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生物
>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4
2
/24
剩余2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阜阳三中2023~2024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一调考试生物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1章。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滴注因能将药物迅速运送到全身面疗效显著。图中a、b、c、d与内环境名称对应正确的是()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液A.②①③②B.①②③①C.③①②③D.②③①①【答案】A【解析】【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详解】根据图示可知;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液和血浆,所以b,c表示血浆或淋巴液;静脉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而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细织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取药物,所以d是组织液,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故选A。2.低钠血症是最常见的一种水和无机盐平衡失调疾病。低钠血症患者的血钠低于135mmol/L,常表现为恶心、嗜睡、多尿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量出汗后一次性饮水过多易引发低钠血症B.推测低钠血症患者神经系统的功能可能受到影响C.食物中的Na+进入血浆后会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组织液D.可通过静脉滴注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对低钠血症进行治疗【答案】C 【解析】【分析】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详解】A、大量出汗后一次性饮水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发低钠血症,A正确;B、低钠血症患者常表现为恶心、嗜睡,神经系统的功能可能受到影响,B正确;C、食物中的Na+进入血浆后会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C错误;D、低钠血症患者的血钠低于135mmol/L,可通过静脉滴注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增加钠离子浓度,对低钠血症进行治疗,D正确。故选C。3.沃泰默一度猜测人体内存在神经调节之外的调节方式,为此他进行了三组实验:①将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结果胰液不分泌;②将稀盐酸灌胃至狗小肠上端,结果胰液分泌;③切断通向狗肠腔的神经,灌胃稀盐酸,结果胰液分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稀盐酸直接进入内环境后无法刺激胰液分泌B.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后促进胰液进入内环境C.胰液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胰腺分泌D.沃泰默认为胰液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详解】AB、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进入内环境,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进入消化道,而直接将稀盐酸注入内环境后无法刺激胰液分泌,A正确,B错误;C、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小肠黏膜产生,作用于胰腺,C错误;D、沃泰默认为胰液的分泌是一种顽固的神经调节,D错误。故选A。4.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条件反射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这一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铃声反复单独出现而没有喂食,唾液分泌量会逐渐减少 【答案】B【解析】【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A正确;B、反射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食物引起味觉没有经历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C、在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细胞之间会通过突触传递兴奋,会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化,C正确;D、条件反射建立后,必须用非条件刺激物强化条件刺激物,才能巩固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否则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会消退,故铃声反复单独出现而没有喂食,唾液分泌量会逐渐减少,D正确。故选B。5.去除蛙的脑而保留脊髓,得到脊蛙,研究人员利用脊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1:将浸有质量分数为0.5%H2SO4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4:先用质量分数为5%H2SO4溶液刺激脊蛙一侧后肢的趾尖后,再用质量分数为0.5%H₂SO4溶液刺激同一部位,观察不到屈反射。下列关于系列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单向的B.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C.实验3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神经中枢被破坏D.实验4较高浓度的H2SO4溶液破坏了趾尖的感受器【答案】B【解析】【分析】搔扒反射,是把一只青蛙的脑部剪去,只损坏蛙的大脑,保留完整的脊髓,用沾了低浓度硫酸的纸片涂抹青蛙腹部的皮肤,蛙受到刺激后会用后肢去挠被涂抹的部位。这是由于它的脊髓里也有神经中枢,可以作出反应。这是非条件反射,不是条件反射。【详解】A、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神经冲动是沿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 器)传导的,是单向的,A正确;B、腹部皮肤是感受器,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B错误;C、脊髓是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实验3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神经中枢被破坏,C正确;D、屈反射的感受器是趾尖,较高浓度的H2SO4溶液破坏了趾尖的感受器,导致其不能出现屈反射,D正确。故选B。6.人的大脑有很多复杂的高级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某人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不能听懂别人说话B.长时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C.人的学习活动的完成需要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的参与D.