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下期高2021级高二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具备了冲突、抗争与毁灭三个主要因素,悲剧就产生了,并具有了审美价值。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C.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悲剧的产生,悲剧的主要构成要素,悲剧的审美价值,审美对象等角度逐层深入分析了悲剧美的奥秘。B.文章例举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普罗米修斯和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是为了论证说明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C.文章例举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论证说明了悲剧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阐述了悲剧的核心内涵,它表现的是人类社会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也反映了悲剧主体在面对痛苦和毁灭时,无法摧毁的崇高和伟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这震撼人心的悲剧足以成为一个直接的审美对象。B.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C.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也成为了一个经典的悲剧形象。D.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答案】1.A2.C3.A【解析】【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具备了冲突、抗争与毁灭三个主要因素,悲剧就产生了,并具有了审美价值”错误,从“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可知,冲突、抗争与毁灭只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论证说明了悲剧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错,从“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可知,例举歌剧《白毛女》的例子,只是说明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甲午海战中的致远舰,还只是一个现实的悲剧,没有成为文学艺术作品,而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而“心理距离”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的缘故。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一方面,艺术作品能否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是贴近,我们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摘编自童庆炳《换一种眼光看世界——谈审美心理距离》)材料二:王渔洋的《秋柳诗》中有两句说:“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在不知这诗的历 史的人看来,这两句诗是漫无意义的,这就是说,它的距离太远,读者不能了解它,所以无法欣赏它。《秋柳诗》原来是悼明亡的,“南雁”是指国亡无所依附的故旧大臣,“西乌”是指有意屈节降清的人物。假使读这两句诗的人自己也是一个“遗老”,他对于这两句诗的情感一定比旁人较能了解。但是他不一定能取欣赏的态度,因为他容易看这两句诗而自伤身世,想到种种实际人生问题上面去,不能把注意力专注在诗的意象上面,这就是说,《秋柳诗》对于他的实际生活距离太近了,容易把他由美感的世界引回到实用的世界。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绝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时绝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摘编自朱光潜《谈美》)材料三: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并不能设想,一下子就能凭空拉开距离。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我们常常说,生活中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时,所需要的,不是有意识地拉开与生活和实用的距离,而是一种对生活美的发现。艺术教会了我们发现美。过去,这种美的视角被理解成一种态度,认为摆出一种态度即可。其实,这与其说是态度,不如说是能力,是一种发现美的能力。这种发现美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来培养的。“一个海边农夫当访客称赞他的门前海景美时,常会羞涩地转过身来指着屋后的菜园说:‘屋后这园菜却还不差。’”农夫并不会对海之美毫无意识,但菜园对于农夫来说,天天在成长,一分劳动,一分收获。如果说,这个例子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的话,那么,这位访客更可能是一位受教育者,受到过关于大海的诗与画的影响。