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 校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 校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2
2
/32
剩余3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度9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材料二: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繁《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 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独有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B.作者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C.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体现出形象的充沛饱满。D.在儒释道三教并行唐代,诗人们可以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B.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风貌特征,“浑厚”是其鲜明的风格。C.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D.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文化新人诞生,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4.材料一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5.假如你是青少年盛唐文化研究会的一名成员,请你为课题“盛唐气象的成因探析”写一份报告,请结合材料二列出提纲。(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变形记陈巨飞王太贵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醒来后变成了公众人物。他努力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一群人笑盈盈地、用他从未享受过的表情看着他。吴老三走了过来,他是王太贵的老板,一个包工头。平时一向比较张狂,这时,他拿着锦旗走到王太贵身边,蹲在病床前,把锦旗的另一端放在王太贵虚弱的手上。长枪短炮又咔嚓咔嚓地闪了一通。王太贵感到头晕目眩,闭上眼睛睡一觉再说。等王太贵再次醒来时,已经是深更半夜了。他终于看清“见义勇为”四个烫金的大字。锦旗压着几份报纸,王太贵从报纸的大标题上骤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这吓了他一跳。他抽出报纸一看,标题写着:农民工制服绑匪,王太贵大义灭亲。王太贵就大概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躺在这里了。故事要从之前说起。王太贵因吃苦耐劳而成为钢筋工带班班长。张勇是王太贵大舅的儿子,一直娇生惯养。为了给表弟盖房子,大舅还欠王太贵三万块钱呢。张勇心里也急,他在村里当个小电工,赚不了什么钱。在王太贵的说情下,张勇很快就成了吴老三手下的水电工。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是买方市场。张勇接了这个差事后,身边就围满了各种推销建材的业务员。王太贵对张勇说,不能被别人的好处冲昏了头脑,工程验收不掉,自己就要吃大亏了。张勇的活还真没验收掉。张勇越想越气,心想自己出来干了半年活,一开始信了业务员的哄骗,没通过验收也就算了,后来整改得很认真,凭什么吴老三不验收?就是想赖账!还打我,我看他就是黑心包工头……张勇气不过,三杯酒下肚,各种委屈涌上心头。正当吴老三向客人介绍工程进展情况时,张勇一把揪住吴老三,腾地从背后抽出菜刀将他绑架了。就在警察多项营救方案失败、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个人却突然从天而降,重重地落在张勇的身上。巨大的惯性撞开了吴老三,直接把张勇扑倒在地上。等大家缓过神,发现张勇在这个人身下一动不动,汩汩地流着鲜血。报道后面,王太贵看到记者的名字,他叫胡文。他决定天亮联系胡文,说明真实情况,再按事实报道。事实是:王太贵正在高高的脚手架上轧钢筋,叫张勇不要冲动,放下菜刀,他就朝脚手架的边缘挪了挪,没想到一时不慎,从五层楼上摔下,落到张勇的头上,出于偶然救下了吴老三,压死了张勇,这才捡了自己一条命。当然不是见义勇为,更不是什么大义灭亲。这个报道要是被家人或是大舅看见了,还指不定会发生什么误会。第二天上午十点多的时候,王太贵醒了。病房里多了一个五十多岁的秃顶男人,他说他叫胡文,报道是他写的,应上级要求,想再作深入报道……王太贵心想,怎么就送上门来了。 王太贵向胡文说明了真实情况。他说,我害死表弟,还成了英雄,家里人怎么看我?胡文说,你说了谁会信?如果说出事实,你大舅一家仍然要找你麻烦,社会上反而会笑话你。一旦知道你是因为看热闹摔下去的,这些鲜花、水果就会变成唾沫,直接把你淹死。你把挣来的钱孝敬你大舅一家,我再帮你证明。这样于你、于我、于大家,都很有好处。他也想了想,胡文说的好像真有些道理。可是这样“顺其自然”,心里又很不安。老婆说自己都回娘家了,大舅和大舅妈吵得受不了……胡文建议王太贵继续“装英雄”,一方面可能是“装”比“不装”好,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胡文马上要评定高级记者的职称。胡文前一段时间一直努力,就是想制造一些响动,给自己加分。胡文从医院出来,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他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也被谁绑架了。胡文的稿子发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了新安县的文明办主任刘义民的注意。他已经干了十五年正科了,这么多年来,提拔的机会总是与他擦肩而过。王太贵的出现让刘主任看到了这种运气。他叫来胡文,问起王太贵的情况。胡文说,如果想上报他为亮点人物,还是要慎重。紧接着,王太贵就作为亮点人物候选人报上去了。今年的评选和以往稍有不同,增加了微信投票的环节。王太贵的伤幸亏无大碍。住院期间,家人来了几次,听家人说,大舅妈之前几乎是每天来哭一次,现在偶尔还会来家里哭一场,但成为一种习惯,都见怪不怪了。有一天,有个医生对他说,王太贵,我们都在给你投票呢!你现在全省有名了。王太贵了解了怎么回事后,就让胡文联系刘主任。胡文说,你忘了我们当初约定的事吗?再说,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呢?王太贵说,不行,我要找刘主任。见到了刘主任,王太贵说明了情况,表示要退出评选。刘主任生气地说,你为什么现在才说这些?马上评选结果都要下来了,你在这里搞什么飞机?既然误会已经形成,就不可挽回了。再说,这已经不是你个人的事了,这是全县的大事。你骗了人,也就是胡记者和我骗了人,也就是我们全县骗了人,你难道让别人喊我们县是骗子县吗?刘主任说。王太贵说,我不想当骗子。刘主任说,那不就成了,你一个人用善意的谎言化解全县的诚信危机,也是一种见义勇为。你现在不就是担心对不起你大舅一家?到时候我和胡记者一起去你大舅家说明情况,化解误会。王太贵小鸡啄米似的点点头,刘主任和胡文相视一笑。王太贵也就顺利评上了亮点人物,也因为这一因素,新安县被评为先进县。当然王太贵不知道,胡文已经获得高级记者职称。刘主任也得到了重用,任政府办主任。他每天早晨起来都要看一看镜子,一看就是半天。有一天,他想他得回家看看了。 一回到家,大舅和大舅妈就来了,大舅妈突然号啕大哭,紧接着,大舅也泣不成声……王太贵看见夕阳渐渐地熄灭,掉入山那边的深渊去了。他摸清了刘主任的生活轨迹。当刘主任迎上去接女儿的时候,王太贵挡住了刘主任和女儿的去路。刘主任说,不是我不帮你,你用脚趾头想想,木已成舟的事,我说了又有什么用?王太贵拉住刘主任说,不行,你要帮我证明,我们到电视台去……神经病!刘主任挣脱王太贵,把他推倒在地。王太贵起来后,扑上前去抓住了刘主任的女儿,从背后抽出水果刀,用命令的语气对惊魂未定的刘主任说,快报警!