情绪是人对环境做出的反应,情绪积累即形成抑郁症【答案】C【解析】【分析】1、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详解】A、患者若不能听懂别人说话,则说明患者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受损,A错误;B、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错误;C、学习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需要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的参与,C正确;D、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都是人对环境作出的反应,情绪也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当消极情绪的不断累积就可能形成抑郁症,D错误。故选C。7.醛固酮是一种类固醇类激素,在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醛固酮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醛固酮在肾上腺髓质合成后,只能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B.血钾含量升高时,醛固酮分泌减少,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K+的重吸收 C.血钠含量下降时,醛固酮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D.醛固酮发挥作用后,尿的成分发生变化,但尿量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与人体盐平衡调节相关的激素是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以及对钾离子的排出,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详解】A、醛固酮是在肾上腺皮质合成的,且醛固酮是一种类固醇类激素,其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运出细胞,A错误;B、血钾含量升高时,醛固酮的分泌量会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K+的排出,B错误;C、血钠含量下降时,醛固酮的分泌量会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以维持动态平衡,C正确;D、醛固酮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以及对钾离子的排出,醛固酮发挥作用后,尿量和尿的成分均会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C。8.褪黑素是动物和人类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能使人的人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时间延长。下图为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一松果体”途径对人体生物钟(生物节律)进行调节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微量注射的褪黑素可作用于松果体促进动物睡眠B.在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视网膜中存在感受器C.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D.结合题意可知褪黑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答案】A【解析】【分析】1、光周期,是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光周期现象是生物对昼夜光暗循环格局的反应。2、激素,是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器官或组织直接分泌到血液中的对身体有特殊效应的物质。消化道器官及胎盘等组织也分泌激素,例如促胰液分泌激素、促胃液分泌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详解】A、由图示可知,褪黑素并不作用于松果体,而是作用于SCN,A错误; B、视网膜可感受外界光周期变化,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至SCN,存在感受器,B正确;C、该反射活动最终是令松果体分泌褪黑素,所以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C正确;D、由图示可知,褪黑素的分泌与光周期信号的变化有关,在自然状态下,光照随昼夜更替而改变,所以褪黑素的分泌具有明品的昼夜节律,D正确。故选A。9.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与细胞之间的关系图,甲、乙、丙表示成分,丁表示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乙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发生肝脏疾病时蛋白质合成减少,使甲的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C.丁中的红细胞产生CO2过多时,会刺激呼吸中枢,增强呼吸排出体外D.甲、乙、丙构成细胞外液,是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和病毒增殖的场所【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表示血浆,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液,丁表示血细胞。【详解】A、根据图示分析,甲为血浆,乙为组织液,丙为淋巴液,丁为血细胞。组织液(乙)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A错误;B、发生肝脏疾病时蛋白质合成减少,使血浆(甲)的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C、血细胞中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不产生CO2,C错误;D、甲、乙、丙等构成细胞外液,是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病毒增殖必须依赖活细胞,D错误。故选B。10.图甲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a→c”的膜电位变化是由K+外流引起的B.图甲中“c→e”的膜电位变化是由Na+内流引起的C.图乙中③处的膜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D.图乙中A点和B点之间会形成局部电流【答案】D【解析】【分析】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详解】A、图甲中“a→c”的膜电位变化是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是由Na+内流引起的,A错误;B、图甲中“c→e”的膜电位变化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是由K+外流引起的,B错误;C、图乙中③处的膜电位属于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外负内正,C错误;D、从图乙中可以看出,A处和B处无论是膜内还是膜外都存在电位差,所以会形成局部电流,D正确。故选D。11.下列关于激素,酶、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酶和抗体都是在细胞内合成的B.激素、酶和抗体发挥作用时都具有特异性C.酶可以多次发挥作用,而激素和抗体不能D.酶和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激素不一定是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详解】A、激素(内分泌细胞)、酶(活细胞)和抗体(浆细胞)都是在细胞内合成的,A正确;B、激素、酶和抗体发挥作用时都具有特异性,激素要与特异性受体结合,酶与特定底物结合,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正确;C、酶在使用前后性质不发生改变,可以多次发挥作用,而激素和抗体不能,C正确;D、酶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D错误。