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河西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调查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国素有“诗国”之称,我们的祖先创作的诗歌精品,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歌是以高度凝练的艺术语言负载着深挚情感的有韵律的文学样式。它所抒发的感情比散文更浓烈、更醇厚,讲究、语近情遥,具有一种简约含蓄之美。古典诗歌要求在限定的字数里,尽可能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文字要最大限度地向内浓缩,而意蕴应最大限度地向外延展。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寥寥数语中,包孕着无穷的意蕴,含而不露。由于追求简约含蓄之美,()。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所谓诗歌鉴赏,就是要披文入情,含英咀华,反复吟味,用艺术再创造去填补空白、垫平壑谷,真切而深刻地诗作的意境之美。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言简意赅意犹未尽领会B.言之有物余味绵长领略C.言简意赅余味绵长领略D.言之有物意犹未尽领会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往往舍弃铺陈直叙或直接抒情,而通过勾勒之笔来表达题旨B.使得诗人往往舍弃铺陈直叙或直接抒情,而通过勾勒之笔来传达题旨C.诗人往往舍弃铺陈直叙或直接抒情,而通过勾勒之笔来传达题旨D.使得诗人往往舍弃铺陈直叙或直接抒情,而通过勾勒之笔来表达题旨3.下列与文段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曲子词、长短句等。豪放派伐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B.辛弃疾有“词中之龙”之称,被后人赞为“北宋最勇猛的文人、最抒情的将军”。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C.“声声慢”“永遇乐”“念奴娇”均为词牌,它们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D.《登高》是杜甫的一首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的律诗,属于近体诗。近体诗是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又称今体诗、格律诗。4.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D.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答案】1.C2.A3.B4.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处,言简意赅:语言简明而意思完备。言之有物:写文章或讲话不空洞,有实际内容。结合原文“它所抒发的感情比散文更浓烈、更醇厚……语近情遥,具有一种简约含蓄之美”可知,此处是说语言简明而意思完备,故选“言简意赅”。第二处,余味绵长:形容事物的性情未尽,耐人寻味。意犹未尽:还没有尽兴。结合原文“在寥寥数语中,包孕着无穷的意蕴,含而不露”可知,此处是说诗歌韵味悠长,故选“余味绵长”。第三处,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并认识它的意义或对它进行辨别欣赏。领会:领悟了事物中蕴含的道理并对其深有体会。结合原文“真切而深刻……诗作的意境之美”可知,此处是说对诗作的意境之美进行辨别欣赏,故可填“领略”。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根据前文“由于追求简约含蓄之美”和后文“如杜甫的《登高》……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知,此处是说诗人的做法”,“由于”和“使得”造成主语残缺,排除BD;“传达”和“题旨”搭配不当,排除C。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B.“北宋”错,辛弃疾是南宋词人,被后人赞为“南宋最勇猛的文人、最抒情的将军”。 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线句为比喻,把“诗歌精品”比作“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A.借代,“樯橹”代船。B.比喻,“樊笼”比喻官场。C.比喻,“东流水”比喻万事。D.比喻,“裂帛”比喻四弦齐响的乐声。故选A。5.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芣苢》选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先秦称《诗经》为《诗》,因其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思无邪”。B.《红烛》的作者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他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C.《百合花》是当代著名女作家铁凝创作的一篇以解放战争为背景的小说,表现了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D.《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是一篇新闻评论,它结合时代特点深入阐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既具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又有新闻作品的属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C.“铁凝”错,《百合花》的作者是茹志娟。故选C。6.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却坐促弦弦转急(但是,可是)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B.山不厌高(满足)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拾取,摘取)C.