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蓬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蓬溪中学高2025届第三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部分共25小题,每题2分)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A.小红将酸奶饮入胃中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洗澡时耳中进水【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详解】A、胃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进入血浆,血浆属于内环境,B正确;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红细胞内为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耳与外界相同,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B。2.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解旋酶、Cl﹣、尿素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胰岛素、糖蛋白C.K+、血浆蛋白、性激素、脂肪酸D.Ca2+、载体蛋白、胃蛋白酶、DNA聚合酶【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凡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均属内环境成分(如血浆蛋白、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氨基酸、递质、激素等),以下两种情况不属内环境成分:①只存在于细胞内(不分泌出细胞)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膜上的载体等)。②只存在于与人体外界环境相通的腔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详解】A、CO2、Cl-、尿素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解旋酶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唾液淀粉酶属于消化酶、糖蛋白在细胞膜上,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K+、血浆蛋白、性激素、脂肪酸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Ca2+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载体蛋白在细胞膜上、胃蛋白酶属于消化酶、DNA聚合酶在细胞内,都不 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C。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B.血液中钙盐过少起引肌肉抽搐C.感染新冠肺炎后出现发烧症状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主要内容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变化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目前认为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从平原到高原,空气稀薄,人体自我调节性差的人会因缺氧出现高原反应,A正确;B、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血液中钙盐过少会引起肌肉抽搐,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B正确;C、感染新冠肺炎后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热而出现发烧的症状,是由于体温调节失控,属于内环境失调,C正确;D、腹泻会引起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但不会导致蛋白质的大量丢失,D错误。故选D。4.徒步是有目的地在城市的郊区、农村或者山野间进行中长距离的户外运动方式。某同学由于平时缺乏锻炼,一次较长时间的徒步运动使其脚掌磨出了“水泡”,但是几天后“水泡”又消失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主要由血浆中的水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水泡形成的可能原因是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C.水泡自行消失的原因是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到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人们可以使用针或剪刀直接将水泡戳破,从而将水泡里面的水排出【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详解】A、徒步运动使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大,导致血浆中的水通过毛细血管渗出到组织液可形成水泡,A正确;B、徒步运动使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大,导致血浆中的水通过毛细血管渗出到组织液可形成水泡,B正确;C、由于组织液中的液体可以渗入到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因此水泡会自行消失,C正确;D、针或剪刀上可能会有杂菌,此外挑破水泡外的皮,皮肤的完整性被破坏,细菌可能很快入侵,D错误。故选D。5.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红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①和③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需经过③C.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D.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②和③【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①-③分别表示血浆、淋巴(液)、组织液。【详解】A、红细胞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①血浆,口腔上皮细胞属于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③组织液,A正确;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需经过③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B正确;C、膀胱上皮细胞属于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尿液是外环境,C错误;D、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②淋巴(液)和③组织液,D正确。故选C。6.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刚进入寒冷环境时发生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一种条件反射B.某人手臂被高温烫伤,他感受到了疼痛是非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D.某人抽血时看见针,因害怕被针刺而缩手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答案】D【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2、反射的类型:(1)非条件反射:先天就有的,如:婴儿吮乳、吃梅分泌唾液、呼吸、眨眼、吃奶等;(2)条件反射:后天学习的,如: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信号(条件)刺激引起的、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详解】A、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的,所以刚进入寒冷环境时发生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一种非条件反射,A错误;B、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某人手臂被高温烫伤,而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B错误;C、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需要神经中枢参与,条件反射需要高级中枢参与,C错误;D、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的,由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某人抽血时看见针,因害怕被针刺而缩手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D正确。故选D。7.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树突是神经元的长而较细的突起,外包髓鞘,构成神经纤维B.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由2个神经元组成D.信息通常由树突或胞体传入,由轴突传出【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组成它的细胞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细胞体是神经元的膨大部分,里面含有细胞核。