了“网瘾老年”,后脚便陷入“数字沉迷”(两句中引号的作用不同。)C.“上网带给我许多收获”,一位退休多年的老人说:“在网上通过各类小视频,我学会了收纳、修理、种花,生活别提多充实了!”(此句中有使用错误的标点。)D.既然本文的标题为《防老年人“网瘾”,需开好三张“药方”》,下面就具体来说说三种“药方”。(此句中的标点使用正确。)20.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有误,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改变原意。21.文章结尾处的“解药”和“补药”可否互换位置?请简要阐述理由。22.请你根据全文内容,开出给“网瘾老年”的第三张药方,不超过一百字。【答案】18.①.一概而论、等量齐观②.不计其数、多如牛毛、数见不鲜、屡见不鲜19.D20.③“截止”改为“截至”④“规模”改为“人数”⑥“往往”改为“常常”。21.不能。亲情是“解药”。前文谈到,“孤独”是老年人有网瘾的主要原因,亲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药指可以解除或缓和毒性的药,与“瘾”呼应,因网瘾和毒瘾相似。优质网络内容是“补药”。字面上看,“补”意味着对关键方法的补充;补药是滋补身体的药物,与“上网让老年人感到生活更充实”相似,都让对象“更好”。22.让老年人健康触网,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这是一剂“保健药”。老人们的今天很可能是我们的明天,“帮助他们就是帮助自己”。何况,建设和谐社会,理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1)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相近含义的成语有:一概而论、等量齐观。一概而论: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等量齐观:意思是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2)车载斗量:比喻数量多,不可胜数,多指不足为奇,很常见。相近含义的成语有:不计其数、多如牛毛、数见不鲜、屡见不鲜。不计其数:没办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多如牛毛:像牛身上的毛那样多;形容极多。数见不鲜:意思是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屡见不 鲜:意思是常常见到,并不新奇。【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正确。省略号都表示列举的省略。B.正确。“网瘾老年”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数字沉迷”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C.正确。应把句中的冒号改为逗号。D.错误。应将句中的书名号换为引号。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和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③句,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进行。使用错误,应用“截至”。截至:停止于某期限,但是并未结束,后面仍继续。④句,搭配不当。“规模”改为“人数”。⑥句,往往:经常;时常,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是通常有的。语境中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长增加强调的是次数,改为“常常”。常常:指时常,经常。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次数多,而且时间相隔不久。【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首先表明观点,然后根据语境判断。不能。解药:指的是能够消解某种药剂药效的药剂。由“老年人何以有‘网瘾’?‘孤独’是主要原因。‘空巢老人’日益增多,与子女缺乏交流,不适应外部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老年人往往有着更加强烈的、不被需要的孤独感。人在网络,其实是在对抗孤独,寻求‘归属感’”可知,“孤独”是老年人有网瘾的主要原因,亲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故亲情是“解药”;且网瘾和毒瘾相似,“亲情”作为“解药”与“瘾”呼应,可以解除“网瘾”的毒。优质网络内容是“补药”。补药:滋补身体的药物。由“互联网给了他们看世界的机会。社交沟通、学习新技能、知晓新闻时事……通过手机网络,他们获得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可知,优质网络内容满足了老年人对新兴事物的好奇和探索;“补”意味着对关键方法的补充,补药是滋补身体的药物,与“上网让老年人感到生活更充实”相似,都让对象“更好”。【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要点、提出见解的能力。由“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简单粗暴的戒断,而应关注其真正的需求”可知,文章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的角度先提出了两张“药方”,一是“亲情解药”,二是“优质网络内容补药”,用专业的医学术语形象地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亲情”是从个人的角度,“优质网络”是从平台的角度,那么这第三张药方可以从社会的角度提出,并借鉴前两张药方的表达方式,如“让老年人健康触网,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这是一剂‘保健药’”,强调社会之于防老年人“网瘾”的重要作用:“帮助他们就是帮助自己”,“建设和谐社会,理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②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有所畏,有所不畏儒家认为,“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意即只要符合仁义,处事不妨灵活机变一些,不可墨守成规。