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作为两种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文学和图像之间既存在对立或相互竞争,也存在合作或相互模仿。一方面,语词的时间性使其在叙事上,具有图像叙事难以企及的天然优势,而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不可避免地给文学叙事带来冲击。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叙事效果,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彼方叙事策略的影响,进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开故事。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文学受图像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故事内容或题材的选取上。敏锐的现代作家往往会因某幅图像带来的视觉震撼而产生创作冲动,借语词将图像内容部分或整体地转译、再现出来,形成故事从图像到文字的同质异构转化。鲁迅先生在《示众》中,用细致的语言对看客们围观杀头的情景进行反复刻画。相比语词解读的私人性,图像解读的公共性创造了一个主客体转换的空间,受众由解读主体变成被解读与被言说的对象。正是在这个基于图像而创设的空间中,充当看客的、愚钝麻木的同胞给鲁迅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使他意识到国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除了直接转译图像内容之外,文学家还注意到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劳拉·里斯曾将宣传广告语比作“钉子”,而将视觉形象比作“锤子”,指出只有依靠“图像之锤”才能更准确有力地将“产品之钉”嵌入消费者的大脑。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鲁迅的小说中有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如《药》中“红红白白的”破灯笼映照下,老栓从“碧绿的”包中掏出“红黑的”人血馒头,一连串颜色的对比描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受众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凸显封建社会的黑暗及人的麻木与愚昧。此外,文学作品中借助语词来营造场景画面和故事三维空间,也可形成视觉层面的“图像之锤”,使受众产生深刻的体悟和持久的印象。通过弱化或消隐故事发展的时间线而将多种意象并置组合,从而形成类似“视觉锤”的空间画面感。在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中,故事的时间序列被消隐甚至切断,作者视线移动所形成的空间场景为读者绘制了一幅生动的图景。随着“镜头”的缓慢移动,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破窗、半枯的槐树、老紫藤、方桌、败壁、床板等一系列意象被逐个呈现在受众眼前,故事的线性发展被中断,此刻会馆的沉寂与破败强化了“我”当下际遇的无望和艰难。故事场景的再现性描写及建构的 空间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语词叙事达到空间立体化效果。(摘编自李小君、龙迪勇《从图像到文学:中国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材料二:我们一直强调图像对文学的冲击和遮蔽,却忽略文学自身的特性。今天,我们要有勇气去挖掘并强调文学功能的异质性,即它在图像时代不同于以往时代、也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有功能。首先,与二十世纪文学注重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不同,当下文学的功能越来越细致、切实,个体经验的书写代替道德情操的弘扬成为作品的主题。图像传播的发达使文学写作与阅读、观看无障碍化,人人可以借助自媒体分享经历和观点,文学已成为公共领域的个人实践。文学的功能更多地指向敞开自我而非给出意义。比如,属于网络类型小说之一的职场小说,凭着实用好看、贴近草根、展示成功而成为大众的新宠。其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媒介是文学最具区别性的特质和优势,语言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图像凭着多维立体的成像方式将所有信息一股脑儿地抛向观众,共时的具体化和多义性使人们面对图像时需要认知、筛选和领悟。越是多元就越要强调核心,而这一过程是借助语言完成的。图像时代信息的发达,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迅捷、更直观地了解世界、感受世界;然而,我们也因此被表象轰炸得眩晕,而无法接近世界的本质。图像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将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层层地揭示出来。而语言有能力使非语言信息语言化,使图像符码化,人们透过语言解码去感受、理解、提升图像。语言具备将并不现成、也不确定的东西加以分离、辨别、归置的能力,从而到达事物本质的深度。罗中立的《父亲》如果去掉标题,画面中的老者不过是中国几亿农民肖像的典型。只因标题的点睛,“父亲”脸上的皱纹才更显沧桑,其画作才更具撼人心魄的力度。它不只是一个被看到的对象,也是内涵深刻、需要解读的意义载体,而语言帮助人们清除理解的障碍。语言/文学的这种钩沉本质的认知作用对图像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功能。(摘编自刘巍《图像时代的文学功能》)1.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小说注重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当代小说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获得了一些新的发展。B.鲁迅在《示众》中刻画的看客群体,既是围观杀人场景的主体,也作为被审视的客体,成为作者批判的对象。C.图像传播的发达对文学产生较大影响,当下文学作品不再局限于历史思考和现实批判,倾向于个人经验的书写。D.