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惟觉时之枕席(醒)D.无边落木萧萧下(落叶)渚清沙白鸟飞回(盘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却:退回。句意:回到原处坐下把琴弦拧紧曲调变得更加急促。故选A。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上片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片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B.《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在和朋友们一起游历了天姥山之后所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表达了自己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C.《归园田居(其一)》抒发了陶渊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该诗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D.《短歌行》中,多处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来表达心志,比如借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对贤才的渴望;借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是李白在和朋友们一起游历了天姥山之后所写的”错,这首诗是李白即将由东鲁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故选B。8.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优秀的青春读物,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名音乐天才,出身贫寒,他的人生就是在希望与绝望中不断战胜自我的成长历程。这本书将作为学校诗歌朗诵会奖品颁发给获奖的同学,请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最适合写在扉页上的诗句()A.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峨日朵雪峰之侧》)B.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立在地球边上放号》)C.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D.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的诗句描写了锈蚀的岩壁中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在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体现渺小者的不屈与奋斗精神,正好契合《约翰•克利斯朵夫》主人公的生平经历和不屈的精神。B.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诗句展现了创造一个新世界、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不适合写在小说扉 页上。C.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表现革命者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不适合写在小说扉页上。D.闻一多《红烛》中的诗句歌颂奉献的精神,不适合写在小说扉页上。故选A。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饿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⑤此外,绳结还应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A.③②④⑥⑤①B.③①②⑤⑥④C.④①③②⑤⑥D.④③②⑥①⑤【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这段话的结尾句是“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所给的六句话,只有⑤句是谈绳结与服饰的关系,所以⑤句应与结尾句紧密相连。于是,排除A、B、C三项,只能选D项。具体地分析:④句是总起句,呼应上文,介绍“中国结”的悠久历史,③②⑥①⑤句具体说明“中国结”在历史上的种种作用。答题时要注意“上古时期”“当时”“同时也”“此外”等词语的承递与关联作用。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二、(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类社会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空间是固定、具体的,而时间则需要通过某种办法加以测定和标识。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参照最初是感知和观察到的物候和气候的变化。什么时间月圆了、月缺了,什么时候气候转暖,种子发芽、庄稼生长了……这些变化就被我们的先人用来作为早期测定时间的依据。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 指时杆观察日影。纪元前11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记载。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是13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协调和规范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是各国的特定历法。