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6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3

2/43

3/43

4/43

剩余3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6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n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关键能力•素养提升命题溯源•聚焦高考\n必备知识•自主排查\n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2.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n知识点一 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1.措施(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在地方设立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2)分散中央机构的权力: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3)制定了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2.评价(1)积极:这些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2)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n知识点二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边防压力:宋辽和议和宋夏和议2.财政危机(1)原因:军队庞大,军费开支多;机构设置重叠,导致冗官冗费。(2)影响: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n知识点三 王安石变法1.措施内容具体措施富国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2.评价(1)成效: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2)不足: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n知识点四 南宋的偏安1.南宋建立:1127年,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2.岳飞抗金:南宋初年,形成几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3.宋金关系(1)和议: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2)对峙: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n知识点五 辽夏金的政治制度辽(1)官僚体制: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2)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夏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金(1)基本沿袭唐宋制度。(2)猛安谋克制度:凡女真民户,统一编入谋克、猛安等组织,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n知识点六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元朝建立(1)建立政权:1206年,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2)元朝建立: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忽必烈就是元世祖。(3)统一实现: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n2.社会治理(1)修筑驿道,设立驿站和急递铺,传送公文。(2)中央设立宰相机构中书省。(3)地方上:中央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均由中书省直辖,全国共设10个行省。辖区广阔,军政权力集中,行政效率较高。(4)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5)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6)经略台湾: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7)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形成了回族的前身——回回;民族分化政策,实行“四等人制”。3.元朝灭亡: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元朝灭亡。\n1.构图解史——北宋中央分权示意图\n2.史学新论——“澶渊之盟”总体比较公平尽管双方都有得有失,但总的说来是比较公平的。由于宋辽两个兄弟民族签订了和平条约,开始了和平交往的新局面,从而使两个民族能在安定的大环境中和平共处、协同发展,这不仅是符合民心、顺应历史发展要求的好事,同时,也为以后正确处理民族纠纷树立了典范。——杨国宜:《“澶渊之盟”平议》\n3.构图解史——北宋“三冗”“两积”局面的示意图\n4.学术情境——辽朝双轨政治制度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即所谓“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其具体办法是:统治契丹族和其他游牧民族的,一律用契丹贵族,办事处所设在皇帝的牙帐之北,称为北面官;统治汉人的,杂用汉族地主和契丹贵族,办事处所设在皇帝牙帐之南,称为南面官。思考:辽朝双轨政治制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提示:因地制宜、因俗而治。\n5.学术情境——猛安谋克制猛安谋克是金朝女真社会的最基本组织。它产生于女真原始社会的末期,由最初的围猎编制进而发展为军事组织,最后变革为地方的行政组织,具有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特点。思考:猛安谋克的成员平时生产、战时出征,这体现这一制度的什么特点?提示: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n6.构图解史——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n7.易错提醒——行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1)郡县是地方机构,郡县长官是地方官员。中央政令直达郡县,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形象地表示:中央→郡→县,直线行政。(2)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是分区统治,不是直线统治。\n关键能力•素养提升\n探究点一 分化事权——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学术前沿]北宋并未提出“守内虚外”的国策''北宋初期构筑了完备的防辽体系:设置泊塘,形成阻止辽骑南下的“水上长城”。设置榆塞,大力营造林带,还在河北屯驻重兵。北宋中期后则重兵防御西夏,驻扎禁军、乡兵、蕃兵等重兵,同时在陕边地区修筑了众多具有防御功能的堡案。——李合群《北宋·守内虚外国策质疑》[思维激活]作者从北宋对辽西夏的防御体系与防御力量两个方面质疑北宋“守内虚外”的国策。\n[史料实证]王安石变法史料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解读]史料描写了王安石在北宋得到褒扬而在南宋遭到贬斥,反映了不同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生态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影响。\n[探究]根据史料,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提示:北宋褒扬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南宋贬斥王安石,认为北宋灭亡根源于王安石变法。\n[历史解释]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制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重文轻武,实行文人治国。②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2)影响:①积极性: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②消极性:由于冗兵、冗官和冗费的出现,北宋边防空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n[唯物史观]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及失败根源(1)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2)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其最根本原因在于变法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n探究点二 华夏认同——辽夏金元的制度与民族交融[学术前沿]行省制度的权力分配和运行机制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思维激活]材料从行省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机制方面探讨行省的作用。