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阜阳三中2023~2024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一调考试历史一、选择题1.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A.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B.周王室已名存实亡C.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特点是“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贵族分封制趋于瓦解,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部分诸侯国内出现了俸禄制,不能由此证明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故A项错误。周王室名存实亡是在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是在秦朝,故排除BD项。点睛: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官僚性质的家臣”“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明白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礼坏乐崩”情况下出现的乱象,不符合分封制的要求,得出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的结论。【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经历了汉代郡、县两级制,魏晋时期州、郡、县三级制,唐代道、州、县三级制,宋代路、州(府)、县三级制,明清时期省、府、县三级制的演变调整。这种演变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B.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C.抵御少数民族的袭扰D.有效管理不断扩大的疆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不同朝代经过多次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强化中央集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A项正确;主要目的是国家管理,而不是经济发展,排除B项;抵御少数民族主要是军事改革和军队建设,排除C项;有效管理不断扩大的疆域属于影响,而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3.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 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这一变化()A.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标志着选官制度的成熟完善C.进一步强化封建等级秩序D.是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其确立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与选官制无关,排除B项;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的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强化封建等级秩序”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国家开疆拓土的手段”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4.某学者认为,“从当代民主的视野来看,希腊民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一个重要的局限性,那就是,公民资格具有高度的排他性”。这种“排他性”使古希腊民主制度A.遏制了人性的发展B.权力遭到滥用误用C仅局限于公民内部D.容易被少数贵族利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公民资格具有高度的排他性”,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民主只是公民内部的民主,广大的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没有公民权,不能享有民主权利,C项正确;希腊民主制度的“排他性”与人性的发展无关,排除A;直接民主和轮番而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排除B项;古希腊民主制度自身缺陷使其容易被执政的少数贵族所控制,但这与“排他性”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英国迈出了政治转型的第一步,也就是克服了专制王权,把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国王)手里转到一群人(贵族)手里,实现了权力的第一次扩散。"英国这次转型的标志是()A.签署《大宪章》B.颁布《权利法案》C.确立责任内阁制D.确立两党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英国迈出了政治转型的第一步""克服了专制王权,把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国王)手里转到一群人(贵族)手里,实现了权力的第一次扩散"可知,1689 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实现了立法权由国王向议会转移,确立了议会主权,B项正确;13世纪初,英王约翰被迫签署《大宪章》,与材料强调王权被削弱的信息不符,排除A项:1721年责任内阁制确立,实现了行政权由国王向内阁转移,与材料"权力的第一次扩散"不符,排除C项:英国两党制与材料中权力的转移与扩散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6.18世纪下半叶,法国国王提出征收廿一税,尽管高等法院不愿登记新税法令,但是未能阻止。这种强权做法激起贵族及其他特权者的抵制,他们将君主行为斥之为“专制”,并通过公共舆论对政府施压,由此侵蚀了王权的合法基础。材料反映了A.法国贵族成为反封建的先驱B.法国传统秩序蕴含了民主趋势C.征税激起了法国大革命爆发D.贵族要求限制国王的税收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18世纪下半叶,法国国王提出征收廿一税,尽管高等法院不愿登记新税法令,但是未能阻止”等信息可知,法国国王提出征税,须经高等法院登记,这体现了对国王权力的“制约”,因此可判断,B正确;据材料“这种强权做法激起贵族及其他特权者的抵制,……由此侵蚀了王权的合法基础”等信息可知,贵族的抵制、公共舆论对政府施压等措施并不是“反封建”,A错误;据所学可知,三级会议的召开导致法国大革命爆发,C错误;据材料“这种强权做法激起贵族及其他特权者的抵制”可知,是国王的“强权做法”,而不是贵族要求限制国王的税收权力,D错误。7.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定按照孙中山建国程序结束“军政”,进入“训政”,明确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这表明国民党意在A.维护资产阶级民主B.发扬三民主义理论C.扩大人民政治权利D.营造专制的合法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确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的“训政”是借孙中山的建国程序,为自己的专制独裁统治寻找依据,以营造一党专政的合法性,D项正确;国民党的“训政”主要是为一党专政营造合法性,没有体现捍卫民主政权、发扬三民主义和扩大人民权利,排除ABC项。故选D项。8.