故选D。12.下列关于新冠病毒和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播病毒的能力,需对其随身物品及时消毒B.新冠病毒的变异种——奥密克戎感染人后重症率下降与前期预防接种有关C.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必然导致感染能力越来越强,这与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关D.应对新冠病毒需要接种疫苗加强针,主要目的是诱发产生大量记忆细胞和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详解】A、无症状感染者的身体携带有新型冠状病毒,也具有传播病毒的能力,需对其随身物品及时消毒,A正确;B、注射疫苗后,人体能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奥密克戎与原病毒有相似的抗原,人体内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对奥密克戎也有一定的抵抗力,故奥密克戎感染人后重症率下降,B正确;C、新冠病毒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其感染力不一定越来越强,C错误;D、注射新冠疫苗加强针后,会激发人体的免疫反应,诱发机体产生大量记忆细胞和抗体,D正确。故选C。13.研究发现,运动时骨骼肌可以分泌IL-6、IL-7等细胞因子,IL-6有抗炎作用,IL-7能激活T细胞。细胞因子分泌量增加还可以抑制脂肪产生,降低癌症的发病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既能增加脂肪的消耗,又能减少脂肪的产生B.溶菌酶和骨骼肌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IL-6、ⅡL-7等细胞因子作为信号分子只作用于免疫细胞D.某人因车祸导致其长期卧床、肌肉萎缩,其免疫力可能降低【答案】C【解析】 【分析】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细胞因子、抗体、溶菌酶这些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详解】A、运动使代谢加快,促进脂肪的消耗,且由题干信息知,运动时骨骼肌可以分泌IL-6、IL-7等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分泌量增加还可以抑制脂肪产生,A正确;B、溶菌酶和骨骼肌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都能发挥免疫作用,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C、IL-6、ⅡL-7等细胞因子作为信号分子不只作用于免疫细胞,还作用于有其相应受体细胞,如脂肪细胞,C错误;D、某人因车祸导致其长期卧床、肌肉萎缩,缺少运动,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少,其免疫力可能降低,D正确。故选C。14.某实验小组成员切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将其放置在琼脂块上,并用不能透过生长素的云母片分别对胚芽鞘尖端或琼脂块进行如图所示的分割,收集琼脂块中的生长素(IAA)并测得其含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与b对照,说明云母片不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B.c与d对照,说明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C.b与c对照,实验的自变量为云母片是否穿过琼脂块D.该实验说明单侧光照射不会影响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量【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植物的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的原因,可通过胚芽鞘两侧的生长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详解】A、由于缺少不插云母片的对照组,因此无法得出“云母片不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的结论,A错误;B、c中胚芽鞘尖端和琼脂块中间被云母片隔开,阻止了生长素从向光侧往背光侧运输,两侧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一样多,d中胚芽鞘尖端未被云母片隔开,胚芽鞘尖端下部和琼脂块被云母片隔开,结果背光侧 琼脂块中收集到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侧,说明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B正确;C、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据图可知,b与c对照,实验的自变量为云母片是否穿过琼脂块,C正确;D、据图可知,a和b对照,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有单侧光照射,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两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相同,故光照不会影响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量,D正确。故选A。1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B.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能产生a—淀粉酶C.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有抑制生长,促进叶片和果实脱落,维持种子休眠D.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均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1、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2、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详解】A、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例如在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以及赤霉素含量较高,而在植物果实的成熟阶段,乙烯以及脱落酸的含量较高,A正确;B、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可用于啤酒生产,B正确;C、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生长,促进叶片和果实脱落,保持休眠,提高植物的抗逆性,C正确;D、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但其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可能类似,也可能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D错误。故选D。16.乙烯可促进香蕉果皮逐渐变黄、果肉逐渐变甜变软。同学们去香蕉种植合作社开展研学活动,以乙烯利溶液为处理剂,研究乙烯对香蕉的作用,设计的技术路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因变量是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及果皮色素变化B.测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需要现配现用C.在植物体内的乙烯容易分解,而乙烯利相对较稳定D.