(选自高建平《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有别于时间与空间相隔的“距离”,它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得。B.明朝的遗老有可能欣赏不了“南雁”“西乌”之美,与访客喜欢大海,反映的是同样的问题。C.《悲愤诗》是“痛定思痛”的结果,作者写切身的情感时,是站在客位上将这种情感客观化。D.“生活中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说明审美需要对美的发现,这其实是一种能力。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最能体现理想的审美心理距离的一项是()A.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曾述,某商人女儿“明艳工诗,以酷嗜《红楼梦》致成重疾”。B.《堂吉诃德》中,看多了游侠小说的堂吉诃德以为自己就是游侠,于是行侠仗义走天下。C.看到尼加拉瓜大瀑布,就想到可利用来发电;看到挺拔的青松,就想到把它锯下来做家具。 D.雾海航行,水手和乘客镇定自若,并能欣赏水天一色的美景,从中获得自由、恬适之感。6.传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句话反映了中学生对学习鲁迅作品的畏难心理;可是经过长期学习,一些同学开始逐渐理解并喜欢上鲁迅。请结合材料谈谈学生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答案】4.B5.D6.①学生与鲁迅作品的心理距离过大。鲁迅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和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体会吻合度太小,作品思想深刻,语言表达的习惯也有隔膜,从而导致学生与作品之间心理距离过大,导致学生无法体会作品情感。②教育和阅历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因为学生自身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他们开始能在鲁迅尖锐冷峻、深刻睿智的思想中找到共鸣。【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反映的是同样的问题”错误,前者反映的是艺术作品与实际生活距离太近,容易把读者由美感的世界引回到实用的世界。后者反映的是教育能培养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理想的审美心理距离就是将事物摆到适当位置,不能太近,否则就容易和审美对象混为一谈,甚至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太远则不能领会精髓。AB项都是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深陷其中而受其害;C.是实用心理。D.因为有最佳审美心理,所以既能心态从容,又能领略到美景。体现了理想的审美心理距离。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运用文中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一方面,艺术作品能否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我们对艺术作品的领会就愈是深切入微,艺术作品就愈是能打动我们”分析,鲁迅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和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体会吻合度太小,作品思想深刻,语言表达的习惯也有隔膜,从而导致学生与作品之间心理距离过大,导致学生无法体会作品情感。所以,学生与鲁迅作品的心理距离过大,导致学生无法体会作品情感。 根据“所需要的,不是有意识地拉开与生活和实用的距离,而是一种对生活美的发现”“这种发现美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来培养的”分析,教育和阅历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自身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他们开始能在鲁迅尖锐冷峻、深刻睿智的思想中找到共鸣。(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十八岁出门远行(节选)余华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这年我十八岁,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可我一点也不累。黄昏就要来了,但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这一次我看到了,看到的不是旅店而是汽车。车箱里高高堆着箩筐,我想着箩筐里装的肯定是水果。我兴致勃勃地跑了过去,向司机打招呼:“老乡,抽烟。”这时他将头从里面拔出来,并伸过来一只黑乎乎的手,夹住我递过去的烟。我赶紧给他点火。他将烟叼在嘴上吸了几口后,又把头塞了进去。于是我心安理得了,他只要要过我的烟,他就得让我坐他的车。不一会他修好了车,就盖上车盖跳了下来。我赶紧走上去说;“老乡,我想搭车。”不料他用黑乎乎的手推了我一把,粗暴地说:“滚开。”我气得无话可说,他却慢悠悠地打开车门钻了进去,然后发动机响了起来。我知道要是错过这次机会,将不再有机会。于是我跑到另一侧,也拉开车门钻了进去。我准备与他在驾驶室里大打一场。