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6
2
/16
剩余1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考试范围:网课;考试时间:120分总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21世纪的今天,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载体,逐渐面临边缘化的境遇:一方面是追求诗歌精神的静谧深远,。,或许到了该为诗歌说点什么的时候了。。既然如此,那么就让我们在这个喧嚣时代的生活中去发现诗意,复活诗歌曾经的荣光吧!①另一方面则是远离人间四月的引吭高歌②另一方面则是直面世俗诱惑的喧哗短浅③两难的境地使诗歌面临进退维谷的状态④诗歌就在这两难的境地中进退维谷⑤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之上。”⑥我国现代诗人何其芳说:“诗饱含丰富的思想和感情。”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④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对于这样的题目,答题时首先要读语境,了解衔接背景。第一个空前已经列举了“边缘化的境遇”的“一方面”,很明显应接“另一方面”,同时还要注意上一句中“静谧深远”一词,与之相对的就是“喧哗短浅”,故应选第②句。第一句列举了诗歌面临的两方面的情况,第二空是“该说点什么的时候了”,第二句应是点明诗歌当前的境地,同时根据保持叙事对象统一原则,应选第④句。根据给出的选句可知,第三句要引用名家名言,结合“那么就让我们在这个喧嚣时代的生活中去发现诗意”这句话,与“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之上”语意相合,应该选第⑤句。故选C。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领袖人物是人不是神,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对他们就像对待神灵那样,也不能因为他们的一些错误而彻底否定他们,不承认他们的伟大。②尽管这些书编得绝非无可商榷,甚至有不少方面颇须斟酌,但是它已然被,身价百倍,地位高于教师,学生不得不屈从于它。③青年应当懂得上下尊卑,面对德高望重的长者,何罪之有?难道出言不逊、倨傲无礼、没上没下反倒是美德?A.毕恭毕敬 顶礼膜拜 奉若神明B.顶礼膜拜 奉若神明 毕恭毕敬C顶礼膜拜 毕恭毕敬 奉若神明D.毕恭毕敬 奉若神明 顶礼膜拜【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顶礼膜拜:形容对人特别崇敬(多用于贬义)。奉若神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物就像崇拜神灵一样地信奉或尊崇(多含贬义)毕恭毕敬:形容十分恭敬。第一空,①句结合“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对他们就像对待神灵那样”可知,此处强调不可过分崇敬,要理性对待领袖人物,应选用“顶礼膜拜”。第二空,②句结合“身价百倍,地位高于教师,学生不得不屈从于它”可知,此处强调盲目崇拜,故选“奉若神明”。第三空,③句结合“面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和后面的“难道出言不逊、倨傲无礼、没上没下反倒是美德”可知,此处强调恭敬有礼,故选“毕恭毕敬”。故选B。3.对下列词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使用了对偶和借喻的修辞手法。【答案】B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C.是设问和拟人,不是反问句,从全篇来看,下阕做出回答,所以是设问;用“问”把“大地”写成了人,是拟人。D.对偶、借代的修辞,对偶“才饮”对“又食”,“长沙水”对“武昌鱼”。借代是借部分代整体,即借“饮长沙水”“食武昌鱼”代“在长沙,在武汉”。故选B。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3月25日下午,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②到会的15名与会者,就如何开展课外活动的问题展开讨论。③大家通过查阅课外活动相关资料和记录,发现、讨论、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④大家对不尽人意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⑤指出要提高课外活动质量意识,不把这一点重视好,就难以开展好课外活动。⑥为了防止课外活动违规收费这类事件发生,学校要加强教育和管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②句中的“到会的”可以不删除。B.④句中的“不尽人意”应换为“不尽如人意”。C.⑤句中的“提高……意识”不搭配。D.⑤句中画线的语句改为“不重视这一点”。【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到会的’可以不删除”错误。②句中的“与会者”指参与会议的人,“到会的”和“与会者”语意重复,应删掉“到会的”。故选A。二、现代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 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维肖而不维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等绰号。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鄙薄宋诗的明代作者对这点推陈出新都皱眉摇头,恰像做算学,他们不但不许另排公式,而且对前人除不尽的数目,也不肯在小数点后多除几位。(摘编自钱锺书《宋诗选注·序》)材料二:唐代为吾国诗之盛世,宋诗既异于唐,故褒之者谓其深曲瘦劲,别辟新境;而贬之者谓其枯淡生涩,不及前人。实则平心论之,宋诗虽殊于唐,而善学唐者莫过于宋。唐人以种种因缘,既在诗坛上留空前之伟绩,宋人欲求树立,不得不自出机杼,变唐人之所已能,而发唐人之所未尽。唐宋诗之异点,先粗略论之。