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7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变动及文化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7

2/47

3/47

4/47

剩余4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7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变动及文化\n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关键能力•素养提升命题溯源•聚焦高考\n必备知识•自主排查\n课程标准通过认识辽宋夏金元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认识不同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n知识点一 经济与社会变动(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1)粮食作物:稻麦复种制提高了粮食产量。(2)经济作物: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3)边疆地区: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n2.手工业(1)制瓷业①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②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③瓷器出口: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2)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3)印刷业: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n(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商业(1)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2)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贸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3)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①北宋:开始出现纸币。②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加上大一统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4)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2.城市(1)宋朝: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2)元朝:杭州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n(三)经济重心南移1.趋势: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2.表现(1)宋朝①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②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2)元朝①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②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缩短了航程。③元朝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n3.影响: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1)南北分卷制度①原因: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②内容: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2)人才集中地: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n(四)社会的变化1.门第观念变化(1)平民家庭的士人:科举制度使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2)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2.社会阶层变化(1)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2)宋朝时的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3)宋朝无地农民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在宋朝有比较明显的松懈(1)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n知识点二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1.儒学的复兴(1)背景:从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2)目的: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希望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3)口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4)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n(5)主张①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②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③提出“格物致知”,探究万物,获得普遍天理。(6)影响①理学家对儒学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索,将“四书”加以注释,作为儒学基础读物。②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n2.文学艺术:城市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学艺术发展。(1)宋词: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宋词发展迅猛。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成就最突出。(2)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3)话本:宋元城市中说书演出盛行,说书底本称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4)书法:宋元两朝,追求个性,不拘法度。(5)绘画: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n3.科技(1)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2)北宋的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3)元朝的郭守敬编订新的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4)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记述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尤其是农具。\n4.少数民族文字(1)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还进行文学创作。(2)金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3)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4)《蒙古秘史》,作为游牧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在史学史上具有特殊价值。(5)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n1.学术情境——租佃制租佃制产生于我国战国时期,到宋代日益普遍,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在租佃关系下,国家、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控制逐渐减弱;租佃制下,主佃双方订立契约,分成租、定额租以及货币地租的纳租形式,佃农获得永久租佃权利等都有助于提高佃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考:为什么宋代土地租佃制的契约化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提示:宋代土地租佃制的契约化使土地能够集约化,提高了生产效益,部分农户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形成剩余劳动力。投入到工商、采矿、纺织、加工业等行业。\n2.构图解史——南宋海外贸易示意图\n3.构图解史——南宋经济重心实现南移\n4.史学新论——“唐宋变革说”并非一个完美无缺的研究范式唐宋之际有三个根本性的领域是延续和深化,从社会经济史领域着眼以租佃制为主的农业社会是延续和发展的;在政治体制方面,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等级授职制总体上是走向深化;在思想文化社会领域,独尊儒术的状况也不曾在根本上发生改变。——刁培俊《“唐宋社会变革”假说的反思与区域视野下的“历史中国”》\n5.易错提醒——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建设,树立和巩固社会基本价值观。“天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用今天的话来说,仅次于客观理性,“人欲”并非泛指人的欲望,而是指过度的欲望。\n6.构图解史——古代文学发展历程\n7.构图解史——活字印刷术外传示意图\n8.学术情境——八思巴字八思巴结合蒙、藏、汉等多种文字创制出一套方形竖写的拼音字母,即后来所称的八思巴字,这是元代时官用文字,皇帝下达的诏书等官方用书都采用了这种文字,使文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思考:简述元朝推行八思巴文字的历史意义。提示:加强了思想控制,统一了文化,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n关键能力•素养提升\n探究点一 经济繁荣,社会变迁——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变化[学术前沿]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科举隋创唐兴,唐代是中国科举发展史上的早期,当时的科第人物中北方士人占绝对优势。安史之乱以后,南方士子在科场中开始崭露头角。到北宋中期,科场录取人数的比例开始出现南北倒置现象,南方举子在科场竞争中转而占据了绝对优势。这种南北差异的变易,到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引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关于科举取才的南北地域之争。