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该法律的进步性主要在于以法律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A项正确;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经济制度即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所以并未宣布封建制度的终结,排除B项;辛亥革命并未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反帝反封建都不彻底,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C项;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A项。9.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A.建立工农民主政权B.制定宪法大纲C.采用“三三制”原则D.开展整风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三三制”的原则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故选C项;工农民主政权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建立的,排除A项;B、D两项不属于政权建设方面的内容,排除。10.商鞅改革的政治路线图是“尊君”和“平民”。“尊君”,是以君主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构建一个不容挑战的政治秩序。“平民”,就是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下列措施属于后者的是A.相地而衰征B.焚烧诗书C.统一度量衡D.按军功授爵【答案】D【解析】【详解】按军功授爵就是按军功封赏士兵打破了贵族血缘政治,为普通平民进入统治阶层提供了途径,体现了“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故选D项;相地而衰征是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的措施,实质上是承认土地私有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焚烧诗书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没有体现“平民”,排除B项;统一度量衡是是商鞅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属于经济制度建设,与“平民”无关,排除C项。11.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减少阻力,继续推行封建化改革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可知洛阳地区战略地位重要,迁都洛阳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所以加强统治是迁都的根本原因,故选D项;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推行封建化改革和防止柔然的骚扰也是迁都的推动因素,但与巩固统治相比都不是根本目的,故排除A、B、C项。12.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政府允许小型企业可以实行承包经营,说明政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企业的控制,反映出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故D项正确;发展市场经济是从1992年开始,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到小型企业,因此其它大型企业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B项说法过夸张,排除B项;企业承包给个人经营,但是所有权仍然是国家的,因此所有制结构并没有变化,故排除C项。13.宋神宗时的科举考试,罢诗赋、贴经、墨义,专考策论和大义,其中策问大抵以汉唐故事为主要议题,如“汉唐将相”、“唐始治终乱”等。据此可知当时宋朝()A.创新制度以完善取士程序B.关注官员治国理政的行政能力C.面临汉唐同样的统治危机D.继续崇文抑武以加强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罢诗赋、贴经、墨义”“专考策论和大义,其中策问大抵以汉唐故事为主要议题”变化,体现了宋朝科举关注官员治国理政的行政能力,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内容的变化而非科举程序的变化,排除A项;宋朝统治危机主要是外部威胁,而汉唐主要是内部,而且C项和材料没有关系,排除C项;材料变化和重文抑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4.《明史》载:“京察之岁,大臣自陈。去留既定,而居官有遗行者,给事、御史纠劾,谓之拾遗。拾遗所攻击,无获免者。弘、正、嘉、隆间,士大夫廉耻自重,以挂察典为终身之玷”。材料反映出明朝 A.官吏考察制度的执行取得成效B.形成了完备成熟的奖惩考核机制C.官吏考核标准兼顾实绩与品德D.官僚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京察是对在京官吏的一次初步考核,在京察完成初步筛选后,又有给事、御史对留在京城的官员进行进一步的纠劾以起到拾遗的作用,而但凡被他们弹劾的人都会受到处罚,这种官吏考察制度使得明朝中期四朝的士大夫们都分外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故答案选A项。材料只提到了对官吏的惩罚,而没有提到奖励制度,B项可排除;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说法与材料不相符合。15.20世纪以来,随着文官集团的日益崛起与膨胀,文官逐渐“演变为运用法律和掌握政府实权的真正力量”,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据此可知,美国()A.文官集团日益崛起膨胀B.总统立法权力遭遇侵夺C.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发展D.三权分立机制发展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至于每位总统都要思考‘如何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文官集团的膨胀,美国总统考虑规范文官制度,以防止职业文官阉割总统的政策,C项正确;“文官集团日益崛起膨胀”属于材料自身内容,不能反映材料实质问题,排除A项;美国总统掌握行政权,立法权属于国会,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三权分立机制,排除D项。故选C项。16.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陆续颁行《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条例》等诸多选官法律条例,又制定了命题、阅卷和监考等方面的诸多规则。但是,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及其直属机关46266人公务员队伍中,仅510人是通过考试录取的。这一结果表明()A.政局动荡迟滞制度变革B.制度与运作的分途C.选官借鉴西方文官制度D.立法程序日益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虽然通过了相关公务员法律与规则,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只有少部分是考试录取的,说明制度与运作存在分途,B项正确;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相对稳定,排除A项;材料强调公务员制度与运作的差距,并未涉及其渊源,排除C项;材料不属于立法程序,而是公务员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7.