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就内容论,宋诗较唐诗更为广阔。就技巧论,宋诗较唐诗更为精细。然此中实各有利弊,故宋诗非能胜于唐诗,仅异于唐诗而已。内容上,唐诗以情景为主,即叙事说理,亦寓于情景之中,出以唱叹含蓄。惟杜甫多叙述议论,然其笔力雄奇,能化实为虚,以轻灵运苍质。韩愈、孟郊等以作散文之法作诗,始于心之所思,目之所睹,身之所经,描摹刻画,委曲详尽,此在唐诗为别派。宋人承其流而衍之,凡唐人以为不能入诗或不宜入诗之材料,宋人皆写入诗中,且往往喜于琐事微物逞其才技。如苏黄多咏墨、咏纸、咏砚、咏茶、咏画扇、咏饮食之诗,而一咏茶小诗,可以和韵四五次。余如朋友往还之迹,谐谑之语,以及论事说理讲学衡文之见解,在宋人诗中尤恒遇之。此皆唐诗所罕见也。夫诗本以言情,情不能直达,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故有境界,此六朝及唐人之所长也。宋人略唐人之所详,详唐人之所略,虽尽事理之精微,而乏兴象之华妙。技术上,唐诗已甚精美,宋人则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盖唐人尚天人相半,在有意无意之间,宋人则纯出于有意,欲以人巧夺天工矣。在用事、对偶、句法、用韵、声调诸端皆如此。(摘编自缪钺《论宋诗》) 材料三: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我学西方诗是从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入手,从前只觉得这派诗有趣味,讨厌前一个时期的假古典派的作品,不了解法国象征派和现代美国的诗;因为这些诗都和浪漫派诗不同。后来我多读一些象征派诗和英国现代诗,对它们逐渐感到趣味,又觉得我从前所爱好的浪漫派诗有好些毛病,对于它们的爱好不免淡薄了许多。我又回头看看假古典派的作品,逐渐明白作者的环境立场和用意,觉得它们也有不可抹煞处,对于他们的嫌恶也不免减少了许多。在这种变迁中我又征服了许多新领土,对于已得的领土也比从前认识较清楚。对于中国诗我也经过了同样的变迁。最初我由爱好唐诗而看轻宋诗,后来我又由爱好魏晋诗而看轻唐诗。现在觉得各朝诗都各有特点,我们不能以衡量魏晋诗的标准去衡量唐诗和宋诗。它们代表几种不同的趣味,我们不必强其同。对于某一种诗,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是一-种新收获;从偏嗜到和他种诗参观互较而重新加以公平的估价,是对于已征服的领土筑了一层更坚固的壁垒。学文学的人们的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对于口胃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趣味方面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因为他们缺乏比较资料和真确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文艺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妙,就不能充分地真确地欣赏任何一派诗的佳妙。趣味很少生来就广博,好比开疆辟土,要不厌弃荒原瘠壤,一分一寸地逐渐向外伸张。(摘编自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钱锺书认为宋诗在唐诗的基础上没有推陈出新,而在缪钺和朱光潜看来,唐诗和宋诗既有异同,又各有所长。B.钱锺书和缪钺沉潜于唐宋诗而有独到发现,朱光潜认为要想欣赏一派诗的佳妙,应该把该诗派和别的诗派作比较。C.钱锺书《谈艺录》中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这和材料二缪钺的观点大体一致。D.钱锺书和缪钺都认为唐诗在诗坛上留下了空前之伟绩;朱光潜认为,读者的阅读趣味也要逐渐地伸张而致广博。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二都有对比论证,在对比中揭示了宋诗的特色及其创新。B.材料一、三都有比喻论证,并不约而同地运用了开疆辟土的比喻。C.材料二、三都有举例论证,举例典范,给读者留下了鲜活的印象。D.材料一、二侧重写了唐宋诗的发展,材料三写了作者的主观感受。 7.根据缪钺的观点,下列关于唐宋诗的比喻不恰当的一项是()A.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采;宋诗如寒海秋菊,自留冷香。B.唐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宋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C.譬诸游山水,唐诗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宋诗则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D.譬诸修园林,唐诗如叠石凿池,筑亭辟馆;宋诗则如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槛,水石之侧,植以异卉名葩。8.请结合材料一、二的内容,概括宋诗的成就。9.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答案】5.A6.D7.B8.(1)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更精细,有创新。(2)内容题材更广阔,并且书写了很多琐碎细微的事物。(3)以深刻透辟精妙的诗意见长,具有瘦劲的风骨之美。9.(1)首先提出宋代诗人别出心裁,开掘新领域的观点。(2)其次总体介绍唐宋诗在风韵、内容、技巧上的差异。(3)然后详细介绍了宋诗在内容上更为广阔。(4)最后简略介绍了宋诗在技巧上更为精细。【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没有推陈出新”错,材料一“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和“鄙薄宋诗的明代作者对这点推陈出新都皱眉摇头”,说明钱锺书认为宋诗是有创造、有价值、有推陈出新的。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材料一、二侧重写唐宋诗的发展”错误,材料一介绍了宋诗的发展,材料二侧重唐宋诗的差异。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B.