争论的双方以司马光和欧阳修为代表,司马光代表了朝中长于经史的北方派,针对南方士子科场的绝对优势,力主按地域均衡举额分路取人,提出了著名的“逐路取人”思路。——《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思维激活]材料从北宋时期科举考试中的南北分卷认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n[史料实证]宋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史料开封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冯天瑜等主编《中华文化史》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两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樊树志《国史十六讲》\n[解读]三则史料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第一则史料说明市的空间和时间限制被打破;第二则史料说明北宋时期开封成为特大城市;第三则史料说明开封商业繁荣,出现了生活娱乐场所。\n[探究]根据史料信息概括东京(开封)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提示:城市布局打破坊市(制度)的界限;商业活动突破经营时间的限制;城市规模大,人口众多(出现特大城市);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两万多户”);商户增多,商品种类增加,商业贸易空前繁荣;出现商业资本集中趋势;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n[历史解释]两宋社会政治、经济的新变化(1)门第观念淡化,社会阶层流动加强。(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平民阶层大量通过科举进入仕途;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①租佃关系的发展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自主权大为提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②政府不再直接控制经济活动;对百姓迁徙、更换职业及日常生活标准限制较少。(4)城市经济崛起,商业信用体系兴起。\n探究点二文化繁荣,科技发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思想与文艺科技[学术前沿]宋代科技发明不能作为系统增进的主因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为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从西方的经验看来,必须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上述的突破才能发现。……宋朝的商业……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这种种条件都无助于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之用心设计。——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思维激活]作者从商业发展程度的角度说明中国古代无法开展多种发明并进行推广。\n[史料实证]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及积极作用史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n史料二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n[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朱熹继承发展了“二程”思想,提出了天理论。阐述了“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2)史料二以句号为界可分为两层。第一句为理学的特点(吸收了佛、道因素,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思辨化);第二句是理学的积极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n[探究](1)根据史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提示:主要观点:“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n(2)根据史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提示: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挑战),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n[历史解释]宋明理学对塑造民族性格的影响\n[唯物史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宋词、元曲繁荣的原因角度内容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宋词(1)封建经济发达:宋代商品经济和城市的繁荣,为词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2)市民阶层扩大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歌唱表演的词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3)社会矛盾尖锐: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n命题溯源•聚焦高考\n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2021·新高考湖南卷,5]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D\n[剖析领悟]\n[演练1][2021·八省联考广东卷,6]北宋法律规定,所有与农户有关的田宅、婚姻、债务之类的民事诉讼,必须在每年十月一日后才能起诉,次年正月二十日停止受理,三月三日以前审理完毕。这一规定体现了()A.薄赋观念B.程朱理学思想C.重本思想D.经世致用观念答案:C解析:从材料“必须在每年十月一日后才能起诉,次年正月二十日停止受理,三月三日以前审理完毕”可以看出涉及农业生产的诉讼案件,要避开农耕最繁忙的时间,这体现了古代重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赋税的征收,排除A项;北宋时期理学初创,并没有形成太大的影响力,且材料与之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经世致用观念,排除D项。\n[演练2][2021·全国乙卷,26]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是,宋代官府强调重农抑商,而苏辙则强调舍农工商贾而为士、郑至道则强调士农工商皆本业。从中可以看出宋代社会阶层流动较为增强,故C项正确;这一情况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国家的国策,故B项错误;“四民社会地位相同”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n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2022·山东泰安五调]北宋时期,各路均设转运使负责把地方财赋转运到中央。但江淮荆浙发运使不是一个普遍设置的官职,而是一个特别的职务,只管发运淮南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西浙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等六路的粮食到首都地区。对此合理的解答是,北宋时期()A.南方地区得到普遍开发B.长途贩运贸易高度发达C.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D.区域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答案:D\n解析:据材料可知,当时设置特别职务江淮荆渐发运使,只管发运东南六路的粮食到首都地区,说明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上升,反映了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进程及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故D项正确;南方地区得到“普遍”开发说法夸张,江淮荆浙发运使针对的只是东南六路而非全部南方地区,A项排除;材料内容是国家政府的公务,而不是民间商业贸易,排除B项;北宋时期政治中心仍在黄河流域,排除C项。\n2.[2022·山东青岛期末]宋代高度重视食药安全工作,除了严厉打击毒假食品、药品外,还成立行会,食药品质量也由各个行会把关,出了问题,会长还要承担后果。这些政策()A.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B.限制了食药品的规模C.完善了市场监管立法D.规范了商品交易秩序答案:D解析:从材料反映的严厉打击毒假食品、药品和成立行会对食药品质量把关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些措施有利于防止劣质有害商品进入市场,起到规范商品交易秩序的作用,故答案为D项;A项中的“解决”说法绝对,排除;这些措施有利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有利于食药品行业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律,排除C项。\n3.[2022·山东济宁月考]在西夏崇宗、仁宗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大兴学校,封孔子为“文宣帝”,求购儒家经典,对其中的一些经典进行注释,并设立翰林院安置博学多才的儒士。这反映出当时的西夏()A.儒家文化与党项文化交融B.自觉接受并学习儒家文化C.儒家文化深入社会生活D.文化政策由封闭走向开放答案:B解析:西夏作为少数民族政权,重视儒学教育,并重用儒士,说明其自觉接受并学习儒家文化,B项正确;儒家文化和党项文化的交融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仅仅涉及政府对儒家文化的重视,无法得出当时儒家文化深入社会生活,排除C项;通过题干无法得出西夏文化政策的转变,排除D项。\n4.[2022·湖南郴州质检]北宋初年,政府曾劝谕江南等地种植原北方主要粮食品种粟、麦、黍、豆等;水稻的优良品种也在各地推广,“占城稻”从越南引进,推广到江淮一带;甘蔗、棉花、茶叶、桑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也较之前扩大。这说明()A.北宋统一促进农作物品种交流B.北宋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优良品种的推广推动农业发展D.对外开放有利于人民生活改善答案:A解析:宋初南北方农作物品种的交流和推广种植,是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前提下进行的,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对商业的态度,排除B项;“占城稻”是优良品种,但无法推知粟、麦、黍、豆、甘蔗、棉花、茶叶、桑麻等作物的推广是否选取优良品种,排除C项;仅由材料无法得出D项结论,故排除。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08 18:28:02 页数:47
价格:¥3 大小:656.7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