世界现行历法最为普遍的有: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太阳历或称阳历,我国当今使用的公历就是这一历法,作为我们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实质上也是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还有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或称阴历;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修订的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即所谓“夏历”“农历”,或俗称的“阴历”“旧历”。这样说来,我们的夏历是既参照了对月亮的观察,又参照了对太阳的观察而制定的。我们的民间传统节日体系,例如春节、元宵节等都是依据过去千百年来通行的阴阳合历而确定的。这种历法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正像我们对光华照人的月亮以及太阳倍感亲切一样,对使用了几千年的阴阳合历我们同样有着深深的钟情和依恋。为了找到一个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又准确标识寒暑往来规律的计时办法,人们将一年365天平分为24等份,分别给予一个名称,如立春、雨水等,于是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标识制度。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代刘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了。各个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作为标志,即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我们的先人发明节气,把自然界的变化、动植物以及人体功能的状态和变化都反映出来了,而且相当准确:雨水,草木萌动;立秋,凉风至等。这些都是从人们对自然界的细腻感觉出发而形成的,体现出对客观规律的准确认知,相当科学。以上在我们中国人生活中合并使用的阴历阳历时间制度,各有其科学依据、计算方法和历史发展进程。表面上看来似乎互不关联、彼此相悖,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交错使用、互为补充,形成了协调并用、多元而统一的时间计算体系。这个多元而统一的时间制度就是我们中国人生产生活节律和节日体系的背景。(刘魁立《中国人的时间制度》,有删改)10.下列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A.“阴历”也称“农历”“旧历”,即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的“夏历”,是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B.从感知、观察物候和气候的变化,到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性的参照物,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方法不断改进。C.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以过去千百年以来通行的阴阳合历为依据为确立的,是我们民俗传统的一部分。D.二十四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标志,作为一种时间标识制度,它有利于人们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11.下列对“时间制度”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A.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公共时间制度的实施靠各国特定的历 法协调和规范。B.历法是时间制度的重要内容,根据参照物的不同,世界上目前普遍分为太阳历或阳历、太阴历或阴历、阴阳合历三种。C.作为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同的名称,这种情况在《淮南子》中已有记载。D.时间制度中阴历阳历各有科学依据、计算方法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国人合并使用,构成生产生活节律和节日体系的背景。12.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A.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人们制造出指时杆、日晷、漏壶等,作为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B.阴阳合历是我们确定传统节日体系的依据,这是因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的依据太阳历,有的依据太阴历。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月亮一年内的位置变化及其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而制定的。D.我国阴历阳历合并使用的时间制度,符合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性变化,能够反映寒暑往来的自然规律。【答案】10A11.C12.D【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选项A对应的原文:还有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或称阴历;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修订的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即所谓“夏历”“农历”,或俗称的“阴历”“旧历”。选项“是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混淆范围。【11题详解】试题分析:C项偷换概念,本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五段,原文为“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代刘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了”,首先,并不是“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同的名称”,而是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可能与现在不同;其次,《淮南子》中记载的只是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不是“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同的名称”这种情况。