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5
2
/15
剩余1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下期高2021级高二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8分,每题2分)1.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呈现出“皇权控里、绅权辅里、民治于里”的结构特点,因家对里控制的同时,乡绅和宗族等民间力量在道德教化、公益事业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这反映了()A.中央政治权力下移B.基层治理兼顾国家和社会自主性C.基层自治色彩浓厚D.封建国家与乡绅争夺基层控制权【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呈现出‘皇权控里、绅权辅里、民治于里’的结构特点,国家对里控制的同时,乡绅和宗族等民间力量在道德教化、公益事业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并结合所学可知,国家对里控制的同时,乡绅和宗族等民间力量在道德教化、公益事业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基层治理兼顾国家和社会自主性,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基层治理的特点,而非中央政治权力下移,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基层治理的特点,而非基层自治,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下表秦始皇东巡所立碑刻石部分记述名称记述《峄(yì)山刻石》“讨伐乱逆,威动四极”“经时不久,灭六暴强。”《之罘(fú)刻石》“六国回辟,贪戾无厌。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东观刻石》“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阐并天下,永偃戎兵。”表中有关秦灭东方六国之举的叙述,旨在()A.谋求统一全国的合法依据B.解释秦能统一六国的原因C.强化对秦王朝的政治认同D.宣扬“大一统”的价值观【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讨伐乱逆,威动四极”“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六国回辟,贪戾无厌。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阐并天下,永偃戎兵。”可知,碑刻内容强调了秦灭六国,使百姓安居乐业,从而强调秦统治的合理性,强化对秦王朝的政治认同,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秦统一后,而谋求统一的依据应该是在统一前,A项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秦灭六国的影响,而不是“解释秦能统一六国的原因”,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大一统”是儒家思想的内容,而秦倡导的是法家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武帝此举()A.体现以农为本B.服务于汉初战事C.意在藏富于民D.确立了盐铁官营【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可知,汉武帝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采取各种措施,唯独不增加田赋,体现了以农为本的治理原则,A项正确;汉武帝不属于汉初的皇帝,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采取各种措施削弱了民间商人的财富,不属于藏富于民,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盐铁官营是汉武帝增加财政收入的措施之一,D项片面。故选A项。4.汉武帝时,“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人名)拨于刍牧,桑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金日磹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这反映出,汉武帝时()A.选才呈现公平开放的特色B.尚未形成严密的选官体系C.注重门阀士族的政治地位D.选拔人才体现了不拘一格【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人名)拨于刍牧,桑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金日磹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可知,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汉武帝时期广聚人才,让这些人才为他做出巨大的贡献,而这些人才的出身大都是比较低微的,比如说卜式他是割草放牧出身,而桑弘羊是低贱的商人出身,卫青是奴仆出身,金日磾是被俘虏的士兵,由此可知,汉武帝时期的选官体现了不拘一格的特点,D项正确;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打破了门第限制,有利于选才的公平开放,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选官体系的问题,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选官注重人才的品行,如孝廉,而不是注重门阀士族政治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5.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由古代把“民之父母”、“爱民如子”等作为褒扬和肯定官员的专用名词可知, 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对官员的褒扬借用了家庭关系中常用的概念表达,即形象生动,又得到了普遍的理解和接纳,说明“家天下”观念的影响深远,B项正确;A项中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官员是官僚政治的产物,是君主的奴仆,不是君主的血亲,并且本题是在分析官员形象,排除A项;本题没有提供官员考核的内容和思想,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D项所说“官员之间”、“共同”、“政治诉求”与本题材料中所述的官员评价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表2为魏晋时期的一些政权的法律规定。