\n[史料实证]元的民族交融史料太祖起朔方,其俗不待蚕而衣,不待耕而食,初无所事焉。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元史·食货志一》[解读]史料反映了包括元世祖在内的统治者都顺势而为,推行农耕文化,体现了中原先进封建文明对北方游牧文明的影响与浸染。\n[探究]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金朝、元朝采取的措施有何相似之处?其统治者的主观动机是什么?客观效果怎样?提示:相似之处:均采用了汉人的制度。主观动机:维护和加强对汉人的统治。客观效果:促进了民族交融,加速了自身的封建化进程。\n[历史解释]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n[家国情怀]元朝政治统治的历史贡献(1)结束了分裂割据和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统一。元朝统一后的有效管辖措施,使其疆域空前广阔。(2)首创行省制度,这是历史上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又是强化中央集权的一项新的举措,对后世乃至今天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n命题溯源•聚焦高考\n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2021·新高考山东卷,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答案:C\n[剖析领悟]\n[演练1][2019·全国卷Ⅲ,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答案:A解析:材料“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反映军队规模庞大,庞大的军队开支必然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A项正确;北宋实行“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的政策,军队战斗力较弱,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军队兵员数量多,与弱化对地方控制、加剧社会贫富分化无关,C、D两项错误。\n[演练2][2018·天津卷,2]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行省“凡钱粮、兵甲……无不领之”可知行省有实际权力,但地方官吏和军队由中央管辖,由此可知地方有适度的权力,A项正确,B项错误;根据材料“地方官吏……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可知,行省的权力受到中央的制约,C项错误;行省体现的是地方行政制度,它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D项错误。\n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2022·山东烟台二中开学考试]宋朝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这反映出宋代()A.皇帝权力的过度膨胀B.通判拥有很大的权力C.人们追求安逸的生活D.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答案:D\n解析:由材料中“无通判处则可矣”,可见通判对地方官节制很大。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各州设置通判,使其与知州互相制约,钱昆希望到没有通判的州任职从侧面说明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D项正确;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没有具体揭示通判的职权,排除B项;材料重在强调“无通判处”。无法体现人们追求安逸的生活,排除C项。\n2.[2022·山东德州夏津一中期末]据统计,两宋三百年间,科举录取的进士人数超过10万人,布衣出身的占50%以上。朝廷的一至三品官中,来自布衣者约占53.67%,北宋末高达64.44%。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导致了文化重心南移C.造成官僚机构急剧膨胀D.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答案:A\n解析:根据材料“布衣出身的占50%以上。朝廷的一至三品官中,来自布衣者约占53.67%,北宋末高达64.44%”可知,宋代官员中布衣入仕者比重较大,说明宋代科举制促进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宋代官员中布衣入仕者比重较大,没有涉及文化重心的转移,也不能够导致文化重心的南移,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宋代官员中布衣入仕者比重较大,未体现官僚机构的膨胀,C项错误;科举制是选官的唯一途径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n3.[2022·山东泰安期末]唐初,由三省执掌国家政务,三省分别负责起草、审议、执行政令。之后,中书和门下两省合署办公。宋朝时期,门下和尚书两省实际上逐渐被废止。这种变化反映了()A.政治体制受到现实需要的制约B.君主专制呈现明显弱化趋势C.唐宋时期的中央集权大大加强D.行政效率提高相权得到加强答案:A解析:三省分权,容易造成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为了三省之间协调行动,提高行政效率,进行合署办公,有的省甚至被废除,这些做法适应了现实政治的需要,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宋君主专制权力并没有呈现弱化趋势,而是呈现加强趋势,B项排除;中央集权涉及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材料涉及的是中枢机构的演变,排除C项;唐宋时期相权被削弱,排除D项。\n4.[2022·山东德州夏津一中期末]宋神宗对辽和西夏的评价为:“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这反映出辽和西夏()A.军事实力远超前代B.统治方式更加成熟C.文明程度高于中原D.对外政策趋于防守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这反映出辽和西夏统治方式更加成熟,B项正确;宋神宗的话反映出这一时期辽和西夏民族政权兼顾游牧、农耕,没有强调辽、西夏的军事实力,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和西夏是少数民族政权,其文明程度不如中原地区,因此“文明程度高于中原”的表述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辽和西夏统治方式更加成熟,没有体现其对外政策情况,无法得出其对外政策趋于防守的结论,D项错误。\n5.[2022·山东临沂期末]辽朝南、北面官制度和金朝“猛安谋克”制度的共同特点是()A.借鉴了汉族先进政治制度B.带有民族歧视的色彩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灵活性D.具有浓厚的血缘关系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辽朝的官职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体现了各民族因俗而治;金朝在基本沿袭唐宋制度的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即“猛安谋克”,也体现了各民族因俗而治。故C项正确。\n6.[2022·山东滨州期末]《中国政治制度史》载:“元代行省的职权,在元世祖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这表明元代行省()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政治基础C.权力扩大但仍然受中央节制D.有利于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答案:C\n解析:元世祖时行省掌握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行省又拥有了统领本省军队权,这说明元朝行省权力较大,但从材料中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可以看出,元代行省的权力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故C项正确。秦朝推广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排除A项;B项表述太绝对,排除;元代在全国推行行省制度,并非只针对边疆地区,排除D项。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08 14:50:08 页数:43
价格:¥3 大小:634.1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