点睛:本题既考查理解概念的能力,又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是天津卷的常考题型。论述类文章中重要的社科概念含有特定的属性,隐含信息比较丰富,必须准确把握论述类文本阅读人类社会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空间是固定、具体的,而时间则需要通过某种办阅读答案。这类题目的命题手 段一般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曲解文章的内容,所以在理解概念的含义时一定要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将所给选项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A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前半部分,B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中间部分,D项对应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通过与原文对比分析,可知这三项都与原文观点一致,C项则改变了原文的表述,偷换了概念。【12题详解】试题分析:“能够反映寒暑往来的自然规律”的是“二十四节气”,不是“阴历阳历合并使用的时间制度”。三、(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经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要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选自萧统《陶渊明传》)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B.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C.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D.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祭酒,汉魏以后学官名。“起为州祭酒”的意思是被起用担任州中的学官。B.绶,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东西的丝绸,“解绶去职”指解下官印辞去官职。C.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元嘉四年”属于按照帝王年号来纪年的。D.谥号,古指人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并给予褒奖称号,如“靖节先生”。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而率真,清高而自负。B.州郡召用陶渊明担任州郡的官职,他不忍官场,弃官回家,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身体瘦弱而患上了疾病。C.陶渊明曾经去过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好了丰盛的酒席,在半路栗里(地名)邀请他。D.郡将(官名)曾经来拜访,正赶上陶渊明酿的酒糟熟了,郡将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16.把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答案】13.B14.D15.D16.(1)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嘲(自比,自娱自乐),当时的人认为这本书是真实记录。(2)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满足之处,总是弹拨一番寄托心意。【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固请”的宾语为“种粳”,所以应在“粳”后断开,排除AD;“郡”作“遣”的主语,中间不断开,排除C。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谥号,……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并给予褒奖”错误。因为“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 文字”,其中“评价”或褒或贬,并不只有“褒奖”。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郡将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错误。由原文“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可知,语意是“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应为“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不是“郡将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故此项张冠李戴。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尝”,曾经;“自况”,自嘲,自比;“谓”,认为。(2)“蓄”,储存,保存;“适”,满足,畅快;“辄”,总是,就。参考译文: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娱自乐,当时的人称这本书是真实记录。家里很穷,孝敬老人,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上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叫檀道济离开。后来调任他为彭泽县令。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栗里(地名)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抵触的情绪。