这些规定体现出当时政权律令内容曹魏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西晋子不孝父母,子弃市北魏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A.社会动荡制约立法内容B.封建法律制度开始儒家化C.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盛行D.礼法结合是立法的重要特色【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曹魏“贼斗杀人”,子弟可依照“古义”追杀贼人;西晋规定“子不孝父母”,将会被社会抛弃;北魏规定“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这些规定都体现了儒家礼制对法律的影响、礼法结合的特色,故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法律的规定,与社会动荡无关,A错误;法律制度儒家化应该是汉代时期,B错误;材料体现的法律的制定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未涉及严刑峻法的理念,故C错误。7.“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A.刚刚开始设立B.仅仅负责监察地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D.逐渐失去其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刺史“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可以看出刺史已经与地方郡县官吏相互勾结,干预政事,故C正确;A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A排除;刺史本来是中央派遣来监察地方的机构,但材料所述已经超出了这个职权,其作用越来越大,排除B、D项。8.秦汉以来“客”是佃客、浮客、依附民的代名词,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客皆注家籍”,将客的户籍附在 主家的户籍上,由县令主持,并呈报州郡核准。这一举措()A.体现政府与门阀的博弈B.反映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减弱C.有利于稳定地方治安D.说明基层治理制度日益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客皆注家籍’,将客的户籍附在主家的户籍上,由县令主持,并呈报州郡核准”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客皆注家籍”,这些佃客主要为主人交租服役,他们无需服官府之赋役,亦不可自立户籍,而是按其名数注入主人的户籍中,以示依附,体现了政府与门阀的博弈,A项正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客皆注家籍”,反映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加强,而非减弱,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客”的户籍变化,而非其影响,排除C项。材料中,虽有县、州郡的主持、核准,但这只是一个形式,客家的管理权、收益权都主要在主家(地方豪强)手中,说明不了基层治理制度的日益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9.魏晋南北朝时期,原遍布于北方的小麦开始大规模南移种植,并与南方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互动。北方旱作技术体系为南方稻作所吸收和改良;小麦所代表的饮食文化为南方地区所接受,成为其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由此可知,小麦种植的南移()A.得益于耕作技术的进步B.促进了南北方的民族交融C.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D.使南北方实现了完全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原遍布于北方的小麦开始大规模南移种植,并与南方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互动。北方旱作技术体系为南方稻作所吸收和改良;小麦所代表的饮食文化为南方地区所接受,成为其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可知,“原遍布于北方的小麦”“与南方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互动”“小麦所代表的饮食文化为南方地区所接受”,并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小麦种植的南移促进了南北方民族的交融,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耕作技术的进步,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小麦的南移种植的影响,未提及政府对其的管理,排除C项;南北方实现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而不是小麦种植南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0.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篮等礼器,具有中原的特征。最新发现的青铜圆头方尊是一个四羊古尊,在殷墟里面也有类似的青铜器。这表明,三星堆文化( )A.和中原文化具有同样的内涵B.祭祀活动与政治密切相关C.与中原文化存在长距离交流D.青铜制造技术领先于全国【答案】C 【解析】【详解】据材料“星堆遗址中发现的青铜鼎、青铜簋、青铜篮等礼器,具有中原的特征”和“最新发现的青铜圆头方尊是一个四羊古尊,在殷墟里面也有类似的青铜器”可知,材料说明三星堆青铜器和殷墟青铜器有类似的特征,尤其是三星堆青铜器具有中原的特征,因此可知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存在长距离交流,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三星堆青铜器具有中原的特征,但未提及和中原文化具有同样的内涵,排除A项;材料叙述的是三星堆遗址发现的青铜器的特征,但未涉及祭祀活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青铜制造技术,强调的是三星堆青铜器具有中原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11.公元39年,光武帝下诏“度田”(检核垦田顷亩),有官员回答:“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光武帝颇不以为然,派官员考察属实后,以“坐度田不实罪”,处死了有关郡守十余人。光武帝此举A.调整了国家的赋税收入B.使得专制主义空前强化C.铲除了豪强地主的根基D.