我们通过阅读图像能更直观地了解、感受世界,但无法接近世界的本质,因此在图像时代我们更需要亲近文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图像与文学的不同,都承认图像对文学造成了冲击,也都赞成或倾向于赞成图像与文学间存在合作关系。B.我们常用“眼花缭乱”表达对复杂图像的观感,这表明图像虽然直观、形象,但也容易让人迷失在庞杂、多元的图像信息之中。C.《伤逝》中,作者将破窗、方桌、败壁等意象呈现出来,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画面感,弥补了故事的线性发展存在的不足。D.劳拉·里斯的“图像之锤”这一比喻,抓住了锤子和图像具有冲击力的特点,形象说明了图像在唤起知性、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某同学在公众号中谈到,观赏仇英的名画《兰亭修禊图》时,他想起学过的课文《兰亭集序》,更觉画作情韵悠长。B.中国十大传世绘画名作之一《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依照曹植的名篇《洛神赋》而创作出来的绝世精品。C.魏晋至隋唐时期,诗与画是分离的,题画诗也并非题在画内,虽然画作本身已经不知所踪,但诗歌依然流传至今。D.英国学者豪厄尔斯认为在“视觉世界”里,公众离开了图像几乎寸步难行,“按图索骥”已经成了一种思维定势。4.两则材料分别列举鲁迅的《药》和罗中立的《父亲》,请简要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5.你的朋友不愿意看文学原著,而喜欢观看原著改编的电视剧或视频,请根据材料陈述理由,劝说他多读原著。【答案】1.D2.C3.A4.①材料一列举鲁迅先生《药》中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证明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具有强势作用;②材料二列举罗中立的《父亲》,证明语言具备将并不现成、也不确定的东西加以分离、辨别、归置的能力,从而到达事物本质的深度,能够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5.①文学借鉴图像的叙事策略,同样能带给你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②文字在揭示心理、洞察本质方面优势明显,在阅读原著之后再观看电视剧,能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更美妙的体验。③图像无法将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层层地揭示出来。【解析】【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D.“因此在图像时代我们更需要亲近文字”错误,“然而,我们也因此被表象轰炸得眩晕,而无法接近世界的本质……语言/文学的这种钩沉本质的认知作用对图像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功能”,材料二只是说在图像时代,语言/文字不可或缺。并未说“更需要亲近文字”,选项的前后句不存在因果关系。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及观点的能力。C.“弥补了故事的线性发展存在的不足”错误,根据原文的内容“通过弱化或消隐故事发展的时间线而将多种意象并置组合,从而形成类似‘视觉锤’的空间画面感。在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中,故事的时间序列被消隐甚至切断……破窗、半枯的槐树、老紫藤、方桌、败壁、床板等一系列意象被逐个呈现在受众眼前,故事的线性发展被中断,此刻会馆的沉寂与破败强化了‘我’当下际遇的无望和艰难。故事场景的再现性描写及建构的空间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语词叙事达到空间立体化效果”可知,作者呈现破窗、半枯的槐树、老紫藤、方桌、败壁、床板等一系列意象,有意将故事的线性发展中断,而非“故事的线性发展存在的不足”。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结合题目《图像时代文学功能》和文章观点可知,材料二的观点是“语言/文学的这种钩沉本质的认知作用对图像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功能”。A.“想起学过的课文《兰亭集序》,更觉画作情韵悠长”证明了材料二的观点。B.是说《洛神赋图》的创作依据是《洛神赋》,这并非《洛神赋》“钩沉本质”的功能。C.“诗与画是分离的”“画作本身已经不知所踪”不能体现图像的功能。D.“公众离开了图像几乎寸步难行”是强调图像的作用。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依据“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鲁迅的小说中有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如《药》中‘红红白白的’破灯笼映照下,老栓从‘碧绿的’包中掏出‘红黑的’人血馒头,一连串颜色的对比描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受众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凸显封建社会的黑暗及人的麻木与愚昧”可知,材料一列举鲁迅先生《药》中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证明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 方面具有强势作用;依据“语言媒介是文学最具区别性的特质和优势,语言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语言具备将并不现成、也不确定的东西加以分离、辨别、归置的能力,从而到达事物本质的深度。罗中立的《父亲》如果去掉标题,画面中的老者不过是中国几亿农民肖像的典型。只因标题的点睛,‘父亲’脸上的皱纹才更显沧桑,其画作才更具撼人心魄的力度。它不只是一个被看到的对象,也是内涵深刻、需要解读的意义载体,而语言帮助人们清除理解的障碍”可知,材料二列举罗中立的《父亲》,证明语言具备将并不现成、也不确定的东西加以分离、辨别、归置的能力,从而到达事物本质的深度,能够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依据“为了强化叙事效果,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彼方叙事策略的影响,进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开故事。