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到来就能喝酒。曾 经在九月九日在房子边上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满足之处,总是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谥号叫做靖节先生。第Ⅱ卷(共70分)四、(17分)17.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杨万里①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注】①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②无那:无奈。(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诗人由眼前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而入梦,并借托梦境表达内心的情感。B.颔联、颈联写梦醒之后,眼前所见之景:燕子飞回,天色初晴,天青云白,柳絮飘飞,正所谓“万物皆春”。C.春天的景色和青春的少年是和谐相称的,但此诗中,诗人却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老之气进行对比,寄托了自身的无限感慨。D.晋朝陆机《日出东南隅行》说“秀色若可餐”,诗人却说春光“餐不得”;然而又天真地设想通过吟诗,把春光引到酒杯里,就可以连同酒一起喝下去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答案】(1)A(2)①故园之思(怀乡之情)。写故园海棠花开、眼前燕回絮飞的美好春色,寓情于景,抒发思乡之情。②爱春、惜春之情。春光明媚,诗人爱之欲餐,抒写爱惜春天之意。③年华老去,愁对春光的孤寂之情。诗人在春光中孤独地老去,抒发枉抛光阴之叹。【解析】 【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A.“诗人由眼前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而入梦”错误。根据“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可知,诗人并非真的看见了一片繁花似锦的魅力景象,也可能是因怀念故园而在梦中梦到的,即借梦抒情。故选A。【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写春晴怀念故园(家乡)的海棠。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海棠,真的梦见家乡繁花似锦的海棠。当然,也不一定真的做了这种好梦,诗人有时喜欢假托梦境来表现极端想念。也就是借“有所梦”,来表现“有所思”。如果以为诗中写梦,都是真的做梦,那就被诗人瞒过了。写梦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表达思念之情,寓情于景,抒发思乡之情。 颔联“一年过社”暗点“春”字。这里说的是春社。燕子是候鸟,过了春社日(春分前后),才从南方海岛上飞回。这一句和上句相呼应,以燕子飞回,补充说明“万物皆春”,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激起了对春天的热爱。第三联出句写空中浮云,时多时少,故天色像青像白、或浓或淡,正是初晴景象。对句以直白之语,将柳絮将飞又堕的神态写出来。这柳絮像是要掉下来,却又飞上去,上上下下,来来往往,飘个不停。这一联也是形容“万物皆春”,使人感到天空也是春,柳絮也是春。最后一联说,无奈(无那)这美好的春日风光吃不得,那么就让诗歌(遣诗)把它招引到翡翠琼瑶(美玉)做的酒杯中来吧。晋朝陆机《日出东南隅行》说“秀色若可餐”,作者在这里一反其意,说春光“餐不得”;然而却又天真地设想:吟诗,让诗把它引到酒杯里,就可以连同酒一起喝下去了。正是用这种浪漫天真的构思,表现了作者热爱故园春光的真挚感情。颔联、颈联写梦醒之后,眼前所见之景。“万物皆春”明点“春”字。作者从春日海棠开花,想到万物回春,又联想到自己将要老了。春天,古时叫“青春”,后来,人在青年时期也叫“青春”。春天的景色和青春的少年,是很和谐的,都富有生气。可是这里却把春景和老人摆在一起,这不仅不协调,而且形成一种对比,是生气勃勃和衰飒老气的对比。这里有意拿春景来反衬自己虚度年华,寄托了无限感慨,诗人在春光中孤独地老去,愁对春光的孤寂之情。18.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人生如梦,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2)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3)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4)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5)____________,天下归心。(《短歌行》)【答案】①.一尊还酹江月②.风华正茂③.挥斥方遒④.万里悲秋常作客⑤.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⑥.周公吐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尊、酹、茂、遒、常、作、摧、事、哺。五、(1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东篱李汉荣①说起来,我也算是个诗人,性情质朴、诚恳、淡远。古国诗史三千年,我最喜欢陶渊明。南山啊,东篱啊,菊花啊,田园啊,归去来啊,桑树颠啊,这些滴着露水粘着云絮的词儿,在我心里和笔下,都是关键词和常用意象。②可是,翻检我自己,自从离开老家,进了城,几十年来,我没有种过一苗菜,没有抚摸过一窝庄稼,没有刨过一颗土豆,连一根葱都没有亲手养过。几十年了,没有一只鸟认识我,没有一片白云与我交换过名片,没有一只青蛙与我交流过对水田和稻花香的感受,没有一只蝈蝈向我传授民谣的唱法。那些民谣都失传了,只在更深的深山里,有几只蛐蛐,丢三落四哼着残剩的几首小调。③其实,不说别的,就说我的鞋子吧,我的鞋子,它见过什么呢?见过水泥、轮胎、塑料、污水、玻璃、铁钉、痰迹、垃圾,见过无数的、大同小异的鞋子吧。从这阅历贫乏的鞋子,就可以看出我们是多么贫乏,就可以看出我们离土地、离故乡、离田园,离得有多么远,我们离得太远太远了。④我一次次钻进《诗经》里,寻找公元前的露水和青草,绿化、净化和湿化一下我龟裂的心魂;有时就一头扎进唐朝的山水里,吸氧,顺便闻闻纯正的酒香,在李白们的月夜走上几个通宵,揣上满袖子清凉月光,从唐朝带回家里,在沉闷办公室里,也放上一点清凉和皎洁,用以清火消毒,解闷提神,修身养性。