树突是细胞体向外伸出的树枝状的突起,通常短而粗,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轴突是神经元的长而较细的突起,它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轴突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 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在外周神经系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详解】A、树突是细胞体向外伸出的树枝状的突起,通常短而粗,用来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轴突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A错误;B、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正确;C、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的。膝跳反射是人体最简单、最基本的反射,它的反射弧仅包含2个神经元,一个传入神经元,一个传出神经元;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包含3个神经元,一个传入神经元,一个中枢神经元,一个传出神经元;所以,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由2个神经元组成,C正确;D、信息通常由树突或胞体传入,由轴突传出,D正确。故选A。8.下列关于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B.兴奋时Na+大量内流,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C.K+的大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D.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内外没有电位差【答案】D【解析】【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A正确;B、兴奋时Na+大量内流,动作电位产生,此时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该过程钠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正确;C、K+的大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该过程中钾离子是通过协助扩散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 D、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内外具有电位差,即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D错误。故选D。9.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语言功能并非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动物也有B.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C.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是大脑V区损伤引起D.人脑的高级功能就是能够思考【答案】B【解析】【分析】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详解】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B、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B正确;C、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分为W、S、H、V等四个区,V区发生障碍,患者可以讲话,书写,听懂讲话,就是不能看懂文字,C错误;D、大脑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D错误。故选B。10.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错误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在神经纤维上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以向两边同时传导C.兴奋的产生是由于K+外流引起的D.静息电位恢复的过程中不需要消耗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剌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中包括钠钾泵吸钾排钠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 量,A正确;B、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故在神经纤维上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以向两边同时传导,B正确;C、兴奋的产生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引起的,C错误;D、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主要是钾离子外流,该过程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C。11.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答案】D【解析】【详解】静息电位外正内负,由钾离子外流维持,所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变化对静息电位无明显影响,动作电位是神经受外界刺激之后,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形成,所以当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时,钠离子内流的量减小,动作电位就减小,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故选D。12.如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B.分别电刺激②和④,电表指针分别偏转2次和1次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运输消耗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D.乙神经元接受神经递质兴奋后,膜内电位由正转负【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根据突触的结构可知,②所在神经上有神经节,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详解】A、据图可知,②所在神经上有神经节,故为传入神经,则图中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A错 误;B、电刺激②时,由于兴奋可通过突触先后传导到电表的右侧接线处和左侧接线处,所以电流表偏转2次;电刺激④,兴奋只能传导到电表的左侧接线处,所以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B正确;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运输形式是扩散,该过程不消耗ATP,C错误;D、乙神经元接受神经递质兴奋后,钠离子内流,膜内电位由负转正,D错误。故选B。13.斯他林等在发现了促胰液素之后,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加入稀盐酸研磨后将滤液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下列推测或叙述合理的是(  )A.本实验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B.该研究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C.胰液的增加可能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D.滤液中物质的作用效果多样说明激素不具有专一性【答案】C【解析】【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第一条狗的小肠黏膜注射到第二条狗体内,引发第二条狗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原因是小肠黏膜内含有相关物质或激素。【详解】A、本实验的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稀盐酸,控制单一变量原则,A错误;B、小肠黏膜除了能分泌促胰液素,还有多种酶和其他物质,故第二条狗的血压下降不能得出促胰液素具有降血压的作用,B错误;C、促胰液素是人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故第二条狗的胰液分泌明显增加可能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C正确;D、滤液中物质的作用效果多样,可能是多种物质的作用结果,故不能说明激素不具有专一性,D错误。故选C。14.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呼吸加快,提供更多能量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通过调节使血糖含量升高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又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促进生殖细胞形成和第二性征出现【答案】C 【解析】【分析】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成葡萄糖,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从而升高血糖;促胰液素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性激素具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详解】A、肾上腺素是由身体所分泌的一种激素,当运动时,机体可分泌肾上腺素,加快呼吸速度,为身体提供大量氧气,细胞呼吸加强,提供更多能量,A正确;B、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作用到胰岛A细胞使其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导致血糖含量升高,B正确;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血糖转化成非糖物质,又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C错误;D、性激素具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促进第二性征出现,生殖细胞形成,D正确。