然而他却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看起我来,这让我大惑不解。我舒服地坐在座椅上,看着窗外,和司机聊着天。现在我和他已经成为朋友了。现在我根本不在乎什么旅店,这汽车这司机这座椅让我心安而理得。可是这汽车抛锚了。我想完了,“那怎么办呢?”我问。“等着瞧吧。”他漫不经心地说。我仍在汽车里坐着,不知该怎么办。眼下我又想起什么旅店来了。司机这时下车在公路中央做起了广播操,他从第一节做到最后一节,做得很认真。我在里面也坐不住,于是,打开车门也跳了下去。我在想着旅店。这个时候我看到坡上有五个人骑着自行车下来,他们五人推着自行车走到汽车旁,有两个人爬到了汽车上,接着就翻下来十筐苹果,下面三个人把筐盖掀开往他们自己的筐里倒。我一时间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情景让我目瞪口呆。我明白过来就冲了上去,责问:“你们要干什么?”他们谁也没理睬我,继续倒苹果,我上去抓住其中一个人的手喊道:“有人抢苹果啦!”这时有一只拳头朝我鼻子上狠狠地揍来了,我被打出几米远。爬起来用手一摸,鼻子软塌塌地不是贴着而是挂在脸上 了,鲜血像是伤心的眼泪一样流。司机此刻正在慢慢地散步,我朝他喊:“你的苹果被抢走了!”可他根本没注意我在喊什么,仍在慢慢地散步。这时又有几辆手扶拖拉机从坡上隆隆而下,跳下一帮大汉开始往拖拉机上装苹果,那些空了的箩筐一只一只被扔了出去,所有人都像蛤蟆似地蹲着捡苹果。我大声骂着:“强盗!”扑了上去。于是有无数拳脚前来迎接,我全身每个地方几乎同时挨了揍。我想叫唤一声,可嘴巴一张没有声音。我开始用眼睛去寻找那司机,这家伙此刻正站在远处朝我哈哈大笑。那个时候我连愤怒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只能用眼睛看着这些使我愤怒极顶的一切。我最愤怒的是那个司机。这时我看到那个司机也跳到拖拉机上去了,他在车斗里坐下来后还在朝我哈哈大笑。我看到他手里抱着的是我那个红色的背包。他把我的背包抢走了。背包里有我的衣服和我的钱,还有食品和书。可他把我的背包抢走了。我看着拖拉机爬上了坡,然后就消失了,我这时又饥又冷,可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我打开车门钻了进去,我就在驾驶室里躺了下来。我闻到了一股漏出来的汽油味,那气味像是我身内流出的血液的气味。外面风越来越大,但我躺在座椅上开始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我躺在汽车的心窝里,想起了那么一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我记得自己在外面高高兴兴地玩了半天,然后我回家了,在窗外看到父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红色的背包,我扑在窗口问:“爸爸,你要出门?”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让我出门?”“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后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一下。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1986.10.1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讲述了一个暴力残酷的故事,当悲伤的故事进行到高潮时,作者却以温暖的回忆来结尾,这是对绝望的现实的反讽。B.在遭遇世界给“我”残酷的成人礼之后,“我”坐回汽车,孤独而又痛苦,十分想念家中的温暖,这是一场失去所有的、失败的旅程。C.小说把抢夺苹果的人比喻成“蛤蟆”,显现了“我”对抢夺者的厌恶态度,对一群人蹲在地上抢苹果 的场面进行讽刺。D.小说中青春初旅的兴奋欢快与荒诞人生的阴暗丑陋构成鲜明的反差和剧烈的碰撞,使小说具有很强的审美张力。8.文中出现了哪些荒诞的情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9.“旅店”在小说中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7.B8.荒诞的情节:①司机对“我”态度有颠覆性转变;②司机在汽车抛锚后的反常举动;③多人明目张胆抢劫苹果;④司机对抢劫者的无动于衷;⑤司机也加入了抢劫者的队伍。作用:①荒诞情节揭示了现实人生的残酷和人性的丑陋;②荒诞情节所折射的阴暗丑陋与我的善良单纯形成强烈对比,启发人思考成长与社会认知的问题;③荒诞情节给读者带来巨大冲击,能引起读者对小说现实意义的深度思考。9.①旅店是“我”寻找的栖身地,象征了希望和力量,是成长中必需的动力;②旅店应该是一个暖和的所在,象征“我”的向往和憧憬,希望这个社会是一个温暖有爱的世界;③旅店只是在“我”出行兴奋快乐之余才想到的临时停靠点,象征着生活中未经规划临时确定的目标。【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这是一场失去所有的、失败的旅程”错,原文“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由此可以看出,这次的经历,“我”是有认识和收获的,是对“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的呼应。这并不是一次失去所有的、失败的旅程。最后对家的回忆是在思考父亲让他出门的目的。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和作用的能力。小说的“荒诞”色彩初露端倪,首先表现在司机突然转变的态度上,到后来,种种“不合情理”的场景不断出现,给整篇小说蒙上一层荒诞的色彩。司机的举动成为“荒诞”的先兆,他在汽车抛锚后在公路中央“很认真”地做起了广播体操。接着,五个骑自行车的人到来,他们似乎是毫无理由地抢劫车上的苹果,并把试图阻拦的“我”打倒在地。