根据中共中央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相关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重使用后备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据此可知在党员干部管理问题上,我们坚持A.公务员制度建设B.媒体监督干部C.党管干部原则D.群众监督干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重使用后备干部”体现的是党管干部的原则,C项正确;材料与公务员制度建设、媒体监督干部及群众监督干部的说法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18.下表为我国关于公务员制度的相关录用规定。这些录用规定()时间法律法规录用规定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修订)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及其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2021年《公务员录用考察办法(试行)》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机关录用--级主任科员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公务员的录用考察工作A.深入贯彻党管干部的原则B.保证了公务员队伍的稳定C.杜绝了公务员的贪腐行为D.不断完善公务员任用管理机制【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阅读图表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1世纪以来,国家先后制定法律法规,规范公务员考试、录用和考察,说明公务员任用管理机制得到了不断完善,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党管干部原则,排除A项;仅有法律法规的颁布不足以说明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得到了保证,排除B项;杜绝了公务员贪腐行为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19.唐代法律规定,对老幼疾病者,不得拷讯。孕妇犯罪应拷讯者,须等产后100日再拷,违者处以杖刑或徒 刑。这说明唐代法律()A.深受理学思想影响B.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C.司法体系较为完善D.具有以情入法的人道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调司法审讯时,对老幼疾病和孕妇等情况要有一定的人文关怀,说明唐代法律具有人道色彩,D项正确;理学思想直到宋代才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并非唐代法律具有主观随意性,排除B项;材料不足以说明唐代司法体系较为完善,排除C项。故选D项。20.明朝初期,律、例、令三者并行,律为“常经”,例为一时权宜,令是太祖随时发布的诏令。诏令往往因事立法,其法律效力常在律、例之上,有时甚至法外施刑。这反映出当时()A.律例体系缺乏实用性B.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C.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D.司法尚未取得独立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信息“诏令...法律效力常在律、例之上”表明,该时期司法会受到人为干扰,尚未有独立地位,D项正确;A项中“缺乏实用性”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题干中未提及“律例合编”,排除C项。故选D项。21.下表所示为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罗马法建设的若干成就。这反映,古代罗马()时间成就533年查士丁尼命人收集历代法学家的论文,编写《法学汇纂》(50卷)533年颁布《法理概要》,作为学习罗马法的教材565年法学家将534年以后查士丁尼陆续颁布的168条敕令汇编成集,称为《新法典》A.立法过程主观性强B.法律体系日渐完善C.司法范围不断拓展D.立法程序日渐复杂【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法学汇纂》”,“颁布《法理概要》,作为学习罗马法的教材”等信息可以看出查士丁尼统治期间,罗马法体系逐渐的完备,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主观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司法范围,排 除C项;材料未涉及立法程序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22.18世纪,英国适用死刑的罪名竟有200余种,凡是犯有伪造文书罪、盗窃财产罪、烧毁干草堆罪的人,甚至仅是砍倒一棵装饰用的灌木,都会被判处死刑。这表明当时英国法律()A.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B.关注权利主体的利益平衡C.违背了启蒙思想的原则D.完善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凡是犯有伪造文书罪、盗窃财产罪、烧毁干草堆罪的人,甚至仅是砍倒一棵装饰用的灌木,都会被判处死刑”可知当时英国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关注权利主体的利益平衡”、“违背了启蒙思想的原则”排除BC项;材料未涉及对英国政体产生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2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和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这些“小人物”的行为()A.体现出民众参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热情B.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C.表明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D.实践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面对危难,......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可知,题目中“小人物”面对新冠疫情的突然来袭,其的行为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B项正确;中国现在已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A项;“十分成功”的说法无从体现,且过于绝对,排除C项;题干中的“小人物”并不仅仅是中共党员或公务员,排除D项。故选B项。24.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暂停民法典的起草,转向先分别制定单行法,1998年八届全国人大决定恢复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决定加快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A.国家治理体系趋于完备B.法制建设适应经济发展C.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D.