促进了民族融合大趋势【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可知,光武帝统治时期,下诏“度田”,并派官员考察自己的家乡“河南南阳”,并以“坐度田不实罪”,处死了有关郡守十余人,此举有利于核实田亩,增加国家税收,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朝廷机构的变化,而是强调对地方田地的核实,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产出豪强根基,只是核实田亩,排除C项;材料与民族融合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2.古代我国北方和南方政区分布密度不断变化。如下表所示,影响分布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时期(政区名)汉武帝元封年间(州)西晋前期(州)唐贞观元年(道)北宋元丰年间(路)元(省)分布状况北9南4北12南7北5南5北9南14北5南6A.统治区域的变化B.经济地位的消长C.地方机构的变革D.政治中心的转移【答案】B【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北宋以前北方的行政区分布密度超过南方,北宋以后,南方超过了北方,这是 因为经济中心在宋代转移到南方,故B正确;北宋、元朝的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故A说法错误;北方和南方政区分布密度不断变化的原因与地方机构的变革无关,C错误;北宋、元朝的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故D说法错误。13.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在大夏(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见到了邛竹杖、蜀布。大夏国人说,他们是从身毒国(古印度)购买来的。这一记述可以用来证明()A.张骞正式开辟了丝绸之路B.大夏国和身毒国贸易关系密切C.“西南丝绸之路”早已开通D.中国与中亚的贸易关系早就存在【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在大夏(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见到了邛竹杖、蜀布。大夏国人说,他们是从身毒国(古印度)购买来的”并结合所学可知,张骞在大夏见到了“邛竹杖、蜀布”,这都是我国四川地区的出产,这说明中国与中亚存在着贸易关系,D项正确;据材料“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在大夏见到了从身毒国(古印度)购买来的邛竹杖、蜀布”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而不是“正式开辟丝绸之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在大夏见到了从身毒国(古印度)购买来的邛竹杖、蜀布”,而未强调二者贸易关系密切,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西南丝绸之路是从中国西南的四川成都、云南大理,经保山、腾冲、盈江到达缅甸、印度,至中亚、欧洲,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14.《汉书·食货志>记载:“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反映出A.商鞅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B.土地私有制加速了贫富分化C.汉朝政府积极推行商鞅之法D.阶级分化的根源是土地兼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商鞅变法改变了原来的土地制度,土地可以买卖,造成了土地兼并的情况,故选B。材料没有揭示阶级分化的根源是土地兼并,排除D;A项是对商鞅变法的错误评价;D项错误,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进行的,并不是在汉朝,排除C。点睛:此题实际上是通过土地制度的变化考查的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这样造成了严重的土地兼并的情况。除此之外,还要知道,商鞅变法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奖励耕织,封建重农抑商的政策此时确立。在政治上实行县制,废除分封制;在军事上实行军功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通过商鞅变法,我国进入封建社会。15.周公要求统治者要“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主张“仁政”,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 “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顺应天意,无为而治B.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用礼仪道德遏制人欲【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反映的各个时期的儒学家都要求统治者在道德方面以身作则,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故答案为B项。A项内容是道家思想,与儒家学说无关,排除;材料中的说法是对统治者的要求,排除CD项。16.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A.君主意志B.“爱人”之心C.内心自省D.礼乐规范【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孔子主张使用礼乐制度使人的行为、道德达到规范。A项不符合孔子思想;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项不属于“外部”的“他律”。故选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17.南北朝时期,士庶不婚的现象得到了政权的肯定和支持,甚至平民中的良贱通婚也被禁此。而到了唐代,每逢礼部放榜之后,新科进士便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也是权势人家择婿的主要目标。史载"曲江之宴,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公卿家率以其日拣选东床,车马闻塞,莫可殚述。”这一变化反映了唐朝()A.庶族地主取代了士族地主B.社会向平民化的方向发展C.社会思想价值取向转变D.封建等级制度逐渐被打破【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南北朝时期,士庶不婚的现象得到了政权的肯定和支持,甚至平民中的良贱通婚也被禁此。