快叫记者来,我有话要说!不一会儿,警察和媒体都来了,劫持着人质的王太贵被包围在中间。看到刘主任紧锁的眉头,王太贵一阵释然。(选自2021年第5期《小说林》,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笑盈盈地、用他从未享受过的表情看着他”,既表现了人们对王太贵敬仰的心情也表现了王太贵身份变化后难以适应的心理。B.“刘主任和胡文相视一笑”,这一细节不仅写出了刘主任和胡文说服王太贵后的开心,而且写出了他们对王太贵盲目顺从的轻蔑。C.“夕阳渐渐地熄灭,掉入山那边的深渊去了”,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王太贵所看到的眼前之景,虚写王太贵绝望又无助的心境。D.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来刻画人物,既有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有同一人物前后不同表现的对比,不同类型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7.关于本文“人物设置”的解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文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他的一篇主观臆断报道,改变了主人公的命运,推动了情节发展。B.张勇是进城农民工,他“缺少经验”“贪图小利”又“性格冲动”,是故事发生的“人物引子”。C.刘主任是基层官员,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抓住提拔的机会”,他的出现使小说主题得以提升。D.大舅妈是典型母亲形象,丧子让她痛不欲生,正是她的一次次哭诉,使得王太贵回归了自我。8.小说围绕“绑架”展开,有“实(实际)”有“虚”,请以此角度结合文本分析说明。9.卡夫卡的《变形记》讲述的是小职员“变形”的故事,本文也是以“变形记”为题,本文的“变形”与卡夫卡的“变形”有何不同?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材料二: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成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节选自《阿房宫赋》)材料三: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暴王之所以失国家,危社稷,覆宗庙,灭于天下,非失人者,未之尝闻。今有土之君,皆处欲安,动欲威,战欲胜,守欲固,大者欲王天下,小者欲霸诸侯,而不务得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故曰:人不可不务也,此天下之极也。曰:然则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故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朝廷闲而官府治,公法行而私曲止,仓廪实而囹圄空,贤人进而奸民退。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谄谀,其士民贵武勇而贱得利,其庶人好耕农而恶饮食,于是财用足而饮食薪菜饶。是故上必宽裕而有解舍,下必听从而不疾怨,上下和同而有礼义故处安而动威战胜而守固是以一战而正诸侯。不能为政者,田畴荒而国邑虚,朝廷兇而官府乱,公法废而私曲行,仓廪虚而囹圄实,贤人退而奸民进。其君子上谄谀而下中正,其士民贵得利而贱武勇,其庶人好饮食而恶耕农,于是财用匮而食饮薪菜乏。上弥残苟而无解舍,下愈覆鸷而不听从,上下交引而不和同,故处不安而动不威,战不胜而守不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故以此观之,则政不可不慎也。(节选自《管子·五辅》)10.材料三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上下和A同B而有礼义C故D处安而动威E战胜而守固F是以G一战H而正诸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指被攻占,《六国论》“洎牧以谗诛”的“诛”指被杀害,两者用法相同。B.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后语义引申成为王室、国家的代称。C.治,与下文“乱”相对,文中指治理得好,君主向往的“治世”指太平盛世。D.疾,指憎恨,成语“疾恶如仇”“疾言厉色”等中的“疾”还保留了该义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指出当时百姓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生活困苦,荒年免不了饿死,这是由君王“制民之产”不当造成的。B.材料二指斥秦统治者只图个人享乐不顾百姓,横征暴敛,挥霍无度,从对比中体现人心事理,揭示出秦王朝无道而咎由自取历史结局。C.材料三认为从历史经验看,能建功立业、声誉昌隆、名播天下、流芳后世的君主,都是因得到了民心;而国破家亡的,无不是因失去了民心。D.材料一与材料三都认识到道德教化作用,不同在于,前者肯定道德教化在治国中的首要地位,而后者认为须兼重“德治”与“法治”。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故以此观之,则政不可不慎也。14.三则材料都强调执政为民,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山枇杷白居易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把人与物联系在一起:惜年华时看到了野枇杷,产生了同病相怜之思。B.以“火”饰“树”,突出了枇杷之红之多,“翻”字使整个画面富有动感。C.“绛焰”“琼枝”“红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枇杷果的肥大红润。 D.颈联把山枇杷与桃李作对比,突出了山枇杷之美,表现了作者的欣赏之情。16.前人评本诗末二句:“含蓄蕴藉,寄慨遥深。”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诗作加以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认为,如果由他来治理夹在大国中间、有军队来攻打、又有饥荒的千乘之国,等到三年,便会“__________,__________”。(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十思”中建议唐太宗要始终谨慎行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4)“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_________,_________”11个字。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既可以“一卷在手”,享受纸质图书中的“春色无边”;也可以“一屏当前”,享受数字图书中的“浩瀚无边”。从“一卷在手”到“一屏当前”,变的只是阅读的介质,不变的是阅读的本质。科技赋能,不只是阅读方式①,数字阅读的场景也更加多元化。下载有声阅读APP,可以听小说、新闻等,解放了双眼,同样能够起到阅读的效果。在音频和短视频平台成为阅读推广重要阵地的今天,唯有以变应变,才能跟上时代节奏,满足读者需求。互联网时代,数字内容的创新表达和呈现方式令人眼前一亮。书中的人物动起来,演绎精彩故事情节;书中的植物、动物、建筑②,阅读变成了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在近日举行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数字阅读体验馆设置了数字阅读成果、IP精品等展区,集合了VR阅读、5G高清视频、5G高清听书、AI智能导读等创新阅读服务,为用户提供丰富有趣的沉浸式阅读新体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出版已经成为重要的出版业的组成部分,数字阅读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重要阅读。