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那个司机却无动于衷,小说的荒诞色彩越来越浓。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当“我”被第二批来抢苹果的人打得坐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时,司机也参加到抢劫者的行列中去,把“我”的背包也抢走了,这个时候,小说的“荒诞”性达到了高潮。 “我”与抢劫者、司机的冲突,正是“我”与成人世界的冲突。荒诞的情节显示了荒诞社会中荒诞的人和事,揭示了现实社会的残酷性,放大了人性的丑陋,与走向成人世界的“我”的单纯善良形成剧烈冲突,与“我”的理想形成巨大反差,启发人们思考,在对孩子进行成长教育的时候,该如何正视社会丑陋一面的问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我”在黄昏时候寻找旅店,寻找的是一个栖身之地,一个让“我”能得到休息与补给的所在,是“我”十八岁独自走向世界的希望、力量与动力;“我”遭到抢劫后,躺在汽车里,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这时旅店是一个暖和的所在,象征“我”理想中的社会,理想中的外部世界的样子,是温暖有爱的;旅店毕竟是一个临时的借宿点,不是“我”的最终归宿,是一段人生旅程的标志,而“我”到黄昏时才想到找旅店,表明了“我”十八岁的行走有盲目性,没有清晰目标与计划的远行是注定会遭遇挫折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九年正月辛未,曹彬遣翰林副使郭守文奉捷报,以江南国主李煜及其子弟、官属等四十五人来献。上御明德门受献,煜等素服待罪,诏并释之,各赐冠带、器币、鞍勒马有差。时有司议献俘之礼应如刘鋹,上曰:“煜尝奉正朔,非鋹比也。”寝捷报不宣。煜初以拒命,颇怀忧恚,不欲生见上。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煜心始安。徐铉从煜至京师上召见铉责以不早劝归朝声色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而国灭亡罪固当死不当问其它上曰:“忠臣也,事我如事李氏。”赐坐慰抚之。又责张洎曰:“汝教李煜不降,使至今日!”因出帛书示之,乃王师围城,洎所草召江上救兵蜡弹内书也。洎顿首请死日:“实臣所为也。此其一耳,它尚多。今得死,臣之分也!”辞色不变。上初欲杀洎,及是奇之,谓曰:“卿大有胆,朕不罪卿。今事我,无替昔之忠也!”乙亥,以李煜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其子弟皆授诸卫大将军。丙子,以煜司空、知左右内史事汤悦为太子少詹事,太子太保徐游、左内史侍郎徐铉为太子率更令,右内史舍人张洎、王克贞为太子中允。庚戌,以宣徽南院使、义成节度使曹彬为枢密使,领忠武节度,步军都虞候刘遇领大同节度使,贺州刺史、判四方馆事田钦祚领汾州防御使,东上合门使梁迥领汾州团练使,西头供奉官李继隆为庄宅副使,赏江南之功也。彬归自江南,诣合门,进榜子(榜子,即奏折)云:“奉敕差往江南勾当公事回。”时人嘉其不伐。始彬之行,上许以使相为赏。及还,语彬曰:“今方隅尚有未服者,汝为使相,品位极矣,肯复力战耶?且徐 之,更为我取太原。”因密赐钱五十万。彬怏怏而退。至家,见有钱满室,乃叹曰:“好官亦不过多得钱耳,何必使相也!”(节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收复江南》)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徐铉从煜至京师上/召见铉/责以不早劝/归朝/声色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而国灭亡罪/固当死/不当问其它B.徐铉从煜至京师/上召见铉/责以不早劝/归朝/声色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而国灭亡罪/固当死/不当问其它C.徐铉从煜至京师/上召见铉/责以不早劝归朝/声色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而国灭亡/罪固当死/不当问其它D.徐铉从煜至京师上/召见铉/责以不早劝归朝/声色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而国灭亡/罪固当死/不当问其它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献俘之礼,古代五礼之一,军队凯旋时以所获俘虏献于宗庙、帝王,向祖先禀明自己武功的仪式。B.“因谓煜曰”与“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因”字含义相同。C.“出帛书示之”与“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示”字含义相同。D.合门,古代宫殿的侧门,设东西两合门,制置有区别,日常的奏章由东合门进入。文中代指皇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曹彬俘获李煜等人,皇帝赐他以冠带、币器等物品。有司认为应像刘鋹一样献俘,皇帝则以为不然。B.皇帝斥责张洎,并拿出帛书给他看,张洎叩首请罪,语调和神情没有改变。皇帝感到惊异,并未怪罪。C.李煜受降之后被封为违命侯,他的子侄都授予诸卫大将军。江南投降的臣子先后加封官职,受到恩赏。D.皇帝许诺曹彬如果攻下南唐,许以宰相,然而事成后又不兑现,仅赐钱五十万,曹彬闷闷不乐地回去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寝捷报不宣。煜初以拒命,颇怀忧恚,不欲生见上。(2)云:“奉敕差往江南勾当公事回。”时人嘉其不伐。【答案】10.C11.B12.A13.(1)搁置告捷文书没有宣读。李煜起初因为抗命,怀有深深的忧愁愤恨,不想活着面见皇帝。 (2)(递上奏折)说:“奉命前往江南料理公事回来。”当时的人赞美他不夸耀自己。【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徐铉陪同李煜到京师,皇帝召见徐铉,用不早劝李煜归顺朝廷的理由责备他,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徐铉回答说:“我是江南大臣,然而国家灭亡,论罪本来该死,不应当过问其他。”“上”指皇帝,作句子的主语,“铉”为“召见”的宾语,结构完整,应在其前断开,排除AD。“归朝”为“劝”的具体内容,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因’字含义相同”错误,含义不同。“因谓煜曰”中“因”的意思是“于是”;“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中“因”的意思是“通过,经由”。句意:于是对李煜说。/通过宾客带领到了蔺相如的门前谢罪。C.正确。都是“给……看”的意思。句意:于是拿出帛书给他看。/和氏璧上有瑕疵,请让我指给大王看。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因曹彬俘获李煜等人,皇帝赐他以冠带、币器等物品”错误。从原文“上御明德门受献,煜等素服待罪,诏并释之,各赐冠带、器币、鞍勒马有差”可知,是赐物给“李煜等人”,而不是“曹彬”。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寝”,搁置;“以”,因为;“拒命”,抗命;“恚”,愤恨;“生”,活着。(2)“敕”,奉命;“勾当”,料理、处理;“嘉”,赞美、称赞;“伐”,夸耀。参考译文:开宝九年正月辛未日,曹彬派遣翰林副使郭守文进献告捷文书,俘获江南国主李煜及他的子侄、官属等四十五人前来进献。皇帝驾临明德门接受进献,李煜等人穿着白色的衣服等待惩处,皇帝下诏并赦免了他们,各赐给冠带、币器、鞍勒马不一。有司讨论献俘之礼应该像刘鋹一样,皇帝说:“李煜曾经归顺臣服,并非刘銀可以相比。”搁置告捷文书没有宣读。李煜起初因为抗命,怀有深深的忧愁愤恨,不想活着 面见皇帝。郭守文察觉并知道这件事,于是对李煜说:“国家只是谋求恢复疆土,实现太平,后面哪还会再处罚你呢?”李煜心里才安定。徐铉陪同李煜到京师,皇帝召见徐铉,用不早劝李煜归顺朝廷的理由责备他,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徐铉回答说:“我是江南大臣,然而国家灭亡,论罪本来该死,不应当过问其他。”太祖感叹地说:“真是忠臣啊!今后你要侍奉我如同侍奉李氏一样。”赐坐并安慰他。又斥责张洎说:“你让李煜不投降,以致会有今天。”于是拿出帛书给他看,原来是王师围城之日,张洎草拟召集江上救兵的包成蜡丸的书信。张洎叩首请求死罪说:“确实是我做的。这不过是其中一件事罢了,其他还有很多。现在能够去死,也是我作为臣子的本分。”他的语调和神色都丝毫没有改变。皇帝当初想要杀死张洎,至此感到惊异,对他说:“你非常有胆量,我不怪罪你。今天你侍奉于我,过去那样的忠诚不要废弃。”乙亥日,任命李煜担任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候,他的子侄都授予诸卫大将军。丙子日,任命李煜的司空、知左右内史事汤悦担任太子少詹事,太子太保徐游、左内史侍郎徐铉担任太子率更令,右内史舍人张洎、王克贞担任太子中允。庚戌日,皇帝让宣徽南院使、义成节度使曹彬担任枢密使,兼任忠武节度,步军都虞候刘遇兼任大同节度使,贺州刺史、判四方馆事田钦祚兼任汾州防御使,东上合门使梁迥兼任汾州团练使,西头供奉官李继隆担任庄宅副使,这是赏赐江南臣子的功德。曹彬从江南回来,拜见皇帝,递上奏折说:“奉命前往江南料理公事回来。”当时的人赞美他不夸耀自己。当初曹彬出行,皇帝答应用使相的官职作为奖赏。等到曹彬回来,皇帝对曹彬说:“现在边疆地区还没有臣服,你成为使相了,品级地位达到最高,哪里愿意再次努力奋战呢?还是慢慢来,接下来帮我攻下太原吧。”于是秘密地赐给曹彬五十万钱。曹彬闷闷不乐地回家了。到家后,看到满屋子的钱,于是感叹说:“高官也不过是多得到点钱而已,何必做使相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赋虞美人草①辛弃疾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 ②。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注】①此词为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辛弃疾被弹劾去职时所作。虞美人草:雅州名山县,出虞美人草。“如鸡冠花。叶两两相对,为唱《虞美人曲》,应拍而舞,他曲则否。” ②亭亭:孤立无依之貌。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以芳草喻项羽,言其当年在反抗暴秦的浪潮中,犹如芳草应运而生,春风得意,成为西楚霸王。B.“拔山力尽忽悲歌”承上启下,写项羽由强变弱,由盛转衰。“忽”字写出了项羽由盛转衰速度之快。C.“饮罢”句写霸王别姬。言二人帐饮之后,虞姬如何对待项羽的深情。言外之意是说虞姬最后以死酬项 王。D.词的最后用比喻和心理描写的方式,推想虞美人草停止跳舞的原因是“曲中犹带、楚歌声”,真挚动人。15.本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D15.(1)表达了对虞美人精诚品质的赞美。虞美人以死酬报项羽,虞美人草停止舞动是因为“曲中犹带、楚歌声”。(2)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世人不理解虞美人的精诚,只是“贪看青青舞”。借虞美人写自己,自己一片忠诚,却被弹劾去职。(3)讽刺和规劝南宋君臣。上阕借项羽由盛转衰速度之快写国家局势危急,下阕写君臣不识精诚。委婉地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同时希望统治者能重用人才,发奋图强,收复失地。