故选C。15.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B.下丘脑既是体温调节中枢又是血糖调节中枢C.下丘脑既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也可以作为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D.若食物过咸,会刺激下丘脑细胞兴奋并产生渴觉【答案】D【解析】【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2、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3、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4、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详解】A、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A正确;B、下丘脑既是体温调节中枢又是血糖调节中枢,B正确;C、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下丘脑也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作为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细胞,C正确;D、若食物过咸,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D错误。 故选D。16.大马哈鱼从海水环境中洄游到淡水环境中,它们会从低渗环境中吸收Na⁺和Cl⁻,并排出水分,以维持体内较高的渗透压。已知肾上腺素会作用于鳃以减少Na⁺和Cl⁻的排出。据此推断,进入淡水后,大马哈鱼的肾小管重吸收的水量、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以及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的变化趋势所对应的曲线分别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①D.③①③【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洄游鱼类从海水移动到淡水时,进行排水、保盐,以维持体内较高的渗透压,大马哈鱼在进入淡水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降低,为维持体内较高的渗透压,会大量排水,肾小管重吸收的水量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也会降低,以保证可以大量排水,并且摄入盐分,即会从低渗环境中吸收Na⁺和Cl⁻。【详解】在大马哈鱼体内,为了维持较高渗透压,需从外界环境中摄入盐分,即会从低渗环境中吸收Na⁺和Cl⁻,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上升,以保证机体盐分的摄入,所以①变化趋势对应的是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在大马哈鱼体内,为维持体内较高的渗透压,会大量排水,肾小管重吸收的水量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也会降低,以保证可以大量排水,所以③的变化趋势对应的是肾小管重吸收的水量和抗利尿激素分泌量;综上所述,肾小管重吸收的水量对应的是③,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对应的是①,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对应的是③。故选D。1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器官的说法,错误的是(  )A.骨髓是淋巴细胞产生、分化的场所B.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就是免疫器官C.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D.免疫器官需要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答案】B【解析】【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牌、扁桃体、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详解】A、骨髓是淋巴细胞产生、分化的场所,A正确;B、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就是免疫系统,B错误;C、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C正确;D、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D正确。故选B。18.如图是人体免疫系统概念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B.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C.丁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D.抗体抵抗抗原的作用属于第三道防线【答案】B【解析】【分析】(1)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言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2)图中: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丙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丁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详解】A、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甲,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乙,A正确;B、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B错误; C、丁主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C正确;D、抗体抵抗抗原的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正确。故选B。19.免疫调节是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胃酸对细菌的杀伤作用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C.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D.吞噬细胞能参与免疫系统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答案】A【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1、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第一道防线;2、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构成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3、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由很多类型的细胞分泌,不一定只有免疫细胞能够分泌,如溶菌酶可由很多细胞分泌,A错误;B、胃酸是由胃黏膜分泌的,其对细菌的杀伤作用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B正确;C、造血干细胞可分化形成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其中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C正确;D、吞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去吞噬各类病原体(第二道防线),也参与特异性呈递抗原(第三道防线),D正确。故选A。20.巨噬细胞形态多样,常伸出较长的伪足,具有防御功能,参与免疫应答。下列关于巨噬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巨噬细胞吞噬沙门氏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巨噬细胞能伸出伪足,吞噬清除异物,该功能离不开细胞骨架的支持C.巨噬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只能参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D.巨噬细胞比细菌生命活动更有序和高效,与其有多种具膜结构细胞器有关【答案】C【解析】 【分析】1、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流动性;生物膜功能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2、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组成,真核生物具有生物膜系统,原核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详解】A、巨噬细胞的吞噬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B、细胞骨架参与细胞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等,因此巨噬细胞吞噬细菌依赖于细胞骨架,B正确;C、巨噬细胞能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即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又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D、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组成,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巨噬细胞是真核细胞,具有多种具膜结构细胞器,比细菌生命活动更有序和高效,D正确。