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完善【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 据材料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法典的制定进程不断推进,即法制建设在适应经济发展,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法制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迎合,A、C‘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5.近年来,各类“阳光爱心”超市(见下图)在各地多了起来。它实现了让困难群众“自选”捐赠物品,改变了过去被动的“你捐我受”情形。这说明“阳光爱心”超市的出现与发展A.适应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B.增强了经济工作的针对性C.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表现了区域经济的活跃【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中的“它实现了让困难群众‘自选’捐赠物品,改变了过去被动的‘你捐我受’情形”信息可知,“阳光爱心”超市的建立,变以往“盲目性”捐助为“按需性”捐助,变以往“临时”捐助为“长效”捐助,成为政府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实现了对贫困居民的按需帮扶、对口支援,适应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A项正确;“阳光爱心”超市的出现与发展,增强了帮扶工作的针对性,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经济工作的针对性”“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法错误,排除B、C两项;D项明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伯里克利执政时代,雅典国家由公民大会管理,公民大会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公民大会,这些机关包括: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元老院、各执政官,还有许多公职人员,其中大多数是用抽签方法选出来的。——摘编自赵恒烈、张鸿祺主编《世界历史资料选》材料二根据1832年改革法令,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了40多个新选区。改革法案还保留了选举人的财产资格,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全国选民大约增加了30万,选民比例在全国成年居民中的比例由5%提高到8%。但在这场斗争中担任了绝大部分斗争任务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依然没有选举权。 ——摘编自阁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为什么美国人要制定一部这样分工明确的宪法?就像它的怀疑者所疑虑的那样以政府低效率为代价的制衡是否值得?对于这些质疑,宪法的制定者们早就给出了明确的答复。托马斯.杰斐逊认为:“自由政府是建立在嫉妒而不是信任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权力的问题上别再考虑相信人,要用宪法之链予以束缚,以免受其祸害。”由此可见,美国宪法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达到不只是理论上的,更是保持于实际中的平等的目的。——摘编自张一风《从美国宪法看三权分立》(1)根据材料一,概括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分工明确"的目的。【答案】(1)表现: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定期召开;拥有相对完备的民主政治机构;抽签选举大多数的公职人员。(2)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参政权;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和平渐进;忽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选举权益。(3)目的:防止权力失去约束;保持实际政治生活中的自由、平等;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解析】【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一中“雅典国家由公民大会管理,公民大会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可知,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雅典公民大约每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可知,公民大会定期召开;根据“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公民大会,这些机关包括: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元老院、各执政官”可知,拥有相对完备的民主政治机构;根据“(雅典)有许多公职人员,其中大多数是用抽签方法选出来的”可知,抽签选举大多数的公职人员。(2)影响:根据材料二中“全国选民大约增加了30万,选民比例在全国成年居民中的比例由5%提高到8%”,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可知,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参政权,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和平渐进;根据“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依然没有选举权”可知,忽视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选举权益。(3)目:根据材料三中“要用宪法之链予以束缚,以免受其祸害”可知,防止权力失去约束;根据“保持于实际中的平等”可知,保持实际政治生活中的自由、平等;综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为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与重点在于推 荐的察举相比,科举制度的特点在于: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人门(人品门第)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开放”与“公平竞争”的特色。—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鉴于政府部门效率低下、腐败盛行,特别是1881年詹姆斯•加菲尔德总统被一名求职未成者刺死后,美国国会于1883年通过了《挑战与改革文官制度的法律》,即《彭德尔顿法》。该法律结束了分赃制,创立了一套全新的文官制度,其核心是功绩制。主要内容有三方面:文官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相对的公职保障,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文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禁止强迫公职人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彭德尔顿法》对联邦政府文职人员的招聘、考试、试用期、作弊处理以及行贿受贿都作了相应的规定。—摘编自赵晓伟《略论美国文官制度的形成和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汉察举制相比,隋唐科举制度的进步性。(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彭德尔顿法》确立的文官录用的原则及意义。