【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比喻”错误,“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这里写虞美人草停止舞动,“敛袂”,写虞美人草静止不动,犹如美人整整衣袖,停止歌舞,既增加了意趣,又让人觉得格外生动。为什么虞美人停止舞动?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引起虞姬怀旧情绪而不忍卒舞,用拟人修辞和心理描写的方式,推想虞美人草不舞的原因,赋予虞美人草以人的感情色彩,含蓄蕴藉,真挚动人。由此可知,应是“拟人”,而不是“比喻”。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应结合诗歌标题、注释、诗歌中的景物特点以及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进行分析。由注释“此词为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辛弃疾被弹劾去职时所作”可知词的写作背景,词人被弹劾去职,在词中借助虞美人来表达情感。从词的上片来看,上片使用对比手法来写霸王别姬,开头两句写项羽春风得意,言其当年在全国反抗暴秦的浪潮中乘机起事,犹如芳草应运而生,春风得意,枝繁叶茂,成为西楚霸王,天下无敌,“拔山”承上启下,写其由强变弱,由盛转衰,化用项羽的悲歌,巧妙地引出结尾二句,“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二句写霸王别姬,言帐饮之后,彼此分离,而虞姬何以对待项羽呢?言外之意是说她只有以死酬知己,相从 于地下,自然地过渡到下片;词的下片咏虞美人草,“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二句言虞美人草为虞姬精诚所化,听到虞美人曲,就应拍而舞,千载之下,犹见其对项羽的精诚,世人不理解这一点,只是贪看青青舞,则辜负了虞美人的一片苦心,“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写虞美人草停止舞动,为什么虞美人停止舞动?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引起虞姬怀旧情绪而不忍卒舞。明确了这些内容,再结合注释以及词人所处的朝代来看,词人身处南宋,宋朝由北宋初期的强盛到南宋时的衰弱偏安一隅,这与上阕项羽的由盛而衰有相似之处,下阕世人不懂虞美人草的赤诚与辛弃疾不受南宋统治者的赏识相似,由此可知,词人借此讽刺南宋的统治者,希望能够得到重用;虞美人的精诚令人敬佩,词人表达了对其的赞美之情,但世人不解其精诚,这就好比自己在南宋的不得志,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雏凤清于老凤声”,年轻者未必弱于年长者,何以如此?韩愈在《师说》中告诉了我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赤壁赋》写曹操在攻破荆州后面对大江斟酒畅饮,并“__________”,表现了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英雄形象;《念奴娇·赤壁怀古》以“__________”彰显了周瑜的赫赫战功。(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对东吴繁华、孙权业绩已随历史而去的感慨。【答案】①.闻道有先后②.术业有专攻③.横槊赋诗④.樯橹灰飞烟灭⑤.舞榭歌台⑥.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槊”“赋”“樯”“橹”“榭”。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泛舟绿溪,乘风打太极;素袍斗笠,仗剑走天涯;到草原牧场,化身格萨尔王;身披红斗篷,策马驰骋雪原……最近一段时间,四川、湖北、新疆等多地的文旅局局长们,①地为家乡代言、为旅游助力,不少人也成为“网红局长”,可谓“火出了圈”。对于文旅局长从办公室到镜头前的“躬身入局”,②:认为接地气的有之,认为有创意的有之,认为真代言的有之——当然,质疑质量不高、扮相不好、身份不妥的也有之。这些声音,在网上网下成为了一股潮流,值得从中汲取经验。③的是,经由“网红局长”们介绍的地方,知名度大增、好 感度提升,④,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困境。从这个角度看,文旅局长的“出圈”,是一种充满创新意识的探索和尝试,不妨给予更多包容与鼓励。17.请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B.我可以告诉你们——可是随它去吧。C.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D.像梦一样,我踏上了前往联邦德国的旅途,到了海涅的故乡——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19.下列选项中,与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A.他是上流社会的指南针,因为在他身上可以找到一个绅士所应有的品质的总汇。B.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壁障了。C.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D.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答案】17.①争先恐后(不约而同、不甘人后等);②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议论纷纷等);③毋庸置疑(毫无疑问、不容置疑等);④引人瞩目(声名鹊起,声名远扬等)18.B19.