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可见,文学借鉴图像的叙事策略,同样能带给你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依据“而语言有能力使非语言信息语言化,使图像符码化,人们透过语言解码去感受、理解、提升图像。语言具备将并不现成、也不确定的东西加以分离、辨别、归置的能力,从而到达事物本质的深度”“画面中的老者不过是中国几亿农民肖像的典型。只因标题的点睛,‘父亲’脸上的皱纹才更显沧桑,其画作才更具撼人心魄的力度。它不只是一个被看到的对象,也是内涵深刻、需要解读的意义载体,而语言帮助人们清除理解的障碍”可见,文字在揭示心理、洞察本质方面优势明显,在阅读原著之后再观看电视剧,能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更美妙的体验。依据“图像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将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层层地揭示出来”可见,图像无法将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层层地揭示出来。(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乡村教师刘慈欣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挪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这时,窗前走过了几个小小的黑影,在不远的田垄上围成一圈蹲下来。在那圈娃们中间,亮起了几点红色的小火星。在这一片银灰色的月夜背景上,火星的红色格外醒目。他知道娃们是在为他烧香和烧纸。 他用尽了一生在娃们的心中燃起科学和文明的火苗,但他明白,同笼罩着这偏远山村的愚昧和迷信相比,那火苗是多么弱小。半年前,他拿起一根扁担,和想从校舍取下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远方,在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这是一场几乎波及整个银河系的星际大战,是银河系中碳基和硅基文明之间惨烈的生存竞争,但双方谁都没有料到战争会持续两万银河年!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以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严重威胁。隔离带中只有已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得到保护。夜深了,烛光中,全班的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发射奇点炸弹!”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隔离带在快速推进。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三号行星。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开始3C级文明测试。1号测试题未通过,2号测试题未通过……10号测试题未通过!“发射奇点炸弹!”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3C文明测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3C文明测试题13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3C文明测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C文明测试题14号通过!3C文明测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C文明测试题15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我们险些毁灭了一个碳基文明。”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在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他们拿起锄头铁锹,开始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参议员惊呼起来,“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那么,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这种方式信息传输的速率是多大?”“大约每秒1至10比特。”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并且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而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但,阁下,确实如此。”“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他们叫教师。”“教——师?”“一个早已消失的太古文明词汇,很生僻,在一般的古词汇数据库中都查不到。”当娃们造好那座新坟时,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太阳从山后露出一角,把一抹金辉投进沉睡着的山村。在仍处于阴影中的山谷草地上,露珠闪着晶莹的光,可听到一两声怯生生的鸟鸣。(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讲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乡村教师指导孩子们学习物理知识,最终间接拯救了地球文明的故事,科幻意味足。B.小说开头写李老师的身体状况和过往经历,展现了他的奉献精神与卑微命运,为表现小说的悲剧主题作了铺垫。C.村民想从校舍取下椽子修老君庙,并打伤李老师,这既展现了他们的愚昧和迷信,也反衬出李老师的精神世界。D.小说的结尾写孩子们安葬了李老师,描写了朝阳下明亮而又充满生机的山村景象,这预示着未来的生机与希望。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事,冷静的叙述中蕴含着叙述者的情感倾向,寄托了对乡村教师的同情与赞美。B.小说多处使用象征手法,意蕴丰富,如第三段“几点红色的小火星”象征着乡村孩子们内心对文明的渴望。