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浙江专用)第5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第5讲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一、选择题1.(2022·浙江杭州期末)北宋立国之初,宋太祖将诸镇节度(使)召集到京城,并以高爵厚禄将他们留在京城;地方上改由中央派出文臣出任地方长官,称“知州军事”。宋太祖的这一举措( )A.加剧了冗官冗费现象B.实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C.得到了节度使的支持D.加强了文武官员的制衡解析:B 依据材料“宋太祖将诸镇节度(使)召集到京城……地方上改由中央派出文臣出任地方长官,称‘知州军事’”可知,体现了对地方行政权的削弱,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中的举措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是冗官冗费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中的举措是对地方军权和行政权的削弱,不会得到节度使的支持,排除C项;材料中的举措不能体现文武官员的制衡,排除D项。2.宋代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同时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等分掌其权力。在路的下级单位州设立通判,使其与知州具有同等地位,彼此制约。这种制度设计旨在( )A.强化集体议事制度B.分事权以相互牵制C.削相权以加强君权D.完善地方监察体系
解析:B 宋代在路一级行政区划下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等分掌其权力,州一级则设置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目的是通过地方分化事权来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项;各机构没有建立集体议事制度,排除A项;题干中不涉及君权与相权之间的问题,排除C项;题干中所涉及的多个机构并不具有监察职权,只是对地方加强控制和统治的举措,排除D项。3.北宋建立后,武将狄青当过枢密使,这已是武将能做的最高官职了。像唐朝那样出将入相的事,在宋朝是不可想象的。这主要是因为北宋( )A.推行崇文抑武政策B.统治秩序非常稳定C.科举取士名额增多D.士人关心国家政事解析:A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武将地位较低,这是由于北宋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故选A项;北宋少数民族袭扰不断,统治秩序并不稳定,排除B项;科举取士名额增多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武将也关心国家政事,不只有士人,排除D项。4.宋代的统治,对外无军功可标榜,对内治功则颇有成效。一是没有前代地方割据的悲剧;二是没有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危机。两宋300多年间,军阀割据、藩镇坐大的现象再未重现。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专制皇权空前强化B.土地兼并有效遏制C.中央集权成效显著D.经济发展民众富足
解析:C 据材料“对外无军功可标榜,对内治功则颇有成效”可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故选C项;清代专制皇权空前强化,排除A项;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宋代的经济情况,排除D项。5.(2022·浙江温州期中)多民族政权并立是10—13世纪中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列图示与王安石变法发生时的形势一致的是( )解析: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生活在北宋时期,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分别是西夏和辽,B项正确;王安石变法时期金朝尚未建立,排除A、C、D三项。6.(2022·浙江绍兴期中)宋朝自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失败后,转而对少数民族“送礼”,而且名目繁多。其中“岁赐”的对象是( )A.辽B.金C.西夏D.蒙古解析:C 与北宋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是辽和西夏,其中北宋“岁赐”的对象是西夏,C项正确;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排除A项;金和蒙古都没有与北宋长时期对峙,北宋没有给予他们“岁赐”,排除B、D两项。
7.(2022·浙江湖州学考模拟)下图反映了北宋时期禁军人数和军队总人数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北宋带来的影响是( )A.打破了宋辽的军事平衡B.保障了对外战争的胜利C.改变了崇文抑武的观念D.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解析:D 根据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禁军人数和军队总人数不断攀升,庞大的军队规模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D项正确;图示内容仅有北宋军队数目的变化,不能据此说明打破了宋辽的军事平衡,排除A项;军队数量的增长不一定能够保障对外战争的胜利,也没有改变当时崇文抑武的观念,排除B、C两项。8.(2022·浙江宁波联考)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变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解决藩镇割据的基础,以巩固统一B.整顿政府官僚机构,提高行政效率C.消除国家边防压力,解决财政危机D.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富国强兵
解析: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原则是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军事、科举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因此D项正确;宋初强化中央集权,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A项;整顿政府官僚机构、消除国家边防压力的说法与题干无关,排除B、C两项。9.如图是中国某时期各民族政权并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国实行猛安谋克制度B.乙国分置南、北面官管理国内事务C.丙国实行“四等人制”D.甲国与丙国签订和议,甲国向丙国称臣解析:A 据图中“会宁”“兴庆”和“临安”可知,反映的是金、西夏和南宋形势图,甲为金,乙为西夏,丙为南宋。当时金政权实行猛安谋克制度,故选A项;分置南、北面官管理国内事务的是辽政权,非图中的西夏,排除B项;实行“四等人制”的是元朝,非南宋,排除C项;金与南宋签订绍兴和议,丙国向甲国称臣,排除D项。