该实验中取样次数越多越好,可证明乙烯利和乙烯的作用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乙烯对香蕉的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乙烯利溶液有无,因变量是果实成熟状况,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本实验目的是探究乙烯对香蕉的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乙烯利溶液有无,因变量是果实成熟状况,可通过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及果皮色素变化进行检测,A正确;B、测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所用的识记是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需要现配现用,B正确;C、乙烯属于植物激素,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体内的乙烯容易分解,而乙烯利相对较稳定,C正确;D、该实验中取样次数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实验取样次数太多,对照组和实验组中的果实都完全成熟,取样后的结果可能相同,D错误。故选D。17.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的黑桫椤(木本蕨类植物)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研究人员选取了10m×10m 的20个样方,调查黑桫椤的种群密度,结果如下表。样带黑桫椤个体数平均值12345678910A71751061671415610.3B19610148115185410.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研究植物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B.本调查中,样方位置的选取宜采用五点取样法C.表中的样带A和样带B应分别设置在溪流的两侧D.该调查区域黑桫椤的种群密度约为10.15×10-2株/m2【答案】B【解析】【分析】样方法: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详解】A、研究植物种群时,应采用样方法,样方的选取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A正确;BC、该保护区中黑桫椤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两侧需要设置等量样方个数,因此上表中的样带A和B应分别位于溪流两侧,溪流两侧为狭长地带,故样方位置的选取采用等距取样,B错误,C正确;D、表中数据为单位面积内黑桫椤的个体数量,因此反映的是黑桫椤的种群密度,由于样带A、B的平均密度分别是10.3×10-2株/m2、10.0×10-2株/m2,所以黑桫椤的种群密度为(10.3×10-2+10.0×10-2)÷2=10.15×10-2株/m2株,D正确。故选B。18.长臂猿是直立行走能力仅次于人的濒危灵长类动物。图中曲线I、Ⅱ、Ⅲ分别表示某地区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可能发生的三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该地区长臂猿种群数量的最佳方法是标记重捕法B.自然条件下,某地区长臂猿种群数量可能呈“J”形增长C.根据曲线I、Ⅱ可知,环境容纳量会随环境变化而改变D.形成曲线Ⅲ最可能的原因是长臂猿种群的天敌数量增多【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详解】A、由于长臂猿数量少、分布集中,最佳方法是采用逐个计数法,A错误;B、在自然条件下,因为环境阻力的存在,该种群数量不会呈“J”型增长,B错误;C、环境容纳量的大小由环境决定,由曲线I、Ⅱ可知,其环境容纳量比原来略有减少,这说明该种群栖息地可能受到轻度破坏,故根据曲线I、Ⅱ可知,环境容纳量会随环境变化而改变,C正确;D、形成曲线Ⅲ后,该种群数量减少到0,最可能的原因是栖息地的破坏等,天敌数量增多不会导致种群灭绝,D错误。故选C。19.苔草、旅鼠及北极狐是北极地区常见的生物。某科研小组在某一时间段对三种生物的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调查中还发现旅鼠种群密度过大时,雌鼠会出现排卵功能减退、泌乳受抑制、对仔鼠照顾不良等生理变化。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苔草的种群密度是该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旅鼠的种群数量仅受苔草、北极狐的影响C.旅鼠种群密度过大时,旅鼠种群的出生率会降低D.图中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密度是该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详解】A、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苔草的种群密度是该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B、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旅鼠的种群数量不仅受苔草、北极狐的影响,B错误;C、旅鼠种群密度过大时,它们对食物和空间的竞争也趋于激烈,导致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C正确;D、由图可知,旅鼠的数量变化为随着苔草的增加而增加进而使得北极狐增加,北极狐的增加又会使得旅鼠数量减少,旅鼠的减少又会使得苔草增加,三者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从而使得三者的数量均呈现周期性的波动,D正确。故选B。20.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叙述,错误的是()A.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是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B.阳光、温度、水等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C.捕食关系、竞争关系都体现了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D.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的负载能力时,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增强【答案】A 【解析】【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详解】A、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才是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A错误;B、阳光、温度、水等因素能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属于非生物因素,B正确;C、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属于种间关系,能够引起种群数量变化,属于生物因素,C正确;D、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的负载能力时,种群密度过大,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增强,有降低种群数量的趋势,D正确。故选A。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21.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回收泵”,可将释放到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回收至突触前神经元内,可卡因(毒品)可使多巴胺不能被及时回收,但不影响“多巴胺回收泵”的功能。如图表示不同处理对多巴胺的回收相对量及回收时间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巴胺能够被回收说明经多巴胺传递的兴奋具有双向性B.吸毒者吸毒后很是健谈可能与大脑皮层内多巴胺含量上升有关C.图中x曲线可表示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经一定时间后被运进肌肉细胞内D.