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指多地文旅局局长们行为一致,争着为家乡代言,唯恐落后,可填“争先恐后”或“不约而同”“不甘人后”。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不甘人后: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第二空,由“认为接地气有之,认为有创意的有之,认为真代言的有之——当然,质疑质量不高、扮相不好、身份不妥的也有之”可知,对于文旅局长代言这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可填“见仁见智”,或者“众说纷纭”“议论纷纷”。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众说纷纭:各式各样的说法纷乱不一致。议论纷纷:表明各种意见的言论多而杂乱。意见不一;说法众多。第三空,经由“网红局长”们介绍的地方,知名度大增、好感度提升,这件事是很明显的,可填“毋庸置疑”,或者“毫无疑问”“不容置疑”。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毫无疑问:指没有一点疑问,十分肯定。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第四空,指局长们代言的地方成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名气大涨,可填“引人瞩目”或“声名鹊起”“声 名远扬”。引人瞩目:瞩目,注视。吸引人们注意。声名鹊起: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声名远扬:名气很大,传播到很远的地方。【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破折号作用表示转折。A.表示语音的中断或语义的转换;B.表示转折。C.表示说话中断;D.表示解释说明。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用的是暗喻,本体是“网上的声音”,喻体是“潮流”,比喻词是“成为”。A.用的是暗喻,本体是“他”,喻体是“指南针”,比喻词是“是”;B.用的是借喻,本体没有出现,喻体是“厚壁障”,没有比喻词;C.用的是博喻(明喻),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明珠”“星星”“美人”,比喻词是“如”;D.用的是借代,用有典型性的人物专有名词作借体,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专名代本体)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很多人为了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日常生活中开始严格奉行低盐饮食。那么,吃盐真的越少越好吗?一方面,低盐饮食确有益处。但是,我们对低盐饮食真的完全了解吗?只要日均摄盐量少于5克①?答案显然没那么简单。首先,低盐饮食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比如一些低血压患者。有些人经常感到身体疲惫、头晕、恶心,检查身体并没发现什么问题,就是血压有点低。只要平常盐的摄入量稍微多点,症状就能缓解。还有一部分群体②,反而需要摄入比推荐量还多的盐分,比如经常在高温下运动、工作的人,需要摄入更多盐分,避免中暑。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上食盐摄入量最高的国家之一。长期高盐饮食对身体的伤害是毋庸置疑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有必要控制好食盐量。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盐并不是洪水猛兽,钠也是我们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饮食讲究均衡、适量。无论吃什么东西③,太多和吃太少都不好,包括盐。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答案】20.①就不会有问题吗②不仅不能采用低盐饮食③最好都要适量吃21.低盐饮食确有益处,但是低盐饮食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盐并非越少越好,需要讲究均衡、适量。【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①处,此处是一个问句,后文“答案显然没那么简单”可知,此处内容应是对“只要日均摄盐量少于5克”这一说法的否定,故此处应填写“就不会有问题吗”一类的句子;②处,根据后文内容“反而需要摄入比推荐量还多的盐分”可知,这部分人应是高盐饮食,而不是低盐饮食,此处还应用关联词“不仅”与“反而”搭配,故此处应填写“不仅不能采用低盐饮食”一类的句子;③处,根据前文“饮食讲究均衡、适量”和后文“太多和吃太少都不好,包括盐”可知,此处应是指无论吃什么东西“都应该均衡、适量”,故此处应填写“最好都要适量吃”一类句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选用句式的能力。根据文段内容“一方面,低盐饮食确有益处”“低盐饮食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饮食讲究均衡、适量”“太多和吃太少都不好,包括盐”可以概括出本段的主要内容:低盐饮食确有好处,低盐饮食并不适用于所有人,饮食包括食用盐要注意饮食均衡、适量。使用转折关系语句,要肯定低盐饮食的好处,然后转折说明低盐饮食的适用人群并不是所有人。故概括内容为:低盐饮食确有益处,但是低盐饮食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盐并非越少越好,需要讲究均衡、适量。