数字出版形态包括电子书、有声书、视频传播、多媒体课件、虚拟现实3D内容等多元化呈现方式,也包括个性化内容推荐、用户参与内容创造等新型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正成为中国出版业的重要发展方向。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类天性享受甜味带来的快感,所以对糖总是欲罢不能。可是随着健身观念的普及,慢慢地“糖”便和“肥胖”建立起了不好的联系,人们认为①。于是,代糖应运而生。代糖是什么?这就要从甜味剂的分类说起。甜味剂指的是能给予食物甜味的物质,根据是否可以产生热量给人体提供能量,②。营养性甜味剂主要包括糖类和糖醇,是人体供能的主要来源。非营养性甜味剂也包括两类,一类是从植物中天然提取的甜味剂如甜菊糖苷、罗汉果苷等,另一类则属于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等。这类甜味剂的特点是几乎不含热量,但甜度超高,所以多使用为代糖。传统认为,代糖由于不会被人体吸收降解,所以不会对血糖浓度造成影响。但早在2014年,研究人员发现小鼠摄入代糖后微生物组的变化与血糖反应之间存在关联性。最近一项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学术论文则更是表明,③。所以使用代糖并不能代表健康,市面上出现了各种打着“无糖”标签的饮料,大家一定要在购买前仔细阅读配料表。21.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家要坚定发展信心,明确发展路径,用我们每个人的辛勤汗水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B.栏目通过季羡林等大家的成长故事、人生智慧、创新精神来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C.老师讲课时候说,大家一定要掌握经常要用到的知识,检查下有没有问题,有问题赶紧问。D.张厚粲渐渐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胆量和自信,大家闺秀的外表下,装着桀骜不驯的心性。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隐士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类特殊人群。在国人心目中,隐士远离尘世,栖山林、居田园,“侣鱼虾而友麋鹿”,是品格高洁、自由率性的代表。《空谷幽兰》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2009年创作的一部关于中国的“寻隐之旅”。书中写到,约有五千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于终南山,他们中的一些人放弃工作,远离家人,过着和一千年前一样的归隐生活。在主流社会之外,他们与日月星辰为伴,或居茅棚,或住庙宇,或生活在原始的山洞里。有人称赞他们的清贫和坚守,也有人觉得他们只是在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是应该批评的对象。你是如何看待当今社会中的“隐士”的呢?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度9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命题人:秦皓审题人:张海燕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材料二: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繁《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 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独有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B.作者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C.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体现出形象的充沛饱满。D.在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唐代,诗人们可以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B.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风貌特征,“浑厚”是其鲜明的风格。C.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D.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文化新人诞生,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4.材料一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5.假如你是青少年盛唐文化研究会的一名成员,请你为课题“盛唐气象的成因探析”写一份报告,请结合材料二列出提纲。【答案】1.B2.B3.D4.①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 ②语言表述严谨。如“这是不全面的”“不一定总是”“更为接近”“单从字面上看”等语句的使用。5.示例:①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②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③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④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辨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B.“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错误,选项理解不当。原文是“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属于人民的作品有描述黑暗的,没有程度上的要求。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理解文中内容的能力。A.“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盛唐时代不同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楚辞》的风格与盛唐诗歌风格不同,可知选项无中生有。C.“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以偏概全,原文只说“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而结合下文可知,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有“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思想自由”“打破门阀垄断”等多个方面。D.“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因果颠倒,原文说的是“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并据此推断的能力。D.《夜雨寄北》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缺乏蓬勃朝气,不属于盛唐气象。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的能力。增强论证说服力,一般可以从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角度去考虑。 