C.小说中间部分画横线的句子通过制造悬念,增加了情节的紧张感,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关注。D.小说善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如写李老师教牛顿三大定律,联邦舰队统帅大怒等细节都体现了人物形象。8.小说采用双线结构进行叙事,请分析双线结构的具体表现及其效果。9.请结合原文分析,小说后半部分写参议员与舰队统帅的对话有哪些作用?【答案】6.B7.B8.①表现:小说采取双线结构叙事,一条是乡村教师和学生的故事,另一条是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时找寻测试3C文明。双线以老师的去世和地球的保全达到艺术交融。②地球与银河系中心截然不同的场景转换和叙述内容,增强小说容量,赋予小说奇幻的色彩,带给读者新奇的阅读体验并引发读者深思。③双线结构突出乡村教师对孩子的教育间接拯救了地球文明,有助于表现乡村教师坚守使命、传承文明的崇高。9.①通过写参议员和舰队统帅惊讶于地球文明的发达和传播文明方式的落后,凸显了教师教育事业的伟大意义,表达了对乡村教师的赞美。②丰富小说情节,将星际战争与乡村教师为保存地球文明的努力结合起来,增强小说的容量。③两人的对话超越现实,又具人文色彩,体现了科幻小说的科幻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解析】【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B.“悲剧主题”错误,小说中的乡村教师虽然病故,但文章的主题是凸显教师教育事业的伟大意义,表达了对乡村教师的赞美。并非“悲剧主题”。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B.“象征着乡村孩子们内心对文明的渴望”错误,亮起了几点红色的小火星说孩子们在祭奠老师,并没有象征意义。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本结构的能力。小说讲述了在贫穷落后的山村里,一位平凡的乡村教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山里娃讲授物理知识,最终间接拯救地球文明的故事。小说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乡村教师和学生的故事,另一条是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时找寻测试3C文明。双线以老师的去世和地球的保全达到艺术交融。“地上”的人物是李老师和学生们,文中主要叙述了李老师的老师为救下他被狼咬死后,李老师也留在了贫瘠落后的小山村,做了一名乡村教师;因被人殴打而去医院检查,发现自己身患绝症,李老师放弃了治疗,临终前努力让学生们记住了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学生们在李老师去世后,悲痛地掩埋了老师的遗体。“天上”的人物是碳基联邦舰队,主要叙述的是舰队将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以免除硅基帝国的威胁,而隔离带中只有已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得到保护。在检测3号行星的时候,发现3号行星上存在5B级文明,进而引发了上尉和舰队统帅之间关于3号行星上的生命在没有记忆遗传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文明创造的对话,最后得出结论,“文明的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是依靠一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教师——来完成的。地球与银河系中心截然不同的场景转换和叙述内容,增强小说容量,赋予小说奇幻的色彩,带给读者新奇的阅读体验并引发读者深思。“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碳基舰队在探测到地球上有3C级以上文明后让炸弹转向的情节,体现了尊重文明的精神,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乡村教师平凡无私,用自己的生命传播文明,乡村教师虽然逝去,但他在学生们心中燃起的“科学和文明的火苗”,给山村带来了新的希望,人类的文明正因为有了教师而代代传承。双线结构突出乡村教师对孩子的教育间接拯救了地球文明,有助于表现乡村教师坚守使命、传承文明的崇高。【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情节或语段的作用的能力。艺术效果上,首先参议员与舰队统帅为科幻人物,两人的对话超越现实,又具人文色彩,体现了科幻小说的科幻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内容上,“我们险些毁灭了一个碳基文明”“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参议员惊呼起来,“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他们叫教师。’‘教——师?’”等内容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将星际战争与乡村教师为保存地球文明的努力结合起来,增强小说的容量。主题上,“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并且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而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但,阁下,确实如此”“‘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他们叫教师。’‘教——师?’”,通过写参议员和舰队统帅惊讶于地球文明的发达和传播文明方式的落后,凸显了教师教育事业的伟大意义,表达了对乡村教师的赞美。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 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选自《墨子·尚贤》,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B.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C.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D.