最后注意字数要求,不能超过65个字。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善于说话亦即“善言”,也是为人处事之智慧,因此“善言”在写作、劝谏、冰释前嫌乃至化干戈为玉帛等情境运用中屡试不爽。鲁迅身处风雨如磐的年代,曾慷慨激昂地说过:“青年人先可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不难看出,在关乎国运、解开蒙昧、推动社会进步等形势下,鲁迅先生更鼓励青年“敢言”。以上材料,对你有何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题目自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勇敢发声,激昂青春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的确,语言是有力量的。良言善语不仅可以温暖人心,还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惊人力量。诸葛亮以一人之辩,使司徒王朗撞死于马下,重于九鼎之宝;烛之武凭三寸之舌,救郑国于危亡之际,强于百万之师。但我更钦佩“鲁迅们”的言语,言众人不敢之言,言他人之不察之言,如刀如剑,似枪胜炮,揭开“天灵”,启人心智。我坚定地以为,当代我辈之青年不仅要善言,更迫切地要敢言,正如鲁迅先生的慷慨之言,“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表达出来”,这样的语言更有开山破土之势,开天辟地之力。青年人当在敢言中激扬青春。善言是为人处世灵巧的智慧,而敢言是远见卓识非凡的勇敢。回到山河动荡,风雨如晦的旧中国,若不是有人敢于站出来,直言旧社会的弊端,指出中国前进的方向,又何来群众的觉醒,民族的解放呢?也许有人会说,沧海桑田,风云变幻,今时早已不同于往日。果真如此?极致的喧哗是在掩盖空虚的本质。娱乐至死的乌合之众,又何尝不需要勇敢的声音来唤醒呢?因而,敢于发声是时代交予我辈的难题。而我们青年是最具青春朝气的力量。担起敢言重责,责无旁贷!正如习总书记所言: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我们青年有的是朝气,有的是活力。初生的牛犊为何要惧怕虎?朝气青年又何惧发生的种种艰难险阻,种种流言蜚语?国家者,我们的国家,我们不敢言,谁又敢言?青年的敢言重责,责无旁贷!但仅此而已吗?有了沸腾的热血,青年就能回答好时代的难题吗?那又和这嚣喧浮躁的世俗有何差别呢?所谓敢言不是嚣喧的哗众取宠,也不是偏激的愤世嫉俗,而是无畏的远见卓识。看我们的身边,那些腹内空空的网红敢说吗?哗众取宠只成他人的笑柄;你看,那逃出国外的贪官敢说吗?罔顾事实只能被众人唾弃。而我们青年的敢言,应在真才实学之上,有思想,不惧难,合情理,谋远虑。如此青年,才算真正担起了敢言的时代重责。在互联网、个人传媒终端、全球性社交媒体成为文化传播主要渠道的今天,我辈青年要探索适应数字化传播体系,要敢于揭露和批驳一些非主流、个别容易混淆视听的不良声音,更要讲好中国故事、发表中国意见、传播中国精神。最后,借鲁迅之言,愿我们的青年都摆脱冷气,全都积极向上,愿我们的青年勇于发声,激昂青春。【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作文的核心概念是“善言”“敢言”。材料第一段以荀子的话引出“善言”,并对“善言”的含义以及价值做了解说;材料第二段以鲁迅的话引出“敢言”,并对“敢言”的意义进行了阐释。根据材料可知,“善言”应多指运用表达的技术和艺术让语言表达文通字顺,以便让听者理解重视、使闻者或听取采纳,或心悦诚服。“敢言”应多指言者不为私利,不谋私欲,不趋炎附势,敢于秉持公心,说句公道话;言者有胆有谋不向声背实,敢于挑战权威,说句实话;言者深谋远虑,真才实学,敢于任事担当,说句惊醒世人的话。珍视“善言”这一美德,体现的是“为人处事之智慧”和“人文情怀,审美情趣”;重视“敢言”,体现的则是“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以及“责任担当”等意识。对我们来说,若写作善言,则可指出敢言可敬,善言可喜,各有其好。但初出茅庐的青年,还是先学会善言,把话说好,把话说对。须知,一番“善言”,恰若旭曰初升三各暖,也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但同时也应指出所谓善言,绝不是只说好听话、赞美话,不是做老好人、骑墙派,而是善于表达,说到关键点上,说得熨帖得当,可能是以退为进,可能是以柔胜刚,从而使论述更全面。若写作敢言,则可借“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等相关的名言,指出唯有“敢言”,才可能促使我们先破后立,精准剖析并修正他人或社会弊病,促进进步。行文构思上,可以借助名言引出观点,也可以在对“善言”“敢言”的比较中明确自己的态度,如“我更钦佩‘鲁迅们’的言语,言众人不敢之言,言他人之不察之言,如刀如剑,似枪胜炮,揭开‘天灵’,启人心智”;接着阐释二者的概念,如“善言是为人处世灵巧的智慧,而敢言是远见卓识非凡的勇敢”;然后回顾历史,凸显历史上青年们的“敢言”,并联系当下,指出当代青年也应敢言;最后发出呼吁。立意:1.敢言凸显赤胆忠诚。2.善言凸显人生智慧。3.“善言”如春风化雨。4.择事进言,善莫大焉。5.大胆言语,问心无愧。6.“敢言”不可少,“善言”更重要。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数学(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理)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6-18 14:25:02
页数:21
价格:¥2
大小:53.4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