材料一中,为论证“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举例“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为论证盛唐气象“朝气蓬勃”“充沛饱满”,举例李白的《将进酒》,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并点出“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大气象到小细节都通过举例论证,说明了盛唐气象的蓬勃饱满。“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了盛唐气象的时代因素和表现特征。多处引用诗句,是引用论证;“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个春天的世界”“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等句子,是比喻论证。总之,运用多种论证方式,让论证更有说服力。其次,从语言上看,文章表述极为严谨,如“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果单从字面上看”等,不过于绝对,显得严谨客观,更富有说服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二第一段“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和第二段“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可见,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从“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可见,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可见,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从“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可见,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变形记陈巨飞王太贵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醒来后变成了公众人物。他努力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一群人笑盈盈地、用他从未享受过的表情看着他。吴老三走了过来,他是王太贵的老板,一个包工头。平时一向比较张狂,这时,他拿着锦旗走到王太贵身边,蹲在病床前,把锦旗的另一端放在王太贵虚弱的手上。长枪短炮又咔嚓咔嚓地闪了一通。王太贵感到头晕目眩,闭上眼睛睡一觉再说。等王太贵再次醒来时,已经是深更半夜了。他终于看清“见义勇为”四个烫金的大字。锦旗压着几份报纸,王太贵从报纸的大标题上骤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这吓了他一跳。他抽出报纸一看,标题写着:农民工制服绑匪,王太贵大义灭亲。王太贵就大概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躺在这里了。故事要从之前说起。王太贵因吃苦耐劳而成为钢筋工带班班长。张勇是王太贵大舅的儿子,一直娇生惯养。为了给表弟盖房子,大舅还欠王太贵三万块钱呢。张勇心里也急,他在村里当个小电工,赚不了什么钱。在王太贵的说情下,张勇很快就成了吴老三手下的水电工。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是买方市场。张勇接了这个差事后,身边就围满了各种推销建材的业务员。王太贵对张勇说,不能被别人的好处冲昏了头脑,工程验收不掉,自己就要吃大亏了。张勇的活还真没验收掉。张勇越想越气,心想自己出来干了半年活,一开始信了业务员的哄骗,没通过验收也就算了,后来整改得很认真,凭什么吴老三不验收?就是想赖账!还打我,我看他就是黑心包工头……张勇气不过,三杯酒下肚,各种委屈涌上心头。正当吴老三向客人介绍工程进展情况时,张勇一把揪住吴老三,腾地从背后抽出菜刀将他绑架了。就在警察多项营救方案失败、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个人却突然从天而降,重重地落在张勇的身上。巨大的惯性撞开了吴老三,直接把张勇扑倒在地上。等大家缓过神,发现张勇在这个人身下一动不动,汩汩地流着鲜血。报道后面,王太贵看到记者的名字,他叫胡文。他决定天亮联系胡文,说明真实情况,再按事实报道。事实是:王太贵正在高高的脚手架上轧钢筋,叫张勇不要冲动,放下菜刀,他就朝脚手架的边缘挪了挪,没想到一时不慎,从五层楼上摔下,落到张勇的头上,出于偶然救下了吴老三,压死了张勇,这才捡了自己一条命。当然不是见义勇为,更不是什么大义灭亲。这个报道要是被家人或是大舅看见了,还指不定会发生什么误会。第二天上午十点多的时候,王太贵醒了。病房里多了一个五十多岁的秃顶男人,他说他叫胡文,报道 是他写的,应上级要求,想再作深入报道……王太贵心想,怎么就送上门来了。王太贵向胡文说明了真实情况。他说,我害死表弟,还成了英雄,家里人怎么看我?胡文说,你说了谁会信?如果说出事实,你大舅一家仍然要找你麻烦,社会上反而会笑话你。一旦知道你是因为看热闹摔下去的,这些鲜花、水果就会变成唾沫,直接把你淹死。你把挣来的钱孝敬你大舅一家,我再帮你证明。这样于你、于我、于大家,都很有好处。他也想了想,胡文说的好像真有些道理。可是这样“顺其自然”,心里又很不安。老婆说自己都回娘家了,大舅和大舅妈吵得受不了……胡文建议王太贵继续“装英雄”,一方面可能是“装”比“不装”好,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胡文马上要评定高级记者的职称。胡文前一段时间一直努力,就是想制造一些响动,给自己加分。胡文从医院出来,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他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也被谁绑架了。胡文的稿子发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了新安县的文明办主任刘义民的注意。他已经干了十五年正科了,这么多年来,提拔的机会总是与他擦肩而过。王太贵的出现让刘主任看到了这种运气。他叫来胡文,问起王太贵的情况。胡文说,如果想上报他为亮点人物,还是要慎重。紧接着,王太贵就作为亮点人物候选人报上去了。今年的评选和以往稍有不同,增加了微信投票的环节。王太贵的伤幸亏无大碍。住院期间,家人来了几次,听家人说,大舅妈之前几乎是每天来哭一次,现在偶尔还会来家里哭一场,但成为一种习惯,都见怪不怪了。有一天,有个医生对他说,王太贵,我们都在给你投票呢!你现在全省有名了。王太贵了解了怎么回事后,就让胡文联系刘主任。胡文说,你忘了我们当初约定的事吗?再说,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呢?王太贵说,不行,我要找刘主任。见到了刘主任,王太贵说明了情况,表示要退出评选。刘主任生气地说,你为什么现在才说这些?马上评选结果都要下来了,你在这里搞什么飞机?既然误会已经形成,就不可挽回了。再说,这已经不是你个人的事了,这是全县的大事。你骗了人,也就是胡记者和我骗了人,也就是我们全县骗了人,你难道让别人喊我们县是骗子县吗?刘主任说。王太贵说,我不想当骗子。刘主任说,那不就成了,你一个人用善意的谎言化解全县的诚信危机,也是一种见义勇为。你现在不就是担心对不起你大舅一家?到时候我和胡记者一起去你大舅家说明情况,化解误会。王太贵小鸡啄米似的点点头,刘主任和胡文相视一笑。王太贵也就顺利评上了亮点人物,也因为这一因素,新安县被评为先进县。当然王太贵不知道,胡文已经获得高级记者职称。刘主任也得到了重用,任政府办主任。 他每天早晨起来都要看一看镜子,一看就是半天。有一天,他想他得回家看看了。一回到家,大舅和大舅妈就来了,大舅妈突然号啕大哭,紧接着,大舅也泣不成声……王太贵看见夕阳渐渐地熄灭,掉入山那边的深渊去了。他摸清了刘主任的生活轨迹。当刘主任迎上去接女儿的时候,王太贵挡住了刘主任和女儿的去路。刘主任说,不是我不帮你,你用脚趾头想想,木已成舟的事,我说了又有什么用?王太贵拉住刘主任说,不行,你要帮我证明,我们到电视台去……神经病!刘主任挣脱王太贵,把他推倒在地。王太贵起来后,扑上前去抓住了刘主任的女儿,从背后抽出水果刀,用命令的语气对惊魂未定的刘主任说,快报警!快叫记者来,我有话要说!不一会儿,警察和媒体都来了,劫持着人质的王太贵被包围在中间。看到刘主任紧锁的眉头,王太贵一阵释然。