某人吸食可卡因后,其体内多巴胺的回收情况可用图中y曲线表示【答案】BD【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 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3)传递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详解】A、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其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经多巴胺传递的兴奋只能进行单向传递,多巴胺的回收是为了重复利用,A错误;B、大脑皮层内有言语区,吸毒者吸毒后很是健谈可能与大脑皮层内的多巴胺含量上升有关,B正确;C、在反射弧中,肌肉细胞膜常作为突触后膜,多巴胺神经递质,不会被运输到突触后细胞内,C错误;D、可卡因可使多巴胺不能被及时回收,导致多巴胺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突触后膜持续兴奋,从而延长了愉悦的时间,但可卡因不影响“多巴胺回收泵”的功能,故可用图中y曲线表示多巴胺的回收情况,D正确。故选BD。22.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是历史上首次在中东国家境内举办的世界杯足球赛。下列有关足球比赛时运动员生理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降低B.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C.若某运动员不慎扭伤脚踝后出现水肿,应尽快对受伤部位冰敷D.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下丘脑兴奋产生的渴感【答案】AD【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散失水分较多,血浆渗透压升高,A错误;B、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通过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加快,散热增加,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热量,增加散热,B正确;C、扭伤脚踝后,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浆中蛋白质和液体渗出,引起组织间隙液体增多造成的,扭伤脚踝后应尽快对红肿部位冰敷,目的是通过刺激皮肤冷感受器,引起血管收缩,改变血管通透性,达到止血、减轻水肿及渗出作用,C正确;D、比赛结束后,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产生的渴感,D错误。故选AD。 23.科研人员探究了TNF-a基因对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免疫应答的影响。给TNF-a基因敲除小鼠和正常小鼠分别注射适量的结核分枝杆菌,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体内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数量。结果显示,与正常小鼠相比,TNF-a基因敲除小鼠体内细胞毒性T细胞的数量减少,但记忆T细胞的数量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结核分枝杆菌侵染小鼠后只能引起体液免疫,不能引起细胞免疫B.结核分枝杆菌被清除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C.TNF-a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使细胞毒性T细胞的数量增加D.当结核分枝杆菌再次入侵时,记忆T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答案】BCD【解析】【分析】细胞免疫: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详解】A、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侵染小鼠后先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阻止其散播感染,当其进入细胞后,引起细胞免疫,将其释放进入内环境,再由体液免疫最终清除,A错误;B、结核分枝杆菌属于外来病菌,其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被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正确;C、实验结果显示,“TNF-a基因敲除组(实验组)小鼠记忆T细胞的数量增多,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减少”,据此可推测,TNF-a基因的表达产物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增加,C正确;D、当结核分枝杆菌再次入侵机体时,由于记忆T细胞保留了对抗原的记忆,因此,该细胞接受结核分枝杆菌的刺激后会立即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应答,进而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D正确。故选BCD。24.烟叶的含钾量是烟叶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生产实践中烟株现蕾后需集打顶,以保证光合产物及矿质养分保留在叶片中。为探究打顶对烟叶中钾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设置正常打顶、留顶、打顶后涂抹IAA1次,打顶后涂抹IAA,2次共四组实验,每组10株,处理20天后,测定烟叶中钾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顶端调控方式对烟株影响在成熟时更为明显B.留顶可能是通过使烟株体内生长素增多而影响钾的含量C.涂抹1次与打顶作用相近,这可能是由于成熟期之前IAA被灭活D.留顶后烟株钾含量多于打顶,所以生产中应该留顶而非打顶【答案】ABC【解析】【分析】顶端优势:指植物的主茎顶端生长占优势,同时抑制着它下面邻近的侧芽生长,使侧芽处于休眠状态的现象。原因是茎尖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抑制了侧芽生长。为了促使主干长得又高又直,就要维护植物的顶端优势,任它自由生长并及时除去侧芽。在农作物(如棉花)的栽培中,也常根据其原理进行摘心,来达到增产的目的。【详解】A、由图可知,在成熟时各组数据差别较大,所以不同顶端调控方式对烟株的影响在成熟时更为明显,A正确;B、顶端会产生生长素,且留顶与涂抹IAA2次作用结果相近,所以留顶可能是通过使烟株体内生长素增多而影响钾的含量,B正确;C、涂抹1次IAA与打顶作用(生长素减少)相近,推测这可能是成熟期之前IAA被大量灭活所致,C正确;D、留顶后烟株钾含量多于打顶,但无法从图中得知叶片中光合产物的含量,不能得出“生产中应该留顶而非打顶”的结论,D错误。故选ABC。25.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种群的个体数量多于甲B.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均为“S”形C.甲种群的个体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先于乙种群D.t5时刻乙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答案】BCD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坐标的纵轴为“种群增长速率”,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为“S”形曲线的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t2和t4相当于“S”形曲线中的K/2值,t3和t5相当于“S”形曲线中的K值,此时对应的甲、乙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详解】A、图中是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图中的信息无法判断甲和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多少,A错误;B、由图可知:坐标的纵轴为“种群增长速率”,趋势是先增加(t1—t2、t1—t4)后减少(t2—t3、t4—t5),为“S”形曲线的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故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均为“S”形,B正确;C、图中t3和t5分别相当于甲种群、乙种群的“S”形曲线中的K值,故甲种群的个体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t3先于乙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t5,C正确;D、t5时刻乙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正确。