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可知,唐诗丰腴,“入口”即能感受到里面的美;而宋诗瘦劲,要细细品味。选项中将唐宋诗说反了。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可以得出宋诗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具有创造性。根据材料一“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宋代作者在诗歌里‘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可以得出宋诗内容和题材都有所拓展,并且意思表达的比唐人更透彻。根据材料二“唐代为吾国诗之盛世,宋诗既异于唐,故褒之者谓其深曲瘦劲,别辟新境”“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就内容论,宋诗较唐诗更为广阔。就技巧论,宋诗较唐诗更为精细”“宋人皆写入诗中,且往往喜于琐事微物逞其才技”“宋人略唐人之所详,详唐人之所略,虽尽事理之精微,而乏兴象之华妙”,可以看出宋诗的内容深刻透辟精妙,有瘦劲气骨之美,选取的题材有琐事微物。【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行文思路题先进行分层,然后按照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顺序进行答题即可。首先,第一段“唐代为吾国诗之盛世,宋诗既异于唐,故褒之者谓其深曲瘦劲,别辟新境;而贬之者谓其枯淡生涩,不及前人”,说明前人对宋诗褒贬不一的态度,引出“宋诗虽殊于唐,而善学唐者莫过于宋”的论题。并提出“宋人欲求树立,不得不自出机杼,变唐人之所已能,而发唐人之所未尽”即宋诗别出心裁,开掘新领域。其次,第二段“就内容论,宋诗较唐诗更为广阔。就技巧论,宋诗较唐诗更为精细”说明从内容和技巧两方面入手,探讨唐宋诗的区别,以及宋诗的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然后,第三段“宋人承其流而衍之,凡唐人以为不能入诗或不宜入诗之材料,宋人皆写入诗中,且往往喜于琐事微物逞其才技”详细介绍了宋诗在内容上更为广阔。最后,第四段“唐诗技术,已甚精美,宋人则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说明宋诗在唐诗的基础上更加追求诗歌的精美。三、文言文阅读(共25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 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却,竟然B.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齿:同“耻”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人:超过一般人11.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何陋之有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很有积极意义。B.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针砭时弊,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为例,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D.第四段作者借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补充交代本文写作缘由。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答案】10.C11.A12.C13.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蠢的人更加愚蠢,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缘故吧。 【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齿:并列,排列,“不齿”即不屑与之同列,看不起,不屑一提。句意: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不懂文章停顿,不理解疑难问题。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陋”。句意:有什么简陋的呢?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而耻于师学”。句意: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C.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利爪牙,强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D.被动句,“不拘于时”的“于”表被动;“学于余”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余学”。句意: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错误,第三段是为了阐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是故”,所以;第一个“圣”,圣人;第一个“愚”,愚人;其,大概。参考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从师的传统,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 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师从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阅读材料,完成小题。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生非异也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5.