而到了唐代,每逢礼部放榜之后,新科进士便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也是权势人家择婿的主要目标”可知,南北朝时期婚姻受门第观念的影响,并得到了政权的肯定和支持;而唐朝时期新科进士(无论出 身)便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也是权势人家择婿的主要目标。这一变化反映了唐朝社会思想价值取向的转变,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唐朝的择婿目标的变化,未涉及阶级关系的变化,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的发展方向,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择婿目标(婚姻观)的变化,与封建等级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8.下图是中国古代一个时期僧尼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其中导致①至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藩镇割据造成社会经济破坏B.佛道儒实现了三教合一C.选官制度变革导致世族没落D.政权更迭加剧社会动荡【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从曲线图中①至②看到,此时期是北魏(宋—齐)统治时期,僧尼数目急剧增长;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给人们带来灾难,人们需要精神寄托,导致佛教盛行;且统治者提倡,故出现僧尼人数急剧增多的现象,D项正确;藩镇割据是唐安史之乱之后出现的历史现象,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僧尼数量此时期增多,未涉及佛道儒实现了三教合一,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兴盛,排除C项。故选D项。19.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经指出:“在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诗经》上有句诗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这表明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在于A.历史悠久B.革故鼎新C.幅员广阔D.诗歌发达【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可知,其意思为“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旧邦新命”也是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这表明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在于不断革新,故B正确;材料中主旨是强调不断革新,推进历史发展,未涉及“中华文明的历史悠久”“幅员广阔”的内容,A、C排除;材料是借诗歌的形式来表达“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故D不是材料主旨。20.有人对下图《泰山刻石》邮票中的字体主要特色作一评价,最准确是 A.“状如龙蛇,钩连不断”B.“笔画圆弧,富有奇趣”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篆书,其特点是“笔画圆弧,富有奇趣”,故B项正确;“状如龙蛇,钩连不断”属于草书特点,故A项错误;“结体扁平,方劲古拙”属于隶书特点,故C项错误;“不真不草,流动奔放”属于行书的特点,故D项错误。故选B。21.古代中国将医术称为“仁术”;历代知识分子很多兼通医术,故有“十儒九医”之说;范仲淹也曾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古代科技具有强烈实用性B.古代医学受西方科技影响C.科技与儒家思想关系密切D.古代知识分子学识较广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仁术”、“十儒九医”可知体现出儒家思想和古代医学的结合,C选项符合题意;实用性不符合材料主旨,A选项排除;古代医学受西方科技影响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古代知识分子学识较广泛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D选项排除22.有学者说:“唐朝初年,支持统一战争的,主要是河东的经济力量。高宗以前,政府的漕粮则主要出自关东。当时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河北平原是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方。”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黄河流域仍是全国的经济重心B.税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C.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D.南方经济发展的速度慢于北方【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唐朝初年,支持统一战争,主要是河东的经济力量。高宗以前,政府的漕粮则主要出自关东。当时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河北平原是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初 年时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河北平原是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黄河流域仍是全国经济重心,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税制改革,而是强调政府经济力量来源所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南方经济发展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23.《齐民要术·序》中有“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的话,但在全书中却详细描述了栽种蔬菜瓜果、植树营林、养鱼、酿造等多样经营、市场售卖的相关内容。这说明该书作者A.主张兼顾经济效益B.忽视粮食作物种植C.关注农业精耕细作D.提出工商皆本思想【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但在全书中却详细描述了栽种蔬菜瓜果、植树营林、养鱼、酿造等多样经营、市场售卖相关内容”可知,《齐民要术·序》中虽然提倡重农抑商,但在全书重视农业发展,强调养鱼、酿造、市场售卖等多样经营,故A符合题意;据材料中“详细描述了栽种蔬菜瓜果、植树营林”可知,其重视粮食作物种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精耕细作(施肥、除草、灌溉等),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齐民要术》中强调重农抑商,而非工商皆本,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24.