(选自2021年第5期《小说林》,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笑盈盈地、用他从未享受过的表情看着他”,既表现了人们对王太贵敬仰的心情也表现了王太贵身份变化后难以适应的心理。B.“刘主任和胡文相视一笑”,这一细节不仅写出了刘主任和胡文说服王太贵后的开心,而且写出了他们对王太贵盲目顺从的轻蔑。C.“夕阳渐渐地熄灭,掉入山那边的深渊去了”,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王太贵所看到的眼前之景,虚写王太贵绝望又无助的心境。D.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来刻画人物,既有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有同一人物前后不同表现的对比,不同类型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7.关于本文“人物设置”的解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文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他的一篇主观臆断报道,改变了主人公的命运,推动了情节发展。B.张勇是进城农民工,他“缺少经验”“贪图小利”又“性格冲动”,是故事发生的“人物引子”。C.刘主任是基层官员,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抓住提拔的机会”,他的出现使小说主题得以提升。D.大舅妈是典型的母亲形象,丧子让她痛不欲生,正是她的一次次哭诉,使得王太贵回归了自我。8.小说围绕“绑架”展开,有“实(实际)”有“虚”,请以此角度结合文本分析说明。9.卡夫卡的《变形记》讲述的是小职员“变形”的故事,本文也是以“变形记”为题,本文的“变形”与卡夫卡的“变形”有何不同?【答案】6.B7.D8.示例:①实(实际)的绑架:张勇将包工头吴老三绑架;王太贵将刘主任的女儿绑架。②虚的绑架:胡 文、刘主任被名利“绑架”;胡文、刘主任把王太贵推上“亮点人物”,以“否则全县成为骗子县”等“绑架”王太贵。9.①所变之形不同: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变成了甲虫,本文主人公变成“英雄人物”。②变形的特点不同:卡夫卡《变形记》里的“变形”是荒诞的,不合现实逻辑的,带有魔幻色彩;本文的“变形”虽是虚构,却符合现实逻辑。③变形的结果不同: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在孤独痛苦中死去,无力反抗;本文的主人公最后以看似荒唐的行为反击,回归自我,变回“原形”。④“变形”附着的主题意义不同:卡大卡的“变形”反映的是人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迫下的“异化”;陈巨飞的“变形”指的是人在利益面前、在失去真我后的精神、心理改变及挣扎。【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而且写出了他们对王太贵盲目顺从的轻蔑”分析错误,没有“盲目顺从的轻蔑”之意,二人的笑只写出了刘主任和胡文说服王太贵后的开心之态。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D.“正是她的一次次哭诉,使得王太贵回归了自我”分析错误,家族的压力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还有自我的反省、公众的审视等原因。【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1)实的绑架:依据原文“正当吴老三向客人介绍工程进展情况时,张勇一把揪住吴老三,腾地从背后抽出菜刀将他绑架了”可知,张勇是吴老三手下的水电工,因工程验收不过关,他将包工头吴老三绑架;依据原文“王太贵起来后,扑上前去抓住了刘主任的女儿,从背后抽出水果刀,用命令的语气对惊魂未定的刘主任说,快报警!快叫记者来,我有话要说”可知,王太贵因想说出真相,将刘主任的女儿绑架。(2)虚的绑架:依据原文“当然王太贵不知道,胡文已经获得高级记者职称。刘主任也得到了重用,任政府办主任”可知,胡文、刘主任被名利“绑架”,利用此事捞取名利;依据原文“你一个人用善意的谎言化解全县的诚信危机,也是一种见义勇为”可知,胡文、刘主任把王太贵推上“亮点人物”,以“否则全县成为骗子县”等“绑架”王太贵。【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 (1)所变之形不同:卡夫卡的《变形记》讲述的是一个小公务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一天清早突然变成了一只甲虫;本文主人公由一个钢筋工带班班长变成了一个“见义勇为”的“英雄人物”。(2)变形的特点不同:卡夫卡《变形记》以主人公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不合现实逻辑的,带有魔幻色彩;本文的“变形”虽是作者虚构的情节,却符合现实逻辑,反映当今被名利“绑架”的现状。里的“变形”是荒诞的,;(3)变形的结果不同: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变异成为一只虫子后,因家人对他态度冷漠,最终悲惨死去;本文的主人公通过绑架刘主任的女儿,回归自我,变回“原形”。(4)“变形”附着的主题意义不同:卡夫卡的“变形”反映的是人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迫下的“异化”,西方许多世界中人与人之间因无法沟通造成的孤独、冷漠与悲凉;本文的主题指的是人在所谓的利益面前,暂时迷失了自我,但一直逃不过良心的谴责,通过内心的几番挣扎,终于变回“原型”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材料二: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成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节选自《阿房宫赋》)材料三: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暴王之所以失 国家,危社稷,覆宗庙,灭于天下,非失人者,未之尝闻。今有土之君,皆处欲安,动欲威,战欲胜,守欲固,大者欲王天下,小者欲霸诸侯,而不务得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故曰:人不可不务也,此天下之极也。曰:然则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故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朝廷闲而官府治,公法行而私曲止,仓廪实而囹圄空,贤人进而奸民退。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谄谀,其士民贵武勇而贱得利,其庶人好耕农而恶饮食,于是财用足而饮食薪菜饶。是故上必宽裕而有解舍,下必听从而不疾怨,上下和同而有礼义故处安而动威战胜而守固是以一战而正诸侯。不能为政者,田畴荒而国邑虚,朝廷兇而官府乱,公法废而私曲行,仓廪虚而囹圄实,贤人退而奸民进。其君子上谄谀而下中正,其士民贵得利而贱武勇,其庶人好饮食而恶耕农,于是财用匮而食饮薪菜乏。上弥残苟而无解舍,下愈覆鸷而不听从,上下交引而不和同,故处不安而动不威,战不胜而守不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故以此观之,则政不可不慎也。(节选自《管子·五辅》)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上下和A同B而有礼义C故D处安而动威E战胜而守固F是以G一战H而正诸侯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指被攻占,《六国论》“洎牧以谗诛”的“诛”指被杀害,两者用法相同。B.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处所,后语义引申成为王室、国家的代称。C.治,与下文“乱”相对,文中指治理得好,君主向往的“治世”指太平盛世。D.