故选BCD。三、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共45分。26.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密切相关,图中甲和乙为人体不同细胞。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示为人看到酸梅流唾液的反射弧中的一部分,则信号分子X是_____;此反射需要位于_____中的高级中枢参与。(2)若图示为人体血糖升高时进行调节的部分过程,则甲为胰岛_____细胞,X与乙细胞膜上的_____结合,能促进血糖进入肝、肌肉并_____。(3)若图示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其分泌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为进一步探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对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I、实验方案:①挑选两只处于生长期的健康且大小、性别相同的兔,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测定两只兔血液中_____激素的含量。每天1次,连续3天。②第4天开始,一只兔正常饲养,另外一只兔_____。③一段时间后依次测定和记录两只兔血液中相关激素的含量。Ⅱ、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①指出上述实验方案中的一项不足之处并说明理由:_____。②推测方案改进后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_____。③本实验中设置了两种对照,分别是_____。 【答案】(1)①.神经递质②.大脑皮层(2)①.B②.特异性受体③.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3)①.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②.饲喂等量添加适量甲状腺激素的饲料③.两个组中兔的样本太少,容易因为兔子的个体差异引起偶然性误差④.相比于正常饲料喂养的兔子,饲喂甲状腺激素的兔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减少⑤.空白对照和自身对照【解析】【分析】血糖的三种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与吸收、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的三大去向: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成非糖物质。【小问1详解】若图示为人看到酸梅流唾液的反射弧中的一部分,说明该过程为神经调节,两个细胞之间借助神经递质进行兴奋传递。人看到酸梅流唾液属于条件反射,与后天的经验学习有关,此反射需要位于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参与。【小问2详解】若图示为人体血糖升高时进行调节的部分过程,则甲为胰岛B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降血糖,胰岛素作为信号分子与乙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能促进血糖进入肝、肌肉并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小问3详解】本实验目的为探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对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影响,因此实验前要测定两只兔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在饲喂过程中对照组正常喂养,实验组饲喂等量添加适量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在上述实验方案中,每个组别只有一只兔子,两个组中兔的样本太少,容易因为兔子的个体差异引起偶然性误差。根据负反馈调节,推测方案改进后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比用正常饲料喂养的兔子,饲喂甲状腺激素的兔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导致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减少。本实验中设置了两种对照,饲喂正常饲料的兔子为空白对照组,饲喂添加适量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兔子在饲喂前的状态为自身对照。27.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插条生根。研究人员使用不同量的生长素处理某植物枝条,每组处理的枝条数都是50个。观察90天后存活的枝条数、生根的枝条数以及首次出根所需天数,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在这些部位,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化成生长素。(2)本实验中每组生长素用量处理的枝条数都是50个,其目的是_____。(3)分析图示可知,当生长素用量为0时,有些枝条也能生根,首次生根需要天数较多,其原因是_____。若要确定生长素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效果最佳的用量,还需要观测的指标包括_____(答出两点即可)。(4)欲研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插条生根的影响,需先进行_____,其目的是_____。【答案】(1)①.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②.色氨酸(2)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3)①.枝条自身可产生生长素,但含量较少,积累到生根所需浓度的时间长②.每个枝条的生根数量、根的长度(4)①.预实验②.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或确定正式实验的浓度范围),也可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解析】【分析】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发育等生理作用。生长素在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抑制扦插的枝条生根。【小问1详解】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化成生长素。【小问2详解】实验设计中,无关变量应等量且适宜,本实验中每组生长素用量处理的枝条数都是50个,其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小问3详解】当生长素用量为0时,有些枝条也能生根,首次生根需要天数较多,其原因是枝条自身可产生生长素,但含量较少,积累到生根所需浓度的时间长;若要确定生长素促进植物枝条生根效果最佳的用量,还需要观测的指标包括每个枝条的生根数量、根的长度等。【小问4详解】研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插条生根的影响,需先进行预实验;其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确定正式实验的浓度范围,也可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28.