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意思是本来,与庄子《五石之瓠》“夫子固拙于用大矣”的“固”意思相同。B.“鄙”的意思是边境,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中的“鄙”用法不同。C.“爵位”是指古代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D.“劝”的意思是鼓励、劝勉,与《兼爱》“恶得不禁恶而劝爱”中的“劝”含义不同。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二段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地阐明了治理国家有效方法,有效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让人印象深刻。B.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这样才能吸引更多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C.墨子认为,官员和民众的身份地位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应效仿古代贤君通过公平竞争筛选出有能者和无能者。D.墨子指出了富贵者、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出了君主“尚贤事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2)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答案】10.D11.D 12.C13.(1)君主用来役使臣下,只有一种东西;臣下用来侍奉君主的,只有一种途径。(2)因此得到了士的辅佐,谋划国事就不会陷入困境,身体就不会劳累。功成名就,美善彰显而丑恶杜绝,这是得到了贤士的缘故啊。【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所以古代圣王处理政事,按德行排列位次,崇尚贤能的人。即使是农田和工坊中的人,只要有能力就提拔他。给予他很高的爵位,给予他很多的俸禄,任用他来做事情,给他决断的权力。“列德而尚贤”为并列结构,“而”为连词,表并列,中间不断开,排除AC;“在”的宾语是“农与工肆”,“在农与工肆”修饰“人”,所以“在农与工肆之人”中间不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及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句意:这本来就是国家的珍宝。/先生本来就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B.正确。边境/把……当作边境。句意:四方边地的人听到了。/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C.正确。D.“含义不同”错误,均为“鼓励、劝勉”的意思。句意:也没有不竞相劝勉而崇尚德行的。/怎么能不禁止互相仇恨而劝勉相爱呢?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公平竞争”错误。原文的观点是“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即官员并不会永远富贵,百姓也不会一直贫贱。有能力就提拔他,没有能力就罢免他。“公平竞争”无中生有。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所以”,用来……的;“使”,役使;“术”,途径。(2)“困”,陷入困境;“章”,同“彰”,彰显;“则”,表判断,是。参考译文: 墨子说:“比如想要增加这个国家擅长射箭、驾车的人,一定要使他们富足,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样以后,国家中擅长射箭、驾车的人就可以得到增加了。何况贤能的人又具有敦厚的德行,善辩的言谈,广博的学识呢?这本来就是国家的珍宝和社稷的良佐,也一定要使他们富足,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样以后,国家的贤能之士也就可以得到增加了。”所以古代的圣王治理国政,说道:“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让他富有,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让他尊贵,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与他亲密,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与他接近。”因此,国家中富裕而显贵的人听到这话,都回来商量说:“先前我们所凭借的是富贵,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贫贱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与君主关系亲密的人听到这话,也回来商量说:“起初我们所凭借的是与君主的亲密关系,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关系疏远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在君主身边的人听到这话,也回来商量说:“起初我们所凭借的是在君主身边,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不在身边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远离君主的人听到这话,也回来商量说:“我们先前因为远离君主而无所凭借,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不在身边的人,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等到边邑郊外的臣子,宫中的宿卫之官,国都中的一般人,四方边地的人听到了,都争先做合乎道义的事。这是什么原因呢?墨子说:君主用来役使臣下的,只有一种东西;臣下借以侍奉君主的,只有一种途径。就好像富足的人家,有高墙和很大的屋子,墙修完了,仅在墙上开一扇门,有盗贼进入,关闭他进来的门再寻找他,盗贼就无从出去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君主抓住了关键。“所以古代圣王处理政事,按德行排列位次,崇尚贤能的人。即使是农田和工坊中的人,只要有能力就提拔他。给予他很高的爵位,给予他很多的俸禄,任用他来做事情,给他决断的权力。