疾,指憎恨,成语“疾恶如仇”“疾言厉色”等中的“疾”还保留了该义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指出当时百姓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生活困苦,荒年免不了饿死,这是由君王“制民之产”不当造成的。B.材料二指斥秦统治者只图个人享乐不顾百姓,横征暴敛,挥霍无度,从对比中体现人心事理,揭示出秦王朝无道而咎由自取的历史结局。C.材料三认为从历史经验看,能建功立业、声誉昌隆、名播天下、流芳后世的君主,都是因得到了民心;而国破家亡的,无不是因失去了民心。D.材料一与材料三都认识到道德教化的作用,不同在于,前者肯定道德教化在治国中的首要地位,而后者认为须兼重“德治”与“法治”。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故以此观之,则政不可不慎也。14.三则材料都强调执政为民,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0.CEF11.D12.D13.(1)慎重办理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给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2)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3)所以小祸是军队被打败土地被削,大祸是身死国家被灭亡。由此看来,为政就不可不谨慎对待这些问题了。14.材料一侧重讲君主制民之产,先使百姓富足,再用礼义引导,即先富民再治民的执政为民方式。材料二侧重讲不贪财,不施暴的执政为民方式。材料三侧重讲用实际政绩来证明,既要宽厚又有威信的执政为民方式。【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上下协调而有礼仪,这才生活安定而办事有威信,战争胜利而防务巩固,因而一战而征服诸侯。“故”,表示因果关系,放在下一句句首,其前应断开,故C处应断开,D处不断开;“处安而动威”与“战胜而守固”是并列关系,结构一致,应分别成句,在E处和F处断开。故在CEF三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二者都是被动用法。句意:函谷关被攻占。/等到李牧因谗言被杀害。B.正确。C.正确。D.“成语‘疾言厉色’中的‘疾’还保留了该义项”错误。疾言厉色: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所以,“疾”,应是“急速”的意思。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前者肯定道德教化在治国中的首要地位”错误,材料一“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讲先富民,再教民,人民有一定的产业,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礼义” 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谨”,形作动,认真地从事;“孝悌”,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孝悌之义申之”;“颁”,通“斑”,花白。(2)“尽”,达到顶点;“锱铢”,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3)“是以”,因此;“兵挫而地削”,被动句;“政”,为政;“慎”,谨慎对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由材料一“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可知,君主制民之产,先使百姓富足,再用礼义引导,即先富民再治民的执政为民方式。由材料二“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可知,秦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最后导致灭亡,从反面强调执政为民,应为不贪财物,不实行暴政。又材料三“然则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故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公法行而私曲止,仓廪实而囹圄空,……是故……上下和同而有礼义,故处安而动威,战胜而守固,是以一战而正诸侯”可知,善为政者要用实际政绩来证明,对百姓既要宽厚又有威信。参考译文:材料一:(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畜养鸡、小猪、狗、大猪,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慎重办理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给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 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材料二:可叹呀!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材料三:古代的圣王,所以能取得盛名广誉,丰功伟业,显赫于天下,为后世所不忘,不是得到人们拥护的,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事。暴君之所以丧失国家,危及社稷,宗庙倾覆,被天下人消灭,不是由于失掉人们拥护的,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事。现今拥有国土的君主,都希望生活安定,办事有威信,战争胜利,防务巩固,大的想统一天下,小的要称霸诸侯,却不重视争取人。所以,弄得小则兵败而地削,大则身死而国灭。所以说:“人”是不可不非常注重的,这是天下顶重要的问题。我们说:得人的方法,莫如给人以利益;而给人以利益的方法,莫如用实际政绩来证明。所以,善于为政的,总是田地开垦而城邑殷实,朝廷安闲而官府治理得好,公法通行而邪道废止,仓库充实而监狱空虚,贤人得用而奸臣罢退。上层人士,总是崇尚公正而鄙视阿谀之风,士民,总是重视勇武而鄙视财利,平民,总是爱农而厌恶大吃大喝,从而财用充足而日常生活富裕。所以,君主要宽厚而有所减免,人民要从而无所怨恨,上下协调而有礼仪,这才生活安定而办事有威信,战争胜利而防务巩固,因而一战而征服诸侯。不善于为政的,总是田荒芜而城邑空虚,朝廷惊扰而官府混乱,公废弃而邪道风行,仓库空虚而监狱人满,贤罢退而奸臣得用。上层人士,总是阿谈成风鄙视公正;士民,总是重视财利而轻视勇武;民,总是喜好吃喝而厌恶耕作,于是财用缺而日常生活困难。君主非常残暴苛刻而无减免,人民特别固执凶顽而不肯服从,上下互相争利而不协调,所以生活不安定而办事无威信,战争不胜而防守不固,所以小祸是军队被打败土地被削,大祸是身死国家被灭亡。由此看来,为政就不可不谨慎对待这些问题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山枇杷白居易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把人与物联系在一起:惜年华时看到了野枇杷,产生了同病相怜之思。B.以“火”饰“树”,突出了枇杷之红之多,“翻”字使整个画面富有动感。C.“绛焰”“琼枝”“红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枇杷果的肥大红润。D.颈联把山枇杷与桃李作对比,突出了山枇杷之美,表现了作者的欣赏之情。16.前人评本诗末二句:“含蓄蕴藉,寄慨遥深。”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诗作加以赏析。【答案】15.C16.①末二句意思是,山枇杷因为扎根于深深的石底,所以没有机会移到人家,受人欣赏。②末二句表面写对山枇杷的怜惜,实际是感慨自己,既含有作者不被赏识、难受重用的伤感,又含有对当政者的不满。③它托物抒怀,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寄托于对山枇杷的叙写之中,十分含蓄。【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能力。C.“写出了枇杷果的肥大红润”错误。三个比喻显示不出枇杷果的肥大,“绛焰”“红纱”是说枇杷果颜色鲜红,而“琼枝”则是写枇杷树叶。