对下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尝跂而望矣跂:踮起脚后跟B.而闻者彰彰:清楚C.金石可镂镂:雕刻D.而绝江河绝:断绝1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答案】14.D15.D16.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非擅长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知”通“智”,智慧。句意: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B.“有”通“又”,再;“暴”通“曝”,晒。句意: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C.“生”通“性”,天性。句意:君子的天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D.无通假字。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D.“绝”,渡过,横渡。句意:却可以横渡江河。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假”借助;“利足”使动用法,使脚变得快;“水”名词作动词,游水;“绝”,横渡。参考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 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四、古代诗歌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忆秦娥·娄山关[注]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注】该词写于1935年2月,红军过娄山关时。当时因张国焘的错误指挥,红军受挫,损失颇大。娄山关在遵义市北的大娄山上,是由黔入蜀的要道。1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空雁叫霜晨月”意思是清晨时分,雁声穿空,霜华铺地,残月在天。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咽”本意是声音因梗塞而不顺畅,这里用来描写军号声在清晨的寒风中听起来时断时续,呜呜咽咽。“咽”在这里读“yè”。C.上阕前两句作者通过感觉、听觉、视觉进行勾勒,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D.“漫道”指道路漫长,“真如铁”指真的像钢铁一般坚固——说明前行之路漫长而艰难。18.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写拂晓时分红军急行军前往娄山关,下片写黄昏时分战斗结束,全篇没有从正面描写战争。B.“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炼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攻娄山关的时间、环境,而且营造了一种壮烈的抒情氛围。 C.“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碎”字表明了马蹄声急而低,“咽”字表现了战士们内心的悲凉,用字十分精妙。D.这是一首悲壮的革命战争的赞歌,凝重与雄劲豪放相统一,气氛悲壮,但又蕴含着勃勃生机,赞颂了红军的豪迈气概和英勇精神。19.“西风烈”三字开头,渲染了怎样的意境?“烈”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17.D18.C19.“西风烈”三字开头,渲染了一种悲壮慷慨高亢的意境。“烈”字既可理解为“激烈”,又可理解为“壮烈”,让人读来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平添悲壮之情。【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漫道’指道路漫长”说法错误。“漫道”的“道”是说的意思,“漫道”就是“漫说”“别说”的意思。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理解能力。C.“表现了战士们内心的悲凉”说法错误,“咽”指的是在昂首挺进的队伍中,军号吹奏着沉郁低回的音调,暗示了战斗的激烈。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炼字艺术及意境氛围的分析理解能力。第一问中,“西风”即秋风,寒风;西风正壮烈地吹着,“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在长征的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的红军,正经历最严峻的考验,此时的革命形势正处在生死关头。“西风烈”渲染了一种悲壮慷慨高亢的意境。第二问中,“烈”可以结合“激烈”“猛烈”“壮烈”等词语和注释中的背景来理解。“烈”是词人的主观感受,强烈的秋风吹起,及暗示革命形势的严峻,又表明革命者不屈的决心。联想到长征的艰苦,这个“烈”字,让人读来不禁泪雨磅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悲壮之意味油然而生。五、古诗文默写(共12分)20.情境默写。(1)《沁园春·长沙》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停课不停学”期间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5)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6)古典诗词中常用“水”这一意象比喻时光的流逝,或指代知音,或表达不尽的愁情,或以景衬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漫江碧透②.百舸争流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④.使我不得开心颜⑤.吾尝终日而思矣⑥.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⑦.驽马十驾⑧.功在不舍⑨.好古文⑩.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⑪.