秦汉在县以下划分为乡、里,选任乡官里吏辅助统治基层。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材料结论A(秦朝)里吏由里中推选、县廷任命,以没有军功爵且办事能干的公卒、士伍担任里吏秦朝集权理念渗透基层治理B(秦制)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秦朝建立起完善的地方税收体系C汉明帝即位初赐爵“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永平三年再次赐爵“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汉朝的基层治理体系已经完备D西汉“循吏”朱邑“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秦朝)里吏由里中推选、县廷任命,以没有军功爵且办事能干的公卒、士伍担任里吏”可知秦朝里吏以没有军功爵且办事能干的公卒、士伍担任,并由县廷任命,以此来减少地方里吏势力膨胀的现象,要求办事能干可更好地贯彻中央的政令,由此可以得出秦朝集权理念渗透基层治理,A项正确;B项只是强调“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无法推出“秦朝建立起完善的地方税收体系”,B项说法较为片面,排除B项;C项“完备”的说法太过绝对,排除C项;D项材料无法体现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二、材料分析题25.中国历代王朝的监察系统都是支撑皇权的重要支柱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刺史”即是刺举不法之人。(汉)武帝时称部刺史,全国划分为十三个部(州),每部(州)包括若干个郡。每年秋八月,刺史分部周行督察,年终返京奏报,其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走到哪里便临时设“治所”或“所止理事处”,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其具体职责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即“六条问事”。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行为一经查出有违法之处,便可奏报皇帝,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光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刺史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地位并不高,属下大夫,待遇也不丰厚,每年秩六百石,但刺史所监察的对象却远远高出自身的地位,可以监察二千石的官吏(地位相当于郡守,即地方最高职位)。——摘编自窦重山《浅论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材料二在效忠和效率这对困扰所有国家官僚机构的矛盾中,中国传统国家一向着意点就是前者;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度,生活节奏相当缓慢,不在军情紧急情况下,行政效率一般不是大问题,而效忠与否往往关系着王朝的生死存亡,任何官员个体或者群体对皇权不忠,都是皇帝无法容忍的。一个庞大的全能式的行政体系,本身存在无限扩张权力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另外一种机制制衡,后果将难以设想。这将会导致皇权无法有效地控制局面,中国古代监察系统即是这种制衡机制的表现之一。传统中国的制衡机制,跟其他古代国家相比,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当然,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部刺史的特点及其工作机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部刺史的主要目的及其意义。(2)据材料二,概述中国古代监察系统的功能。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监察系统中“效忠”和“效率”的关系。 【答案】(1)特点:官卑而权重(或“秩卑”而“任重”);中央派遣并直辖;职责有明文规定;无常设办事机构。机制:每年分部巡视督察,年终返京奏报;专察大吏,可以举劾奏报或贬退大吏。目的:监察、清正并抑制地方权势的扩大,维护中央权威。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整顿了吏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2)功能:保障官僚体系对王朝的效忠;保证王朝权力结构的制衡。(3)关系:古代中国是个“人治”的社会,监察系统的效率受到皇帝个人素质及皇帝制度的影响,专制皇权下的皇帝更看重的是效忠。【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刺史所监察的对象却远远高出自身的地位,可以监察二千石的官吏”、“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其具体职责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其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可概括得出汉武帝时部刺史的特点;依据材料“每年秋八月,刺史分部周行督察,年终返京奏报”、“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行为一经查出有违法之处,便可奏报皇帝,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光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可概括得出其工作机制。结合所学从监察地方、抑制地方势力扩大、维护中央权威等方面概括得出汉武帝设立部刺史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整顿吏治、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等方面概括汉武帝设立部刺史的意义。(2)依据材料“在效忠和效率这对困扰所有国家官僚机构的矛盾中,中国传统国家一向着意点就是前者”、“中国古代监察系统即是这种制衡机制的表现之一”可从保障官僚体系对王朝的效忠、保证王朝权力结构的制衡等方面概括得出中国古代监察系统的功能。(3)依据材料“在效忠和效率这对困扰所有国家官僚机构的矛盾中,中国传统国家一向着意点就是前者”、“行政效率一般不是大问题,而效忠与否往往关系着王朝的生死存亡”和“中国古代监察系统即是这种制衡机制的表现之一”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古代中国皇帝更加看重“效忠”而非“效率”,而古代中国是一个“人治”社会,监察效率受到皇帝个人素质及皇帝制度的影响。