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诗的尾联“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意思是山枇杷因为扎根于深深的石底,所以没有机会移到人家,受人欣赏。作者此处对山枇杷拥有着美丽的容颜却不被世人所欣赏而感到惋惜,这里诗人运用了托物抒怀的手法,明里是说枇杷,其实是说的诗人自己。抱怨自己空有一身美好品质却在偏僻之所虚耗光阴,没有办法让所有人欣赏到。作者借对山枇杷的怜惜,实际是感慨自己不被朝廷重用,报国无门,其中既蕴含着对自己命运的伤感,又含有对当政者的不满。但作者在表达这种情绪时处理得非常巧妙,不说自己不被欣赏重用,而是说山枇杷不为世人所欣赏,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寄托于对山枇杷的叙写之中,含蓄内敛,更富韵味。(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认为,如果由他来治理夹在大国中间、有军队来攻打、又有饥荒的千乘之国,等到三年,便会“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十思”中建议唐太宗要始终谨慎行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4)“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_________,_________”11个字。【答案】①.可使有勇②.且知方也③.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④.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⑤.为天下理财⑥.不为征利⑦.至丹以荆卿为计⑧.始速祸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怠、壅、蔽、荆、卿。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既可以“一卷在手”,享受纸质图书中的“春色无边”;也可以“一屏当前”,享受数字图书中的“浩瀚无边”。从“一卷在手”到“一屏当前”,变的只是阅读的介质,不变的是阅读的本质。科技赋能,不只是阅读方式①,数字阅读的场景也更加多元化。下载有声阅读APP,可以听小说、新闻等,解放了双眼,同样能够起到阅读的效果。在音频和短视频平台成为阅读推广重要阵地的今天,唯有以变应变,才能跟上时代节奏,满足读者需求。互联网时代,数字内容的创新表达和呈现方式令人眼前一亮。书中的人物动起来,演绎精彩故事情节;书中的植物、动物、建筑②,阅读变成了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在近日举行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数字阅读体验馆设置了数字阅读成果、IP精品等展区,集合了VR阅读、5G高清视频、5G高清听书、AI智能导读等创新阅读服务,为用户提供丰富有趣的沉浸式阅读新体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出版已经成为重要的出版业的组成部分,数字阅读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重要阅读。数字出版形态包括电子书、有声书、视频传播、多媒体课件、虚拟现实3D内容等多元化呈现方式,也包括个性化内容推荐、用户参与内容创造等新型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正成为中国出版业的重要发展方向。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更新换代 ②栩栩如生19.①借代,“一卷在手”指代纸质阅读,“一屏当前”指代数字阅读。②比喻,“春色无边”喻指内容精彩美好,“浩瀚无边”喻指内容丰富广博。③运用借代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两种阅读方式的不同特点,突出了两种阅读方式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20.(示例)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阅读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重要阅读方式。【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本处是说科技赋能导致由阅读纸质图书到浏览数字图书的转变,是阅读方式的不断改变,可填“更新换代”。“更新换代”,以旧换新。②本处是说互联网时代,数字内容的创新表达和呈现方式令人眼前一亮。根据前文所举的书中的人物动起来演绎精彩故事情节,是说书中的各种内容更加地生动形象,同样,书中的植物、动物、建筑也能更加生动形象,可填“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一卷在手”中“卷”指书卷,指代纸质阅读,“一屏当前”中“屏”指电子产品,指代数字阅读,所以这两处运用了借代的手法。“春色无边”将纸质图书中的内容的精彩美好比喻成无边的春色,“浩瀚无边”将数字图书中内容的丰富广博比喻成浩瀚无边,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运用借代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两种阅读方式的不同特点,突出了两种阅读方式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①“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出版已经成为重要的出版业的组成部分”中途易辙,前一句没有说完,下一句就另起话题,可在句首加上介词“随着”;②“重要的出版业的组成部分”语序不当,“重要的”应移到“组成”前,并删去“的”:③“数字阅读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重要阅读”主宾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应在句尾加上“方式”一词。(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类天性享受甜味带来的快感,所以对糖总是欲罢不能。可是随着健身观念的普及,慢慢地“糖”便和“肥胖”建立起了不好的联系,人们认为①。于是,代糖应运而生。代糖是什么?这就要从甜味剂的分类说起。甜味剂指的是能给予食物甜味的物质,根据是否可以产生热量给人体提供能量,②。营养性甜味剂主要包括糖类和糖醇,是人体供能的主要来源。非营养性甜味剂也包括两类,一类是从植物中天然提取的甜味剂如甜菊糖苷、罗汉果苷等,另一类则属于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等。这类甜味剂的特点是几乎不含热量,但甜度超高,所以多使用为代糖。传统认为,代糖由于不会被人体吸收降解,所以不会对血糖浓度造成影响。但早在2014年,研究人员发现小鼠摄入代糖后微生物组的变化与血糖反应之间存在关联性。最近一项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学术论文则更是表明,③。所以使用代糖并不能代表健康,市面上出现了各种打着“无糖”标签的饮料,大家一定要在购买前仔细阅读配料表。21.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家要坚定发展信心,明确发展路径,用我们每个人的辛勤汗水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B.栏目通过季羡林等大家的成长故事、人生智慧、创新精神来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C.老师讲课时候说,大家一定要掌握经常要用到的知识,检查下有没有问题,有问题赶紧问。D.张厚粲渐渐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胆量和自信,大家闺秀的外表下,装着桀骜不驯的心性。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A22.