为了仁义,孔子恭敬谨慎,“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因为他敬畏的是国家的礼法;为了仁义,孟子威武不屈,“虽千万人吾往矣”,因为他维护的是正义和真理。故曰:君子也,无畏,无不畏。有所敬畏,才能彰显人性的荣耀。据说,波罗的海边的哥尼斯堡城头置放着一座铜碑,上面镌刻着一位智者的话:“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是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且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古今中外,那些伟大的人,在道义和真理面前,无不谦卑敬畏。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一个盛水的碗,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这种对生命的敬畏,让我们看到了弘一法师仁爱的人性光辉。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一书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对生命的敬畏,其实就是对仁爱的呵护。人,因敬畏而高贵。当然,敬畏天命,是指我们要敬畏自然万物的规律,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不能见利而忘义,给子孙留下污染的水流和天空;敬畏大人和圣人之言,是要我们法古今完人,在先哲的指引下,使人类的文明更加璀璨。但是,一些人却墨守成规,不去深究圣人之言 深意,而是死守教条,抱残守缺,不知与时俱进。清朝嘉庆皇帝,面对变化的政局,不知与时俱进,反而每天照着先帝的“起居录”刻舟求剑式地管理国家。他没有勇气去改革和创新,拘束于成规,害怕失败,从而使整个大清帝国一步步滑向衰败的深渊。王安石之所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是因为他心中有拯救天下的道义和责任。他打破陈旧的阻碍进步的桎梏,用他的卓然不群的气魄和勇气,积极革新,只为改变当时朝廷积弱积贫的局面。只要心存仁爱,与时俱进,不论是菩萨低眉,还是金刚怒目,都可为一世之雄也。我们应该始终将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法律的人生法则牢记于心,同时也要有勇气突破人生的困局,积极开拓创新,不轻言放弃。身处当下时代,作为承当国家使命的青年更需相机而行,有所畏,有所不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一引用孔子的话,强调人要有所畏惧,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即敬畏天命,敬畏王公大人,敬畏圣人的言论。人要有敬畏之心才能成为言行高尚的君子,这也是最好的立身处世之道。畏天命,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因为顺之则吉,逆之则凶。畏大人,是对有德有位者的敬畏,因为他们负责治理国家,位高权重,维护着社会的秩序,稍有差错,便会祸及百姓。畏圣人,是因为圣人的话具有万古不易的道理,指出了人生应该遵循之道,违背了就会有灾祸,足以使人敬畏。这里的“畏”不是畏缩不前,不是胆小怕事,而是倡导人要有敬畏精神,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才会走得远,走得稳,走得快。所以,这个世界很多事物和规律都值得我们去敬畏,心存敬畏,就不会为所欲为,不会道听途说,懂得凡事适可而止,懂得如何取舍。材料二引用王安石的话,“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意思是说天象的变异不足以害怕,祖宗的成规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和攻击不足以忧虑。意在启示我们应该勇于突破旧俗,有创新意识,不要拘泥于世俗言论,要有自己的坚持。总之,孔子的话体现了“敬畏”,王安石的话体现了“不畏”。考生可选择一人的观点来论述,也可以谈论两者的辩证关系,后者会更有深度,更能体现思辨性。也可综合立意,既要有所畏惧,也应具有无畏的精神,有所畏惧让我们成为言行高尚的君子,无所畏惧,让我们成为生活中的勇于创新者。写作时,可首先提出人应有所畏,有所不畏。然后进行辩证分析,畏与无畏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做到心有所畏,在准则中找寻真正的自由,活出真实的自我;在创新开拓的路上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如果论证应该具有无畏的精神,则可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从胆小怕事、苟且偷生的“畏”与勇于创新的“无畏”形成对比,以充分论证人应该有所畏,有所不畏。立意: 1.要有敬畏之心,敬畏自然、生命。2.要有无畏的精神,不惧困难险阻,勇于开拓创新。3.做心存敬畏又能勇于开拓的时代新人。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 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口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3 04:15:07
页数:22
价格:¥3
大小:58.0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