10.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梳理10—13世纪的历史知识时制作的表格,与表中序号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少数民族主要活动①916年建立政权,实行南、北面官制度②定都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③与南宋长期对峙,后出现“大定之治”④完成全国统一,进行地方制度创新A.①契丹 ②党项 ③女真 ④蒙古B.①鲜卑 ②女真 ③蒙古 ④满洲C.①契丹 ②吐蕃 ③女真 ④满洲D.①鲜卑 ②女真 ③党项 ④蒙古解析:A 契丹族于916年建立政权并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定都兴庆的是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大定之治”发生在女真族建立的金朝,蒙古族兴起后逐渐统一全国。故①②③④为契丹、党项、女真、蒙古,A项符合题意。11.《辽史·百官志一》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辽采取南、北面官制主要是因为( )A.契丹与汉族风俗习惯不同B.契丹与汉族民族矛盾尖锐C.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解析:C 据唯物史观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南、北面官制是政治制度,其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故选C项;风俗习惯的不同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族矛盾尖锐,排除B项;辽政权中契丹是统治阶层,无须与汉族官僚妥协,排除D项。12.(2022·浙江杭州期中)《元史》记载:“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据材料可以判断元朝( )①崛起于漠北蒙古 ②实行“四等人制” ③实行了先北后南策略 ④完成了全国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C 据材料“起朔漠”可知,元朝崛起于漠北蒙古,故①正确;“四等人制”是元朝统治者为维护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采取的政策,材料并未体现,故②错误;“并西域……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说明实行了先北后南策略,故③正确;“并西域……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说明元朝先后灭掉西夏、金,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击败南宋,完成全国统一,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13.(2022·浙江宁波学考模拟)钱穆曾评价说:“(它)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文中的“它”是指( )A.秦朝的郡县B.元朝的行省
C.西汉的刺史D.隋唐的三省六部解析:B 根据材料“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权只在中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机构是元朝的行省,B项正确。14.(2022·浙江嘉兴期末)《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反映了元朝边疆管理呈现的趋向是( )A.与内地一体化B.尊重各民族习俗C.有重大的创新D.注重继承前朝经验解析:A 根据材料“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一改唐朝的羁縻制度,而是与内地一样,对其征发赋役,反映了元朝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尊重各民族习俗,排除B项;元朝对边疆实行税收管理不是创新,排除C项;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不同于唐代,“注重继承前朝经验”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15.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包括( )①结束民族政权并立,实现统一 ②实行了行省制度,影响深远 ③平等对待不同民族,促进交融④设置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B 元朝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政权分立状态,实现大一统,故①正确;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故②正确;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区别对待不同民族,故③错误;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以经略台湾,故④正确。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6.(2022·浙江台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夺方镇支郡(引者注:节度使管理的行政单位),以州县直属朝廷。至太宗统一南北后,因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三百余州幅度太大,不得不在州县之上再设置一地方政府。经过发展变化,这级政府的职能分散在诸监司(转运司、提刑司与提举常平司)之中……北宋诸监司中,以转运司最先设置,也最重要。——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二 元代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世祖末年,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但是终元一代,行省官名义上一直属于中央机构官员,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全国共分为10个行省,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据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北宋州县的上级“地方政府”名称及其作用。说明“转运司最先设置,也最重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行省的特点。从地方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和现实作用两个角度,分析行省制的历史影响。解析:第(1)问名称,根据所学可知,宋代实行路、州、县三级制,因此北宋州县的上级“地方政府”名称是路。作用,根据材料一“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夺方镇支郡”可得出,分散机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或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原因,根据材料一“经过发展变化,这级政府的职能分散在诸监司(转运司、提刑司与提举常平司)之中……北宋诸监司中,以转运司最先设置,也最重要”得出,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第(2)问特点,根据所学可得出,辖区广阔;根据材料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得出,军政大权集中;根据材料二“行省官名义上一直属于中央机构官员,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得出,兼具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官府的双重性质。影响,根据所学可得出历史沿革方面,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现实作用方面,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答案:(1)名称:路。作用:分散机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或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原因: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2)特点: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兼具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官府的双重性质。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