①过多摄入糖类就会引发肥胖②分为营养性和非营养性甜味剂③代糖确实会提高人体血糖浓度【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题干中“大家”是代词,代指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A.“大家”都是代词,代指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B.“大家”指的是学者专家;C.“大家”特指现场的学生;D.“大家”指的是世家望族。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整个语段的大致内容是介绍代糖并揭示人们对代糖认识的一些误区。①处,上文指出“糖”和“肥胖”建立起了不好的联系,因此,该空是对上一句的展开和解释,应填写“过多摄入糖类就会引发肥胖”;②处,上文提到要解释代糖的概念就要从甜味剂的分类说起,后文提到了根据热量甜味剂可以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两个大类;因此空缺处是对下文的总述,填“分为营养性和非营养性甜味剂”;③处,根据上文分析,传统认为代糖不会影响血糖浓度,但14年的研究指出二者之间存在关联,而近期的研究“则更是表明”的“更”字表示了递进关系,说明不但存在关联,而且代糖确实会提高人体的血糖浓度,因此空处填“代糖确实会提高人体血糖浓度”。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隐士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类特殊人群。在国人心目中,隐士远离尘世,栖山林、居田园,“侣鱼虾而友麋鹿”,是品格高洁、自由率性的代表。《空谷幽兰》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2009年创作的一部关于中国的“寻隐之旅”。书中写到,约有五千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于终南山,他们中的一些人放弃工作,远离家人,过着和一千年前一样的归隐生活。在主流社会之外,他们与日月星辰为伴,或居茅棚,或住庙宇,或生活在原始的山洞里。有人称赞他们的清贫和坚守,也有人觉得他们只是在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是应该批评的对象。你是如何看待当今社会中的“隐士”的呢?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国古有许由与巢父不受禅让,于是遁居箕山做了隐士;伯夷叔齐不愿食周粟,于是饿守首阳山做了隐士;张良深知“兔死狗烹”之理,于是功成身退做了隐士。归隐,或许是士人们无奈的选择,但也往往是他们灵魂深处的追求。而如今,隐士似乎也悄悄地火热了起来。今日城市的日益繁华,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与繁杂而导致人们不得不过上发条式的生活,最终人们往往为不断产生却永远难以满足的欲望而陷入痛苦境地,更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在生活。于是,诸如刘景崇等隐士便应运而生。我们应当肯定他们敢于放弃优渥生活只为追求心灵宁静的魄力,赞扬他们甘守清贫而坚守心灵富足的选择。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对某些人而言,并非躲进了终南山,自诩“隐士”,就意味着与世隔绝。就如古有为邀名逐利而隐的卢藏用等人,今有慕名而隐却几日 便忍受不了山上清苦而逃的人,也有所谓的隐士将隐居当作博取眼球的工具,更有甚者,只为谋财骗利。所以即便是古代,隐士就有许多种,隐的动机亦各不相同,更遑论现代呢?毋庸置疑,仅仅只把隐居当成一种手段谋财取利之人必会被大众唾弃。但不管怎么说,今日终南山上的诸多隐士都只是为自己而隐,他们或许是因为经历过伤痛打击,于是想为自己寻求一个心灵安静之所,以抚慰受伤的心灵,或许是见惯了争名逐利尔虞我诈,想洗尽铅华,开启自己的人生新旅程。他们追求的都是自我心灵的宁静与自足。但也有一些人,他们身未隐,心却“无我”而隐。我认为这些人,既坚守了自己的一方灵魂净土,又尽己所能承担了自己身为公民的社会责任。这种人,才是真正值得我们追寻的“隐士”。就比如我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或许在大多数人眼中,他一直居于家庭、工作、国家之中,从未当过隐士。但,难道我们不能说他长期隐没于无名小岛不是“身隐”吗?我们不能说他一辈子为了保密而隐姓埋名不是“名隐”吗?我们不能说他为国家核潜艇事业自己一辈子甘守清贫生活不是“心隐”吗?又比如,从前我们只知杨利伟、聂海胜、王亚平等台前英雄,又怎会知道这个在他们身后一直默默无名当备份的航天员邓清明呢?这难道不是一种“隐”吗?可即便如此,他从未有一日因被迫“名隐”而放弃过自己身为备份航天员的责任。所以,在我看来,真正的隐士,不必专门“隐于野”,就算他们居于市,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但只要坚守心灵的纯粹,不为名利所左右,甚而能隐没“小我”而奉献于国家之“大我”者,便是最高境界的“隐”。所以,我想为当今之“隐士”下一个新的定义:小隐者,隐于野,弃世而隐;中隐者,隐于市,心隐便隐;大隐者,隐于国,无我而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借隐士这一种中国文化的独特人物类型,展开了对于该“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的讨论。材料第一段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隐士的定义:1.身体上远离尘世;2.心灵上自由率性、品性高洁。而材料第二段则借由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空谷幽兰》一书,展现了新时代的“隐士”现象。在当今社会,诸多修行者隐居于钟南山,或许是厌倦了城市生活的尔虞我诈,或许是想追随古人找到心灵的安宁,或许虽名为隐士其实只是想沽名钓誉。因此,人们对于当今社会的隐士也有了褒贬不一的看法。有人赞同他们的隐居行为,认为他们做隐士,也是想同古人一样找到灵魂的净土;有的人则反对,认为他们抛妻弃子的行为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有能力有才华却整日无所事事不做工作,是对社会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浪费,是逃避社会责任的行为。对此,其实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试题要求思考应该怎样去看待当今社会的“隐士”,这一点尤其要注意。这说明,写作时虽可以由古代隐 士切入话题,揭开隐士这一身份的内涵,但讨论的重点和思考情境还是要放到当今社会这个重点上。对此,若是表示赞同,可以重点赞扬他们敢于放弃今日之尘世的便捷生活,而到终南山隐居,完全以自己的能力过好当下生活的每一天,并修炼心灵的追求,从而指出今日社会发展步伐很快,人才济济,我们所缺的不是另一个设计师、工程师,而是那份返璞归真的初心。若是表示反对,则可从大隐隐于市这一角度去展开,指出这些隐士在终南山只是“身隐”,依旧享受着社会发展的成果却意图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而我们更应该赞扬的是像黄旭华、屠呦呦那样保持心灵的纯粹和宁静,不慕荣利,却仍然以一己之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心隐”(心灵自由独立、品格高洁)之人。立意:1.今日社会,我们更需要找回初心。2.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3.将“小我”奉献于“大我”才是真正的隐士。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绵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滁州市滁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 校2023-2024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22:17:02
页数:32
价格:¥2
大小:74.0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