故选C。21.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能够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并通过其内溶细胞颗粒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属于免疫监视功能B.颗粒酶和穿孔素的本质为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C.NK细胞识别并杀死靶细胞属于第三道防线D.NK细胞、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是免疫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2、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2)免疫自稳: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3)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详解】A、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A正确;B、根据题意“自然杀伤(NK)细胞内溶细胞颗粒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因此颗粒酶和穿孔素的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正确;C、NK细胞非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通过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因此属于第二道防线,C错误;D、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根据题 意,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辅助性T细胞属于T淋巴细胞,D正确。故选C。22.研究发现,日光照射实验动物皮肤后会使其血液里的一种化学物质(UCA)含量大幅增加,且UCA可进入大脑神经细胞内并转化成谷氨酸。细胞内的谷氨酸在运动皮层以及海马区的神经末梢释放,并能激活相关的脑内神经环路,从而增强运动学习能力以及物体识别记忆能力。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光照可促进UCA在内环境中转化成谷氨酸B.上述动物识别物体的记忆属于长时记忆C.上述学习和记忆能力可能由单一脑区控制D.抑制谷氨酸合成可能会使实验动物的记忆力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人类的记忆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第三级记忆。前两个阶段相当于短时记忆,后两个阶段相当于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光照能够促进UCA大幅增加,UCA可进入大脑神经细胞内并转化成谷氨酸,A错误;B、根据分析知,细胞内的谷氨酸能在海马区释放,可增强动物的短时记忆,可能为感觉记忆或第一级记忆,B错误;C、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C错误;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抑制谷氨酸的合成则会减少谷氨酸在运动皮层以及海马区的神经末梢释放,导致运动学习能力以及物体识别记忆能力下降,D正确。故选D。23.下列关于生物体稳态调节的描述,符合图曲线走势的是(  )A.若横轴代表甲状腺激素浓度,则纵轴代表促甲状腺激素浓度B.若横轴代表血糖浓度,则纵轴代表胰岛素浓度C.若横轴代表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则纵轴不能代表尿量 D.若横轴代表环境温度,则纵轴代表人体内细胞中酶活性的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曲线表示随着横坐标增长,纵坐标逐渐降低,最后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详解】A、由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调节的作用,所以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会抑制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使促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A正确;B、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浓度也随之升高,B错误;C、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增大时,尿量随之减少,横坐标能表示尿量,C错误;D、由于人是恒温动物,所以环境温度升高时,体内细胞中酶活性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A。24.人的神经细胞内低钠高钾的离子环境对于神经冲动的产生、细胞渗透压平衡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浓度差与细胞膜上的钠-钾泵有关,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神经细胞内外钠钾浓度差的维持依赖于主动运输B.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钾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钾离子通过钠-钾泵的运输使神经细胞产生静息电位D.据图分析,在神经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乌苯苷会影响钠钾泵中钾离子的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Na+-K+泵结构图解,Na+-K+泵为跨膜蛋白质,具有ATP结合位点,将2个K+泵入膜内,3个Na+泵出膜外,需要消耗ATP。【详解】A、Na+-K+泵将2个K+泵入膜内,3个Na+泵出膜外,维持了神经细胞内外钠钾浓度差,该过程 需要消耗ATP,因此为主动运输,A正确;B、据图分析,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钾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B正确;C、静息电位的产生是因为钾离子外流,钾离子外流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通过钠-钾泵的运输,C错误;D、K+和乌苯苷的结合位点相同,则在神经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乌苯苷会影响K+的运输,D正确。故选C。25.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快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C.当胰岛素浓度为40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D.胰岛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肝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1、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增加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以降低血糖浓度,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2、分析题图:本题的自变量是血浆胰岛素含量,因变量是血糖含量,观测指标是血糖的补充速率和血糖的 消耗速率,胰岛素是哺乳动物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横坐标从左到右,血浆胰岛素含量不断增多,说明血糖浓度从高到低,血糖的补充速率逐渐下降和血糖的消耗速率升高。【详解】AB、先判断a、b代表的意思,横坐标是胰岛素浓度,由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随着胰岛素浓度增大,b曲线升高,说明其代表血糖消耗速率(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血糖消耗速度加快),同时a曲线下降,说明其代表血糖补充速率(即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减慢),A错误;B正确;C、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血糖补充速率(约0.8mg/kg.min)小于消耗速率(约3.5mg/kg.min),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逐渐降低,C错误;D、胰岛素可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易错点是看清楚图中有两个纵坐标,所以在血糖浓度40μU/mL时,血糖补充和消耗速率不相等。二、填空题(本部分共5小题,共50分)26.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②③④为体液,据图分析:(1)图中共同构成内环境的是_____(填标号)。(2)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填标号)。(3)②与③相比,③中含有的成分明显减少的是_____。(4)某人因营养不良,②内蛋白质减少,从而使_____的量增多导致组织水肿。(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的必要条件。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4个系统包括消化、呼吸、_____和_____系统。【答案】(1)②③④(2)②(3)蛋白质(4)组织液(5)①.正常生命活动②.循环③.