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家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能有三种: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它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像现在每个大民族的情况那样,它经过一定的时期就都要违到或者是它可以阻经济发展沿着某些方向走,而推动它沿着另一种方向走,这第三种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归为前两种情况中的一种。但是很明显,在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下,政治权力能给经济发最成巨大的损害,并能引起大量的人カ和物力的浪货。——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从材料中任意选择一个或一个以上观点作为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史实(至少两个)进行论证。(要求: 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国家权力和经济发展呈同一个方向时会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论证:战国时期,秦国推行商鞅变法,加大国家权力,实施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措施,这些措施使秦国拥有强大的国家组织能力,提供了经济发展的良好空间,不仅使秦国经济得到了发展,也使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朝面对相权过重和地方割据不断出现的现实问题,政府逐步加强国家权力,政治上在中央增设内朝以削弱相权,在地方通过削藩和推恩令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并增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经济上通过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均属平准等措施加大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度,这些措施使汉朝经济不仅恢复发展,而且日詮强盛,出现了连续两个盛世局面。总之,国家权力属于政治范畴,而政治反作用于经济,会影响或制约经济的发展速度。【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国家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可能有三种: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可拟定论点为国家权力和经济发展呈同一个方向时会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于阐释可从秦国的商鞅变法对经济的影响、汉武强化中央集权措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王安石变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要注重突出政府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最后进行归纳总结。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南中地区是众蛮夷聚居之地,地势险远。诸葛亮耐心地对南中大姓和各族首领展开攻心战术,使南中夷汉各族做出不再反叛的承诺。平定南中后,蜀汉统治者将益州郡改为建宁郡,又将建宁郡、永昌郡部分地区增设为云南郡。统治阶层将当地的豪右大帅移徙至成都,让其到中央任职。同时,在南中大兴屯田,鼓励垦荒种地,将各族人民编为齐民,传播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至此,南中地区“纲纪粗定,夷粗安”。蜀汉政权也获得了一个较为安定的大后方,为其在三国鼎立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摘编自李伟山《三国民族政策及其特点略论》(1)根据材料,概括蜀汉政权经略南中地区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蜀汉政权经略南中地区的意义。【答案】(1)主要措施:镇压及招降割据势力;调整行政区划;将地方豪族迁移至成都,任命其为中央官员;实行屯田制,鼓励垦荒;推行编户齐民制度,引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答出四点)(2)意义:稳定了南中地区的社会秩序;加强了蜀汉政权对南中地区的管理;促进了南中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有助于南中地区的民族交融;推动了蜀汉政权的巩固与发展。(答出四点即可) 【解析】【小问1详解】依据材料信息“诸葛亮耐心地对南中大姓和各族首领展开攻心战术,使南中夷汉各族做出不再反叛的承诺”可知,蜀汉政权采取的措施为镇压及招降割据势力;结合材料信息“平定南中后,蜀汉统治者将益州郡改为建宁郡,又将建宁郡、永昌郡部分地区增设为云南郡”,可得出措施为调整行政区划;一句材料信息“统治阶层将当地的豪右大帅移徙至成都,让其到中央任职”可得出蜀汉政权治理措施有将地方豪族迁移至成都,任命其为中央官员;结合材料信息“在南中大兴屯田,鼓励垦荒种地”可知起治理措施为实行屯田制,鼓励垦荒;依据材料信息“将各族人民编为齐民,传播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可得出措施为推行编户齐民制度,引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小问2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和学知识分析可得,镇压及招降割据势力有利于稳定了南中地区的社会秩序;“调整行政区划;将地方豪族迁移至成都,任命其为中央官员”有助于加强蜀汉政权对南中地区的管理,促进了南中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推动民族交融;结合材料信息“蜀汉政权也获得了一个较为安定的大后方,为其在三国鼎立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知蜀汉政权的治理有利于推动蜀汉政权的巩固与发展。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英语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5-23 20:15:02
页数:15
价格:¥2
大小:166.8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