⑤这些年,也许年龄渐长的原因,“拜访”陶渊明就成了我经常要做的事,动不动就转身出走,去渊明兄那儿,在东篱下,深巷里,阡陌上,桑树颠,有时就在他的南山,靠着一块石头坐下,久久坐着,一直到白云漫过来漫过来,把我很深地藏起来,藏在时光之外。我以为这就不错了,觉得也在以自己的微薄心智和诚恳情思,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乡愁。⑥直到2001年初夏的一天,我才突然明白;我的这些孤芳自赏、不无优越感的做法和想法,只是我的自恋,带着几分小资情调和审美移情的自恋,这自恋被一厢情愿地放大了,放大成了关乎诗史、文脉、乡愁的延续了。 ⑦为什么是在那天,我才突然明白这些呢?那天下午,我回到老家李家营,立夏刚过,天朗气清,小风拂衣,温润暖和,我沿麦田里的阡陌,横横竖竖走了一阵。然后,我就到了家。⑧走进老屋院子,看见父亲正在维修菜园篱笆。他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对往年的篱笆进行仔细修补。菜园里种着莴笋、白菜、茄子、包包菜、芹菜,一行行的葱和蒜苗,荠荠菜算是乡土野菜,零星地长在路坎地角,像是在正经话题里,顺便引用几句有情趣有哲理的民间谚语。指甲花、车前草、薄荷、麦冬、菊、扫帚秧等花草,也都笑盈盈站在或坐在篱笆附近,逗着一些蛾子、虫子、蝴蝶玩耍。喇叭花藤儿已经开始在篱笆上比画着选择合适位置,把自己的家当小心放稳,揣在怀里的乐器还没有亮出来,就等一场雨后,天一放晴,它们就开始吹奏。⑨“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忽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但是,此刻,在这里,在人境,结庐的,不是别的哪位诗人,是我父亲,是我种庄稼的父亲,是我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但是,实实在在,我的不读诗的父亲,在这人境里,在菜园里,仔细编织着篱笆,编织着他的内心,编织着一个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感情。我的不读诗的父亲,他安静地在人境里,培植着他能感念也能让他感到心里安稳的补素意境。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然,此时正值初夏,还不是采菊的时候,菊,连同别的花草和庄稼,都刚刚从春困中醒来不久,都刚刚被我父亲粗糙而温和的手,抚摸过和问候过,父亲还在它们的脚下轻轻松了土,培了土,以便它们随时踮起脚,在农历的雨水里呼喊和奔跑。而当到了删繁就简的秋天,夏季闷热的雾散去,头顶的大雁捎来凉意,我的父亲也会在篱笆边,坐在他自己亲手做的竹凳上,面对村子边漾河岸上的柳林,向南望去,他会看见一列列穿戴整齐的青山,正朝他走来,那是巴山,我们世世代代隔河而望的南山。我突然明白了:我的不识字的父亲,正是他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⑪而我呢?我读着山水之诗,其实是在缓解远离山水的郁闷,同时用山水之诗掩护我越来越远地远离山水。我写着故园之词,其实是在填补失去故园的空虚,同时让故园之词陪着我越来越远地告别故园。我吟着东篱之句,其实是在装饰没有东篱的残缺,同时让东篱之思伴着我越来越远地永失东篱。⑫于是,在那天下午,我无比真诚地感激和赞美了我的父亲。是的,是的,我那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他不知道诗为何物,他不知道陶渊明是谁,但是,正是我的父亲,和像我的父亲一祥的无数种庄稼的父亲们,正是他们,一代代的父亲们,延续和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延续着古国的乡愁和诗史。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翻检我自己翻检:回顾,反思B.丢三落四哼着残剩的几首小调丢三落四:丢这忘那C.编织着他的内心编织:组织、构建D.删繁就简的秋天删繁就简:去掉繁杂,趋于简明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列数我的鞋子“见过”的诸多事物,是巧妙地表达对远离乡土的遗憾之情。B.第⑤段作者经常“拜访”陶渊明,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他逐渐萌生了归隐之心。C.文章对父亲劳作与休憩景象的描绘,与作者那些“孤芳自赏”的做法形成了对比。D.作者的寻找、领悟、反思与感激,是对“东篱”意蕴不断发现的过程,启人思考。21.第⑧段中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描写菜园“风光”,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22.根据文意回答,文章标题“父亲的东篱”有怎样的含义。【答案】19.B20.B21.父亲的菜园中,蔬菜花草种类丰富,生机勃勃,富有乡野情趣、诗意美感。着意描写这一风光是为突出这才是真正的诗意田园,自然引发下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诗意联想,为下文“我”的领悟作好铺垫,为结尾表达是“父亲们”在维护、延续着古国的乡愁和诗史的主旨作了铺垫。22.含义:①父亲的菜园,真实的田园。②父亲及像父亲-一样的农人们扎根乡土、辛勤劳作、营造美好田园的质朴生活方式。③真正的田园诗意,延续千年的古国诗脉,国人的心灵归宿、精神家园。【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B.结合原文“那些民谣都失传了,只在更深的深山里,有几只蛐蛐,丢三落四哼着残剩的几首小调”可知,用蛐蛐“丢三落四”的吟唱比喻民谣的失传,强调了人们与土地渐行渐远的现状。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随着年龄增长他逐渐萌生了归隐之心”说法错误。作者经常“拜访”陶渊明,是因为心里“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乡愁”。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从内容上看,通过“笑盈盈站在或坐在篱笆附近”“像是在正经话题里,顺便引用几句有情趣有哲理的民间谚语”“把自己的家当小心放稳,揣在怀里的乐器还没有亮出来,就等一场雨后,天一放晴,它们就开始吹奏”等句子,可以看出父亲的菜园的生机和热闹,富有乡野情趣和诗意美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从结构上看,下文写父亲的菜园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表明作者感觉到父亲的菜园才是真正的诗意田园。