图甲表示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B淋巴细胞以及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均需要两种信号同时存在;图乙表示人体两次接种新冠疫苗后血浆中特异性抗体浓度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树突状细胞处理抗原的目的是_____,抗原在呈递过程中需要进行识别,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的物质基础是具有_____。(2)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淋巴细胞需要接受两个信号的刺激后才能增殖和分化,这两个信号分别是_____、_____。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_____可以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图甲中的B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会增殖、分化成_____,这是二次免疫过程反应更强、更快的基础。(3)据图乙可知,人体注射新冠疫苗后可以刺激_____种B细胞,通过比较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两个方面可以说明注射疫苗次数增加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在再次应答过程中,浆细胞的来源是_____。【答案】(1)①.将隐藏着的抗原物质暴露出来并呈递在细胞表面②.糖蛋白(或受体)(2)①.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②.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两空顺序可颠倒)③.细胞因子④.记忆细胞(3)①.2②.再次免疫应答时潜伏期缩短③.再次免疫的总抗体量更高(两空顺序可颠倒)④.B细胞和记忆(B)细胞【解析】【分析】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 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小问1详解】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处理抗原的目的是将隐藏着的抗原物质暴露出来并呈递在细胞表面;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的物质基础是具有糖蛋白。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具有识别功能。【小问2详解】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淋巴细胞需要接受两个信号的刺激后才能增殖和分化: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该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B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会增殖、分化成相应的记忆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可发生二次免疫,反应更强、更快。【小问3详解】据图乙可知,人体注射新冠疫苗后可以刺激种B细胞,产生2种不同类型的抗体;注射疫苗次数增加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原因是激发了机体的二次免疫过程,再次免疫应答时潜伏期缩短,再次免疫的总抗体量更高;在再次应答过程中,初次免疫仍发挥作用,浆细胞的来源是B细胞和记忆(B)细胞。29.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研究人员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得到图1中的曲线,图2是另一种群在一段时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图1中从开始到d时刻鼠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_____,在d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鼠的数量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有_____(答出两点)。(2)家鼠不但会偷食人类的粮食,还是一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所以对家鼠也需进行防治。防治家鼠最 好应控制家鼠的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请提出一些降低家鼠环境容纳量的措施:_____(答出两点)。(3)图2所示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是“_____”形增长,B时刻和D时刻种群数量的关系是_____。如果某鱼塘每年可以捕捞多次,为了获得最大的捕捞量,应采取的捕捞方法是_____。【答案】(1)①.开始一段时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接着增长速率逐渐增大,然后增长速率又逐渐减小直至为0②.鼠种群数量太大,种内竞争加剧;食物和生存空间有限;鼠的天敌数量增加(2)①.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②.管理好粮食;硬化地面;饲养猫等家鼠的天敌等(3)①.S②.D时刻种群数量是B时刻的两倍③.在略大于K/2值时进行捕捞,捕捞后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所用渔网的网眼不能太小【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Oa段,λ=1且不变,种群数量不变;de段λ小于1,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小;图2中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代表了种群的增长率,且差值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符合S型增长曲线的特点,D点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小问1详解】图1中从开始到d时刻鼠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为:开始一段时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λ=1且不变,种群数量不变),接着增长速率逐渐增大(a-d点之前λ>1),然后增长速率又逐渐减小直至为0(d点);在d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鼠的数量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有:鼠种群数量太大,种内竞争加剧;食物和生存空间有限,鼠的天敌数量增加等。【小问2详解】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为降低家鼠环境容纳量的措施有:管理好粮食,减少鼠类的食物来源;硬化地面;饲养猫等家鼠的天敌等。【小问3详解】图2中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代表了种群的增长速率,且差值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是“S"形增长;B时刻增长速率最快,种群数量为K/2,D时刻种群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K值,B时刻和D时刻种群数量的关系是D时刻种群数量是B时刻的两倍;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为获得最大的捕捞量,应采取的捕捞方法为在略大于K/2值时进行捕捞,捕捞后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且所用渔网的网眼不能太小。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蓬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 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10-30 15:15:02
页数:24
价格:¥2
大小:508.5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