就是说:如果爵位不高,那么百姓就不敬重他;如果俸禄不多,那么百姓就不会信任他;如果在施行政令时没有决断权,那么百姓就不会畏惧他。把这三种东西授予贤能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有才德而赏赐他,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所以在那个时候,按德行来排列位次,按官级担任职务,按照功劳来决定赏赐,衡量功绩分发俸禄。因此,官员并不会永远富贵,百姓也不会一直贫贱。有能力就提拔他,没有能力就罢免他。出以公心,抛开私怨,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古时候尧在服泽的北边提拔了舜,把政事交给他,天下太平;大禹在阴方之中提拔了伯益,把政事交给他,九州统一;商汤在厨房里提拔了伊尹,把政事交给他,他的治国谋略得以施行;周文王在渔猎者中提拔了闳夭和泰颠,把政事交给他们,西方的人臣服。所以在那个时候,即使是有优厚俸禄和尊贵地位的大臣,也没有不谨慎警惕施政的;即使是农田与工坊中的人,也没有不竞相劝勉而崇尚德行的。所以,贤士是用来担任宰相的属官的。因此得到了士的辅佐,谋划国事就不会陷入困境,身体就不会劳累。功成名就,美善彰显而丑恶杜绝,这是得到了贤士的缘故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有木诗八首(其八)白居易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匠人爱芳直,裁截为厦屋。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1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似水”“冷如玉”两句,运用比喻表现了丹桂临风身影的澄澈和带霜枝丫的净洁。B.“独占”两句赞美了丹桂的风骨格调,也是诗人在自表心迹:贤者绝不肯和小人共处。C.结尾四句说丹桂虽胜过寻常木,但并非栋梁之材,提醒统治者使用这类人才时要慎重。D.全诗有新乐府诗歌特色,韵律优美,描写细致,含蓄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15.杨载在《诗法家数》中指出“咏物之诗,要托物以伸意”。请结合杨载之言谈谈你对这首咏物诗的理解。【答案】14.C15.①本首诗借物喻人,写丹桂的香和形,寓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才。②写丹桂不畏寒霜、不惧寂寞,不允许普通鸟儿在树上留宿,寓指人才风骨高洁,孤傲,不随波逐流。③写丹桂芳香高直,可用来作椽梁建屋,寓指人才品行正直,硬直不弯。【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但并非栋梁之材,提醒统治者使用这类人才时要慎重”错误。从“纵非”“犹胜”可看出作者对“芳直丹桂”之才是肯定,选材最好选德才兼备的栋梁,但退而求其次选“芳直丹桂”之才也未尝不可。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手法及情感的能力。本首诗借丹桂喻人。“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意思是“丹桂一年四季都香气浓郁,花朵像夜晚的白雪般明亮,叶片像春云般碧绿。临风的身影水一样澄澈,带霜的枝丫洁净如玉”,据此看出,诗句描写丹桂的外在特征,以丹桂四季芳香花叶美丽,寓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才。“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的意思是“独自占领小山的清幽,不许庸俗的鸟儿停歇”,以丹桂清雅如玉 不容凡鸟栖息,喻指人才孤傲、不随波逐流的高尚节操。“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的意思是“丹桂虽然担负的责任很重,正直的性格却从未改变;虽不一定能做栋梁,然而,因为硬直不弯的性格,总比那些普通寻常的树木要强得多”,写丹桂芳香高直,可用来作椽梁建屋,寓指人才品行正直,硬直不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与《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相近。(2)在《论语》中,曾子强调读书人必须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肩负着艰巨使命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学之道》中,论说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4)《老子》中,写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见贤思齐焉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士可以不弘毅④.任重而道远⑤.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⑥.先治其国⑦.其脆易泮⑧.其微易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焉、弘毅、泮、微。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察势者明,趋势者智。”世界多极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韧性,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对合作共赢的追求更加坚定。微博作者橙子辅导认为,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大江奔腾向海,总会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挡不了大江东去。动力助其前行,阻力促其强大。尽管出现了很多逆流、险滩,但经济全球化方向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历史反复证明,对抗不仅,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搞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谁也保护不了,最终只会损人害己;搞霸权霸凌,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我们要顺应历史大势,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信心、勇气、担当回答时代课题,作出历史抉择。