泌尿【解析】【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图中①是组织细胞,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 【小问1详解】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对应图中的②、③和④构成。【小问2详解】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②血浆。【小问3详解】②血浆与③组织液相比,组织液③中明显少的是蛋白质。【小问4详解】若某人因营养不良,②血浆内的蛋白质减少,则血浆的渗透压下降,从而使组织液③增多导致组织水肿。【小问5详解】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四个系统。27.下图是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及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参与血糖调节的主要激素是_____。参与体温调节并由腺体A分泌的激素的靶细胞是_____。(2)血液中A分泌的激素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分泌_____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该激素的分泌量减少,此过程称为_____调节。(3)不同的激素只作用于靶细胞的原因是_____。【答案】(1)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②.几乎全身细胞(2)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反馈#负反馈(3)靶细胞膜上分布相应的激素受体【解析】【分析】1、调节血糖含量的激素主要有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同时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小问1详解】 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参与血糖调节的主要激素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参与体温调节并由腺体A分泌的激素的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细胞。【小问2详解】血液中A分泌的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该激素的分泌量减少,此过程称为(负)反馈调节。【小问3详解】激素是信号分子,起到调节作用,其起作用需要与相应的激素受体结合,故不同的激素只作用于靶细胞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分布相应的激素受体。28.如图甲表示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a表示的结构是_____,图乙是图甲中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2)若图乙中的A细胞为传出神经元,则B细胞可表示为_____细胞。A细胞释放的信号物质与B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B细胞_____。(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除b点外_____(填字母)点可产生兴奋。【答案】(1)①.效应器②.d③.树突膜或细胞体膜(2)①.肌肉或腺体②.兴奋或抑制(3)①.神经中枢②.a、c、d、e【解析】【分析】分析图甲:a为效应器,b为传出神经,c为神经中枢,e为传入神经、f为感受器,d为突触。分析图乙:图乙是图甲中d所示的突触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A为突触小体,B为突触后膜。分析图丙:①可以代表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③处共有3个突触。【小问1详解】 图甲中,神经元e上有神经节,所以e是传入神经,则a是效应器;d为突触,图乙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小问2详解】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的。若图乙中的A细胞为传出神经元,则与该神经元相关的传出神经末梢可以支配肌肉或腺体的活动,所以B细胞可表示为肌肉或腺体细胞。A细胞释放的信号物质为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会引起B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小问3详解】丙图中因为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所以③为神经中枢。因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刺激b点,图中除b点外a、c、d、e点可产生兴奋。29.如图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三种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1)图甲代表______调节方式,若细胞B是甲状腺细胞,则细胞A分泌的激素是_____,该调节方式的特点是_____。(至少答出两点)(2)从反射的结构分析,细胞C相当于_____,其神经末梢释放的_____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这体现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_____。(3)若图丙表示缩手反射,该调节方式的作用途径是_____,若图中X所示神经受损,刺激a处,_____(填“会”或“不会”)产生痛觉。c处兴奋只能单向传递,原因是_____。【答案】(1)①.体液②.促甲状腺激素③.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2)①.传出神经②.神经递质③.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3)①.反射弧②.不会③.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甲表示细胞A分泌信息分子进入血液,通过血液运输然后作用于细胞B,其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图乙表示细胞C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从而降 低血糖,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图丙表示反射弧的结构,由于传出神经元细胞体在脊髓灰质前角中,因此X表示传入神经,其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小问1详解】分析图解可知,图甲表示体液调节,图乙表示神经—体液调节,图丙表示神经调节。若细胞B是甲状腺细胞,则细胞A为垂体细胞,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小问2详解】从反射的结构基础分析,图乙中胰岛B细胞相当于效应器,因此,细胞C相当于传出神经元,其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这体现了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小问3详解】完成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因此,若图丙表示缩手反射,该调节方式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a点位于传出神经上,因此,刺激a处传出神经,不会产生痛觉。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c处兴奋只能单向传递。30.科研人员以大鼠神经元为材料,研究细胞外ATP对突触传递的作用。(1)在突触前神经元上给予一个电刺激时,产生_____传至突触小体,引起神经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2)Glu是大鼠神经元的一种神经递质,科研人员分别用Glu受体抑制剂、ATP处理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检测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ATP对突触传递具有_____作用。(3)科研人员用Glu和Glu+ATP分别处理突触后神经元,检测发现两组突触后神经位变化无差异。由此推测ATP对突触_____(结构)没有直接的作用。(4)科研人员给予突触前神经元细胞一个电刺激时,能够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的开放,Ca2+流入细胞,使_____与_____融合,递质释放。由图2所示实验结果分析,ATP能够通过抑制_____,从而抑制兴奋在突触传递。 【答案】(1)兴奋(或“神经冲动”)(2)(部分)抑制(3)后膜(或“后膜上的受体”)(4)①.突触小泡②.突触前膜③.Ca2+内流(抑制神经递质释放)【解析】【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小问1详解】在突触前神经元上给予一个电刺激时,产生兴奋传至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中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使后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小问2详解】观察图1可知:用ATP处理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比对照组变化小,说明ATP对突触传递产生(部分)抑制作用。【小问3详解】因为Glu是受体抑制剂,能抑制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用Glu和Glu+ATP分别处理突触后神经元,发现两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无差异,说明ATP对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没有作用。【小问4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10-30 14:40:01 页数:22
价格:¥2 大小:635.0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