【答案】(1)进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巩固封建的统治;以才学为选官标准,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把选官任官的权力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原则:竞争考试原则;文官地位相对稳定原则;文官政治中立,不为党派利益服务原则。意义:提高了政府官员素质,形成了一支稳定的文官队伍;提高了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保持政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标志着以功绩制为基础的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成为美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法。【解析】【详解】(1)进步性:依据材料“没有如人门(人品门第)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得出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巩固封建的统治;以才学为选官标准,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从对官员个人素质角度分析,得出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依据材料“怀牒自列于州县”,得出把选官任官的权力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原则:依据材料“文官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得出竞争考试原则;依据材料“相对的公职保障,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得出文官地位相对稳定原则;依据材料“文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禁止强迫公职人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得出文官政治中立,不为党派利益服务原则。意义:从政府官员的素质角度分析,得出提高了政府官员素质,形成了一支稳定的文官队伍;从政府政策角度分析,得出提高了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保持政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依据材料“该法律结束了分赃制,创立了一套全新的文官制度,其核心是功绩制”,得出标志着以功绩制为基础的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成为美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法。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认为社会治理需要等级秩序的建立和巩固,唯有兴礼治法的刑罚功能才能发挥,才能将国家、社会、家庭中的长幼、遵卑关系延续下去而不致亲乱。《论语子路》云:“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一思想经汉代儒家学说代表董仲舒吸收改造为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德主刑辅”论。《汉书董仲舒传》云:“阳为德,阴为刑。”董仲舒既重视德的教化,也主张在“大德小刑”原则指导下刑罚的适用,德刑并举、重德轻刑的正统“礼治”思想由此发展形成。理学将儒家纲常理论提升至具有先验性特质的“天理”高度,将礼法结合的共同体思想贯彻于“德礼政刑”“相为表里”的治国策略.可以说,中国古代法治观是以“礼法合一”为核心范畴的“混合法”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活动的集合。——摘编自李墨《儒家伦理法:中国古代法治观的核心范畴》材料二西方法治意识理念是建立在自由主义基础上的,强调的是维护和保障个人的权利。法治的核心理念,就是“确信法律能够提供可靠的手段来保障每个公民自由合法地享用属于自己的权利”。作为西方法治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英国1215年颁布的《自由大宪章》,就是一部权利自由的宣言书。法国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在第二条中规定:“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杭压迫。”作为西方法治文明精髓的宪政制度,就是建立在防止国家权力侵犯个人自由的理念之上的。美国国学者萨托利说过:自由主义“在英国的宪政实践中得到发展,在美国宪法中可以看到最成功的书面表达,并且在宪法保障——因而也就在法治国家——理论中得到了详尽的阐发”。自由主义“发明了从制度上平衡人治与法治的方法”。——据柯卫《中西方法治意识的差异及启示》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治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法治观与古代中国法治观的主要不同。(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治观的认识。【答案】(1)特点:以礼为核心,礼法合一(或德主刑辅,重德轻刑);强调家国一体和等级秩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影响:对古代中国的司法制度、政治体制等建设有积极影响,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小农经济,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但本质上是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服务。(2)不同之处:以自由主义作为基础;以维护和保障个人权利为核心;有相应的法律基础。(3)认识:法治观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主流思想的反映;不同国家的国情影响到不同国家法治观的形成;法治观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历程,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法治观的发展完善对社会政治、经济、社会主流思想的发展有积极影响。【解析】【分析】 【详解】(1)特点:根据“礼法合一”得出以礼为核心,礼法合一;根据“将国家、社会、家庭中的长幼、尊卑关系延续下去而不致紊乱”得出强调家国一体和等级秩序;根据材料可知,古代中国法治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影响:根据“德主刑辅”,得出对古代中国的司法制度建设有积极影响,有利于社会稳定;还可从有利于巩固小农经济,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分析其积极影响;从本质上是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等分析其局限性。(2)不同之处:根据“西方法治意识理念是建立在自由主义基础上的”得出以自由主义作为基础;根据“强调的是维护和保障个人的权利”得出以维护和保障个人权利为核心;根据“确信法律能够提供可靠的手段来保障每个公民自由合法地享用属于自己的权利”得出有相应的法律基础。(3)认识:综合材料,可从法治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国情影响国家法治观;法治观需要与时俱进;法治观的发展完善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点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02 22:45:01 页数:14
价格:¥2 大小:331.6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