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世界面临的挑战需要各国人民、携手应对。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始终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坚定信心、勇毅前行,我们就一定能在战胜挑战中 走向辉煌,在应对危机中获得进步,共同创立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命运与共暴风骤雨于事无补同甘共苦B.休戚相关惊涛骇浪徒劳无功同甘共苦C.休戚相关暴风骤雨徒劳无功同舟共济D.命运与共惊涛骇浪于事无补同舟共济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选项中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就一定能在应对危机中获得进步,在战胜挑战中走向辉煌,让创立更加美好明天的人类共同发展!B.我们就一定能在应对危机中获得进步,在战胜挑战中走向辉煌,让人类共同创立更加美好的明天!C.我们就一定能在战胜挑战中获得进步,在应对危机中走向辉煌,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D.我们就一定能在应对危机中获得进步,在战胜挑战中走向辉煌,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19.下列选项中,与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C.这次军事行动,拔掉了陕北地主豪绅安在千佛山的一根钉子。D.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答案】17.D18.D19.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命运与共:指利益相同,命运相同。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结合上下文提到的国与国之间利益相同,命运相同的关系,“命运与共”更合适。暴风骤雨:意思是来势急速而猛烈的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运动,也作暴风疾雨。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结合上文“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和下文“小船经不起风浪”的语境,应选“惊涛骇浪”。徒劳无功:白费力气,没有功效。于事无补:指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常用来表示所做之事对真正需要完成的事情没有帮助。下文提到,相互对抗“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本空的内容应该是和“对抗不会对事情带来帮助”相关,所以应填“于事无补”。同甘共苦:意为共同享受欢乐幸福,共同承担祸患苦难。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上文语境提到“世界潮流,浩浩荡荡”,用“同舟共济”更符合上文及整篇文章的 语境,从内容上侧重于面对挑战而不是面对苦难,故填写“同舟共济”更合适。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两处:“在战胜挑战中走向辉煌,在应对危机中获得进步”句序不当,应该先“获得进步”,再“走向辉煌”,更符合逻辑顺序。“创立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搭配不当,动词“创立”与宾语中心语“明天”搭配不当,应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全部改对的是D项。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是比喻,将“危机”比作“惊涛骇浪”。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借代,用“杜康”借代“酒”。B.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拟人,赋予“油蛉”“蟋蟀”以人的情态。C.这次军事行动,拔掉了陕北地主豪绅安在千佛山的一根钉子。是比喻,将“据点”比作“钉子”。D.运用借代修辞,用“袁世凯”借代“钱”。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人认为天地自然都由一气化生,面对气化流荡的世界,他们发现了虚实的奥秘。与非常重视“实”的中国农民不同,①。他们认为,唯有虚,才能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的载体,在赏画、读诗、游园中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欣赏中国画,②,而且要看不在画面上的东西,通过画面的有限形式,想象到无形的世界。诗也如此,诗要沉着,要空灵,更要有言外之意,才能拥有韵外之致的醇美。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虚空的世界永远横亘在造和品园者心中存在着,他们得诗画“空”之精髓,故有灵气往来。亭在园林中有着独有的地位。亭子是实用的,它可以供人休憩。亭子又在园林中,③,松散的景物,往往通过亭子的收摄成为一个整体。而更重要的是,亭子是为人的心灵所特别设立的景观,古人所说的“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就是就此而言的。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诗沉着、空灵、有言外之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答案】20.①中国艺术家更重视虚②不仅要看画面上的东西③起到收摄众景的作用21.①运用排比手法,句式有节奏感。②原句“更”有递进意味,强调了“言外之意”对诗歌有“韵外之致”的重要性。【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前文写“与非常重视‘实’的中国农民不同”,后文写“他们认为,唯有虚,才能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的载体,在赏画、读诗、游园中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说明中国艺术家更重视“虚”。所以可填:中国艺术家更重视虚。