枯藤老树昏鸦⑫.小桥流水人家(示例二: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示例三: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示例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碧”“舸”“事”“臾”“驽”。六、作文(共40分)21.完成作文。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请以“答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真情实感,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做。【答案】例文:答案古往今来,一份份沉甸甸的答案,造就了一位位风华绝代的才子,一位位精忠报国的猛士,一位位追求心灵自由的雅士。他们用自己的才华乃至生命,书写着壮丽的诗篇。他们留给后人的人生答案,可与日月同辉!“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你本来“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被刘皇叔的真诚以及他统一中原、恢复汉室的志向打动,于是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戴纶巾,摇羽扇,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披鹤氅,操瑶琴,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至今,西城上空仍回荡着你安之若素的琴声,五丈原中尚留存着你“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你以经天纬地之才,神鬼莫测之术书写着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答案。“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你深知要想实现报国之志,必须“老夫聊发少年狂”。你深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于是,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坚信“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面对人生风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你超然、洒脱的人生答案。乐观、豁达的精神也最终成就了你在诗词、散文、书画、美食诸方面的卓越成就。身为皇帝的扈从,又有一个身居相位的父亲,你应该前程似锦。但你渴望心灵自由,不愿为世俗、官场所羁绊,总期待“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好。面对“夜深千帐灯”的千古奇观,你的心里有的只是“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牵挂。最终,你带着遗憾,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你交出了一份渴望心灵自由的答案。斗转星移,如今,在考场上的我们“肆无忌惮”地书写着自己“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答案。我们的人生路还很漫长,坚信这些人生“答案”,必将铺就我们坚实的成功之路!老师、爸妈,你们放心,我们年轻,我们有的是梦想与激情,我们能像孔明那样执着,像苏轼那样旷达,像纳兰性德那样洒脱,书写出更加壮丽的人生答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材料中“答案”的表层含义指的是我们在考试当中在试卷上写下的答案,平时我们做练习做出的答案。同时我们需要去分析它的深层含义,比如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不解之惑。比如我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我们在解惑的过程中,在去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中,其实就是我们写下答案的过程。由此看来,着眼于获得“答案”的过程,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答案本身不重要,过程更重要。到达顶峰固然能欣赏到“无限风光”,但沿途的风景也是美丽的。着眼于“答案”的引申义、比喻义和象征义,由“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可以立意,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追求人生意义、价值这些“答案”的过程。写作时如果我们直接来写人生的答案。看上去立意深远。但又比较空泛。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一些写作手法来处理。抓住生活中的实事。最后落实到虚的上面。抓住生活中的小事。最后落实到大的方面。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虚实结合,以小见大是最好的表现手法。如写成记叙文,全文要围绕答案这两个字来进行表述。比如写母亲,在陪你读书,为了帮你找到一个题的答案,想尽了种种办法。通过这一件小事来体现母亲对你深深的爱。你找到了爱的答案付出。比如写看到“大白”在核酸现场晕倒。你明白了责任。当遇到 国家遇到困难时,每一个人都应该扛起自己的责任。立意:.1.用奋斗书写青春的“答案”。2.人生的正确答案在于有益于百姓。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政治补习班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政治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21:10:01
页数:16
价格:¥2
大小:46.4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