作者写这段文字是承接上文,解释自己对田园的错误理解,作者原本以 为自己追求的是真正的田园,“我以为这就不错了,觉得也在以自己的微薄心智和诚恳情思,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乡愁”;但是现在,在父亲的菜园里看到自然的蓬勃生机,才认识到自己在诗文中寻求诗意田园不过是孤芳自赏,只有这样的院子才能培植“安稳的朴素意境”,从而为下文赞美父亲一样的农人“温厚淳朴的感情”,赞美他们对“延续古国的乡愁和诗史”做出的贡献作铺垫。【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题目“父亲的东篱”指的是父亲的菜园,“走进老屋院子,看见父亲正在维修菜园篱笆。他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对往年的篱笆进行仔细修补”;深层义由“在这人境里,在菜园里,仔细编织着篱笆,编织着他的内心,编织着一个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感情。我的不读诗的父亲,他安静地在人境里,培植着他能感念也能让他感到心里安稳的朴素意境”可知,“东篱”象征亲及像父亲一样的农人们扎根乡土、辛勤劳作、营造美好田园的质朴生活方式;进一步思考,由“一代代的父亲们,延续和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延续着古国的乡愁和诗史”可知,“东篱”代表真正的田园诗意,延续千年的古国诗脉,国人的心灵归宿、精神家园。六、(4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岁月匆匆,我们已经走进花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拼搏,少了一份幻想;多了一份感恩,少了一份淡漠;多了一份关爱,少了一份自私;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题目:今天,我多了一份要求:(1)认真阅读材料,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结合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答案】例文:今天,我多了一份思索十六岁的我,已经不是那个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女孩了。我开始深入思索,开始学着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一切。我已不再为戏剧演员们婀娜的身段着迷,我已不再满足于悠长铿锵的唱腔。我思索着戏中人物的一言一行,我思索着唱词背后的肝胆忠义,血泪辛酸。刚强的李香君痛斥情人的卖国行为,血溅桃花扇;黑脸的包公怒斩陈世美,奏响正气之歌;年老的唐玄宗孤枕难眠,轻唱一曲《梧桐雨》……我从戏中读懂了人生哲理,我为戏中的人物担忧喝彩。我不断地思索,终于懂得了: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我已不再仅为国画的细腻传神而惊叹,我已不再只为丹青手泼墨的潇洒而吃惊。我思索着画中隐寓的 意境,我思索着画者的喜怒哀乐。真正的画家能把自己的感悟寄托在一笔一画中,一山一水中,一颦一笑中。他们画翠竹画青松,因为他们刚正不阿,坚贞不屈;他们画夏荷画秋菊,因为他们正直自守,清逸高洁;他们画骏马画猛虎,因为他们心事如拏云,志存高远。一代又一代的画家将世间百态幻化在笔下,展示出中华古老文化的风韵,汇聚成了令人叹服的水墨文化。我从画中领悟了前人的不屈不挠的硬汉风骨。我思索,所以我深深懂得了:画中有情,景中寓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已不满足只听着爷爷奶奶讲着三国的故事,说着水浒的英雄。我开始思索历史的教训,我思索那历史长河中折射的人性的光芒。项羽错失了天下,自刎乌江边,千百年后却引发了一位女词人的赞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威武的始皇帝一统天下,却有摧残文化的焚书坑儒,终究不算是真的英雄。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至今催人泪下,让人千年慨叹,而那些奸臣佞相们,将留下千古骂名,为千夫所指。我从历史的追溯中学会明辨是非,从历史的总结中吸取了教训,获得了许多人生的启迪。我深深地思索,所以我懂得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十六岁的我,在历史的画卷中徜徉,思索着人情的冷暖,也思索着生命的真谛。也许我的一些想法太过稚嫩,太过浅显,但我相信:我思索,所以一直在成长;我思索,所以感到快乐;我思索,所以我清醒睿智地生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补题是半命题作文至关重要一步,本题补充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名字,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或者情感。前面的提示材料可为我们提供好几个写作思路:可以补充成熟、自信、理智、担当等。作文可以表达我们对现实的把握,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的肯定和珍惜,对生活的憧憬和热爱。我们补充的词语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名词。同时选材时要注意材料的深刻性、典型性。“十六岁”又告诉了学生时间上的写作范围。行文思路上,写作以“我”为中心,把“人、事、物、景、情”用一定的“线索”贯穿起来,安排好段落结构,主次详略,要写出真情实感,应详细描写自己的心路历程,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可采用多种描写手法。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可给文章增添亮点,也可起到点明主旨、深化中心的作用。在表达方式上,写记叙文时,可以以记叙文字为主,也要用议论文字来点睛,在以记叙为主的同时,结合运用抒情、议论等方式,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立意:1.少年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2.踏实努力、拼搏担当体现青春的风采。 3.花样季节,人生最美的时刻。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2 14:10:01
页数:18
价格:¥2
大小:49.8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