第二空,所填句子和后文形成递进关系,应是“不仅……而且……”,结合后文“而且要看不在画面上的东西”可知,这里可填:不仅要看画面上的东西。第三空,根据后文“松散的景物,往往通过亭子的收摄成为一个整体”可知,这里可填:起到收摄众景的作用。【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改句与原句有两点不同:1.原句以“要……”的句式构成了排比,使得语言更加整齐、更加又有节奏性;2.改句在“有言外之意”前多加了一个表是强调意思的“更”字,结合后文“才能拥有韵外之致的醇美”可知,在“沉着”“空灵”“有言外之意”三点中,作者更强调了“言外之意”对诗歌有“韵外之致”的重要性。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有人认为,人应做与自己年龄相符的事;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你对此怎么看?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要求:题目自拟;议论文文体特征明显;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从“实”出发不失范俗语云:“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语浅意深,它指出在经营生活、摆渡人生、处理各种关系时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以力而行,不能以年龄为鸿沟。作为社会性存在,我们如何立足于社会,怎样与社会相处,如何生活和做事,年龄固然是一个参照,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根据自身实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不会出现付出与回报相背离的情况。行走尘世,该怎么行走,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能因为别人一路狂奔的刺激,而羡慕别人的速度与激情;也不能因为别人的“慢慢走,欣赏”的“蠕动”,而仰慕别人的淡定与从容。徐疾快慢,因人而异。快步疾行有快步疾行的好处,漫步徐行有目标徐行的乐趣。选择什么样的节奏,“人生天地间,得失寸心知”。对每一个跋涉者而言,只要条件和能力允许,我们可以做不符合年龄的事情,像七岁的骆宾王能够吟出《咏鹅诗》,耄耋之年的愚公带领家人手拿肩挑搬太行王屋二山。经营生活,当如何操持,宜遵从本心的诉求。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释放与张扬固然光鲜亮丽、令人艳羡,但是这样的生活并不适合每一个人。有人喜欢一种慢节奏静谧的生活,像陶渊明、王维般;有人热衷于硝烟与挞伐的豪迈,像逐鹿中原的群雄般。——每个人的心性不同,追求的生活程式就不一样,这与他们的年龄无关。不过,作为生活的主体,以什么样的方式经营生活,当取决于自己对生活投注的期许。遵从本心,贴合心意才是最好的,年龄只是一个符号。摆渡人生,应怎样着色,决定于自己赋予人生的色彩。身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社会,光怪陆离的世界容易让我们眼花缭乱。如何做到“闹中取静”,取决于我们的眼界与胸襟,更在于我们对人生投注的目标。少年有鸿鹄之志,老人有志在千里的宏愿。不过,立什么志、做什么事必须以自己的实际为条件,年长或年少不应该成为自己懈怠的理由。与其一味地仰望星空,不如真实地脚踏实地,理性地审视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守住本心,在自己的人生画卷上精心描画。即使成不了旷世杰作,起码在笔墨浓淡间体验到人生的意趣。“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不论处于什么样的年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做适合自己的事情,就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解析】【详解】这是一道引语式写作题。审题:仔细研读情境材料的内容可知,简单的两句话指出了对“怎样做事”所持的两种迥然不同的观点:做什么事,应符合自己的年龄;做什么样的事情,不应被年龄限制。综合两种观点,“年龄”只是一个由头,问题的关键处在于“怎样做事和做什么事”。作为个体生命,与社会相处、与他人交往,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做事,不同的旁观者有不同的价值标准。诚然,年龄是需要考量的因素,但不应该成为决定性的因素。用 什么方式做事、做什么事,对做事者而言,应该量力而行,适合的、不违背正确价值标准的是基本的底线,而不应该被共识性的标注束缚住手脚与思想。基于此,由材料引发思考的角度有:做事能不能以年龄为唯一的标准;做事需要不需要顾及年龄;做事怎样处理与年龄的关系。作为思辨性的材料,写作任务要求以新时代青年的视角探讨材料中的话题,并用议论文加以表达。本文写作时,首先提出文章的观点——年龄不是唯一标准,量力而行,不忤逆正确的价值标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继之,联系材料,可以先肯定“人应做与自己年龄相符的事”,比如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重,而不应把追星等放在主要位置;接着分析年龄并不是做事的唯一标准,做适合自己的事情,不必被年龄限制,比如很多八十多岁的老科学家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然后,关联现实,阐述根据自身实际,做合适的事情,做能做的事情,做喜欢的事情,做正确的事情,对成长与发展的意义;最后,对接生活,论述新时代的年轻人应遵从正确的价值标准,从自身实际出发,做对自身和社会都有用的事情。立意:1.莫因年龄束缚做事的手脚。2.量龄而行不失范。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热点02电场电场强度(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 2023-2024学年高三理科数学上学期开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 校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 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2 15:15:07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1.9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